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辈出的桐城
山水桐城
山水桐城百丈崖百丈崖景区位于唐湾镇长岭村,面积11.5平方公里,山势如神仙斧劈,地质构造独特。
崖宽160米,落差310米。
崖顶飞流直下,水流上端为水柱,中段变飞玉,下端化水雾,落地汇作涓涓清泉,形成无数子瀑布。
景区林木苍翠,花繁叶茂,环境清幽,还有猫耳石、鸡冠石、西冲河、三芝庵、王道坟、姚家坟、五常庙、张氏古祠、泛螺寨太平天国古战场等景点。
城西湖城西湖(即牯牛背水库)位于黄甲镇黄铺村。
景区峰峦竞秀,云雾缭绕,潺潺清泉,瀑帘如丝。
主景城西湖是座中型水库,面积125平方公里,库容8380万立方米。
环湖群山险峻,碧水青山融为一体,犹如一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画卷。
景区内还有檀香寺、檀香岩、歇马亭、鲢鱼地、乌龟石等旅游景点和程芳朝、方东树、张秉文、马其昶等清代名人墓。
方以智故居方以智故居位于城区寺巷“凤仪里”,原名“廷尉第”,是方以智祖父方大镇廷尉的宅第,其孙方正瑗改称“潇洒园”,现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面积1221.6㎡,计三进,北进和中进均八开间,木构架抬梁式建筑,北进和中进之间为天井,天井两旁为长廊,中进和南进之间为长院。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崇祯十三年进士,少参加“复社”活动,“明末四公子”之一,官检讨,入清为僧。
方以智是一位“百科全书”式大学者,主要著作有《通雅》、《物理小识》和《药地炮庄》等。
古洞崖古洞崖景区位于大关镇北端,主峰云雾尖,海拨143米,峰巅有“古洞”,故名“古洞崖”。
洞前龙泉庵,传建于明未,面积百余亩,分前殿、中殿、后殿、古洞几部分。
山门牌坊有“雄关胜迹”四个大字。
山上崖石陡峭,古柏荫翳,秀木参天,修竹掩映,远眺南峡山,曾为三国“硖石之战”古战场,也是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爱国英雄史可法和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鏖战之地。
周边还有欧家岭暴动和大关革命联络站等红色革命遗址。
黄梅酒业文博园黄梅酒业文博园位于市经济开发区,是一个集黄梅戏曲文化、桐城派文化和传统白酒酿造工艺展示为一体的工业产业和旅游园区。
桐城朱氏义顺堂的辈分
桐城朱氏义顺堂的辈分摘要:一、引言二、桐城朱氏的起源与历史三、义顺堂的建立与辈分制度四、辈分在桐城朱氏家族中的重要性五、桐城朱氏义顺堂辈分的传承与发展六、结论正文:一、引言桐城朱氏,源远流长,其家族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
在历史的长河中,桐城朱氏一脉人才辈出,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桐城朱氏的辈分制度,为家族的有序传承提供了保障。
本文将重点介绍桐城朱氏义顺堂的辈分,以及其在家族中的重要地位。
二、桐城朱氏的起源与历史桐城朱氏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邾国,为邾国国君邾侠后裔。
后来邾国被楚国所灭,邾国子孙四处逃散,其中一部分逃至桐城(今安徽桐城),定居下来,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桐城朱氏一脉。
自秦汉以来,桐城朱氏在文学、政治、军事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
如西汉名臣朱买臣,东汉名将朱儁,南宋理学家朱熹等。
三、义顺堂的建立与辈分制度桐城朱氏义顺堂成立于明朝,由朱氏家族的第十四世孙朱权创立。
义顺堂的辈分制度以五行相生为序,分别为:金、木、水、火、土。
每一代子孙按照五行顺序排列,取名字时以相应的五行字为偏旁。
四、辈分在桐城朱氏家族中的重要性在桐城朱氏家族中,辈分制度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家族传承的标志,也是维护家族团结和谐的重要纽带。
桐城朱氏家族的成员,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报出自己的辈分,就能迅速找到同族之人,彼此间建立起深厚的亲情。
五、桐城朱氏义顺堂辈分的传承与发展桐城朱氏义顺堂的辈分制度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传承和演变。
随着家族的不断壮大,义顺堂的辈分已经传承了数十代。
如今的桐城朱氏家族,依然严格遵循着辈分制度,使得家族的凝聚力更加深厚。
六、结论总的来说,桐城朱氏义顺堂的辈分制度在家族的传承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引言
引言:“冠盖满京华,文章甲天下”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为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
早在春秋时代,即称桐国;公元757年正式建县,公元1996年撤县设市,历时1200余年。
其间人文勃兴,代有英才。
唐宋两代的曹松、李公麟,一以诗名,一以画显。
明清时期中进士者就达240余人。
其中,明末大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堪称“十七世纪罕无伦比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特别是以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文坛200余年,拥有作家1200余人,创作传世作品2000余种,是中国文学史上迄今为止时间最长、作家最多、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
近现代桐城名人有美学宗师朱光潜,一代大哲方东美,革命家、外交家黄镇,农工民主党创建人章伯钧,中国计算机专家慈云桂。
京师大学堂首任总教习吴汝纶先生创办的桐城中学已是百年名校,目前全市每年向高校输送新生2000多人,高考达线率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桐城是黄梅戏之乡,孕育了以严凤英为代表的一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桐城也因此而成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誉。
桐城更是人才辈出——历史上曾涌现两位宰相。
400多位进士、10多位尚书,3位中共将军、6位院士,是“古有尚书,今多骄子”的江南宝地。
而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神奇之地——桐城。
乾隆造访溯根源汤氏技艺现桐城公元1567年(隆庆元年),为祈福天地,造福百姓,桐城善治门者汤大成,率弟子二十余人,仅用五个月就建造了东作门,东作门命名中蕴含福、禄、昌、兴、寓意安宁与祥和,期望通过东作门虔诚来佑城邑平安,祈福百姓安居。
东作门以宏伟,奇骏的建造风格轰动一时,被记载在《桐城志》等历史文献中。
公元1751年正月十六,乾隆帝南下巡游,得知桐城民风淳朴风景秀美,便转道至此,途径桐城古城(现安徽省桐城市境内),只见巍峨的东作气势磅礴堪比宫廷,规划设计灵巧缜密,水路陆路皆具考虑,似遵循《周易》、《风水》之道,却又完全符合城池民众的生息需求。
桐城章氏宗谱
桐城章氏宗谱桐城章氏,是一个源远流长、人才辈出的家族。
该家族的宗谱,编纂了很多年,是这个家族人的精神血脉和文化传承的标志。
接下来,将从桐城章氏的起源、发展、家族文化等方面,为大家介绍桐城章氏宗谱。
一、桐城章氏的起源据传,桐城章氏的祖先,是隋朝时期的一位名叫章福的人,他是官员出身,当时担任睢阳大将军之职。
隋朝灭亡后,章福投奔了唐朝,并在唐朝得到了官职。
此后,桐城章氏的历史便由此开始了。
二、桐城章氏的发展桐城章氏在唐朝时期便开始了迅猛的发展。
从唐代到宋、元、明、清等朝代,桐城章氏的各位先祖不断地担任高官显贵,同时也一直在家族成员之间传递和弘扬桐城章氏的传统文化。
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桐城章氏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个重要家族,并且有着高傲、勇敢、正直、诚实等许多美德和传统。
三、桐城章氏的家族文化桐城章氏的家族文化,是这个家族人的精神血脉和文化传承的标志。
在桐城章氏的家族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家规家训和家风。
在这个家族中,严格管理着家族成员的行为、态度和言行。
每一个桐城章氏的人,都必须要恪守家规家训和家风,这样才能够成为这个家族的一员。
此外,桐城章氏还注重传承家族的传统技艺。
在这个家族中,有很多人都能够追溯到数百年前的祖先,他们从祖辈那里学到了许多的家族技艺。
例如,桐城章氏非常擅长制作木雕、石雕、青铜器等工艺品。
最后,桐城章氏还注重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桐城章氏每年都会举办一些传统活动,如祭祖大典、家族论坛、家族聚会等。
这些传统活动,不仅让该家族的人们能够了解到家族的历史、文化,还能够使家族的人们更加团结,互相支持。
结语桐城章氏宗谱,是这个家族人的精神血脉和文化传承的标志。
桐城章氏在家族尊老、显赫、正直、诚实等方面有着许多美德和传统,是这个家族人的骄傲。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桐城章氏一定会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桐城伍氏家族家谱
桐城伍氏家族家谱桐城伍氏家族始祖为伍善民,是春秋时期楚国的著名将领。
伍善民生有儿子伍常,后来伍常的后代在江苏桐城长大,形成了桐城伍氏家族。
经过多年的发展,桐城伍氏家族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
桐城伍氏家族家谱中,最早记载的祖先是伍常。
据家谱记载,伍常字武昌,生于唐德宗年间。
伍常为唐朝官员,官至左司郎中。
他的子孙辈分非常繁衍,不仅从事政治、军事、商业等各个领域,还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
家谱中记载的明代伍登,是家族中的一位著名人物。
伍登出身文化家庭,年轻时就修习书法、诗词,得到了当时文学大家陈继儒的青睐。
后来,伍登考中进士,并在朝中担任了重要职位。
除了伍登,家谱中还记载了很多有才华、有成就的伍氏家族成员,如伍廷玉、伍闽、伍敬宜等人。
其中,伍敬宜是明代著名的将领,他曾经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征战中立下汗马功劳。
伍闽则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词、散文等作品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
家谱中所记载的桐城伍氏家族成员不仅有政治家、文化名人,还有很多商人和土地流转者。
这些人在当时的社会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们在商业方面的发展和家族在政治上的发展密不可分,家族的繁荣与祖先们的努力密不可分。
在近代中国,桐城伍氏家族也给予了很多的帮助和支持。
家族中的成员不仅在政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还积极参与了社会公益活动,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总体来说,桐城伍氏家族家谱的历史记载丰富多彩,为人们展现了一个庞大家族的千年沧桑。
家谱中所提到的家族成员不仅在当时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在现代的中国,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桐城伍氏家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桐城三祖都有谁?为桐城派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桐城三祖都有谁?为桐城派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导读:方苞“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建立,是从方苞开始的。
人物生平方苞(1668-1749)清代散文家。
字凤九,一字灵皋,号望溪。
安徽桐城人。
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
五十年,被牵连进戴名世《南山集》案入狱。
赦出后隶汉军旗籍,入直南书房。
累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曾写《狱中杂记》,揭露当时司法制度的黑暗与残酷,具有现实意义。
风格及主要成就方苞治学宗旨,以儒家经典为基础,尊奉程朱理学,日常生活,都遵循古礼。
为人刚直,好当面斥责人之过错,因此,受到一些人的排挤。
方苞首创“义法”说,倡“道”“文”统一。
在《史记评语》里说:“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
以义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
论文提倡“义法”,为桐城派散文理论奠定了基础。
后来桐城派文章的理论,即以方苞所提倡的“义法”为纲领,继续发展完善,于是形成主盟清代文坛的桐城派,影响深远,至今仍为全国学术界重视,方苞也因此被称为桐城派的鼻祖。
方苞著有《周官集注》13卷、《周官析疑》36卷、《考工记析疑》4卷、《周官辩》1卷、《仪礼析疑》17卷、《礼记析疑》46卷、《丧礼或问》1卷、《春秋比事目录》4卷、《诗义补正》8卷、《左传义法举要》、《史记注补正》、《离骚正义》各1卷、《奏议》2卷、《文集》18卷、《集外文》10卷、《补遗》14卷,另删订了《通志堂宋元经解》。
名篇:《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汉文帝论》、《李穆堂文集序》、《书卢象晋传后》、《与李刚主书》、《孙征君传》、《万季野墓表》、《游潭柘记》等。
“义法”解释所谓“义”,即“言物”,所谓“法”,即“言有序”。
“义”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法”指文章的形式技巧。
方苞要求文章的形式服从于内容,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文章语言要做到“清真雅正”和“雅洁”,去掉“冗辞”,直到“一字不可增减”。
“义法”说,涉及文章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诸问题,对形成有益的文学理论,有积极的意义。
关于桐城的五大世家
关于桐城的五⼤世家有不少朋友喜欢谈论桐城和枞阳的问题,其中经常牵涉到桐城的不少古代名⼈,有时就不免产⽣争议。
很多枞阳⽼乡动辄便⾔“枞阳出⼈,桐城出名”,事实是否如此呢?我以桐城旧时五⼤世家张姚马左⽅为例做⼀下说明吧。
桐城张⽒,号称“门族清华,世代簪缨”,为中国张姓著名世家之⼀,代表⼈物有⽗⼦宰相张英、张廷⽟。
这⼀⽀张⽒约于明洪武⾄永乐年间由徽州婺源迁桐城,始居桐城嬉⼦湖,第五世张淳为明隆庆时进⼠,官⾄礼部主事。
其后代多居县城,⾃清康熙间⼤学⼠张英始,计中进⼠、⼊翰林者12⼈,有“⽗⼦翰林”、“兄弟翰林”、“祖孙翰林”之誉。
他们是:张英、张廷瓒(英长⼦)、张廷⽟(英次⼦)、张廷璐(英三⼦)、张廷王彖(英六⼦)、张若霭(廷⽟长⼦)、张若潭(英四⼦廷王綦之⼦)、张若需(廷璐⼦)、张若澄(廷⽟次⼦)、张曾敞(若需⼦)、张元宰(英⽞孙)、张聪贤(英来孙)等。
近世后裔则有国民党⾼级将领张世希、旅台著名⼥作家张漱菡、国家城建研究院院长张启成等。
张⽒为桐城五⼤世家之⾸,和枞阳没有争议。
⽗⼦宰相的传说在桐枞两地都⼴为流传,受到乡民的普遍推崇。
今桐城宰相府旧迹部分尚在,被传为美谈的六尺巷也被修葺⼀新。
桐城姚⽒的先祖⾃浙江余姚迁⼊,先居⿇溪(在今枞阳境内),后世姚旭在明中期迁居县城,但仍称“⿇溪姚家”。
传⾄姚鼐这⼀代时,姚家已在县城定居300余年了。
⾃姚旭后姚⽒⼈⽂蔚起,成为中国著名的⽂化世家和仕宦望族。
姚鼐及其侄孙姚莹,是桐城姚⽒的代表⼈物。
清朝以来,桐城姚⽒以政绩、儒学、⽂艺、义⾏等⽽闻名者有很多⼈。
就亲近关系来说,官⾄刑部尚书的名⾂姚⽂然,是姚鼐⾼祖、姚莹的七世祖;以"经学"名世,官⾄翰林院编修的姚范,是姚鼐伯⽗、姚莹的曾祖;以学术⽂章称师表,被⽬为"桐城⽂派"主将的姚鼐,是姚莹的叔祖。
《枞阳县志》是这样记载的:“⿇溪姚⽒,⾃浙江迁⼊桐城,落籍⿇溪。
⾃姚旭以进⼠官参政,⼦孙移住桐城县治。
我的家乡在桐城
我的家乡在桐城我的家乡在桐城,一个已经被世人遗忘的小地方,她寂寞而又静静地卧在安徽。
家乡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文学流派——桐城派一直是家乡人的骄傲,一曲《天仙配》响遍寰宇,但由于现在经济的发展滞后影响了文化的继续繁荣。
一独特的风格是一个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灵魂。
城市无论大小,大者如北京,贵为一国之都,庄严崇高;上海,名副其实的东方大都市,开放活跃;小者如江南姑苏,水声欸乃,委婉之极;再如张家港,虽无丰厚的文化遗存,但文明美丽,也算独标一帜。
我的家乡桐城,同上述城市相比,虽缺乏北京紫禁城的大气,也没有上海的繁华;虽难比姑苏的温润,也不曾如张家港般精雕细琢,但也一样在一千三百年的历史风雨中,静静地立着,并活了下来,并且不断地在扩大、在拓展、在延续、在创造和拥有辉煌。
桐城的灵魂就是书,就是文,就是雅,就是实。
我常在心灵上暗暗用两个字来概括这座小城的风格,那就是“清香”。
二唐至德二年,桐城设城。
地处皖中,“山尽山复起,宛若龙眠形”的龙眠山恰给这小城做了青翠的屏依。
何以名桐城?或曰:春秋时桐国公邑于此,城内桐溪至今仍蜿蜓清流,足以证之。
而我偏不信。
我宁愿相信桐城是万桐之城的传说。
自小时,在乡间山前田后,随处可见一棵棵青桐。
或虬或曲,或舒或拢,其上所结桐子,黄时则扑之,聊可补贴家用。
“桐子青,桐子黄,桐子树下望婆娘”,童谣腆腆,至今犹在耳际。
稍长,我便信了桐城之名得之于万桐,当初建城之时,城郭内外,青桐遍野;桐花香里,城墙巍然。
那桐花的素朴、典雅之中,或可正预示了这座城市的将来。
而在桐花的素朴、典雅之中,隐隐透出的淡淡的清香,是否正开启了这座城市书香不绝的源头?三清晨或者黄昏,小城泊在朝霞或夕晖中,将一千多年来的风云际会,都悄悄藏在文庙的大殿里。
风铎鸣响,则使人禁不住抬头,想听听小城到底要诉说些什么?是它的光荣,还是它的耻辱?是它的悲哀,还是它的欢欣?都有,又都不全是。
小城的倾诉,同满城樟树所散发出的清香一道,深邃恬雅。
姚鼐简介
姚鼐简介诗词网提醒您,本文是姚鼐的简介,如果您想查看姚鼐的诗,可以点击查看。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
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
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
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姚鼐生平姚鼐是显赫的吴兴姚氏的后裔,其一世祖居麻溪(今枞阳钱桥河南岸姚王集),五世祖姚旭明景泰年间迁居桐城城里。
至姚鼐,其家族居桐城县城已300余年。
姚鼐1731年十二月二十日(1732年1月17日)出生于桐城南门的一个官宦书香人家。
其祖先姚旭为明云南布政司右参政、姚之兰为江州府知府加按察副使衔,皆载入《明史循吏传》;高祖姚文然,康熙时任刑部尚书;曾祖姚士基,曾任湖北罗田知县,均贤良清廉,辞世皆享名宦祠祀。
伯父姚范,进士及第后为翰林院编修,著有《援鹑堂文集-诗集》,学贯经史,与桐城派祖师之一的刘大櫆情深意笃,使姚鼐得以跟其伯父受经学,跟刘大櫆学文。
其祖父姚孔瑛二十六岁时即去世,父淑终生为一介布衣。
姚鼐出生时,家庭已衰落,鼐幼嗜学,伯父姚范授以经文,又从刘大櫆学习古文,刘大櫆对姚鼐特别器重,称其“时甫冠带,已具垂天翼”,“后来居上待子耳”。
乾隆十五年(1750),他二十岁考中举人后,经过五次礼部会试均名落孙山,直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三十岁第六次应礼部试,才中进士,授庶吉士。
3年以后,散馆改主事,分属兵部;旋又补礼部仪制司主事。
后历任山东、湖南乡试副考官,会试同考官和刑部广东司郎中等职。
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廷开四库全书馆,姚鼐被荐入馆充纂修官。
此职本应翰林方可充任,独鼐与休宁戴东源、兴化伍大椿、歙县程晋芳等8人破格当选。
《四库全书》成,鼐乞养归里,不入仕途,时年44岁。
桐城名人故居简介
桐城名人故居简介
桐城,自隋唐以来,名人辈出,人才济济。
历史上的桐城,
是全国四大“文化古城”之一,被誉为“千年古县”、“文章之府”。
桐城古称龙眠、七邑、龙眠等,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已逾
4000年。
在桐城境内,至今仍遗存着大量的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形制之完整,在全国县级城市中均属罕见。
据
不完全统计,仅清代及近现代所建的古民居就有670多座。
在众多的古民居中,又以清代民居最多。
杨守敬故居。
杨守敬(1754—1849)字守正,号虚谷,江苏
吴江人。
少时在家乡读书,后随父亲在苏州、扬州等地做官。
乾
隆十六年(1751年)任湖北荆州知府时,为重修荆州孔庙而捐俸;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任安徽巡抚时,在安庆设立了官
办的“学馆”和“书局”;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任安徽布政
使时,奏请朝廷拨款重修了桐城文庙;乾隆四十四年(1789年)任翰林院编修时,曾两次主持重修了文庙;嘉庆七年(1802年)任国子监祭酒时主持了文庙的重修工程。
—— 1 —1 —。
安庆的历史名人
安庆的历史名人,这些你肯定知道陈独秀(1879-1942)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建人之一,“五四运动”总司令。
安徽安庆怀宁人,中共“一大”至“五大”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历任中央执行委员长、总书记。
邓稼先(1924-1986)物理学家,“两弹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
安庆怀宁人。
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
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生于1964年3月24日,安庆怀宁人,在农村长大。
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
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
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
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
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9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
张恨水(1895-1967)现代著名作家。
安庆潜山人。
其代表作品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等。
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
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
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
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盟石。
安庆桐城人。
中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二、三、四、五届委员、六届常务委员,民盟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邓石如(1739-1805)清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
安庆怀宁人。
精四体书,有《完白山人印谱》等行世。
李公麟(1049-1106)北宋中国第一画家。
字伯时,号龙眠居士。
庐江郡舒州(今安庆桐城)人。
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历泗州录事参军,以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
好古博学,长于诗,精鉴别古器物。
尤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时推为宋画中第一人。
桐城历史
编者按:俊彩星驰,人杰地灵。
桐城的青山绿水孕育了如许才人俊杰,历代名流大家则给桐城留下了丰富瑰丽的文化遗存。
山水与人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距城区不远的龙眠山,岩媚峰奇,钟灵毓秀,风景之胜,称绝一方。
城区被列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俯拾皆是,有始建于元代的桐城文庙和紫来桥,有保存完好、古意盎然的东、南老街,有造型奇特的半山阁和告春及轩,有宇内闻名的六尺巷。
而独具特色的孔城老街、波光潋滟的菜子湖、沉雄壮阔的挂车河古战场遗址,则如颗颗明珠,嵌镶在桐城大地上……凡此种种,无不闪耀着桐城历史文化的辉光,无不回荡着历史前进的脚步声!文章故地桐城地处皖中,接江望淮,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千百年来,在这片盛产鱼米也盛产书画文章的土地上,桐城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令人惊异的文学奇迹,催动着恢宏的文化景象不断萌生。
主盟清代文坛200余年的桐城派,是桐城文化的金字招牌和亮丽名片。
在桐城派创立、传承、流衍的过程中,桐城籍作家始终起着主导和骨干作用。
桐城派的散文理论,早期受影响于方以智、钱澄之,滥觞于戴名世,正式提出的则是方苞,后经刘大木魁补充,至姚鼐发展而形成,桐城派之名遂大显于世,一时间“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
桐城诸家的散文大都平易近人,清新可读,并在艺术风格方面又具有各自的个性特征,如戴名世的雄奇犀利,方苞的静重博厚,刘大木魁的气肆才雄,姚鼐的纾徐卓荦,姚莹的雄奇真切,刘开的纵横晓畅,方东树的沉雄坚实,吴汝纶的恣肆老练,马其昶的思深辞婉,姚永概的才气俊逸,均自成体貌,为人推重。
清代以来,编辑出版的上述作家文集近500卷,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文派煊赫,诗风亦盛。
晚唐诗人曹松,家世寒微,苦吟不辍,用语凝炼,婉而多讽,留下了“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千古名句。
明清时期,桐城一邑善诗者达千余人,有诗集传世者600余家。
方文、方贞观、方世举号称“方氏三诗人”,方维仪、方孟式、方维则以名媛诗人载名史册。
桐城文庙导游词
桐城文庙——六尺巷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迎江寺风景区,我是来自安徽省旅行社的王萍,大家可以叫我小王。
很荣幸可以为各位提供讲解服务,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够把美丽介绍给大家,把欢乐传递给大家。
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迎江寺之旅吧!桐城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春秋为桐子国,唐至德初建县制。
古县文化名于宋,崛起于明,鼎盛于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称天下。
桐城自古名人辈出,唐宋两代的有曹松、李公麟,明清时期又有大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更值得一提的是以方苞、刘大魁、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文派,前后雄霸文坛近300年。
近代又有美学宗师朱光潜,以严凤英为代表的一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现在我们的位置是和桐城文化密切相关的桐城文庙。
首先让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文庙吧!文庙又叫孔庙,它是一座“庙学合一”的文教活动场所。
始建于元代,清同治年间重建,距今已有700年历史了,现在保留的文庙是其核心建筑,主要有大成殿、门楼,并配有文昌祠、泮池、泮桥等建筑。
接下来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文庙,感受一下她的文化魅力吧。
进了文庙大门,眼前的便是棂星门,棂星门是用汉白玉建成的四柱三门式建筑,柱身是方形的,下有“扇形”撑石,造型简朴典雅。
棂星是传说中的谷神,汉高祖命祭天要先祭棂星,以祈求五谷丰登,宋时将棂星门移到孔庙,意为以尊天之礼尊孔。
穿过棂星门,走过泮桥,我们现在到达了大成殿,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堪称皖中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大成殿之冠。
进入大成殿,眼前的孔子“四配”及“十二哲”的泥彩塑像,这些塑像,神形兼备,栩栩如生,甚至可以跟山东曲阜孔庙里的孔子塑像媲美呢!好了,接下来一个小时时间留给您,您可以凭自己的兴趣进殿或进展览馆参观,一个小时以后,我们在文庙门前集合,随后我们会驱车前往下一个景点:六尺巷。
各位朋友,眼前这条100多米长,两米多宽的小巷就是著名的“六尺巷”了。
不知道,大家对“六尺巷”的故事了解多少呢?说到张英大家也许不太熟,但他的儿子张延玉,雍正年间的重臣,大家可能就熟悉一点了吧,历史上他们被称为“父子宰相”。
清代姚鼐的个人简介
清代姚鼐的个人简介姚鼐是我国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
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
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清代姚鼐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生平姚鼐是显赫的吴兴姚氏的后裔,其一世祖居麻溪(今枞阳钱桥河南岸姚王集),五世祖姚旭明景泰年间迁居桐城城里。
至姚鼐,其家族居桐城县城已300余年。
姚鼐1731年十二月二十日(1732年1月17日)出生于桐城南门的一个官宦书香人家。
其祖先姚旭为明云南布政司右参政、姚之兰为江州府知府加按察副使衔,皆载入《明史循吏传》;高祖姚文然,康熙时任刑部尚书;曾祖姚士基,曾任湖北罗田知县,均贤良清廉,辞世皆享名宦祠祀。
伯父姚范,进士及第后为翰林院编修,著有《援鹑堂文集-诗集》,学贯经史,与桐城派祖师之一的刘大櫆情深意笃,使姚鼐得以跟其伯父受经学,跟刘大櫆学文。
其祖父姚孔瑛二十六岁时即去世,父淑终生为一介布衣。
姚鼐出生时,家庭已衰落,鼐幼嗜学,伯父姚范授以经文,又从刘大櫆学习古文,刘大櫆对姚鼐特别器重,称其“时甫冠带,已具垂天翼”,“后来居上待子耳”。
乾隆十五年(1750),他二十岁考中举人后,经过五次礼部会试均名落孙山,直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三十岁第六次应礼部试,才中进士,授庶吉士。
3年以后,散馆改主事,分属兵部;旋又补礼部仪制司主事。
后历任山东、湖南乡试副考官,会试同考官和刑部广东司郎中等职。
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廷开四库全书馆,姚鼐被荐入馆充纂修官。
此职本应翰林方可充任,独鼐与休宁戴东源、兴化伍大椿、歙县程晋芳等8人破格当选。
《四库全书》成,鼐乞养归里,不入仕途,时年44岁。
大学士于敏中、梁国治先后动以高官厚禄,均被辞却。
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否则,不如“从容进退,庶免耻辱之在咎已尔”。
[桐城派代表人物]桐城派有哪些代表人物
[桐城派代表人物]桐城派有哪些代表人物篇一: 桐城派有哪些代表人物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讲求经世致用,看不起明末反传统、倡性灵的公安派、竟陵派等浪漫文学。
方苞提倡“义法”说,主张作文为了宣传义理,而义理主要指孔孟、程朱的道统。
他的主张,正好和满清政府尊崇理学和道统的国策配合。
桐城派以“道统自任”,戴均衡《方望溪先生集外文补遗序》说:“平心论之,宇宙间无今汉学家,不过名物、象数、音韵、训诂未能剖析精微,而于诚、正、修、齐、治、平之道无损也;而确守程、朱如先生者,多一人则道看一方,遂以昌明于一代。
”梁启超说:“桐城派又好述欧阳修‘因文见道’之言,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者互相轻。
”戴名世戴名世,今桐城市人,字田有,因晚年在桐城南山买了田宅,以备退隐,人称南山先生。
戴名世6岁时随父到枞阳陈家洲读私塾,父客死塾馆后,戴名世接馆继续教书育人,以文为生。
初为诸生时,以文章锦绣而负盛名。
57岁时才考中进士,官至清廷翰林院编修。
康熙五十二年,因文字狱被杀。
戴名世的文学理念源于儒家的道统和君亲师的正统观,主要成就在于文学的独创,所作的文章皆以道、法、辞三者为要素,以致名满天下,他因此成为清代文坛上倍受人们重视的桐城派代表人物。
方苞苞,字凤九,因祖籍在浮山马溪,晚年自号望溪。
方苞世居南京,大比之年以桐城籍生员参加考试,因此对枞阳山水满怀眷念之情,从来不喜欢作诗的他在文集中仍留下《过枞阳》的诗篇。
康熙五十年冬,方苞因给戴名世《南山集》作序而株连下狱,康熙五十二年,被释放。
方苞最初提出的“义法”文论,即要求作文要言之有物、有序,也是对“空疏”文风的一种矫正和批判。
“义法”之说已成为桐城文派创作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他所着的《左忠毅公逸事》和《狱中杂记》中的人与物,情与景记述精妙,生动感人,催人泪下。
他以实践开创了一代文风,其许多文章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
正如姚鼐所说:“望溪先生之古文,为我朝百余年文章之冠”。
桐城派
姚莹、曾国藩等桐城派桐城派至姚鼐时最盛,天下翕然,其门人以梅曾亮(一七八六——一八五六)、管同(一七八0——一八三一)、方树东(一七七二——一八五一)、姚莹(一七八五——一八五三)为著名,曾国藩《欧阳生文集序》说:“四人者为高等弟子,各以所得传授徒友,往往不绝。
其中,管同早卒,故本节以姚莹及梅曾亮为代表,略窥曾国藩之前的桐城派文论。
梅曾亮梅曾亮,字伯言,江苏上元(今南京)人。
在姚门四大弟子中,梅曾亮是最短于考证和少谈义理而自认为“稍知者独文字耳”(《答吴子叙书》)。
在《赠汪写园序》中,就强调“宁自居于文人之畸而不欲以功名之庸庸者自处”,“决其一而专处之”。
应该说,在我国传统的诗文理论领域内,能这样肯定文学独立的人是不多的。
正因此,梅曾亮对我国古代一直占统治地位的文学从属于德行,德行可取代于文学的观点不以然,认为这是两门学问,“自古大贤不能兼”,以至对“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的圣人结论也明确地表示了异义。
在强调文学独立性的基础上,他指出了文学的特性在于“合乎古而乐乎心”(《复邹松友书》)。
所谓“乐乎心”,就是指文章能使人产生一种快乐愉悦的情趣。
所谓“合乎古”,其实质就是“能得其真”(《朱尚斋诗集序》)。
他在《杂说》、《黄香铁诗序》、《太乙舟山房文集序》、《吴笏庵诗集序》等文中反复强调了文学作品的价值就在于“得其真”;而“得其真”的关键在于“肖乎我”,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其《太乙舟山房文集序》云:见其人而知其心,人之真者也;见其文而知其人,文之真者也。
人有缓急刚柔之性,而其文有阴阳动静之殊。
譬之查梨橘柚,味不同而各符其名,肖其物;犹裘葛冰炭也,极其所长,而皆见其短。
使一物而兼众味与众物之长,则名与味乖;而饰其短,则长不可以复见:皆失其真者也。
失其真,则人虽接膝而不相知:得其真,虽千百世上,其性情之刚柔缓急,见于言语行事者,可以坐而得之。
盖文之真伪,其轻重于人也,固如此。
梅曾亮把“真”归结为个性,“肖乎我”,这是很有见地的。
23359349
维普资讯
桐城 市 中 医 院发 展 历 程
“ 下文章 出桐城 天 ,桐城是一座历史文化 名 城 .历史上人 才辈出 ,文风昌盛 .不仅孕育 出了
/ n ' /
一
以方苞、刘大魁、姚 鼐等为代表. 蜚声文坛二百余 年的 “ 城学派 ” 桐 .而且 孕育 出了灿烂的 中医药 文化 ,宋代 名医李百 全、明代 中西 医汇通学说 先 驱者之一方 以智就诞 生在这里 。如今 .在这 片神 奇的土地上 .又屹立起一座二级综合性中医医院一 桐城市 中医医院 。 桐城市中医医院创建于 1 8 年, 2 年前龙眠 95 从 1
桥头、年业务收入不足 5 万元的小门诊部 . 到今天 拥有正式职工 1 8 、年业务收入 1 0 万元的综 6人 60
一
-
jI I
}
≮,
r
・ ‘
_
一
㈡
0 I I
T ; 七
。 ~ , : H
。I 】
一 Βιβλιοθήκη ‘ 合性 医院. 桐城市中医医院的发展历经风雨 . 备受瞩
事 故”定 点 医疗机 构。 二十一年. 弹指一挥问。回酋过去. 我们感慨万千 展望未来, 我们豪情满怀。今天. 我们又站在了
一
个更新更高的起点囊争创 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我们决心在省 中医局和桐城市委 、市政府及主管部
门的坚强领导下. 惜创建二 甲中医医院的契机 , 团结一心, 奋勇争先趣 势打造出管理科学、技术精湛 、 设备先进、服务上乘、环境舒适的现代化中医院 。我们将进~步竖高标杆.自我加压. 乘势而上. 奋 力追赶. 致力于加强学科建设 . 重视人才培养. 努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切实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与时俱 进, 开拓创新. 用青春和智慧、真知和爱心 、 敬业与奉献来全力打造桐城中医医院的品牌形象 . 谱写
关于桐城的诗文
桐城的民俗文化
总结词:丰富多彩
详细描述:桐城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传统,如舞龙舞狮、打鼓歌、剪纸等民间艺术形式。这些民俗文化活动不仅具有地方特 色,还反映了桐城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
桐城的传统工艺
总结词:精湛独特
详细描述:桐城传统工艺品以手工制作、技艺精湛而著称,如竹编、木雕、陶器等。这些工艺品融合 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艺术观赏价值,深受游客喜爱。
04
桐城的文化传承
桐城的文化遗产保护
保护历史建筑
对桐城的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和维护,确保其得到妥善 保护。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鼓励传承桐城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艺术、 传统手工艺等。
建立文化档案
对桐城的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整理,建立完整的文化档 案,以便更好地研究和传承。
桐城的文化产业发展
01
促进文化产业创新
关于桐城的诗文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 录
• 桐城的历史背景 • 桐城的著名诗文 • 桐城的文化特色 • 桐城的文化传承
01
桐城的历史背景
桐城的历史沿革
秦朝时期
置为桐乡,属九江 郡。
宋朝时期
太平兴国二年,改 桐城县,属庐州府 。
春秋时期
桐城属吴国,后归 于越国,再后归于 楚国。
汉朝时期
鼓励桐城地区文化产业创新,支 持文化企业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 文化产品。
02
加强文化产业人才 培养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 文化产业人才,为桐城文化产业 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03
提升文化产业品牌 影响力
加强桐城文化产业品牌的宣传和 推广,提高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学艺术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辈出的桐城》
教学设计
桐城市包圩学校汪志军
2015.10.29
《名人辈出的桐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桐城名人,学会思考、讨论。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分析探讨。
2、学生参与,活跃气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桐城,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家乡桐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名人辈出,大家知道有哪些呢?
二、新授
1、著名的政治家
①范增
②父子双宰相
2、艺术
①李公麟
②严凤英
3、文学
①桐城派
②当代诗人陈所巨
4、教育
①除弊图新的教育家吴汝纶
②美学大师朱光潜
5、科技
①中科院院士陆大道
②中科院院士程和单
③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南平
④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三、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