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学习方法.doc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理解学习方法

一、对阅读理解策略的研究

对阅读理解问题的关注在古代社会就大有人在,但现代意义的、系统的阅读理解问题的研究则始于一百余年前。普遍认为,对这一问题最早进行科学研究的是罗曼尼斯,他于1884年报告了第一个关于阅读理解研究的成果。在研究中,他要求成年人在规定时间之内读一段有十行文字的文章,并在读后写下他们能够记得的内容。他发现,被试在阅读速度方面的差异是4:1,即读得快的被试读同样内容的材料只需读得慢的被试所用时间的四分之一,并且读得快的被试回忆起来的内容也。

由罗曼尼斯带来了一个关于阅读理解研究的良好开端,但在他之后的数十年间,对阅读理解问题的研究是不活跃的。尽管偶而有一些研究成果发表,但其研究是不够深入的。之所以如此,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艾宾浩斯对记忆的实验研究占了统治地位,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就冲淡了人们对阅读理解问题研究的兴趣。

本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对阅读理解策略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许多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整个阅读理解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

研究者们普遍认为,阅读理解的过程和结果,主要受三个因素的直接影响。一是读者的认知能力,二是读者的语言知识,三是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依据对这三个因素的理解和强调的重点不同,创立了不相一致的阅读理解的模式。这些模式大体可归纳为三类:以高夫为代表的自下而上模式。这一模式是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解释阅读过程。以古德曼为代表的自上而下模式。这一模式认为,人们在阅读过程中,通常是利用语言知识和有关经验的作用,对课文进行加工的,即阅读的起点是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而不是印在纸上的文章。以鲁墨哈特为代表的相互作用模式。这一模式吸取了前两者的合理之处,不再偏颇文章提供的信息或学习者已有的经验,而是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认为

成功的阅读离不开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以上可视为西方国家对阅读理解研究的一个轮廓。同样,在国内,从70年代中期以来,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文的阅读理解策略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如在中文认知中的大脑偏化问题、中文的语言转录问题、字优与词优效果以及中文句子和课文的阅读理解等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其中,句子和课文的阅读理解策略的研究更有代表性。

同时,许多研究也表明,要提高学习者的阅读理解效果,就必须使其掌握适当的阅读方式和应用适宜的阅读理解策略。

二、阅读的方式

阅读方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对于大多数学习者特别是中小学学生来说,并不一定掌握了适当的阅读方式,因而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能根据阅读的目的,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对于改善他们的阅读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阅读方式主要有:

1。精读

精读是为了系统、深入地掌握阅读材料所具有的知识内容,这就要求学习者从字、词、句入手精研细读,甚至反复阅读,进而掌握各个段落及整篇文章的精髓,以便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从字、词、句入手就是要逐字逐句地阅读,逐个问题进行思考;同时反复阅读,层层深入。精读有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及实质的理解,是形成学习者知识系统的基础,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更是如此。因而无论什么学科的基础内容,都应组织好精读,以便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精读的技巧通常是:抓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往往在道理的阐述、人物的刻画、气氛的渲染中起着关键作用,因而应首先抓住它们。找准中心句。中心句往往就是一篇文章的骨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搞清了文章的中心内容。把握重点段落。一篇文章在叙事论理时,总有一些段落是起铺陈作用或过渡作用的,而另一些段落则承担着反映文章主要内容或基本观点的任务,这样的

段落就是重点段落,在阅读时应着重把握。

2。速读

速读是一目十行式的阅读,它有利于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较多的信息。速读的技巧主要有:意群扫描式阅读。意群扫描即不是以单个字或词为单位进行阅读,而是以意群为单位进行阅读。用这种方式进行阅读,可以大大地提高阅读速度,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特别是中小学学生用这种方式进行阅读。在阅读时,不要过分看重对个别字词的辨认,只要能掌握基本意思即可。浏览。即对全文粗略地阅读,甚至只读其大小标题,以达到对内容的大体了解或整体认识,或对某些重要观点、重要信息的大概出处有所了解即可。如在字典里查找词汇,或复读已读过的文章,或确认某个信息等等,通常用此方法进行阅读。跳读。即对自己关心的内容或特定内容进行阅读,如寻找特定的数字、符号、日期、事由或确认某个信息等就属此种阅读。其特点是跳跃阅读,不逐一阅读。这适于搜寻特定信息资料或捕捉重点。

3。朗读

阅读可分为出声的读和不出声的读,前者称朗读,后者叫默读。二者各有其意义和作用。朗读有利于提高阅读者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强化情感体验、有利于促使感官全面活动从而增强记忆。

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课文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朗读技巧有这样几种:理解分析性朗读。一般用于对说理性文章的阅读,要求条理分明,自然流畅地读。旨在熟悉文章的段落要点和全文中心。欣赏性朗读。一般用于对抒情性文章的阅读。要求感情丰富、进入境界、形象生动地读。分解色朗读。一般用于文艺性读物,这一种集体阅读活动,要求借助手势、表情和声调,表现出人物性格或某种情景。

三、阅读理解的策略

近年来,把阅读理解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各门学科的阅读策略研究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理解

的质量,已形成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潮流,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归纳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立足于现有的认识水平,可在教学中应用以下一些阅读理解策略,以提高学习者的阅读理解水平。

语言理解策略

语言理解策略就是借助于语言材料建构意义的过程。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接收文章提供的信息,然后使用已有的知识,对输入的信息进行聚焦、预测、推断和监控,进而揭示语言的意义,文章信息是通过字、词、句体现出来的,因此,语言理解主要反映在对字、词、句的聚焦、预测,推断和监控上。

1。聚焦

一篇文章有很多信息,读者不是把自己的注意力平均分配到每个信息单元,而是抛开那些冗余信息、枝节信息,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效的信息上,这就是聚焦。在阅读的全过程中,没有聚焦只是被动感知,那是一种低层次的阅读水平。主动的聚焦既能提高阅读速度,又能增强理解程度。不过,聚焦的水平和速度取决于对字、词、句的熟练掌握程度,能迅速地辨认单词和理解句子含义的人,才能迅速、准确地聚焦。因此训练学生聚焦,是以他们熟练掌握字、词、句的知识为前提的。

2。预测

预测是读者在对字、词、句的识别加工时,对他们蕴含的意义及后面的内容的估计和预见。读者自始自终都在理解、揣测作者的意,达到心灵的沟通。例如,当读者读到蚂蚁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三个阶段一句时,若能马上预测到后面内容一定是具体地讲蚂蚁成长过程的三个阶段,那么,就能准确、迅速地把握后继内容了。

3。推断

正确地理解语言是建议在正确的推断基础上的。推断在语言理解过程中是个特殊的阶段,推正确是阅读理解水平高的表现,它要求读者在大脑中进行一连串复杂的逻辑思维活动,对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