川西林盘文化景观保护研究
川西林盘文化要义
川西林盘文化要义川西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支系,以其独特的地理、气候和文化特点而闻名于世。
其中,林盘文化作为川西地区独有的文化形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本文将探讨川西林盘文化的要义,深入了解其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
一、历史渊源与地理环境川西林盘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川西地区的地理环境对林盘文化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川西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山脉纵横交错、河流纵横交织。
这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川西地区独特的气候、植被和地质条件,为林盘文化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二、自然崇拜与生态意识川西林盘地区的居民对自然崇拜和生态意识非常重视。
他们将自然视为神圣的存在,尊敬山川灵峰、奉祀自然神灵。
他们崇尚“以天地为家、以山水为友”的理念,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们注重生态保护,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环保活动。
这种自然崇拜和生态意识的传统应当得到我们的重视和传承。
三、民俗与传统艺术川西林盘地区的民俗与传统艺术极具特色,是川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西的民俗习惯多彩多姿,如丰收祭祀、农耕习俗、祈雨祈福等。
这些民俗活动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同时,川西地区还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形式,例如川剧、川绣、川陶等,它们承载了川西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民族融合与地域交流川西林盘地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有藏族、羌族、彝族等多个民族的痕迹。
不同民族之间的民俗、语言、信仰的融合,使川西地区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元。
同时,川西地区也是中原文明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这种地域交流为川西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五、旅游资源与传统经济川西林盘地区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传统经济而闻名遐迩。
众多的自然风景名胜如九寨沟、黄龙、卧龙等景区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同时,川西地区还以其传统的盐业、木材业、呢绒业等传统经济为当地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化支撑。
延续古蜀乡愁-川西林盘聚落保护与更新
1 ”林 盘 ” 的 由 来
“川西林盘 ”亦称 “林盘 ” ,蜀语也 ,乃 溪畔农舍 、竹树 盘绕之地 。1 6O0多年前东 晋常璩撰写 的 《华阳国志 》对 四川腹地成都平
原 的定义是
“水旱从人 ,不知 饥馑 ,时无荒年 ,天下谓之天府 也” ..川人 自古蜀便在这 片都江堰滋润 的平坦 、
逸和朴素淡雅 的色彩 (图6) 布局采用因地制宜 、顺应地形地貌 靠 山面水 、错 落有致 的原则 ,I5妙地 、
使建筑掩映在青 山绿水竹丛 间,与环境 自然融 合 、林 盘聚落中 “一”字形 、
“L’’形 民 居 以 竹 林 、树 木 为
(花 溪 源
)位 于都江堰市 蒲 阳镇 西北 ,地处 龙门 山脉 延伸带 的丘陵 。
是
“5.12汶 川 埘
震”后原 址重建 的第一 个示范 点 ..新 建村庄保 持 了原来川 西民居 的风格 ,
依 山傍 水 、 灰 瓦 白 墙 、翠
环绕 .还 因地 制宜地建立 了折耳根绿色蔬菜产业化基地和 山村农家 乐旅游项 目 (图3~5)
扇形冲积 平原和周边起伏
的丘 陵上从容地 引水耕 田、修房 建院 、种竹栽 树 ,这里形成河 水环绕的 自然农耕村庄 ,成 都方言称为 “林盘 ” 这种散 布于水系密布 田
野 的绿 岛般 的古 蜀人居聚落在 中国是独一无二 的 ,其虽 由人作但 又宛 白天成 的特征体现 了古 蜀文 明 “道 法自然” ‘‘天 人 合 一 ,’的 朴 素 、
整 治 、改 造 河 道 , 形 成 特 色 林
盘景 观c在 乡居规 划设计 中 ,对 以木质穿斗结 构 、小青瓦坡屋 顶 、
三合或 L形 布局 为特征的传统 川西民
成都市川西林盘旅游风景道规划探究
Tourism Planning旅游规划成都市川西林盘旅游风景道规划探究孟春羊 罗 锋 马瑞晨(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500)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学者从各个层面对乡村的建设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
目前,我国风景道理论与实证研究尚处于零散的状态,而风景道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适应地方规划的需要而衍生的,但对其却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和学科范式的研究。
本文根据成都市川西林盘特色,从空间规划方面入手,以旅游风景道作为串联各林盘院落的手段,建立学科范式系统,形成整体的景观系统,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旅游风景道;乡村振兴;景观设计;川西林盘;成都中图分类号:F327;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中国西部地区的壮丽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一直以来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目光。
特别是川西地区,以其宁静的湖泊、广袤的田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蜚声中外。
成都平原独有的川西林盘,作为这一地区的代表,汇聚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成为人们探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旅游业面临着如何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旅游风景道备受关注。
将精力投入旅游风景道的建设上,可以起到“筑巢引凤”的作用,充分展现旅游风景道独有的魅力。
对于旅游风景道的建设,可以更合理、恰当的方式植入乡村建设中,其项目便有了生存的空间[1]。
旅游风景道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也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间接地推动经济的蓬勃发展。
通过成都平原风景道的规划设计研究,从而对区域旅游发展、环境保护和乡村振兴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保护这一地区的珍贵资源[2]。
一、研究背景(一)成都空间格局成都的城市空间格局是典型的单核同心圆结构,其是根据距离城市中心区的远近程度来进行圈层的划分,可将成都市域范围划分为三个圈层:第一圈层为成都市中心城区;第二圈层包括龙泉驿区、郫都区、温江区、双流区、新都区、青白江区;第三圈层包括大邑县、新津区、金堂县、蒲江县、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3-4]。
川西林盘保护与发展的困境与破解
公园城市是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的具象,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
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成都一方面要实现城市品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还需高质量地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实现全域的乡村振兴。
乡村地区是公园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川西林盘是川西平原地区构建新型城乡形态、保持成都平原特有田园风光的基本空间载体,具有不可多得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活价值,更是乡村地区践行公园城市理念的重要抓手,川西林盘的高质量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川西林盘保护与发展的四大模式基于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发展全域旅游的需要,成都市出台了面向全市的《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利用规划(2018—2035)》,引导各区发挥其功能与资源禀赋,差异化协调发展,打造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山水相融、田林交错、城园一体”的林盘格局。
目前按功能定位将川西林盘分为四种:一是聚居和农业生产型林盘。
该类型林盘一般位于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区或离城镇有一定距离的林盘。
以农业耕种、经济林木种植、绿色循环养殖业等农业生产为主,传统川西民居建筑保护良好,有明显的巴蜀川西风格。
数量位居第一。
二是聚居和乡村旅游型林盘。
该类型林盘主要位于都市近郊,原有资源条件较好。
既能满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又能为城市人群提供农产生活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需求。
数量位居第二。
三是特色产业型林盘。
该类型林盘一般资源丰富,具有产业功能,是重要的空间服务载体和组成部分。
可以通过置换、改调查研究RESEARCH协办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委宣传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司法局[摘要] 川西林盘的保护与修复是成都“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重要抓手。
针对存在的原始生态绿地空间被打破、“人地比”关系冲突、建筑协调性不佳、产业转型升级难等问题,要进一步高质量推进川西林盘发展,应树立林盘全域全境“守护”理念,强化传承历史文化、保护本底生态格局;坚持“新修复,显创新”的理念,对林盘建筑进行有序有机更新;强化“营产业,拓经济”的发展理念,推进林盘共建、共享、共治。
以文化主题为导向的川西林盘保护发展模式——以成都市双流区陈家水碾林盘保护为例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54XIANGCUN KEJI2019年12月(上)以文化主题为导向的川西林盘保护发展模式——以成都市双流区陈家水碾林盘保护为例谭林陈岚(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摘要]城市化冲击下,保护川西林盘迫在眉睫。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本文围绕地域文化、川西林盘内涵特征、乡村规划与设计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文化主题为导向,梳理相关产品体系,挖掘林盘文化的乡土特色与人文价值,从竹文化、水碾文化和林盘文化等角度入手,探索乡村发展和地域文化的融合路径,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川西林盘保护中实现文化回归的举措。
[关键词]川西林盘;乡村振兴;乡村规划;文化回归[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9)34-54-21川西林盘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广大农村地区出现的以林、水、宅、田为主要元素的乡村居住、生活空间形态,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川西田园风光,同时承载着传统的川西农耕文明。
反观近几年林盘的发展历程,问题层出不穷,主要体现在日益突出的拆并现象和同质化发展。
受土地整理政策影响,许多林盘聚居点涉及村落整合与搬迁,本地村民就近进城务工,原居民点跟随迁移,导致林盘或被废弃或被拆除,村庄继而出现空心化;在建筑风格、外观等方面照搬城市规划建设之路,对现代科技与技术手段不加筛选,村民凭借自身喜好搭配建筑色彩,取而代之的是新型居住模式,川西林盘原有的空间形态与意境遭到破坏,也使得乡村逐渐失去了原始的、自然的、本真的大地田园风光和文化底蕴;村落面貌与文化千差万别,很多林盘在发展中未能因地制宜、立足当地实际,“对症下药”,导致本土文化缺失,丢掉自身特色。
2基于文化主题的修补原则与策略结合当地林盘优势资源条件,将文化植入途径总结为水碾文化、竹文化、林盘文化三大类,并参照现有产业及未来乡村发展趋势,将产业类型细分为创意型、博览型、教育型等5种类型,以打造文化氛围浓厚、景观类型丰富的林盘景观,为林盘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1]。
浅谈川西林盘改造——以成都崇州竹艺村为例
———以成都崇州竹艺村为例蔡佳欢(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101)摘要:川西林盘作为成都平原独有的自然景观,其有着不可忽略的发展意义。
本文先介绍老林盘改造中常见的问题,再以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为例,对其林盘改造的思路与建筑、景观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对川西传统林盘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川西林盘;林盘改造;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9)05-0121-01作者简介:蔡佳欢(1994-),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方向。
川西林盘作为成都平原独有的自然景观,其承载着传统古蜀文化,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
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推进,老林盘的改造势必进行,成功的改造能有效的提升林盘存在的意义。
但是,部分老林盘在改造中存在多种问题,不但没有提升林盘的价值,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原有景观元素与本土文化。
1老林盘改造中存在的问题1.1外来元素的入侵从当前林盘改造的设计来看,其景观的构造主要是通过传统川西元素来体现。
在目前的林盘改造中,相关人员对传统川西元素的运用不够重视,反而引入外来元素,导致林盘改造缺少相应的文化景观元素,从而造成林盘改造的不伦不类。
1.2传统元素的忽略就川西林盘而言,其主要是由宅、林、田构成,每个区域都应该有其独有的特色,并且在整个林盘的规划中,每个区域都应该拥有其独有的传统景观元素,比如传统川西建筑元素、大田景观元素、沟渠湿地景观元素,但很多林盘在改造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些景观元素。
比如新建砖混建筑、钢构建筑,与林盘氛围格格不入。
1.3元素色彩设置的不合理在传统川西林盘中,色彩是相当沉静的,深灰色小青瓦搭配白墙或者灰墙,背景掩映川西林盘房前屋后种植的竹林翠色,林、田、宅的色彩各自独立,却又相辅相成,能很好的体现出川西林盘特有的景观特点。
但在部分林盘改造中,色彩的运用与环境格格不入,比如一些耐火钢材料景观小品,其锈红色与周围的颜色形成冲突,不但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破坏林盘景观的和谐性。
川西林盘景观格局现状分析
西林盘景观格局 的生态规划策 略 , 对林盘 生态环境 的可持续
发展具有十分重要 的现实 意义 。
川西林盘 的景观 主要 由 8种类 型的景观斑块 组成 , 分别
为农 田( N) , 道路 ( D) , 城 市 建设 用 地 ( J ) , 林地 ( G) , 林 盘 ( L ) , 河流 ( H) , 村镇用地 ( C ) 。其景观格局指数见表 1 。
生 态规 划 策略 。
【 关键 词】 川 西林盘 ; 景观格局 ; 地 理信息 系统 ; 生态规划 【 中图分类号】 T U 9 8 4 . 1
林 盘( L i n p a n ) 是具有文化象征 和使 用价 值 的集 生产 、 生 活 和景 观于一体 的 复合 型居住 模式 和 重要 的 乡村 景 观 J 。
持下, 结合 实地调研 , 运用景观生 态学的理论和 方法, 对成都 市第二 圈层 的林盘景观 格局进 行 了分析。结果
表明: 斑块数 目主要 以中小型表斑 块为主 , 在 面积上 , 以大型斑块 为主; 川 西林盘景观整体 上呈现林盘 斑块 的
破碎度 大 , 案观连通度 小, 斑块分散 , 分布 不均 匀, 林 盘斑块 结构 不合理 。针 对这 些 问题 , 提 出川西林盘 景观
农 田( N)
斑块平均面积 斑块类型面积 / k m 百分 r E / %
l 5 9 8 . 7 3 4 9 . 1
三个 圈层 : 第一 圈层 为成都市 中心城 区; 第二 圈层 包括龙 泉 , 郫县, 温江 , 双流 , 新都, 青 白江 ; 第三 圈层包括大 邑 , 新津 , 金
堂, 蒲江 , 都 江堰 , 彭州 , 崇州 , 邛崃 。本文研究范 围主要涉
论川西乡村建设中的林盘保护与整治规划
城市旅游规划2013年07月下半月刊一、研究背景伴随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传统的散居型村落空间正不断受到侵蚀,作为蜀文化空间载体的川西农居聚落——川西林盘也面临着日渐衰败消失的局面,同时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成都市农村住房造成极大的损害,因此在聚居点重建规划中,我们必须对川西林盘文化、生态、景观加以审视、思索,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地域特色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川西林盘景观特色资源,注重突显川西农居风貌特色。
二、川西林盘现状(一)川西林盘概念及价值川西林盘是一个传统的和地域性的概念,笔者认为,川西林盘是指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川西一带农民为了方便耕种,以大约10户为群体在农田中央建造房屋,形成了乡村院落,这些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一个个形如田间绿岛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
院、林、田以及构成川西林盘的其他各要素在精神上由人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空间上共同构成点(院落林地)——线(河流道路)——面(农田耕地)一个密不可分的完整形态。
川西林盘的生活式样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它依托反复利用土地又不伤害生态。
其文化价值体现在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充分吸收川西平原历史文脉、文化渊源、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等因素后,创造出的建筑形态。
它随蜀文化的变迁而发展,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川西林盘包含着蜀人对天、地、人的认识。
川西林盘它以其浓厚的地域性、艺术性与城市民居形成强烈对比,又以其古老性、历史价值与现代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对城市旅游者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川西林盘的旅游价值日显重要。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川西林盘,不仅能开发为旅游者观游览的场所,而且还可以开发成旅游者膳宿和游憩的地方。
(二)川西林盘现状及困境据统计,成都市川西林盘分布范围广(面积9482km2),现有大小川西林盘共14.11万个,川西林盘总面积67679.87公顷,川西林盘内居住人口449.03万人,占全市域总人口41.50%,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77.09%;川西林盘人均占地面积150㎡。
基于旅游区生命周期模型的川西林盘旅游发展探究
基于旅游区生命周期模型的川西林盘旅游发展探究罗施贤1谢静2(1.千叶大学园艺学研究科,日本千叶县松户市271-0092/2.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四川成都611130)摘要: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的传统聚落模式,在“乡村振兴”和“林盘修复”的政策背景下,已被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而保护和发展。
文章以巴特勒旅游区生命周期模型作为理论依据,将林盘的旅游发展阶段与之嵌套,发现在过去的十年间,林盘的旅游经历了“探索”“起步”和“发展”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巩固”阶段。
根据旅游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可能面对的问题,以“提升”和“创新”两种思路提出相应的策略,为川西林盘旅游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川西林盘;现状分析;旅游区生命周期模型;可持续性旅游;发展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7211(2020)05-0057-05川西林盘(简称“林盘”)是成都平原地区特有的传统聚落模式[1],起源于古蜀时期,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因主要分布于成都平原与周边低山平坝或部分丘陵地区,被竹林、树木所围绕,犹如一个个的田间绿岛[2],故称其为“川西林盘”*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造成了林盘的“空心化”“老龄化”和“衰败化”*从2004年至今,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川西林盘的保护研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川西林盘因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逐渐由单纯的农业生产单元转变为特殊的旅游单元*本文以巴特勒旅游区生命周期模型(Tourism Area Life Cycle Model)作为理论依据,将林盘的旅游发展阶段与之嵌套,认清林盘旅游发展的根本需求,对其旅游发展现状和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川西林盘旅游的发展提出建议*1研究背景1-1成都市乡村旅游现状乡村旅游主要是以旅游休闲为目的,基于乡村的自然美景以及人文资源,在乡村聚落和郊野等区域进行的旅游形式*据统计,2019年四川全省旅游收入超过1-1万亿元*成都市作为省会,历史底蕴厚重,自然人文资源丰富,是四川省的主要旅游城市*通过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至2018年间成都全市的年旅游人次从1-21亿增长到了2.43亿,旅游收入从1.01千亿元增长到3.7千亿元*而作为全国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城市,成都市的乡村旅游产业也迅速发展,从2012年至2018年间成都全市的年乡村旅游人次从0.84亿增长到了1.18亿,乡村旅游收入从0.13千亿元增长到0.39千亿元*2018年年初,《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正式出台,于2022年保1000川林,着力打造100个AA级林盘景区,采用“特色小镇+林盘+产业园”“特色小镇+林盘+农业园区”“特色小镇+林盘+景区”三种主要的模式进行林盘打造*可以看出,当前成都市的乡村旅游正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林盘也逐渐成为当代成都乡村旅游的要部分,作旅游的地的究也非常必要*1.2现状林盘旅游,即依托于川西林盘的各类资源及周边环境所形成的地域性乡村旅游业*截至2020年3月,在中国知网能够搜索到的川西林盘文献共152篇*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林盘中的建筑[3]、植物⑷、景观设计,5-、文化景观的持续性与解读[6]、林盘的保护和发展[7_8]*然而,有关林盘旅游方面专门的研究还较为缺乏,目前主要集中于旅游策略、旅游改善两大方面,如李松睿(2019)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林盘生态宜居性的评价体系和模型⑼;杨晓艺(2018)以温江“陈家桅杆”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宗祠林盘的保存现状及进行旅游开发的条件和优势[10];谢萍(2015)当城市化下川林的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了川西林盘旅游开发的系列问题[11]*综上,川西林盘的研究正逐渐受到重视,并且有关林盘旅游的研究仍然较少,因此在当前林盘保护修复以及乡村旅游全面发展的背景下,本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2旅游区生命周期模型旅游区生命周期的概念框架在1980年被学者巴特勒(Richard W.Butler)首次提出,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旅游目的地和地区的研究之中,比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尼亚加拉大瀑布、黄石国 家公园等,目前还没有应用于川西林盘的研究*作者简介:罗施贤,男,日本千叶大学园艺学研究科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观光与地区发展、观光政策谢静,女,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理论、城市绿地空间-57-2.1模型概述一般认为旅游目的地通常很脆弱,因此其承 能力和可持续的能 要 管理,旅游周期模型 下被提出,主要应用于究各类旅游 ,以了 何随着时间而产改变,针对 可能面临的 出相应的改善措施[12], 地的旅游业提供 的指弓I,帮 关部 定合理的 , 也 于投 进 的评判。
川西林盘群保护规划模式浅析——以新津县黄林盘群为例
川西林盘群保护规划模式浅析——以新津县黄林盘群为例文韬;吴柏清;付燚【摘要】林盘是四川当地的一种农村居住生活模式,他的地理地貌形成了一个景观特色.本文通过对新津县黄林盘群现状以及保护措施进行分析总结.【期刊名称】《农业与技术》【年(卷),期】2012(032)009【总页数】1页(P119)【关键词】林盘群;保护;规划【作者】文韬;吴柏清;付燚【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00;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00;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11 林盘群概念解析1.1 林盘的定义林盘是蜀地固有的一种农村居住生活模式,同时是人类居住环境演变过程的一个中间环节;它遍布于四川,其中成都平原的聚落最为典型;它是蜀地先民与自然互动的产物,也是承载蜀文化与各地移民的载体;它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由无数林盘构成的聚落风格,是川西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1.2 林盘群的概念解析林盘群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星罗棋布的林盘总称;这些林盘地理位置相近,整体风貌相似,文化特色相同,形成“山水田林环其间,星罗棋布各林盘”的空间形态和自然人文景观。
2 林盘群落保护规划背景2.1 林盘作为川西平原独有的农耕方式与生活方式相融合的农村居住形态,其主要展现为集生产、生活、景观环境为一体的地方性农村居住风貌。
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剧,城市及城镇的快速发展,破坏了大量的林盘;伴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与传统小农经济相适应的林盘生活居住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以前土地整理过程中对林盘大量铲除的方式,也破坏了大量的林盘。
传统的林盘生活生产居住模式是维持农村生态平衡的原始生态系统,坚持推进“三个集中”的过程中,积极保护林盘生态环境与景观形态,保护成都特有的川西林盘风貌刻不容缓。
2.2 从2006年开始林盘保护专项规划开始实施,但都以保护单个林盘生态环境及景观形态为主,保护规划实施过后,林盘形态得以保存,通过实践与探索发现,单个林盘保护的这种模式存在许多问题:保护实施过后林盘自身的续存能力较弱,林盘特色不突出,与周边林盘形成同质化竞争;同时各个林盘的基础设施配套以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也造成了大量的浪费等问题。
川西林盘
简介川西林盘是指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
这种历史形成的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符合行农村居住环境形态在成都平原通常被大家称为“川西林盘”。
川西林盘发源于古蜀文明时期,成型于漫长的移民时期,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
它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尤以川西扇形冲积平原的林盘为典型。
成都地处古蜀文化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成都周边广大的农村区域形成了星罗棋布的乡村院落,这些院落空间以建筑实体形式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最终构成了以林、水、宅、田为主要要素的川西林盘,从而形成了成都平原特有的、在全国具有唯一性的川西田园风光。
川西林盘是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居住模式,其生活形态和建筑形式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已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深深烙印于川西民风民俗之中。
它不仅是川西农耕文化的载体,更是传统农耕时代文明的结晶。
这一生产生活模式历时悠久,与成都平原农耕条件、传统农耕方式和居住生活需要相互协调,并扮演着维护成都平原生态环境的重要角色。
川西林盘的生态学价值1.城市森林的外延“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这己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理念。
同时,城市森林建设也形成了以花草林木构筑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特征。
林盘聚落虽然地处乡村地区,但随着新时期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它所具有的森林资源也必然成为构建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广袤的乡村农田肌理作为本底,林盘结构可视为现代大都市范围内众多斑块状的绿岛,作为人、植物、动物和谐共生的载体。
在发挥其绿岛效应的同时,配合建设城市森林所提倡的城区绿岛、城边绿带等要求,为最终形成城郊一体化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作出重要贡献。
2.生物多样性川西林盘因其生物多样性造就了极其丰富的景观层次。
景观生态学视角下“林盘”景观的保护与开发初探--以成都市三道堰镇程家船村林盘聚落为例
景观生态学视角下“林盘”景观的保护与开发初探--以成都市三道堰镇程家船村林盘聚落为例黎贝;张玫芳;高飞【摘要】阡陌纵横、茂林修竹的林盘是川西平原上典型的农耕生存居住模式。
作为长期蜀地居住环境演变过程的沉淀,林盘具有不可忽视的生态价值。
而随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三个集中”的推行,这个成都平原2000年来形成的农耕格局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虽然现在政府与学者已经意识到了林盘的价值,并提出了保护性建设方案,但相关研究仍需要继续深入,以保证新农村建设和林盘保护与改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对林盘景观进行了相关生态价值的研究,并根据此研究成果以成都市三道堰林盘聚落为例,通过对三道堰镇程家船村林盘聚落的实地调查,相关资料的收集及基础资料的分析,提出“林盘”保护与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名称】《四川建筑》【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4页(P29-31,35)【关键词】景观生态学;林盘;保护;开发【作者】黎贝;张玫芳;高飞【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00;上海张唐景观设计事务所,上海200000;北京慧谷旅游规划设计院,北京10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2林盘景观是川西平原上典型的农耕聚居形态,是川西平原长期以来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反映和延续。
在由于大量拆除而致使这种独特的林盘风貌逐渐消失的同时,政府与许多学者也认识到了林盘的价值以及现代高度集约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保证新农村建设和林盘保护与改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出了针对林盘的保护性建设方案。
如成都市建委牵头制订了《成都市农居(林盘)风貌保护建设规划编制办法》,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川西平原古蜀文化和传统的田园风貌得到有机延续,自然生态环境得到合理保护[1]。
规划中,几乎全部林盘都被纳入到土地整理的范围。
因此,如何科学地、合理地对现有林盘进行保护和改建进行指导,成为维持川西平原林盘风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农村传统民居价值探析——以川西林盘为例
作者: 蔡小于[1]
作者机构: [1]四川大学工,四川成都610064
出版物刊名: 理论与改革
页码: 151-153页
主题词: 林盘;蜀文化;生态环境;旅游资源
摘要:川西林盘是川西平原特有的民居聚落,是几千年川西农耕文明的结晶,也是川西平原特有的、在全国具有唯一性的川西田园风貌。
它是蜀文化的物质载体,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智慧的体现,并起着保护生态环境的人工湿地的作用。
极高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生态价值共同构成了林盘的旅游经济价值,应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和利用。
川西林盘文化要义
川西林盘文化要义川西林盘文化要义川西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片重要区域,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其中,林盘文化作为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探讨川西林盘文化的要义,并从不同角度深入解读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首先,川西林盘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林盘,指的是大片丛林中的山地平坦地带,也是川西地区最适宜农业生产的区域。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川西人民长期以来依靠林盘进行种植和养殖,形成了独特的生产模式。
在这一生产模式中,人们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
这种“谐天地之道”的观念贯穿了川西人民的整个生活,成为了他们独特的文化特征。
其次,川西林盘文化强调家庭和社区的凝聚力。
在川西地区的相对封闭的山区社区中,家庭和社区是人们生活的核心。
而林盘作为主要的农耕区,成为了人们相互交流、合作和分享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川西人民通过亲密的人际关系和互助精神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他们一起种植、收割,互帮互助,形成一个大家庭般的生活圈。
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人们共同面对困难、享受成功,共同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此外,川西林盘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和宗教信仰的重要性。
川西地区的人民具有深厚的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
他们注重礼貌、正直、忍让和谅解,传承着古老而深厚的中华民族伦理道德观念。
与此同时,川西地区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不同的民族群体在这里共同生活,他们的宗教信仰也融合在川西林盘文化中。
无论是藏传佛教、道教,还是土家族、羌族的神灵崇拜,都为川西林盘文化增添了多元的宗教色彩。
最后,川西林盘文化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川西人民对自己的文化传统保持着高度的重视和尊重,他们通过口口相传、祭祀活动、戏曲表演、手工艺制作等方式将文化传统代代相传。
这种文化传承的方式不仅使川西地区的文化得以延续,也让新一代人从中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
浅析川西林盘聚落的保护与发展
浅析川西林盘聚落的保护与发展摘要:川西林盘是川西平原上一种典型的传统聚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集生产、娱乐、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居住模式,其建筑形式已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
面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川西林盘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干预,林盘景观生态的保护和发展变得越来越难推进。
本文探讨了如何缓解对川西林盘环境日益严重的衰减,这不仅可以保护传统林盘聚落的资源,而且可以促进林盘聚落的可持续发展。
以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林盘聚落保护与发展战略,为川西林盘聚落保护与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川西林盘;聚落;保护;发展川西林盘主要是指川西平原及周围丘陵地区独特的空间居住形式。
它起源于古代蜀国文明时期,在漫长的移民时期形成了固定的形式。
其主要构成为竹林,竹林周围是宅、田、水等组成元素,林盘和林盘之间是一个分散的布局,是独居特色的自然村落。
当前,社会对于传统聚落保护的经验普遍缺乏,缺乏生态科学保护概念,并且阻碍了发展思路。
新农村社区的城市化趋势正在加速,随着川西地区林盘资源建设性破坏的扩大,林盘资源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林盘的空间形态不同于现代工业发展空间的条件和需求,当地居民住宅的保护和发展力量不够。
在传统民间文化的影响下,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农村聚落的保护力度和发展方向令人担忧。
1川西林盘的现状与特征成都市川西林盘通常沿水系呈发散状分布,根据成都市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有关数据了解到,现有大小林盘共 14.11万个,林盘总面积6.78万公顷,林盘内居住人口444.5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1.09%,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76.67%;林盘人均占地面积155㎡。
成都市林盘聚落保护规划区林盘密度为15个/k㎡。
2川西林盘聚落保护的整体现状近年来,川西林盘聚落的保护从整体上看,川西林盘这个独具地域特色的人居环境乡村聚落,面对快速城市化和城乡协调深入发展的影响,川西林盘的空间分布和聚落方式受到很大影响,其保护和延续的难度很大。
非遗活态传承下的川西林盘保护研究——以成都市宋家林林盘实践为例
非遗活态传承下的川西林盘保护研究——以成都市宋家林林
盘实践为例
吴浩;黄兰茜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博览》
【年(卷),期】2024()4
【摘要】川西林盘作为成都平原典型的乡村景观要素,是朴素生态哲学的综合体现,是蜀人的精神原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根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表达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区域特色。
本文立足“非遗植入林盘保护,农旅带动活态传承”,从依托乡村生态格局、整合乡村物质资源、活化乡村文物形象、优化乡村功
能空间层面对乡村发展因子进行解析,提炼出在城乡融合建设背景下的乡村非遗活
态构建策略,为实现非遗活态传承下的林盘保护与城乡协同发展提供研究参考。
【总页数】3页(P103-105)
【作者】吴浩;黄兰茜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2.29
【相关文献】
1.以文化主题为导向的川西林盘保护发展模式——以成都市双流区陈家水碾林盘保护为例
2.基于生态保护视角下的林盘水系修复策略研究——以聚源镇川西林盘规
划实践为例3.川西林盘生活污水厌氧复合生态分散处理技术研究——以成都市新
津区串头村十二组林盘为例4.基于景观基因的川西林盘乡土景观特征保护研究——以聚源镇龙泉社区林盘为例5.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遗”活态传承的创新实践研究——以福州市“非遗”保护工作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进展、挑战与突破选择
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进展、挑战与突破选择作者:张耀文卿明梁郭晓鸣来源:《中国西部》2022年第01期[摘要]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特有且集生产、生活和景观等价值于一体的农村人居环境形态。
推进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
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创新价值的实践经验,但也面临着资源细小零碎、基础设施普遍薄弱、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能力不足等带来的现实挑战,以及建筑风貌管控力度不足、土地和人才要素保障不够、农民利益存在受损风险、政策支持效果仍需提升等突出障碍。
进一步推进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需要采取创新林盘片区综合开发模式、撬动多元投资以破解林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难题、建立集体经济与林盘开发的共进机制、建立林盘风貌有效管控的监督激励机制、强化土地供给保障、构建林盘开发中优质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完善多元主体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相关政策支持效果等措施。
[关键词]川西林盘;林盘经济;集体经济;林盘风貌;多元主体[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694(2022)01-0056-10[作者]张耀文博士研究生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34卿明梁硕士研究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成都610072郭晓鸣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成都610072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特有的乡村聚落形式,是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农村人居环境形态。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川西林盘不断超越其作为居住形态的本来价值内涵,其产业、生态、文化等多元价值不断拓展,推进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持续凸显1-”。
但同时,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仍然面临着资源细碎分散、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等带来的现实挑战,以及主体参与、推进机制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突出障碍,从而导致林盘经济发展潜力难以充分挖掘。
因此,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需瞄准重点方向和关键环节,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举措,实现更大突破。
扭转川西林盘的消减状态,重塑川西林盘的美丽颜值,植入川西林盘的多元功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川西林盘文化要义
川西林盘文化要义川西林盘地处中国四川盆地西部,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林盘以其峻峭的山峰、清澈的河流和茂密的森林而闻名,被誉为“川西明珠”。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人们创造了独特而宝贵的林盘文化。
首先,林盘文化以自然之美为核心特征。
这里的山峰巍峨挺拔,森林葱茏郁郁,水流潺潺,构成了独特而壮观的自然景观。
人们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对大自然的崇敬和热爱体现在他们的艺术和宗教活动中。
林盘文化中的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紧密地与自然相连。
绘画作品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描绘了林盘壮丽的山水风光和珍稀的野生动植物,展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喜爱。
此外,林盘人还传承着丰富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认为大自然是神灵的居所,崇拜自然神祗。
他们通过舞蹈、歌曲和祭祀等仪式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感激。
其次,林盘文化以和谐共处为核心价值观。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林盘人形成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他们珍惜土地资源,崇尚节约粮食、水和能源。
林盘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追求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存。
在林盘的山水间,咏歌和舞蹈是人们最常见的活动形式。
林盘咏歌常以弹唱为主,歌颂自然、歌颂劳动,歌颂家庭和睦,歌颂社区和睦。
舞蹈则是人们通过身体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敬仰和情感的一种庄重形式,舞蹈动作和旋律与自然风景相呼应,体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此外,林盘文化注重传承和深化。
文化传承是林盘人一直以来的重要任务。
林盘人通过口头传统和节日庆典等形式,将智慧和经验代代相传。
例如,林盘人通过祭祀仪式等活动来敬拜祖先和神灵,并重视家庭传统和家训的传递。
林盘还有独特的节日和庆典,如新年、清明节和七夕节等,这些活动既是林盘人欢庆的时刻,也是人们了解文化和历史的机会。
此外,林盘文化也不断吸纳新的元素,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使文化更具活力和包容性。
综上所述,川西林盘文化以自然之美、和谐共处和传承深化为核心要义。
林盘文化的独特性和宝贵性在于其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和与人的和谐共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he c ul t u r e o l 、 L i n p a n t o i mp r o v e t h e l o c a l l i vi n g e n v i r o n me n t . Th i s p a p e r s e e k s r c o mbi ni n g t r a d i t i o n a l a e s t h e t i c ol ’ Li n p a n wi t h t h e
Ab s t r a c t :Lmp a n i s on e ol ’ t h e n l o s t s i g ni l i c a n t l o c a l r u r al c ul t u r a l l a n d s c a p e s i n t h e we s t of Si c h u a n . Th e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of Li n p a n me a n s
膳 项 I l : 家f l 然科 堪 金{ 编 5 1 3 7 8 2 7 7 及5 l 0 0 8 l 8 0 ) 、广 肯『 l 然培金( 编' k s 2 0 [ 2 0 1 0 0 0 9 5 4 3 ) ¥ 1 1 2 0 1 2 { P 眨- …l l l 大学人 史社会
科 ’ 年教 I h l i f t . 1 … 堪 金J H I 计资 助
c o n v e ni e n c e of t h e mo d e r n l i f e . I t a c h i e v e s o n e n e w Li np a n , v i a t h r e e a s p e c t s of e fo r t s , l i k e p l a n n i n g l a n d s c a D e a n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c me t h o ds
t o pl a n a n d d e s i g n I 1 c Li n p a n f br Sa n b a x i a n g T o w n .Da yi Co un t y ,i n t h e we s t o l Ch e n g d u . a n d t r i e s t o e s t a bl i s h a mo d e t o c on s e r v e
i n S a n ba x i a n g n, “n . g u i d e d b y t h e l a n d s c a p e e c ol o g y t h e o r y a n d a n a l y s i s o, t h e Li n p a n e l e me n t s . t o r e a l i z e a n e w r u r a l a r e a wi t h Li n p a n
T o pi c o f t h i s i s s u e: As i a n Cu l t ur a l L a n ds c a pe
川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盘文化景观保护研究
Th e Re s e a r c h o f L i n p a n Cu l t u r e L a n d s c a p e Co n s e r v a t i o n
哭 键 i - 1 : 景 林 ;林 盘 ; 乡村 景 观 要 素 ;景 观 , l 三 态 学 :舰 划 没 计 义 编 I j :I O ( X ) 一 6 6 6 4 1 2 0 1 l 1 — 0 0 2 5 — 0 5 I l I 嘲 分 类 :T U 0 8 6 收 稿 H期 :2 0 I 3 一 ( ) 9 — 3 0 ; 义 献标 . 码 : A 修【 H 1 口 期 :2 0 1 3 一 1 0 一 l 5
n o t on l y t h e p r e s e  ̄ wa t i o n o ft he l o c a l r u r a l ma r k . b u t a l s o t h e p r o mo t i o n of 、 t h e u n i q u e f e a t u r e t br t h e l o c a l d e ve l o p me n t . Th i s p a p e r s e e ks
州 代 J 活之 便 紧密结 . : 景观 生态学 “ 集聚M有离析”等删i 仑的指 导 ,发掘林 艇景观的 毖索挤』 6 特 . 燎 肛 习 古
朱 战强 / Z H U Z h a n — q i a n g
代¨ 1 同 的 术意境 ,从规划 、景l 脱昶 1 i 上 筑3 个层次探 泔了新 林船景观的仆建
薛
飞 / X U E F e i
摘 要:林蕊是川阿地 区具仃 蓖要价f l l [ 的 史化艇观,其传统 景观特色的 护 』 毋 f 究爻 乐符地 符 的保 j 传承,埘 j : 域 特包发腱也仃一定 的价值 选择 成郜I f 夫邑县f f 1 I 5 江镇 坝 乡地 区尝 试进仃新林盘 蹬观的姚则没汁研究 ,聚焦 r 将传统 乡f I f 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