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企业改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正在向纵深发展。
精干主业、做强主业,又要利用“三类资产”创办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这是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也是企业实现主业与辅业“双赢”、企业与员工“双赢”的重大举措和必然选择。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既有成功改制,企业高速发展的典范,也存在改制无疾而终,反而引发诸多不稳定因素的现象。
如何认识和对待国有企业在改制进程中存在的负面影响,是因哽废食,还是坚持到底?笔者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国有企业改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企业处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相互夹击的窘境。
虽然当前国有企业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运转相对较为平稳,但由于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基础薄弱,包袱沉重等因素的影响,潜藏着融资能力有限,市场竞争力弱,创新能力差,发展后劲不足等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这些潜在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不尽早采取举措,超前动作,加快改革,创新体制,活化机制,企业前进的道路将越来越窄,生存的空间将越来越小。
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化解企业深层次的矛盾成为当务之急。
党中央、国务院高屋建瓴,适时提出了加快企业改制步伐的要求,在党的十五大上就明确提出:“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步伐。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是顺应形势,应对挑战的要求。
推进国有企业改制也是企业和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过去的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的矛盾,“国”字当头,大锅饭难砸、铁交椅难挪,这是不争的事实,职工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劳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效益流失,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企将不企”。
这决非危言耸听,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篇一: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特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有经济应保持必要的数量,但更重要的是国有资本分布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
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改变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涉足领域过多,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
一、国企改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有企业改制表现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分立、合并,如公司兼并、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等;二是,改变所有制的形式,如原国有企业转为公司制企业(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国有企业转为私营企业,国有企业与外商合资等;三是,改变企业组织形式的,如原国有企业转为国有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转为股份有限公司;四是,转变经营机制,如国有企业的承包或租赁、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经营等。
本文中所指的改制既是指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下同)转让存量国有资产或吸收非国有投资者增量投资的行为,以及辅业与主业进行分离、改制。
也是指国有企业破产、关闭、解散,以及国有企业之间有偿并购或无偿划转产权的行为。
1、国企改制是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特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主要是指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不在量多,而在其经济控制力。
对国有资本进行有进有退的调整,抓大放小,使国有资本向国家必须控制的行业和领域集中。
为此,国有经济应保持必要的数量,但更重要的是国有资本分布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
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改变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涉足领域过多,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
对广大中小企业,要以地方为主采取改组、联合、兼并、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更加灵活的方式进一步放开搞活。
使国有资本要在那些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控制力。
因此,国企改制是国有经济在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2、国企改制是深化企业改革的现实要求我国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大而全”、“小而全”,“企业办社会”,富余人员过多,劳动率低下。
当前企业改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企业改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企业改制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不断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很多企业开始了改制,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满足市场需求。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将分析当前企业改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企业改制的问题1、员工变动问题企业改制是一项大规模的工程,它需要对原有的组织架构、部门、职位进行调整和优化,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员工的调动、裁员等问题。
一些员工在企业改制后可能会失去原有的岗位,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新的工作内容和岗位性质,而这个过程非常费时费力,很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生产。
2、经费问题企业改制需要投入的经费很大,包括为新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设备、技术等方面投入很多资金。
如果管理者不够重视经费问题,很可能会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
3、组织管理水平问题企业改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人事、财务、技术、生产、商务等多个方面,如果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组织管理水平较低,可能会导致改制过程不能顺利进行,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发展。
4、新业务拓展问题企业改制后,有些员工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新的工作职责和岗位,这对于企业新业务的拓展来说是有挑战的。
如果企业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会导致企业的新业务发展缓慢,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二、对策1、积极沟通,信任员工企业改制过程中是一项有风险的活动,因此,很多员工对企业改制心存疑虑。
企业需要努力渲染企业改制的好处和必要性,并向员工传递积极的信号,让员工能够理解和支持企业的改制工作。
除了沟通交流以外,企业还应该表现出对员工的信任,尊重员工的经验和技能,让员工参与到企业改制的各个环节。
2、合理安排经费企业改制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工程,如果企业的经费不足,将会导致企业的改制进程缓慢,甚至无法完成改制。
因此,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应该合理安排经费,确保资金的充足和有效使用。
当前国企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会” 机构健全, 但仍然存在一个人说了算的现象, 股东会、 董事会形同虚设, 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这种现象在一 些规模较小的股份制 、 股份合作制企业比较突出。 二是一
些企业人劳分三项制度改革不到位, 核心竞争力低 , 活力 不足, 效益没有明显好转。此外 , 改制后一些主管部门与 非国有企业没有了资产联结纽带, 管理不便, 加之行业管 理机构又不健全 , 可能形成管理不到位。
进度。1厂广 一些Fra bibliotek业的改制也取得了 较好的 效果。 但是,
’一 进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应引起高度重视。 从调查了解的情 况看 , 综合起来主要是:
一
二、 具体运作方面 1改制方案问题。一些资产负值 比较大, 、 人员过多, 经营困难的企业, 内部改制职工难以承受 I 部资本介入 夕 }
职工又不接受, 致使改制方案迟迟定不下来。 有的企业虽
担心改制会引起职工情绪波动 , 影响稳定 , 谨小慎微 , 无
所作为。上述思想观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改制 立的烟台住房储蓄银行与蚌埠住房储蓄银行,作为住房
金融改革的试点,这两家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区
订劳动合同后,由于各种原因,职工自行离职不发安置
储蓄银行” 同年 , ; 蚌埠住房储蓄银行与其他几家城市信
难以收到改制效果。 最近, 省体改办、 省经贸委、 省委组织
部、省委企业工委、省国资局办公室等五部门已联合发 文, 要求5 月底前必须完成国有及国有控股大 中型企业董 事长、 总经理分设工作。我市应以此为契机, 全面推动改 制企业机制的转换。 五是加强对改制企业的管理。 一方面, 应将改制后的
3职工安置问题。 、 按我市改制政策 , 允许从国有资产 中抵扣l%安置职工, O 其余9%职工由新企业负责安置, 0
某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某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某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部署要求,强化措施,压实责任,全面推进国企改革各项工作任务,持续做优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全县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中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但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存在问题一是发展形势严峻。
我县共有某户县属国有企业,主要涉及自来水生产供应、矿产资源开发、商品流通、融资担保、房地产开发、旅游饭店、果品深加工和畜禽养殖某个行业。
企业主责主业不够突出,产业布局不够优化,协同合作不够紧密,没有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发展后劲严重不足,资产收益持续走低,资金困难问题凸显。
县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某.某亿元,负债总额某.某亿元,资产负债率达某.某%,高债务、低收益使得企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二是资产管理混乱。
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政企不分现象,个别企业在资产管理工作上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流程不规范,尚未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权责不清、约束不够、缺乏制衡等问题较为突出,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企业“内部三项制度”落实不够到位,导致在资产监管上存在漏洞,不按规定程序购置、管理、处置国有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国有资产监管还需加强。
三是转型动能不足。
虽然出台了支持县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政策,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
企业自有资金有限,缺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力,加之没有有效的资产做抵押,银行也不愿贷款,资金紧张,发展合资、合作经营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出现“搭台容易唱戏难”的窘境。
并且受县域交通设施薄弱、人口基数小、消费水平低等因素影响,企业不愿投资到县级市场,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缺少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伙伴”,通过招商引资渠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难度较大。
四是人员安置和人才引进困难。
在原有用工体制下,国有企业长期肩负着解决就业的任务,尤其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工人“能进不能出“,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用人体制问题遗留严重,导致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过量。
集体企业改制存在的问题
集体企业改制存在的问题企业 , 改制 , 职工 , 资产 , 资金 , 下岗当前, 对国有集体企业在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应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 并尽快制订相关配套的政策法规加以解决。
现就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因和应采取的对策提出意见。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存在资产流失行为。
其主要表现:一是无视国家有关规定, 将部分资产无偿量化为集体股、个人股 ; 二是通过财务账表调整、会计科目合并等手段调减国有资产账面价值 ; 三是将一些机器设备无偿借给外单位或个人使用。
四是企业因未能及时向资产评估机构提供有效的资料,导致资产评估范围不全。
(二、部分企业改制后所需资金主要从商业银行借人,而且大部分资金被固定资产和长期投资占用, 造成资产结构失衡和资金分布不合理, 经营资金的极度短缺。
不少企业常面对银行催还贷款的局面,企业负担越来越重,工资费用支出大, 应收账款比例高,企业虽已改制,但业务经营仍举步维艰。
(三、一些企业财经法纪意识淡薄,管理比较混乱,违纪违规问题普遍,会计信息资料失真现象严重。
(四、 " 潜亏 " 大多是企业改制前形成,在改制中显现,在改制后无法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 潜亏 " 的主要形式有:1、部分债权未能及时收回,形成坏账 ;2、一些存货因市场、霉变、损耗、被盗等原因形成潜亏 ;3、企业非法给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经济担保,引发经济纠纷 ;4、费用挂账。
(五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名为职工人股,实则变相 " 集资 " ,有的职工因生活困难无钱交足股金,也有的职工因企业改制后经营状况继续恶化,要求退股。
(六、大多数企业改制后想方设法对下岗分流人员进行安排,帮助他们重新就业。
但由于下岗人员多, 就业机会少, 加之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 一些企业的下岗职工未能得到妥善安置。
二、几点对策(一、企业改制不应搞行政嫁接,防止 " 一刀切 " ,应因地制宜探索企业改制新路子。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改制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然而,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产权界定不清、决策层权责不统一、内外环境不稳定等。
本文旨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产权界定不清的问题及对策1:问题描述: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产权划分不明确,难以确定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导致企业治理混乱,决策难以有效执行。
2:对策:a:明确产权划分:通过法律手段,明确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归属,确保产权的明确性。
b:加强监管:加强对产权归属的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理产权纠纷,维护企业治理的稳定性。
c: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明确决策层的权责,提高决策质量和执行效果。
三、决策层权责不统一的问题及对策1:问题描述:国有企业改制后,由于缺乏统一决策层,导致企业决策不够集中,效率低下,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
2:对策:a:明确权责边界:通过明确决策层的权责边界,确保决策的有效执行和全面授权。
b: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决策流程和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c:强化决策执行力:加强对决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确保决策的有效执行。
四、内外环境不稳定的问题及对策1:问题描述: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受到市场竞争、政策变动等因素影响,企业面临着不稳定的内外环境,难以进行长远规划和战略布局。
2:对策:a: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
b:加强市场调研:加强市场调研工作,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c: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和政策调整的能力。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无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产权:指资产所有权的归属,包括所有权和控制权。
2:公司治理:指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和决策流程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3:决策层:指企业内部决策权的集中机构,如董事会、高级管理团队等。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国有 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及思考
孔 庆 燕 兖 州煤 业 股 份 有 限公 司 济 宁 三 号煤 矿 2 7 2 1 6 9
摘要 : 国有 企业 改制是 当前社会 主 义市场经 济 发展 的重要环 节 , 国 企改制的 目的是促 使 企业成 为独 立 的经济 实体 , 成 为 自负盈亏 、 自主 经营 的商品 经营者 , 是 现代 企业制度 改革 重 大举措 。本 文主要 探讨 了国企改制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 并提 出相 关 解 决 对 策 。 关键 词 : 市场经 济 ; 企业改制 ; 国有资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 , 在 社会主义市 场建设 中起着骨干和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 复杂的系统工程 , 应充分认识到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 的重要性和紧迫 性, 同时应看到这项工作的艰 巨性和长期性 , 必须有步骤、有计划的 分 阶段实施。传统的 国有企业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 代企业制度 , 尽管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 , 改制中部分问题得到基 本解决 ; 但一些实质 问题依然存在 , 给国有企业自身素质及国民经济 的整体提高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 , 国企改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 需要我们进一步摸索和学习 , 如何在保持公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实现 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 如何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 系, 防止 国有资产流失, 充分实现其应用价值 , 实现保值增值等等 。 只有充分认识国企改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才能深层次挖掘国企改
题上 。而改制后 , 很多企业出现 问题 的主要原因是经营管理过程 中 出现了失误。我们也看到 , 许多国企即使改制比较完全 , 但管理没有 跟上, 公司治理结构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 导致企业经营绩效不佳。
国有企业改革主要进展存在问题及今后思路
国有企业改革主要进展存在问题及今后思路南昌是一座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也是一座正在朝着新型工业化道路迅速崛起的城市。
至今为止,全市已拥有汽车、医药、新材料、软件和信息产业、家电和服装产业、机电、冶金、化工等余个行业、余个种类、余个小类、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根据实际情况,其中汽车、医药、新材料、软件和信息产业、家电和服装产业五类工业确定为全市的支柱产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现有户(包括市直工业企业户不含江铃,这户企业涉及资产亿元,负债亿元,职工总数人),其中国有和公有制性质的大集体企业户,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户,这些企业基本上是我市工业的支柱产业,年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以上,也是我市企业改制的重点。
一、我市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形式和基本成效⒈我市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形式十四大以,我市加快了企业改革的步伐。
特别是年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企业改革的领导力度,全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公司制改革和股份合作制改制为主攻方向,以结构调整、资产营运为主要手段,突出了“抓大”、“放小”、“啃骨头”三条战线整体推进。
尤其是近几年,我市企业改革按照“产权关系清晰化、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代表人格化、产权交易制度化、产权保障法制化、劳动用工市场化”的“六化”要求,“一厂一策”、因厂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突破,创造了十种各具特色的改制形式:一是招大靠大,嫁接重组。
二是捆绑式改制。
三是软着陆式改制。
四是对“三无”小企业调剂资金改制。
五是依法破产。
六是争取政策性破产后收购重组。
七是民营化改制。
八是股份出让。
九是退城进郊。
十是整体收购。
⒉我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成效通过认真抓好企业的改制,我市一部分原国有企业实现了产权主体多元化;理顺了企业管理体制;剥离了国有企业办社会负担;提高了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建立了厂长(经理)激励约束机制;培植了新税;实现了做活做大做强。
国企改制过程中的遗留问题及解决途径
现代国企研究 2017. 3(下)12摘要: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得到一定发展和壮大的同时,也存在部分遗留下来的问题需要解决。
通常遗留下来的问题涉及组织机构、经营理念等方面,需要企业实施相应的对策进行整改,消除对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甚至激化社会矛盾。
本文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分析国企改制中的遗留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企;改制;遗留问题;对策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也在不断进行着改制与完善,对于如何解决遗留问题一直是国有企业需要重视的方面。
在整个国企改制的过程中,沉淀在国企内部的弊端与缺陷一直没有完全根除,缺少解决措施将会阻碍国企改制的有序进行,不利于国有企业的整体、长远、稳定发展。
二、国企改制过程中的遗留问题分析(一)理论观念陈旧,国企质量与市场经济理念脱轨国有企业“所有者虚置”与市场竞争对所有者作用的要求提高之间存在矛盾,对企业所有者自身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竞争力的后果直接取决于所有者的质量,并影响企业的盈利和亏损。
当前国企内部仍存在部分人员在对国企改革的理解上存在质疑,导致对传统陈旧观念保持支持态度,并认为改革是为了改变国有资产的公有制属性。
另外一方面,国企要通过追求盈利性来保证自己的不断发展壮大,从而实现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它又要弥补市场缺陷,服务公共目标,这可能会要求牺牲盈利。
国有企业就会陷入两难——不赚钱则无法壮大国有经济,赚了钱又被指责损害了市场公平和效率。
这就使得国企的盈利性和公共政策性使命存在诉求冲突。
再者由于改制前后的国有企业因资金周转不灵,无法适应新型贷款方式及融资不及时等,容易导致企业亏损。
而政府对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的控制,也因责任性不强,无法通过自由竞争促进自身发展,而政府保障老职工利益不得不继续给予资金扶持,导致国企对政府的依赖。
而国企若延续原先的管理模式,所有者将无法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作为试点的企业无法确立有效的内外部制约机制。
当前企业改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企业改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改制是当前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改制工作已全面展开,大部分改制后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趋向正常化、规范化。
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改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完善和规范的问题,下面对企业改制存在的问题作些探讨,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避免和借鉴。
一、企业改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所改制的企业资产评估不规范,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改制的企业只注重对房产、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评估,而对企业的商标、专利、商号、名称等无形资产没有进行评估或评估不足。
意图从事改制企业经营的人往往从个人私利出发,将企业多年积累的无形资产,试图从企业的资产总额中除去,以达到降低购买股权成本的目的,从而侵占国有资产,将国有资产归为已有。
党委、政府为尽快将企业的资产盘活,对无形资产不评估或是少评估,也是常有的事。
再者对于资产评估机构是否有资质、有能力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能否对无形资产做出准确的评估,缺乏应有的监督。
同时从事改制企业经营的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投机钻营,虚增债务或虚减资产,并通过拉关系、托人情,尽量使所评估的资产价值降低,也是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之一。
(二)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缺乏公开透明度。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企业的产权交易往往不进行公开招标和拍卖,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多是采用行政手段,与意欲从事改制企业的经营者采取协商转让、零转让的方式,实现企业的改制;国有股未经批准擅自出售,对于国有资产的出售法律有明文规定,必须经具有审批权的部门审批同意后方能出卖。
但现实中有很多企业改制国有资产出售是未经批准进行的,出售程序严重违法,最终导致了暗箱操作,没有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国有资产。
而且在实践中,所改制的企业多是资不抵债,无法继续经营的企业。
在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债务远远大于资产,这又给了从事改制企业的经营者一些可乘之机,使他们可以不出一分钱,即可用债务抵顶所购企业资产的价值,从而大大获益。
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对策
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改制已经成为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企业改制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然而,企业改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资产流失问题。
本文将从资产流失的原因、影响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资产流失的原因1.管理不规范企业改制过程中,管理不规范是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在改制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导致资产被挪用或流失。
同时,一些企业的管理层还存在着贪污腐败的问题,利用企业改制的机会进行个人牟利,导致企业资产流失。
2.制度不健全制度不健全也是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一些关键制度缺失或者不完善,容易导致企业资产流失。
例如,一些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没有建立完善的资产评估和监管制度,导致资产被低估或者流失。
3.外部因素影响外部因素也是资产流失的原因之一。
例如,市场竞争激烈、行业环境变化等都会对企业的资产流失造成影响。
此外,一些不法分子也会利用企业改制的机会进行诈骗和抢夺,导致企业资产流失。
二、资产流失的影响1.财务损失资产流失会给企业带来财务损失。
企业的资产流失意味着企业的财产减少,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
2.影响企业形象资产流失也会对企业的形象造成影响。
企业是社会的一份子,资产流失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损害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3.影响员工利益资产流失也会对员工利益造成影响。
企业的资产流失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薪资待遇和员工福利。
三、资产流失的对策1.建立健全制度建立健全的制度是防止资产流失的关键。
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资产评估、监管和审计制度,加强对企业资产的监管和管理。
2.加强管理加强企业管理也是防止资产流失的关键。
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应加强对管理层的约束和监督,防止管理层利用改制机会进行个人牟利。
3.加强安全保卫加强安全保卫也是防止资产流失的关键。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国有企业改制涉及政府、企业、管理层、职工、金融机构等多个相关主体,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国有企业改制是个新鲜事物,需要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从国有资产的流失来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产评估组织设置不合理和评估程序不规范,即使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或聘任的注册会计师等评估人员,也很容易同原企业管理者共同利益而相互勾结损耗国家利益。
二是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资产评估结果出来之后,对原企业职工和社会公示的广度不够,缺乏透明性。
三是底数不实,经营者通过各种手段转移隐匿大量资产,如虚增企业负债,隐匿企业对外债权等。
四是无形资产和土地价值没有得到合理评价。
当前国有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和土地被严重低估的情况相当普遍,由此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流失金额可能并不低于有形资产。
2、从职工的权益受到侵犯来看。
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企业改制程序操作不到位,缺少必要环节。
改制方案、职工安置方案、特殊工种认定和工伤残评级等重大事项公开不及时或未经职代会审议通过。
二是改制政策得不到很好执行,在就业和报酬等方面采取高压政策,个别企业甚至不执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随意处理职工,加班加点不按有关规定给加班费;个别企业以经济效益不好为由,拖延缴纳职工“三险”、住房公积金等与职工长远利益密切相关的费用,甚至拖延支付经济补偿金等费用。
三是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不健全,造成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涣散,缺乏应有的战斗力;工会组织长期处于瘫痪状态,职工的政治权力被削弱。
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的对策:1、做精做细思想工作,努力创造和谐改制环境。
一方面,为了赢得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在进入改制程序前,企业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作用,在改制进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要相信职工,发动群众,层层动员,广泛宣传。
要在领导班子、中层干部、支部书记以及技术骨干等不同层次中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宣传改革的意义和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宣传、改制政策法规的宣传和企业光明前途等方面的宣传。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引言 • 国有企业改制现状及问题 • 国有企业改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 国有企业改制问题的对策研究 • 国有企业改制的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01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状况对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产生深 远影响。
改制后的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
一些改制后的企业虽然有了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但是这些机构的设置和运作 往往存在不规范、不科学的问题,没的原因分析
政策法规不完善
政策法规不健全
国有企业改制涉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 导致改制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洞和争议。
通过对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相应 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国有企业 改制的政策文件、学术论文、实践案例等进行梳理和分析。
02
国有企业改制现状及问题
国有企业改制的现状
国有企业改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改革提高了企业 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防止财务风险和管理 漏洞。
推进市场化改革
应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
05
国有企业改制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国有企业改制成功案例
背景介绍
某国有企业长期受体制束缚,经营效率低下,需要通过改制来激 活企业活力。
改制措施
该企业采取了员工持股、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治理结构等措施 进行改制。
_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
国企改革最新消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我国国有企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主要揭示了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问题,包括行政化现象依然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无法真正分离;内部人控制问题;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不具备强大的竞争力等。
建议逐步取消国有企业行政化;建立多元分散的股权结构,容许非公有资本参股;高层管理人员职业经理化;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3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从最初的放权让利,到承包经营,再到沿市场化方向推进,而后实施战略性改组,直至进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新阶段,纵观这一过程,是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是国有企业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亦是国有企业推进公司治理的过程。
尤其是在2002年以后,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我国在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重组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得到优化,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进一步规范,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到实践层面,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在成功背后出现的一些问题,却不得不需要我们去正视。
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行政化现象依然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无法真正分离。
按照我国政府级别,国有企业的级别主要有“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市属企业、县属企业”,这四个级别的企业下又有相对应的行政级别,如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属正部级中央企业,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属副部级中央企业,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属正厅级中央企业。
以此类推,省属企业、市属企业、县属企业都有相对应的行政级别。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国有企业,其内部治理方式并不符合市场经济原理,而是由行政命令来决定。
浅谈国有企业改制中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
浅谈国有企业改制中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国企改制,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综合性的改革工程,是从战略上、整体上盘活国有企业的重大举措,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但是,一些地方在国企改制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还相当严重,引发了一系列争论和思考.在国企改制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国有资产流失,国企改制中职工安置问题,债转股中产权不清等。
一、国有企业资产流失(这也是国企改制中出现较大争议的主要原因)(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式主要形式1。
低估贱卖。
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在进行改制的过程中,存在着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即国有资产评估失真问题,问题较为普遍,甚至有些地方和企业存在无偿转让和使用国有资产的情况.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主要表现为:(1)对国有资产低价交易、折股或任意将国有股转为法人股甚至个人股;将国有资产高值低估,低价转让,流入个人腰包.(2)在改制过程中缺乏对国有无形资产的折股保护意识。
从目前评估的要素上看,显然国家的有关文件已将“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列入评估,但一些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对国有无形资产只是简单地估算一个极小数额或干脆不评估,有意无意吞噬国有资产.缺乏无形资产保护意识,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由于改革制度尚不健全,对那些与财产权益密切相关的权利如许可证、专营证以及与以后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如销售渠道、采购网络等等没有相关规定,其流失额更是惊人。
(3)在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过程中,一些地方和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对国有资产不进行评估或低估,从而使国有资产在合资或合作企业中所占比例下降,国家权益受损。
2.转移藏匿.一些企业借改制之机,钻法律和政策的空子,利用权力化公为私,大肆鲸吞国有资产。
(1)财会凭证不严,审计工作徒有虚名。
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数额是必经程序。
在这一过程中藏匿、鲸吞国有资产最常见的有一下几种:一是将原本有效债权作为呆帐、坏帐核销;二是通过涂改帐册、发票改变成本和指出搞虚亏实盈;三是加快固定资产的“报废"以达到隐匿资产的目的,而审计工作的走过场,使国有资产的保障失去了最后一道防线。
大型国企改制的困难与对策
大型国企改制的困难与对策大型国企改制一直都是政府重视的议题,尤其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中,大型国企改革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问题。
大型国企改制虽然能够带来一定的效益,但同时也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大型国企改制的困难与对策。
一、困难1、应急方式缺陷:国企改革的进展往往与改革政策和形势相关,不同的地区和企业改革的条件不同,因此应急方式不能满足改革的需要。
2、人员培训不足: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发展中,需要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管理知识的人才,但现有的人力资源缺乏这方面的优势。
3、法律等制度不完善:在国企改革过程中,法律制度下的各类法规体系还有许多缺陷,与现代市场经济格不相符,这对于推进改制和转型带来了困难。
4、市场竞争强度过大:市场竞争是现代经济活力的源泉,但对于处于相对垄断地位的国家企业来说,这是双刃剑。
对于他们,重新适应市场并不容易。
二、对策1、政策引导与制度建设:政府应该建立一套完备而不失灵活的改革框架,采取中央政策指导和地方政策配合相结合的方式,支持市场主体的全面参与。
2、人才培养与引进:倡导知识和人才的社会价值,吸引优秀的人才、专家积极参与国企改革工作。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公司员工的职业成长和持续培养,帮助企业加速转型升级。
3、市场开放与竞争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市场竞争。
因此,可以通过逐步扩大市场开放、压缩企业比例等措施促进竞争机制的形成。
4、改进公司治理和审计:改进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的体制,加强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加强对企业内部治理的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问题,保证企业改革的有效进行。
总之,大型国企改革既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政府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把握改革的意义和方向,以积极的态度与富有前瞻性的方法来制定对国企改革的规划和实施措施,真正做到改善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促进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提要国有企业改革自1979年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其间困难重重,问题不断,但总能在正确的对策中化险为夷,继续前进。
本文将从国企改革总路线和国企内部改革两方面论述出现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
一、国有企业改革总路线1、国有企业总体改革思路。
国有企业总体改革思路:其一,对凡是不涉及国家安全、不属于国家经济命脉的国企,将其转化为非公有经济,即实现国有经济的非公有化。
这方面改革较快的是以产品制造业为主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而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改革相对较慢,前者的设备、机器制造业,后者的能源开发都将逐渐实现非公有化;其二,凡是涉及国家安全、属于国家经济命脉的,要实现股份化,即不再搞独资企业,而是发展混合经济,搞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
以银行为例,目前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革,2007年四大国有银行将全部完成股份化。
同时,由于国有独资企业实行的是低效率的无限责任制,违背国际《公司法》要求的有限责任制,所以国有经济股份化也成为我国经济同国际接轨的必要条件。
2、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历程第一阶段:放权让利阶段(1979~1983年)。
针对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等弊端,国企改革从放权让利开始。
所谓“放权”,就是主管政府部门向所管企业下放部分权力,扩大企业自由权;所谓“让利”,就是提高企业利润留成比例,以扩大企业自主支配的财力,增强企业的动力。
第二阶段:税利改革和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阶段(1983~1985年)。
其主要内容是调整和规范国企与政府间的利益关系,重点是“利改税”和“拨改贷”,目的是硬化预算约束,增强企业动力。
1984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规定扩大了企业10项自主权;1985年又补充了继续扩大自主权。
第三阶段:基于“两权”分离理论上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推行阶段(1985~1992年)。
198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确立了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的目标:“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改制后企业合同管理存在问题
合同管理混乱
一些国有企业改制后,合同管理存在混乱, 合同档案不完整、不规范,导致合同纠纷和 争议难以解决。
合同履行不严格
一些国有企业改制后,由于种种原因,存在 对合同的履行不严格,甚至违反合同约定的
情况,导致企业信誉受损和法律纠纷。
劳动法律法规的遵守问题
要点一
劳动法律法规意识淡薄
一些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对劳动法律法规的意识淡薄,存 在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导致劳动争议和纠纷不断 。
要点二
劳动法律法规与企业文化不匹配
一些国有企业的劳动法律法规与企业文化不匹配,无法 满足员工的实际需求,导致员工的有企业改制问题的对 策
加强财务监管,规范改制过程
详细描述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改制的核心问题之一。 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 关系,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等管理机构,提高管理水 平和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加强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
总结词
加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
详细描述
加强市场竞争力是国有企业改制的关键目标之一。通过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和发展,提高企 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政府可以给予适 当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转型升 级和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面 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改制来提高效率。
国有企业改制的意义
国有企业改制对于提高企业效率、增强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改制的目的和目标
国有企业改制的目的
通过改制,使国有企业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提高企业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制是当前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改制工作已全面展开,大部分改制后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趋向正常化、规范化。
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改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完善和规范的问题,下面对企业改制存在的问题作些探讨,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避免和借鉴。
一、企业改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所改制的企业资产评估不规范,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改制的企业只注重对房产、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评估,而对企业的商标、专利、商号、名称等无形资产没有进行评估或评估不足。
意图从事改制企业经营的人往往从个人私利出发,将企业多年积累的无形资产,试图从企业的资产总额中除去,以达到降低购买股权成本的目的,从而侵占国有资产,将国有资产归为已有。
党委、政府为尽快将企业的资产盘活,对无形资产不评估或是少评估,也是常有的事。
再者对于资产评估机构是否有资质、有能力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能否对无形资产做出准确的评估,缺乏应有的监督。
同时从事改制企业经营的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投机钻营,虚增债务或虚减资产,并通过拉关系、托人情,尽量使所评估的资产价值降低,也是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之一。
(二)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缺乏公开透明度。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企业的产权交易往往不进行公开招标和拍卖,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多是采用行政手段,与意欲从事改制企业的经营者采取协商转让、零转让的方式,实现企业的改制;国有股未经批准擅自出售,对于国有资产的出售法律有明文规定,必须经具有审批权的部门审批同意后方能出卖。
但现实中有很多企业改制国有资产出售是未经批准进行的,出售程序严重违法,最终导致了暗箱操作,没有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国有资产。
而且在实践中,所改制的企业多是资不抵债,无法继续经营的企业。
在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债务远远大于资产,这又给了从事改制企业的经营者一些可乘之机,使他们可以不出一分钱,即可用债务抵顶所购企业资产的价值,从而大大获益。
另外原企业的陈年老帐在企业改制中未进行清理,对于到底是否有债权人、债权人的能力如何,无债权人或无财产继承人的死帐、呆帐不认真核实的情况,现实中还大量存在。
一味地将企业的债务抵顶,势必导致大量的国有、集体资产流向个人所有,最终极大地损害了国家、集体和广大职工的利益。
(三)企业的改制工作缺乏机制制约,逃债、漏债现象依然严重。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政府的体制改革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多头并进,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和监督机构,所进行的企业改制工作与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房地产、工商、税务等政府主管、职能部门脱节,致使这些主管、职能部门不能参与企业的改制工作。
特别是对原企业的担保债务尚未得到全部落实的情况下被强行注销登记,新企业虽然接收了资产,但又不承担责任,使债权长期得不到偿还,债权实际被悬空,侵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此外,行政部门侧重于本地利益的保护,对企业改制中低估、漏估国有、集体资产、虚增债务的行为“睁一眼闭一眼”。
企业改制,还可能导致债务转移给无履行能力的部门,脱壳经营,以使改制企业轻装上阵,侵害债权人的利益。
这就是名为改制,实为逃债,损害了债权人和国家、集体和广大职工的利益。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大股东通过玩“空手道”将国有资产据为己有。
其基本做法是自己一点本钱也不出,而是用企业的资产作担保从银行中借款买股,买股后则成为该企业的大股东,用这种手段就把企业搞到了手,获取了巨额利益。
改制企业职工出资购买企业资产,组建有限责任公司这一现象,多数情况下职工不会实际出资,而是以企业所欠职工工资等与企业资产相抵消,这种做法表面上看起来是公平合理的,但实质上是一种逃避债务的方法,其结果是本企业职工的权益得以保障,而原企业责任财产灭失。
(四)工资构成因素因改制而出现单一因素工资,工资的合理因素被破坏。
工人的工资是由多种分配要素决定的,这些要素体现着科学合理的分配方式,并包含着工人解决自身生存、赡养父母、孩子教育等费用内容。
企业改制前工人的工资还是按规定内容发放,但是企业改制后,一些企业的负责人错误的认为政府管不着改制后的企业了,工人的工资由企业自己说了算,所以就自行制定工资标准:对管理人员实行高工资标准,对工人实行单一的苦力工资标准,并且不少单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有的随意增加计件加大劳动强度,变相延长劳动时间,有的取消工人应有的工龄补贴等必要的福利待遇,有的把月出勤时间规定为25天以上,侵害了职工的法定休息权利和加班待遇。
这些规定使得合法的工资构成因素被严重破坏,工人利益受到严重侵犯,特别是为创建企业出力多年的老工人,在企业改制后,由于年老显然不能再从事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岗位工作,而只能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因此,按企业的不合理工资标准,这些老工人只能得到单一化微薄工资,难以承担起基本的家庭责任。
这样的工资标准在改制企业中普遍存在,已足以影响企业的长久发展和社会稳定。
(五)法院在处理改制企业案件中适用法律方面存在许多困难。
由于企业的改制过程相当复杂和繁琐,不可能面面俱到,加之广大审判人员对于改制案件的审理缺乏整体性的思路,势必导致一些纠纷的发生。
对于改制中遗漏的债务、逃废的债务如何处理,最高人民法院虽在2003年1月3日公布了《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但我国公司制改造缺乏规范,对企业担保所形成的债务往往被遗漏,形成了原有企业的“漏债”。
《规定》对漏债的承担没有规定,对于诸如评估报告不实,购买者是否承担超出部分的债务;如何理顺新、旧企业的关系,债务承担主体资格等问题均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没有可行的法律法规执行,企业改制纠纷的案件也就成为人民法院民商事审判的热点、难点。
企业改制纠纷的案件复杂、面广,要慎重处理,人民法院内部也必须上下协调,上级法院指导下级法院审理好企业改制纠纷的案件。
否则,将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依法规范引导企业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就显得极为重要。
二、规范企业改制工作的建议与对策(一)建立健全国有、集体资产监督机制,建立统一的国有、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完善和规范企业改制立法。
对于改制企业中国有、集体的资产统一管理,严格资产管理工作,防止国有、集体的资产流失。
由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代表政府对改制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市场运作,增加产权交易市场透明度,最大限度的盘活国有资产,防止国有、集体企业的资产流失,实现国有、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减负增收的目标,确保企业改制的良性循环,维护国家、集体和广大职工的利益。
应当通过立法的完善,使企业(包括非国有企业)改制获得完善、清晰法律制度,规范政府的行为,淡化政府在企业改制中的行政管理色彩,使其充分发挥监督、协调职能,担当反垄断控制和依法指导改制、提供政策法规、优惠政策、妥善安置下岗职工等服务型的角色,为企业改制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软环境。
同时依法加强对改制企业监督,用法律手段规范改制企业的行为,保护好工人的利益,使改制企业这颗流星走向法制轨道上来。
(二)严格按法律程序办事,国有股未经批准禁止出售。
国有资产的出售国家有明文规定,必须经具有审批权的部门审批同意后方进行出卖。
但现实中,有很多企业改制国有资产出售是未经批准进行的,出售的程序严重违法。
对于此类违法,应建议有关部门对此予以撤销,按照法律程序,重新出售。
(三)明确责任,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与管理,加强产权交易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避免改制中纠纷的出现,对产权评估、拍卖、交易公告严格制度化。
对于中介机构在评估报告中弄虚作假、隐瞒或遗漏债务的,要追究其责任。
在产权交易中,应借鉴破产法中有关规定,尽量避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现象发生。
在改制中,依法办理有关产权转让手续,应征得债权人同意,避免产权交易中的纠纷,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严格规范中介机构的行为,确保改制工作顺利进行。
(四)设立专门的机构或企业,用以降低企业的责任风险。
担保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为保证债务的顺利履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担保债务具有不确定性,往往使得企业改制中担保的漏债发生。
应建立风险防御机制,防止企业改制漏债的发生,杜绝企业相互间担保,避免企业两败俱伤,以提高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因此,应设立专业的机构或企业。
如设立专门担保公司可以将风险分化转嫁给担保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也可以开展专门的业务,通过投保的方式,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降低企业在运行中承担责任的风险,使企业真正轻装上阵,保障企业的顺利运转,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五)做好安置、社会保障工作,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职工安置和社会保障及职工权益的保护问题是改制工作中的大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的大局,党和政府对此也相当重视。
因为我国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职工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并非完全的雇佣关系,劳动者还享有参与对企业依法监督与管理的民主权利。
在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里,职工兼具劳动者和股东的双重身份,非系雇佣。
政府部门通过创造就业机会、建立和完善下岗失业救济机制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充分保障职工的利益,制定合理的工资标准,限制企业的绝对权力,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劳动主管部门要规范劳动合同,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督促改制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严格遵守《劳动法》,避免侵犯职工权益。
劳动、仲裁、监察和司法部门妥善处理劳动争议纠纷,要把职工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维护企业用工自主权,确保企业无后顾之忧,健康运行。
(六)积极发挥人民法院在企业改制中的司法作用,审理好企业改制中出现的纠纷。
应把握以下几点司法政策和原则处理涉改制企业案件:1、企业出售中隐瞒或遗漏的债务主体的确定灵活适用债务随资产转移原则。
出卖人在出售企业时,应当参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公告通知债权人。
如债权人在公告期内申报过该债权,买受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买受人可再行向出卖人追偿。
如债权人未申报过该债权,债权人应向出卖人主张债权,出卖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对于出卖人未参照《公司法》有关规定公告通知债权人,或者虽公告通知债权人但不发生法律效力的,企业出售中发生的隐瞒或者遗漏的债务,应当由出卖人承担民事责任。
2、企业兼并中隐瞒或遗漏的债务承担主体的确定企业合并后,被兼并企业的债务原则应当由兼并方或新设法人承担。
当事人履行了公告程序的,隐瞒或遗漏的债务由兼并方或新设法人承担。
如债权人在公告期内未申报过权利,对于隐瞒或遗漏债务,善意的兼并方不承担该部分债务。
隐瞒或遗漏的债务后由被兼并企业原资产管理人承担。
如企业兼并方明知或者应当知道的,仍应承担该部分债务。
新设合并与此完全不同,如债权人在公告期内未申报过权利,存续的企业作为兼并方也要承担该部分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