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会考知识点必修二.doc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梳理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梳理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1、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根据等压线决定风向的步骤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3、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4、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大气环流的好处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构成的重要因素。
6、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7、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
每1个纬度为11千米;8、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
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9、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10、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11、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12、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3、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14、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15、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16、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
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17、昼夜长短的决定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18、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1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20、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21、太阳直射点的决定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22、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23、地球自转的地理好处昼夜更替不一样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24、本初子午线0°经线,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25、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透过陆地(实际)。
26、东西方向的决定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高二通用地理会考知识点
高二通用地理会考知识点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2.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经纬度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地球表面的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地理经纬度作为测量地球表面位置的基本系统。
二、自然地理环境1.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一定时期内某地区的天气状况统计特征,包括温度、降水量、湿度等。
气象是研究气候的科学。
2. 植被与土壤植被是指一定地区生长的植物总体。
土壤是由岩石经过风化、侵蚀和剥蚀形成的上地壳固体颗粒堆积体。
三、人文地理环境1. 人口与城市化人口是指某一地区居住的人的总数。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2. 区域分化与城市群区域分化指不同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和条件的差异化。
城市群是多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构成的连片区域。
四、资源与可持续发展1. 能源与非能源矿产资源能源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各种能量资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
非能源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等。
2. 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水体资源,包括江河、湖泊、地下水等。
水环境问题涉及水污染、水资源缺乏等方面。
五、地理与可持续发展1. 自然灾害与减灾自然灾害是指地球自然力量引发的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减灾是指通过各种措施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2. 国际合作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是指各国之间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包括资源共享、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
六、地理调查与地理信息技术1. 地理调查方法地理调查是指通过实地勘察和数据采集等方法获取地理信息的过程。
2.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地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以上是高二通用地理会考的主要知识点,掌握并理解这些知识将有助于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保持对地理科目的兴趣,并注重实践与应用,相信你能在地理学习中取得进步!。
会考高二地理必背知识点
会考高二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学科,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掌握地理必背的知识点是极其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会考高二地理必背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全球自然环境1.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类型:包括城市用地、农田、林地、草地等,各种利用类型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2. 湖泊分布和特点:了解世界各地湖泊的分布规律和基本特征,如密度、面积、深度等。
3. 河流的特征:熟悉全球各大洲的主要河流,并了解其流经国家、流量、长度等特征。
4.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全球气候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每个气候带内还有不同的气候类型,需要了解其特点及分布。
5. 山脉和高原的特点:掌握全球主要山脉和高原的分布,以及其对气候、人文环境的影响。
二、资源与环境问题1. 人口增长与城市化:了解全球人口增长的趋势、原因和影响,以及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2. 能源资源:掌握全球主要能源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利用方式,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3. 水资源和水问题:了解全球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污染状况,以及人类面临的水资源挑战。
4. 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认识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5. 土地退化与荒漠化:了解不同地区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的原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三、地理信息技术1. 地理信息系统(GIS):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应用,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在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等方面的作用。
2. 卫星遥感技术:熟悉卫星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了解如何利用卫星影像获取地理信息。
3. 全球定位系统(GPS):掌握全球定位系统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其在导航、地图制作等方面的作用。
四、区域发展与规划1. 经济特区和开发区: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特区和开发区的建设背景、目的和发展情况。
2. 城市体系与城市规划:了解城市体系的组成要素和发展模式,以及城市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3. 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熟悉国际上的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
高二会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二会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理学科在高二的会考中占据重要位置,而对于学生来说,熟悉并掌握地理学科的必备知识点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下面将列举一些高二地理学科的必背知识点,供同学们备考复习使用。
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由于自转而略呈扁球状。
-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 经线和纬线: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虚构垂直线,也称为子午线;纬线是连接东西两极的等角线。
- 东经和西经: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范围是0°-180°。
- 北纬和南纬:以赤道为基准,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范围是0°-90°。
2. 地球的运动- 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被定义为一昼夜,约为24小时。
- 公转:地球绕太阳运动,完成一次公转约需365.25天,为一年。
- 坡印理论:地球的变温带与公转和赤纬的关系。
3. 大气层- 大气层的组成:由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外热层组成。
- 大气层的功能:保护地球、调节气候、循环水分和能量等。
4. 气候- 气候要素: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等。
- 气候带:寒带、温带和热带。
- 气候类型:地中海型、季风型、大陆性、海洋性、高原性等。
5. 水循环- 蒸发: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 汽化:水蒸气从地表进入大气。
- 降水:水蒸气凝结成液态水,降落到地表的过程,包括雨、雪、雾等形式。
6. 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 耕地: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 林地:以树木为主要植被的土地。
- 草地:以草为主要植被的土地。
- 城市土地:用于建设城市或乡镇的土地。
7. 经济地理- 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农业、工业、服务业。
- 区位与交通:交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 区域合作与一体化:国际间经济合作的意义与形式,如东盟、欧盟等。
以上列举的知识点只是高二地理学科的一部分,希望同学们在备考复习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深入理解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二地理必修二会考知识点
高二地理必修二会考知识点高二地理必修二的会考是对学生们在地理学科上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检测,它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多个重要领域。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复习和准备,本文将详细介绍必修二中的几个关键知识点。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影响是地理学的基础。
学生们需要理解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导致了昼夜更替、季节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的划分。
此外,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学生应掌握地图的基本元素,如比例尺、图例、方向等,并能够解读和使用各种类型的地图。
自然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重要的考试内容。
水文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分子循环的过程,涉及蒸发、凝结、降水等环节。
生物地理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而土壤则是地球表层的物质,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人文地理现象人文地理现象主要涉及人口、城市、交通、经济活动等方面。
人口分布、迁移、老龄化等问题是人文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城市规划和发展策略等内容也是考试的重点。
交通网络的布局、交通方式的选择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也需要学生们掌握。
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它们的区位因素、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内容是必考的知识点。
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现代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遥感、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在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生们需要了解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议题。
学生们需要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以及解决措施,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固体废物处理等。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实践也是学生们应该掌握的内容,这涉及到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新高二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
新高二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地理科目在高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储备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高二的学习过程中,地理会考是一个必须要备考的项目。
下面是新高二地理会考必背的知识点。
1. 地理基本概念- 地球: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公转等基本概念。
- 地球的分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
- 大陆与海洋:了解大陆和海洋的基本特征及分布情况。
2. 自然地理- 水资源:重点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利用与保护措施。
- 自然气候:掌握全球气候带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以及主要气候类型。
- 生物资源:了解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及保护措施。
- 地震与火山:掌握地震和火山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以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3. 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了解人口的分布规律、人口变动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农业与工业:掌握农业和工业在全球分布格局、产业链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关系。
- 城市化与现代化:了解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以及现代化对城市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4. 经济地理- 区域发展: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模式等。
- 交通与通信:重点掌握交通运输发展模式、交通网络和通信技术对经济的影响。
-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情况、全球化的影响及相关政策措施。
5. 地理技术与方法- 地图与地图阅读:熟悉地图的类型、制图方法以及通过地图阅读获取信息的技巧。
-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了解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研究和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以上是新高二地理会考必背的知识点,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能够系统地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以应对地理会考的挑战。
祝愿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一必修二地理期末会考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地理期末会考知识点(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长江中下游平原)(1)早期:受地理环境限制,发展缓慢①地势平坦,土壤黏重,使开垦困难②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2)农业社会:科技进步,成为粮.棉.桑.蚕基地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稠密的水系成为交通的天然水道。
②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良,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发展较快。
③历史上人口向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人口稠密。
④优越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使得该地成为我国主要的粮棉和桑蚕产地。
(3) 工商业:①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和华北,棉花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和华北。
高一必修二地理期末会考知识点(二)1.区域农业发展概况(1)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
(2)区域农业发展的目标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2.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1)气候条件:相对于地形、土壤等来说,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高一地理必修3会考知识点(三)1.区域的含义: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的。
2.区域的内涵(1).区域的划分体现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客观性),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进行划分(主观性)(2).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3).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即占据一定位置,并与周围的区域发生着空间联系(4)区域的排他性,及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差异表现 3.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有的区域的边界是确定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具体体现(1).层次性(有等级差别)如: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必考点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必考点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其相互作用。
在高二地理学习中,有一些知识点是必考的,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将能有效提升考试成绩。
下面将介绍高二地理会考的必考点。
1. 自然地理知识点1.1 地球的形状与地球仪的使用地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天体,通过地球仪可以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理经纬度以及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位置关系。
1.2 大地构造与板块运动大地构造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板块运动的科学,了解大地构造理论和板块运动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地壳变动以及地理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1.3 地球的水资源与气象要素地球的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利用以及气象要素的组成与变化规律,有助于理解天气的形成和气候的变化。
1.4 地球的地貌与地理环境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自然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了解地球的地貌和地理环境对于理解地理过程和地球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2. 人文地理知识点2.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了解人口的分布、变化以及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有助于理解人口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
2.2 农业与工业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工业则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产业。
了解农业和工业的发展现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农业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有助于理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3 交通与通信交通与通信是连接地理空间的纽带,了解交通与通信的发展状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交通运输与通信技术的创新,有助于理解地理空间的联系与交流。
2.4 区域经济与全球化区域经济是指特定区域内的经济活动,而全球化则是指世界范围内经济、文化和政治的相互联系和依存。
了解区域经济与全球化的内涵、特点以及对地理格局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地缘政治的演变。
以上所提到的知识点是高二地理会考中必考的重点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学生将能在考试中有所依据和把握。
2024地理会考知识点2024
引言:2024年的地理会考是考察地理知识的一次重要考试。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4地理会考的知识点,帮助考生们全面了解考试范围和重点,做好备考准备。
本文将按照引言概述正文内容的结构,正文分为五个大点,每个大点包含五到九个小点的详细阐述。
正文:一、自然地理1.地球的结构和地球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地核、地幔、地壳地壳运动:板块构造理论、构造运动、地震和火山活动等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倾斜和季节变化2.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区域分异气候:气候要素、气候类型、气候变化等地形地貌:山地、高原、平原、河流等水域环境:海洋、海流、湖泊、江河等植被:森林、草地、沙漠等动物:大陆生物、海洋生物等3.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灾害的影响和防范措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资源保护、生态保护等4.人口与城市人口变化:人口增长、人口密度、人口结构等城市发展: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城市功能等城市问题与解决:城市交通、城市污染、城市管理等5.资源与产业分布资源分布:能源资源、矿物资源、水资源等产业分布: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二、人文地理1.文化与文明世界文明的发展:东方文明、西方文明、非洲文明等文化的传播与融合:文化交流、文化冲突、文化产业等2.农业与农村地理农业区划:种植业、养殖业等农村发展:农民工问题、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3.工业与城市地理工业区划:重工业区、轻工业区等城市发展模式:工业城市、商业城市等4.交通与通信地理交通运输:陆上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等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通讯设备等5.地理名胜与旅游地理名胜: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总结:本文对2024地理会考的知识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大的方面。
自然地理部分涵盖地球结构和运动、自然环境特征与区域分异、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人口与城市、资源与产业分布五个大点。
人文地理部分则包括文化与文明、农业与农村地理、工业与城市地理、交通与通信地理、地理名胜与旅游五个大点。
高二会考的地理知识点
高二会考的地理知识点高二会考的地理学问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铁路运输、大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2、交通运输方式不仅日益网络化(电和线交织)而且朝着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进展。
二、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和线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2、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自然因素(地貌、气候、水文等)、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根本缘由)、技术因素(根本保证)三、交通线点的区位选择:1、铁路线(京九线)的区位分析:①合理布局交通网;②促进沿线经济进展;③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进展;④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⑤建设京九的意义在于激活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进展经济。
2、大路选线一般〔方法〕:①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冗杂的路段;②山区路线受地形影响,一般沿等高线修筑成之字形;③平原地区要处理好与耕地、村镇、水利设施的关系;④大路选线应尽量在交通量、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3、港口的主要区位因素: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要大一些;②港口腹地是重要的经济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港口的性质,是港口兴衰的基础;③城市依托:城市与港口是互相依托的。
4、汽车站的区位要求:①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有平坦开阔的地形;②既保证城市与交通的联系,又要留意爱护城市环境,一般布置在城市边缘;③要与内干道和其他对外交通有便利、直接的联,应布置在城市交通干线的两侧或靠近火车站的地区,便利换乘和集散。
5、航空港的区位要求:①地面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与飞机起飞净空条件;②机场有适当坡度,地势高,保证排水和散雾;③良好的地质条件,地基稳定;④跑道依盛行风向修建(迎风起降);⑤机场占地面积大,噪音大,应处理好机场与城区的关系,并与快速交通干道连接。
6、城市交通运输的特点:①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②行人和车辆的流淌方向和数量常常改变;③属典型的混合交通;④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占用大量的城市面积和空间,是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会考
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会考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必修的课程之一。
而在高一的学习过程中,必修二《地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高考中,地理也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掌握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还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本文将围绕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进行讲解。
一、自然地理学1. 地球与地图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它的形状呈椭球体。
地球表面有陆地和海洋,陆地通常分为大陆和岛屿。
地图是对地球的缩影,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
2. 大气与天气大气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层,它由氮气、氧气等组成。
天气是短时间内不同地区气温、气压、降水等气象要素的表现。
3. 水资源与地下水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冰川等。
地下水是地表以下的水资源,它是地下岩石裂隙中的水分。
4. 气候与气象灾害气候是长时间内某地不同季节的天气特征的综合表现。
气象灾害是天气异常导致的自然灾害,如台风、龙卷风等。
二、人文地理学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居民总数。
城市是人口聚集、经济繁荣、社会发达的地区,它通常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2. 区域发展区域发展是指某一地区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决定了区域的发展水平。
3. 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城市化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和集聚的过程,它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国家的发展。
4.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环境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前提下,满足现今与未来世代的需求。
三、地理实践活动1. 考察地理景观与特色地理实践活动是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来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可以选择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考察,了解当地的地理特色和发展状况。
2. 制作地图与图表制作地图和图表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地理信息和统计数据。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影响-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轴倾斜及其导致的四季变化- 地球运动对气候和生物节律的影响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地图的种类(如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 - 地图的阅读和解读二、自然地理1. 大气和气候- 大气层的结构和大气的组成-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水文循环与海洋- 水文循环的过程- 河流的特征和分类- 海洋的特征、海洋资源及其保护3. 地貌学- 地貌的形成过程- 主要地貌类型(如山脉、平原、盆地等)- 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类型(地震、洪水、台风等) - 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灾害应急管理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人口问题(如人口增长、老龄化等)-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经济地理- 农业地理(农业类型、农业布局等)- 工业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布局等) - 交通运输(交通方式、交通网络等)3.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污染、生态破坏等)-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 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四、地理实践1. 地理观察与实地考察- 观察自然现象和人文景观- 实地考察的准备和实施2. 地理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数据的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等) -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技巧3.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知识以上是高二会考地理的一些核心知识点。
在准备考试时,学生应该确保对这些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将它们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
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考试评价的重要方面。
建议学生结合教材、课堂笔记和老师的指导进行复习,并进行适量的练习题训练以巩固知识点。
2024地理生物会考知识点
2024地理生物会考知识点一、地理部分。
1. 地球与地图。
-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 经纬线:-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 地球的运动:-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约24小时(一天),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和地方时的差异。
-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约一年。
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
- 地图:- 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 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2. 陆地和海洋。
- 海陆分布: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概括地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 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 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 大洲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 - 乌拉尔河 - 里海 - 大高加索山脉 - 黑海 - 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
- 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活动。
- 大陆漂移假说由魏格纳提出,他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高一地理必修二会考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会考知识点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通过学习地理可以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以及地理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等内容。
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地理必修二是重要的一门课程,下面将介绍高一地理必修二会考的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部分:自然环境与地理1. 地球的形状与尺寸地球是一个略带扁球形的椭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地球产生了昼夜变化,公转使地球产生了季节变化。
3. 地球的大气圈和气候地球的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大气圈外层。
气候是长期的天气状况,受到纬度、海洋、气候制约等因素影响。
4.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在地球上以水循环的形式存在。
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过程。
5. 地球的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貌运动,其中构造运动包括地震和火山活动,地貌运动包括风化、侵蚀和沉积等。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和人口资源1. 人口与聚居人口是指某个地理范围内的居民数量,聚居是人口在地理范围内的分布方式,包括点状、线状和面状聚居。
2. 人口迁移与人口密度人口迁移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3.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
4. 经济地理与产业分布经济地理研究地球上各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状况,产业分布是指产业在地理范围内的空间分布情况,可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5. 资源与环境保护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第三部分:宜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与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了影响,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2.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等,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需求的能力。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归纳目录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高二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梳理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料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⑴自然原因:①区域分布不均匀;②自然资源一般不具流动性。
⑵经济原因: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资源供求不匹配。
西气东输: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⑴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①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短缺,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②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能源资源蕴藏丰富,需求量小,能源优势难以发挥。
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易引发酸雨等环境问题;②北煤南运对我国南北向铁路运输带来很大压力。
⑶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①天然气分布西多东少、北多南少;②四大气区是新疆(塔里木、准噶尔)、青海(柴达木)、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③东部油气开发已到中后期,西部是战略接替区,发展战略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⑴对中西部经济发展(输出地)的影响:①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压力。
⑵对东部经济发展(输入地)的影响: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②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能源结构,;③有利于净化大气环境④促进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⑴产业转移①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②分类:区域和国际产业转移。
③目的: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利润。
⑵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河北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电子版
河北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电子版地理知识点一:自然地理环境河北省是中国北方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华北地区。
它东临渤海,北界内蒙古自治区,西与山西、陕西、河南接壤,南与山东、北京相连。
河北地理环境多样,包括平原、山地、高原等地貌类型。
平原:河北省位于中国华北平原的核心地带,有燕山山麓平原、滦河平原、唐山平原等。
这些平原地势低平,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山地:燕山山系是河北省的主要山地,包括小燕山、大燕山等山脉。
燕山地势险峻,山峰起伏,是河北省的重要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
高原:河北省西南部分布有一些高原地区,如太行山地,属于中国北方的重要山脉之一。
太行山地地势较高,气候凉爽,被视为夏季避暑胜地。
地理知识点二:气候特点河北省的气候分布不均匀,主要包括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暖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河北省中北部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季节变化明显。
暖温带季风气候:河北省南部地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较为温暖,降水分布均匀。
地理知识点三:自然资源河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农业资源。
矿产资源:河北省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铁矿石、石油、天然气等。
其中,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
水资源:河北省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其中最重要的是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是河北省重要的水源之一。
此外,滦河、津河等河流也为河北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农业资源:河北省是中国的重要农业省份之一,拥有大片肥沃的农田。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
此外,河北还是水果生产的重要区域,如苹果、梨子等。
地理知识点四:人文景观河北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长城:河北是中国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等著名景点。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线,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清代皇家园林,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庭园林。
地理高一会考知识点必修二
地理高一会考知识点必修二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是我们了解和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
在高中阶段,地理作为一门必修科目,对我们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而在高一地理课程中,必修二是我们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下面将对地理高一会考知识点必修二进行详细介绍。
一、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地球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构成的,这些物质在地球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变化是地理学习的基础。
1. 地壳地壳是地球上最外面的一层,由岩石和土壤构成。
地壳的组成对地球的地貌、地震、火山等现象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岩石和矿产资源岩石是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地球表面的固体材料。
不同类型的岩石对于地壳的构成和地质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不同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对于地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3. 水的循环水是地球上重要的物质之一,水的循环影响着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和水资源的分布对于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价值。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变化地理学旨在研究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包括陆地、海洋、气候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1. 陆地陆地是地球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陆地的分布特点、类型分类和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对于地理学习至关重要。
2. 海洋海洋是地球表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海洋的形成、分布、特点和利用对于地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的温度、盐度等因素影响着气候的形成和气候变化。
3. 气候气候是地球不同地区在较长时间尺度上的平均天气状况。
了解气候的形成因素、分类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对于地理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三、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人类是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物,人类的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1. 农业农业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了解农业的特点、类型、发展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于地理学习至关重要。
2. 工业与城市工业和城市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了解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分布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于地理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地理会考知识点高一必修二
地理会考知识点高一必修二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它不仅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认识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必修二是重要的一部分,它包含了许多关键的地理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高一必修二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自然环境的特征和作用高一必修二的地理课程中,首先介绍了自然环境的特征和作用。
自然环境由自然要素、自然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问题组成。
自然要素包括地球、大气、水和生物,它们相互作用并相互影响,形成了地球上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自然地理条件则指的是气候、土壤、植被和地貌等因素,它们对环境和生产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地球上的自然灾害是无法避免的,而减少和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则是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
高一必修二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自然灾害的种类、成因以及应对和防范自然灾害的方法。
例如,我们要了解地震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学习建筑抗震知识,以减少地震带来的破坏性;我们还要了解洪水的成因和预防措施,以减少洪灾的损失。
3. 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危及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在高一必修二的地理课程中,我们了解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
学习区域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一些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我们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我们需要了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平衡利益,并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划。
4.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系统。
高一必修二的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了解生态系统对人类的重要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态环境。
例如,我们要了解森林、草原以及水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保护方法,以及它们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5. 人口与城市化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城市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1、人口增长①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a)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的净增人数与同期平均人数之比,多用百分比或千分比表示。
一般情况下也可以用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
②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b)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受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但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在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因素中需要特别强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出生率的影响,可以为后面的人口增长模式做好铺垫,也为分析具体区域的人口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2、人口增长模式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b)“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1)原始人口增长模式:表现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2)传统人口增长模式:表现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高-低-高“模式:表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人口增长模式。
从20世纪50年代起,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
“低-低-低“模式: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是一种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现代人口增长模式,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本知识点上主要掌握两点:1、当前世界各地人口的增长特点与影响因素2、能对关于人口增长的相关图表作出正确分析,相对来说要求考察的是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中国人口在很早以前就居世界各国之首。
在1760年为2亿,1900年为4亿,1954年为6亿,1969年为8亿,1981年已达到10亿,人口增长呈快速增长态势。
实行了计划生育国策后,人口增长放缓。
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人口达到12。
9亿。
估计到21世纪中叶达15-16亿。
中国人口状况对世界人口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读图要求(P2图1—1、P10图1—5):读出历史时期地球人口的增长情况,可分为公元开始以前、中世纪、现代三个阶段;通过近现代人口增长可看出人口的倍增速度的大小。
3、环境的限制性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b)自然资源是人口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的需求量和消耗量也快速增加。
虽然人类社会在发展,科技水平在进步,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自然资源终究是有限的,非再生资源的数量不断减少甚至枯竭,可再生资源在一定时间、空间内数量也是有限的。
因此环境条件的限制性决定了地球人口不能无限增长。
4、人口的合理容量①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b)环境承载力: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这个人口规模指的是特定的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以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指在环境承载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范围内,并且人口、资源、、环境处于可持续发展下的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最适宜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根本区别在于“最适宜人口数量”和“最大人口数量”,显然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要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②人口容量的特点及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b)人口容量的特点:一为临界性;二为相对性;三为警戒性。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资源(首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
注意其中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呈反比,其余成正比。
5、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a)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县级及以上),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一年及以上)地改变。
人口迁移类型:按地理范围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按迁移方向可分为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农村、城市到城市、农村到农村4种。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拓展提示]要注意人口迁移所包含的三大要素:空间移位、定居地改变、一定的时间性。
6、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①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b)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如爱尔兰历史上人口外迁、楼兰古城的消亡)(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开发、交通条件等(如我国涌向东部沿海地区的民工潮)。
(3)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争(难民潮、战俘遣返)等。
(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家庭、个人动机和需求等。
原因:不同地区的生存环境存在差异,这种地区间生存环境的差异是由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综合作用形成的,在某一特定的情景下,起到主导作用的因素又可能是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
但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和普遍的人口迁移的因素是,经济因素。
②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a)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迁移到富裕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迁移到人口稀少国家。
具体可有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三种。
由农村到城市是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中西部省区;主要流入省区是东部沿海省区等。
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地区和工矿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原因:以自发性迁移为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
7、外国文化与人口①地域文化的概念(a)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即在一定的地域内,人类在长时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②外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b)文化的差异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婚俗(如初婚年龄、婚姻的稳定程度)和宗教(为扩大势力,世界上主要宗教不反对人口增殖,如天主教影响下的拉丁美洲和宗教众多的南亚地区)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8、中国文化与人口①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a)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生育---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职业选择----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人口流动----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1、城市土地利用①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a)按土地利用方式,城市用地可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休憩和绿化用地等。
2、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①城市功能区的分类(a)城市的三种基本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其他还可以有市政与大众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城市绿化区、特殊功能区等。
各种功能分区相对集中,但是没有绝对界线。
②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c)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天安门、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经济发展水平(当前最主要因素)、交通运输状况。
一般而言,从市中心向郊区的功能区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3、中心地理论的含义及运用(c)含义: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
运用:根据中心地理论,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最便于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地点,应位于圆形商业区域的中心,在理想的平原上,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核心的正六边形;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六边形数目少;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小,彼此相距近,六边形数目多;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网络系统。
4、城市化含义(b)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村人口,人口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的过程。
城市化的三大标志: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最主要标志),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5、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b)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其中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又促进了城市化。
6、城市化的特点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不同特点及原因(b)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70%,英国已达到90%。
但现在城市化速度较慢,许多国家已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
逆城市化的原因:(1)市中心环境污染严重;(2)乡村地区基础设施改善。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比较低;由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城市发展不合理,如拉美的“虚假城市化”,亚洲的“滞后城市化”。
差异的原因: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
发达国家由于工业化起步早,因此城市化起步早,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发展中国家长期政治上不独立,经济发展不快,城市化水平不高,20世纪中期以来, 发展中国家获得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流。
②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显著拉动了城市化进程。
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数量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城市化水平和密度东部沿海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城市带逐步形成和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化主要靠工业化带动,具体特点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相符。
7、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b)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8、城市环境问题(可对比必修3 P69页工业化、城市化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c)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1)环境污染严重,原有生态环境改变,环境质量下降,趋于恶化;(2)中心区人口密集;(3)交通拥挤;4、地价房租昂贵,居住条件差;5、失业人口增多;(6)社会秩序混乱。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扩大绿化面积。
9、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b)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表现为加速趋势,这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密切关联的。
现阶段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要更加注重协调发展。
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1)城市经济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2、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3、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造和谐的人居环境;4、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5、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6、运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
知识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