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煤四盘区地质说明书
231104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
附
图
响 241104 材料巷的掘进,具体位置见掘进预想图。 构造名称 走向 倾向 倾角 性 质 正 落差 (m) 对掘进影响程度
F1
N210°
N300°
77°
5.3
较大
F2
N200°
N290°
55°
正
3.0
较大
要
情
况
水 文 地 质 情 况
古 窑 积 水 情 况 及 其 采 取 防 探 水 措 施
该面总体呈背斜构造,据查在工作面前半部分布有曾采 5 煤的贺岭 煤矿,井口位于沟底,井筒内存有大量积水;在切割巷附近分布有曾采 9
#
#
煤的王才堡古窑,停采年代久,破坏范围大,预计在采空区的低洼带存
有一定量积水; 另外 231102 工作面运输巷已伸入工作约 148m, 加之 2302 工作面 11 煤已回采多年, 预计空巷内存有一定积水和有害气体, 具体位 置见井上下对照图及掘进预想图。 该面上部及切巷附近分布有曾采 5 煤及丈八煤的贺岭煤矿和王才堡 古窑,再加之 231102 工作面运巷已伸入工作面内,预计在采空区的低洼 带和 231102 运输巷内均存有一定量积水和有害气体,因此掘进过程中应 密切关注顶板水情变化,尤其是过 231102 工作面运巷(空巷) ,必须坚 持“先探后掘”的原则,以确保安全生产。 最大涌水量 1.0(m3/min) 正常涌水量 0.1(m3/min)
斜面 积
(m )
2
煤 (矿) 厚
(m)
容 重
(t/m )
3
工 业 储 量
(t)
回 采 率
(%)
可 储
采 量
(t)
值)
30 980
唐山沟煤矿资源整合初步设计说明书
4.全井田布置四个盘区,初期移交生产时,在8号煤层中布置了两个回采工作面。
5.选用单体液压支柱和切顶墩柱联合使用的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既充分利用了矿方现有设备,也比较适合唐山沟煤矿目前的技术装备水平。
二、地形、地貌
大同煤田位于山西省的北端,吕梁山北部的黄土高原,与大同盆地相接。
本井田位于大同煤田的北部边缘,宏观为丘陵黄土地貌景观,地势总体为南高北低,井田内最高点为1363.2m,最低点为1268.7m,相对高差94.5m。地面黄土广布,植被较少,枝状“V”字型冲沟发育,沟谷底部多有白垩系地层出露,主要沟谷有南刘家沟和刘家沟。
三、河流
本区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干河支系。井田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主要沟谷有南刘家沟和刘家沟,且常年无水,只是在雨季有短时洪水流径,并与淤泥河相接,淤泥河位于井田北部,常年汇集上游工业及生活废水流入大同平原,经御河汇入桑干河。
四、气象及地震情况
本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以冬季较长,寒冷干燥,夏无酷暑,春秋多风,气温干燥,风沙大,风期长,四季分明,温差显著为本地区气候特点。
8、矿井原煤全员效率7.5t/工;
9、矿井在籍总人数570人;
10、矿井建设总工期11.4个月,其中施工准备期1个月,建井工期10.4个月;
11、矿井建设总投资13205.04万元权威部门对除8号煤以外的其它煤层的自燃性及煤尘爆炸性进行鉴定,以便生产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4、大同市新荣区唐山沟煤矿11-2号煤层煤质、煤尘爆炸性和自燃发火倾向性测试资料。
5、矿方提供的现有采掘工程、地面设施、设备等技术资料。
6、大同市新荣区唐山沟煤矿关于委托我公司编制“大同市新荣区唐山沟煤矿资源整合初步设计委托书”。
xx煤矿xx采区地质说明书地质工作规定目次
xx煤矿xx井xx采区地质说明书第一节盘区概况1.采区位置、范围、四邻关系,井上下对照关系,勘探工作等;2.相邻采区实见地质构造、瓦斯地质和水文地质等;3.区内煤(岩)层产状和煤层厚度变化,断层与褶皱的特征、分布范围和控制程度,对采区开拓、开采的影响等;4.可采煤层厚度、结构及可采范围,可采煤层的可采性;5.各煤层顶底板类型、岩性、厚度、富水性及物理力学性质,各煤层群(组)之间的间距和岩性变化;6.陷落柱、岩浆岩体、冲刷带等情况;7.煤层瓦斯赋存地质规律,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8.水文地质条件,采空区及周边老空区范围,预测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和突水危险性,防隔水煤(岩)柱和探放水等工程技术要求;9.地温及地热危害,煤自燃危险程度;10.采区煤炭资源/储量;11. 工作面回采对地表建(构)筑物的影响;12.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应注意的事项和建议xx煤矿xx井xx采区位于xx井东翼4#勘探线以东,北、东、南均至井田边界。
xx采区走向长约1090m,倾斜宽约1670m,煤层倾角3 ~5°,盘区面积1.95Km2。
本盘区西北部为正在开采的xx采区,xx采区开采M8、M9煤层,等有了一定了解;对矿山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及其变化规律已初步查明。
第二节地层及构造一、煤系地层盘区内出露地层由新至老有:第四系、下三叠统大冶组(T1d)、上二迭统大隆、长兴组(P3c+d)、龙潭组(P3l)和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
现由新到老分述于下:①第四系(Q)区内除南部少数孤峰基岩裸露外,其余均为风化残积、坡积物覆盖,低洼处和沟谷中有洪积和冲积物堆积。
厚度变化不大,0~10m左右,一般厚2m。
②下三叠统大冶组(T1d)该组在区内出露较好,分布广,根据岩性特征分为上、下两段。
a、大冶组上段(T1d2)本段为中厚层、薄层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
顶部为灰色薄层白云质灰岩夹棕灰色页片状钙质泥岩互层;上部石灰岩含白云质,下部常见角砾状和缝合线构造,该段厚约100m左右。
晋煤行发【XXXX】804号文件:山西省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二O一一年五月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1.绪论1.1目的和任务简述煤矿隶属关系、经济类型及开展变更情况。
表达编制该报告的主要依据、目的及任务。
说明本次工作的技术路线和工作经过。
1.2 位置、范围及交通简述井田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所在行政辖区。
表达井田边界坐标、长宽、面积,批采煤层号,批采标高。
简述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井田至邻近主要城镇或交通枢纽的方位及距离〔附交通位置图〕。
自然地理简述井田地形地貌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
说明井田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水量、暴雨〔雪〕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雨季、冰冻期和冻土层深度等。
说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概述井田内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等地质灾害情况。
简述井田所在地区的经济概况。
1.4 矿井生产建设情况简述采矿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平安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的编号、发证机构、有效期等相关内容。
表达矿井的设计单位、日期、设计能力、效劳年限;表达矿井建设和投产时间、改扩建历史、已采和现采煤层。
现核定生产能力、开拓方式、井筒数目、井口坐标、井筒特征、支护形式、采煤方法、水平及采区划分、开采标高,列表统计近五年的产量等内容。
简述矿井的提升、井下运输、支护、通风、供配电系统及井下排水设备、最大排水能力、探放水设备及方法等。
井田内及周边煤矿表达井田内及周边煤矿的根本情况。
对各煤矿要表达其经济类型、面积、开拓方式、实际生产能力、批采煤层、开采煤层、开采范围、采煤方法、有无越层越界开采现象、采空区范围及其积水、积气情况、关闭年月及原因、瓦斯等级、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燃及矿井排水量等情况。
对本矿的平安生产影响程度作出评价〔附井田内及周边煤矿分布示意图。
〕。
2 . 地质勘查与矿井地质工作以往地质勘查工作表达以往与本井田有关的地质勘查工作情况〔重点是与本井田有关的勘探情况〕,提交的地质报告名称、时间、完成的实物工作量、编制单位、审批情况,本井田可以利用的成果资料及其质量情况,并简述验收评价使用的标准及存在问题〔可插入地质工作程度图〕。
晋煤集团采区设计编制规范
附件1晋煤集团××矿××××采(盘)区设计说明书总工程师:审核:编制人:编制日期: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一节设计指导思想 (1)第二节设计依据 (1)第三节主要技术指标 (1)第二章概况 (3)第一节采区井上情况 (3)第二节采区井下情况 (3)第三节采区煤层情况 (4)第三章采区布置 (6)第一节采区主要技术参数 (6)第二节采区工作面布置 (6)第三节采区巷道布置 (6)第四节采区硐室布置 (6)第五节采区回采率 (6)第四章采煤方法 (7)第一节回采工作面采煤工艺 (7)第二节回采工作布置 (7)第三节采区生产能力 (8)第四节回采设备 (8)第五节顶板管理 (9)第五章巷道掘进 (10)第一节掘进安排 (10)第二节掘进设备 (10)第三节掘进工艺 (10)第六章生产系统 (11)第一节运输 (11)第二节一通三防 (11)第三节安全监测 (12)第四节供电 (13)第五节防治水 (14)第六节压风供水 (14)第七节通讯照明 (15)第七章避灾 (16)第一节避险系统 (16)第二节避灾路线 (16)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 (17)第九章提高原煤质量措施 (18)第一节提高原煤块率的措施 (18)第二节降低原煤灰分的措施 (18)第三节降低原煤水分的措施 (18)第四节提高原煤质量的管理措施 (18)第十章劳动组织及主要经济指标 (19)第十一章存在问题及建议 (20)第一章前言第一节设计指导思想简要说明矿井概况、矿井生产布局现状及其对本采区的接续要求,叙述采区开采的必要性、可行性。
第二节设计依据一、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矿井设计。
二、经集团公司或子公司审批的采区地质说明书。
三、矿井或采区瓦斯等级鉴定报告。
四、煤层自然发火鉴定报告、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五、矿井生产地质报告(带压开采的矿井在带压区进行设计,还要依据水文地质报告)。
六、矿井长远发展规划和采区衔接安排。
21102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修改
图3-1 2-1煤顶板侏罗系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3.2沉积研究成果分析根据《葫芦素矿井沉积相与富水规律研究报告》中沉积研究分析,按照钻孔揭露地层的砂地比数据,进一步对21102工作面顶板85m范围内的直罗组下段、延安组含水层富水性进行了分区,见图3-2、图3-3。
由图3-2可以看出,21102工作面整体延安组三段含水层富水性属于中等,只有在运输顺槽附近,HK23号钻孔以北300m范围富水性属于强富水性,其影响范围较小。
图3-2基于沉积地质研究的延安组三段富水性分区图由图3-3可以看出,21102工作面整体直罗组下段含水层富水性属于中等~强,其中H07钻孔和H17钻孔之间的范围富水性属于强富水性,总体上位于工作面中部偏北的位置,在运输顺槽一侧,该富水区位于距离切眼1790m~3800m的范围内,在回风顺槽一侧,该富水区位于距离切眼2290~3900m的范围内,富水区长度为1800m左右。
工作面其他范围富水性中等。
图3-3基于沉积地质研究的延安组三段富水性分区图3.3顶板放水孔成果分析根据钻孔施工以及疏放水情况分析,在试验钻孔中,H5、H6和H8终孔涌水量较大,为45-60 m³/h,水压较高,为4.2-4.6MPa,主要原因可能是2B16富水异常区的影响,有可能沟通上部含水层,导致水量和水压均较大;H7、Y5、Y7、Y8、Y9、Y10这6个钻孔的水量在10~30m³/h之间,水压均在1~3Mpa之间;H4和Y6两个钻孔,由于终孔垂深小于80m,终孔时水量小于5m³/h。
根据钻孔涌水量随垂高的变化情况,绘制钻孔涌水量随垂高的变化曲线图,见图3-4。
由图可知,垂高小于80m时,钻孔涌水量绝大多数小于20 m³/h,最大为28 m³/h(Y9钻孔);垂高大于80m时,钻孔涌水量较大,为45-60 m³/h(H5和H6钻孔)。
图3-4钻孔涌水量随垂高的变化曲线图根据试验钻孔的钻探资料可初步推断,2-1煤层顶板以上0-92.5m范围内分布有2-3个含水层,第1个含水层位于直罗组与延安组界面附近,单个钻孔揭露出水量大部分均在1 m³/h以内,个别钻孔水量相对较大,Y9孔垂高33m时出水量8m3/h。
煤矿采区地质说明书
二采区地质说明书位置及范围二采区位于井田北东方向,西侧为原3206采空区,东侧为井田边界,南侧为胶带、轨道、回风并排的三条大巷,距主井约500m。
开采标高730-759 地面标高 853-860地面情况及受生产影响程度本采区地表相对应位置为邢村农田,区域内无河流、水体及建、构筑物。
该区位于沁水煤田东南部,晋获褶断带上,区域地层总体走向呈北北东,向北西缓倾,倾角3°~6°的单斜构造。
本采区内无河流,但井田东南部有东仓河流过,东仓河为丹河的支流,平时干枯无水,为一季节性河流,向西南流入丹河。
东仓河平时水量较小,一般1~1.5m3/s,甚至断流,雨季汇集洪水,水量猛增,最大流量10 m3/s。
本采区开采后会造成地面农田不同程度的塌陷。
地层山西组下部主要标志层 3#煤层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细砂岩。
赋存情况本采区3#煤赋存稳定,煤层倾角3°~6°,煤层厚度4.20-5.30m,平均4.75m。
充水因素及防治水措施一、充水因素:(1)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井田南部的东仓河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无水,排泄条件较好,该矿的工业广场位于井田中部,标高高于东侧东仓河约15m左右,且沟谷中水量极小,井口场地没有受洪水影响的历史。
(2)主要含水层及其水力联系对矿井充水的影响3号煤层间接充水含水层为冒落裂隙带范围内山西组的几层砂岩,富水性较中等,充水条件简单。
巷道揭露各含水层时,淋水均较大。
(3)各人为通道对矿井充水的影响:主立井渗水流入井底水沟排入主水仓,对二采区不存在影响。
(4)采空区积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二采区西侧为原3206采空区,在掘进过程中可能会对二采区造成影响。
二、防治水措施:1、在工作面开采前进行物探,根据物探结果进行钻探验证。
2.根据涌水量预测结果,巷道掘进时配足相应的抽水设备,保证正常排水。
在采煤时随时对煤层顶板、底板、巷道煤帮渗水、淋水进行观测,发现异常地段,及时分析研究,坚持“预测预报、先探后掘、先探后采”原则,采取适当方法进行治理,消除隐患。
采区地质说明书 (1)
采区地质说明书第一章采区概况第一节、采区位置及范围:第二节、自然地理与井上下对照关系1、地形地貌1264.9m整合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北端,毛乌素沙漠东南缘,地貌单元属黄土丘陵地区,全区大部被黄土覆盖,区内地势总体是东部高,西部低,最高处位于井田东部梁峁,标高为1229.2m,最低处在井田西北部小板兔川深沟,标高1007.4m,区内最大高差为221.8m,一般标高在1040~1150m左右(见地形地质图)。
2、地表水系区内主要水系为小板兔川,由东北流向西北,横贯整合区北部,年平均流量为3.52m3/S。
其次有南沟、正沟等较大支沟,从南向北纵贯整合区中部,注入小板兔川。
这些沟川的流量严格受降水所控制,夏秋季雨季流量较大,冬春季枯水期流量甚微或断流.3、气象本区为典型的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春季多风,夏季酷热,秋季凉爽,昼夜温差悬殊,四季冷热多变。
常年干旱少雨,年蒸发量较大。
全年无霜期较短,一般10月初上冻,次年4月初解冻。
多年平均气温8.4℃(1957~1990年),极端最高气温38.9℃ (66年6月21日),极端最低气温-28.4℃ (58年1月16日),多年平均降水量435.7mm(1957~1991年),枯水年降水量108.6mm(65年),丰水年降水量819.1mm(67年),多年平均蒸发量1712.0mm,多年平均风速2.2m/s(1957~1989年),极端最大风速25m/s(70年7月18日),年最多风向西北,多年最大冻土深度146cm(68年2月),多年平均气压910毫巴(1974~1989年),全年降水量分配很不均匀,多以暴雨形式集中在7—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8%。
不同年份降水量变化明显。
4、地震本区地壳活动相对微弱,基本地震烈度为Ⅵ度区。
据记载,公元1448年,榆林地区曾发生过4—5级地震,1621年在神木县孤山地区发生过5级地震,烈度6.7度,此后再未发生过4级以上地震,小震也很少。
二采区(开拓)设计说明书正文
寿阳县天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8+9#煤)四盘区开拓方案设计说明书编制:单位:审核:科长:总工程师:寿阳县天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9月1.盘区概况四盘区位于我公司井田的东北部,其中9411是四盘区首个回采工作面,本盘区内大部分地区八、九号煤合并,在盘区东部两层煤分开,盘区西部为三采区东翼采空区,东部、北部均为边界保护煤柱,南部为原煤实体。
地面有工业广场和李子沟、金鸡垴、瓦窑沟三个村庄,均留设有保护煤柱不受生产影响。
2.盘区地质情况2.1盘区地质构造本工作面煤层波状起伏,倾角一般为8°左右,预计在掘进中有中、小断层发育,确定断层6条,未确定断层7条。
对掘进有较大影响,陷落柱5个,一般直径都小于30m,个别直径大于30m,本区范围内8、9号煤基本合并,中间夹有0.2~0.4m砂质页岩,东部两层煤分开。
顶板不易管理,在掘进过程中应及时支设临时支护。
2.2煤层赋存情况、顶底板岩性本盘区煤层赋存稳定,煤层以块状为主、粉沫状次之,煤层透气性差,该面煤层总体呈单斜状,煤层产状:走向40~90°,倾角6~10°,平均煤厚4.0m,最大厚度5.2m,最小厚度3.1m,(详见表1和表2)。
表1 煤层特征表绝对瓦斯涌出量/(m 3/min) 5.71 2005年鉴定结果相对瓦斯涌出量/(m3/t) 15.56 2005年鉴定结果煤尘爆炸指数/% 21.43%表2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顶底板名称岩石类别硬度厚度岩性顶板老顶细砂岩8 6.0 灰色、坚硬直接顶中细砂岩8 2.6 灰色、含云母、节理发育伪顶灰质页岩 4 1.1 含云母、性脆、破碎底板直接底中性岩 6 6.27 深灰色、黑色矿物老底砂页岩8 4.91 含植物化石表3 综合柱状图地层厚度地层柱状岩性新生界18.93 由上更新统黄土和全新统松散层组成上石盒子组100~150P2S以黄绿色、紫12色砂质泥岩、砂岩组成下石盒子组144P1X中上部为灰、灰白色、深灰色、砂岩、砂质泥岩、泥岩五层、底部为灰白色、灰色中、细粒砂岩,以石英、长石为主,胶结坚硬,局部含黄铁矿。
412盘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412盘区地质说明书一、盘区位置、范围、面积及四邻关系:412盘区位于本井田的西南部,形状近似六边形。
其东西走向长2350M,南北宽420M—1512M,面积1930000平方米。
本盘区北部和西部为矿界与大同市杏儿沟煤矿相邻,南部为矿劳动公司小杏沟煤矿和鸦儿崖村王家台小窑。
东部为1269水平运输大巷。
二、对应地表及可采煤层层间距和开采情况:本盘区对应地表东起鸦儿崖王家台。
西至左云县张家坟村,跨越南叶沟、大西沟及杏儿沟以北的支沟和山梁地段。
盘区中部地形最高为1541M,最低标高在马脊梁支沟的沟底为1405M,地表相对高差为136M。
在本盘区的西部地面建筑物有张家坟村部分民房和煤台,工程兵煤矿工业广场,下张家坟村炭化厂。
本盘区可采煤层有5层,分别为3#、7#、11-2、14-2、14-3层,其中3#层与7#层之间的层间距为50-55米,7#层与11-2层之间的层间距为65-72米,11-2与14-2层之间的层间距为25-32米,14-2与14-3层之间的层间距为0.8-17.8米。
3#层已被工程兵煤矿和王家台小窑采空,采掘情况和时间不清。
7#层在盘区东部和西部部分地段已采空,11-2层全盘区未采,14-2层盘区东南部和西南部已采空,14-3层全盘区未采。
三、煤层特征:1、7#层根据盘区巷道及工作面已揭露和钻孔资料,本煤层结构复杂,煤层厚度较为稳定,煤层总厚度为2.15M—2.50M,只在81206工作面51206巷中揭露煤厚点为2.7M。
煤层中普遍含有两层夹石;上夹石厚度为0.10M—0.45M下夹石厚度为0.15M—0.50M,只在90号钻孔,夹石厚度为0.05M,夹石厚度在盘区东部较厚,西部较薄。
岩性为灰色粉砂岩。
煤层中的两层夹石将煤层分成上中下三层。
上煤厚为0.30M —0.45M,中间煤厚为0.95M—1.1M,下煤厚为0.30M—0.60M,只在盘区东南部89号钻孔,煤厚为.1.20M,128号钻孔煤厚为0.55/(0.20)0.90M。
盘区地质说明书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盘区地质工作第一节以往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及勘探工作简况一、地质勘探概况位于大同煤田的东北部、云四勘探区东部边缘,地质勘探历史悠久,早在50年代就开始勘探:1956-1957年7月,115队进行云四普查勘探,施工钻孔40个以上,1958-1959年,115队进入云四区进行精查勘探工作,施工钻孔32个,并进行了采样化验工作,同时进行了地质测量及山地工程,同年6月,提交了云四区精查地质报告。
二、生产补充勘探工作建矿近50年,未做任何(地面或井下)补充勘探工作。
三、工作量及质量情况1、钻探工作井田内仅有钻孔13个,其中65年施工5个孔,59年施工7个孔,56年施工1个普查孔。
加上北界区外普4,西南边界普27。
本次生产矿井报告即利用上述15个钻孔。
根据以上评级标准,现将15个孔,六层可采煤层质量评定结果列表2-1-3。
煤层级别小计合格率% 甲乙丙7-1 10 2 12 83 11-1 8 3 11 73从表2-1-3可以看出,精查勘探煤层质量合格率(甲+乙)达到83%,完全可以满足矿井地质报告编制要求。
2、煤芯煤样本盘区所采煤层为侏罗纪中统大同组中部的7#煤层,总体为一褶曲构造,工作面北、南部较高,中南部较低。
从掘进巷道揭露地质情况来看,本盘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靠近盘区北部出现数处底板呈波浪状鼓起;盘区内有两条正断层,落差在0.3~0.70米,倾角在50—65度之间,走向大体呈北东—西南向,全面分布,两条断层对回采造成较大影响。
因为7#层陷落柱比较发育,所以在回采过程中要注意陷落柱出现的迹象,及时加强支护。
3、测井工作量及质量述评⑴井田内煤岩层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井田内只有1965年4月到9月间竣工的钻孔5个,进行测井工作,其余8个孔未进行测井,钻孔探及的含煤系地层为侏罗系大同组。
该组煤层一般具有低灰分和高挥发分的特点,且结构简单,不含或少含夹矸。
⑷测井工作量及质量评评述井田范围内1965年间施工的5个钻孔全部都进行过测井工作。
采区地质说明书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莲盛煤业有限公司采区地质说明书编制单位:技术科编制:朱岩审核:刘金龙总工程师:高日寛一、地形地貌及地层1、地形地貌井田位于管涔山脉东麓,地表均为黄土覆盖,经长期冲刷切割,呈现为低山丘陵地貌。
纵观井田,沟谷纵横,梁峁绵延,地形比较复杂。
井田总的地势为西高东低,地形最高点为西部边界处山梁,标高+1565.00m,地形最低点为井田东部边界处沟谷,标高+1365.00m,地形最大相对高差200.00m。
主斜井、副立井和回风立井各井口标高分别为:+1425.587m、+1436.876m、+1436.876m。
2、地层井田范围地表均被黄土覆盖,根据钻孔揭露情况并结合详查资料,对井田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为含煤系基底,埋于井田深部,在井田外马营河东侧有零星出露,本组厚180m左右,主要为青灰—深灰色灰岩、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夹有灰黄色泥岩、泥质灰岩和钙质泥岩。
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在井田范围无揭露资料,根据详查报告资料,本溪组厚度25.00—44.00m,平均30m左右,主要由灰色、灰白色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中部一般有2层石灰岩,其中下部一层比较稳定,定位标志层K1。
底部常见山西式铁矿,呈鸡窝状赋存,在其上发育一层品味较高的铝土泥岩,最大厚度可达7—8m,中上部可见1—2层不稳定的薄煤线。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井田主要含煤地层,据钻孔揭露,本组厚度76.00—85.00m,平均厚80.83m,由灰白色、灰色砂岩、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中下部夹1—2层泥灰岩、钙质泥岩。
主要厚煤层赋存于本组顶部及底部,按岩性5特征可分为上、中、下三段。
下段为K2砂岩底至9号煤层顶,主要由煤层、砂岩、粉砂岩夹泥灰岩组成,平均厚32.50m,本段含9号、11号二层主要可采煤层。
中段由9号煤层顶至4号煤层底,为一厚层砂岩带,在其顶部和中部含5号和8号煤层,其中5号煤层极不稳定,不可采,8号煤层层位不稳定,零星可采。
12#层404西部盘区初步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盘区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盘区概况1、⑴本区所采12#煤层,属404西部盘区,水平位置为1045水平。
⑵开采范围及邻近盘区关系:12#层404西部盘区位于我矿井田中西部,具体范围如下:北起4445000线;南至443800线;西起541251线;东至543000线。
盘区走向长1200米、倾斜长1718米,面积为1.96km2。
⑶储量计算工业储量=376万吨可采储量=210.7万吨2、⑴12#煤层埋藏最大垂深为224m。
⑵井上下对照关系:本区均为丘陵沟壑地形,大部分被黄土、植被覆盖,西北部有陈家窑矿主付井筒及地面建筑;东部为胡家窑煤矿及郭家窑矿。
第二节地质特征一、地质构造1、本区煤系地层为中生代,侏罗系(中统)大同组。
2、煤层赋存情况:本区12#层东西向整体为一单斜构造,西高东低。
3、构造特征:本区内构造主要为较多小断层。
二、煤层与煤质1、本区12#层煤厚较稳定,煤厚平均为1.75m,最薄为1.12m,最厚为2.05m,变异系数<30%,可采指数为1.0。
2、12#层与上部11#层层间距平均为16.1m(3.2m~24.8m),其中北部层间距较厚,南部相对较薄。
3、12#层顶底板岩性如下:直接顶:粉细砂岩互层(局部为粗砂岩),厚度为3.58m,浅灰色,主要成分石英,次为长石,分选较差,含云母碎片,及植物化石;老顶:粗砂岩,厚度为12.25m,灰白色主要成分为石英,次为长石,含暗色矿物,胶结较坚实;直接底:细砂岩,厚度为1.13米,浅灰色,主要成分石英,次为长石。
3、煤种工业牌号及煤质分析:⑴本区12#层工业牌号为RN2(2号弱粘结煤),黑色沥青光泽,容重1.3吨/米3,半亮型。
⑵煤质工业指标:灰分(Ag)19.94% ;硫分(SQ)10.40%;挥发分(Vr)31.38% ;发热量(Q)5465千卡/千克;固定碳(FC)68.62% 。
三、瓦斯、煤尘:本区属高瓦斯煤层,煤尘自然发火期最短为半年,煤尘爆炸性指数为30%。
-175水平X2采区地质说明书
X2采区地质说明书一、概况位置及范围水平-175 翼东采区(盘区) X2 系(组) 山西煤层二1煤东至X3下山准备采区南至-175m水平东、西翼轨道大巷西至F4断层北至F3断层上限标高-160m 下限标高-390m 地面标高354.5m~486.2m走向长750m~1730m倾向长160m~720m面积986257m2邻区情况实见地质及水文地质简述东南X1首采区,东北为X3下山准备采区,西南为F4断层,西北为F3断层。
X1采区受滑动构造的影响,使其顶、底板产生小型不协调褶曲,在剖面上呈现为浅部陡、深部缓、上撇下受,上盘下降的叠瓦状断层组合,煤体产生朔性流动,原生构造被破坏,发育了大量的构造裂隙、滑面、擦痕及揉皱现象,煤体被粉碎,形成碎粉状、粉粒状、鳞片状的构造煤。
煤层厚度局部突变,薄则不可采,厚者达到平均煤厚的2~3倍以上。
顶板含水层主要为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在二1煤层顶板以上有3~4层细~粗粒砂岩含水层,一般厚20~40m,为砂岩孔隙裂隙承压水。
如X1151工作面在回采是最大水量为38m3∕h,随着回采水量逐渐减少到现在的13m3∕h左右。
底板含水层为太原组的L7~8灰岩含水层,属岩溶裂隙承压水,岩溶较发育,但在揭露时方解石脉的充填较严密,无水或只有少量的渗水现象。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邻区地质条件简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采掘情况X1采区以一个综放工作面和两个炮放工作面来保证矿井的生产能力,根据煤层赋存情况,采区可布置综采工作面个数7个,可布置炮采工作面4个。
自燃灾害及其它自然灾害和地压。
地压主要表现为侧压,在煤层增厚和底板松软地段,侧压表现明显。
地面情况及受生产影响程度地面建筑、设施等X2采区地表地貌为受风化基岩裸露广泛的低山丘陵区,第四系覆盖层较薄地表相对高差较大,有多条冲沟形成季节河,雨季有少量水源,旱季自然干凅。
区内村庄包括小李庄、刘村。
地形(地貌、植被、地层出露情况等)地形整体上东北低,西南高,区内有数条深沟发育,地表多被植物覆盖,黄土覆盖层较薄。
煤矿采区地质说明书
+980m
翼
北翼
采区
(盘区)
首(一)
系(组)
山西组
煤层
8#煤
东至
南至
西至
北至
开采上限标高
1010m
开采下限标高
870m
地面标高
991m ~ 1153m
邻
区
情
况
实见地质及水文地质简述:
本井田大范围被第四系黄土和第三系保德红土层覆盖,沟谷有基岩出露,构造形态总体为向西偏南缓倾的单斜构造,有小断层发育,邻区保德矿有冲刷构造揭露,未见陷落柱、岩浆岩,地温正常。
3.雨季期间,加强地面裂隙的回填工作实施,配备齐全井筒防洪物资,保证工业广场排水渠畅通,以防止地表水流入井下。
4.加强周边矿井及采空区积水情况的调查工作,做好水情、水害的预测、预报工作,认真执行井下探放水管理制度。
本区最大涌水量(m3/h)
5
本区正常涌水量(m3/h)
3
水系及地面积水范围:
本采区内无河流,局部低洼处有少量季节性积水。
采动影响及破坏程度:
开采后会造成地面塌陷,田地、房屋等建筑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概述:本采区范围内有六个地质钻孔,在地面进行了三维地震勘探。
孔号
煤层
见煤底板标高
煤厚
终孔层位
封孔质量
备注
602
8煤
932.24m
2.85m
奥灰
合格
604
8煤
三、煤层
赋存情况
本采区8#煤赋存稳定,煤层倾角4°~8°,平均6°煤层厚度2.71~4.92m。
煤层厚度倾角结构间距
煤层名称
煤厚(m)
倾角(°)
结构
12层404西部盘区设计安全专篇说明书
前言四台矿 12#层 404 西部盘区初步设计生产能力为60 万吨 / 年,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员工人身安全,防备煤矿重要事故,依据《煤矿安全督查条例》及《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审察与完工查收暂行方法》(煤安监政法字【2001】第14 号)文的规定,煤矿建设工程在初步设计时,一定编制“安全专篇”而作为整个工程设计的一部分。
一、编制设计的依照1、依照国家煤矿安全督查局煤安监监一字【2002】 65 号文“对于印发《煤矿(井工、露天)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内容》的通知”。
2、依照《煤矿安全督查条例》,2001 年版《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地方一系列安全生产目标、政策的要求而编制。
3、依照同煤企业企业下达的设计任务书及四台矿技术科编写的《14-2#层 404 西部盘区初步设计说明书》。
二、设计的指导思想依照“煤安监监一字【 2002】65 号文”的要求,在矿井地质、矿井现有生产技术条件和生产现状的基础上,仔细剖析,研究矿井采、掘、机、运、通各系统及其各环节所波及的安全问题,要点对盘区此后的开辟部署、采掘布局、采煤方法及采掘机械装备进行设计,对盘区投入生产后的各样安全设备进行完美和配套,针对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要素,编制相应的灾祸防治举措。
1、仔细贯彻履行国家及煤炭行业公布的相关煤矿建设和生产的政策法例,严格履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2、采纳较先进的开采工艺和技术,推行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合理确立开采规模。
3、增强盘区“一通三防”等各项安全工作,完美盘区安全设备,提高矿井防灾抗灾能力。
4、尽量利用现有设备、设备,以减少机械设备等固定财产的资本投入,力求做到投资省、奏效快、效益好。
三、设计的主要特色及安全评论依照“煤安监监一字【 2002】65 号文”的要求,在熟习掌握本盘区地质、生产技术条件和生产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盘区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要素,进行了剖析评估。
本设计在上覆 11#煤层采空的状况下,对盘区煤柱及工作面保护煤柱的留设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了验算和论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城煤业集团
******四盘区地质说明书
编制单位:
编制:
审核:
科长:
总工程师:
2007年月日
一、概况
地面位置:东四盘区地表总体呈东北部高,中、西南部低,最高点在盘区的东北部,标高为:1105.5m;最低点在盘区的中南部,标高为:743.8m,相对高差为:361.7m。
地面北起矿界(王节岭—车街一线),南到小东山风井—半坡一线,西到王街岭—小东山风井一线,东到矿界(车街—郭庄一线)。
井下位置:井下3#煤层标高为:400—620米,井下北起矿界,南至3306工作面33064巷(正掘),西为矿界,东为矿界,与马平头煤矿和祥西煤矿相邻。
二、煤层情况
东四盘区可采煤层主要为3#、15#煤,9#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其中3#煤层为主采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上距K8砂岩平均30.35米,距K7砂岩平均6.05米,煤层厚度在6.02—6.98米之间,平均6.50米。
黑色,条带状结构,似金属光泽,半亮型,以亮煤为主。
含夹矸一般为2层,煤层结构简单,变异指数为0.09,属于稳定可采煤层。
三、煤层顶底板情况
老顶:灰、深灰色细—中粒砂岩,时见粗粒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含云母,具大型枚状交错层理,呈正粒序夹泥质条带,常变相为粉砂岩与细砂岩互层。
厚度在0—20.75米之间,平均7.82米。
直接顶:一般为砂质泥岩,常含有薄层粉砂岩及细砂岩条带,
含植物化石,厚度在0—15.35米之间,平均2.79米。
伪顶:一般为炭质泥岩,呈灰黑色,平均厚度为0.21米。
伪顶与直接顶较松软,开采时呈片状或层状冒落,老顶较稳定,一般不易冒落,在开采后3—5天自然冒落。
直接底:多为灰黑色泥岩,均匀层理,含大量植物化石,局部为砂质泥岩。
厚度在0—4.9米之间,平均0.88米。
老底:为泥质砂岩,时为西粒砂岩,含菱铁矿结核及植物化石,常见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
厚度在0—6.13米,平均4.18米。
四、地质构造情况
1、褶皱:盘区内主要构造是一组轴向NS的宽缓褶皱构造(由西向东依次为向阳岩背斜、老母掌向斜、岳城山西背斜、岳城山向斜),岩层波状起伏,倾角不超过13度。
向阳岩背斜:区内延伸0.45公里,轴向N30°E,总体向北西倾伏,轴面近直立,两翼基本对称。
老母掌向斜:区内延伸0.45公里,轴向NS,向北西倾斜,轴面近直立,核部出露上石合子组中、上段,两翼岩层5—13°基本对称、宽缓。
岳城山背斜:区内延伸1.0公里,轴向为NW,向北西倾伏,两翼基本对称,倾角为5—13°。
轴面直立,较宽缓,且在3#煤层上反映明显。
岳城山向斜:区内延伸长度为1.0公里,轴向NS,总体向北西倾伏,两翼对称,倾角在3—13°,平均在7°左右,轴面直立,
较宽缓,在3#煤层底板图上有显示。
2、断层:根据三维地震资料显示,在四盘区内断层较为发育,共记7个(5个小断层,2个大断层),主要分布在采区的西南和东北,均为正断层,走向基本NE或近NS向,小断层落差在0—5米,大断层落差在0—12米的范围,倾角在60—70°之间。
其中F24(原F51)位于四盘区的西南部,走向N60°E,倾向NW,倾角65°,最大落差12米。
F13(DF1)位于四盘区的东北部,走向NS,倾角30—33°,倾向W,最大落差8米。
F14、F15、F16正断层分布在采区西北部F24断裂带上,走向NE为主,落差在3—4米,延伸长度在150米—260米,其中F15、F16为3#煤层上的断层。
3、陷落柱:东四盘区内陷落柱8个(分别为X2、X3、X9、DX1、DX2、DX3、DX6、DX7),分别分布在四盘区的西南部及东部,在3#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形态近于圆形、椭圆形。
陷落柱的范围不大,轴长一般在70米左右,陷落壁较陡,无明显规律性和方向性。
五、水文地质情况
区域内水文地质情况较为简单,3#煤层直接含水层为其顶板上的粉砂岩裂隙含水层,间接含水层为上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及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均为弱含水层,盘区内地质构造较为简单,一般不会发生突水,掘进和回采时,工作面的涌水主要来自上述的裂隙含水层,预计掘进时单巷涌水量为0.5—1.0m3/h,预计回采时工作面的涌水量为1—20.0m3/h,采区涌水量预计为40—60.0m3/h。
六、东四盘区储量计算
东四盘区3#煤层储量计算表
七、瓦斯情况
根据瓦斯研究地质报告资料提供煤层瓦斯含量为8—14t/m3,盘区中部偏西南部煤层瓦斯含量相对较低,为8—10t/m3,盘区中部偏东北部瓦斯含量相对较高,为12—14t/m3。
八、其他情况
煤层自燃性:无自燃倾向
煤尘:无爆炸性
地温:10—23℃
地压:3#煤埋深340—485m,地压8.50—12.13MPa
九、问题及建议
1、东四盘区东部小窑活动频繁,要及时准确的掌握小窑的活动动向及范围,并做好记录,提供准确的预报。
在掘进或回采时,要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防止与小窑无计划贯通。
2、在盘区的西部、南部地表输电线路纵横交错,主要有小东山风井的地面供电线路、东山—半坡村、王节岭家用电路、110万伏特高压等输电线路,应注意观测、保护,在回采前制订相应的措施。
3、在背斜、向斜构造的轴部,煤层节理、裂隙较发育,容易片帮、冒顶,瓦斯涌出异常,因此在掘进过程中要加强顶帮和瓦斯管理,避免瓦斯、冒顶等事故。
4、根据三维地震资料显示,四盘区内断层及陷落柱较为发育,在采掘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5、在掘进过程中,遇到煤层疏松破碎、变软、出现构造等异常情况时,施工队要立即通知相关单位,采取相应措施。
6、施工中如发现有突水预兆时,要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组织探放水。
7、在巷道掘进过程中,部分巷道将与已施工的地面钻孔打通,望队组注意。
8、对已掘进完毕的巷道和已经回采完的工作面要及时的进行收集资料、上图,并根据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分析临近巷道或采空区内的情况,为生产的正常进行提供依据。
十、附图
东四盘区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1:5000 东四盘区井上下对照图1:5000 东四盘区勘探线I地质剖面1:2000 东四盘区勘探线II地质剖面1:2000 东四盘区煤层等厚线图1:5000 东四盘区地层综合柱状图1:200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