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在个人表现方面,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 法。他们在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
对于未来的学习,我们建议学生们继续保持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不断探索和发现数学中的 奥秘和乐趣。
除法运算
通过多次的减法或乘法逆运算,引导学 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运算的方 法和技巧。
数学游戏与竞赛
数学游戏
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如 “24点”、“数独”等,让学生在游 戏中提高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数学文化体验
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史、数学家故事等 数学文化内容,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
数学竞赛
组织一些数学竞赛活动,如速算比赛 、应用题比赛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 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 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3
实践活动二:图形与几何 初步
图形的认识
认识基本图形
通过展示和比较不同形状和大小 的图形,引导学生认识点、线、 面等基本图形元素,理解它们的
特点和性质。
图形的分类
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培养了 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成果展示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在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 进步。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思维能力。
0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 热情,增强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听课心得体会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听课心得体会2013年5月30日至5月31日,在南漳镇实验小学我们观摩了4节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听课后感觉受益匪浅,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学习的很多。
第一节课是南漳县城关实小李俊老师执教的《打电话》。
李老师把教材中的“15人”转换为“3人”,化繁为简,化大为小,简单明了;直奔主题,感受打电话背后的数学知识,实现了“短---平---快”;过程的呈现,逐步扩散,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同伴互助,借助优美的课件,让他们去思考,去顿悟,去发现,去深化,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节课是南漳县实验小学王远瑾老师执教的《有趣的平衡》。
王老师利用玩跷跷板的生活情境,朴实,有趣味,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挂板,找刻度,再挂板,再找刻度发现平衡的奥秘,认识阿基米德杠杆定律。
第三节课是武汉硚口区东方红小学万睿杉老师的《有多重》,王老师教法灵活,把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活动方式层层递进,用掂一掂,称一称,猜一猜,问一问,背一背等活动,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
第四节课是荆门市石化第一小学刘汉锋老师执教的《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让我学到了很多,关爱雅安地震的爱心传递,数学邮票知识的传承,课件设计有效,活动目的比较明确,教学效果较好。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实践。
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其它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没有学生的实践,就等于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
怎样做到课堂实效呢?四位教师用四节课做了很好的诠释。
特别是武汉教科院的李光杰主任的经典点评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在情境中展示,铺垫,激趣。
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在分析教材时,要适当舍取一些教材内容,做到灵活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不要选取让孩子纠结的情境,整合的比教材更实效就动,否则就不动文本。
重视说与做的碰撞,正确处理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做”。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
4.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活动内容1. 活动一:测量物体的长度(1)活动目标: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2)活动准备:直尺、卷尺、绳子、木棍等。
(3)活动过程:①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种测量工具。
② 教师讲解测量长度的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③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测量教室、桌子、书本等物体的长度。
④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
2. 活动二:认识几何图形(1)活动目标: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掌握图形的特点和分类。
(2)活动准备:各种几何图形卡片、剪刀、胶水等。
(3)活动过程:① 教师讲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分类,让学生初步了解。
②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几何图形,进行剪贴创作。
③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各种几何图形的特点。
④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3. 活动三:数学游戏(1)活动目标:通过数学游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活动准备:扑克牌、棋盘、棋子等。
(3)活动过程:①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② 学生分组,每组进行游戏。
③ 游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
④ 游戏结束后,教师点评,总结游戏中的数学知识。
4. 活动四:生活中的数学(1)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活动准备:生活场景图片、问题卡片等。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变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数学教研组决定开展一次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
4.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三、活动内容1. 活动一:数学趣味游戏活动目的:通过数学趣味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活动内容:(1)抢答比赛:教师出示数学题目,学生快速回答,答对者得分。
(2)数学迷宫: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在迷宫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3)数字拼图:学生将打乱的数字拼成完整的数字。
2. 活动二:数学实践活动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活动内容:(1)测量活动:学生分组测量教室的长、宽、高,计算教室的面积和体积。
(2)购物活动:学生模拟购物场景,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商品价格和找零。
(3)植树活动:学生计算植树所需的树苗数量和种植面积。
3. 活动三:数学小论文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活动内容:(1)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生活,选择一个数学问题进行研究。
(2)调查: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
(3)撰写论文: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撰写数学小论文。
四、活动组织与实施1. 活动前准备:(1)教师提前准备好活动所需材料,如题目、游戏道具、测量工具等。
(2)学生分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活动。
(3)教师对活动流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活动内容和要求。
2. 活动实施:(1)活动一:数学趣味游戏。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抢答比赛、数学迷宫、数字拼图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2024年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多场景)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多场景)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活动一:测量与估算目标:让学生掌握测量和估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材料:米尺、直尺、圆规等测量工具,测量对象(如桌子、椅子、窗户等)。
步骤:(1)教师讲解测量和估算的基本方法。
(2)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和估算,记录结果。
(3)学生汇报测量和估算的结果,教师点评。
2.活动二:几何图形的制作目标: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步骤:(1)教师讲解几何图形的制作方法。
(2)学生分组制作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3)学生展示制作的几何图形,教师点评。
3.活动三:数学游戏目标: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材料:数学游戏卡片、计时器等。
步骤:(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如速算比赛、数学接龙等。
(3)学生汇报游戏结果,教师点评。
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布置好活动场地。
2.导入: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活动主题。
3.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教师组织学生汇报活动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2.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成果,如测量和估算的准确性、几何图形的制作精美程度、数学游戏的完成情况等。
3.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五、教学建议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活动内容和难度,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2.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小学数学教案综合与实践
小学数学教案综合与实践
教案名称:综合与实践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画板、彩色粉笔、数学教材、实际问题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引入新知识。
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每天吃掉3个,请问7天后他还剩多少个苹果?
二、讲解与练习(15分钟)
1. 教师向学生讲解解决上述问题的数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2. 学生进行练习题,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综合与实践(20分钟)
1. 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解决。
2. 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解决方案和答案。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解决方法,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
1. 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反思与评价(5分钟)
1. 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有哪些收获。
2. 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数学_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我校开展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体验数学的魅力。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4.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活动内容1. 现场测量活动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面积。
活动二:测量操场的长度、宽度、面积。
2. 家庭生活应用活动活动一:记录家庭成员的身高、体重,分析家庭成员的身高、体重与年龄的关系。
活动二:调查家庭一周的用电量、用水量,计算家庭一周的节能减排情况。
3. 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一:调查社区周边的公交线路,了解公交线路的运行规律。
活动二:参观当地的农产品市场,了解农产品价格与供求关系。
4. 创新实践活动活动一:设计一份家庭购物清单,计算购物所需金额。
活动二:设计一份班级卫生值日表,合理分配卫生任务。
四、活动实施1. 前期准备(1)教师根据活动内容,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2)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6人,每组选一名组长。
(3)向学生介绍活动流程,强调活动安全。
2. 活动开展(1)现场测量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现场测量,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2)家庭生活应用活动: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活动任务。
(3)社会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指导学生记录调查结果。
(4)创新实践活动:学生根据活动要求,完成创新设计。
3. 活动总结(1)学生分组展示活动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2)评选优秀小组,颁发奖品。
(3)学生分享活动心得,总结活动收获。
五、活动效果通过本次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了数学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课教学策略
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将学习数学的过程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来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和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一、设定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课主体要求(一)活动主题要有趣味性、体验性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一定要有趣味性和体验感,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因此,教师在提前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有趣性,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学习热情。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在制作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课的内容时要保证内容的有趣性、多样性,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欲望和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可以采用多种的教学素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需求制定教学内容,让数学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张秋红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课教学策略摘 要在新课标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综合与实践”部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小学数学课堂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验、观察、研究等实践过程中,通过小组交流、自己探索等方式得出数学学习结果、总结活动经验。
但目前的情况显示,这一实践体系还不成熟,很多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给予实践活动一定的重视程度。
本文针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课教学有效应用的具体分析与相关策略的总结。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教学策略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欲望,并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化的学习情境,通过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教案标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数学综合实践课,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次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内容为“量的比较与运算”。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利用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时比较商品的价格,引导学生思考量的比较与运算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介绍量的比较与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大于、小于、相等等。
-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量的比较与运算的规律。
3. 练习与巩固(20分钟)-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量的比较与运算的练习题。
-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解题方法和答案。
4. 实践活动(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组实物,如水果、玩具等,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量的比较与运算。
-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观察力、分析力和创造力。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量的比较与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6. 课后作业(5分钟)- 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资源:1. 教师课件和练习册。
2. 学生练习册和实物材料(如水果、玩具等)。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2.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3. 学生的实践活动表现,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来评价。
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或进行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如购物时计算找零等,加深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笔记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笔记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学到了许多有趣的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我在课堂上研究到的重点内容和笔记:几何图形点:没有大小和形状的事物,用小圆点表示。
线段:由两个点确定的有限长度的线,用两个端点表示。
直线:无穷延长的线段,在图中用带箭头的线表示。
射线:起点固定,朝一个方向无穷延伸的线段,用带箭头的线表示。
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中不相交的线,用双竖线表示。
垂直线:两条相交线且相交角度为90度的线段,用带波浪线的竖线表示。
三角形: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用三个顶点和三条边表示。
正方形:四条边相等且四个角都是90度的四边形,用一个顶点和四条边表示。
圆形:由一个圆心和半径确定的图形,用一个圆心和一个半径表示。
长方形:两对边平行且相对边相等的四边形,用一个顶点和四条边表示。
数量关系加法: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用"+"表示。
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用"-"表示。
乘法: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数,用"×"表示。
除法: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分,用"÷"表示。
相等: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表示值相同。
大于: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表示前一个数的值比后一个数大。
小于: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表示前一个数的值比后一个数小。
大于等于: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表示前一个数的值大于或等于后一个数的值。
小于等于: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表示前一个数的值小于或等于后一个数的值。
数据分析图表:一种用于展示数据的可视化工具,如柱状图、折线图和饼图等。
横轴:图表上的水平线,用于表示不同的类别或时间。
纵轴:图表上的垂直线,用于表示数量或比例。
标题:用于描述图表内容的文字,通常位于图表的上方。
刻度:用于标记纵轴或横轴上的数值点。
比例:用于表示数据之间的相对关系或比较关系。
这些是我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到的一些重要内容和笔记。
通过这些研究,我对几何图形、数量关系和数据分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精选20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精选2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篇1活动目标1、了解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研究和差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并准确解答。
2、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理解用假设法将和差问题转化,完整口述思路。
3、优选方法,体会和差问题在解决生活实际中的作用。
(拓展)4、营造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探求问题特征与解答方法。
(情感)活动重点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能较熟练地列方程解"和差问题"。
活动难点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活动过程一、课前游戏(意图:感知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大数与小数)写数猜数:学生选择1-9中的任何一个数,写在卡片上,算出与同桌卡片上数的和与差。
填入统计表中。
(同桌学生报数,全班猜数,教师输入,指导学生验证)教师填写后两列的和与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
提出质疑:当和与差比较大时,还能猜吗?有必要去寻找方法.揭示课题:共同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就能找到大数和小数。
我们把这类题型称为和差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和差问题。
二、创境新授(意图:借助线段图,通过小组探究,理解假设法进行转化的三种方法)1.情景研究:理解画形结合图的意思,明确大数是苹果,小数是桔子。
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PPT三种方法配合进行分析与汇报。
体会三种假设的过程,感悟转化思想。
方法一:假设拿去了4个苹果,还有10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就相等了。
就是转化成了小数桔子的两倍。
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个数。
方法二:假设再拿来4个桔子,就有了18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也相等了。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一: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与学研究方案“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与学”课题研究方案淮安市楚州区城东乡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教育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能应对各种变化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育所面对的新课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新的世纪,人类面临这一个迅速变化的、开放的社会。
而开放的社会呼唤开放的课堂教学,开放的课堂教学是为了满足开放的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它要求充分利用开放社会中的课程资源,以开放的教学策略来培养一代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依托素质化的教育,而素质化的教育应该是尊重人性的教育;是开发人潜能的教育;是情感释放的教育;是激活人主观能动性的教育;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人创造心和创造力的教育;是既关注教育的显性效果,更关注人的隐性效能的教育。
现行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教育活动形式单一,方法呆板,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严重脱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因此,改变现行教学的内容和呈现形式,倡导开放的课堂教学势在必行,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体现了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由此,《标准》在充分调整数学教育内容及内容呈现方式的同时,确立了“实践与综合应用”教育,并通过教材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每学期安排了数学实践活动(第一学段)和综合应用(第二学段)。
小学数学教学综合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综合实践的意义、实施策略、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综合实践是指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合作、创新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综合实践的意义、实施策略、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小学数学教学综合实践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这种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数学教学综合实践的实施策略1.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整合教材资源,开发实践课程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开发具有实践性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3. 创设实践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实践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4.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
5. 强化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和成果,及时反馈,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四、案例分析案例: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基本图形;(2)了解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和体会
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和体会赵弘扬摘要:数学综合与实践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具蕴含着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精心准备,巧妙设计,让学生充分探究生活,提高动手实践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学生为本知识性趣味性综合性有效指导引言:实践与综合活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的认识及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却发现周围许多教师不重视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认为综合与实践难以开展和实施,将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等同于一般的数学课、兴趣课或复习课。
2011年版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开设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设置的目的就是在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的必然。
针对此种情况,本人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一、以“学生为本,教师为辅”的形式进行教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而进行,学生在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设计“综合与实践“活动就要根据学生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奇妙的密铺世界》这节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美丽的图案是由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辅成的?学生略加思考后,纷纷举手,有的说:铺好的木地板、人行横道上铺好的花砖、裙摆上美丽的花边……。
接着再问:你能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平面图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吗?在老师语言的刺激和欣赏美丽图片视觉的冲击下,个个兴趣盎然,都迫不及待,想一试身手。
当学生们设计完成后,我要求学生展示作品并说说“你们是怎样铺的呢?铺的时候有空隙吗?他们重叠了吗?”学生在老师几个问题的指引下很容易发现铺时没有空隙也没有重叠,最后教师再统一密铺的含义:像这样把相同的平面图形不重叠、中间没有空隙的铺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平面图形的密铺。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分析
一、背景介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运而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载体,以实践活动为手段,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发展数学。
本文将以某小学五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案例分析。
二、案例描述(一)活动主题本次活动主题为“生活中的数学——测量长度”。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测量长度的工具和方法,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测量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测量长度的工具和方法,如尺子、卷尺等。
2. 培养学生准确测量长度、记录数据的能力。
3. 让学生学会运用测量结果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用到哪些测量工具?”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测量长度的主题。
2. 认识测量工具教师展示各种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并讲解它们的用途和特点。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测量小组物品的长度,如课桌、椅子、书本等。
4. 数据记录与分析学生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5. 问题解决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如何测量教室的长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并反思自己在测量过程中的不足。
三、案例分析(一)活动优点1.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本次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
2. 活动内容丰富。
活动内容贴近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3. 活动形式多样。
本次活动采用小组合作、问题解决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活动评价全面。
活动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测量结果,还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二)活动不足1. 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
本次活动时间较短,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参与。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植树的学问)【活动内容】植树的学问【活动目的】1、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观察、分析等探究活动,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合作研究,协作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活动准备】学生:剪刀、塑料管、活动卡。
教师:课件。
【活动过程】一、创新情境,激趣导入媒体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比赛谁赢了?小兔可不服气呢,于是它们决定再比一次。
在第二次比赛中,小兔可认真了。
瞧,它正往目的地跑。
来,我们给它加油!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媒体画面河里有几个石墩)你们猜猜看,小兔要跳几次,才能跳过河。
谁能说一说?继续播放——同学们仔细看看,小兔究竟跳了几次。
师:我们再看画面,每两个小石墩之间的距离可以说成是一个间隔。
小石墩的个数与间隔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有没有规律可循?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活动一:探究“在一条线上,剪的次数与段数的关系”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塑料管,你想将这些塑料管划分剪成几段?先猜一猜要剪几次?再动手试一试,看一看,剪的次数与段数之间有甚么规律?师:下面请小组长将活动卡发给小伙伴,每人一张。
段数:次数;师:每一位同学的手中都有塑料管。
先想想自己准备将塑料管剪成几段?再猜一猜要剪几次?然后动手试一试,将你们操作情形填写在活动卡中。
当真观察卡中的数字与小伙伴说一说,剪的次数与段数有甚么关系?比一比,看谁最先完成。
活动开始。
师:你发现剪的次数与段数有什么样的关系?让学生们充分发言交流,重点让学生说出剪的段数、次数和段数与次数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同学们在剪塑料管的活动中探究得非常认真,发现了剪的次数与段数的关系。
好,现在请大家把小剪刀、塑料管和活动卡收到抽屉里。
看谁的速度快。
活动二:探究植树问题中棵树与段数间的关系师:其实生活中,相似于小兔跳石墩和剪塑料管的现象还有很多。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课型及其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课型及其教学策略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是一门综合性的数学课程,旨在通过实际生活和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下面将介绍该课程的课型及其教学策略。
一、课型:1. 观察课型:通过观察实际生活中的事物、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分类、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分析能力。
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绘制生长曲线来理解数与运动的关系。
2. 经验归纳课型: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问题解决过程,总结经验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思维和推理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探究面积、周长等概念,总结出计算方法和规律。
3. 分析实践课型: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关键,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让学生通过剪纸活动,分析剪纸图案的特点和对称性,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构造能力。
4. 探究实践课型:通过问题导入、实践活动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让学生通过设计游戏规则,探究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策略:1. 活动导向: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 基于问题和情境教学:以问题和情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知识迁移:引导学生把数学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的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5. 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报告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必要的教学调整。
6. 系统复习和总结:在学期末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的课型及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使数学教育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达到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综合实践小学数学教案
综合实践小学数学教案
教材:小学数学教科书
教学目标:
1. 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数学运算技巧
2. 实际问题解决
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料准备:实际问题解决示例、计算练习题等。
2. 教学工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教学步骤:
1. 开场导入:讲解实际问题解决的重要性,并举例引导学生思考。
2. 提出问题:给学生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他们合作解决。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问题,鼓励他们讨论和分享思路。
4. 整理解决方案: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讨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5. 知识总结: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6.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设计类似的综合实践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浅议如何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摘要】新课程改革将小学数学分为四个部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提出,这既就是时代改革得需要,也就是数学教育得必然结果。
它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得要求,它改变了传统得以知识记忆为特征得陈旧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得过程加深对数学本身得探索与理解、掌握与应用数学。
因此,在教学时也要相应得改变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得经验,设计有趣得活动,让她们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得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得能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学生主体《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要求就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得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得机会,帮助她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得过程中真正理解与掌握基本得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得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得实际经验与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与意义得活动,使她们有更多得机会,从周围熟悉得事物中学习与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得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得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得兴趣与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得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得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得综合运用为主要目得一类新型课程。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就是一个全新得课堂,它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得空间,给学生更多得时间去了解自我,关注社会,为她们打开学习知识得另一扇窗户。
让学生用一双明亮得眼去观察,用一颗灵动得心去触摸,感受世界得多彩,体验生活得律动。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障碍,有许多问题困扰着我们。
在实施素质教育得今天,虽然进行了大量得教学改革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着全新得教学理念,但就是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得出彩还就是有一定得难度得。
首先,综合实践课具有很强得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与自主性,这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指导,没有针对性同时学生也缺乏深度实践与实质性得体验、感受。
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得评价不像其她学科可以用考试来测定,它强调多元价值取向与多元标准,允许学生对问题得解决可以有不同得方案,表现得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综合实践活动得评价重视学生得过程而不在于结论,因此评价得标准难以确定,从而表现出较大得随意性。
第三、综合实践活动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安全问题成为综合实践活动得普遍羁勒。
下面结合自己得教学实践,说说自己对综合实践课得几点瞧法。
一、更新观念,加深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得认识。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得能力。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很强得创造性,实践性与操作性,它以学生得学习活动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得提高。
数学实践活动课就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与主动创新得新天地。
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认识人民币》,人民币相信学生不学也认识,最关键得就是怎样合理优化使用人民币。
因此,可以组织一次班内购物,教师组织两组学生准备商品,担任售货员,其余同学手持模型纸钞购物。
请您运用您手中得100元钱,买您最喜欢得几样物品。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不仅要考虑如何尽可能多得买到自己喜欢得商品,还要考虑钱够不够,如何花最少得钱买更多得自己喜欢得东西。
相信在此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有计划得购物,还学会了计算使用钱。
在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得能力。
2、综合实践活动更关注学生得学习过程与知识得构建实践活动倡导“让学生去经历”,强调学生活动对学习数学得重要性,认为学生得实践、探索与思考就是学生理解数学得重要条件。
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交流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
学生不仅能体验到进步得快乐、成功得喜悦,有时也会受到一定得挫折教育,实现智力与能力得共同发展。
我们可以这样说,实践活动得价值并不仅体现在活动结束时所获得得某种效果,更重要得还体现在活动过程中被人们所忽视得一些无形得东西,如情感体验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就是一个被动得接受过程,而就是一个主动得建构过程,即通过内部认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得相互作用来建构知识。
这就就是说,我们得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得知识与经验得基础上,创设条件使新得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得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新得数学认知结构。
综合实践活动提倡“做中学”也就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得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得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得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得能力。
3、综合实践活动拉近了数学与生活得距离传统得数学教学,教师特别重视知识得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
学生只就是为了学数学而学数学,不善于用数学得眼光去思考实际生活中得一些问题,造成了知识与生活、知识与能力得脱节,于就是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太抽象、不容易理解,对数学学习也就不感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从学生得生活经验与情景中学习与理解数学”。
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调查与实际测量等活动,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瞧待现实问题得能力与意识,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带给大家得无穷魅力。
二、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得综合实践活动课数学实践活动就是学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得过程,活动得主体就是学生,活动得形式与方法就是多样化得。
在农村小学要根据农村学生得特点与学校,社区得条件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
根据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得特点与学生特点设计活动根据小学数学教材,可以将数学综合实践课归类如:操作与制作活动,游戏竞赛实践活动,实际测量实践活动,观察、调查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实践活动。
根据上面得分类,我们可以开展形式多样得活动。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1、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得地点综合实践活动不一定就非得到外面去实践,我们也可以在室内进行。
如:四年级下册得“我们去春游”课本上就是放到游乐场得,但在农村有这样得条件得好像还不多,那么这个综合实践活动外面只有在室内进行,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针对春游中路线得设计、乘车方案、购买门票等问题让学生进行科学得规划、设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得能力。
在学习测量这一部分得时候教材也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如教学《土地测量》可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进行实地测量,帮助家长计算面积等;教学《千米得认识》可带领学生进行目测、步测、实际测量。
2、注重活动形式多样化新课改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为数学教学方法得主旋律。
综合实践活动既就是个人得活动,也就是小组得活动,还就是全班得活动。
在合作探究得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小组成员之间要有明确得分工,防止出现互相推诿、被动参与或惟我独尊得情况,又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得通力合作。
如:四年级下册“我们去春游”一节实践活动课,针对春游中路线设计、乘车方案、购买门票等问题,上课时首先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得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得合作互动。
给予学生更大得自由活动空间,以获得更多得相互交流机会,有利于学生更自然、更大胆、更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互帮互助。
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与人协调与施展自我,培养学生合作得意识与合作精神,提高探究活动得效率。
我们还可以采用游戏竞赛,观察、调查,小课题研究等形式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
通过多样化得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开展制作、操作实践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得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得工具与镜子。
操作、制作实践活动就就是把学生手得动作与脑得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教学“数得认识”,让学生操作学具,在数大量得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得概念;教学分数得初步认识,可以让学生用学具自己创造更多得分数;再如:教学三角形得认识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使用了三角形得稳定性学生可以举例如:修理家中或班级中坏了得课桌椅等;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之后,让学生制作纸盒等。
这些教学改变了“耳听口说”得简单化学习模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知识。
(2)开展游戏竞赛实践活动小学生,特别就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与角色得社会化游戏。
数学有较强得趣味性,如果把它与游戏、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得效果。
例如:教学“人民币得认识”一课后,开展“小小商店”课内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与售货员,体验购物得步骤,掌握简单得人民币加减计算。
有得老师还在游戏中设计了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捐款活动,使学生受到一定得思想道德教育。
这个实践活动得设计,比简单得人民币计算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再如: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20以内加减法得能力,设计玩“扑克牌”游戏,让同学在玩扑克牌得过程中提高口算得速度与正确率。
(3)开展实际测量实践活动这类实践活动主要针对数学教学中“量与量得计量”。
我在教学“克、千克、吨”得认识时,根据以往得经验,学生一般都能正确地进行单位换算与简单得计算,但在实际运用这些单位时,如妈妈体重52( ),一个苹果重100( )往往会闹出一些笑话。
这说明学生对这些单位建立得表象就是模糊得,于就是在教学中设计了一节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实际称一称生活中常见得物品质量、同学得体重等,帮助同学进一步建立重量单位得表象。
再如:教学《土地测量》可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进行实地测量,帮助家长计算面积等;教学《千米得认识》可带领学生进行目测、步测、实际测量。
(4)开展观察、调查实践活动数学来源于实践。
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了解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得应用,体验数学得价值,树立学好数学得信心。
例如:《吸烟有害》一节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家庭中吸烟人数、香烟品牌、香烟价钱,同时调查一名学生一年学习费用就是多少钱,核算浪费得这些钱可以资助多少失学儿童等,使学生利用数字得对比,进一步加深对吸烟危害得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数学活动时间应弹性操作数学实践活动得时间不易把握,要立足于课堂,用足课堂时间,但又不能受限于课堂。
例如:组织一次班内购物,其中两组学生准备商品,担任售货员,其余同学手持模型纸钞购物。
请您运用您手中得100元钱,买您最喜欢得几样物品。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不但学会了如何有计划得购物,还学会了计算使用钱。
学生得学习兴趣高涨,虽然课已结束,但学生活动得兴趣仍在延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