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合集下载

同济大学2008年各院(系)博士研究生

同济大学2008年各院(系)博士研究生

同济大学 2008 年各院(系)博士研究生 参加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复试安排和注意事项各位考生: 我校 2008 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已于 2007 年 12 月 20 日在研究生招 生网上公布,各院(系)可参加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和复试安排附后。

请符合报 考院(系)初试成绩要求的考生携带准考证、身份证、1 份贴有本人近期证件照 的“同济大学 2008 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登记表”、本科及硕士期间的成 绩单、两位专家的推荐书、硕士学位论文(附评议书)、公开发表的论文、科研 成果证明书、学习(工作)中获奖证书、自我评价等材料准时参加复试。

复试形式和内容:我校实行差额复试,差额比例由各院、系确定,复试录 取比例全校控制在 1.2:1 左右。

复试内容包括复试材料评价、外语听力和口语、 专业外语和专业综合及创新能力等,形式为笔试与口试相结合。

同等学力考生在 复试时,还须加试两门硕士学位课程,每门课程考试时间 3 小时,考试方式为笔 试。

体检:复试期间须到同济大学校医院进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身体健康状 况须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

体检不合格的考生将不予录取。

注意事项: ⒈在网上报名时报考“春季入学”,但由于论文进展原因不能在 2008 年 2 月底前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和因工作原因不能按时入学的 往届生,如需将入学时间调整为“秋季入学”,请于 2008 年 1 月 10 日前将书面 申请递交到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过时不予受理。

⒉确定为“春季入学”的考生如需更改报考类别,也须于 2008 年 1 月 10 日前将书面申请和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更改的公函递交到研究生院招生办公 室,过时不予受理。

⒊被录取为“春季入学”考生的调档(政审)函(根据档案单位联系地址 寄考生档案管理部门) 和书面拟录取通知及协议书(根据本人通讯地址寄考生本 人)将于 1 月 31 日前后寄出,考生如需更改本人通讯地址和档案所在单位联系 地址,请于 2008 年 1 月 10 日-20 日登陆网上报名系统进行联系地址和邮政编码 的变更,过时不予受理。

同济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同济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⒊资格复审
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须于2012年3月8日—9日(8:30—16:00),凭“同济大学2012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登记表”、有效身份证件(含居民身份证、军人证件、港澳台身份证和华侨身份证)、硕士学历和学位证书原件(应届硕士毕业生凭学生证原件;同等学力考生提供报名条件中所要求材料的原件;在境外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书原件)到同济大学研究生院进行资格复审,领取准考证。
有关我校博士生招生导师、报名考试、成绩发布、复试通知等信息请留意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招生信息如有变动,以报名期间网上公布的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和参考书目等相关信息为准。
单位代码:10247 地 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瑞安楼404室
三、报名程序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建议在报考前,考生主动与导师取得联系,以便交流有关信息。
⒈网上报名、交纳报名考试费
网上报名和交纳报名考试费时间:2011年11月15日至12月15日
七、复试形式、内容及复试材料
复试有可能安排在初试后马上进行,也可能在初试成绩公布后进行,具体安排请于考试前在研究生招生网上查询。
参加复试的考生须将“同济大学2012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登记表”、本科及硕士期间的成绩单、两位专家的推荐书、硕士学位论文(附评议书)、公开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证明书、学习(工作)中获奖证书、自我评价等材料根据复试通知要求按时提交。
⒎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拟报考非全日制(委托培养)的考生、原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硕士生和尚在履行合同服务年限内的在职人员考生,报名时须征得委托或定向培养单位或服务单位的同意。一旦录取,考生需妥善处理好与所在单位的关系,办妥各种手续,如因报考问题引起纠纷而不能调档或单位不同意签署培养协议,造成不能录取等后果者,责任由考生自负。

同济大学拟录博士公示

同济大学拟录博士公示

曹培会 曹祥 曹雨奇 曹湛 曾辰 曾繁兴 曾劲涛 曾鹏 曾诗扬 常生龙 常西银 晁岳栋 陈常艳 陈晨 陈法安 陈海波 陈涵子 陈鸿 陈佳琛 陈洁 陈进晓 陈菊香 陈娟 陈军宇 陈俊驰 陈开明 陈林松 陈明 陈明宽 陈南南
录取院 系所码
录取院系所名称
090 外国语学院
030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020 土木工程学院
成骏峰 程池浩 程飞 程进 程凯扬 程宽 程立雪 程蓉 程天成 仇丽莎 褚莹莉 啜国晖 崔纪鹏 戴晨阳 戴霞 单曙兵 邓凯 邓师健 邓文哲 狄婉茵 丁凡 丁甲宇 丁陶 丁新宇 丁雪 定静 董冰 董爽 董文雅 董亚萍
录取院 系所码
录取院系所名称
06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020 土木工程学院
030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070206 声学
010100 哲学
0802Z1 工业工程
082300 交通运输工程
初试 成绩 135 145
165 143
141
122 134
166
155 155
156
163
151 163 149
160 133
复试 成绩 310 325 193 277 345 合格 208 276 226 284 357 238 258 217 合格 合格 275 338 233 337 合格 323 206 287 334 346 229 合格 340 274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81400 土木工程
100201 内科学
050204 德语语言文学
070300 化学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77700 生物医学工程
081600 测绘科学与技术
080200 机械工程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
2
85
第一外国语(英语)
3
70
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
3
85
塑性力学与强度理论
2
84
混凝土强度理论
3
90
研究成果
类型
题目
时间
刊物名称;会议名称;
出版单位;
专利、获奖颁发部门
作者姓名
第一
第二
国内重要刊物、
国外主要学术刊物
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EI:20103213129100)
2010.7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
姓名
宋力
性别

出生日期
1975.12.18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学士学位专业
建筑工程
硕士学位专业
结构工程
攻读博士学位专业
结构工程
入学年月
2005.9
指导教师
顾祥林
答辩日期
2008.12.17
论文题目
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弯曲疲劳性能与寿命评估
学位课成绩
科目
学分
成绩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宋力
T.Chen
公开发行的其它刊物
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性能试验
2009.7
低温建筑技术
宋力
张伟平
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抗弯刚度衰减规律
2009.8
低温建筑技术
宋力
答辩委员会主席
金贤玉
工作单位
浙江大学
答辩委员会决议
论文“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弯曲疲劳性能与寿命评估”对碳纤维布加固及未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弯曲疲劳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和深入的理论分析,研究了其疲劳损伤发展过程和破坏机理,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评估方法并进行了验证。论文选题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论文主要工作包括:1、通过12根碳纤维布加固和未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弯曲疲劳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弯曲疲劳的影响因素、损伤过程及破坏机理。2、利用疲劳试验后锈蚀钢筋混凝土梁中获取的40根锈蚀钢筋进行拉伸试验,得出了疲劳荷载作用后锈蚀钢筋的荷载—变形曲线,经回归分析建立了疲劳荷载作用后锈蚀钢筋的本构关系。3、基于材料损伤特性与截面分析,提出了碳纤维布加固及未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疲劳寿命评估方法,描述了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损伤全过程,并利用该方法对影响碳纤维布加固及未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4、对10根碳纤维布加固及未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动力特性进行了测试,考察了锈蚀率、荷载水平和碳纤维布加固量对加固梁动力特性的影响,并根据动力特性测试结果,提出了基于动力实测的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评估方法。答辩委员会认为,论文内容翔实,试验工作和理论分析工作量大,试验方法正确,试验数据可靠,理论分析严谨,论据说明充分,获得了疲劳荷载作用后锈蚀钢筋的本构关系、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疲劳寿命评估等创新性研究成果。反映作者掌握相关研究现状,熟悉相应的试验技术,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宋力同学叙述条理清楚,回答问题正确。答辩委员会经过讨论和无记名投票,一致同意宋力同学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

委员人数 6
同意票数 6
不同意票数 0
弃权票数 0
表决结果 答辩通过
目 学 2 3 3 3 3 题 目 时间 2008.9 2010.8 2008.7 分 成 80 86 92 97 90 刊物名称;会议名称; 出版单位; 专利、获奖颁发部门 地球学报 岩土力学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绩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第一外国语(俄语) 环境工程地质学(Ⅱ) 粘弹塑性力学 高等土力学 类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答 辩 委 员 会 决 议
刘琦同学的博士论文以贵州乌江流域梯级水电站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应用岩溶学、水文地 质学、水文地球化学、岩溶水动力学、化学热力学等理论方法,对岩溶地区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动力水环境条件改变 引起的碳酸盐岩水-岩作用加剧机理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1)岩溶水库蓄水的水动力水环境特征及水岩 作用研究; (2)碳酸盐岩的溶蚀试验研究; (3)水-岩作用的地球化学模拟研究; (4)典型岩溶坝区的水岩作用工程 效应研究。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有: (1)从水库蓄水前、蓄水过程和长期蓄水三个阶段,深入探索了岩溶水库的水动 力、水环境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2)自主开发研制了一套能够模拟水库蓄水水-岩作用过程的专门性压力 溶蚀实验系统; (3)从水-岩相互作用的时间因素出发,首次针对岩溶水库的表生和浅埋地带高水压作用下的碳酸盐 岩水-岩作用过程进行实验模拟和地球化学模拟, 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不同水动力水环境条件下碳酸盐岩的化学溶解 和机械破坏的耦合关系,对溶蚀-沉淀的趋势进行研究,系统分析了水-岩相互作用的机理,从本质上揭示水岩作用 对岩溶水利水电工程的工程效应,为水-岩作用这一科学问题支撑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论文分析严谨, 推理正确,结果可靠,研究成果丰富,学术水平高,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反映了作者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际 动手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在答辩过程中,表述简明扼要,回答问题正确。 经答辩委员无记名投 票表决,6 票同意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工学博士学位。推荐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
(EI: 20101412827398)
2010.2
土木工程学报
蒋坤
夏才初
郑开下穿越工程非饱和土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2009.6
地下空间
蒋坤
夏才初
郑开下穿越工程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室内试验研究
(EI: 20091712054429)
2009.4
岩土力学
蒋坤
丁文其
答辩委员会主席
朱合华
工作单位
同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
答辩委员会决议
蒋坤同学的博士学位论文“节理岩体中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以福州长乐国际机场高速公路二期工程魁岐2号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节理岩体中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所关心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论文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针对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分步施工的特点,提出了节理岩体中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过程荷载计算方法,并利用研究所得到的基于过程荷载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对依托工程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进行了围岩压力计算。(2)提出了节理岩体中围岩松动区范围的确定标准,并结合节理发育程度与围岩级别的关系,对不同围岩级别中节理发育程度对围岩松动区范围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节理展布特征与围岩松动区形状的关系。(3)提出了节理岩体中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取值的判定准则。并根据此判定准则得到了依托工程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不同围岩级别中合理的净距。论文写作规范、计算分析可靠,表明该同学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论文总体上条理清晰,研究方法正确,结果可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论文表明该同学基础理论较扎实,专业知识宽广,文献阅读综合能力强,已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答辩过程中该同学表达清晰,回答问题准确。答辩委员会经过讨论和无记名投票,对其论文答辩表示满意,全票(6票)通过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蒋坤同学工学博士学位。

同济考博辅导班:2019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同济考博辅导班:2019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同济大学考博辅导班:2019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同济大学2019 年计划面向全国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1200 名左右,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生专项计划 4 名左右,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定向培养博士生专项计划12 名左右,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计划20 名左右。

上述招生计划以教育部最终下达为准。

本年度招生将进行两次,实行申请考核制,第一次招生不设置初试环节,报名时间2018 年10 月,考核时间为2018 年12 月,入学时间为2019 年 3 月,有10 个学院参加;第二次招生预计报名时间2018 年12 月,入学时间为2019 年9 月,所有学院都参加。

我校博士生招生实行“申请-考核”选拔机制。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是国内同类专业中教学和研究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目前院内设有建筑工程系、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桥梁工程系、结构防灾减灾工程系和水利工程系5个系所。

另外还设有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40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

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在校研究生指导教师219人、正高级职称126人、副高级职称109人。

现有9个博士点学科研究方向、12个硕士点学科、2个工程领域。

设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地质工程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创新知识、引领发展,培养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和领导意识的拔尖创新人才始终是土木工程学院各项工作的主旨。

百年来,土木工程学院取得的科研成果和业绩享誉海内外,培养造就的土木工程方面专业人才遍布国民经济建设的各条战线。

土木工程学院历来重视教学和科研的结合、重视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的结合。

2014年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复试安排

2014年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复试安排

2014年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复试安排
一、符合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生复试分数线要求的考生,到校复试时请携带以下材料参加复试:
①准考证;
②身份证;
③同济大学201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登记表;
④本科及硕士期间成绩单(复印件须加盖研究生管理部门成绩公章或考生档案所在管理部门公章);
⑤两位专家推荐信;
⑥硕士学位论文一本及评议书(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供硕士学位论文初稿);
⑦公开发表论文或专著(论文本人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本人第二作者);
⑧科研成果证明书;
⑨学习(工作)中获奖证书复印件;
⑩自我评价。

二、复试地点、复试时间及复试内容,详见表一。

三、复试评分标准及录取原则: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录取工作,根据考生的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之和确定得出入学考试总成绩,以此作为拟录取依据。

复试满分为400分,其中①专业课(笔试),满分为100分;②专业外语(笔试),满分为50分;③外语听力和口语,满分为50分;④专业综合,满分为100分;⑤考生材料评价,满分为100分,材料评价标准参照《同济大学博士生考生材料评价参考指标》;
四、土木工程学科中岩土工程方向和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方向尚接收土木工程学科其他方向考生(满足复试分数基本要求)调剂,详情见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网页通知公告栏(21日公布);
五、考生在复试前(或后)到校医院体检;
六、符合条件的全日制博士新生可申请博士新生奖学金,详见土木工程学院网站学院通知公告栏。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答辩委员会决议
季俊同学的博士学位论文《钢结构BIM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基于BIM思想,研究了构建钢结构BIM三维可视化信息、制造业信息、分析信息的集成技术,开发了集成上述工程信息的钢结构BIM软件。论文针对轻钢门式刚架,多高层钢框架以及重钢结构厂房等典型钢结构建筑进行了BIM的应用研究,编制了基于BIM的建筑钢结构分析、设计、制作、管理一体化软件。对门式刚架实现了BIM与ERP的数据接口;对多高层钢框架结构实现了计算模型、设计模型和三维实体模型的相互转换;对重型钢结构厂房实现了吊车梁、排架、屋架三个系统的构建与集成,并实现了吊车梁系统的参数化设计验算与绘图。论文在钢结构三维可视化信息的集成,杆件及节点实体的数字建造策略,分析设计制作软件信息与BIM信息的连接等方面的研究有创新,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论文研究思路清晰,分析严谨,文理通顺,反映了作者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软件编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答辩时回答问题清楚、正确,答辩委员会经过讨论表决,全票(6票)通过季俊同学的学位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季俊同学博士学位。
2009.10
Finite element in analysis and design
张其林
季俊
公开发行的其它刊物
基于相关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的钢吊车梁设计软件研发
2008.8
施工技术
季俊
常治国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轻钢厂房结构软件
2009.10
计算机辅助工程
季俊
张其林
答辩委员会主席
赵金城
工作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委员人数
同意票数
不同意票数
弃权票数
表决结果
6
6
0

同济大学2009年可招收硕博连读研究生专业一览表

同济大学2009年可招收硕博连读研究生专业一览表
同济大学2009年可招收硕博连读研究生专业一览表
院系
二级学科
机械工程学院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08140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汽车学院
080204车辆工程
080703动力机械及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080502材料学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
081304建筑技术科学
081320景观规划设计
土木工程学院
081401岩土工程
081402结构工程
081405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
081420土木工程施工
081421风工程
081422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
081423土木工程计算机仿真
08160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081602摄影测量与遥感
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081803地质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081403市政工程
083001环境科学
083002环境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
08230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08230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
082304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经济与管理学院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20管理理论与工业工程等自主设置专业
医学院
100201内科学
100210外科学
口腔医学院
100302口腔临床医学
080520生物院
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
姓名
李林
性别

出生日期
1982.3.24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学士学位专业
土木工程
硕士学位专业
岩土工程
攻读博士学位专业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
入学年月
2007.9
指导教师
白云
答辩日期
2010.9.15
论题目
相邻桩筏基础受荷性状及相互影响研究
学位课成绩
科目
学分
成绩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EI: 20092812174139)
(SCI: 000267980600006)
2009.6
Municipal Engineer
李林
答辩委员会主席
张孟喜
工作单位
上海大学土木系
答辩委员会决议
答辩决议李林同学的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相邻桩筏基础受荷性状及相互影响研究”,综合采用离心机模型试验、数值分析、现场监测等手段研究软土地区相邻桩筏基础相互影响问题,选题结合工程实践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论文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研究了粘土~砂土地层中桩筏基础的受荷性状,得到了桩-筏-上部结构共同作用下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和桩筏沉降的空间分布形式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研究了粘土~砂土地层中塔楼建造及持荷过程对邻近地铁车站桩筏基础的影响。提出了塔楼加载对邻近地铁车站造成的“拖曳”和“浮托”两方面作用。得到了在二者共同作用下车站的变形形式和筏下孔压分布及演化规律。3.将试验研究得到的基本规律应用于背景工程中,分析了长效止水后浇带在调整相邻桩筏相互影响中的作用;通过实测数据进一步验证了“拖曳”和“浮托”两方面的作用。论文结构严谨、写作规范,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论文表明该同学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丰富,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答辩过程中,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回答问题正确。答辩委员会对其论文答辩表示满意,全票(7票)同意通过论文答辩,建议授予工学博士学位。答辩委员会主席:张孟喜2010年9月15日

同济大学土木学院导师信息表

同济大学土木学院导师信息表

同济大学土木学院硕士导师信息表(资料来源:同济研究生院网站)1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刘妙龙男1944.06教授土木学院2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周炳中男1959.10副教授土木学院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石忆邵男1963.09教授土木学院4岩土工程孙 钧*男1926.09教授土木学院5岩土工程周 健男1957.10教授土木学院6岩土工程杨 敏男1960.05教授土木学院7岩土工程袁聚云男1960.09教授土木学院8岩土工程高广运男1961.10正高工土木学院9岩土工程李镜培男1963.12教授土木学院10岩土工程姚笑青女1964.02副教授土木学院11岩土工程赵春风男1964.04教授土木学院12岩土工程楼晓明男1965.02副教授土木学院13岩土工程蒋明镜男1965.03研究员土木学院14岩土工程黄茂松男1965.05研究员土木学院15岩土工程艾智勇男1966.10副教授土木学院16岩土工程熊巨华男1966.10副教授土木学院17岩土工程钟才根男1966.11副教授土木学院18岩土工程马险峰男1972.02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9岩土工程钱建固男1972.10副教授土木学院20岩土工程陈 宝男1973.10副教授土木学院21岩土工程梁发云男1976.03副教授土木学院22结构工程沈祖炎*男1935.06教授土木学院23结构工程钱若军男1945.10研究员土木学院24结构工程朱慈勉男1947.07教授土木学院25结构工程苏旭霖男1948.03正高工土木学院26结构工程马人乐男1951.06教授土木学院27结构工程许 强男1951.11教授土木学院28结构工程金国芳女1952.07研究员土木学院29结构工程吕西林男1955.01教授土木学院30结构工程刘祖华男1955.09教授土木学院31结构工程陈以一男1955.12教授土木学院32结构工程巢 斯男1956.11正高工土木学院33结构工程苏小卒男1956.11教授土木学院34结构工程陈世鸣男1957.04教授土木学院35结构工程郑毅敏男1957.06正高工土木学院36结构工程程才渊男1957.08副研究员土木学院37结构工程丁洁民男1957.09研究员土木学院38结构工程罗永峰男1957.10教授土木学院39结构工程李 杰男1957.10教授土木学院40结构工程陆洲导男1957.11教授土木学院41结构工程屈文俊男1958.11教授土木学院42结构工程钱 江男1960.01教授土木学院43结构工程祁德庆男1960.09副教授土木学院44结构工程邓洪洲男1960.11教授土木学院45结构工程周德源男1960.11教授土木学院46结构工程周建民男1961.02副教授土木学院47结构工程李 杰男1961.02副教授土木学院48结构工程程尧舜男1961.04副教授土木学院49结构工程童乐为男1961.05教授土木学院50结构工程张建荣男1962.05教授土木学院51结构工程周克荣男1962.07教授土木学院52结构工程熊学玉男1962.08教授土木学院53结构工程邓长根男1962.08教授土木学院54结构工程余绍锋男1962.10副教授土木学院55结构工程施卫星男1962.10教授土木学院56结构工程李国强男1963.02教授土木学院57结构工程顾祥林男1963.04教授土木学院58结构工程邹祖军男1963.05副教授土木学院59结构工程赵 鸣男1963.05副教授土木学院60结构工程何敏娟女1963.07教授土木学院61结构工程吴晓涵男1964.01副研究员土木学院62结构工程赵晓林男1964.01教授土木学院63结构工程王人鹏男1964.02副研究员土木学院64结构工程熊海贝女1964.06副教授土木学院65结构工程胡克旭男1964.11教授土木学院66结构工程罗 烈男1965.04副教授土木学院67结构工程吴明儿男1965.04副教授土木学院68结构工程朱玉华女1965.09副教授土木学院69结构工程匡志平男1965.11教授土木学院70结构工程吴善能男1966.02副教授土木学院71结构工程吕凤梧男1966.10副教授土木学院72结构工程卢文胜男1967.03教授土木学院73结构工程赵 斌男1967.10副教授土木学院74结构工程肖建庄男1968.02教授土木学院75结构工程余 琼女1968.02高级工程师土木学院76结构工程张晓光男1968.06高级工程师建筑设计院77结构工程吴宇清男1969.05副教授土木学院78结构工程鲁 亮男1969.11副教授土木学院79结构工程沈之容男1970.03副教授土木学院80结构工程薛伟辰男1970.10教授土木学院81结构工程李元齐男1971.05教授土木学院82结构工程蒋首超男1971.08副研究员土木学院83结构工程孙飞飞男1971.09副教授土木学院84结构工程谢 强男1971.11副研究员土木学院85结构工程陈 隽男1972.04副教授土木学院86结构工程赵宪忠男1972.05副教授土木学院87结构工程蒋欢军男1973.09副研究员土木学院88结构工程张伟平男1973.10副教授土木学院89结构工程陈素文女1974.02副教授土木学院90结构工程李培振男1975.02副研究员土木学院91结构工程陈建兵男1975.08副教授土木学院92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楼梦麟男1947.08教授土木学院93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罗奇峰男1948.01教授土木学院94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翁大根男1952.10研究员土木学院95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傅公康男1954.10教授土木学院96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李遇春男1962.02副研究员土木学院97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陈清军男1963.04教授土木学院98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韩 新男1967.10副研究员土木学院99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翟永梅女1968.07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00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任晓崧男1968.10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01桥梁与隧道工程范立础*男1933.06教授土木学院102桥梁与隧道工程项海帆*男1935.12教授土木学院103桥梁与隧道工程陈德伟男1956.03研究员土木学院104桥梁与隧道工程吴定俊男1956.12教授土木学院105桥梁与隧道工程葛耀君男1958.06教授土木学院106桥梁与隧道工程王 刚男1958.08教授土木学院107桥梁与隧道工程李国平男1958.10教授土木学院108桥梁与隧道工程吴 迅男1958.11教授土木学院109桥梁与隧道工程魏红一女1961.03教授土木学院110桥梁与隧道工程凌知民男1961.05副教授土木学院111桥梁与隧道工程吴 冲男1962.07教授土木学院112桥梁与隧道工程袁万城男1962.10研究员土木学院113桥梁与隧道工程陈惟珍男1962.11教授土木学院114桥梁与隧道工程王君杰男1962.12研究员土木学院115桥梁与隧道工程肖汝诚男1962.12教授土木学院116桥梁与隧道工程刘玉擎男1962.12副教授土木学院117桥梁与隧道工程程 纬男1963.06副教授土木学院118桥梁与隧道工程陈艾荣男1963.07教授土木学院119桥梁与隧道工程李建中男1963.07教授土木学院120桥梁与隧道工程顾 萍女1963.08副教授土木学院121桥梁与隧道工程孙利民男1963.11教授土木学院122桥梁与隧道工程石雪飞男1964.05教授土木学院123桥梁与隧道工程马坤全男1964.09副教授土木学院124桥梁与隧道工程徐利平男1964.09正高工建筑设计院125桥梁与隧道工程朱乐东男1965.06研究员土木学院126桥梁与隧道工程徐 栋男1966.06教授土木学院127桥梁与隧道工程孙建渊男1966.06副教授土木学院128桥梁与隧道工程张启伟男1966.11教授土木学院129桥梁与隧道工程贾丽君女1967.01高级工程师土木学院130桥梁与隧道工程李 映女1968.05高级工程师建筑设计院131桥梁与隧道工程罗喜恒男1969.12高级工程师建筑设计院132桥梁与隧道工程叶爱君女1970.04教授土木学院133桥梁与隧道工程周志勇男1971.06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34桥梁与隧道工程王志强男1971.06副教授土木学院135桥梁与隧道工程程 进男1971.07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36桥梁与隧道工程李方元男1972.10副教授土木学院137桥梁与隧道工程丁泉顺男1973.12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38桥梁与隧道工程杨詠昕男1974.09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39桥梁与隧道工程孙 智男1977.02副教授土木学院140土木工程施工应惠清男1946.11教授土木学院141土木工程施工徐 伟男1954.09教授土木学院142土木工程施工徐 蓉女1964.12副教授土木学院143土木工程施工韩兵康男1965.03副教授土木学院144土木工程施工吴水根男1965.09高级工程师土木学院145土木工程施工席永慧女1965.12副教授土木学院146土木工程施工马锦明女1970.07副教授土木学院147风工程陈 镕男1944.11研究员土木学院148风工程顾 明男1957.08研究员土木学院149风工程陈 伟男1960.04研究员土木学院150风工程薛松涛男1963.12教授土木学院151风工程全 涌男1971.07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52风工程黄 鹏男1974.04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53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杨林德男1939.12教授土木学院154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张庆贺男1944.10教授土木学院155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陶履彬男1949.04教授土木学院156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陆浩亮男1949.04教授土木学院157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唐忠德男1949.09正高工土木学院158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李永盛男1951.01教授土木学院159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束 昱男1951.09正高工土木学院160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胡向东男1961.02副教授土木学院161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朱合华男1962.10教授土木学院162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贾 坚男1963.01正高工土木学院163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袁 勇男1963.02教授土木学院164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夏才初男1963.08教授土木学院165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汤永净女1965.02副教授土木学院166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彭芳乐男1965.09研究员土木学院167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刘国彬男1966.05教授土木学院168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黄宏伟男1966.09教授土木学院169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廖少明男1966.10副教授土木学院170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张子新男1967.01教授土木学院171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王 璇男1968.05副教授土木学院172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丁文其男1969.11教授土木学院173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刘学增男1971.09高级工程师建筑设计院174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蔡永昌男1972.12副教授土木学院175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谢雄耀男1972.12副教授土木学院176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张冬梅女1975.01副教授土木学院177土木工程计算机仿真谢步瀛男1950.05教授土木学院178土木工程计算机仿真董 冰男1956.06副教授土木学院179土木工程计算机仿真张其林男1962.07教授土木学院180水文学及水资源周念清男1964.07教授土木学院181水工结构工程李南生男1960.11教授土木学院182水工结构工程徐连民男1963.02副教授土木学院183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刘曙光男1962.09教授土木学院184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郑永来男1964.09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85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匡翠萍女1966.03研究员土木学院186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须鼎兴男1948.06副教授土木学院187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鲍 峰男1959.08教授土木学院188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陈 义男1960.03教授土木学院189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潘国荣男1960.11教授土木学院190大地测量学及测量工程沈云中男1962.11教授土木学院19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胡丛玮男1963.01副教授土木学院192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伍吉仓男1963.10教授土木学院193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王解先男1963.10教授土木学院194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李全海男1964.02教授土木学院195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楼立志男1971.11副教授土木学院196摄影测量与遥感李荣兴男1959.04教授土木学院197摄影测量与遥感程效军男1964.12教授土木学院198摄影测量与遥感邵永社男1966.05副教授土木学院199摄影测量与遥感叶 勤女1970.01副教授土木学院200摄影测量与遥感林 怡女1970.04副研究员土木学院201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王卫安男1960.12教授土木学院202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姚连璧男1964.04教授土木学院2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童小华男1971.02教授土木学院204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刘 春男1973.02副教授土木学院205地质工程卢耀如*男1931.05教授土木学院206地质工程董炳炎男1948.08副教授土木学院207地质工程沈明荣男1951.01教授土木学院208地质工程唐益群男1952.08教授土木学院209地质工程唐世栋男1952.12副教授土木学院210地质工程胡展飞男1956.03教授土木学院211地质工程叶为民男1963.04教授土木学院212地质工程叶观宝男1964.10教授土木学院213地质工程徐 超男1965.09教授土木学院214地质工程张 雷男1967.12副教授土木学院215地质工程石振明男1968.03副教授土木学院216地质工程王建秀男1971.04副教授土木学院217地质工程陈建峰男1972.09副教授土木学院218地质工程黄 雨男1973.04副教授土木学院。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6年博士研究生普通招考(含资格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6年博士研究生普通招考(含资格

准考证号 102476100002590 102476100002591 102476100002592 102476100002593 102476100002594 102476100002595 102476100002596 102476100002597 102476100002598 102476100002599 102476100002600 102476100002601 102476100002602 102476100002603 102476100002604 102476100002605 102476100002606 102476100002607 102476100002608 102476100002609 102476100002610
总分 125 122 122 148 141 124 126 124 125 145 124 128 133 130 132 128 144 125 140 126 146 145 138 154 163 133 139 128 124 136
是否资格审核制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姓名 万梁龙 周鑫 胡士骏 金鹏 霍蕊 彭明清 杜佃春 张卜 鹿伟 曹雷 张文通 曹志伟 边晨 张璇 李航 张振凯 李超 包晗 崔存玉 潘晶晶 牛佳伦 王飞阳 蔡雪松 崔纪飞 王有宝 徐晨 谭琳 高贝贝 郑志 杨晔
专业名称 地质工程 地质工程 地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同济博士招生简章2024

同济博士招生简章2024

同济博士招生简章2024范本一、招生专业及计划同济大学2024年招收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和计划详见《同济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二、招生对象及条件1.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品学兼优,身心健康。

2. 已获得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的人员。

3. 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攻读博士学位的基本素质。

4. 符合报考专业的学术要求。

三、报名方式及时间1. 网上报名: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进行网上报名,并按照系统提示完成相关操作。

2. 报名时间:预计为XXXX年X月X日至X月X日,具体时间以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公布为准。

四、考试科目及形式1. 初试:笔试,包括外国语和专业课。

考试时间为XXXX年X月X日至X月X日,具体时间和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2. 复试:面试,主要测试考生的学术素养、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复试时间预计为XXXX年X月X日至X月X日,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五、录取原则及政策1.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考生的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2. 同济大学将优先录取来自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的优秀考生。

3. 同济大学将优先录取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或国际合作经历的优秀考生。

4. 同济大学将优先录取具有突出科研成果或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的考生。

5. 同济大学将优先录取具有优秀导师推荐的考生。

六、学费及奖助政策1. 学费: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每学年人民币30,000元。

2. 奖助政策:同济大学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提供丰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具体政策以学校公布的为准。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
2
74
第一外国语(英语)
3
90
地震工程学
3
88
高等结构动力学
3
90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3
87
研究成果
类型
题目
时间
刊物名称;会议名称;
出版单位;
专利、获奖颁发部门
作者姓名
第一
第二
国内重要刊物、
国外主要学术刊物
世博会主题馆钢结构设计与分析研究
(EI:20102413003508)
2010.5
建筑结构学报
丁洁民
吴宏磊
连云港体育馆屋面弦支穹顶结构分析与设计
2009.9
建筑结构
吴宏磊
丁洁民
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和部分国家馆设计
2009.5
建筑结构
丁洁民
吴宏磊答辩委员会主席李 Nhomakorabea强工作单位
同济大学建工系
答辩委员会决议
吴宏磊同学的博士学位论文《上海中心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受力性态研究与工程实践》,以上海中心超高层建筑为研究背景,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塔楼的受力性态、抗震性能以及结构设计中的部分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分析了“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结构体系超高层建筑的受力特性以及变形特点;2.分析了塔楼抗侧力结构体系及其关键参数;3.对“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结构体系用钢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4.研究了塔楼中巨型柱的截面形式、承载力性能以及验算方法;5.进行了大震作用下上海中心塔楼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合性能化目标,对塔楼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价。论文分析方法合理,计算数据可信,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论文工作表明,吴宏磊同学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答辩过程中,表述清楚,回答问题满意。经答辩委员会讨论并无记名投票表决,认为该论文已达到博士学位论文要求,以全票(5票)通过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委员人数
同意票数
不同意票数
弃权票数
表决结果
5
5
0
0
答辩通过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
姓名
贾明晓
性别

出生日期
1981.4.23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学士学位专业
结构工程
硕士学位专业
水工结构工程
攻读博士学位专业
桥梁与隧道工程
入学年月
2006.3
指导教师
王君杰目
基于改进微平面本构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桥墩地震损伤指标研究
学位课成绩
科目
学分
成绩
2010.5
振动与冲击
贾明晓
欧碧峰
公开发行的其它刊物
桥梁延性与减隔震设计方法应用研究
2008.8
中南公路工程
贾明晓
松原二桥引桥抗震设计
2008.3
结构工程师
贾明晓
答辩委员会主席
李杰
工作单位
同济大学
答辩委员会决议
正确反映钢筋混凝土本构关系是土木工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论文“基于改进微平面本构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指标研究”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有:(1)分析总结了微平面模型的特点和不足,改进了微平面模型的取向与权重的计算方法,提出将拟合弹性刚度矩阵取代拟合单周应力-应变曲线作为不同微平面划分方案的优化目标。(2)提出了与现有模型建立微平面应力-应变关系不同的学术观点,引入破段应变的概念,通过微平面的逐个失效得到宏观的软化现象。在此基础上采用逐步拟合法建立改进的各分量应力-应变关系,并进行了模型参数确定与分析。(3)利用改进的微平面本构模型建立了微平面失效率、材料损伤及构件损伤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基于截面剩余有效面积率的损伤指标,通过与现有指标进行比较,论证了所提模型的合理性。论文研究方法正确,逻辑严谨,结果可信,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是一篇优秀的申请博士学位论文。表明作者已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论文达到了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答辩过程中,阐述清楚,回答问题正确。经答辩委员无记名投票表决,5票一致同意通过答辩,建议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
姓名
张富文
性别

出生日期
1982.11.7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学士学位专业
土木工程
硕士学月
2006.3
指导教师
吕西林
答辩日期
2010.9.13
论文题目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倒塌分析与计算机仿真
学位课成绩
科目
学分
成绩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2
62
张富文
吕西林
公开发行的其它刊物
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连续性倒塌的仿真分析
2010.2
结构工程师
张富文
吕西林
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倒塌的仿真分析
2008.9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张富文
吕西林
答辩委员会主席
黄金枝
工作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答辩委员会决议
张富文同学申请工学博士学位论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倒塌反应分析与计算机仿真》采用理论研究、数值仿真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强震下的破坏过程和倒塌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前景。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改进了杆段多弹簧模型,建立了合理的弹簧破坏准则,构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倒塌仿真的理论模型。2、分别设计了面向对象的平面和空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倒塌仿真分析程序。该仿真程序综合了结构建模、数值计算和动态模拟功能,能够直观地模拟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倒塌的全过程。3、对一榀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拟静力倒塌试验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验证了论文所编制的平面仿真程序的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模拟了框架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强柱弱梁和强梁弱柱两种倒塌模式。4、通过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空间框架倒塌仿真计算和振动台试验对比分析,验证了程序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模拟了强梁弱柱和强柱弱梁型的空间框架结构的地震倒塌过程,研究结果对框架结构的地震灾害控制有指导意义。论文写作通顺,研究思路清晰,理论推导正确、试验数据及分析结果可信,研究工作难度大,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及重要学术价值,论文水平达到工学博士学位论文要求。研究工作表明该同学在本学科领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答辩委员会对其陈述和回答满意,经答辩委员会不记名投票, 全 票(共6票)通过其论文答辩,建议授予张富文同学工学博士学位,并建议推荐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建筑结构学报
张富文
吕西林
国际主要学术会议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for Collapse Responses of RC Frame Strucutures under Earthquake
2009.6
Computational Structural Engineering
委员人数
同意票数
不同意票数
弃权票数
表决结果
6
6
0
0
答辩通过
第一外国语(英语)
3
85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理论
3
86
高等结构动力学
3
90
随机振动理论
3
90
研究成果
类型
题目
时间
刊物名称;会议名称;
出版单位;
专利、获奖颁发部门
作者姓名
第一
第二
国内重要刊物、
国外主要学术刊物
框架结构不同倒塌模式的数值模拟与分析(EI:20094512438238)
2009.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