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作业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通过对你所在村的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交案例一个。
要求如下:1、案例内容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具有真实性,特点鲜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编写要突出某一个或几个理论问题。
2、案例结构包括案例题目、案例正文、讨论与思考、简要评析四个部分。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其中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为更好的了解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暑假期间,我对××村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如下。
调查目的:通过对北联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实地调查,以小见大,比较客观地把握农村土地资源使用的现状,主要是找出当前土地使用过程中的弊病,从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
调查时间:2012年8月9日——15日调查人员:农民调查地点:团结镇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访谈、查阅资料调查内容: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包括土地类别、有效使用情况、土地规划现状等等)一、北联村村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及特点北联村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村庄(在当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人口412人,拥有土地面积近850亩,其中耕地面积641亩,林地约50亩,建设用地(包括道路、桥梁、河滩等)159亩。
经调查,北联村的土地使用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1.耕地面积少,地少人多该村耕地共分三等,分别为一等、二等、三等,各类土地都比例如下图所示。
全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9亩/人,且三等地占了近1/4的比例,良田面积偏少,再加上一些不当经营状况,住房挤占耕地,使耕地面积越发紧张。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6年1月5日适用学生:2014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一、案例分析题(总分30分,共2小题,第1题20分,第2题10分)1、据黑龙江省科研部门观测和水文部门推算,坡耕地每年亩流失水量约75立方米。
如以600万公顷坡耕地计算,每年流失水量约66亿立方米左右,这是造成岗地缺水干旱,洼地内涝的重要原因。
据克山、拜泉、尚志、宾县、阿城等市县调查,开垦六、七十年的坡耕地黑土层,一般都由原来的60—70厘米,减少到30厘米左右,土壤抗冲抗蚀性能降低。
据黑龙江省全省土壤普查资料统计,由于水土流失,坡耕地露出黑黄土、破皮黄、黄土蹶子和蒜瓣子黄土面积已达104.73万公顷。
据克山水土保持实验站多年观测资料分析,黑土坡耕地每年流失表土厚0.4—0.7厘米,有的地块达1厘米,折合土方2.7—4.7立方米。
黑龙江全省每年因水蚀和风蚀流失掉的土壤,再加之重力侵蚀的跑土量,大约在2—3亿立方米。
随着表土的流失,养分逐渐减少。
据调查,开发40—50年的黑土地,有机质含量一般降低1/3—1/2。
又据克山水土保持实验站试验观测分析,3度坡耕地,每年每亩流失氮磷素12—16公斤,钾24—32公斤,相当于500—1000公斤农家肥的肥力。
以此推算,黑龙江全省坡耕地每年流失氮磷7.2—9.6亿公斤,钾14.4—19.2亿公斤。
如果把这些流失的养分折合成化肥(标准吨)大约500—600万吨。
由于土壤肥力逐年下降,严重地影响了粮食产量。
据调查分析,每年每亩可少收粮食25—40公斤,黑龙江全省由于水土流失,每年少收22.5—25亿公斤粮食。
请结合上述资料,运用所学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知识,为水土流失区进行水土保持林布局的规划设计。
答:包括分水岭防护林、水流调节林和沟谷防护林。
(4分)(1)分水岭防护林在丘陵区山丘顶上顶部浑圆的,防护林配置在凸形斜坡的转折线上,一般带状横向配置,带宽10~15m,乔灌木三角形混植;(2分)顶部尖削的,防护林设在狭窄的分水线以下到坡耕地之间,采用宽度较大的乔灌混交或纯灌木林带。
土地利用规划》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形考作业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土地利用规划包括以下内容: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包括土地利用总体方案、土地利用总体结构、土地利用总量控制等;2)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包括城乡建设用地规划、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与恢复规划等;3)土地利用实施方案,包括土地利用实施的时间、步骤、方式、措施等;4)土地利用监测与评估,包括对土地利用实施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5)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包括土地利用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管理机构等。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长期、系统、综合的工作,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变化的需要。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范围或层次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包括区域内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目的是确定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第二种是针对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其主要内容是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第三种是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而制定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和土地整理规划等。
气象因素对土地特性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温度条件与土地利用、降水与土地利用和保护以及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不同地貌类型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也不同。
山地丘陵区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因此在利用管理上需要重视水土保持措施。
此外,土层薄、土壤粗骨性等特点也需要考虑。
石质山地不适宜种植需要耕作的作物,而适宜林业或牧业。
在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利用决策时,需要注意坡度因素、山区土地资源的垂直分布规律和缺水问题等。
平原区的共同特点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因此适宜发展农业和建设用地。
不同类型的平原区也各有其特点,需要因地制宜进行土地利用规划。
土壤构型是指土壤中不同颗粒之间的排列方式和空隙的大小和形状。
土壤构型影响着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保水性和根系生长的发育情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土地利用规划》形考任务参考答案.pptx
二、人口统计数据
总人口数据:获取规划区域内的总人口数fit.城慎化率数据:了解规划区域内城镇化水平.段测未来城镇化趋势.
人口密度数据:分析不同区域的人I」密度差异,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3、整体性:土地资源作为一个整体,其内部各种要泰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综合考出各 种要素,确保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部分土地资源,如森林、草地等,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可以通过自然过程 或人工措施恢发和更新。然而,也有一些上地资源,如矿产资源等,属于非再生资源,一旦消耗就无法恢发,
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土地整理发垦开发全面推进。守住18亿由耕地红线。保障科学发展的建设用地,土地 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枳极成效.
四、主要内容
围土空间开发利用的总体格局和总体布局。IH上空间发展战略和政策。各类功能空间的规划布局。国土空间生 态环境保护和修史。国土空间管理体制和机制.
五、特别说明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是贯彻国家大政方针的综合性、纲领性规划,是编制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区域性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号级规划和年度土胞利用计划的依据,全国性规划的成果主要体现为制订一系列政策,同时确定 一些土地利用的故略性指标。
2,战略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特别是全国、省级和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现翅,侧重研究解决-■些重大的 战略性向阳,如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问®、土地利用结构与用地布同的调整、土地利用方 式的童大变化等.
3、长期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与土地利用有关的笫要经济、社会、环境问即的长期变动趋势作HI按测,据 此制订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拟订战珞性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
第4页至第6页(1)面积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3)整体性;(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5)多用途性;(6)社会性。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第8页至第9页(1)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2)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3)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第11页。
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第11页至第12页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特性:(1)政策性(2)整体性(3)兼容性(4)折中性(5)动态性4.土地利用规划的包括哪些内容。
第13页。
(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5.影响土地特性的气象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第17至25页。
(1).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包括太阳辐射强度,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
(2)温度与植物生长,包括气温,地面辐射平衡。
6.各种地貌类型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第53页(1)山地丘陵区。
山地与丘陵是正地形,是物质的辐散地,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在利用管理上首要重视的是水土保持措施。
山地丘陵土壤还具有土层薄、土壤粗骨性的特点。
土层浅薄,坚硬的基岩埋藏浅,从而限制植物的扎根,土壤的水肥贮藏容量低。
土壤含有大量岩屑砾石,漏水漏肥,保蓄能力低,易遭干旱。
石质山地一般还有大量岩石露头,影响耕作,因此,一般不宜种植需要耕作的作物,而宜于林业或牧业。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对土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
它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目标、原则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对土地进行合理布局和利用的规划过程。
它涉及到土地的空间分配、功能布局、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规划,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1. 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通过规划可以合理配置土地资源,避免浪费和过度开发,保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优化城市的产业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3. 保护生态环境。
土地利用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和建设用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合理划定不同功能区域,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三、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1. 综合性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2. 可持续性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应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公平性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应公平合理,避免利益的不平衡和不公正,确保城市发展的公共利益。
4. 灵活性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保持规划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四、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步骤1. 调查研究。
通过对城市土地资源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2. 制定规划目标。
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土地资源的特点,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和任务,明确规划的方向和重点。
3. 制定规划方案。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整理版]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整理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参考答案: 土地资源的特性:(1)面积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3)整体性;,(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5)多用途性;(6)社会性。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 参考答案: 是因为人口快速增长已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为了满足食物需求,人类将林地、草地、湿地等开垦为农田,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相当多的开垦耕地已成为不毛之地,人口的增加对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等用地的要求也增加,大量肥沃良田正在转变为非农业用地;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酸化、贫瘠化、污染等造成土地生物生产潜力降低或生物产品质量降低,大面积的耕地、林地、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高化肥、农药的投入,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全球食物的98%是陆地生产的,海洋和陆地水域生产不到2%,植物性食品占人类膳食的92%,而只占8%的动物性产品大部分也间接来自于植物性产品,这些决定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3(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因为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
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 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第四,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
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4(土地利用规划的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其范围或层次可以分为:(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参考答案
精心整理宁波电大开放学院责任教师:俞信吉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1(2(3(4(5(6另一方面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是因为人口快速增长已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为了满足食物需求,人类将林地、草地、湿地等开垦为农田,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相当多的开垦耕地已成为不毛之地,人口的增加对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等用地的要求也增加,大量肥沃良田正在转变为非农业用地;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酸化、贫瘠化、污染等造成土地生物生产潜力降低或生物产品质量降低,大面积的耕地、林地、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高化肥、农药的投入,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全球食物的98%是陆地生产的,海洋和陆地水域生产不到2%,植物性食品占人类膳食的92%,3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4.土地利用规划的包括哪些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其范围或层次可以分为:(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5.影响土地特性的气象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1的度还对作物品质有影响。
植物对昼夜长短的反应,统称为光周期现象。
目前,光能利用率是很低的。
亩产500公斤的水稻,按经济产量计算其太阳总辐射能利用率只有0.5%;如按生物学产量计算其生理辐射能利用率,也不过2%。
因此,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日照条件对人的居住环影响很大。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通过对你所在村的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交案例一个。
要求如下:1、案例内容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具有真实性,特点鲜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编写要突出某一个或几个理论问题。
2、案例结构包括案例题目、案例正文、讨论与思考、简要评析四个部分。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其中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为更好的了解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暑假期间,我对××村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如下。
调查目的:通过对北联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实地调查,以小见大,比较客观地把握农村土地资源使用的现状,主要是找出当前土地使用过程中的弊病,从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
调查时间:2012年8月9日——15日调查人员:农民调查地点:团结镇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访谈、查阅资料调查内容: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包括土地类别、有效使用情况、土地规划现状等等)一、北联村村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及特点北联村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村庄(在当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人口412人,拥有土地面积近850亩,其中耕地面积641亩,林地约50亩,建设用地(包括道路、桥梁、河滩等)159亩。
经调查,北联村的土地使用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1.耕地面积少,地少人多该村耕地共分三等,分别为一等、二等、三等,各类土地都比例如下图所示。
全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9亩/人,且三等地占了近1/4的比例,良田面积偏少,再加上一些不当经营状况,住房挤占耕地,使耕地面积越发紧张。
最新电大土地利用规划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4完整版
最新电大土地利用规划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4完整版参考答案:土地利用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确定土地利用总体方向、总量和总体布局;2)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详细的分区、分段、分类和分步规划;3)土地利用管理规划:对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管理措施进行规划,包括土地利用的管理机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等;4)土地利用评价:对土地利用进行评价,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评价,为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范围或层次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包括区域内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目的是确定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
第二种是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如耕地、草地、林地等,其主要内容是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第三种是针对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如土地保护规划、土地开发规划、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气象因素是影响土地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中,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温度条件与土地利用、降水与土地利用和保护、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都是主要的气象因素。
这些因素对土地的肥力、水分、植被生长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不同地貌类型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也不同。
山地丘陵区容易产生水土流失,需要重视水土保持措施。
这些地区土壤的特点是土层薄、土壤粗骨性,含有大量岩屑砾石,漏水漏肥,保蓄能力低,易遭干旱。
因此,石质山地一般不宜种植需要耕作的作物,而宜于林业或牧业。
在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利用决策时,需要注意坡度因素、山区土地资源的垂直分布规律以及缺水问题。
平原区的共同特点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水分条件较好,适宜发展农业和建设用地。
平原区可分为山前扇形平原、冲积平原、滨海平原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
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需要考虑这些不同类型的平原的特点,以制定合适的利用方案。
国开 2023 年土地利用规划形考任务 1-4 答案
国开2023年土地利用规划形考任务「4答案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1.土地资源有哪些特性?请简要说明。
简答题(20分)土地资源的特性:(1)面积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3)整体性;(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5)多用途性;(6)社会性。
2.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是什么?简答题(20分)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因为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
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第四,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
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3.试述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
简答题(20分)答:(1)综合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系统性原则。
不同层次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互相关联(3)灵活性与动态性的原则。
(4)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的原则。
5)统筹兼顾,全而安排的原则。
(6)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
(7)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综合性,要求政府首脑和政府各业务部门的共同参与,以便使规划具有权威性和广泛的接受性,(8)以供给能力调控用地需求的原则。
4.影响土地特性的水资源三要素有什么?它们分别是如何影响的?简答题(20分)影响土地特性的水资源三要素水量、水质和水分布。
1、水量指的是可利用的水的数量,影响土地的特性主要体现在农业和工业用水的供给和满足方面。
2、水质是指水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直接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植物的生长。
3、水分布是指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决定了土地的干湿程度,进而影响农作物的选择和产量。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参考答案: 土地资源的特性:(1)面积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3)整体性;(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5)多用途性;(6)社会性。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参考答案: 是因为人口快速增长已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为了满足食物需求,人类将林地、草地、湿地等开垦为农田,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相当多的开垦耕地已成为不毛之地,人口的增加对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等用地的要求也增加,大量肥沃良田正在转变为非农业用地;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酸化、贫瘠化、污染等造成土地生物生产潜力降低或生物产品质量降低,大面积的耕地、林地、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高化肥、农药的投入,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全球食物的98%是陆地生产的,海洋和陆地水域生产不到2%,植物性食品占人类膳食的92%,而只占8%的动物性产品大部分也间接来自于植物性产品,这些决定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3(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因为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
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第四,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
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4(土地利用规划的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其范围或层次可以分为:(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
电大开放学院责任教师:俞信吉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土地资源的特性:(1)面积的有限性:由于受地球表面陆地部分的空间限制,土地的面积(或称土地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分布在地球各个不同位置的土地,占有特定的地理空间。
(3)整体性:土地是地表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
(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再生性主要是指生物及生物与非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在正确管理和维护下可以不断更新和持续利用。
非再生性资源,如各种矿物和化石燃料,它们会随着人类不断使用而逐渐消耗。
(5)多用途性:土地资源根据各类土地质量状况的不同而具有多少不等的多用途性。
(6)社会性: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和占有过程,一方面形成了人与土地的关系,另一方面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是因为人口快速增长已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为了满足食物需求,人类将林地、草地、湿地等开垦为农田,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相当多的开垦耕地已成为不毛之地,人口的增加对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等用地的要求也增加,大量肥沃良田正在转变为非农业用地;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酸化、贫瘠化、污染等造成土地生物生产潜力降低或生物产品质量降低,大面积的耕地、林地、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高化肥、农药的投入,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全球食物的98%是陆地生产的,海洋和陆地水域生产不到2%,植物性食品占人类膳食的92%,而只占8%的动物性产品大部分也间接来自于植物性产品,这些决定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3.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2023年秋季国开电大形考作业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1、土地资源有哪些特性?请简要说明。
答:土地资源有一下特性(1)面积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3)整体性;(4)土地资源的生性与非再生;(5)多用途性; (6) 社会性。
2、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是什么?答: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因为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
(1)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2)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 (3)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4)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
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3、试述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
(1)综合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系统性原则。
不同层次的十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互相关联(3)灵活性与动态性的原则(4)珍惜士地,保护耕地的原则。
(5)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6)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7)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综合性,要求政府首脑和政府各业务部门的共同参与,以便使规划具有权威性和广泛的接受性,(8)以供给能力调控用地需求的原则。
4、影响土地特性的水资源三要素有什么?它们分别是如何影响的?尽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水资源,但一般可以水量、水质和水的保证率来表示一个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的这三个要素也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
一个地区的土地开发利用与管理,•受当地水资源总量的制约。
仅有水资源总量还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水量的年际与年内分布的均匀程度是衡量水资源状况的重要变量,也制约着土地利用方式与管理。
水质关系到水资源可被利用的程度和用途。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
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第四,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
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4.xx规划的包括哪些内容。
xx规划依据其范围或层次可以分为:(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5.影响土地特性的气象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1.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太阳辐射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很大,因而对作物植株生长量和经济产量都有很大影响,此外,对作物的品质和发育也有影响。
光饱和点因作物种类、生育时期以及某些农业气象条件而不同。
例如,喜阳植物和在太阳直射光下生长的叶片,光饱和点较高。
尤其是荒漠植物和高山植物,甚至在中午太阳直接辐射照射下也不会达到饱和点。
一些耐荫植物和生长在散射光下的叶片,往往在中午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十分之一或更低的强度下,便达到了光饱和状态。
作物光补偿点随作物种类、作物生育期以及某些农业气象条件而变动。
阳生植物光补偿点可达太阳辐射常数值的5%,而荫生植物可降到0.3%。
阳地植物在荫蔽条件下,通过一段时间,它的补偿点也会降低。
光补偿点的降低,可以看成是植物对弱光的一种适应。
在高温下,呼吸作用加强;光呼吸型作物,在增加光强时,也会使光呼吸增强。
呼吸强度的增加,将使光补偿点提高。
强光有利于作物繁殖器官的发育,相对的弱光却有利于营养生长。
2023年秋季国开电大形考作业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4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4一、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是什么?答:①根据县级规划的要求和和本乡(镇)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确定本乡土地利用的目标、发展方向和各类用地指标,重点安排好耕地、生态环境用地及其它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确定村镇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规模和范围;②进行土地用途分区,落实每一块土地的具体用途和限制条件:③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二、简要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
答: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核心是对基本保护区内农田实行特殊保护。
其内容包括基本农田保护方案和保护区划定、落实规划方案、制定保护措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包含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原则,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内容应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用地指标和用地分区中。
耕地总量应该是动态平衡的。
其内涵一是数量上的平衡,二是耕地质量上的平衡。
基本内容有抓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小流域治理等,还包括占用耕地后复垦再造耕地。
三、什么是农用地分等定级?为什么要进行分等定级?分等定级的原则是什么?答:农用地分等定级: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工作对象是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
农用地分等定级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与方法将具有不同质量或生产力水平的农用地分类为不同的等与级,以反映它们的差别。
农用地等别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稳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
农用地等别划分侧重于反映因农用地潜在的(或理论的)区域自然质量、平均利用水平和平均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差异。
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原则:综合分析原则、分层控制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土地收益差异原则以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四、试述风沙地开发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风沙地开发战略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协调人口一资源一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林牧农全面发展:第三,实行土地制度改革:第四,增加政府财政支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电大开放学院责任教师:俞信吉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土地资源的特性:(1)面积的有限性:由于受地球表面陆地部分的空间限制,土地的面积(或称土地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分布在地球各个不同位置的土地,占有特定的地理空间。
(3)整体性:土地是地表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
(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再生性主要是指生物及生物与非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在正确管理和维护下可以不断更新和持续利用。
非再生性资源,如各种矿物和化石燃料,它们会随着人类不断使用而逐渐消耗。
(5)多用途性:土地资源根据各类土地质量状况的不同而具有多少不等的多用途性。
(6)社会性: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和占有过程,一方面形成了人与土地的关系,另一方面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是因为人口快速增长已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为了满足食物需求,人类将林地、草地、湿地等开垦为农田,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相当多的开垦耕地已成为不毛之地,人口的增加对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等用地的要求也增加,大量肥沃良田正在转变为非农业用地;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酸化、贫瘠化、污染等造成土地生物生产潜力降低或生物产品质量降低,大面积的耕地、林地、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高化肥、农药的投入,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全球食物的98%是陆地生产的,海洋和陆地水域生产不到2%,植物性食品占人类膳食的92%,而只占8%的动物性产品大部分也间接来自于植物性产品,这些决定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3.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因为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
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第四,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
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4.土地利用规划的包括哪些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其范围或层次可以分为:(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5.影响土地特性的气象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1.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太阳辐射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很大,因而对作物植株生长量和经济产量都有很大影响,此外,对作物的品质和发育也有影响。
光饱和点因作物种类、生育时期以及某些农业气象条件而不同。
例如,喜阳植物和在太阳直射光下生长的叶片,光饱和点较高。
尤其是荒漠植物和高山植物,甚至在中午太阳直接辐射照射下也不会达到饱和点。
一些耐荫植物和生长在散射光下的叶片,往往在中午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十分之一或更低的强度下,便达到了光饱和状态。
作物光补偿点随作物种类、作物生育期以及某些农业气象条件而变动。
阳生植物光补偿点可达太阳辐射常数值的5%,而荫生植物可降到0.3%。
阳地植物在荫蔽条件下,通过一段时间,它的补偿点也会降低。
光补偿点的降低,可以看成是植物对弱光的一种适应。
在高温下,呼吸作用加强;光呼吸型作物,在增加光强时,也会使光呼吸增强。
呼吸强度的增加,将使光补偿点提高。
强光有利于作物繁殖器官的发育,相对的弱光却有利于营养生长。
太阳辐射强度还对作物品质有影响。
植物对昼夜长短的反应,统称为光周期现象。
目前,光能利用率是很低的。
亩产500公斤的水稻,按经济产量计算其太阳总辐射能利用率只有0.5%;如按生物学产量计算其生理辐射能利用率,也不过2%。
因此,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日照条件对人的居住环影响很大。
在规划设计中应很好地应用日照原理,合理地确定建筑的朝向、间距以及研究房屋体形和房屋阴影造成的影响,为居民创造良好的日照条件。
前后两列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距称为日照间距。
日照量的标准包括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
日照标准的拟定设计因素较多,目前尚无统一的规定。
一般要求在冬至日中无前后至少有2小时的连续日照时间。
住宅的朝向主要与日照的时间、太阳辐射强度、常年主导风向、地形等因素有关。
2.温度条件与土地利用对农业生产有指示或临界意义的温度,称为农业指标温度或界限温度。
该温度的出现日期、持续日数和持续时期中积温的多少,对一个地方的作物布局、耕作制度、品种搭配和季节安排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
农业气象工作中,重要的界限温度(按日平均温度)有0℃农耕期、5℃作物生长期、10℃生长活跃期和15℃(喜温作物)等。
当温度累积到一定的总和时,才能完成作物的发育周期。
这一温度总和称为积温,它表明作物在其全生长期或某一发育期内对热量的总要求。
以0℃为起点温度,0℃以上温度的总和称为正积温,0℃以下温度的总和称为负积温。
积温有两种,一是活动积温,一是有效积温。
这两种积温的计算都用生物学零度为生物学下限温度,是指作物有效生长的下限温度。
以温度为指标,可把全球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带,在不同的气候带,植被类型、土壤和适种作物不同。
3.降水与土地利用和保护表示降水特征的变量有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变率。
蒸发包括水面蒸发和土壤蒸发。
水面蒸发速度和蒸发面上的水气压有关。
蒸发速度还因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土壤表面的蒸发,与水面蒸发情况不同。
它与土壤的结构和土壤水分含量有关。
土壤水分的蒸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蒸发发生于土表,第二阶段,土表开始变干,蒸发速度减慢,第三阶段,蒸发发生于较深的土层中。
有植物覆盖的土表,因植物遮荫,白天土表温度较低,土壤蒸发比裸露土壤小。
但是,土壤水分为植物根系吸收,然后通过植物的蒸腾转变为水气进入空气中,故土壤水分的总散失量比裸地多。
通过植物体表蒸发水分的过程称为蒸腾。
植物通过根毛吸进水分,然后经输导组织到达叶片及其它器官,再经气孔及植物体表面蒸发到空气中。
植物的地面覆盖密度、根密度和深度的增加,都可使蒸腾速度加大。
植物的需水量,指植物蒸腾和植被下土壤表面蒸发的总耗水量,即农田总蒸发量。
水是城市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
从城市分布看,城市往往临近河流或地下水丰富的区域。
目前,水资源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城市给水水源可分为地下水源及地表水源两大类。
地表水是城市主要的水源。
4.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风经过地表,将颗粒大小和质量不同的沙粒吹离地表以悬移、跃移和推移三种方式进入气流,称为风蚀。
悬移是指土粒在风力作用下,以悬浮状态在空气中的移动。
沙尘暴就是呈悬浮状态的微细土粒,在风的作用下移动很远的距离。
跃移是指土粒在风力作用下,以跳跃形式在空气中的移动。
跃移是主要的土粒移动方式。
推移是指在风力推动作用下,土粒沿地面以滚动方式进行的移动。
悬移的土粒细,其沉积物一般就是我们所说的黄土。
跃移或推移的一般是沙粒。
由沙粒沉积形成的沙丘、沙垄等各种地貌形态称为风沙地,风沙地上的土壤称为风沙土。
5.风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在气候因素中当属风速和风向对城市规划与布局的影响最大。
风对城市规划与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如防风、通风、工程的抗风设计等。
在城市规划布局中,为了减轻工业排放的有害气体对居住区的危害,一般工业区应按当地盛行风向位于居住区下风向,盛行风向是按照城市不同风向的最大频率来确定的。
在分析、确定城市盛行风向和进行用地分布时,特别要注意微风与静风的频率。
在一些位于盆地或峡谷的城市,静风往往占有相当比例。
如果只按盛行风向作为分布用地的依据,而忽视静风的影响,则有可能加剧环境污染之害。
为了有利于城市的自然通风,在城市布局,道路走向和绿地分布等方面,考虑与城市盛行风向的关系,而留出楔形绿地、风道等开敞空间。
6.各种地貌类型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1)山地丘陵区山地与丘陵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在利用管理上首要重视的是水土保持措施。
山地丘陵土壤还具有土层薄、土壤粗骨性的特点。
土层浅薄,坚硬的基岩埋藏浅,从而限制植物的扎根,土壤的水肥贮藏容量低。
土壤含有大量岩屑砾石,漏水漏肥,保蓄能力低,易遭干旱。
石质山地一般还有大量岩石露头,影响耕作,因此,一般不宜种植需要耕作的作物,而宜于林业或牧业。
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决策应当注意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坡度因素,坡度直接决定了土地资源质量等级和土地利用的方式选择,而且也与水土流失的潜在危险密切相关;二是山区土地资源的垂直分布规律,由于分布具有一定的立体性,类型丰富多样,在土地资源开发时,要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和山地立体生态经济系统;三是一般山地丘陵地区存在缺水问题,应根据水资源分布特点,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方式和开发治理途径。
(2)平原平原的共同特点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因此,平原区的土地肥沃,农田基本建设方便,是良好的发展农业的地区。
平原交通方便,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投入较少,也是建设用地的良好场所。
平原可分为山前扇形平原、冲积平原、滨海平原等。
这些平原又各有其特点。
山前平原的物质组成及其特征一般是:出山口的扇顶物质较粗,坡度大,到扇的中、下部物质逐渐变细,坡度逐渐变小,面积逐渐变大,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逐渐由山前平原向冲积平原过渡。
山前平原一般地面平缓,具有一定的坡降,故地面排水良好,既有丰富的地表水,又有水量丰富、埋藏不深而便于开采的地下水资源,发展农业的水土条件均较为优越,故常为农业集约化生产基地。
冲积平原:当河流到达中、下游地区之后,由于坡度变小,河水中所携带的悬浮物质进一步沉积,形成了广大的冲积平原,如我国的松嫩平原、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由于冲积平原的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故均为我国的主要农业区和耕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
在地质构造的沉降低洼区,由于降水补给而形成湖泊,湖水携带的细泥物质经静水沉积而形成湖积平原。
淡水湖泊在我国多为良好的渔业、农业和牧区。
如南方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以及北方的白洋淀、微山湖等。
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水产品生产基地;而西北干旱的内陆湖泊由于有盐化特征,因此多用于牧业,或因含盐量过高而成为非农业利用的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