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同步练习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三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三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I)卷](https://img.taocdn.com/s3/m/54cb71c8b7360b4c2f3f6410.png)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三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2017八上·常山期中) 从出土文物“秦印封泥”(如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周朝实行分封制度②秦朝实行丞相制度③封泥上文字是小篆字体④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A . ①②B . ①④C . ②③D . ③④【考点】2. (2分) (2019八上·萧山期中) 汉武帝时期,设立监督所属郡国主要官员行为的专职官员是()A . 丞相B . 内阁大臣C . 校尉D . 刺史【考点】3. (2分)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A . 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B . 汉武帝亟须从“无为”转向“有为”C . 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D . 经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考点】4. (2分)下面是小杨同学摘录的四张历史知识卡片,卡片内容正确的有()A . ①④B . ②③C . ②④D . ①③【考点】5. (2分) (2020八上·台州月考) 西汉初,贾谊向文帝上《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后来,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要措施是()A . 行推恩B . 设刺史C . 推察举D . 分郡县【考点】6. (2分)西汉最高的学府是()A . 大学B . 太学C . 中学D . 小学【考点】7. (2分)(2017·杭州模拟) 下表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是()史实结论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大大削弱了诸侯王原来的封地和势力②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③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④ 1945年,联合国成立建立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③D . ②④【考点】8. (2分)史称公元25年刘秀所建政权为“东汉”的原因是()A . 因其统治区域相对于前朝而言在东方B . 因刘秀起兵于东方C . 因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代表了希望和生机D . 因刘秀政权的都城在前朝都城的东面【考点】9. (2分)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下列史实与汉武帝无关的是()A . 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B . 颁布“推恩令”C . 强化监察制度D . 设置西域都护【考点】10. (2分)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A . 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B . 成吉思汗——建立元朝C . 汉武帝——修筑长城D . 耶律阿保机——建立西夏【考点】二、材料分析题 (共2题;共15分)11. (10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学习方法指导丛书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学习方法指导丛书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48d5e09e31433239689355.png)
学派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老子 墨子 韩非子 孙武 孙膑
时代
主要主张
著作
春秋 野仁冶的思想曰有教无类尧因材施教
叶论语曳
战国
野仁政冶曰野民贵冶尧野君轻冶和野富贵不能淫袁贫贱 不能移袁威武不能屈冶的道德准则
叶孟子曳
春秋
主张野无为冶袁要求人们顺应自然曰具有辩证思 想
叶道德经曳
1
新课标窑学习方法指导丛书窑历史与社会八年级窑上册
渊圆冤地理环境证明院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袁这里终年干旱少雨袁尼罗河成了唯一的水 源遥 若无此水源袁埃及人将无法生存遥 由于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袁河水灌溉了两岸的土地袁还 给地面铺上了一层肥沃的淤泥袁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遥 河水退却后袁埃及人依靠集 体的力量袁用粗糙简陋的工具袁清除荆棘袁排干沼泽袁开沟筑坝袁辛勤耕耘遥
第三课 西方古典文明
我做做 员援阅 圆援悦 猿援粤 源援月 缘援悦 远援粤 苑援阅 愿援悦 怨援悦 员园援悦 员员援悦 员圆援阅
读与思 员猿援渊员冤罗马与迦太基国进行争霸战争遥 罗马胜利袁成为地中海霸主遥 渊圆冤罗马在扩张过程中袁掠夺了大量的奴隶袁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快速发展遥但奴隶地位
低下袁处境悲惨袁与奴隶主阶级矛盾冲突日益激化遥 员源援渊员冤古代的征战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遥 同意袁因为虽然在征战这
公元前 员愿 世纪
印度河与恒河
古埃及
汉谟拉比
渊圆冤印度的种姓制度
第一等级
首陀罗
用野原人冶的手创造
统治阶级
第二等级
刹帝利
用野原人冶的嘴创造
第三等级
吠舍
用野原人冶的腿创造
被统治阶级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测试: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测试: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e1b7cccfc5da50e2534d7fb6.png)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测试: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连接亚欧风物,融汇东西文明”——“一带一路”勾画了开放包容、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蓝图。
在古代,丝绸之路是()A.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B.唐代商人出海贸易的交通要道C.连接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D.清朝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2.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的开通C.昭君出塞D.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3.西汉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从而( )①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陆路交通②将西域归入西汉版图,维护了边疆稳定③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④增进了东西方国家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西汉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下列地点的顺序是( )①西亚②新疆③河西走廊④大秦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5.下列属于为丝绸之路开通提供条件的有( )①张骞通西域②汉武帝设置西域都护府,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的管辖③地形险恶,充满艰难险阻④汉朝强大的经济实力保障其畅通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6.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根本原因是( )A.汉代中西交通畅通B.汉代经济文化发达C.西域都护府的设置D.大一统局面的形成7.“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
”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 )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推动了西汉进行政治改革C.掀起了诸侯兴修水利的高潮D.加速了中国北方民族的融合8.既是中央王朝统治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东西方商品的集散地的城市是( )A.敦煌B.龟兹C.楼兰D.疏勒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试题: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试题: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4da55e839b89680203d825a5.png)
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见学生用书P60]一、重现:丝路何其遥远1.开辟时间:__西汉__时期。
2.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西亚→欧洲3.往来于丝绸之路的商品货物:4.作用及表现作用表现是东西方__贸易__往来的重要通道 除了丝绸,中国的陶瓷、铁器、漆器等商品也是通过这条道路送到西方。
而西方商人则利用这条道路把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等物品运到中国 是东西方__文化__交流的桥梁 在汉代的城市街头,就能看到古罗马魔术艺人的表演。
唐代朝廷上下,非常流行的马球游戏,就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二、探讨:丝路何以通畅?1.政治、军事条件——西汉政府的保护(1)西汉除了大力构筑__河西长城__外,还自敦煌往西至盐泽(罗布泊),沿线构筑__军事防御__设施,设置官员镇守,以保护去外国的使者,并供应给养。
(2)《__斯坦因西域考古记__》一书作者经实地考察后认为,中国人付出巨大努力“势在必行地展长长城”,表明中国最初进入中亚,迫切需要“创造并继续保护这条通道”,体现了“__汉朝猛进的政策__”。
2.经济条件——丝路粮食自足(1)西汉在丝路经过的河西地区大规模__屯田__开垦。
敦煌汉简记录了敦煌一郡即有存谷一万多石,莎车、疏勒等地均可“__粮食自足__”。
(2)当时,匈奴等少数民族往往“驱牛马万余头来与汉贾客(商人)交易”,获取大量生活、生产资料。
中原地区则“骡、驴、骆驼,衔尾入塞”,投入农耕、交通运输,极大地提高了__社会生产力__。
3.外交条件——张骞出使:汉武帝时期,派__张骞__出使西域,促进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4.交通条件——设驿站:西汉时,通过在丝绸之路沿线设置许多__驿站__(如悬泉驿站)等举措,有效地保护了丝绸之路的通畅。
三、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1.《驿使图》纪念邮票发行:1982年8月25日,邮电部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一枚。
2.《驿使图》出土(1)邮票图案采用的《驿使图》出土于__甘肃嘉峪关__地区。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综合探究三 探寻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综合探究三 探寻](https://img.taocdn.com/s3/m/ce1238a4804d2b160a4ec033.png)
《探寻“丝绸之路”》一、单项选择题1.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两河文明和古罗马、希腊文明等……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
这里的“它”开始出现于()A.X和下西洋B.X骞通西域C.鉴真东渡D.玄奘西游2.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
2014年的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不处于此“经济带”的是()A.某某某某B.河西走廊C.某某地区D.某某省3.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
假如你生活在唐朝都城长安,可能会看到的情形有()①各国商人云集于此②出现了专门经营西方商品的肆市店③百姓在市场上采购葡萄、番茄④马可波罗在此做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2014年5月21日,由国务院新闻办组织的“中国媒体丝路行”采访活动在某某某某拉开序幕。
关于古丝绸之路的表述有误的是()A.有利于中国对世界的统治B.有利于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C.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D.X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巨大贡献5.德国人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首次用“丝绸之路”这一名词。
古代丝绸之路也被称为“进步之路”“友谊之路”“文化之路”。
以上材料说明当时这条东西方要道()A.交通非常发达B.各种文明相互交流C.商品贸易极其繁荣D.名胜古迹众多6.仔细观察某朝代疆域图。
图中的“西域都护府”反映了哪一朝代对哪一地区的有效管辖()A.秦朝东南B.西汉某某C.唐朝东北D.元朝某某“不是X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
”这反映出X骞出使西域的重要意义之一是()7.A.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B.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C.密切了与欧洲国家的友好往来D.使某某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8.西汉政府对于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繁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①加强对今某某地区的管理②对河某某区大规模屯田开垦③修长城封闭保守,不与外国人交流④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人教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7acf5494f524ccbff021840c.png)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人教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新设计在教学方法上,坚持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在课堂上创造故事情境、小组合作探究、利用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探究成果等方法以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
3学情分析主要优势在于现代中学生基本可以掌握和使用信息化技术,利用网络平台收集、分析和整理资料。
但是,中学生阶段自我控制能力有限,教师必须提前设定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4重点难点本课的内容体现了世界文明传承的空间联系,重点介绍了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外交通线──丝绸之路,生动展现了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在新的时代里,古老的丝绸之路又重新焕发青春,继续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课内容的难度和容量并不大,因而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就自己熟悉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丝绸之路》【展示】丝路的风光,同时播放音乐《阳关三叠》在欣赏美丽风光和音乐的同时,想一想:这些风光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荒漠……)是啊!这里现在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路,它就是——丝绸之路。
活动2【讲授】《丝绸之路》这节课是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课,共分四个小组:背景组、路线组、小品组和作用组。
(二)任务驱动,协作探索1、自主合作探究:(约3分钟)2、交流反馈,体验成功:(约4分钟)前面背景组介绍了丝路开辟的背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张骞出使西域和武力反击匈奴,非常准确非常清楚,很好!路线组引导同学通过看图对比,学习了丝路的路线,思路清晰,可见同学们作了充分的准备,很好,谢谢3、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约10分钟)(过渡)我们来看地图,一起来说说它的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再往西行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阻隔,所以分成两条线:天山以北是北线,从玉门关出发,经西域到大宛。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d186d263bed5b9f3f90f1cfa.png)
史料三:据《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84)十 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朝商贾交易。北 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
这则史料说明丝路得以通畅还有什么原因?
少数民族与汉族交流频繁,日益融合,共同保护丝绸 之路。
东方 西方
西域与中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马匹、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材、珠 宝、音乐、舞蹈、宗教------
提取墓砖壁画中的历史信息,说说丝路通畅后 河西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扬场图
牧马图
丰收,说明农业发达
图为西域品种的马,表现了 北方民族的牧民生活
一人扶犁驭二牛,耕种技术 的进步
犁耕图
桑蚕业繁荣,受中原地区农业文 明的影响较深; 汉是我国桑蚕业发展的繁盛时期
采桑图
结论:深受中原农耕文明影响。
文化交流 经贸往来
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
驿使图
扬场图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的邮票
牧马图
图片内容是什么? 图片内容说明了什么?
犁耕图
采桑图
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
驿马
尺牍文书 驿使
从当代邮政的内容、意义两方面去考虑 意义:邮政保证和促进不同区域间的物品和信息的交流,而 内 (容 驿《交:马驿流邮)使最递图具人》代员画表(像的驿砖丝使正绸)是之、出路邮土上递于。物中品国(历尺史牍上文经书济)、、政邮治递和工文具化
昆仑山脉
3、经过了 哪些国家?
中国、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土库曼斯坦、伊 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巴基斯坦、印度
意大利
探讨:丝路何以畅通
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西汉时期对西域在军事、外交、 行政管理方面采取过的重大举措保证丝路的畅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3.4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同步测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3.4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同步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1933cc9ba417866fb94a8e08.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4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同步测试传到欧洲。
下列事件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关的是( )A. 玄奘西行B. 张骞出使西域C. 鉴真东渡D. 郑和下西洋4.下列选项中,与《汉书》记载“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这段史料相印证的是()A. 昭君出塞 B.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C. 张骞出使西域 D. 西汉开辟丝绸之路5.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1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于2019年6月6日在昆明启幕。
我国与南亚地区的交往源远流长,从图一可以看出,我国与南亚地区的交往开始于( )A. 秦朝B . 汉朝C. 唐朝D. 宋朝6.“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
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B. 朝鲜派遣大批使节来中国C. 中国的丝织品转运欧洲D. 西域的奇珍异宝不断输入7.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A. 咸阳和西亚B . 洛阳和欧洲C. 长安和印度 D.长安和欧洲8.汉唐时期,西域与内地商业贸易往来频繁,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对此,下列内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西汉时期中原传入西域的有凿井、铸造技术 B. 西域传入汉朝内地的有毡、毯、唢呐、良种马C. 唐朝时从内地运往西域的有丝织品、茶叶、铁器 D. 西域运往唐朝内地的主要是纸张和农具9.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身份开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世,泽及后人。
这里的“他”指的是( )A. 张骞B. 班超C. 蒙恬D. 玄奘10.“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汗和亲识见高”这里的胡指的是()A. 蒙古族B. 鲜卑族C. 匈奴族D. 羌族11.汉武帝在位期间讨伐匈奴,沟通西域,加强对西南夷和百越的管辖,这主要说明了其( ) A. 好大喜功,征伐无度B.目光远大,走向世界C. 开拓疆土,巩固统一D.滥用民力,不得人心12.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们采取的共同统治措施是( )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在长安设立太学 C. 抵御匈奴,巩固边防 D. 统一度量衡13.“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63873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d.png)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进行丝绸之路的虚拟考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
-史料文献:提供丝绸之路的相关史料文献,供学生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地图:使用丝绸之路的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丝绸之路的线路和地理环境。
-游戏:设计丝绸之路知识问答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针对丝绸之路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交流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 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丝绸之路的历史图片、地图和相关史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交流。
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史料的能力,但可能缺乏对于复杂历史问题的思考和解释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分析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交流,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在素质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但在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方面有待提高。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可能存在对于历史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课堂参与度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4.情感态度: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通过学习丝绸之路的历史,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我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527246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f.png)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和文化意义,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例题3:丝绸之路在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体现在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促进宗教和文化的传播等方面。这一知识点要求学生理解丝绸之路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和作用。
例题4:丝绸之路对古代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提高了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这一知识点要求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古代中国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教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该章节内容主要包括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起点和终点、路线以及其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等方面的探究。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学生使用的课本《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教师准备的历史地图、图片、文献资料等;
-网络连接,用于查找和分享相关信息。
2.课程平台:
-校园学习平台或课堂管理系统,用于发布学习任务、交流讨论等;
-搜索引擎,用于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综合探究三_探寻丝绸之路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综合探究三_探寻丝绸之路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2419cd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1.png)
《综合探究三_探寻丝绸之路》作业设计方案《综合探究三_探访丝绸之路》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毗连了中国和欧洲,增进了文化、商业和科技的交流。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究丝绸之路,了解其历史背景、影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和历史认识。
二、设计目标:1.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掌握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3.了解丝绸之路的意义及其对摩登社会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包括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三、设计内容:1.分组钻研: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钻研一个特定的主题,如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影响等,进行深入探究。
2.资料搜集: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3.撰写报告:每个小组根据钻研效果,撰写一份包括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和意义的报告,并进行口头展示。
4.模拟贸易:学生分成东方和西方两个阵营,在教室上模拟丝绸之路贸易活动,体验古代贸易的过程和方式。
5.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丝绸之路沿线的历史遗迹和文物,加深对丝绸之路的了解和体验。
四、评判方式:1.小组报告评分:根据报告的内容、结构、深度和清晰度等方面进行评分;2.模拟贸易表现评分:评判学生在模拟贸易活动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3.参观报告评分:对学生参观活动的总结和感想进行评判。
五、作业要求:1.每个小组要认真钻研所分配的主题,确保报告内容准确、完备;2.参与模拟贸易活动,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3.完成参观报告,表达个人对丝绸之路的认识和感受。
六、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意义,还可以培养综合探究能力和历史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通过这次作业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丝绸之路,感受到古代贸易的魅力和影响,从而增强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I)卷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I)卷](https://img.taocdn.com/s3/m/fe05c1da6c85ec3a86c2c509.png)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提倡新文学,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与这一主张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 洋务运动B . 戊戌变法C . 新文化运动D . 五四运动【考点】2. (2分) (2019八上·江山期中) 秦朝与隋朝都有对后世影响很大的制度创新。
秦朝与隋朝在文化上的创新有()①统一铸造货币②统一文字③科举制度④刺史制度A . ①③B . ②③C . ②④D . ①④【考点】3. (2分)统编历史教材丰富多彩,让学习变得快乐有趣。
汉武帝时期,在全国最高学府太学,读书人学习的主要教材是()A . 儒家经典B . 兵家理论C . 道家学说D . 法家权术【考点】4. (2分)(2017·杭州模拟)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朝代更迭,但是他们的文治武功长留史册。
下列关于人物和描述搭配错误的是()人物措施A.秦始皇统一货币、车轨和文字,促进地区经济、文化交流B.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开辟奠定基础C.唐太宗开创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D.宋太祖采取重文抑武的策略A . AB . BC . CD . D【考点】5. (2分)汉武帝采取的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A . 统一文字B . 统一铸造五铢钱C . 开通大运河D .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考点】6. (2分)以下对我国古代三个朝代的叙述,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当时地方州县既没兵也没钱,“州郡遂日就困弱”,主要是朝廷集权太甚所致②朝廷刚刚平定一场军阀叛乱,却又有更多的军阀割据一方,自任官吏,不供赋税,中央政府几乎有名无实③立国之初,实行分封,后来发生了骨肉相残的叛乱事件,平乱后朝廷采取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A . ①②③B . ②③①C . ③②①D . ③①②【考点】7. (2分)史载,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现了西沙群岛并且在南海航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485365abba0d4a7303763a1d.png)
对民族 有利于中原与西域的交 关系: 往,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对世界 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
影响 文明: 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外
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对汉王 扩大了西汉王朝的影响, 朝: 为后来管理西域打下了
5.“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后,大大促 进了汉朝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C “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 )
A.地中海沿岸 B.孟加拉湾沿岸 C.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D.马来半岛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交通线,它 的博大精深、开放包容在世界交通史上 无出其右。它的团结纽带作用,在中华 民族史上更是功不可没。
而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它更是以 其“团结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的精神,成为维系沿线各国 共同命运的纽带,成为一条互通之路、 文明之路、发展之路、梦想之路、希望 之路……
你认为:
丝绸之路是一条(
)之路,
你怎样看待今天的“一带一路”建
设?对此有何感想和希望?
B.成都
C.长安
D.酒泉
4.下列对话中是某班排练历史短剧的 部分台词:“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 当不辱使命,请陛下回去吧!”“此去 西域非常危险,注意安全。但匈奴一日 不除,国家则永无宁日,望爱卿完成任 务后,早日归来。”可知他们准备演出
的是( A )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蒙恬北击匈奴
凿:开;空:通也
《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其 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 外国由是信之。”
想一想,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 动是“凿空”呢?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中考汇编 人教版-旧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中考汇编 人教版-旧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50ddb0a4312b3169a551a402.png)
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2015·某某某某)7.随着“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A.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加速了殖民扩X和殖民掠夺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2015·某某某某)2.“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A.长安 B.某某 C.某某 D.某某◆(2015·某某某某)3.“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
”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推动了西汉进行政治改革C.掀起了诸侯兴修水利的高潮 D.加速了中国北方民族的融合◆(2015·某某某某)5.“一带一路”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11.美洲改为亚洲,华人改为唐人(2分)日本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唐与新罗交往频繁、玄奘西游等(答出任意两个,1分)对外交通发达,便于对外交往;唐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的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有巨大的吸引力。
等等(答出任意两层意思即可,1分)12.某某、某某(两项正确,1分)市舶司(1分)13.新航路的开辟(1分)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答出一层意思即可,1分)“一带一路”关系亚非、亚欧,甚至辐射到太平洋沿岸的部分国家,最终要形成的就是跟周边国家和区域形成利益共同体。
“一带一路”会再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所以说“堪称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地理大发现”。
(相符的一层意思即可,1分)◆(2015·某某)34.梦想是最令人心动的旋律,又是最引人奋进的动力。
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更崇高。
2019-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共43张PPT)-文档资料
![2019-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共43张PPT)-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5c8103552ea551811a68717.png)
探究二:丝路何以通畅
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西汉时期对西域采取 过哪些重大举措?
外交上: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 了友好关系,交往频繁。
军事上: 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占领河西走廊。
行政管 理方面:
1、公元前121年,占领河西走廊后,先后 设置酒泉、张掖、武威、敦煌四郡。 2、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新疆
楼兰现状
楼兰古城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群中, 几乎全部为流沙所掩埋。城墙用粘土与红柳条相间夯 筑,有古运河从西北至东南斜贯全城。运河东北有一 座八角形的圆顶土坯佛塔。塔南的土台上,有一组高 大的木构建筑遗迹,曾出土汉文、佉卢文文书及简牍、 五铢钱、丝毛织品、生活用具等。城中出土的各种文 书、简牍,被称作罗布泊文书。在20世纪初的考察过 程中,大量楼兰文物被国外考察团掠走。
佛教胜地鸠摩罗什寺塔
古代丝绸贸易的商路,也是佛教传播的道路。 地处丝绸之路要津的河西,在佛教东传的历程中, 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辖的一个县级市,中国的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煌位于丝绸之路上,曾经拥 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 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 阳关的所在地。
扬场图
牧马图
犁耕图
采桑图
结论:丝路沿线及河西古代社会生活受 中原农耕文明影响较深。
丝路古镇的魅力
武威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古称 凉州,历史上曾经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要冲。是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是“中国旅 游标志都”、“中国葡萄酒城”、“西藏归属祖国的 历史见证地”和“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4058ab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9.png)
3. 历史解释:使学生能够对丝绸之路的历史事件进行合理的解释,理解丝绸之路在当时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释能力。
4. 文明交流:通过学习丝绸之路在经济、文化、技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提高学生的文化交流能力。
3. 在讲解丝绸之路的路线时,继续使用图表和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丝绸之路的经过。同时,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丝绸之路沿途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4. 在课堂小结中,强调丝绸之路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文化价值,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丝绸之路。
九.重点题型整理
题型1:写出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过和终点。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参与,表现出对丝绸之路的兴趣和热情。这表明我成功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显得有些被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影响不够熟悉。
其次,我在讲解丝绸之路的路线时,使用了图表和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丝绸之路的经过。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然而,我在讲解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技术交流影响时,可能过于强调了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际案例的引入。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本节课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过和影响。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及其在经济、文化、技术交流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对多元文化的认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同步测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同步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738a7b36ddccda38376baffa.png)
2019-2019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指出这一“主轴”的起点是()A. 东汉的洛阳B. 西汉的长安C. 汉代的成都D. 元朝的大都2.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1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于2019年6月6日在昆明启幕。
我国与南亚地区的交往源远流长,从图一可以看出,我国与南亚地区的交往开始于( )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3.我国历史上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是( )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北魏孝文帝D. 唐太宗4.中国与欧洲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最早是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进行的( )A. 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B. 丝绸之路C. 新航路的开辟D. 郑和下西洋5.汉代,“丝綢和香料从其原产地中国和亚洲东南部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这反映了当时()A. 中国商人到达过罗马帝国B. 西方人普遍享用中国丝绸C. 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D. 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6.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
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B. 朝鲜派遣大批使节来中国C. 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D. 西域的奇珍异宝不断输入7. “一带一路”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
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有()A. 南非 B. 河西走廊 C. 洛阳 D. 辽东8.图为西汉“丝绸之路”示意图,图中“①”处应为()A. 长安B. 涿郡C. 临安D. 广州9.《驿使图》出土于( )A. 甘肃武威B. 甘肃嘉峪关C. 新疆罗布泊D. 新疆库车10.下图是某同学搜集的我国古代某一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图片,这一时期是( )A. 西汉B. 唐朝C. 北宋D. 元朝11.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
初中历社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同步练习B卷
![初中历社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同步练习B卷](https://img.taocdn.com/s3/m/c3b9dd18a1c7aa00b42acb9b.png)
初中历社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同步练习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丝路何其遥远 (共4题;共8分)1. (2分)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
下面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张骞出使西域奠定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基础②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③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④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虚廊向西到达西亚,最远到达欧洲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考点】2. (2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 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B .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开始南移C . 明朝中后期我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D .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考点】3. (2分)(2017·浙江模拟) 2016中埃文化年闭幕式1月19日在广东广州举行。
回答小题(1)以下对广东广州描述正确的是()①地处丘陵,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②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③耕作制度一年两熟甚至三熟④跨我国地势一,二阶梯,落差大A . ①③B . ①②C . ②③D . ③④(2)在文化年活动中,大量文学作品互译。
在埃及国家翻译中心的推动下,在中文教师的努力下,一大批中国文学作品被翻译,这部分作品被翻译的语言是()A . 英语B . 德语C . 法语D . 阿拉伯语(3)中埃关系源远流长,文化交往由来已久。
早在古丝绸之路繁荣时期,中埃文化交流就伴随着商贸往来逐渐形成和发展()A .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开通B . 丝绸之路只运输丝绸而得名C . 《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他如何到中国时提到丝绸之路D . 马球游戏就是从唐朝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的【考点】4. (2分)下图是介绍丝绸之路的一部著作,其中不可能出现的内容是()A . 作者在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品尝西安火锅B . 作者在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河西走廊浏览敦煌莫高窟C . 作者在新疆品尝鲜美的葡萄和哈密瓜D . 作者在莫斯科观看二战纪念馆【考点】二、丝路何以通畅 (共5题;共10分)5. (2分)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是()A . 四川省B .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C . 陕西省D . 甘肃省【考点】6. (2分) (2018八上·临海期末) “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丝绸之路开辟②实行“闭关锁国”③郑和下西洋④玄奘西游天竺A、①④③②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②【答案】A【考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近代前夜危机,探究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解析】【分析】此题考察重要历史事件的时序。
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实行”闭关锁国“的朝代主要是清朝;郑和下西洋是在明朝;玄奘西游天竺是在唐朝。
所以排序正确的是A。
【点评】知道重要历史事件的时序。
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开始南移C、明朝中后期我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答案】B【考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农耕文明的繁盛,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农耕文明的繁荣考点的掌握。
根据八上《历史与社会》书本第108页,从唐朝中晚期至宋朝,中原一带战乱频繁,南方地区处于一个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经济迅速崛起。
即唐朝,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本题是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错误答案。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3.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小丽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为这组图片拟定了一个共同的标题。
最恰当的应是( )A、祖国统一B、中外交往C、民族团结D、抵抗侵略【答案】B【考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外文化交流考点的掌握。
本题要求给这四幅图片拟定一个共同主题。
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鉴真东渡日本,把中国的佛教和建筑、医学等文化业带到了日本。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流。
戚继光抗倭使得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倭寇是明朝对日本海盗的称号。
这些历史事件都是我国与外国交流的历史。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点评】要求学生能归纳历史事件的共同点。
4.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是( )A、敦煌B、楼兰C、鄯善D、龟兹【答案】D【考点】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丝绸之路相关知识的掌握。
汉唐时期,中原王朝设西域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直接管理西域,治所在龟兹王城。
龟兹成为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西方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故而答案为D。
【点评】掌握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5.《驿使图》出土于( )A、甘肃武威B、甘肃嘉峪关C、新疆罗布泊D、新疆库车【答案】B【考点】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的识记,以及课本图片的了解。
根据教材记载,可知《驿使图》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
故而答案为B。
【点评】了解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6.漫长艰险的丝绸之路能得以保持通畅的条件有( )①政治条件②军事条件③经济条件④宗教文化单一条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考点】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丝绸之路考点的理解。
在政治方面,汉朝击败匈奴,占领河西走廊,先后设置酒泉、张掖、武威、敦煌四郡;西汉政府还设立了西域都护府,保护商旅往来。
在军事上,修筑长城,沿线构筑军事防御设施,设置官员镇守。
经济上,西汉在丝绸之路经过的河西地区大规模屯田开荒。
因此,丝绸之路得以保持畅通的条件有政治、经济和军事条件。
而丝路沿线1 / 3宗教多样,第4项是错误的。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点评】要求学生理解丝绸之路得以畅通的条件。
7.当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的时尚。
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答案】B【考点】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丝绸之路相关知识的掌握。
中国的丝绸是通过丝绸之路运到西方的。
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所以丝绸之路开通于西汉时期。
故答案为B。
【点评】掌握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8.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
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B、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D、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答案】A【考点】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丝绸之路相关知识的理解。
此题为逆向选择题,丝绸之路的起点为长安,故而答案为A。
【点评】理解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9.我国历史上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北魏孝文帝D、唐太宗【答案】B【考点】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关于丝绸之路的基本史实。
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君主是汉武帝,第一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
所以,选B。
【点评】此题考查关于丝绸之路的基本史实。
10.丝绸织绣着中国早期的繁盛与光华,随着东方美丽的传说,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传播中国璀璨而精致的文明。
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A、张骞B、玄奘C、鉴真D、郑和【答案】A【考点】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丝绸之路考点的掌握。
张骞出使西域奠定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基础。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对丝绸之路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
11.中国与欧洲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最早是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进行的( )A、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B、丝绸之路C、新航路的开辟D、郑和下西洋【答案】B【考点】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丝绸之路考点的掌握。
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丝绸之路最远达到大秦,即古罗马。
在B、C、D中,B时间最早。
而A是汉朝边疆的治理,没有达到欧洲。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选择B。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
12.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
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B、朝鲜派遣大批使节来中国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D、西域的奇珍异宝不断输入【答案】B【考点】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丝绸之路起点是长安,终点到达大秦,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而朝鲜与中国同属于东亚国家,中国与朝鲜的交流不能称之为东西方之间的交流。
此题为逆向选择,故答案为B。
【点评】掌握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13.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A、四川B、陕西C、甘肃D、新疆【答案】A【考点】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此考查丝绸之路的路线。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即今天的陕西西安,经甘肃敦煌,新疆的楼兰等一路向西到达大秦,而四川位于陕西省的南面,此题为逆向选择,故答案为A。
【点评】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
14.下图是某同学搜集的我国古代某一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图片,这一时期是( )A、西汉B、唐朝C、北宋D、元朝【答案】A【考点】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丝绸之路考点的掌握。
这张图出自八上《历史与社会》书本第68页。
根据《探究丝绸之路》一课的提示,丝绸之路形成于西汉时期。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丝绸之路的形成时间。
第3页共6页◎第4页共6页15.2013年3月4日,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六省区签署了一份联合协定,用于保护一条具有千年历史,沟通中西方交通的陆上要道。
这条交通要道是指( )A、丝绸之路B、玄奘西游之路C、鉴真东渡之路D、郑和下西洋之路【答案】A【考点】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丝绸之路考点的掌握。
可以结合八上《历史与社会》书本第68页图3-35丝绸之路示意图,看出题目中的省区都在丝路沿线。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
16.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1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于2013年6月6日在昆明启幕。
我国与南亚地区的交往源远流长,从图一可以看出,我国与南亚地区的交往开始于(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答案】B【考点】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丝绸之路考点的掌握。
本图出自八上《历史与社会》书本第68页3-35丝绸之路示意图。
丝绸之路形成于西汉时期。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
17.汉唐时期,西域与内地商业贸易往来频繁,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对此,下列内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西汉时期中原传入西域的有凿井、铸造技术B、西域传入汉朝内地的有毡、毯、唢呐、良种马C、唐朝时从内地运往西域的有丝织品、茶叶、铁器D、西域运往唐朝内地的主要是纸张和农具【答案】D【考点】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丝绸之路的概况的掌握。
此题为逆向选择,D中提到的”纸张“首先为我国发明,不可能从西域传入,故而答案为D。
【点评】掌握丝绸之路上的概况,知道丝绸之路上运送的货物。
18.在古罗马,丝绸的价值等同于同等重量的黄金,古罗马人以能穿上中国丝绸为荣。
中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下列事件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关的是( )A、玄奘西行B、张骞出使西域C、鉴真东渡D、郑和下西洋【答案】B【考点】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丝绸之路考点的掌握。
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往来的关系,交往日益频繁,促进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为丝绸之路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
二、问答题2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区:河西走廊B.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区:葱岭【答案】左框B 右框A【考点】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学生能够阅读历史地图,并能在图中找到重要的历史地域。
这张图是古丝绸之路的地图。
右一空位于长安到玉门关之间,可知这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河西走廊。
右边一空位于西域西部,昆山西侧,应该是葱岭。
【点评】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认识重要的历史地域比并能在图中找到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