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郊区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上海郊区农村社会问题调研报告

上海郊区农村社会问题调研报告
( 人平 均年 龄超 过 7 老 8岁 ) 。 农 村户籍 人 口老龄 化 、 空巢 化 , 可能 会衍 生 出 以下 三方 面 问题 : 将 一是 农 村 养 老服 务 不 足更
为突出。由于居住分散 、 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不足 , 大多数老人 的吃饭、 看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出行 、 安全等均存 在较大问题。由于子女不在身边 , 部分老人出现精神空虚 、 遇事多愁 、 心理软弱甚至抑郁症。随


当前上海郊 区农村发展 出现的四大社会问题
调 查 显示 , 上海 郊 区农村 已经 出现 了人 口老 龄化 、 外来 人 口 日益 增 多 、 会保 障不 足 、 层组 社 基
织在乡村事务发展中作用弱化等 四大社会 问题 , 亟需加快统筹解决 , 具体如下 :
( ) 村户 籍 人 口老龄 化 一 农
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社科院调查显示 , 仍在耕种的村 民中, 文盲 占 1% , 7 小学学历 占5 % , 3 初
中学 历 占 1% , 中学 历 占 5 , 本没 有 大专及 以上 学历 。三 是农 村社会 发 展缺 乏活力 。随着 5 高 % 基 人 口老 龄化 的加剧 , 海郊 区农村 已经 出现村 民公 共 活动 减 少 、 活 范 围缩 小 的现 象 , 落 的集 上 生 村 体社 区活动 和社 区生活 正逐 渐 匮乏 , 会 发展 活力 随之减 弱 。华师 大调 查显 示 , 社 近七成 村 民平 时 不参 加任 何社 会 活动 , 仅有 l .% 的村 民会经 常参 与亲 朋好友 聚会 。 O4
着 时 间推移 , 这些 问题 可能 会越 来越 严重 。二 是农 业 现代 化 面 临 人才 瓶 颈 。农 村人 口老 龄化 直 接导 致农 业从 业人 员老 龄化 。华 师 大 调查 显 示 , 职从 事 农 业 生产 的村 民 中 9 % 为 中老 年 人 , 专 0 青壮 年从 业者 不足 8 。这 些村 民学 历偏 低 、 识 结构 老 化 、 业技 能传 统 , 以适 应 上 海郊 区 % 知 农 难

上海郊区农地流转调查报告:急不得,也慢不得

上海郊区农地流转调查报告:急不得,也慢不得

上海郊区农地流转调查报告:急不得,也慢不得1999年农村土地二轮延包以来,上海郊区土地承包关系基本稳定,土地流转制度日趋完善。

IC图编者按昨天,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公布,全文1.6万字。

新华社评论员称之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

从此次全会召开之前的舆论热点,到昨天“决定”公布后的完整解读,《决定》清晰展现了一幅中国“新土改”路线图。

有关承包地流转:《决定》指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文件同时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有关农村宅基地:《决定》指出,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

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并优先满足集体建设用地。

有关征地制度改革:《决定》指出,改革征地制度,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

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社会保障。

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有关统一地权: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

此次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东方早报财经版连续推出中国著名战略发展专家武建东先生的系列观察文章,全面系统阐述了新一轮土地改革的内涵与路径,包括《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战略整合和改革路径》(10月7日刊发)、《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是打通内需大发展的战略通道》(10月8日刊发)、《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的政治传承和革命基因》(10月9日刊发)、《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的立法支撑和立法追求》(10月10日刊发)。

浦东新区 调研报告

浦东新区 调研报告

浦东新区调研报告一、引言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自1990年起被确定为开放发展的试验区。

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乃至整个中国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地区之一。

为了了解浦东新区的发展状况和特点,本次调研对浦东新区的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浦东新区的经济发展浦东新区以经济发展为核心,致力于建设世界级的经济高地。

通过引进外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等措施,浦东新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首先,浦东新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浦东新区实际利用外资约达930亿美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通过引进外资,浦东新区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升级和技术的引进,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浦东新区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提供土地、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在浦东新区落地发展。

这些企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浦东新区的经济增长,也提高了当地的科技创新能力。

另外,浦东新区还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例如,浦东新区成立了集聚创新创业要素的张江科学城,吸引了许多创业团队和创新项目在此落地发展。

同时,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浦东新区也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为当地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三、浦东新区的城市规划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求,浦东新区进行了全面的城市规划,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改善了城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首先,浦东新区注重提升城市功能。

区内拥有多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产业园区,这些区域集聚了大量企业和人才。

同时,浦东新区也发展了现代服务业,建设了现代化的商业中心、医疗设施和教育机构,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便利程度。

其次,浦东新区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浦东新区拥有200多个公园和绿地,绿化率超过45%,是上海市绿化最好的地区之一。

此外,浦东新区还大力推动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工作,提高了居民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上海农村调研报告

上海农村调研报告

上海农村调研报告上海农村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农村地区的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上海农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农村经济发展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上海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随着科技进步和政府政策扶持,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环境得到了改善,农业产值逐年增加。

此外,农村地区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农村的内生动力。

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调研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通信、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了提升。

不仅如此,农民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大量的农村青年进入大城市就学,并且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这进一步推动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升。

三、农村改革发展在调研中,我们还注意到上海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农村土地流转改革进一步深化,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助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此外,农村养老服务也得到了改善,政府鼓励农村地区发展养老服务业,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四、农村发展问题与对策尽管上海农村地区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完善,交通、通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其次,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仍然不均衡,大城市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农村青年,导致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最后,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农民收入来源仍然以农业为主,产业多元化程度较低。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

二是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吸引青年回乡创业发展。

三是进一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参与更多的产业,提高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综上所述,上海农村的发展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资源配置,可以更好地促进上海农村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上海调研报告

上海调研报告

上海调研报告上海,这座充满魅力与活力的国际大都市,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金融、科技和文化的重要枢纽。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上海的发展现状、优势与挑战,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

一、经济发展上海的经济实力毋庸置疑。

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上海拥有强大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链。

金融业高度发达,陆家嘴金融区汇聚了众多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股票、债券、期货等市场交易活跃。

贸易领域,上海港作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货物吞吐量巨大,对外贸易往来频繁。

在制造业方面,上海具备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优势产业。

尤其是汽车产业,上海拥有众多知名汽车品牌的生产基地,技术创新不断推动产业升级。

然而,上海在经济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产业发展空间受到一定限制。

同时,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如贸易摩擦等,也对上海的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压力。

二、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上海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张江高科技园区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人才,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上海在科技研发投入上持续增加,科研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

同时,政府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但与国际领先的科技城市相比,上海在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掌握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高端科技人才的竞争也较为激烈。

三、城市建设上海的城市建设堪称典范。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地铁、公交、高架道路等构成了便捷的出行体系。

城市规划合理,高楼大厦与历史建筑相得益彰,展现出独特的城市风貌。

在环保方面,上海加大了对环境治理的投入,空气质量逐渐改善,垃圾分类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城市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在高峰时段仍然较为严重,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一个需要妥善解决的课题。

四、社会民生教育资源丰富是上海的一大优势,拥有众多知名高校和优质中小学。

医疗水平先进,医疗机构分布广泛,能够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上海园区调研报告

上海园区调研报告

上海园区调研报告上海园区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上海园区作为国内乃至全球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地区之一,成为吸引各类企业和创新人才的重要目的地。

为了更好地了解上海园区的发展状况以及提供参考和支持给有意向进入上海的企业和个人,我们对上海园区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通过网络调查问卷,获取了广泛的观点和意见。

同时,我们还与多家在上海园区运营的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访谈,以了解他们对园区发展的看法和感受。

三、园区发展情况1. 上海园区的总体发展态势良好。

我们调研的数据显示,上海园区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进驻,创新人才汇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园区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呈现出高新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的快速发展。

2. 园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健全。

上海市政府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投资和支持,建设了配套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

这包括道路、交通、供电、供水等方面的设施,为企业和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3. 政府服务效率高。

上海市政府非常重视园区的整体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政府部门的效率高,对企业的需求和问题能够及时响应和解决。

4. 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上海园区的创新创业氛围非常浓厚,得到了广大企业和创新人才的认可。

园区内有众多的创新孵化器和科技园区,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和资源支持。

四、园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1. 租金过高。

虽然上海园区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配套设施,但是其房租水平相对较高,对于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来说,承担较大的经济压力。

建议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制定相应的政策,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租金负担。

2. 交通拥堵问题。

由于园区内企业数量众多,交通流量大,导致园区周边道路交通拥堵。

建议进一步优化周边道路规划,增加交通设施,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3. 创新创业支持还需加强。

尽管上海园区的创新创业环境优越,但在孵化器和科技园区的数量和规模方面仍有发展空间。

上海调查报告

上海调查报告

上海调查报告上海调查报告近年来,上海作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吸引了大量的人们前往探索和发展。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上海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上海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上海的调查研究。

一、经济发展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其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势头。

调查显示,上海的GDP持续增长,经济总量居全国首位。

与此同时,上海的金融、科技和服务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重要中心之一。

然而,调查还发现,上海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部分区域和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二、城市建设上海的城市建设一直备受瞩目。

高楼大厦、现代化交通设施、美丽的公园和广场构成了上海独特的城市风貌。

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对上海的城市环境表示满意,认为上海的城市建设达到了国际水平。

然而,也有一部分受访者提到了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呼吁加大对城市建设的投入和改善。

三、教育和文化上海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艺术资源。

调查显示,上海的文化活动和艺术表演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和关注。

同时,上海的教育水平也备受赞誉,许多国内外优秀学府在上海设立了分校。

然而,调查还发现,上海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四、社会问题在社会问题方面,调查发现上海的居民对于社会安全感较高,大多数人认为上海是一个安全的城市。

然而,也有一些受访者提到了社会不公平、贫富差距等问题,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

五、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对上海调查的结果,我们认为上海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各区域和行业的均衡发展。

其次,加强城市环境建设,提高交通和环境的质量,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

第三,加大对教育和文化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保护和传承上海的文化遗产。

最后,加强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调查报告 上海

调查报告 上海

调查报告上海调查报告:上海的繁荣与挑战一、引言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城市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投资者和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蓬勃增长,上海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调查报告旨在探讨上海的繁荣与挑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繁荣上海的经济繁荣是不可否认的。

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上海拥有发达的金融、制造业和服务业。

它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为城市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就业机会。

据统计,上海的GDP在过去十年中以每年超过7%的速度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三、人口增长与城市规划然而,上海的快速人口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规划问题。

据调查显示,上海的人口密度已经超过了城市的承载能力,导致交通拥堵、房价上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此外,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面临着压力,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上海面临的另一个重要挑战。

尽管上海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广清洁能源和限制工业排放,但城市的空气质量和水污染问题仍然存在。

此外,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土地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日益严重。

上海需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五、文化多样性与社会融合上海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然而,文化多样性也带来了一些社会融合的挑战。

调查发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和误解,这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冲突。

为了促进社会和谐,上海需要加强文化交流和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理解和包容性。

六、教育与创新上海拥有一流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机构,成为培养优秀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然而,调查发现,当前的教育体制过于注重应试教育,缺乏对学生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为了推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上海应该加强对教育的改革,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上海郊区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上海郊区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上海郊区经济发展调查报告一、引言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郊区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上海郊区的经济发展也逐渐受到关注。

本次报告旨在对上海郊区的经济发展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二、背景介绍上海郊区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周边地区,包括浦东、闵行、松江、青浦等地。

这些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同时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力。

然而,由于受限于中心城区的发展,郊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三、问题分析1.产业结构单一上海郊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制造业和农业为主,缺乏多元化发展。

这导致了经济增长的能力有限,也增加了经济的风险。

2.城乡发展不均衡郊区的城乡发展不均衡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尽管郊区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3.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尽管郊区拥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是在技术创新和创业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缺乏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的流失限制了郊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四、发展建议1.多元化产业发展上海郊区应该通过发展多元化的产业,减少对单一行业的依赖。

可以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提升经济增长的潜力和抗风险能力。

2.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上,上海郊区可以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流入。

3.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上海郊区应设立科研机构,吸引和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4.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政府在郊区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应加大财政投入,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企业的创新创业,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

五、结论上海郊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同时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多元化产业发展、加强城乡一体化、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上海郊区的经济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上海大都市居住郊区化研究——以松江区为例的开题报告

上海大都市居住郊区化研究——以松江区为例的开题报告

上海大都市居住郊区化研究——以松江区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作为国际级大都市,其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城市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房价上涨等。

这些问题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上海的居住环境。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住郊区化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这种趋势在上海也表现得比较明显。

松江区作为上海城市居住郊区化的典型案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前往居住。

因此,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将以松江区为例,对上海大都市居住郊区化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松江区的实证研究,梳理其居住郊区化的发展历程与特征,揭示上海大都市居住郊区化的规律,并进一步分析其对上海城市发展的影响。

具体目标如下:1.分析松江区居住郊区化发展的历程与特征,了解其居住郊区化的现状;2.总结上海大都市居住郊区化的一般规律,分析其成因与影响;3.探讨松江区居住郊区化对上海城市发展的影响,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角度进行全面评价。

本研究将有利于加深人们对上海大都市居住郊区化现象的了解,为城市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实证支持,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城市居住郊区化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一)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研、实地调查、数据统计和案例分析等。

1.文献调研:对于上海大都市居住郊区化的历史沿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文献调研,梳理先前研究成果。

2.实地调查:选择松江区作为样本区,进行实地调查,以深入了解该区域居住郊区化的现状、问题和影响因素。

3.数据统计:运用相关统计方法,对松江区居住郊区化的发展态势和特征进行分析。

4.案例分析:选择松江区内的典型居住郊区化案例,进行深度分析,遵循比较分析的原则,推导出适合本地区的解决方案。

(二)研究步骤1.文献调研:梳理先前研究成果,查找上海大都市居住郊区化的历史沿革及影响因素等相关文献。

2.实地调查:选择松江区作为研究样本,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式,获取松江区居住郊区化的相关数据。

上海市调研报告

上海市调研报告

上海市调研报告上海市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及目的为了全面了解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居民生活状况,我们组织了此次调研活动。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以便向政府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内容及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式进行调研。

主要调查内容包括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收入水平、居民生活质量、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情况。

我们选取了不同年龄、职业、收入和区域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一些重要的社区进行了实地走访。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1.经济发展水平根据我们的调查,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上海的经济发展较好,经济活动非常活跃。

上海作为全球城市,拥有众多的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

2.就业状况调查显示,上海市的就业状况较好。

许多受访者表示他们在上海市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然而,一些年轻人表示他们在找工作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竞争压力较大。

3.收入水平上海市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他们的收入超过了生活所需,有一定的存款。

然而,也有一些受访者表示他们的收入并不够满足生活需要,面临一定的经济压力。

4.居民生活质量根据我们的调查,上海市的居民生活质量较高。

上海拥有现代化的城市设施,居民享有优质的教育、医疗和文化娱乐资源。

大多数受访者对上海市的居住环境和社区设施表示满意。

5.社会福利调查显示,上海市的社会福利比较完善。

上海市提供了丰富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

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他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满意度较高。

四、调研结论及建议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居民生活质量相对较好,社会福利比较完善。

然而,一些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和一部分居民的经济压力。

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对年轻人的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确保更多的居民能够享受到社会福利的好处。

上海社会调研实践报告

上海社会调研实践报告

上海社会调研实践报告上海社会调研实践报告尊敬的评委:您好!我是来自XX学院的一名学生,此次我将为大家呈现一份关于上海社会调研的实践报告。

我选择了上海作为调研对象,是因为这个国际大都市代表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先进方向。

在实践过程中,我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以便更好地了解上海社会。

首先,在问卷调查中,我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对不同年龄、职业和社会经济背景的人群展开调研。

通过调查结果,我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对上海的经济发展表示满意。

他们认为上海的经济优势在于其营商环境好、产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等因素。

同时,受访者也提出了一些问题,例如房价过高、教育资源不均衡等方面的不足之处。

他们希望政府能加大政策引导,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在实地观察中,我选择了上海市区的不同地段进行考察。

我观察到,在上海市中心地区,高楼大厦林立,商业繁荣;而在郊区,工业园区居多,民众生活相对简朴。

此外,我还观察到上海的交通发达,地铁和公交系统覆盖面广,方便市民出行。

但同时,也存在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最后,通过这次社会调研,我深刻地认识到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而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要努力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生活品质。

我认为政府应加强监管,改善房产市场,提供更多平价房源;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均衡度;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等。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对上海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社会调研方法和技巧有了一定的掌握。

同时,这次实践也让我认识到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相信只有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才能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感谢评委们的聆听!致谢!。

松江地区分析报告

松江地区分析报告

松江地区分析报告1. 引言松江地区作为上海市的一个行政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是上海的一个重要城市子中心。

本文将对松江地区的发展进行分析,并从经济、人口、教育、交通等方面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

2. 经济情况分析松江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松江地区的GDP在过去五年中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8%。

这一增长主要源自于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在制造业方面,松江地区拥有多家大型企业,如松江电子科技园和松江工业园。

这些企业带动了当地的产业链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此外,服务业也是松江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包括金融、物流、旅游等领域。

3. 人口状况分析松江地区的人口数量逐年增加。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底,松江地区的常住人口已经突破了100万人。

这主要得益于松江地区的良好生活环境和丰富的就业机会。

此外,松江地区还拥有一流的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和家庭选择在这里定居。

教育资源的丰富也带动了人口的增长。

4. 教育状况分析松江地区的教育水平较高,拥有一批优秀的中小学和高等教育机构。

根据调查,松江地区的中小学教育质量在上海市属于中上水平,其中不乏一些享有盛誉的学校。

在高等教育方面,松江地区有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东华大学松江校区等知名高校。

这些高校为松江地区提供了优秀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支持。

5. 交通状况分析松江地区的交通发达,便利了居民的出行。

松江地区拥有多条高速公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上海市区和周边城市相连。

此外,松江地区还有丰富的公交车线路和出租车服务,满足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

近年来,松江地区还加大了对自行车和步行的支持力度。

政府投资了很多资金建设了多条自行车道和步行街,提供了更多的出行选择,减少了交通拥堵问题。

6. 结论综上所述,松江地区作为上海市的一个重要城市子中心,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教育水平和交通便利度等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随着未来的发展,松江地区有望成为上海市的主要发展极点之一,为上海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上海市调研报告

上海市调研报告

上海市调研报告上海市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人口结构、交通状况以及居民生活水平,为下一步的经济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1. 采访法:对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的采访,了解上海市的经济政策和规划。

2. 调查问卷法: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市民的生活水平、消费习惯和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3. 数据分析法:对上海市的经济数据、人口数据和交通数据进行搜集整理,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1. 经济发展情况:上海市经济实力雄厚,GDP持续增长,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心之一。

上海市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外资企业在上海市亦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2. 人口结构:上海市人口数量庞大,人口流动性较高。

由于上海市的经济辐射面广,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前来就业和生活。

人口密度较大,对人口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

3. 交通状况:上海市的交通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公共交通系统覆盖面广,交通设施完善。

地铁、公交、出租车等交通工具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

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较好的缓解。

4. 居民生活水平:上海市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高,消费水平较大。

市民对于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较高。

居民对于城市环境、社区治理等问题提出了较高的期望。

四、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强劲,但仍面临挑战,需要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创新能力。

2. 上海市的人口流动性较高,需要加强人口管理,改善城市环境。

3. 上海市的交通状况较好,但在应对未来的交通需求方面仍需持续努力。

4. 上海市居民生活水平较高,但对于城市环境、社区治理等方面有更高的期望,需要加大力度提升。

五、建议基于上述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创新能力,推动上海市经济持续发展。

2. 加强人口管理,优化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 继续加强交通建设,提升交通网络的覆盖面和运行效率,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上海的调查报告

上海的调查报告

上海的调查报告近年来,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全球城市之一,其社会经济发展迅猛。

为了深入了解上海的社会状况和各领域的情况,近日进行了一项全面的调查研究。

这份调查报告旨在揭示上海的一些社会问题、发现市民的需求和呼声,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人口统计和居住环境在调查中,我们首先关注了上海的人口统计和居住环境。

数据显示,上海的人口规模持续增长。

目前,上海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2500万,其中包括大量的外来人口。

随着人口的增加,居住环境对于市民来说越来越重要。

然而,调查发现,上海的居住环境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房价高企的问题,不少市民表示自己难以承担高昂的住房费用,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

其次是居住小区的管理和服务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环境脏乱差、停车难、垃圾分类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完善小区管理制度,提高市民居住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教育和就业状况教育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石,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教育资源丰富,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调查显示,不少市民认为教育资源不够平衡,富裕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好,而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条件较差。

此外,家长们也普遍担忧学校教育过于注重应试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实际能力培养。

就业状况方面,上海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调查对象反映,他们觉得找工作越来越难,招聘市场竞争激烈。

此外,一些职场人士也表达了工作压力大、工作与生活平衡困难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政府加强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改革,推动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发展;同时,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和就业创业支持,为市民提供更多选择和发展机会。

社会关系与文化活动调查还涉及了上海市民的社会关系和文化活动状况。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城市,人们的社会关系多种多样。

然而,调查发现,一些市民感觉社会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社区邻里间的交流减少。

这一现象与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有关。

另外,文化活动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

上海调研报告

上海调研报告

上海调研报告摘要:本调研报告旨在对上海市经济、教育、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

研究发现,上海在经济方面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其贸易额和GDP排名在全国前列。

在教育和文化方面,上海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在高等教育、博物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

不过,上海也存在着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等问题,需要采取措施解决。

一、引言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它成为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

本次调研主要探讨上海的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以期了解上海的最新发展和潜力。

二、经济上海的经济以服务业和制造业为主,而在服务业中,金融和商业占据了巨大的比重。

上海的港口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如今已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货运港口之一。

据统计,上海的贸易额和GDP排名在全国前列。

此外,上海还吸引了众多的外国投资,尤其是在金融、汽车和IT行业。

三、教育上海的教育水平一直处于中国的前列。

高等教育是上海的重点之一,中外学生纷纷来到上海接受优质的大学教育。

上海拥有很多的著名大学,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

从中小学到大学,上海的教育水平都非常高,这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四、文化上海的文化遗产非常丰富,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博物馆和文化景点。

最著名的当属上海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这两个博物馆都汇聚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学习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绝佳去处。

此外,上海还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市场,值得游客去一探究竟。

五、问题和挑战上海是一个拥有2500万人口的大城市,因此人口密集和交通拥堵是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此外,上海还需要应对环境污染和资源分配不平等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上海政府已经采取了许多的措施,比如实行环保政策和建设地铁,来解决这些问题。

六、结论总体来说,上海已经成为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它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不仅对中国,对全球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但是上海也面临许多挑战,需要持续地做好管理和规划,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发展目标。

上海考察调研报告

上海考察调研报告

上海考察调研报告一、引言上海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具有较高的国际化水平和现代化城市形象。

本次考察调研旨在深入了解上海的经济发展现状、城市规划与建设、文化氛围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上海的考察调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上海的特点和亮点,为今后的发展和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经济发展现状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

上海的经济总量在中国城市中排名第一,其经济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导,包括金融、贸易、物流等领域。

上海拥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的总部或分支机构,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投资和人才。

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业环境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三、城市规划与建设上海是一个城市规划与建设水平较高的城市,其城市规划注重功能区划分和整体布局,力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的城市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上海还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留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风貌,给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

四、文化氛围上海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城市,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特点。

上海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和活动,如博物馆、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演出等。

上海还是中国电影的重要制片中心,拥有众多电影院和电影节。

此外,上海的美食文化也非常丰富,各种中西餐厅和小吃摊贩在这里云集,满足了人们对美食的需求。

五、人民生活上海的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覆盖广泛。

上海的教育资源丰富,拥有一批优质的中小学和高等院校,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医疗服务也非常发达,各类医院和诊所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此外,上海还拥有丰富的娱乐设施和购物场所,满足了人们的休闲娱乐和购物需求。

六、结语通过本次考察调研,我们对上海的经济发展现状、城市规划与建设、文化氛围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吸引力。

上海经济调研报告

上海经济调研报告

上海经济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是对上海市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的综合报告。

通过对上海市经济的整体概况、发展趋势、产业结构和政策环境进行研究,总结了上海经济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引言]上海市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本文主要从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和政策环境等多个角度对上海经济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经济概况]上海市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并且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市场规模大、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消费潜力。

上海市主要产业包括服务业、制造业和金融业,其中服务业表现突出,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发展趋势]上海市正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产业竞争力。

同时,上海市还致力于推动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和技术进入,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政策支持的不断加大,上海经济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产业结构]上海市的产业结构多元化,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

金融、商贸、科技和信息、文化和旅游等行业发展迅猛,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制造业在升级转型中面临挑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竞争力。

[政策环境]上海市积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和创新。

政府鼓励创业创新、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等,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此外,上海市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优势与挑战]上海市经济发展优势明显,形成了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和市场优势。

然而,也面临着人口和资源压力、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能力不足等挑战。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创新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对策与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上海经济的健康发展,建议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产业协同发展。

同时,还应加强产业链完整性和创新链畅通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国际竞争力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上海郊区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上海郊区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上海郊区经济调查报告郊区是城乡结合部, 是城乡经济社会高度融合的区域, 是城市发展的腹地和未来的开发空间。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 , 任何大城市 , 不论其发达与否都离不开郊区的健康发展。

一些发达国家从20世纪初期或中期开始 , 先后走上城市郊区化、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 至20世纪中后期逐步实现了郊区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的城市化 ,分散、多中心、多功能和居住郊区化是世界大城市发展的趋势。

我国的郊区建制起始于 20世纪 50 年代。

1949 年, 新中国成立后, 为克服经济凋敝、物资匮乏的困难 , 保障大城市居民的鲜活农产品供应, 我国学习苏联模式 , 在直辖市和几乎所有省会级大城市周边划定了若干县为郊区。

80 年代至 90 年代,我国的城郊经济从单一为城市提供鲜活农副产品逐步发展成为城市大工业的扩散基地、鲜活副食品的生产基地、出口创汇基地、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基地。

城市郊区还是我国首先富裕起来的主要地区之一, 城市郊区的发展还推动了我国以大城市为依托的开放型、网络型经济的发展, 为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重要经验。

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郊区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农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

特别是 20世纪 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以来 , 在上海城市产业结构与产业空间布局战略性调整过程中, 郊区成为制造业的主要承接地 , 为中心城区产业结构的提升提供了条件, 同时也为疏散中心城区过于密集的居住人口提供了后援空间。

进入新世纪以来, 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上海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新一轮城市布局调整的机遇,上海郊区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 , 成为上海的经济增长极, 是上海最有发展活力和前景的地区。

上海郊区发展有四个特点:1.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增强。

据统计1990至2000年上海郊区增加值年均增长1 2 % 以上。

去年上海郊区实现增加130亿元同比12.5 %,比1990年增长6.5倍,占全市GDP比重由1990年的2 2.5 9 %上升到3 0.5 %,人均创造增加值达22500元。

上海城郊经济发展总结汇报

上海城郊经济发展总结汇报

上海城郊经济发展总结汇报上海城郊经济发展总结自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上海城郊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稳定的增长势头。

城郊地区不仅是上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以下是对上海城郊经济发展的总结汇报,着重分析了其发展的特点、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挑战。

特点:1. 地理优势:上海城郊地区靠近上海市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有利于发展交通、物流、旅游等行业。

2. 人力资源优势:上海城郊地区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人口密度较大,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为当地企业提供了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持。

3. 产业结构优势:上海城郊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导,涵盖了汽车制造、电子设备、机械装备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效应。

4. 政策支持优势:上海政府一直重视城郊经济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支持。

成绩:1. 经济增长:上海城郊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年均GDP增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为上海市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产业发展:上海城郊地区的汽车制造、电子设备、机械装备等传统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增加了市场竞争力。

3. 开放合作:上海城郊地区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动,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进一步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4. 城市建设:上海城郊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改造工作,提升了区域的产业发展能力和居民生活质量。

挑战:1. 人才引进:上海城郊地区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改善就业、人才培养和工作环境,提高人才吸引力。

2. 环境保护:随着经济发展,上海城郊地区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问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推动绿色发展。

3. 产业结构调整:上海城郊地区的产业结构仍然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欠缺,需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4. 城乡发展不平衡:上海城郊地区与市区相比,城乡发展水平存在差距,需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扶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郊区经济调查报告
郊区是城乡结合部,是城乡经济社会高度融合的区域,是城市发展的腹地和未来的开发空间。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任何大城市,不论其发达与否都离不开郊区的健康发展。

一些发达国家从20世纪初期或中期开始,先后走上城市郊区化、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至20世纪中后期逐步实现了郊区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的城市化,分散、多中心、多功能和居住郊区化是世界大城市发展的趋势。

我国的郊区建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克服经济凋敝、物资匮乏的困难,保障大城市居民的鲜活农产品供应,我国学习苏联模式,在直辖市和几乎所有省会级大城市周边划定了若干县为郊区。

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的城郊经济从单一为城市提供鲜活农副产品逐步发展成为城市大工业的扩散基地、鲜活副食品的生产基地、出口创汇基地、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基地。

城市郊区还是我国首先富裕起来的主要地区之一,城市郊区的发展还推动了我国以大城市为依托的开放型、网络型经济的发展,为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重要经验。

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郊区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在上海城市产业结构与产业空间布局战略性调整过程中,郊区成为制造业的主要承接地,为中心城区产业结构的提升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疏散中心城区过于密集的居住人口提供了后援空间。

进入新世纪以来,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上海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新一轮城市布局调整的机遇,上海郊区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成为上海的经济增长极,是上海最有发展活力和前景的地区。

上海郊区发展有四个特点:1.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增强。

据统计1990至2000年上海郊区增加值年均增长1 2 %以上。

去年上海郊区实现增加130亿元同比
12.5%,比1990年增长6.5倍,占全市GDP比重由1990年的22.59%上升到3 0.5 %,人均创造增加值达22500元。

去年,上海郊区工业总产值3159亿元,同比增长15%,比1990年增长7.7倍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由1990年的24%上升到近5 0 %财政收人205亿元,同比增长18.7%比1990年增长6.8倍。

其中区(县)级财政收人120.29亿元,比上年增19.5%。

农民人均年纯收5596元,比上年增长2.1%。

2.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产出率自2000年上海实现农业增加值81.65万元,平均每个劳动力创造农业增加值8500元,实现农业总产值216.6
亿元,比上年增长4%。

据统计1978至2000年上海农业增加值增长了60%,农业总产值翻了一番。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粮食在耕地总面积上减少20%的情况下,每年保持稳产高产,去年粮食总产仍达到174万吨,粮食常年亩产达到800公斤,提高了35%。

蔬菜和副食品生产稳中有升,质量提高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3.多种所有制经济呈现新的格局。

据统计,郊区2万家乡镇村集体企业改制面已达85%,其中,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占30%左右,转为个体私营企业占20%,通过改制,盘活集体资产300多亿元。

目前,改制工作正在向区县大集体企业、城镇集体企业、校办企业、福利企业延伸。

以市级工业区为主要载体大力发展三资企业。

1992年以来,在浦东发展开放的带动下,上海郊区10个区县相继开发建立了9个市级工业区,为引进外资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到目前为止,郊区共批准引进三资企业近l万家,协议吸收外资近2 0 0亿美元,已建成投产的三资企业近5000家,实现年产值7 0 0多亿元。

其中,世界500强企业落户上海郊区已达40多家。

4.郊区城市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九十年代,郊区以路桥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240多亿元,建成公路总长度达8881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公路达4011公里,基本形成了“三环十射”的快速交通干线网络。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上海郊区通过“三个集中”(既工业向园区集中,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居中)使郊区城市化建设呈快速发展态势。

到去年年底,郊区城市化水平已达47%,比1992年提高19个百分点;郊区城镇建成区面积380平方公里,比1992年增加1.7倍。

上海郊区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近年来上海郊区城镇化取得了十分喜人的发展,但是发展速度还不快,起点还不高,总体上还落后于国内兄弟省。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农村城镇化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根据联合国及有关国际经济组织的统计,当人均国民收人达到1000一1500美元时,其城市化率达到45一70%之间。

1996年,上海郊区GD P达到人均1604美元,但城镇化才超过42%,明显滞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二是郊区城镇化起点低、规模太小,职能分工趋同。

近十年来郊区城镇化发展过于分散,缺乏一批具有定规模、集聚功能强、辐射范围大的城镇。

许多城镇造型、职能雷同。

三是缺少城乡一体的总体规划。

郊区城镇化与上海城市总体功能和布局的协调不够,与城市重大项目、工业园区、新居民的建设有机结合不够,太多太散。

上海郊区城镇化重点突破的必要前提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一个突出的原因是郊区城镇化没有
很好地与上海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相衔接。

由于受城乡分割体制的束缚,第一,束缚了我们的视野,使郊区城市化游离于上海城市整体功能的拓展和空间扩张之外。

第二,在考虑上海郊区城镇化时,考虑全国农村普遍性较多,考虑上海市郊的特殊性较少,容易把上海郊区的城镇化只看作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使农民过上文明生活的一面,而不易看到它同时是上海城市整体功能拓展的客观要求。

因此考虑规划时往往起点低,规模小,容易把重心放在诸如集镇和村镇层次上。

第三,不愿打破行政既得利益关系,如涉及乡镇工业的搬迁,对一些有强烈支配权的地方领导来说,就很不愿意。

据我们调查,行政管辖范围内诸多利益关系不易打破,正是乡镇企业不易集中的原因。

第四,跳不出传统的层层行政管辖的围墙。

解决城镇化所遇到的难题,不是从市场、从城镇化内部的规律中寻找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