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第1~3章知识点提纲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第1~3章知识点提纲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字宙环境知识点一:宇宙1.概念: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
2.天体类别:宇宙中有众多的天体,如恒星(巨大的气体球体,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发出光和热)、行星(本身不发光。
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卫星(绕行星或其他天体运行的天体,受到行星或其他天体的引力束缚。
)、星云等。
3.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4.天体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和可观测宇宙。
5.太阳系:太阳系由太阳(恒星)、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其中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99.86%。
6.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最大)、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普通性: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体积、质量等方面与其他行星有相似之处。
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其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原因:日地距离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因: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等。
8.太空探索的意义: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开发;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通过太空探索,人类能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第二节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表面积约为 5.1 亿平方千米。
3.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4.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5.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北点;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必考知识点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掌握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必考知识点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备考。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因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而偏扁。
地球的平均直径为1.276万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6千米。
掌握这些数字和基本的地球形状是非常重要的。
二、地球的运动
地球具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自身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公转则是指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三、地球的地形和地貌
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是多种多样的。
举个例子,有平原、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等不同的地形类型。
这些地形的形
成过程和特征也需要掌握,特别是一些著名的地貌景观,如黄山、长江三峡、张家界等。
四、地球的气候和气象
气候和气象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
理解气候和气象、了
解气温、降雨和气压等基本概念,以及掌握气候类型和气象预报
等知识点是十分必要的。
五、地球资源和环境保护
地球资源和环境保护是我们未来发展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了
解地球资源的种类、产地和利用方式,具备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能够有效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地理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它的知识点不仅与学习相关,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希望大家在备考期中考中能够重视这些知识点,掌握好自己的学业。
初一地理上册期中复习要点整理
初一地理上册期中复习要点整理初一地理上册期中复习要点整理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初一地理上册期中复习要点整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一地理上册期中复习要点整理1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4、经线: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5、纬线: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9、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10、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11、五带的划分初一地理上册期中复习要点整理21.“沧海桑田”说明地球表面的陆地与海洋面积及分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2.海陆变迁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3.板块构造理论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4.世界著名的火山.地震带有: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火山、地震带,大洋火山.地震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手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手册一、自然地理1. 地球与地球运动-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
-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圈需要24小时。
-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需要365.24天。
- 地球的倾斜轴:地球的倾斜轴决定了季节的变化。
2. 大洲与海洋- 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 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北冰洋。
- 世界最大的洲: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
- 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面积最大。
3. 自然灾害- 地震:地壳内部的岩石发生断裂和移动引起的震动。
- 火山爆发:由于地壳上岩浆、气体和蒸汽的大量积累引起的爆发。
- 暴风雨:强风和暴雨交替出现的天气现象。
- 台风:暴风雨发展演变而成的一个强气旋。
- 洪水:水位上涨导致大面积内陆地区被淹没的自然灾害。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密度: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 人口分布:人口在地球上的分散和集中程度。
- 城市化: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
- 城市功能:城市为人们提供居住、工作、交通、教育、医疗等各种功能。
- 超级城市:人口规模特别庞大,对国家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城市。
2. 交通与通信- 铁路运输:以铁轨为基础,通过列车进行货物和人员运输的方式。
- 公路运输:以公路为基础,通过汽车进行货物和人员运输的方式。
- 水路运输:以河流、湖泊和海洋为通道,通过船只进行货物和人员运输的方式。
- 航空运输:利用飞机进行货物和人员运输的方式。
- 电信技术:通过电话、互联网、电视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和通信。
3. 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如山脉、河流、湖泊、海滩等。
- 人文景观:如古建筑、历史遗址、文化传统等。
- 生态资源:如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生态环境。
- 水资源:如瀑布、温泉、河流等水体资源。
- 文化资源:如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等文化特色。
三、地图与地理信息1. 地理坐标与地图投影- 经度:表示地球上某一点相对于本初子午线的位置。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学期(2024)期中常考重点知识复习课件
1.1地球和地球仪
麦哲伦环球航行
指图说出经过的大洲大洋
1.1地球和地球仪
海船从远处驶来,先是看见桅杆,最后才看 见船身。
1.1地球和地球仪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
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 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 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 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 球缺了一块。
C
A 300200
-----向内增大为---山峰
100
B 100200 -----向内减小为--- 盆地
300
400300 200100
-----等高线高指低为---山脊
D
E100200
D303020000400 100
-----等高线低指高为--- 山谷
思考:
1,只有--山---谷--才发育河流。 2,攀岩要选择-陡---崖---。 34,,瀑等布高在线河上流的流数经字-是陡----崖---海-时--拔-形--高成度。。 5,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例:上方左图中甲点的经纬度是 170 °W,60 °S, 乙点的经纬度是 150 °E,60 °S。丙点位于甲点的 西 南方向。
三、地球的运动
绕转中心 方向 周期 产生的 地理现象
自转
公转
1.3地球的运动
1.3地球的运动
1.3地球的运动
日期
1 6.22
前后
2 9.23
前后
节 直射点(纬 昼夜长 气 线的名称及 短情况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 1.天体系统 • 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 2.太阳系八颗行星 • (1)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
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 星。
2024年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期中
2024年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期中一、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符号地理:研究地球表层现象、进程和规律的学科。
自然地理:研究地球上的自然环境、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
人文地理:研究人类活动和人类所形成的地域差异。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在太阳系中位居第三位,也是我们生活的地方。
地球是圆球形,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分为陆地和海洋两部分。
地理符号:用于表示地理现象和地理要素的图形符号,如山、水等。
二、地理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通过目视、望远镜等观察地理现象。
实地调查法:亲自到实地进行调查和观测。
统计法:收集和整理有关地理现象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试验法:通过人为控制和模拟实验来研究地理现象。
图表法:借助地图、示意图等图形和表格来表示地理现象。
三、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地球以自轴为中心,每24小时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圈。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行,公转一周需要365.24天,即一年。
地球的倾斜轴:地球自身轴线与相对黄道面的夹角约为23.5°。
地球的倾斜轴是引起地球四季交替的原因。
四、地球的经纬度和时区经度:从地球中心向东西方向展开,用来划分东西两半球,东经和西经。
纬度:从地球自转轴到地球表面,用来划分南北两半球,北纬和南纬。
时区: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时间是一天,360°/24小时=15°/小时,每隔15°经度划分一个时区。
五、自然地理要素陆地:地球表面不被水覆盖的部分。
海洋: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的部分。
大洲:陆地分布在地球表面的某个区域形成的陆地集合。
山脉:由高高耸起的山峰和相互连接的山脉组成的地形。
河流:由降水形成的水流,通常流入海洋或湖泊。
湖泊:积水在低洼地区形成的水体。
草原:植被以草类为主的地方,适合畜牧业发展。
沙漠:降水很少的地方,植被稀少。
六、人文地理要素人口:一定地域范围内居住的人口总数。
人口分布:人口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
城市:人口聚集多、经济发达的地区。
初一地理上册期中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册期中必背知识点总结1. 地球的三大运动•自转–定义: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的运动–影响:日夜更替和地球形成强烈的地转偏向力•公转–定义: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运动–影响:引起地球四季变化和昼长夜短的现象•岁差–定义:地球自传轴近似地指向不动点而发生的细微变化–影响:会造成春分点和秋分点在轨道上的移动2. 地球上的气候•气候要素–温度:气温–湿度: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大气压力:气压–风–气溶胶与云:雾霾、云量–辐射:日照、紫外线•季节与气候–造成气候的因素:纬度、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高原气候、山地气候和热带气旋等–影响气候的因素:地理位置、区域环境、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等•气候分区–根据气候形成条件,将全球气候划分为热带、温带、寒带和极地带等3. 地球上的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97.5%是海水,2.5%是淡水–淡水中:2.2%是冰川和冰原、0.3%是地表和河流、0.05%是地下水、0.001%是湖泊水•水循环的过程–蒸发和变为水蒸气–形成云–降水到地面•水的利用–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水的污染与治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村污水的治理4. 地球上的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土地物质资源:利用价值高的资源,如矿产储量和土地粮食生产力–土地生态系统:维系地球生命环境的系统,如森林、湿地和草原等–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农业用地、林地、草地、水域、沙地和建筑用地等•能源资源–化石能源:天然气、石油和煤炭等,主要用于工业和交通行业–可再生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等–能源消耗:工业消耗和家庭用电等•环境保护–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环境保护行动:减少污染源、改造污染源、生态保护与修复、减少碳排放等5.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地球卫星遥感•GIS的定义与作用–GIS是利用计算机对地球表面及其关联信息进行捕捉、存储、管理、查询、分析和表达的技术–GIS的作用:空间分析、空间推理和空间决策•地球卫星遥感–定义:利用卫星拍摄和接收地球表面图像和高程数据的技术–影响:可以更加精准快速地获取地球上的实际情况、发现资源和环境问题、制定规划和决策等。
初一上册地理期中考试重点
初一上册地理期中考试重点1.初一上册地理期中考试重点纬度和经度1.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2.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3.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4.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5.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6.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2.初一上册地理期中考试重点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周期:一天。
2、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
3、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地球绕着地轴自己转)。
4、公转的意义:(地球绕着太阳转)。
(1)一年中太阳直射纬度的变化(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2)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夏至日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北极圈内极昼;冬至日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最短,北极圈极夜;南北半球情况相反)。
(3)四季和五带的划分: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寒带(66.5°—90°);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热带(南北纬23.5°之间);热带与寒带之间是温带(23.5°—66.5°)。
3.初一上册地理期中考试重点一、地图的基本要素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的表达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比例尺的大小比较:表示范围,表示内容的关系:大小:①分子确定: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尺小②图符相同: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略⑵方向:在地图上辨别方向①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
7年级地理期中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必考重点知识汇总
7年级地理期中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必考重点知识汇总7年级地理期中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必考重点知识汇总_地球_表面积_海洋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为4万千米2、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3、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4、地球的自转轴叫做地轴,地轴的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南极。
5、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纬线有南北之分,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6、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结线相交的半圆,经线有东西之分,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它表示,o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
7、本初子午线位于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赤道纪念碑位于南美洲厄爪多尔首都基多市中心以北24千米处。
8、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
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
9.地球不停地绕着它的轴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
10、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11.因为地球的自转,有昼夜的变化,有时差。
1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13.地球自转时,轴是倾斜的,空间方位不变。
14、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15、比例尺、向、和图例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16、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指向标指示图上的方向。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1.1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①认识过程:天圆地方→太阳和月亮推测地球是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体→卫星拍摄照片确证地球是球体。
②生活现象:月食、海边看行船、登高望远③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④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赤道):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⑤坐地日行八万里是在哪? ——赤道2.地球仪上的点和线3.纬线与经线的特点★★23.5°N0°23.5°S4.经纬网定位①经纬度:北京(40°N ,116°E )★②确定位置:半球位置、纬度地区位置 ③确定方向:1.2地球的运动2.地球的自转:①昼夜现象:由地球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②晨昏线:(与光线垂直)● 晨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都处于日出● 昏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白天进入黑夜,都处于日落★③时间差异:东边时刻早,西边时刻晚 3.地球的公转——四季的变化:★★4.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 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 ● 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 太阳每年直射一次:南、北回归线太阳每年直射两次:南北回归线之间 5.地球的公转——五带的划分:★ ①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②五带:热带:南北回归线(23.5°N/S )之间 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极圈(66.5°N/S )及其以内 ③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1.3地图的阅读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2.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3.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1.4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地形图★★★①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②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实用参考]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总复习要点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①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②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P3_图1.2)2.纬线与经线的特点(P5_图1.7)形状长度指示的方向纬线圆圈不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东西方向经线半圆长度都相等南北方向3.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P6_图1.1)4.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
(判断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P6_图1.10)5.特殊经线:(P6—7_图1.10和1.13)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的界线。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 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6.特殊的纬线:(P6_图1.11;P12_图1.12)赤道(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
五带的分界线:23.5°N、23.5°S、66.5°N、66.5°S;纬线低、中、高纬的分界线:0°30°60°90°极点:90°7.地球的运动:(P9_图1.15)(P11_图1.19)运动类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第二单元地球运动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自西向东(俯视逆时针方向)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约365天)旋转特点绕地轴不停地自转地轴始终倾斜66.5度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引起现象1、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2、时间差异(东边比西边早)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1.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时间长短不同)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2.五带划分:各地一年中获得太阳热量不同。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总复习要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总复习知识点第一章认识地球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经过的大洋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它是人类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1)在海边看从远处归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3)用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4)月食。
3.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1.基本概念:地轴:地球自转轴。
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
(纬线除极点外,可称为纬线圈)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不可称为经线圈)2.纬线与经线的特点:特点经线纬线形状每条经线都只形成半个圆。
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
长度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纬线长度不等,其中赤道最长,向两极变短。
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低纬度:0º-30º;中纬度:30º-60º;高纬度:60º-90º4.特殊的纬线:赤道:0°;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5.分界线:南北纬的分界线:0°;南北半球的分界线:0°;东西经的分界线:0°和180°(格林尼治天文台: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
三、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2.周期:约24小时(一天)3.旋转中心:地轴4.地理意义:①昼夜更替②时差③日月星辰东升西落(二)地球的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一年3.旋转中心:太阳4、地理意义:①昼夜长短变化②季节变化③形成五带(三)二分二至日(四)北半球四季划分(五)根据地球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复习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比较
自 转 公 转
方 向
周期
自西向东
一天
自西向东
一年
地理意义 产生昼夜更替
产生四季
春分—3月21--赤道—昼夜平分 3、4、5月春季
A
夏至6月22 北回归线 冬至12月22 南回归线
北极圈极昼
昼长夜短(北半球) 6、7、8月夏季
B
D
北极圈极夜
昼短夜长(北半球) 12、1、2月冬季
D
2、有阳光直射的点是
B C
有明显四季变化的点 A 是
有极昼极夜的点是
D
西半球
东半球
北 半 球 南 半 球
E
F
N (1)、A点的经纬度位置是400W 66.50;B点的经纬度位置是00 23.50N; C点的经纬度位置是200E 400S ;D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700E 100S ; (2)、A、B、C、D位于东半球的有 B C D ; (3)、A、B、C、D位于南半球的有 C D ; (4)、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 点,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B D 点。 (5)、在图中标出E(600N、00) F(300W、23.50S) 东北 (6)、D在C的 方向。
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中考试复习
第一单元 地球
第1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 球体 。 平均半径 6371 千米;
地球表面积 赤道周长
5.1亿
平方千米;
4万 千米 ;
第2课 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
1、经纬线的比较 概念 形状 半圆 长度 相等 不等
指示方向
经线
纬线
连接南 北两极 与地轴 垂直
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
四季分明
2024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梳理(填空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3)发生__________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_________环球航行。
(5)卫星照片。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规则球体:平均半径__________千米;赤道周长约__________千米;地球表面积__________平方千米。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形状圆(除极点外)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长度__________最长,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同纬度的纬线等长等长(约为2万千米)指示方向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方向起始线赤道(0°纬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度数范围0°~90°(南北纬)0°~180°(东西经)度数分布规律北纬(N):向北越来越_____南纬(S):向南越来越_____东经(E):向东越来越_____西经(W):向西越来越_____特殊线(点)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南北极圈(66.5°)本初子午线0°、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180°经线重要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0°—30°N(S)为______纬度30°—60°N(S)为______纬度60°—90°N(S)为______纬度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20°W以东到160°E为______半球20°W以西到160°E为______半球4.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40°N,116°E)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纬线、0°经线、180°经线不需要方向)1.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自西向东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旋转特点绕地轴不停地自转地轴始终倾斜66.5°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引起现象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时间差异(东边比西边早)季节变化;五带形成(各地一年中获得太阳热量不同,自北向南为______带、______带、______带、______带、______带)3.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_______(66.5°N--90°N)、_______(23.5°N--66.5°N)、_______(23.5°N--23.5°S)、______(23.5°S--66.5°S)、_______(66.5°S--90°S)1.比例尺(1)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______;分母越小,比例尺越______。
期中地理复习知识点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复习材料第一章知识点1.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受到的影响和制约。
2.影响阿拉伯男子传统打扮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因为那里,。
3.地图三要素指:、、。
4.地图上的方向表示方式:①指向标指示方向,箭头一般指向;②没有指向标的,通常采用“”的规定确定方向。
5.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
6.地图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
第二章知识点7.古人提出关于天地关系的学说是和。
8.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9.地球是一个、的。
10.地球表面积约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千米,赤道周长约千米。
11.这根穿过地心的,叫地轴,也是地球的。
12.地轴与地球表面有两个交点,叫。
是地球最北端,是地球最南端。
13.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叫纬线圈。
15.赤道(0°纬线)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是最长的纬线圈。
各条纬线长度不等: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纬线指示方向。
16.赤道以北为,赤道以南为。
北极是北纬90°,写作,南纬是南纬90°,写作。
17.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18.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
经线指示。
19.0°经线又称为,是东西经度的起始线,本初子午线向东为东经(E)、向西为西经(W)东西经各180°,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
任何两条相对的(经度之和为180°)经线组成一个(20°W,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20.口诀:小小东(小于20度的西经和小于160度的东经属于东半球)大大西(大于20度的西经和大于160度的东经属于西半球)21.地球自转周期:,自转方向:,围绕:从北极上空看方向转动,南极上空看方向转动自转产生现象:、日月星辰的。
地球公转周期,方向:;围绕:公转产生现象:冷暖差异、。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期中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期中知识点知识是智慧的火花,能使奋斗者升起才华的烈焰;知识是春耕的犁铧,一旦手入生活的荒径,就能使田地地芳草萋萋,硕果累累。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七班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期中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七班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期中知识1地图1 地图: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
2.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⑴比例尺a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b大小: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较详细;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较简略c表示(方法):文字式:1cm代表实地距离40km 数字式:1:4000000 线段式⑴方向:a一般情况下,采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b指向标定向: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北;c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⑴图例与注记: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山高水深的数字3.地形图⑴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⑴分层设色地形图: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⑴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坡度陡缓4.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5.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山地a.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c.山谷:等高线向高出凸出d.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e.陡崖:等高线重合处f.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高原:海拔在500m以上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平原:海拔低于200m地面平坦.起伏小;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7.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山地33%、丘陵10%、高原26%、平原12%、盆地19%五种七班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期中知识2大洲和大洋⑴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第一章:走进地理地理知识是指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地球的构造、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等。
地理知识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
地图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三要素。
地图的方向常用三种方法表示: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和经纬网定向法。
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由无数条纬线和经线组成。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相交的弧线。
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一天,公转周期为一年。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四季冷暖差异等地理现象。
地球的表面由七分海洋和三分陆地组成,面积广大的叫大陆,面积较小的叫岛屿。
世界上有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亚欧分界线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亚北美分界线为白令海峡;欧非分界线为直布罗陀海峡;北南美分界线为巴拿马运河。
世界上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地形是指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状态的总称。
地形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
海拔是指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则是指该地点与另一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共同特点是地表起伏不大。
平原和高原的区别在于海拔,平原一般低于200米,而高原则一般高于500米,边缘比较陡峭。
山地和丘陵的区别在于海拔和坡度,山地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最长的山脉是XXX山脉,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大陆是欧亚大陆,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跨度最广的大陆是亚欧大陆,跨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初一上册地理期中考点
初一上册地理期中考点1.初一上册地理期中考点居民和聚落1、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
2、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它表示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口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在减少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较高。
4、人口的疏密程度可用人口密度来表示,其计算公式是人口密度=人口总数(人)÷面积总数(千米2)例如:四川面积485万千米2,人口约为8800万,其人口密度为8800万÷485万=181人/平方千米。
5、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位置沿海,自然条件优越)世界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困难,是人口稀疏地区。
6、当今世界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过多所带来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就业困难,住房拥挤,饥饿贫困,资源缺乏,环境恶化等;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缺乏,国防兵源不足,养老困难等。
7、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8、三大人种(P72_图411):黄种人集中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集中分布在非洲南部,白种人集中分布在非洲北部、亚洲西部、欧洲及北美洲。
9、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10、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传统聚落有: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中国山西的平遥古城、中国云南的丽江古城、中国安徽的皖南古村落和澳门历史城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基础知识汇总与同学们谈地理1.解释下列现象的原因:(1)我国江浙一带气候温暖湿润,有载桑养蚕的历史。
这里生产的丝绸服装享誉世界。
(2)日本人爱吃鱼,市场上的海产品种类繁多。
(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有发展渔业的有利条件。
)2.学习地理有什么用:(1)学习地理,使我们懂得欣赏和尊重人类生活的世界。
(2)学习地理,使我们具备全球观念和环境意识。
(3)学习地理,使我们学会用综合和动态的眼光分析问题。
(4)学习地理,使我们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多种技能。
如:读图、用图等。
3.怎样学好地理?勤于思考,勤于记忆,学会读图、用图、绘图,及时反思、归纳、总结,学以致用。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4)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2πr≈4万㎞),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太阳和月亮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地球是一个球体。
4.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海边看帆船从远方驶来,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2)月食(地球的影子挡住了月亮);(3)麦哲伦环球航行;(4)地球卫星照片。
二、地球仪1.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
2.地球仪(P5)(1)地轴:地球自转轴,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方向。
(2)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4)纬线: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5)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1.经线和纬线(P5—P7)2.纬度和经度(P5—P7)3.特殊的经纬线(1)特殊的纬线①0°纬线(赤道)—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②23.5°纬线—回归线,热带和温带分界线。
太阳垂直照射的最北界限。
在地图上用虚线表示。
③66.5°纬线—极圈,温带和寒带分界线。
有无极昼极夜的分界线。
在地图上用虚线表示。
④90°纬线—南北极点。
(2)特殊的经线①0°经线(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分界线,东西经度起点线,此线以东是东经,此线以西是西经。
②180°经线—东西经分界线,东西经度止点线。
此线以东是西经,此线以西是东经。
③20o W 和160o E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o W经线以西为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160o E经线以西是东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4.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P7—P8)(1)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即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o W 和160o E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这样划分可以避免把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
判断方法:大大为东,小小为西(大于160o E的东经度在西半球,其他东经度在东半球;小于20o W的西经度在东半球,其他西经度在西半球。
)0°经线在东半球,180°经线在西半球,20°W和160°E在东西半球的分界处(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
5.高、中、低纬的划分(1)低纬:0°-30°;(2)中纬:30°-60°;(3)高纬:60°-90°。
四、经纬网(P9)1.定义:在地球仪或者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组成的网格,叫做经纬网。
2.应用:在经纬网上确定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
3.判读方法:①确定经线、纬线:直线型经纬网中横纬竖经;其他经纬网(南北极地区)看线条的相互关系,相交或最终会相交的线条为经线,始终平行的是纬线。
②判断东、西经,南、北纬:有0°的可以直接判断,0°经线以东是E、以西是W,0°纬线以北是N、以南是S;没有0°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数值向东增为东经(E),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向北增为北纬(N),向南增为南纬(S)(注:判断的起点,要依据此图的经(纬)度间距来确定)。
③书写:纬度在前,经度在后。
北京(40°N,116°E)注意:(0度纬线、经线、180度经线不需要代号)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P11)1.定义: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周期:一天(24小时)。
4.地理意义(1)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朝向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形成昼夜现象。
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表面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白天和黑夜的交界线为晨昏线。
由白天转向黑夜的线叫做昏线,由黑夜转向白天的线叫做晨线。
(3)时间的差异:①地方时A定义: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360°),即1小时转过15°,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时刻就不同,这种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为地方时。
B特点:由于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地方时东早西晚,越往东日出越早,时间越早;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同一条经线上的各点的地方时相同。
②时区和区时A时区: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把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
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各跨7.5°作为一个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
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成为东西十二区。
180°经线是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
B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的区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③北京时间:以120°E地方时作为东八区区时,它也是我国各地统一的标准时间。
④区时的计算A东加西减:向东过一个时区加一个小时,向西过一个时区减一个小时。
B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 两地时差(东加西减)C向东跨过180°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时间不变,日期减一天;向西跨过180°经线,时间不变,日期加一天。
二、地球的公转(P13—P14)1.定义: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365天)。
4.特征: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之间总保持66.5°的夹角;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5.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2)昼夜长短变化①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②北半球,夏至日(6月21或22日)白昼最长,越往北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发生极昼现象;冬至日(12月22或23日)白昼最短,越往北白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发生极夜现象。
6.22-12.22,北半球白昼变短;12.22-来年6.22北半球白昼变长。
③南半球,6.22白昼最短,越往南白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发生极夜现象;12.22日白昼最长,越往南白昼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发生极昼现象。
6.22-12.22,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12.22-来年6.22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
(3)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①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是90°,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方递减。
②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各地,6.22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12.22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③南半球南回归线以南各地,6.22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12.22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4)四季知识归纳:日期太阳光直射的纬线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北半球节气(南半球相反)北半球季节(南半球相反)3月20或21日0°(赤道)昼夜等长春分春季3、4、5 6月21或22日23.5°N(北回归线)昼长夜短(白昼最长)夏至夏季6、7、89月22或23日0°(赤道)昼夜等长秋分秋季9、10、11 12月22或23日23.5°S(南回归线)昼短夜长(白昼最短)冬至冬季12、1、2 (5)五带的划分:根据各地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而划分。
(P14)温度带范围气候特点特殊地理现象热带南北回归线间(23.5°S—23.5°N)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间(23.5°S—66.5°S)四季分明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间(23.5°N—66.5°N)四季分明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南寒带南极圈与南极点间(66.5°S—90°S)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北寒带北极圈与北极点间(66.5°N—90°N)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第三节地图的阅读一、学会阅读地图(P18)1.地图: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
2.地图的“语言”:比例尺、方向、图例。
3.比例尺(1)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表达方式①文字式: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0km②数字式:1:4000000或1/4000000(1km=1000m=100000cm)③线段式:(最直观)(4)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先将比例尺转化成数字比例尺,然后按分数大小进行比较。
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例如:1/10>1/100>1/1000。
(5)比例尺大小与实地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①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②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6)比例尺缩放原比例尺缩放缩放后的比例尺缩放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n倍原比例尺×n放大到原来的n2倍放大到1/n倍原比例尺×1/n缩小到原来的1/n2倍4.方向(1)一般定向法: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示正北方向。
判断方向方法是将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点再确定方向。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