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效果评估方法探索_刘渌璐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研究以江西铅山县河口古镇为例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收集游客和专家对河口古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的 意见和建议。分析数据,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保护规划提供参考。
四、结论和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和分析,提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河口古镇的保护规划实施效果总体良好,历史风貌维护和文化传统传承 方面成绩显著。但仍有部分古建筑保护存在不足,需要加强修缮和维护。
3、提升居民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认识,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居民的 保护意识。
4、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保护工作中,形成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参 与的多元化保护格局。
五、结语
苏州东山镇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代表,其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研究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保护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 文化名镇保护工作的成效和不足,从而为未来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希望 更多的像东山镇这样的历史文化名镇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为后人留下珍贵的文 化遗产。
三、东山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 估
1、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标准
评估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应建立一套全面的评估标准。这包括 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文化传承的延续情况、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以 及环境保护的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2、东山镇保护规划实施效果实 际评估
根据上述标准,我们对东山镇的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进行了实际评估。结果显 示,东山镇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对古镇风貌的保护和传统手 工艺的传承延续都得到了良好的实现。同时,通过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落实环境 保护政策,东山镇实现了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和环境的优化。
4、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注重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运用,平衡保护与开发的 关系,实现历史文化名镇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加强科研力度,运用现代科技 手段提高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环境保护研究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环境保护研究作者:张艳玲张堃刘渌璐杨卓熹来源:《小城镇建设》2018年第08期摘要:传统村落的环境卫生问题是多年来困扰社会的难题,垃圾分类及后期处理工作对建设美丽乡村、保护传统村落意义重大。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小洲村内主要旅游区域进行现场调查,观察及记录村民与旅客处理垃圾的行为;通过访谈,了解垃圾处理企业的运作模式及其管理方法;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得出村民与旅客对当前小洲村生态环境的满意度等。
全面调研小洲村的生态环境卫生情况,分析目前小洲村环境管理不佳的原因。
最后,提出改善小洲村垃圾分类及处理的建议,供其他传统村落参考。
关键词: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实证调查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8.08.016 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章编号:1002-8439(2018)08-0107-06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on Domestic Waste Treatment in Rural Areas: A Case Study of Xiaozhou Village in GuangzhouZHANG Yanling, ZHANG Kun, LIU Lulu, YANG Zhuoxi[Abstract]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 in rural areas has plagued the society for many years, Garbage classification and post-treatment are great significanc to building beautiful village. In this paper, we conduct on-site investigation of the main tourist areas in Xiaozhou village,Observing and recording the behavior of villagers and travelers to treat garbage; Through interviews, understand the operation mode of garbage disposal enterprises and their management methods; through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draw the satisfaction of villagers and tourist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current estate in Xiaozhou village.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n the ecological and sanitary conditions in Xiaozhou village, analyze the current reasons for the po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Xiaozhou village. At last, propose to improve the classification and disposal of waste in Xiaozhou village, for other country reference.[Keywords] domestic waste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empirical investigation引言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可复制、可推广的传统村落保护模式探索与反思--以皖南传统村落保护试点项目为例
建设科技 ∣ 65案例分析建设科技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1年4月上总第427期传统村落是我国数以万计的乡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也是极为宝贵的活态文化遗产。
现存大部分传统村落地处偏远、交通不便。
城镇化和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影响下,传统村落面临严重的空心化问题,村落发展动可复制、可推广的传统村落保护模式探索与反思——以皖南传统村落保护试点项目为例曹璐1 刘琳1 王辉2 朱穆峰1(1. 中规院( 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村镇研究中心,北京,100044; 2. 北京创思智趣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44 )[摘要] 2017年,安徽省潜山市万涧村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启动。
本次工作的重点是培育真正可持续成长的村庄,强调村落的机制建设引领空间建设的规划思路,以村庄的运转管理理念、产业发展逻辑引领空间环境改造,以可复制、低成本、可持续的方式探索传统村落保护的全新模式。
[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机制建设;可复制;低成本;可持续;Exploration and Reflection on Reproducible and PopularizableProtection Mode for Traditional Villages—— Taking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protection pilot project in southern Anhui as an exampleCao Lu 1, Liu Lin 1, Wang Hui 2, Zhu Mufeng 1(1. Village and Town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Planning Academy (Beijing) Planning & Design Co., Ltd., Beijing, 100044 ; 2.Beijing Chuangsi Zhiqu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044 )Abstract : Since 2017,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protection work has been launched at Wanjian Village in Qianshan City of Anhui Province . This work emphasizes the cultivation of truly sustainable growth villages, the planning idea of village mechanism construction leading spatial construction, and the logic of village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leading spatial environment reconstruction, so as to explore a new mode of traditional village protection in a reproducible, low-cost and sustainable way.Keywords : traditional village protec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reproducible, low cost, sustainable力不足,生活在其中的村民也有提升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的迫切诉求,这都导致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管控面临严峻挑战。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环境保护研究——以广州小洲村为例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环境保护研究——以广州小洲村为例张艳玲;张堃;刘渌璐;杨卓熹
【期刊名称】《小城镇建设》
【年(卷),期】2018(036)008
【摘要】传统村落的环境卫生问题是多年来困扰社会的难题,垃圾分类及后期处理工作对建设美丽乡村、保护传统村落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小洲村内主要旅游区域进行现场调查,观察及记录村民与旅客处理垃圾的行为;通过访谈,了解垃圾处理企业的运作模式及其管理方法;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得出村民与旅客对当前小洲村生态环境的满意度等.全面调研小洲村的生态环境卫生情况,分析目前小洲村环境管理不佳的原因.最后,提出改善小洲村垃圾分类及处理的建议,供其他传统村落参考.
【总页数】6页(P107-112)
【作者】张艳玲;张堃;刘渌璐;杨卓熹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生态环境技术学院;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香港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2.29
【相关文献】
1.文化创意产业对村落祠堂公共空间的影响研究——以广州小洲村为例 [J], 周游;郑赟
2.广州小洲村创意产业、阶层与环境的变化特征 [J], 李延彬;千庆兰;莫星;弓李
3.生态设计理念下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与更新策略——以广州小洲村为例 [J], 李女仙;冯文根
4.广州城乡接合部居住环境生态景观设计策略研究——以海珠区小洲村为例 [J], 张莉华; 林志华; 余亚珊; 庄伟超
5.基于外来人口归属感的城中村公共空间微改造——以广州小洲村为例 [J], 罗芷琪;刘承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摘登)
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摘登)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为了深入了解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现状,本次调研选择了省的凤凰村作为调研对象。
这个特色鲜明的传统村落在文化、艺术、建筑等方面拥有丰富的资源,而近年来的旅游开发也为该村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调研目的1.了解凤凰村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
2.调查村落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
3.了解旅游开发对村落保护的影响。
三、调研方法1.实地考察:深入凤凰村,参观村内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古代艺术品等。
2.问卷调查:向村民、游客等群体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看法。
3.专家访谈:邀请学者和专家对凤凰村的保护利用进行评估和建议。
四、调研结论1.凤凰村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一个具有传统村落特色的村庄。
村内保存着大量的明清建筑,文化遗迹和传统手工艺品等,给人一种历史风貌的感觉。
2.村落保护工作得到了较好的开展。
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了文物修缮和环境整治等工作,使村落的宜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保护工作初见成效。
3.旅游开发给凤凰村的保护和利用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村落,给环境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也对村民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
4.村民对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持有积极态度。
在问卷调查中,大多数村民表示认可保护工作的开展,并认为旅游开发能够带来经济收益。
但也有部分村民担心文化传统的丧失和环境的恶化。
五、建议和措施1.加大保护投入力度。
政府应继续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保护村内的文化遗产和传统建筑,并加强维护和修缮工作。
2.合理规划旅游开发。
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规划,保护村落的环境和文化特色,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3.教育宣传工作。
加强村民的保护观念教育,让他们深入了解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并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保护工作,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4.加强监管和执法。
建立健全的村落保护管理机制,加大对环境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保证村落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情况调研报告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话题。
传统村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一些传统村落面临着消失或被破坏的危险。
为了更好地了解传统村落的现状,本调研报告对其保护和利用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调研对象和方法本次调研选取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北方的“四合院”村落、南方的水乡村落等。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收集等。
通过对村落的历史、文化、建筑等方面进行系统调查,得出了以下结论。
调研结果保护情况经调研发现,大多数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还存在不足。
在一些村落中,古建筑遭到破坏,传统文化渐渐消失。
在保护方面,对于历史建筑、文物的修缮和保护工作尚不够到位。
部分传统村落面临着城市化和商业化的冲击,原本清静的村庄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风貌。
利用情况传统村落的利用情况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些村落因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无法有效吸引游客和投资;而另一些村落则由于过度商业化,失去了原有的纯粹性和传统风貌。
在传统村落的利用方面,需要在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合理的利用模式,使村落得到合理开发,同时保留其独特性和文化传统。
建议与展望综合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完善保护机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2. 各村落应积极开展文化传承活动,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提升村落的文化底蕴。
3. 推动传统村落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发展特色旅游等文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次调研报告,我们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视,共同努力保护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村落在现代社会中展现出更加独特的魅力。
以上为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情况调研报告的简要内容,希望能为相关方面提供参考。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示范项目(乡村提升改造)方案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示范项目(乡村提升改造)方案1. 简介本方案旨在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升农村发展水平,促进乡村振兴。
我们将通过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示范项目,培育文化品牌,改善村民生活条件,促进旅游发展和乡村经济增长。
2. 项目目标•保护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乡土特色,传承和弘扬村庄传统文化。
•提升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开发旅游资源,吸引游客,促进乡村经济和农民增收。
•推广乡村振兴经验,引导其他村落进行保护与利用示范。
3. 项目实施步骤3.1 项目筹备阶段•调查研究:对选择的传统村落进行全面调查研究,了解村落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情况。
•制定规划: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规划,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和时间表。
•筹集资金:通过政府资金、社会捐赠、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项目实施所需资金。
3.2 项目实施阶段•村落整治:对传统村落进行整治,包括修缮或重建古建筑、道路绿化、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
•建设基础设施:改善村内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升村民生活便利性。
•培育文化品牌:挖掘村庄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品牌,开展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
•发展乡村旅游:利用村落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开发旅游线路、旅游产品,吸引游客。
•培训村民:组织村民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提高其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
3.3 项目评估阶段•定期评估: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方案。
•成果评估:对项目实施结果进行评估,衡量项目目标的达成程度。
4. 项目预期效果•保护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增强村民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提高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水平。
•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带动乡村经济持续增长。
•推动乡村振兴经验的复制和推广,带动更多乡村加入保护与利用示范。
5. 项目可行性•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已经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项目筹备阶段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规划,项目实施的目标明确、措施可行。
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以粤西古村为例
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以粤西古村为例
雷芸
【期刊名称】《文化产业》
【年(卷),期】2022()24
【摘要】传统古村落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蕴藏着种类丰富、文化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
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古村落类型,其中粤西地区的古村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在粤西地区占据着重要位置。
为推动农村地区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丰富古村落保护和活化利用的研究,国家制定和颁布了相应的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为开展古村落保护利用研究提供了政策支持,这在全国掀起了关于古村落研究和开发的热潮。
但在开发和利用古村落文化遗产资源时,由于工作人员缺乏经验,“物质性衰败”与“建设性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这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科学考察古村落的现状和文化内涵,采取科学有效的活化利用方式,让传统古村落在当代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在深入考察粤西地区古村落保护与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实践工作策略。
【总页数】3页(P127-129)
【作者】雷芸
【作者单位】湛江科技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
【相关文献】
1.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问题研究——以高迁古村落为例
2.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中功能转换的调控机制研究——以黄丝桥古村为例
3.试探历史古村落的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以深圳古村落群保护研究为例
4.试探历史古村落的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以深圳古村落群保护研究为例
5.乡村振兴视域下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以珠海市会同村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传统村落的定量分析与保护修缮——以中国传统村落山西省晋中市冷泉古寨村为例
传统村落的定量分析与保护修缮——以中国传统村落山西省晋中市冷泉古寨村为例周吉平;申韶飞【摘要】以中国传统村落山西省晋中市冷泉古寨村为例,以对村落的量化分析为基础、手段和研究方法,探索传统村落的保护修缮.论文在搜集和整理该村落相关基础资料的基础上,阐述量化分析的相关概念以及运用于村落分析的实际操作方法,它包括村庄模式,街道空间和立面的定量分析.在此类量化研究的结果上提炼出具体传统村落的独特个性特点与特有\"本体信息\",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修缮方法,应用于实际修缮工程,进行重点修缮.【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9(000)006【总页数】2页(P77-78)【关键词】传统村落;量化分析;保护与修缮;村落格局【作者】周吉平;申韶飞【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太原正联中视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1 晋中市灵石县冷泉村冷泉古寨村概况灵石县位于晋中与临沂盆地之间,北与介休市接壤,南与霍州市接壤,东与沁源县接壤。
西连交口县和孝义市被称为“玉岩之羽,秦羽之静”。
冷泉古村位于村落东部太岳山余脉之上,与山脚的下村、铁路以西的外村共同成为冷泉村三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在村庄的历史上,秦始皇统一了中原,赋予了冷泉抵御北方匈奴的特殊功能。
汉代初期,汉高祖正式确立了“冷泉”作为首都的重要防御功能。
村落的选址讲究、布局合理(图1)。
历史上冷泉镇路当要冲,店铺林立,商家云集,屡遭兵匪抢劫财物、伤损人命,建造者将古寨筑于镇东突兀的高岗之上,前面以河水为险,底下用磐石作为基础,背面以峻岭为靠,两侧则以深涧为屏,依山就势、负阴抱阳,充分体现出古人既考虑其实用功能,又注重风水理念的独特匠心。
这个村庄的防御价值很高,既符合中国传统的交通模式又起到了防御外侵袭扰的功能,形成了一个独立完整的集防御和传统民居功能为一体的堡寨式聚落,街巷形成一种自然的迷路体系。
为了防止外部入侵,街道和车道通过宽窄的斜坡变化,T型路口的处理,末端车道的布置以及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的设置,创造了丰富的古村落空间,形成了一个多功能的山地建筑形式,可以生活、防守、隐藏和撤退,充分发挥了中国北方建筑传统的选址、规划和布局的概念,对建筑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传统古村落的评价及保护
传统古村落的评价及保护——以安徽省西递宏村为例葛立傲摘要:在传统文化不断被破坏的今天,传统古村落的保护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在保护古村落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其外部的保护,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古村落的评价,只有我们分析,评价完问题,才能从其遇到的问题而加强保护。
本文以安徽西递宏村为例,研究古村落的价值,分析,评价古代村落,研究古村落的保护方法。
关键字:古村落,聚居环境,遗产价值,保护利用一:前言在城市化与商业化倾向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传统古村落是保留较大历史改革,具有特色的民俗民风。
虽历史悠久,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与使用的村落。
古村落是乡村建设发展的缩景,也是传统文化的遗迹,具有浓厚的乡村特色和建筑特色。
例:安徽的西递宏村,徽州呈坎古村落,岭南传统水乡古村落等均属此类二:传统古村落的价值评价传统古村落评价的指标体系综合历史悠久性,保护完整性,建筑的乡土性,环境协调性和文化传承的典型性五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从而保证传统古村落的独特价值(表一)[ 1 ] (1)历史的悠久性。
对于传统古村落来讲,时间价值是最能反映遗产的珍贵性指标,西递宏村古村落的评价具有时间跨度较大的特征,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
而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但现在大部分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2)保护的完整性。
完整性要求传统古村落必须具有完整的村落形态,具有完整的时间序列和完整的人文生活三个特点。
而西递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3)建筑的乡土性。
聚落环境和传统居民不是刻意保护的结果,而是在人们长期生活中得以保存的空间。
传统古村落居民生活的现代化,使传统古村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之改变的就越是传统古村落及建筑形式,有的村落在变革中保存下来,成为靓丽的风景线(4)环境的协调性。
环境的协调性是传统古村落“天人合一”的重要体现,传统古村落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村落及其周边景观环境具有独特的协调性,并将这种理念渗透到村落建设中去,并构架起与景观环境完全协调的村落(5)文化传承的典型性。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陈炜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家》
【年(卷),期】2024()1
【摘要】传统村落风貌是其文化内涵和乡土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传统村落保护的关键要素,加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对维护当地民众共同的空间记忆、传承和延续区域文化精髓,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要实现提质增效,需科学构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并开展多维度综合效果评估。
从传统村落主体场所形象、传统村落外部空间环境、传统村落生产生活条件和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四个方面,系统构建民族地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以南岭走廊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级法测算其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成效,可为深化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优化创新传统村落风貌保护的内涵和路径,提升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成效,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与现实依据。
【总页数】10页(P69-78)
【作者】陈炜
【作者单位】桂林旅游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
【相关文献】
1.南宁市传统村落风貌评价与保护研究
2.志愿服务项目成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基于AHP法和模糊区间评价
3.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估模式研究之三
4.传统风貌村落价值评估体系及保护策略研究——以漳州市为例
5.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水管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成效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三角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实施运作模式评价
珠三角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实施运作模式评价作者:罗瑜斌班琼黄晓滢来源:《小城镇建设》2018年第06期摘要:珠三角历史文化名村内古建筑及巷道的修缮、绿化景观和环卫设施的改善主要依据保护规划进行,保护规划实施运作模式主要分为政府主导型、村委主导型、政府与旅游开发商联手型、村委与旅游开发商联手型及村民自治型。
通过实地踏勘及问卷统计发现:政府与旅游开发商联手型和村委与旅游开发商联手型的名村古建筑得到较好的修缮,再利用程度较高,公共及基础设施较完善,居民满意度也较高。
本文通过对比不同的保护规划实施主体下名村保护与更新的实际效果及居民的满意度评价,以期为国内历史文化名村选择合适的保护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实施;珠三角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8.06.013?中图分类号:TU984文章编号:1002-8439(2018)06-0082-06?文献标识码:AEvaluation of Conservation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Mode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illag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LUO Yubin, BAN Qiong, HUANG Xiaoying[Abstract] The renovation of ancient buildings and roadways as well as the improvement of green landscape and sanitation facilitie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illages are mainly based on the conservation planning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The implementation mode of conservation planning is divided into the government leading type, the village committee leading type, the government and the tou rism developer’s joint type, the village committee and the tourism developers combined type as well as the villagers’ self-government type. It finds that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illages of government and tourism developers joint type and the village committee and the tourism developers combined type achieve better results including the ancient buildings better repaired and reused and the public infrastructures perfect and the residents have higher satisfaction through field reconnaissance and survey statistics. By comparing the actual effect of the conservation and renewal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illages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residents’ satisfaction under different conservation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it hope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hoosing a suitable conservation mode for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illages in China.[Keyword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illage; conservation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Pearl River Delta截至2017年底,住建部等部門已经联合评选出六批共276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已达到4153个。
论古村落的保护:现状、困境及策略——以耒阳市寿州古村落保护为例
论古村落的保护:现状、困境及策略——以耒阳市寿州古村
落保护为例
陶华强
【期刊名称】《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39)1
【摘要】在工业文明飞速发展的进程中,我国古村落保护遭遇了巨大的挑战。
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实证分析了我国古村落保护和发展存在着法律供给不足、管理失范、规划设计失策、投入保障缺乏等困境。
基于此,在今后的古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中,应采取加强立法引领、提升管理水平、统筹规划设计、完善投入机制等古村落保护策略。
【总页数】6页(P47-52)
【作者】陶华强
【作者单位】衡阳行政学院法律教研室;中南大学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8
【相关文献】
1.古村落风貌保护与文化传承策略研究——以人和寨古村落型美丽乡村规划为例
2.试探历史古村落的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以深圳古村落群保护研究为例
3.基于岭南传统古村落空间结构及其保护策略研究——以增城古村落为例
4.乡村振兴视野下
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法律困境研究——以温州泰顺古村落为例5.乡土景观视角下古村落保护现状及发展策略--以濮阳市6个古村落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传统村落“两基三维”改造模式实践研究——以永泰县嵩口镇为例
传统村落“两基三维”改造模式实践研究——以永泰县嵩口
镇为例
曹昌沐
【期刊名称】《村委主任》
【年(卷),期】2024()4
【摘要】传统村落作为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传统村落重新焕发生机,但改造水平参差不齐,传统村落改造模式也受到极大的关注。
文章以永泰县嵩口镇传统村落改造模式为例,分析了嵩口镇传统村落改造项目中以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从政府、村民和社会力量三维角度组织实施的“两基三维”的改造项目实施情况,总结了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传统村落改造的研究人员提供帮助和案例支撑。
【总页数】3页(P197-199)
【作者】曹昌沐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2.29
【相关文献】
1.文化自觉视域下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研究——以福建省永泰县嵩口古镇为例
2.传统村落小气候营造之经验研究——以福建永泰县嵩口镇为例
3.新乡贤参与美丽
乡村建设路径研究——以永泰县嵩口镇为例4.传统村落小气候营造之经验研究——以福建永泰县嵩口镇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旅游背景下的传统民族村落保护规划探索——以维西同乐村傈僳族村落保护与整治规划设计为例
旅游背景下的传统民族村落保护规划探索——以维西同乐村傈僳族村落保护与整治规划设计为例
李莎;李莉萍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18(000)017
【摘要】近年来,乡村度假休闲的热潮促使乡村由极寒变为热土,传统民族村落因其显著的本土文化特征,成为大众乡村度假游的首选目的地之一.本文以维西同乐村傈僳族村落保护与整治规划设计为例,在总结、提炼当地传统民族村寨聚落环境营造方面优秀思想、品质和方法的基础上,针对近年来村寨环境保护与建设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保护与更新的相关策略、技术方法以及具体的整治要求.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李莎;李莉萍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旅游背景下少数民族村落的传统民居保护研究--以嘉绒藏族民居为例 [J], 刘韫
2.基于PPP模式下的西南民族地区传统村落发展研究r——以云南傈僳族村寨同乐村永续运营规划为例 [J], 龚继伟;杨毅
3.中国侗族传统村落融入旅游保护与发展路径探索——以黔东南黎平县侗族传统村落为例 [J], 龙初凡;;
4.基于土遗址保护背景下的甘南地区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与实践——以临潭县王旗乡磨沟村为例 [J], 何金宏; 许新亚
5.基于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传统村落规划设计研究
——以上窖村的规划设计为例 [J], 邓睿;储凯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以张谷英村为例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以张谷英村为例摘要:传统村落是我国几千年农业文明发展形成的自然乡村聚居形态,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等价值。
当下不少传统村落面临诸多困境,其独特的魅力正在逐渐消亡。
如何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使古村落文化遗产重焕生机,需要探索正确的思路与途径。
本文以湖南岳阳张谷英村的保护与利用为例,总结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难题与经验。
关键词:传统村落;张谷英村;保护利用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因此,如何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案例:张谷英村的保护与利用张谷英村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背靠龙形山,面向渭溪河和玉带河,是张氏家族聚居繁衍之地。
建筑群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现存18个建筑组群,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落。
1.遗产保护2001年,张谷英村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列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1)保护规划2004年以来,张谷英村编制了六部保护规划和相关方案以及五期古民居群修缮方案,包括《张谷英村古建筑群保护规划(2004-2020)》《张谷英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2009-2030)》《张谷英村古建筑群周边民居改造及环境整治方案(2010-2030)》等。
1.保护效果张谷英村开展保护工作的重点在文物建筑的保护、遗产建筑周边民宅整治、基础设施、公共和旅游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等方面。
[1]文物建筑保护卓有成效。
张谷英村的古建筑群,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较为严重的残损。
2007年起,启动了对古村文物建筑的修缮工作,至今已陆续完成了王家塅、当大门、议事厅等文物建筑的修缮工作,消除了安全隐患,让遗产得以更好地保存。
民宅整治、设施配套完善取得了一定成果。
古村核心保护区内除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外,没有其他新建和扩建的情况,管控效果良好。
文化视野下传统村落保护和传承路径探析——以零陵古城为例
文化视野下传统村落保护和传承路径探析 ——以零陵古城为例发布时间:2021-11-05T08:20:45.488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6月18期作者:唐伟琳[导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唐伟琳零陵区委党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
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数量众多的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古村落。
传统村落作为中国农耕文明时期留下的最大遗产,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重要的文化价值。
一、零陵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零陵是湖南省首批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传统村落数量多、分布广。
不久前,我们对零陵区9个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状况进行了走访调研。
从调研结果看,近年来零陵区对传统村落实施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护细则文件,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保护格局。
然而,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总体形势制约,传统村落保护中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需要不断加以改进。
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历史、观念、机制等方面原因,零陵区在传统村落保护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文物修缮不全,没有实现利用的价值。
零陵区传统村落文物古迹众多,但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并不理想。
近年来,建成区内的主要文保单位中,周家大院一、二、三期修缮工程现已完工,环境整治工程和“三防”工程也先后启动,但其整体保护利用工程亟待早谋划、早启动、早利用,早发挥其经济效益。
其他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也应尽快制作,早日推进。
调研发现,零陵区的传统村落面临着数量锐减、毁坏严重、污染威胁等问题,因为它们大多都集中在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地区,由于地势地形的原因得不到有效保护。
2、文物执法不严,存在安全隐患。
传统村落保护资金项目绩效评价
传统村落保护资金项目绩效评价传统村落,啊,这个话题说起来就让人心头一暖。
提到保护,大家脑海中可能浮现出一些古老的村子,弯弯曲曲的巷子,灰瓦白墙,老柳树下围着几位老人坐着聊天,周围空气清新,安静得像是时间在这里停滞。
那种氛围,确实很让人感动,仿佛可以闻到历史的味道。
可是,事情往往没那么简单,对吧?传统村落的保护,光靠心头的那股热情可不行。
要怎么评估这些保护项目的效果呢?哎,说起这事儿,真得好好聊聊。
不能光靠眼睛看,也不能光靠嘴巴说,得有实际的“成绩单”,说得更直白点儿,这叫“绩效评价”。
大家都知道,钱是好东西,没了它啥都干不了,尤其是做这些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
相关部门、社会各界都给了不少资金支持,问题是,这些钱到底都花到哪里去了?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保护效果?别看这些村落长得很古老,背后可有不少的“猫腻”。
一些地方可能把钱花了,但最后的效果却没有那么好。
你想,资金都到哪儿去了,干的到底是啥活儿?这就得靠评估来搞清楚了。
有人就说,保护传统村落其实就是一场漫长的“博弈”。
每一分钱的使用都得透明化,不能让那些利益相关方把“真金白银”打水漂。
再说了,这绩效评价可不只是简单的“花了多少钱,做了多少事”这么简单。
真正的挑战在于,怎么衡量这些工作有没有达到“保护”这个最终目的。
举个例子吧,有些地方把村落修得像个博物馆,景点搞得跟个旅游区似的。
你说保护传统文化是好事,可是,一旦传统村落变得过度商业化了,它还能算是“传统村落”吗?人们去了,拍了照片,回家了,留下的却是商业化的烙印。
真要给这些村落做个绩效评价,最难的就是衡量“文化传承”这一块。
毕竟,文化的东西可不是说保护就能保护的,它有很强的生活性和延续性,搞不好就成了“花瓶”式的展示,根本没办法真正发挥出它的价值。
再说了,保护传统村落的目标,最重要的应该是让它们在现代化的潮流中依旧生机勃勃,而不是一味地停留在过去。
可是,你看,很多地方,传统村落的保护项目,做起来就是“纸上谈兵”。
年轻城市中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探析——以东营市盐坨村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为例
年轻城市中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探析——以东营市盐坨村传
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为例
蒋迎迎;李林
【期刊名称】《住宅与房地产》
【年(卷),期】2017(000)08X
【摘要】在一座年轻的城市里,留存一处极具地方特色、呈现村庄历史变迁的村落,它的保护和发展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文章对盐坨村现状进行详细研判,提出传统村落具体的保护与发展措施。
在一座年轻的城市,留存珍贵的历史记忆,打造传统民间技艺文化之乡。
【总页数】1页(P270-270)
【作者】蒋迎迎;李林
【作者单位】东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8
【相关文献】
1.历史性城市景观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方法的探讨——以襄汾县陶寺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为例 [J], 胡俊亭
2.潮汕传统村落空间的生产与保护规划研究——以汕头市沟南村名村建设规划为例[J], 陈中;沈陆澄
3.连片成区模式在传统村落保护中的应用——以井陉县中部传统村落片区保护规划
为例 [J], 李娜;苗力;牛筝;崔寒
4.新型城镇化视野下的惠东“山海统筹”规划--以惠东县稔山镇范和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为例 [J], 张小芳
5.浅析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式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问题
——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鹏所城文物保护规划为例 [J], 马骏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2 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效果三级指标说明表
三级评估指标
评估细项说明
获取方法
D1 保护实际控制区域变化 保护实际控制区域相比保护前的面积大小变化
定量
D2 街巷格局保护情况
以主要巷道和次要巷道的修缮和破坏情况为评估标准
定量
D3 历史建筑存留数量
根据历史建筑存留数量相比上一次评估或保护规划记录数量之比例
定量
D4 历史建筑修复数量
历史建筑维护更新的情况为依据
定量
D5 历史环境要素存留数量
根据历史环境要素存留数量相比上一次评估或保护规划记录数量之比 例分级
定量
D6 山水格局
以村落周边自然山水格局的保护情况为评估标准
定量
D7 建筑修复材料和技艺 建筑修缮、整修、改造等,与原状相符程度为评定标准
定性
D8 街道整体风貌修复风格 以整治结果与街道原状风格相符程度为评估指标
理绩效评估体系。
动的村落,而实施行动的开展较难界定。为
村庄研究方面,薛友谊从村庄规划引导、 了更有针对性,笔者选择以保护规划的制定
调控是否起到应有的作用及村庄建设发展中 为行动标识,为了统一及考虑数据获取的便
规划的落实状况出发,构建新农村村庄规划 利性,若首次评估则以规划中的记录数据为
评价体系。游以德透过层次分析法与专家问 比较对象。
的构建
与文献探讨、实例调研与分析,以及专家与
2.1 评估目的
主要参与者的访谈,本研究归纳出传统村落
评估体系的构建目的有三点:(1)动 保护实施效果评估初步考虑内容(见表 1)。
态监测的依据;(2)协助调整保护规划和 由于涉及面较多,将一些内容进行整合,再
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3)缓解保护过 考量实际调查操作的方便性及可执行性,此
段实现目标。保护过程并非至此截止,还有
1.2.2 相关研究的借鉴
很重要的、也易被忽视的一步是目标的监测
为了能更了解村落的特征体系及文化遗
与维护。监测的目的是使目标能够顺利在执 产的利用状况,提出评估体系能针对村落的
行过程中获得修正或检讨的机会。监测有效, 实践工作,笔者还参考了大量和村落评估、
才能防止永久性的改变产生,对出现的偏差 文化遗产评估有关的研究资料,以此了解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划的唯一性与结果的多样性)决定了最后执 的非专业性和问题选项设施的重复性,以及
行的规划方案只是表达了符合规则的众多方 指标结果能回馈信息的有效性,去掉调查
案中的一种,而且只是一种根据假想而定的 对象普遍难以回答或是集中选择不清楚的选
方案,所以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匹配现实情 项,或修改调查对象难以理解的问题表达方
先对传统村落评估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评析, 13 项因子。之后,有多名学者针对其不足进
在对其他学科相关研究的借鉴基础上,从 行改进研究,如邵甬、霍晓卫、张艳玲、黄
保护效应、社会效应、经济效应、环境效 一滔等。
应四个方面拟定保护实施效果评估体系,
相比之下,针对村落保护实施情况的评
设置二级指标 12 个、三级指标 36 个,并 估研究较少。李婧和万小娟对村落规划实施
垃圾处理;能源建设
胡田翠(2007)
Historical & Cultural Villages and Towns
一级指标 4 项、二级指标 12 项,三级指标 即评估细项的说明及获取方法(见表 2)。
3.1 保存效应 保存效应是指村落文化遗产在经过一段保 护实施后产生的效果。村落文化遗产包括物质 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从保护实施
其重视不足。本研究意图探索对传统村落 直是工作的重点,所以在评估研究成果中,
保护实施效果评估的方法,在弥补村落保 相关评优、村落分级评估的较多。赵勇是较
护实施评估研究较少的同时,也希望借此 早创建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的学者,评价
引起人们对保护监测管理的重视。文章首 体系包括价值特色和保护措施两大部分,共
Historical & Cultural Villages and Towns
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效果评估方法探索
刘渌璐 肖大威 傅 娟
摘要:保护目标的实现是从目标制定
1.2.1 传统村落评估已有成果
到实施、再到目标监测与维护的循环过程,
我国对于村落保护该保护什么、哪些村
其中监测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但普遍对 落需要保护,即专注乡村遗产的普查工作一
借鉴,如遗产管理、文物研究、旅游管理、 念拆解评估的方法给予了很大启示。张朝枝
乡村建设等。
从遗产保护绩效、遗产利用的社会效益、遗
Historical & Cultural Villages and Towns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
产利用的经济贡献三方面构建世界遗产地治
评估体系针对的是保护规划有所实施行
息,为目标的修正提供建议。
面进行分析。张成渝通过物质原真性七项要
1.2 相关研究的梳理
素,即地点、实体构成及历史过程中的痕迹、
对评估方法的已有研究成果可从两个方 材料、技艺、功能、环境、相关的地方事物
面梳理:一方面是传统村落及其相似概念的 及社会联系,一一印证这些要素在圆明园遗
已有评估研究,另一方面是其他研究领域的 址保护中是实现的可能性。这种将原真性概
能及时处理。目标经修正再次步入规划、实 估方法,提取有用的指标。
施阶段,如此循环,才能保证保护不驶离面
遗产评估方面,张松通过梳理国际宪章
向最终目标的轨道。监测最直接手段即为评 中有关遗产保护完整性的概念形成和内涵扩
估,为此笔者希望从保护实施效果评估的角 展过程,认为文化遗产的完整性的评估因素
度探索监测方法,对目标进行跟踪并反馈信 应从物质结构、视觉景观、社会功能等三方
定量
D12 历史建筑功能改变
以历史建筑功能维持不变的数量占总数的比例为评判标准
定量
D13 传承数量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数量与上一次评估或规划制定时数量比较为评 判标准
定量
D14 传承者的存续情况
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数量与上一次评估或规划制定时数量比较 为评判标准
定量
D15 活动参与人数
以活动公众参与人数数量与上一次评估或规划制定时数量比较为评判 标准
实施过程和结果提出的评价体系研究成果之
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 一,有很大的创新,但此评价体系存在实施
延续文化、传承价值,在这个过程当中,不 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总体而言,能对现有村
同阶段会根据不同状况,提出以规划编制为 落的整体保护工作进行分析、并提供后续指
主要表达形式的短期目标,然后进入实施阶 导改善意见的评估工具十分缺乏。
卷,建立乡村生态社区评估模式。黄叶君围
2.3 评估指标的确定
绕中央指导新农村建设的 20 字方针,结合
为了促进目的实现,体系构建因子选取
相关实践经验的总结,尝试提出相对系统且 时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原真性和
操作性强的新农村建设实施体系。
完整性传承情况;(2)遗产是否适当利用;
2 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效果评估体系 (3)村落是否得到较好的发展。经由理论
游客消费;旅游人数
鲁峰(2012);张朝枝(2007); 李娜(2001);竺雅莉(2006); 李婧(2011);任栋(2012);叶
春(2009)
环境效应
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情况;交通情况;基础设施改善情况; 荣西武(2005);李娜(2001);
绿化及公园;社区居民对环境效应的满意度;清洁卫生; 薛友谊(2008);李广海(2007);
后留存遗产的数量和保护措施实施的质量来评 估。保存效应方面评估包括以下五项。
3.1.1 实体存留 实体存留指村落文化遗产实体存留数量 状况,依据点、线、面的思路来选择考核指标: 点即历史建筑、历史环境要素;线为街巷格
87
图 1 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效果评估指标层级架构图
Historical & Cultural Villages and Towns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
况而优于原规划方案的实施,或因过于按照 式。最后总结意见,形成最终评估指标体系
规划方案实施而效果不佳的情况,故评估关 (见图 1)。
键是考量最终的实施结果是否遵循保护理念
3 评估指标释义
和目标,而非是否符合保护规划。
以下对各评估项目进行详细说明,包括
表 1 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效果评估初步考虑内容及参考文献表
规划实施的直接作用所在,而且实施过程中 产保护相关的政府官员和企事业工作人员 5
出现很多不属于保护规划的涵盖内容,定为 人,请其提供意见,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保护实施效果能使评估更客观、涵盖面更广, 另一方面将指标体系进行小范围预调研,对
指导意义更强;第二,由规划的规则性(规 调研结果进行分析,鉴于调研对象(村民)
局;面为村落保护实际控制区域和山水格局。 此外还包括村落建筑修复数量,更全面了解 村落实体存留情况。
3.1.2 修复水平 此类指标是为了考量建筑、街道、历史 元素的修复材料和技艺是否与原状相符,虽 然有些村落做了很多修建改善,但与原状大
相径庭,甚至出现拆真造假的现象,也使原 真性受到了很大损伤。由于建筑原状资料难 获取,加上评判标准难以设定,所以此类指 标采用定性方法,以村民的感知来获取评价 结果。
定性
D9 历史元素修复材料和技艺 历史环境要素修缮、维护等与原状相符程度为评定标准
定性
88
D10 原住居民比例
以原住居民常住入口数量与上一次评估或保护规划制定时常住人口数 量比例为评定标准
定量
D11 传统产业发展
以传统产业发展规模与上一次评估或规划制定时相比为主要评估标 准,综合考量传统产业就业人数、收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