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各种不良原因分析(全集)
冲压件常见不良现象及造成原因
冲压件常见不良现象及造成原因冲压件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方法,因其高效、精确和经济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然而,在冲压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良现象,这些不良现象会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下面是一些冲压件常见的不良现象及其可能的原因。
1.偏斜或歪曲:冲压件的形状和尺寸与设计要求不符,主要可能是由于锻模和冲压过程中的不正确操作所导致。
例如,锻模安装不正确或过程中应用的压力不均匀,都可能导致冲压件偏斜或歪曲。
2.皱褶或折痕:表面上形成的凹痕或皱纹,通常是由于材料在压力过程中发生挤压和扭曲而导致的。
这可能是由于材料的选择不当(例如,强度或硬度不足),或者在冲压过程中应用的压力不足引起的。
3.裂纹或断裂:冲压件在冲压过程中出现的裂纹或断裂,通常是由于材料强度不足、锻模设计不合理或操作错误导致的。
材料的强度不足可能是由于选择了与设计要求不符的材料或在冲压过程中未应用足够的压力导致的。
4.毛刺:在冲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材料边缘上突出的毛刺。
这主要是由于材料在冲压过程中没有完全剪断或未正确处理边缘而造成的。
5.偏离位置:冲压件的孔洞或凹槽与设计要求不符的情况,有时是由于工艺参数设置不正确、锻模磨损或锻模安装不正确等原因引起的。
6.背面破碎:在一些形状复杂的冲压件上,背后可能会出现破碎或异形,这主要是由于材料在冲压过程中受到过度挤压或材料太脆而发生的。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冲压件不良现象及其可能的原因。
为了减少这些不良现象的出现,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合理设计锻模、选择合适的材料、正确操作工艺参数等。
同时,定期维护和检查冲压设备和锻模,对材料进行合适的处理和退火,也有助于提高冲压件的质量和性能。
冲压加工不良及对策 -回复
冲压加工不良及对策-回复【冲压加工不良及对策】一、引言冲压加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方式,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各个领域。
然而,由于材料、工艺、设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冲压加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如产品尺寸偏差、变形、表面缺陷等。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深入探讨冲压加工不良的原因和对策,旨在提高冲压加工的质量和效率。
二、冲压加工不良原因的分析1. 材料问题:冲压加工一般使用金属材料,而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冲压过程中的变形和表面质量。
材料的硬度、韧性、延展性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不良现象的发生。
2. 工艺问题:冲压加工是一个复杂的工艺过程,各个工序的参数设置和操作方式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例如,冲模的设计和精度、油压和冲击频率的控制等都是可能引起不良的关键因素。
3. 设备问题:冲压加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也可能出现问题,例如机床的刚度和精度、模具的磨损程度等都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三、冲压加工不良的常见现象及对策1. 尺寸偏差尺寸偏差是冲压加工中常见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1) 材料的厚度不均匀会导致产品尺寸偏差,对策是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确保材料的均匀性。
(2) 模具设计不合理,模具对产品的定位和夹紧力不足,造成尺寸偏差。
解决方法是优化模具设计,确保夹紧力均匀且足够。
(3) 冲压压力和速度控制不当,造成产品尺寸偏差。
解决方法是调整冲压过程中的参数,确保冲程稳定、压力均匀。
2. 变形冲压加工中的变形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 材料韧性不足,容易发生弹性变形。
对策是选择合适的材料,并根据不同产品的要求进行预处理,增加材料的韧性。
(2) 模具的刚度不足或设计不合理,容易导致变形。
解决方法是对模具进行优化设计,增加刚度和稳定性。
(3) 冲压过程中的应力分布不均匀会导致变形,解决方法是在冲模和产品之间加入合适的辅助材料,平衡应力分布。
3. 表面缺陷表面缺陷是冲压加工中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常见的表面缺陷有划痕、气孔、崩边等。
冲压常见不良的分析
一.衝壓加工不良異常處理說明
衝床加工的种類:
沖 床 加 工 法 生 使 塑 材 性 料 變 產 形 斷 使 分 材 离 料 剪
壓 縮 加 工 端 擠 壓 壓 其 壓 制 印 花 他
成 形 加 工 圓 凸 孔 捲 頸 其 緣 張 凸 緣 縮 他 緣
抽 制 加 工 一 抻 引 其 般 展 縮 他 抽 成 制 形
彎 曲 加 工 一 捲 扭 其 般 邊 曲 他 彎 曲
衝 剪 加 工 剪 下 衝 衝 分 修 整 其 斷 料 孔 口 斷 邊 緣 他
一.衝壓加工不良異常處理說明
1 衝壓作業中異常處理指南: 1.1毛邊: 原因: a.模具刃口,衝頭損耗; b.模具間隙過大; c.模具跑單邊; 改善措施:研磨刀口,更換衝頭,重新配模具間隙和調整模具。
一.衝壓加工不良異常處理說明
2壓傷:
原因:模具內的鐵屑和廢料沒有完全清除掉,導致壓傷; 改善措施:a.安裝自動風槍清除掉鐵屑和模具內廢料; b.跳廢料之模具做修改。
3刮傷: 原因:作業時產品刮到模具定位或其它地方造成刮傷; 改善措施:a.模具定位做修改或降低; b.教育作業人員作業時輕拿輕放;
4變形:
原因:a.作業動作不規範,碰撞到其它物体; b.模具脫料不順; 改善措施:a.教育作業員嚴格按照SOP進行作業; b.脫料不良之模具作修改。
一.衝壓加工不良異常處理說明
5鉚合不良: 原因:鉚合與被鉚合作不對位,造成鉚合不良 改善措施:在做鉚合工程時,確定鉚合與被鉚合件對齊后再進行生產 6角度不良: 原因:a.模具本身存在問題; b.素材材質過硬; c.衝床速度過快; 改善措施:a.修改模具; b.更換材質硬度在規定範圍內素材; c.調整恰當的衝床速度。 7尺寸偏差: 原因:模具定位有間隙; 改善措施:調整模具定位。
在级进模的冲压生产中
在级进模的冲压生产中,常见的冲压不良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分析如下,供从事模具维修者参考。
一.冲件毛边(一).原因1.刀口磨损;2.间隙过大(研修刀口后效果不明显);3.刀口崩角;4.间隙不合理,上下偏移或松动;5.模具上下错位(二).对策1.研修刀口;2.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设计间隙;3.研修刀口;4.调整冲裁间隙(确认模板穴孔磨损或成型件加工精度等问题);5.更换导向件或重新组模;二.跳屑压伤(一).原因1.间隙偏大;2.送料不当;3.冲压油滴太快,油粘;4.模具未退磁;5.凸模磨损,屑料压附于凸模上;6.凸模太短,刃入凹模长度不足;7.材质较硬,冲切形状简单;8.应急措施;(二).对策1.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设计间隙;2.送至适当位置时修剪料带并及时清理模具;3.控制冲压油滴油量,或更换油种降低粘度;4.研修后必须退磁(冲铁料更须注意);5.研修凸模刀口;6.调整凸模刃入凹模长度;7.更换材料,修改设计。
凸模刃入端面装顶出或修出斜面或弧性(注意方向)。
减少凸模刃部端面与屑料之贴合面积;8.减小凹模刃口的锋利度,减小凹模刃口的研修量,增加凹模直刃部表面的粗糙度(被覆),采用吸尘器吸废料。
降低冲速,减缓跳屑;三.屑料阻塞(一).原因1.漏料孔偏小;2.漏料孔偏大,屑料翻滚;3.刀口磨损,毛边较大;4.冲压油滴太快,油粘;5.凹模直刃部表面粗糙,粉屑烧结附着于刃部;6.材质较软;7.应急措施;(二).对策1.修改漏料孔;2.修改漏料孔;3.刃修刀口;4.控制滴油量,更换油种;5.表面处理,抛光,加工时注意降低表面粗糙度;6.更改材料,修改冲裁间隙;7.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注意方向),使用吸尘器;四.下料偏位尺寸变异(一).原因1.凸凹模刀口磨损,产生毛边(外形偏大,内孔偏小);2.设计尺寸及间隙不当,加工精度差;3.下料位凸模及凹模镶块等偏位,间隙不均;4.导正销磨损,销径不足;5.导向件磨损;6.送料机送距、压料、放松调整不当;7.模具合模深度调整不当;8.卸料镶块压料位磨损,无压料(强压)功能(材料牵引翻料引发冲孔小);9.卸料镶块强压太深,冲孔偏大;10.冲压材料机械性能变异(强度延伸率不稳定);11.冲切时,冲切力对材料牵引,引发尺寸变异;(二).对策1.研修刀口;2.修改设计,控制加工精度;3.调整其位置精度;4.更换导正销;5.更换导柱、导套;6.重新调整送料机;7.重新调整合模深度;8.研磨或更换卸料镶块,增加强压功能,调整压料;9.减小强压深度;10.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11.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注意方向),以改善冲切时受力状况。
冲压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
冲压常见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1、拉延缺陷:拉裂、起皱、表面拉伤、波浪、鼓包、凹坑、麻点等1)拉裂:开裂有明暗之分,特别注意暗裂(将裂未裂,由于拉延变薄,板件会有凹痕),开裂原因:凸凹模R角半径过小,压边力过大,材料成形性能差或材料尺寸偏大,凸凹模间隙太小,润滑不当,定位不准,凸凹模R角或拉延筋不顺、拉毛等。
解决:1、提高模具表面质量2、降低压料力3、将筋降低4、将R角放大。
2)起皱:凸凹模R角半径过大,压边力过小,材料尺寸偏小,凸凹模间隙太大,润滑过甚,定位不准,拉延筋布置不良,高度不够等。
解决:1、加大压料力2、加包、吸皱3、加大压料筋的高度4、改变压料筋形状。
3)表面拉伤:模具工作表面有划伤,材料表面有缺陷,润滑油中有杂质、废屑等4)波浪、鼓包、凹坑、麻点::压边力过小,润滑不当,模具型腔脏,材料表面脏,透气孔堵塞,模具型面不平,润滑油脏等2、落料冲孔、修边缺陷:毛刺过大、变形、表面划伤、尺寸不符、少孔、带料等1)毛刺过大:刃口磨损,导向精度差,凸凹模位置不同心,凸凹模间隙过大或过小。
间隙大时:断面光亮带很小或基本上看不见,毛刺的特点为厚而大,不易去除。
解决:1、修边和冲孔工序采用凸模不动而修整凹模的办法,而落料工序则以凹模为基准,即凹模尺寸不变,通过修整凸模的办法2、对着制件找出模具刃口间隙大的部位3、用相应的焊条对此部位进行补焊,以保证模具刃口的硬度4、修配刀口间隙;间隙小时:断面出现两光亮带,由于间隙小,其毛刺特点为高而薄。
解决:具体的情况依据模具间隙的大小进行调整,以保证间隙的合理。
对于修边冲孔模而言,采用间隙放在凹模的办法,而对于落料模而言就应采用放大凸模的办法,从而保证零件的尺寸在修理前后不变,2、修理完后,要测量其间隙面,并用板料试刀口间隙是否达到合理的要求。
对于冲孔模,其产生毛刺后,如果是凸模或凹模磨损,可以找出相应的标准件进行更换,如果没有标准件,可以采用补焊或测绘进行制造。
冲压件常见质量缺陷及原因分析整改对策
适用!最全的冲压件弊端产生原因及其预防措施一、图片显现常有的弊端有 9 类,分别是:开裂、叠料、波浪、拉毛、变形、毛刺、缺料、尺寸不符、坑、包以及压伤。
二、冲压件弊端原因及预防1.冲压废品1〕原因:原资料质量低质;冲模的安装调整、使用不当;操作者没有把条料正确的沿着定位送料也许没有保证条料按必然的缝隙送料;冲模由于长远使用,发生缝隙变化或自己工作零件及导向零件磨损;冲模由于受冲击振动时间过长紧固零件松动使冲模各安装地址发生相对变化;操作者的马虎,没有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对策:原资料必定与规定的技术条件相吻合 (严格检查原资料的规格与牌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高的工件进行化验检查。
);对于工艺规程中所规定的各个环节应全面的严格的遵守;所使用的压力机和冲模等工装设备,应保证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工作;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严格的检验制度,冲压件首件必然要全面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生产,同时加强巡检,当发买卖外时要及时办理; >前沿数控技术微信不错,记得关注。
坚持文明生产制度,如工件和坯件的传达必然要用适合的工位器具,否那么会压伤和擦伤工件表面影响到工件的表面质量;在冲压过程中要保证模具腔内的干净,工作场所要整理的有条理加工后的工件要摆放整齐。
2.冲裁件毛刺1〕原因:冲裁缝隙太大、太小或不均匀;冲模工作局部刃口变钝;凸模和凹模由于长远的受振动冲击而中心线发生变化,轴线不重合,产生单面毛刺。
2〕对策:保证凸凹模的加工精度和装置质量,保证凸模的垂直度和承受侧压力及整个冲模要有足够的刚性;在安装凸模时必然要保证凸凹模的正确缝隙并使凸凹模在模具固定板上安装牢固,上下模的端面要与压力机的工作台面保持相互平行;要求压力机的刚性要好,弹性变形小,道轨的精度以及垫板与滑块的平行度等要求要高;要求压力机要有足够的冲裁力;冲裁件剪裂断面赞同毛刺的高度冲裁板材厚度 >0.3>0.3-0.5>0.5-1.0>1.0-1.5>1.5-2.0新试模毛刺高度≤0.015≤0.02≤0.03≤0.04≤0.05生产时赞同的毛刺高度≤0.05≤0.08≤0.10≤0.13≤0.153.冲裁件产生翘曲变形1〕原因:有缝隙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在一条线上产生力矩。
冲压件常见不良现象及造成原因
一.间隙的问题①制件断面光亮带太宽,有齿状毛刺,冲裁间隙太小,减小落料模的凸模或加大冲孔模的凹模并保证合理间隙②制件断面粗糙圆角大,光亮带小,有拉长的毛刺,冲裁间隙太大,更换或返修落料模的凸模或冲孔模的凹模并保证合理间隙③制件断面光亮带不均匀或一边有带斜度的毛刺,冲裁间隙不均匀,返修凸模或凹模并调整到间隙均匀二.冲压毛刺维修①.设计或线割间隙不合理★规范设计和线割间隙②.材质及热处理不当,产生凹模倒锥或刃口不锋利★.合理选材、模具工作部分材料用硬质合金,合理热处理③.冲压磨损或凸模进入凹模太深★.研磨冲头或镶件,调整凸模进入凹模深度④.导向结构不精密或操作不当★.检修模具内导柱导套及冲床导向精度,规范冲床操作三.冲压时跳废料模具间隙较大、冲压速度太高、凸模较短、材质的影响(硬性、脆性),冲压油过粘或油滴太快造成的附着作用,冲压振动产生料屑发散,真空吸附及模芯未充分消磁等均可造成废屑带到模面上①.在冲头上加顶杆来防止跳废料,实用于比较规则的废料②.将冲头头部磨成异形,适用于料比较薄的不锈钢等材料③.设计增大废料的复杂程度④.查检其他影响因素四.啃口②.推件块上的孔不垂直,使小凸模偏位★.返修或更换推件块③.凸模或导柱安装不垂直★.重新装配,保证垂直度④.平行度误差积累★.重新修磨装配五.脱料不正常①.脱料板与凸模配合过紧,脱料板倾斜或其他脱料件装置不当★.修整脱料件,脱料螺钉采用套管及内六角螺钉相结合的形式②.弹簧或橡胶弹力不够★.更换弹簧或橡胶③.凹模落料孔与下模座漏料孔没有对正★.修整漏料孔④.凹模有倒锥★.修整凹模六.工件底部有压痕①.料带或模面有废屑、油污★.清除废屑油污②.模具表面不光滑★.提高模具表面光洁度③.零件表面硬度不够★.表面镀铬、渗碳、渗硼④.材料应变而失稳★.减少润滑,增加压应力,调节弹簧力七.落料后制件呈弧形面凹模有倒锥或顶板与制件接触面小,返修凹模,调整顶板八.工件扭曲①.材料内应力造成★.改变排样或对材料正火处理②.顶出制件时作用力不均匀★.调整模具使顶板正常工作九.工件成形部分尺寸偏差,xx上下模及送料步距精度十.每批零件间的误差,对每批材料进行随机检查并加以区分后再用。
冲压不良原因分析
1、顶料不均,重新调整﹔
2、弹簧弹力失调,重换﹔
3、消除公母模变形度﹔
4、架模上下平面倾斜,重架模。
平面不平
1、重磨不平模板﹔
2、脱料板压力不足﹔
3、脱料时顶料不均,修正﹔
4、架模深浅不足,未使定型﹔
5、公母模间隙不均,脱料后变形,重修模具间隙﹔
6、加强模板后度。
尺寸不稳
1、案内定位销得加入﹔
3、氣壓頂太弱,增強氣壓噸數﹔
4、抽引R角太大,重研模板倒小R﹔
5、剪 外形不均,重剪外形调整平均同R面。
尺寸不准
1、NC型腔太小,重新NC加工放大﹔
2、抽引下料外形高度不对,重配抽引下料高度值﹔
3、气压顶太弱,增强气压吨数﹔
4、模具闭合不准,重配闭模高﹔
5、定位太松,重配定位间隙。
模具型式:抽引拉伸模
6、材质不对,换材质可抽引的材质。
模具型式:连续模
不良原因
对策
脱料不易
1、弹簧力不平均,追加弹簧,须对称﹔
2、弹簧力不够,追加弹簧﹔
3、脱板、夹板不顺,重对重合模至顺﹔
4、脱板、夹板割倾斜,重修夹板间隙放大重合至顺。
5、上下模间隙过小,重修﹔
6、热处理硬度不够,重新热处理﹔
7、油太多,擦干,清洗,退磁,装顶料。
3、下模退废料孔不顺,磨顺﹔
4、冲料表面油质太粘,擦净。
模具型式:成型模
不良原因
对策
尺寸不准
1、案内重新调整;
2、模板尺寸不准,重修整﹔
3、公母模重处理,重磨﹔
4、下料展开错误,重修﹔
5、材质不良,修整模板尺寸﹔
6、冲制深浅调整。
不能直角
1、模具公母模间隙重调整﹔
冲压常见不良分析
冲压常见不良分析冲压是指在冲压机上利用模具对金属材料进行塑性变形加工的一种工艺。
冲压工艺具有高效、高质、高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电、航空航天等行业。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各种原因,冲压过程中常会出现不良问题。
下面将对冲压常见的不良分析进行详述。
1.断杆断杆是指在冲压过程中材料发生断裂而导致工件出现中断。
常见的原因包括材料强度不足、模具设计不合理、上模和下模不对中、模具磨损严重等。
解决方法包括选用合适的材料、优化模具设计、正确调整上下模位置、及时更换损坏的模具等。
2.起皱起皱是指在冲压过程中工件出现皱纹或褶皱。
常见原因包括上下模不对中、材料过度拉伸、模具间隙不合适、材料不均匀等。
解决方法包括调整上下模位置、优化模具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等。
3.模具磨损模具磨损是指由于冲压过程中的摩擦和冲击导致模具表面出现磨损。
常见原因包括工作负荷过大、材料硬度过高、润滑不良等。
解决方法包括合理安排加工工艺、选用合适的材料、增加润滑措施等。
4.变形变形是指在冲压过程中工件形状发生不正常的改变。
常见原因包括模具设计不合理、上下模不对中、材料太薄或太厚、材料硬度不均匀等。
解决方法包括优化模具设计、调整上下模位置、选择合适的材料等。
5.偏歪偏歪是指在冲压过程中工件出现倾斜或偏移。
常见原因包括模具设计不合理、上下模不对中、材料受力不均匀等。
解决方法包括优化模具设计、调整上下模位置、合理分配应力等。
6.裂纹裂纹是指在冲压过程中工件出现裂缝或裂纹。
常见原因包括材料强度不足、模具设计不合理、加工过程中受到外力冲击等。
解决方法包括选用合适的材料、优化模具设计、避免外力冲击等。
7.露底露底是指在冲压过程中模具底部与工件接触不紧密,导致工件底部出现不良现象。
常见原因包括模具设计不合理、上下模不对中、材料过度拉伸等。
解决方法包括优化模具设计、调整上下模位置、选择合适的材料等。
综上所述,冲压过程中常见的不良问题包括断杆、起皱、模具磨损、变形、偏歪、裂纹和露底等。
冲压常见缺陷及原因
冲压常见缺陷及原因冲压常见缺陷及原因:冲压是一种通过机械设备对金属板材进行成形加工的方法。
然而,在冲压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出现一些缺陷。
下面将介绍冲压常见的缺陷及其可能的原因。
1. 折皱:在冲压过程中,金属板材边缘或弯曲处可能发生折皱。
这种缺陷通常由于材料强度不足、模具设计不合理或冲床设备运行不正常等原因引起。
解决折皱的方法包括增加材料强度、优化模具结构、调整冲床运行参数等。
2. 拉伸过度:当冲床施加过大的力量或金属板材材料太薄,就可能导致拉伸过度。
拉伸过度的结果是金属板材上出现细小的褶皱、突起或划痕。
这种缺陷的解决方法包括减小冲床的力量、增加金属板材的厚度等。
3. 翘曲:某些形状较大或边界不规则的零件,在冲压过程中容易出现翘曲。
翘曲是由于应力不平衡引起的,可能是因为金属板材的材料性能不均匀,或设计的模具结构不合理。
为解决翘曲问题,可以通过加大金属板材的厚度、改善模具结构、进行模具预热等方法来进行控制。
4. 压痕:冲压过程中,模具和金属板材的接触面积增大,可能导致压痕。
压痕通常由模具与金属板材的几何形状不匹配、模具表面磨损或冲压速度过快等原因引起。
要避免压痕,需要修整模具、减小冲压速度、增大横向刚度等。
5. 断裂:在冲压过程中,金属板材可能发生断裂现象。
断裂通常是由于金属板材的材料强度不足、冲床应用过大的力量、尖锐的角度等原因引起的。
预防和避免断裂的方法包括增加材料的强度、降低冲压力量、尽量避免尖锐的角度等。
6. 塑性不足:冲压过程中,金属板材可能无法达到所需的形状,表现出塑性不足的现象。
塑性不足通常由于材料的冷硬化、材料性能不良、冲压参数设置不正确等原因引起。
为解决塑性不足问题,可以通过提高材料的变形能力、改变冲压参数、使用适当的模具润滑剂等方法进行改进。
7. 表面缺陷:冲压过程中,金属板材的表面可能出现一些缺陷,如裂纹、凹痕、气泡等。
表面缺陷通常由于材料和模具表面的接触不良、模具的不加工精确度或冲床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
冲压各种不良原因分析
冲压各种不良原因分析冲压是一种通过将片材在模具中进行加工来得到所需形状的金属成形工艺。
在冲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这些问题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生产效率低下甚至工装毁损。
因此,分析冲压各种不良原因非常重要,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冲压不良及其原因分析:1.断裂:冲压件在冲切或折弯过程中出现裂纹或完全断裂。
可能的原因包括:-材料问题:材料强度低、材料中存在缺陷等;-模具问题:模具结构设计不合理、模具磨损等;-冲压工艺问题:冲切或折弯过程中受力不均匀、过多或过少冲次等。
2.塌陷:冲压件在成型过程中出现凹陷或塌陷的现象。
可能的原因包括:-材料问题:材料的硬度不够、材料强度不足等;-设计问题:冲压件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在成型过程中无法支撑或保持形状;-工艺问题:成型过程中受力不均匀、成型速度过快等。
3.厚薄不均:冲压件在成型后,不同部位的厚度不一致。
可能的原因包括:-材料问题:材料在加热或制造过程中导致成分不均匀;-模具问题:模具磨损不均匀或设计不合理;-冲压工艺问题:冲压力度不均匀、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不一致等。
4.倾斜或歪曲:冲压件的形状不符合要求,出现倾斜或歪曲。
可能的原因包括:-模具问题:模具不均匀受力、设计不合理或磨损等;-材料问题:材料强度不足、材料脆性较大等;-工艺问题:冲压力度不均匀,成型过程中存在过大或过小的应力等。
5.划伤或刮削:冲压件的表面出现划痕、刮削或破损等现象。
可能的原因包括:-材料问题:材料的硬度不够,容易被刮伤;-模具问题:模具表面粗糙度较大,存在尖锐的边缘或凹凸不平等;-工艺问题:冲压速度过高、模具与材料间存在过大的摩擦等。
6.反弹:冲压件在成型过程中出现部分或全部弹回的现象。
可能的原因包括:-材料问题:材料弹性高、刚性低;-设计问题:冲床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弹性回弹;-工艺问题:冲压速度过快、冲床压力不均匀等。
以上是冲压各种不良的常见原因及分析,通过分析不良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提高冲压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
冲压常见不良及原因分析
冲压常见不良及原因分析冲压常见的不良问题包括材料拉伸、碰撞、倾斜、断裂、破裂、脱落、划伤等。
以下将对这些常见不良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首先是材料拉伸。
材料拉伸是冲压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冲压机参数设置不当,如冲床工作速度过快、冲床工作压力过大等;二是工作件材料的材质不适合冲压工艺,如强度不足、塑性差等;三是工作件的几何形状不合理,导致材料在冲压过程中容易受到过大的拉伸力。
其次是碰撞问题。
碰撞是指冲压过程中工作件与模具或其他物体之间发生的碰撞,导致工作件表面产生划痕、凹陷等不良问题。
碰撞的原因主要包括冲压机运行不稳定、模具设计不合理、冲床操作不规范等。
倾斜是指冲压过程中工作件相对于模具轴线的偏离程度。
倾斜的原因主要是模具安装不平衡、冲床运行不稳定、模具使用时间过长等。
倾斜会导致工作件的尺寸偏差、形状失真等不良问题。
断裂是指冲压过程中工作件发生断裂现象。
断裂的原因主要是冲压机参数设置不当,如冲床工作压力过大、冲床工作速度过快;工作件材料的强度不足、塑性差等。
断裂会导致工作件无法正常使用或无法继续加工。
破裂是指冲压过程中工作件发生破裂的现象。
破裂的原因主要是工作件材料内部存在缺陷、冲压机参数设置不当等。
破裂会导致工作件失去使用价值。
脱落是指冲压过程中工作件上的一些零件或结构脱离整体。
脱落的原因主要是模具设计不合理,工作件内部结构不牢固,冲压机参数设置不当等。
脱落会导致工作件无法正常使用或无法继续加工。
划伤是指冲压过程中工作件表面出现划痕。
划伤的原因主要是模具表面粗糙,冲床操作不规范等。
划伤会影响工作件的外观质量,降低产品的使用价值。
综上所述,冲压常见的不良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可以帮助冲压工程师在工作中更好地识别和解决问题,提高冲压工艺的稳定性和产品的质量。
冲压平面度不良原因
冲压平面度不良原因1.材料问题:冲压过程中使用的材料的硬度、厚度不均匀或材料的性能不符合要求,会导致冲压件的平面度不良。
2.冲模问题:冲模的结构、加工精度、冷却方式等问题可能会导致冲压平面度不良。
例如,冲模底座不平行,冲模加工精度不高,冷却不均匀等。
3.设备问题:冲压设备的刚性不足、机械传动系统松动、润滑不良等问题也会对冲压平面度产生不良影响。
4.切割问题:在冲压过程中,切割机构刀口过深或不均匀,切割过程中存在震动等问题,可能会导致冲压件的平面度不良。
5.模具寿命:冲压模具使用寿命过长,因模具受到磨损或变形,冲压件的平面度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不良。
6.冲压工艺问题:冲压过程中冲头设计不合理、压力不均匀、下料不准确等冲压工艺问题会直接影响冲压件的平面度。
7.材质弹性:在冲压过程中,材料的弹性特性会对冲压件的平面度产生影响。
材料在冲压过程中发生弹性变形,会引起冲压件的变形。
针对以上可能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冲压平面度不良问题:1.优化材料选择:选择材料硬度均匀、厚度一致的冲压板材,确保材料的性能满足冲压要求,减少冲压过程中材料方面的问题。
2.优化冲模设计:设计合理的冲模结构,确保冲模加工精度高,保证冷却系统均匀流通,以降低冲模问题对冲压平面度的不良影响。
3.定期维护设备:定期检查冲压设备的刚性、传动系统,确保设备运行稳定,润滑系统正常工作,以减少设备问题对冲压平面度的不良影响。
4.优化切割工艺:调整切割机构的刀具、切割深度等参数,确保切割过程平稳无震动,切割效果均匀。
5.定期更换模具:根据冲模使用寿命,定期更换冲模,确保冲模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减少因模具问题导致的冲压平面度不良。
6.优化冲压工艺:调整冲头设计、冲压过程中的压力分布,确保冲压过程稳定、下料准确,以改善冲压平面度不良。
7.考虑材料弹性:在冲压过程中,预留适当的余量考虑材料的弹性变形,以减少冲压件的平面度变化。
综上所述,冲压平面度不良的原因有很多,需要综合考虑材料、模具、设备、工艺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冲压常见不良及原因精确分析
冲压常见不良及原因精确分析冲压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加工工艺,可以用于制作各种金属零件。
然而,在冲压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不良品,这些不良品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生产效率降低,甚至还可能导致机床设备损坏。
因此,准确分析冲压常见不良及原因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冲压常见不良及其原因的精确分析:1.断裂原因:-材料强度不足:原材料的强度不够,无法承受冲压过程中的应力而导致断裂。
-模具设计不合理:模具设计的切口和圆角设置不当,导致应力集中,从而导致断裂。
-冲压速度过快:冲压速度过快,导致过多的冲击力集中在一个点上,无法承受而导致断裂。
2.波纹原因:-材料过度拉伸:材料在冲压过程中受到过度的延展或拉伸,导致形成波纹。
-模具不平整或不适当:模具表面不平整或模具设计不合理,导致冲压后的产品出现波纹。
-冲压速度过快:冲压速度过快,无法适应材料的流动性,导致波纹问题。
3.划伤/划痕原因:-模具表面有毛刺或凹凸不平:模具表面不光滑或有毛刺,会划伤/划痕产品表面。
-冲压力度不均匀:冲压力度不均匀,会导致冲头或切口无法正常切割,从而划伤/划痕产品表面。
-材料表面污染:材料表面有油污或其他污物,会在冲压过程中与模具发生摩擦,导致划伤/划痕。
4.变形/扭曲原因:-材料强度不够:材料的强度不足,无法抵抗冲压力度而导致变形/扭曲。
-模具设计不合理:模具设计不合理,造成冲压压力不均匀而导致变形/扭曲。
-材料厚度不均匀:材料的厚度不均匀,会导致冲压过程中应力分布不均匀,进而造成变形/扭曲。
5.模具磨损原因:-材料硬度过高:材料的硬度过高,与模具接触时容易造成模具磨损。
-冲压速度过快:冲压速度过快,会加速模具的磨损。
-模具材料质量不好:模具材料质量不好,容易受到冲压力度的磨损。
6.翻边原因:-材料硬度不够:材料硬度不够,在冲压过程中容易形成翻边。
-冲压力度不均匀:冲压力度不均匀会导致材料在应力作用下产生变形而形成翻边。
-模具设计不合理:模具设计不合理,导致冲压过程中材料无法正常定位,导致翻边问题。
冲压常见不良的分析
冲压常见不良的分析冲压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加工方法,用于制造各种金属零部件。
在冲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情况,对产品的质量和效率产生影响。
以下是冲压常见不良的分析。
1.变形不足:变形不足是指冲压零件的变形程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可能原因包括材料太硬、油膜不足、压力不足等。
解决方法可以采取增加油膜厚度、增加压力、更换材料等。
2.变形过度:变形过度是指冲压零件的变形程度超过设计要求。
可能原因包括材料太软、油膜过厚、压力过大等。
解决方法可以采取减少油膜厚度、减小压力、更换材料等。
3.提升裁剪:提升裁剪是指在冲压过程中,材料的裁剪边缘出现提升或滚动的情况。
可能原因包括模具过磨损、裁剪刃口间隙不当、冲程不合适等。
解决方法可以采取修复模具、调整裁剪刃口间隙、调整冲程等。
4.挤出裂纹:挤出裂纹是指在冲压过程中,材料出现纵向或横向的裂纹。
可能原因包括材料脆性过高、裁剪刃口过尖锐、冲压速度过快等。
解决方法可以采取增加材料的韧性、修整裁剪刃口、减缓冲压速度等。
5.倾斜变形:倾斜变形是指冲压零件出现倾斜或偏斜的情况。
可能原因包括模具设计不合理、材料流动不均匀、冲孔间隙过大等。
解决方法可以采取优化模具设计、调整冲孔间隙、调整冲压工艺等。
6.销钉、毛刺:销钉和毛刺是指冲压零件表面或边缘出现凸起的小材料。
可能原因包括模具设计不合理、冲压力度过大、材料流动不畅等。
解决方法可以采取修整模具、减小冲压力度、增加冲压次数等。
7.冲孔残留:冲孔残留是指冲压过程中,冲孔后仍有一部分材料未完全被冲掉。
可能原因包括冲头磨损、冲头与模具不匹配、冲孔力度不足等。
解决方法可以采取修整冲头、调整冲头与模具的配合度、增加冲孔力度等。
8.斜压:斜压是指冲压过程中,冲头不垂直于工件表面进行压制,导致工件变形。
可能原因包括机床不稳定、模具设计不合理、冲压力度不均匀等。
解决方法可以采取调整机床、优化模具设计、提高冲压力度均匀性等。
以上是冲压常见的不良情况及其分析。
冲压主要不良及对策
原因:a.模具本身存在问题;
b.素材材质过硬;
c.冲床速度过快;
改善措施:a.修改模具;
b.更换材质硬度在规定范围内素材;
c.调整恰当的冲床速度。
9折弯断裂:
原因:a.模具间隙过小“R”角太利;
b.材质硬度过高;
c.没有定时加润滑油;
改善措施:a.调整模具间隙,修整折块“R”角;
改善措施:a.模具定位做修改或降低;
b.教育作业人员作业时轻拿轻放;
4变形:
原因:a.作业动作不规范,碰撞到其它物体;
b.模具脱料不顺;
改善措施:a.教育作业员严格按照SOP进行作业;
b.脱料不良之模具作修改。
5铆合不良:
原因:铆合与被铆合作不对位,造成铆合不良
改善措施:在做铆合工程时,确定铆合与被铆合件对齐后再进行生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毛边:
原因:a.模具刃口,冲头损耗;
b.模具间隙过大;
c.模具跑单边;
改善措施:研磨刀口,更换冲头,重新配模具间隙和调整模具。
2压伤:
原因:模具内的铁屑和废料没有完全清除掉,导致压伤;
改善措施:a.安装自动风枪清除掉铁屑和模具内废料;
b.跳废料之模具做修改。
3刮伤:
原因:作业时产品刮到模具定位或其它地方造成刮伤;
b.修模后首件确实与样品比对;
c.改善上模垫板的硬度,限制冲头下沉;
12模痕:
原因:a.模具间隙过小;
b.成型块“R”角小或不光滑;
c.成型入块有废料;
改善措施:a.调整上下模配合间隙;
b.修整成型块“R”角或将成型块电镀、抛光;
常见冲压不良分析
5000
6050
20
150ˉ 600
20
100ˉ 500
30
lO0ˉ 350
⒈6
1.6
2
闭合 工作高度 (D。 H)Ⅱ m 冲头调整量
210
50
205
250
50
340× 280
245
325 50
320
(⑶ nlm
8。 L。
冲头底面面积
冲头孔径深度
× RB.)nm
230*189
φ 38.1x70
470x390
φ50.8× 70
印 痕
毛
,
丶 艮
冲压 时把材料压 出印痕 。 ② 模板平 面度不足或压料槽 不够深 。
① 剪切 冲头 、入 子 冲裁间隙太大或偏位。 刺 ② 剪切 冲头 、入 子刃 口磨损 。
尺 寸
不 丶 艮
导料装置 (导 正钉 、导料块 (销 、块 挡料块等 )精 度不够或损坏 ,导 致材料在冲 口 压 时定位不准确。 尺 ② 剪切时脱板 未压住料 ,导 致剪切时料带让开 ,产 品尺寸增 大。 ③ 由于间隙偏位或其它原因,造 成单边间隙太小,剪 切时形成两个剪切面 (无 撕断面 寸 整个切断面成斜的所以产 品尺寸增大。 不 ④ 剪切冲子 、入块尺寸不良造成多剪或少剪材料现象。 良 ⑤ 剪 口冲子 、入块由于长期剪切刀 口,部 分磨损 ,产 品尺寸增 大。 ⑥ 材料硬度太高或太低 ,导 致产品尺寸太小或太大。
850× 520
nlm G× D
lnm
φ50.8k70
720× 420
平板面积
平板厚度
1径 平板孑
500× 300
(T,mm
△ σ L× F.B)ln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氣壓頂太弱,增強氣壓噸數﹔
4、抽引R角太大,重研模板倒小R﹔
5、剪 外形不均,重剪外形调整平均同R面。
尺寸不准
1、NC型腔太小,重新NC加工放大﹔
2、抽引下料外形高度不对,重配抽引下料高度值﹔
3、气压顶太弱,增强气压吨数﹔
4、模具闭合不准,重配闭模高﹔
1、弹簧追加﹔
2、板边附着料屑,清洗干净﹔
3、锁附螺丝孔位偏,加大﹔
4、冲子孔太紧,磨顺,活动间隙0.02mm~0.03mm
5、模板边压伤,磨平﹔
6、模板变形,平面磨平,边缘修正。
冲孔偏移
1、内脱料板不准,重修﹔
2、冲头长度得超出母模面,否则不准﹔
3、公母模不准影响,重合公母模﹔
4、夹板、内脱料偏斜过大,修正夹板﹔
废料附着
1、退磁﹔
2、下模孔过大,割入子入入块﹔
3、下模退废料孔不顺,磨顺﹔
4、冲料表面油质太粘,擦净。
模具型式:成型模
不良原因
对策
尺寸不准
1、案内重新调整;
2、模板尺寸不准,重修整﹔
3、公母模重处理,重磨﹔
4、下料展开错误,重修﹔
5、材质不良,修整模板尺寸﹔
6、冲制深浅调整。
不能直角
1、模具公母模间隙重调整﹔
3、模板不平,重研磨模模板平面﹔
4、顶杆不平,重研顶杆等高﹔
5、排气孔不顺,铣沟十字槽,气孔钻大﹔
抽引料附着
1、油太多,擦干,清洗﹔
2、抽引太深,调整闭模高﹔
3、内脱配太紧密,间隙放大,钻排气孔﹔
4、气压太强,减弱气压吨数。
抽引断裂
1、R角不顺,重倒角,打滑﹔
2、气压顶太强,减弱气压吨数﹔
3、抽引太快,减慢冲床速度﹔
4、模具间隙太小,重配模具间隙﹔
5、抽引料太大,重剪材料,追加前工程或下料外形﹔
6、材质不对,换材质可抽引的材质。
模具型式:连续模
不良原因
对策
脱料不易
1、弹簧力不平均,追加弹簧,须对称﹔
2、弹簧力不够,追加弹簧﹔
3、脱板、夹板不顺,重对重合模至顺﹔
4、脱板、夹板割倾斜,重修夹板间隙放大重合至顺。
5、上下模间隙过小,重修﹔
6、间隙不准,修整﹔
7、导柱刮伤,倾斜,换新。
抽孔不良
1、冲头冲破点不利,磨平﹔
2、上下模不配合,视情况修正﹔
3、脱料板压力不足,追加弹簧﹔
4、冲子长度不足,换新﹔
5、抽孔倾斜,上下模不平行﹔
弯曲不良
1、上下尺寸间隙不配合,修正﹔
2、弯曲R研磨不良,重整﹔
3、追加顶料,(上下模)﹔
4、母模部份逃料﹔
冲压不良原因分析
不良原因分析
模具型式:复合下料模
不良原因
对策
毛边太高
1、研磨刃口;
2、导柱磨损换新;
3、公母模间隙修正;
4、刀口处理﹔
5、模板变形,重修重合。
未能脱料
1、脱料板钻顶料销﹔
2、材料表面太油,擦试﹔
3、模板刮伤,材料附着,磨平﹔
4、毛边太高附眷,修刃口。
冲头断裂
1、换冲头﹔
2、检查脱料板活动性﹔
4、冲制力不均,追加弹簧﹔
5、间隙不准,重新整修﹔
6、导柱刮伤,倾斜,换新﹔
7、模板变形,重研、重修、重合模﹔
平面不平
1、重磨不平模板﹔
2、脱料时顶料不均,修正﹔
3、脱板压力不足,追加弹簧﹔
4、架模深浅不足,调整冲床高低﹔
5、上下模间隙不均,脱料后变形,重修模具间隙﹔
6、加强模板厚度。
送料不顺
1、两用销与料宽不配,重剪料或研两用销﹔
6、热处理硬度不够,重新热处理﹔
7、油太多,擦干,清洗,退磁,装顶料。
尺寸不准
1、零件高,不配板厚,重新整理配合正寸﹔
2、弹簧力不够,追加弹簧﹔
3、拉料,加顶料或割内滑块压料﹔
4、上下模间隙过小,重修﹔
5、展开不对,重改修模。
毛边太高
1、研磨刀口,冲头;
2、上不模不准,重合模﹔
3、架模平面不良,重架﹔
5、消孔不足,磨大﹔
冲头断裂
1、模板处理不良,换新﹔
2、上下模不配合,修正﹔
3、下模孔太小,刮伤冲头﹔
4、导柱太短,刮伤,换新﹔
5、冲床剪切力不足,换大冲床﹔
刀口凹陷
1、处理不良,重处理﹔
2、冲压力不足,换校大冲床﹔
3、孔径不足,剪断力太大,加大孔﹔
4、下垫板逃孔过大,修正﹔
5、模板变形,修平。
脱料不易
5、上下模成形后,平面倾斜,重架模及磨平模板。
退料变形
1、顶料不均,重新调整﹔
2、弹簧弹力失调,重换﹔
3、消除公母模变形度﹔
4、架模上下平面倾斜,重架模。
平面不平
1、重磨不平模板﹔
2、脱料板压力不足﹔
3、脱料时顶料不均,修正﹔
4、架模深浅不足,未使定型﹔
5、公母模间隙不均,脱料后变形,重修模具间隙﹔
3、下模孔是否退料不良﹔
4、模孔间隙过小得加大﹔
5、冲子处理不良,回火﹔
6、夹板偏斜,孔重修正﹔
7、逃孔不良,磨大磨顺。
刀口钝、裂
1、模板处理不良,再淬火或回火﹔
2、刀口氩焊后修正﹔
3、间隙过小应磨成正确尺寸﹔
4、弹簧压力太大,应均匀调整﹔
5、模板材质不良,重换﹔
6、模板变形,磨平,修正。
脱料板附着
2、冲制素材材质不同,母模刀口R小﹔
3、公模边磨压线(如:右图,尺寸选取视、两次成型﹔
6、强化脱料板﹔
7、软化脱料板﹔
8、模板平面不正,重架模。
不能退料
1、追加顶料销﹔
2、公模刀口太尖锐,以磨石梢磨﹔
3、刀口变形,再处理,磨整﹔
4、公母模间隙不足,冲材挤压,修正尺寸﹔
1、追加顶料﹔
2、毛边太高,磨冲子,刀口。
3、孔径不够平滑,磨光﹔
4、案内高度,磨确实﹔
模具形式:卷圆模
不良原因
对 策
外观变形
1、排气不顺,铣沟十字槽,气孔钻大﹔
2、NC型腔不对,重新NC加工放大﹔
3、气压顶太弱,增强气压吨数﹔
4、铣槽相对深度不准,重新配模上下吻合。
圆卷不起
1、沟槽不顺,重打滑槽沟﹔
6、加强模板后度。
尺寸不稳
1、案内定位销得加入﹔
2、模具未锁紧﹔
3、模板变形加大,磨平并加强﹔
4、案内定位方式不良,更改﹔
5、公母模松动,重锁﹔
6、模具制作方式不良,重做。
模具型式:冲孔弯曲模
不良原因
对策
毛边太高
1、研磨刀口,冲头;
2、上不模不准,重合模﹔
3、架模不良,重架﹔
4、模板变形,磨平﹔
5、冲制力不均,追加弹簧﹔
2、折弯角卡住,把两用销升高﹔
3、滑块挡住,将滑块倒斜度﹔
4、架模不正,重架对准送料平行﹔
5、顶料太高,研短顶料﹔
6、顶料不平均,追加顶料销。
5、定位太松,重配定位间隙。
模具型式:抽引拉伸模
不良原因
对策
外观变形
1、排气不顺,铣沟十字槽,气孔钻大﹔
2、公母模没同心,重合,重架模﹔
3、公母模斜度没同度,重修斜度,重配模﹔
4、拉料不均,模板,顶杆重磨等高。
5、气压顶太弱,增强气压吨数﹔
抽引起皱
1、走料不均,加拉料条槽﹔
2、气压顶太弱,增加气压顿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