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题总结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答案版)
电学实验总结(答案版)【探究性、测定性实验对比】实验名称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测量小灯泡的阻值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方法/原理控制R 不变,U→I控制U 不变,R→IIU RP=UI电路图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护电路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多次测量的目的得到多组数据,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得到多组数据,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阻值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实验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小灯泡的实际电压越大,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图像【特殊方法测电阻思路】方法条件电路图示例说明安阻(双安)2电流表,1开关,已知电阻,待测电阻,并联目的是得出两个支路的电流安阻1电流表,2开关,已知电阻,待测电阻,并联安阻1电流表,2开关,已知电阻,待测电阻,串联局短滑变滑到两端,思路同局短已知电阻伏阻(双伏)2电压表,1开关,已知电阻,待测电阻,串联目的是得出两个电阻的电压伏阻1电压表,1开关,已知电阻,待测电阻,串联局短局短得到电源电压,滑变滑两端思路同局短已知电阻伏阻1电压表,3开关,已知电阻,待测电阻,串联思考:如果改成测小灯泡正常工作的电阻(或额定功率),选择哪个图能实现?安阻(测正常工作电阻或额定功率)1电流表,3开关,已知电阻,待测灯泡,并联思考:步骤如何操作?如果电流表和已值电阻换位置可以吗?等效1电压表/电流表,3开关,待测电阻,电阻箱、(滑变),串联/并联思考:为什么操作中要先闭合待测电阻支路的开关?等效(测额定功率或正常工作电阻)1电压表,2/3开关,待测灯泡,电阻箱、滑变串联等效(半偏)1电流表,1开关,待测电阻,电阻箱,串联思考:这个的测量步骤是?【习题总结答案】1、学习小组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连接的部分电路如图甲所示。
初中物理中考电学实验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初中物理中考电学实验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一、中考物理电学实验1.小敏和小英通过实验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她们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1)当小敏用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A1无示数、电流表A2的指针快速右偏,两灯均不发光.由此可知,她们连接的电路发生了________故障;若闭合开关S,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2)小英只改接了电路中的一根导线,电路便连接正确了,请你在图中画出她的改法.(在错接的导线上画×,然后画出正确的接线)(___________)(3)她们利用改正后的电路进行实验:闭合开关S后,读出两块电流表的示数,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2.小红同学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设计与进行实验)(1)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2)闭合开关,排除故障,用电压表在AB间测出L1两端的电压。
(3)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小明为了节省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
(4)测出AC间的电压,得出结论。
(交流与评估)(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__。
(2)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小灯泡的故障可能是L1________(填“短路”或“断路”)(3)小明用步骤3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为什么?________。
3.小明有一个电路盒,面板上有L1、L2灯各一只,两个开关S1、S2,一个电流表。
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他探究盒内的电路结构。
做了如下实验:只闭合开关S1S2S1和S2L1亮不亮亮灯的发光情况L2不亮不亮亮电流表示数I1=0.2A I2=0I3=0.5A(1)据实验情况,请你在方框内画出盒内电路的电路图______;(2)若所设计电路开关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与只闭合S1时示数相同,且L2不发光,电路出现的故障可能是_____。
初中物理比热容实验例题及知识点总结
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酒精灯)、玻璃杯、温度计;铁架台、天平、停表。
天平:称量等质量的液体停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方法: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物质的吸热与哪些因素有关:1.(控制变量法)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升高的温度和物质种类都有关系,因此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而其他量保持不变,这样可使被研究的问题简单化。
1)相同质量的水和油,相同初温,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温度的多少。
2)相同质量的水和油,相同初温,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2.(转换法)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不容易直接测量,由于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所以可以转换为测加热时间的长短.通过测量加热时问的长短来求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实验中,用相同加热器加热的时间来间接反映吸收的热量。
实验现象:油的温度升得快;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吸收相等的热量,油的温度升高得快。
若要使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即给________加热的时间要长些。
(答案,水)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归纳总结: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不相等。
实验反映了不同物质的吸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1、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
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2)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
从开始加热到42℃,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甲Q乙。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2、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甲、乙两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图甲中使用了相同的试管和温度计,在图乙中使用了相同的电加热器.(1)图甲的实验操作中存在一处错误:没有控制____ __相同.(2)与图甲的实验装置相比,图乙的优点是:更容易控制__ __相同.(3)某小组实验中记录了实验数据(见表一),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__ _有关;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__ _有关.表一物质次数质量m/kg 升高的温度t/℃加热时间t/min水1 0.1 10 22 0.2 10 4食用油3 0.1 10 14 0.2 10 2表二加热时间/min 0 1 2水的温度/℃20 26 32液体的温度/℃20 34 48(4)在上面(3)的分析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我们所做过的____ _实验的研究方法相同(写一条即可).(5)对实验有着浓厚兴趣的小明同学回到家后,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如表二所示.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则他所用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 __J/(kg•℃).3、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容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
(完整版)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总结
一、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例题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19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19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
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______。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自我提升: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 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
2N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这是利用了 .(2)王永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除了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外,还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有关。
如果要用弹簧测力计、表面平整的木板、带钩的木块等器材,对此猜想进行探究,请你说出主要的实验步骤:2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不难发现:(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
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17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运动,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又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如图18所示),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 _____表现出来。
(2)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_______ 法。
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要多次改变 _____,同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3、我们知道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把其中的一个力称为作用力时,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初三物理实验总结
初三物理实验总结初三物理实验总结(精选8篇)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
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物理实验总结(精选8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三物理实验总结1在这学期的工作中,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本人努力完善实验室管理,促进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现把本学期的物理实验室管理工作总结如下:1、注意安全并加强实验室财产和仪器的保管、维护、借出、收回、使用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
2、做好所有仪器的清点、上架和造册登记,做到整洁、规范,项目清楚。
3、熟悉了新增仪器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做好仪器的保养和维护,对危险品按照要求进行安全处理。
对学校购置的新仪器及时安装调试交付使用。
4、做好防尘、防火、防虫、防毒品挥发等防患措施。
5、做好易耗品和仪器破损登记。
6、配合科任教师准备好各个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为实验教学带给方便。
并常协助教师进行仪器调配、改善、布置,以适合实验需要,提高课堂实验教学质量。
7、按质按量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任务,高二年级实验考试合格率为100%,并获得教师的一致好评。
8、坚持出勤值班,维护教学秩序,为教师学生及学校有关方面使用实验室带给方便。
9、做好安全、卫生清洁工作,同时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对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地对进行批评教育。
10、理解有关主管部门检查。
虚心理解意见和推荐,总结经验,改善实验室管理工作。
11、同时我还认真完成了学校分配给我的其它工作。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这一学期以来,我用心、主动、热情的为物理教师及学生服务,开展好实验教学,为学生学好物理创造了前提条件。
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点,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弥补不足,减少缺点,使自己的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初三物理实验总结2物理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和进行物理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学校领导一贯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今年又新添了仪器和设备,为每个学生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23中考物理实验总结
2023中考物理实验总结(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学习总结、教学总结、活动总结、实习总结、军训总结、工作计划、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learning summary, teaching summary, activity summary, internship summary, military training summary, work plan, debriefing report, experience, other model essays, etc.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2023中考物理实验总结2023中考物理实验总结范文5篇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又接近尾声,回顾过去这段时间的学习生活,收获颇丰,让我们一起来写学习总结吧。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归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归归纳总结1、 如图1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①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 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及 有关。
②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是锯条的振幅 ________,听其响度________,这说明响________及 ________ 有关。
2、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2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图1图2的情况是:。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4)本实验采用了实验加推理的研究方法,以下所研究的物理问题采用相同方法的是()A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B 通过实验及推理,进一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C 探究动能和哪些因素有关D 通过墨水的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运动3、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
⑴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⑵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及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图3⑶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列举2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4、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4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及物_________________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及物的__________关系. 所运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4)移去后面的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填“虚”或“实”).(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⑹若得到像和物距平面镜的距离不相等,产生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⑺为何要点燃蜡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⑻如果将另一个蜡烛也点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图4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作图题汇总
图1 图 2图3图4 图5图6 图7图8 第二部分 热点题型突破题型一 作图题一 光学作图题(一)根据光的直线传播作图1.如图1所示,在地面上竖直立一长杆AB ,图中带箭头的线是一条照到地面的太阳光线,请你作出长杆在地面上的影长。
2.如图2所示,某人站在路灯下,请画出此人在地面上形成影子的光路,并标出影子的位置。
(二)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1.根据给定的反射光线,在图3画出由空气斜射到水面的入射光线。
2.画出图4中放置平面镜的位置。
3.如图5所示,一束与水平面成60°角的太阳光,要想把这束光线射到井底,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和镜面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
(三)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1.如图6所示,A ′O ′是AO 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2.如图7所示,从光源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 反射后,经过点A ,请在图中完成光路图。
3.在图4中画出发光点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图中P 点的光路图。
(三)根据光的折射定律作图1.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请在图9中画出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图9 图10图15图11图12图16图13图17图142.如图10所示,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光线的光路情况。
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该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3.请在图11中画出光线进入玻璃和穿过玻璃后的光路图。
4.请在图12中画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5.请在如图13方框中画出合适的透镜。
6.图14所示为眼的成因光路图,请在图中方框内...画出可以矫正视力的透镜。
7.点燃的蜡烛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成实像,如图15所示,请画出A、B、C三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8.如图16所示,一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9.图17中L为凸透镜,MN为其主光轴,O为光心。
若物体AB经凸透镜成的实像为A′B′,试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并在图中标出F的位置。
初中物理实验题全部汇总(含答案)
一、力学部分(一)用天平、量筒测密度[示例]在一次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老师让同学们设计测量方案,其中小星和小王分别设计出下列方案:方案A:(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方案B:(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总质量m1;(2)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3)将量筒内的牛奶倒入烧杯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________.(用m1、m2、V表示)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A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在方案B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牛奶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大”或“相等”或“小”).(二)测滑动磨擦力[示例]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_______.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2)比较(a)、(b)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__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在上述实验中,对于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你认为是否准确?请你作出评价.(三)探究浮力大小[示例]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1)验数据可知,金属块重N,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N,物体的体积是m3,物体的密度是kg/m3.(2)表中第1次到第3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填“有关”或“无关”).(3)分析表中第4次和第5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深度(填“有关”或“无关”).(4)图中能正确反映F和h关系的图象是().(四)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示例]某小组三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1)猜想:他们分别在粗细不同、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薄膜,并在管内注入不同液体,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下凸出,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小华根据图(a)和(b)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深度(选填“有关”或“无关”).小明根据图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无关.小红根据图(b)和(c)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有关.(2)探究:他们继续实验,分别在扎有橡皮薄膜的玻璃管中注入不同液体,仔细观察并比较橡皮薄膜向下凸出的情况,并分别用h1、h2、h3、h4、h5和h6表示凸出程度,且h1<h2<h3<h4<h5<h6.他们将有关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同学密度ρ(×103千克/米3)实验序号深度(厘米)橡皮薄膜凸出程度1 5 h1小华0.82 10 h23 10 h3小明 1.04 20 h45 18 h5小红 1.26 20 h6①各位同学分析了本人的实验数据和现象后得出: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由此可验证的猜想是正确的.②三位同学互动交流、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3、4与6的数据和现象后得出:.由此他们验证了的猜想是正确的.(五)测量大气压[示例]为测量大气压强的数值(1)王欣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玻璃下面,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S;将装适量细沙的小桶轻轻挂在吸盘下面的塑料挂钩上,用小勺轻轻向桶内加细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落玻璃板,测出此时塑料挂钩、小桶和沙的总重力为G.①即将脱离玻璃板时,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所测大气压强的数值是②方法所测大气压强数值往往比实际值小一些,你认为产生这一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一条即可):.(2)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①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②图1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9N.③图2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④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Pa.⑤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六)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示例]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经历了如下的实验步骤:A、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__________位置平衡;B、在杠杆的两边挂上钩码,并移动悬挂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C、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并重新调节,再次使杠杆平衡;D、如此多次测量,得到多组数据。
初中物理比热容实验例题及知 识点总结
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酒精灯)、玻璃杯、温度计;铁架台、天平、停表。
天平:称量等质量的液体停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方法: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物质的吸热与哪些因素有关:1.(控制变量法)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升高的温度和物质种类都有关系,因此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而其他量保持不变,这样可使被研究的问题简单化。
1)相同质量的水和油,相同初温,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温度的多少。
2)相同质量的水和油,相同初温,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2.(转换法)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不容易直接测量,由于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所以可以转换为测加热时间的长短.通过测量加热时问的长短来求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实验中,用相同加热器加热的时间来间接反映吸收的热量。
实验现象:油的温度升得快;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吸收相等的热量,油的温度升高得快。
若要使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即给________加热的时间要长些。
(答案,水)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归纳总结: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不相等。
实验反映了不同物质的吸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1、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
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2)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
从开始加热到42℃,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甲Q乙。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2、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甲、乙两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图甲中使用了相同的试管和温度计,在图乙中使用了相同的电加热器.(1)图甲的实验操作中存在一处错误:没有控制____ __相同.(2)与图甲的实验装置相比,图乙的优点是:更容易控制__ __相同.(3)某小组实验中记录了实验数据(见表一),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__ _有关;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__ _有关.表一物质次数质量m/kg 升高的温度t/℃加热时间t/min水1 0.1 10 22 0.2 10 4食用油3 0.1 10 14 0.2 10 2表二加热时间/min 0 1 2水的温度/℃20 26 32液体的温度/℃20 34 48(4)在上面(3)的分析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我们所做过的____ _实验的研究方法相同(写一条即可).(5)对实验有着浓厚兴趣的小明同学回到家后,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如表二所示.若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 ?℃),则他所用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 __J/(kg?℃).3、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容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
初中物理实验题汇总(全面)
若将A0向ON靠近,则0B靠近/远
离
(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则(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在。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如图所示,小林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他将一块玻璃板垂直架在桌
面上,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 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在 中:
如下表.(9分)
图中的,还应有他们看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气泡,这些气泡上升,
体积,到水面破裂幵,里面的_—散发到空气中;由此可
知水沸腾时,和同时发生剧烈的现象,水在沸腾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停止加热后,水将(选填”能”或”不能”)
继续沸腾。由此可知水沸腾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 二是
(2)该组同学做实验时水的沸点是C.(3)在下图所示的格纸上,画
?
经过调整,蜡烛A的像与蜡烛B重合,说明:;小林移去蜡
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能
/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示例1:如图所示,京京做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他有好几个凸透镜,但均不知焦距。请你帮他设计一个测量凸透镜焦距的
(2) 经过测量,他发现有焦距分别为2cm 10cm和30cm的三种凸透镜,则为
不变)一些。若固定光屏的位置于M点不动,要使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 像,他应把蜡烛向A点的(左/右)侧移动。当蜡烛移动到B点时,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这时,通过透镜向烛焰
同侧观察,能看到烛焰的虚像,把蜡烛放到B点(左
/右)侧,可以使虚像更大
(5)实验中,当京京用白纸遮掉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考点汇总与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考点汇总与练习题附答案同学们初二开始接触学习物理,物理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
因为在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和物理知识有关,所以学好物理知识是很重要的。
大家平时是不是最喜欢看老师上课时做实验呢?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考点汇总第二章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在固、液、气体中传播。
1.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将音叉紧贴用细绳悬挂的乒乓球,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起,同时听到音叉发出声音。
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答:取一根长铁管,同学A轻敲铁管一端,使在另一端的同学B 刚好听不到敲击声,同学B把耳朵贴在铁管的另一端,发现同学B能够听到敲击声。
证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3.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答: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用塑料袋密封浸没在水槽中,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
证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4.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答:让一同学在对面敲鼓,发现自己能够听到敲鼓省。
证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5.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答: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真空罩中,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中的空气,发现铃声逐渐变小。
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第三章熔化现象;凝固现象;汽化现象;蒸发吸热致冷;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液化现象;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液化放热;升华现象;凝华现象。
6. 设计实验说明熔化现象的存在。
在试管中加入碎冰,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发现试管内固态的冰变成了液态的水。
说明固体可以熔化。
7. 设计实验证明: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答:用酒精灯给海波加热,用温度计测量海波的温度,发现海波逐渐变成液态,且从出现液态海波开始,到海波熔化结束的过程中温度计示数不变(熔化过程中撤掉酒精灯,发现熔化立刻停止)。
证明:“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物理实验总结范文(通用5篇)
物理实验总结范文(通用5篇)物理实验总结范文(通用5篇)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实验总结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物理实验总结1实施课改,执行新《课标》以来,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各校都加强了对实验的重视程度。
又加之近年提高了中考题中物理实验部分的分值,从而引起了各校的高度重视。
通过两年的探索和总结,可以看到现在我校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对实验探究的重视程度都有所提高。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较前几届有所增强。
这对提高我校物理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仍发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它反映出我们在平时教学时对实验重视不够,也反映对学生在这方面的要求不到位。
为此,应改进教学方法,及时采取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素质为教学的出发点。
一、实验教学中过程学生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1、基本工具使用得不正确,其主要表现为:(1)在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时,没有试触就直接使用;不注意接合适的量程。
(2)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连接滑动变阻器及判断阻值的变化情况。
2、操作不规范,如:(1)学生操作不按实验要求,操作过程中对器材的使用不够规范。
(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不是移动光屏呈接像,而是移动透镜去找像。
(3)连接电路的方法不正确;表的刻度盘没有正对观察者;没有排除电路故障的一般经验,有的甚至根本不会连接电路。
3、背实验和数据,违背实验事实。
很多学生一开始就马上在实验册上填写有关内容,根本没有看器材,甚至是先填出实验结论、数据,再做实验。
其实验数据与填写数据根本不符,如(1)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根本没有呈接到清晰的像就在题单上填写了结论。
八年级物理实验复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重要实验总结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两只相同的蜡烛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2、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既能透光, 又能反光;我们既能看清玻璃后面的物体, 也能看清玻璃前面的物体在玻璃中的像, 这样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若用镜子去做这个实验,则只能看到镜子中的像,却不能确定像所在的位置;3、刻度尺为了测量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4、较暗环境or较亮环境在较暗的环境中观察效果会更好一些;另外,我们若用茶色玻璃做实验,蜡烛的像会更清楚一些;若在桌面上做实验,也可在玻璃下铺上蓝色或深绿色的纸,效果也非常明显5、垂直放置玻璃板目的是为了使蜡烛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在水平面上,便于观察像的位置;否则,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6、观察时应该从玻璃的正面点燃蜡烛的一面、还是背面观察实验中的像从正面观察;从玻璃板的正面观察时,同时能看到物体的像和代替物体的蜡烛;如果从玻璃板的背面看,只能透过玻璃板看到物体不能看到物体的像.7、用跳棋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时,缺点是:像比较暗,看不清.用跳棋子实验时,怎样看清像: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前面的跳棋子.8、白纸的作用记录虚像与蜡烛的位置,比较判断像与物的位置关系.9、多次实验的目的:为了寻找普遍规律10、厚玻璃or薄玻璃薄玻璃好;厚玻璃会有两个反射面,成两个像;强化练习:1、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系;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3选择玻璃板而并非平面镜的目的是;4选择薄玻璃板目的是;5实验过程中无论怎样一动另一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的原因可能是;6实验时,取一支点燃的蜡烛A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支蜡烛B的作用是______;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7若选用跳棋代替蜡烛,难以找到像的位置,该怎么办8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9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环境申进行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10若选用跳棋代替蜡烛,难以找到像的位置,该怎么办11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_________;12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___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2、小明利用如图13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根据实验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器材有:带支架的透明玻璃板E 、白纸C 、笔、火柴、光屏,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 和B ,还缺少的器材是 ;2在竖立的玻璃板E 前点燃蜡烛A ,用未点燃的蜡烛B 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它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移去蜡烛B ,在此位置上放置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选填“虚”或“实”;3当蜡烛A 向玻璃板靠近时,A 的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丽同学选取一块薄平板玻璃、两个完全相同的跳棋子A 和B 、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1小丽将棋子A 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如图22所示;她观察发现:平板玻璃中棋子A 的像偏高且倾斜;你认为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是;2实验器材调整正常后,若棋子A 距平板玻璃5cm,则棋子B 与A 相距cm 才能与棋子A 的像完全重合;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要在同一高度 目的是让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烛焰的像不在光屏中央怎么调节 物体和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22图133、物体和像在光具座上同向移动不管实像还是虚像物体向右移动,光屏也必须向右移动才可以得到清晰的像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6、透镜被遮住一部分,像有什么变化 像的性质不变,像变暗;7、成像规律:(1)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2)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3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 4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5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8、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 原因是:1没有在同一直线上;2u ≤v物 距u成像的性质像物位置像 距 v U 、v 关系 应 用u > 2f 缩小、倒立、实像 异测 f < v<2f U >v 照相机、摄像机 u = 2f 等大、倒立、实像异测v= 2f U=v精确测焦仪 f < u <2f放大、倒立、实像 异测v > 2fU <v幻灯机、电影、投影仪u = f 不成像强光聚焦手电筒u < f放大、正立、虚像同测v >u放大镜U 表示物距 v 表示像距 f 表示焦距强化练习:1、小亮同学用一个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调整的目的是____.2小明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按1的要求调整好三者中心的位置,但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原因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 .3 按要求调整好后,小亮同学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m.4把蜡烛入在某个位置,此时无论怎样调整光屏的位置,只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与透镜等大且大小不变的亮斑,由此可知此时的物距为 ;5在表中填出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实验序号4中像距的大小.(6)当蜡烛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在光具座上,为了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中央,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2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表中透镜焦距f=10cm.①根据表中信息,试判断:当物距u=25cm时,成倒立、的实像;②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得出第4次实验的像距v=cm;③第5次实验,要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眼睛应与蜡烛在凸透镜的选填“同”或“异”侧;④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得出, 倍焦距处是放大与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三、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密度1、天平的使用:1、放: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或放在其他水平的支持面上;2、拨: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3、调: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是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指针在中线左右摆动幅度相等可表示横梁平衡;调节平衡螺母的方法是:把平衡螺母向指针偏向的反方向调,即“左偏右调,右偏左调”;4、测:称量时,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估计一下被测物体的质量,用镊子按“先大后小”的顺序向左盘依次试加砝码,若所有合适的砝码都用上后,天平仍不平衡,再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 ,最终使天平的横梁平衡指针在中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需要注意的是:加砝码要“先大后小”,取砝码要“先小后大”;5、读:右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左盘里物体的质量;6、收:测量完毕,应把物体取下,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盒内,把游码拨回标尺的零刻线处,以备下次使用;二.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1、已调节好的天平,当移动后应重新调节横梁平衡,方可进行测量;2、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入天平托盘中;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脏、弄湿;三.常见考题解析1、没把游码拨到零刻线处,调节横梁平衡就测量物体质量;物体的实际质量为测得量减去游码质量;例:某同学用天平测物体质量,他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游码位于标尺的处,这样测的物体的质量为,他测量的物体的实际质量应该是;2、把被测物体与砝码放反;物体的实际质量为砝码质量减去游码质量;例: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将被测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若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100g和20g的砝码各一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4g,则物体的质量为120g-4g=116g;3、砝码实际质量的增减;当砝码实际质量大于标准质量时,测的的实际值小于真实值;当砝码实际质量小于标准质量时,测的的实际值大于真实值;例:1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如果所用的砝码上沾有油污、灰尘等杂质,测量结果和物体质量的真实值相比将CA:变大 B:不变 C:变小例:2小明放学回家,发现爷爷做生意的杆秤砣碰掉了一小块,他用这个秤称出1kg黄豆,则这些黄豆的真实质量应AA:大于1kg B:等于1kg C:小于1kg2、量筒的使用:1、用途: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也可以利用排开液体的体积的方法测量固体的体积;2、单位:一般实验室里的量筒使用毫升mL为单位标度的一般在量筒壁上标注单位;1mL=1cm3=10-6m3;量筒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体积为分度值;最上面的刻度是量筒的最大测量值;3、量筒的使用方法①在测量前应根据被测物体的体积和测量精度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量筒;使用前,首先要观察量筒的单位标度、量程和分度值;②使用量筒测量体积时,应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量筒内的液面大多数是凹液面如水、煤油灯形成的液面,也有的液面呈凸形如水银面;4、使用量筒的五个注意事项①量筒呈圆柱形,体积与高度成正比,刻度均匀,量筒没有零刻度线,刻度数由下向上逐渐变大,其单位一般是“mL”,1mL=1cm3.②实验室中量筒量程一般有10mL、20mL、50mL、100mL、100mL几种,分度值也各不相同,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但并不是越小越好;测量前要根据测量精度要求和被测物体体积等因素选择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③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也可以用排液法间接测出固体的体积;用排液法测固体体积时,量筒内要预先倒入适量的液体,若液体过少,放入固体后,液体不能浸没固体;若液体过多,放入固体后,液面会超过量筒量程;④读数时,视线一定要与液体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顶部保持相平,俯视或仰视时的读数均不准,俯视时的读数会偏大,仰视时的读数会偏小;⑤不能用量筒测量对玻璃有腐蚀性的液体的体积;3、测密度的方法:强化练习:1.小明同学在过生日时收到了一个内有“生日快乐”的小水晶球,如图是他用量筒、小玻璃杯来测量水晶球密度的实验示意图,实验记录表格尚未填写完整,请你帮他完成表格中的内容;2.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l 所示,矿石的质量是______g .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22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______cm 3,3矿石的密度是______kg/m 3,从图A 到图B 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⑷本实验中测矿石体积的方法在初中物理中经常用到,请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1、压强计的原理:实验室里,测量液体和气体的压强的仪器,用U 形管压强计,它由一小金属盒上面蒙有一层薄橡皮膜和U 形玻璃管组成,管内装有水或水银,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为零时,U 形管两边液面相平,在同一水平线上当橡皮膜受到压强作用时,两管内液面产生高度差,压强越大,两液面高度差越大,因此由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可知被测压强的大小;从刻度尺上读出被测压强的值;2、使用压强计需澄清和注意的问题:1使用微小压强计研究不同方向液体压强的特点时要注意:压强计的金属盒应保持在同一深度;(2)压强计的两边高度差来显示液体内部的压强这种方法叫转换法;(3)压强计只是用来研究液体压强特点的一个工具,并不是用来测液体压强的仪器;(4)实验前应检查蒙在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连接用的橡皮管及各连接处是否漏气,常用方法是用手轻按橡皮膜,观察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说明不漏气;如果不变,说明漏气,则要查出原因,加以修整;3、实验方案:强化练习:五、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探究影响因素:1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控制液体的密度一定,利用F浮=G-F比较浮力的大小;2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控制液体密度和排开的液体体积一定,利用F浮=G-F比较浮力的大小;3液体的密度:需要控制液体排开的液体体积一定,利用F浮=G-F比较浮力的大小;2、验证阿基米德原理:1原理:利用F浮=G-F测浮力,利用G排=G总-G桶测出排开的液体的重力,然后比较F浮与G排的关系;2需要测的量:a、小桶的重力G桶;b 、物体的重力G;c 、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d 、小桶和排出的液体总重力G总;(3)需要的器材: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水、细绳、石块; (4)注意事项:要在溢水杯中装满水,这样才可以排出的水等于排开的水;强化练习:1、小明探究“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如图所示;1物体圆柱体所受的重力是_____ N; 2 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_____ N;3图乙中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 和物体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 关系的图象是_____;物体未接触容器底4图甲的弹簧测力计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一个大西瓜的重力;2、为了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某同学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1你觉得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2选用其他液体多次实验后,可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 3图乙中,浸没在水中的合金块匀速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合金块所受的浮力 填“变大”、甲.测出实心合金块所受的重力.乙.把合金块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测出合金块所受的浮力,收集合金块排开的水;丙.测出桶和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丁.测出空桶所受的重力;“不变”或“变小”;4合金块的密度是 ;3、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一组同学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如下猜想:A.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跟深度有关;B.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C.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量程符合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一个大水槽里盛有足够深的水,体积相同的若干钩码.该组同学所做的实验过程如图18所示.1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2比较 ,可知猜想A是错误的;3比较b、c、d,可知猜想是正确的;图18 4完成该实验后,该组同学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实验来证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请你根据现有器材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六、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结论: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的物体重有关;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个数有关;提升同一个物体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摩擦和绳重有关;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绕法无关绳子股数;注意事项:1、要会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2、要会根据s=nh求出绳子股数,从而根据规则进行绕线;3、向上拉绳子时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1、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两次实验,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序号钩码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1 2 5 252 4 8(1)在表格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数据.(2)在图16中用笔画线代替细绳组装滑轮组.3第1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4如果将重为3N的钩码挂在同一滑轮组下,根据题中已有的信息可以判断出这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在___________范围内.2、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下图:物理量 1 2 3钩码重GN 4 4 6钩码上升高度hm绳端拉力FN绳端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η74%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填“甲”或“乙”图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填“甲”或“乙”图做的实验;2分2请将表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数据;百分号前保留整数2分甲乙3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1分4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正确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分3、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时提出了下列假设: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动滑轮重有关;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被提物重有关;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承重绳子段数有关;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5所示的四个滑轮组,并将所滑实验数据填入下表:实验次数动滑轮重/N 物重/N 拉力/N 绳子的股数n 机械效率η1 12 12 1 43 24 24 1 4(1)实验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并由弹簧测力计读出绳子自由端的_____________的大小;同时用____________测出钩码升高的高度;2在表中填上四次实验的绳子的股数n和机械效率;3根据实验_______和________填①、②、③、④可知,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与被提物重有关;4根据实验②和③可知,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____;5通过实验可以发现,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6要研究滑轮组机械率高低是否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应该选用__________填“同一”或“不同”滑轮组,提升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去研究;。
初中物理实验题总结
实验一:探究光的反射的规律:例题1:为了探究光反射的规律,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1)小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将如何操作?(2)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4)纸板A 和B 采用白色好一些,因为(5)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 15°75°2 30°60°3 45°45°例题2:如图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1)如图甲,让一束光AO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OB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使∠i增大,∠r跟着,∠r总是∠i,说明(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0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3)若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到镜面上.则反射光线就会射出.这个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实验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例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某同学实验时在直尺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都无法与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5)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看到了同一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为了保证实验效果,他们应选择(填”平面镜”、“较薄的平板玻璃”、“较厚的平板玻璃”)做实验.例题2: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八上物理实验现象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声现象》【声音的产生实验:以音叉实验典型考题】 1.轻敲甲音叉,观察到 乒乓球被弹开 ,说明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敲击力增大后,乒乓球弹开幅度 加大 ,说明 声音的响度取决于声源振动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敲击乙音叉时,观察到 靠近甲音叉的乒乓球仍然被弹开 ,说明 空气可以传声/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还能说明 声音具有能量 ;4.这个实验中,悬挂着的乒乓球作用是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放大,便于观察 ;5.实验方法为 转换放大法 ;6.这两个实验,能在月球上完成的是实验 ① ;7.为了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这个结论,小梁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他的改进方法是 在桌上撒碎纸屑/放乒乓球/放一些轻小物体 ;8.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这个结论,小春和小超搬来两张桌子紧挨在一起,小春轻敲桌面,小超耳朵贴在另一个桌面上, 能 听到小春敲桌子的声音;小春将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后敲击,小超听到的声音 变小 ,这是因为 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实验①实验②【声音的传播:真空罩实验、“土电话”】1.把一个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玻璃罩/真空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手机声音越来越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中,发现声音逐渐变大,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2.在声音减小的过程中,我们能看见手机屏幕亮着,说明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3.这个实验用到的物理方法是理想实验法;4.如果在抽气的过程中发现,手机的声音没有明显变化,可能的原因是玻璃瓶漏气;5.小明发现自己家的玻璃就是将两层玻璃之间空气做了抽真空处理,请你从声学角度说说这样做的好处:阻断声音的传播,创造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6.将金属衣架悬挂在细绳中央,当同伴轻轻敲击衣架时,我们听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耳中的;7.将细绳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并用两只食指堵住双耳,再让同伴轻轻敲击衣架,此时声音是通过固体传到耳中的;8.用食指堵住双耳,声音响度更大,说明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好;9.土电话可以实现“通话”,说明固体可以传声;10.土电话可以听到平时听不到的“窃窃私语”,这表明固体比气体传声效果好;11.如果土电话的棉线一端被捏住了,或者棉线处于松弛状态,听的一方将听不到声音,原因是棉线无法振动产生声音;12.如果把棉线换成金属丝,听到的声音会变大,表明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比棉线的传声效果好;《热学实验》(八上)备注:南京中考的“热学”包括了八上和九上两部分内容,此篇仅供初二学员复习用,中考前复习请下载初三的版本。
初中物理比热容实验例题及知识点总结
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酒精灯)、玻璃杯、温度计;铁架台、天平、停表。
天平:称量等质量的液体停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方法: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物质的吸热与哪些因素有关:1.(控制变量法)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升高的温度和物质种类都有关系,因此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而其他量保持不变,这样可使被研究的问题简单化。
1)相同质量的水和油,相同初温,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温度的多少。
2)相同质量的水和油,相同初温,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2.(转换法)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不容易直接测量,由于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所以可以转换为测加热时间的长短.通过测量加热时问的长短来求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实验中,用相同加热器加热的时间来间接反映吸收的热量。
实验现象:油的温度升得快;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吸收相等的热量,油的温度升高得快。
若要使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即给________加热的时间要长些。
(答案,水)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归纳总结: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不相等。
实验反映了不同物质的吸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1、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
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2)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
从开始加热到42℃,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甲Q乙。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2、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甲、乙两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图甲中使用了相同的试管和温度计,在图乙中使用了相同的电加热器.(1)图甲的实验操作中存在一处错误:没有控制____ __相同.(2)与图甲的实验装置相比,图乙的优点是:更容易控制__ __相同.(3)某小组实验中记录了实验数据(见表一),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__ _有关;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__ _有关.表一物质次数质量m/kg 升高的温度t/℃加热时间t/min水1 0.1 10 22 0.2 10 4食用油3 0.1 10 14 0.2 10 2表二加热时间/min 0 1 2水的温度/℃20 26 32液体的温度/℃20 34 48(4)在上面(3)的分析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我们所做过的____ _实验的研究方法相同(写一条即可).(5)对实验有着浓厚兴趣的小明同学回到家后,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如表二所示.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则他所用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 __J/(kg•℃).3、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容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
2020中考物理—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专题总结与训练(30例)
备战2020—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专题总结与训练(30例)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及“实际功率”的实验是初中物理电学中教学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物理中最重要的实验之一,更是全国各省市各种考试中必考内容,虽难度不是很大,但考查的内容较多,特别是实验中的一些操作故障,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及缺少电表的设计型实验,即是重点又是难点。
测灯泡小灯泡的的功率实验应掌握的内容包括::(1)实验原理:P=IU,若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额=IU额(2)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待测小灯泡(共七个元件,七根导线)(3)实验电路图与实物图如下图所示。
注:若测灯泡功率时把上述电路中电阻换成小灯泡即可,且电路图与实物图各元件的连接顺序应对应。
(4)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是打开的,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位于最大阻值处。
(5)滑动变阻器在测功率实验中作用是:改变待测灯泡两端电压及电路中电流从而进行多次测量(但小灯泡的功率不能求平均值),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时是为了使待测灯泡两端电压达到额定电压;另一个作用是:保护电路各元件。
(6)在连接电路中常见的连接错误①所选电源不合适如在测额定功率实验中,电源电压低于待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②变阻器连接错误,使之在电路中不起作用。
③缺少实验元件。
④电压表或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⑤电压表或电流表量程选择不合适。
⑥电压表或电流表连结位置错误。
(7)在实验中常出现的故障及判定:①开关闭合后若无论如何移动变阻器滑片发现电流及电压两表示数均不改变,则必是滑动变阻器接线柱错误,若两表示数均很小且不变,则必是变阻器整个电阻线连入了电路即变阻器连入了下面两个接线柱;若两表示数均很大且不变(如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必是变阻器上面横杆两个接线柱连入了电路相当于短路;上述两种情况下滑动变阻器均不能改变阻值为错误连法。
②闭合开关后若发现两表指针均反转则必是电源正负接线柱接反了,若只一个表指针反转则必是此表正负接线柱反了;且应注意在电流表或电压表接入电路时可采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并将指针调“0”后连入电路。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初中物理重要实验总结初二物理实验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如果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如何操作?将纸板沿中轴ON向后折,观察在纸板 B 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3)如果让光线逆着 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E 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4)理想模型法: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 5)量角器的作用: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6)从纸板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原因是: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7)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保证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二、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1. 实验器材: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刻度尺,一张白纸笔2.操作步骤:实验时,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点燃蜡烛法现玻璃板的后面有蜡烛的像,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具体做法是移动另一侧未点燃的蜡烛,直至与像完全重合,用笔在白纸上做出标记。
3.如何确定像的虚实?将未点燃的蜡烛拿走,拿一个光屏放在该处不透过平面镜看光屏上是否有像。
5.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成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虚像,物与像对应点的连线垂直平面镜,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6.如果在实验中发现两个像,是由于玻璃板太厚导致的。
两个像之间的距离由玻璃板的厚度决定7.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为什么不需要点燃?若点燃后方蜡烛,使像的背景变亮,使像变淡,不便于观察像。
8.为什么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与像之间的大小关系。
9.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用平面镜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10.玻璃板为什么需要竖直放置?蜡烛能够与像重合,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探究题总结一.平面镜成像1、如图1,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饭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
“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所成像(填“变大”、“变小”“不变”).2、如图2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3、如图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雨他们小组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对蜡烛1和蜡烛2有什么要求?(3)实验前,小雨他们猜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你能帮他们检验这个猜测是否正确吗?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请写出你的方法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刻度尺量出像和物体各自到玻璃板的距离,有什么关系?_______为了证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你还应该怎样对实验进行改进?.4、如图4: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进行观察。
(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关系;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可以研究像与物的关系。
(3)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进行(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4)本次实验中应用到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叫法。
(5)操作中小明在桌面上无论怎样调整蜡烛B位置,都不能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5、小明同学欲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为此他准备了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块玻璃板,玻璃板支架,一张纸,一个光屏,一把直尺和火柴,并设计了下列方案.(1)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光屏上有无像.(2)将相同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和蜡烛的大小关系.(3)用直尺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小明同学的整个操作过程如图5请回答:(1)这里的玻璃板相当于___________(2)图(b)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3)若他把一只同样大小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后方的桌面上怎样移动,都不能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他经过重新调整后找到像的位置发现像和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4)在步骤三中他将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在实验中,在竖直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可以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以看到放在后面的蜡烛,前者是形成的像,后者是形成的像.二.凸透镜成像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上图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烛焰的像。
(1)将蜡烛向移动,可以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填"上"或"下").(2)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填"放大"或"缩小")(3)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调整光屏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原来相比将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①由图6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②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
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1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③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
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42cm刻度线处,小刚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________的烛焰的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④实验中,当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图7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____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烛焰的像,生活中的光学器件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_____(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⑤小明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按①的要求调整好三者中心的位置,但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原因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___。
(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8、小明用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如图8所示,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在光屏中心偏上的位置可得到清晰的烛焰像。
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选填“上”或“下”)调节.(2)将蜡烛放在距透镜15 cm处,通过透镜在蜡烛的同侧看到正立、放大的像,若将蜡烛稍微远离透镜,像将(选填“变大”或“变小”)。
9、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9,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2)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3)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10、小明在实验室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 他的实验装置如图10所示,如果你是他的合作者,请帮他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错误:①;②。
(2) 错误改正完毕,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固定好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原因是:。
(3)后来小明拿了一块凹透镜,发现用它来观看远处清多了,可见小明的眼睛存在_______视问题,你认为该透镜能使眼睛看清楚物体的理由是_ 。
11、烛焰上的发光点A发出a、b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点A′(如图11所示).(1)小泳判断:A′是发光点A的实像,她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在图11中作出发光点A发出的c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传播光路图.(3)若蜡烛沿主光轴的水平方向远离凸透镜,烛焰经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牛顿第一定律12、为了探究力是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小刚做了下面的3次实验,如图是小车从相同的斜面上滑下,分别在木板、毛巾、棉布表面前进一段距离后停下来的情况。
①由图12可知实验1是小车在表面,实验3是小车在表面。
②小刚用什么方法使小车在进入不同的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③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会越。
④推论:如果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为零,小车将。
13、如图,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小车以相同速度分别滑上三种“路面”,记下小车停下的位置,测出小车在水平“路面”上运动的路程,并记入下表.实验序号“路面”材料小车运动的路程(cm):1、棉布 40; 2、木板 70; 3、玻璃 110。
(1)要想让小车以相同速度滑上“路面”,需控制小车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2)通过比较,可以判断出小车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棉布上受到的阻力;(3)如果有一种“路面”材料比玻璃更光滑,则小车运动的路程将(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玻璃“路面”上运动的路程;(4)设想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路面”上运动,即不受阻力作用,小车将.四.摩擦力14、星期天我校某班同学骑自行车去效游,小明同学用同样大小的力推两名骑自行车的同学,结果发现质量较小的同学速度增加较快,质量较大的同学速度增加较慢.爱思考的小明猜想:物体速度增加的快慢可能与质量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和其他同学到实验室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过程如图13所示(实验桌面光滑,摩擦不计):⑴在实验过程中,每次都用同一个重物拉动小车的目是;这是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实验序号小车及砝码的质量m(kg)开始的速度v0(m/s)1秒末的速度v1(m/s)2秒末的速度v2(m/s)每秒速度的增加量Δv(m/s)1 0.5 0 12 12 1 0 0.5 13 2 0 0.25 0.5 0.25⑵将上表中所缺的数据补充完整.⑶分析实验数据,他们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并得出物体每秒速度的增加量Δv与其质量m之间的关系式是:.五.二力平衡15、如图14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在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可以忽略小卡片的。
(2)要验证作用在小卡片的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作用在一条直线的”力是否平衡,实验中的操作是将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