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桂花雨》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两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3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同桌讨论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答,师总结:这是母亲内心的感受,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母亲朝夕相处,母亲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母亲是用感情体味两地桂花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受。
2、浏览全文,找理由说说: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杭州桂花香?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香。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并画出有关的词句。
2、将你找出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3、重点品味摇桂花的乐趣。(出示课件13)
思考:(1)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2)理解 “总是”。
生答,师总结:“总是”一词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桂花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充满欢乐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点点桂花雨
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
杭州赏桂花
思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 深埋心中
又现故乡桂花情
教学反思
1.《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思乡情感的优美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美好回忆。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摇桂花的乐趣,并从中体会对家乡、对母亲的怀念。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抓住“摇桂花”这一重点内容,通过重点句子的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体现出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5、 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作者。体会“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材同步学习 第3课《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回顾内容【设计意图:以“香”和“雨”导入,从味和形两方面突出了桂花雨的美好,再次揭示了课题。
引导学生读课文,回顾内容,进一步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为下面的品读词句、体会感情作铺垫。
】1.导入:“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摇着故乡的桂花树,桂花纷纷落下,啊,真像是在下雨!这节课,让我们一同到文中去感受那场缤纷香甜的桂花雨吧!2.自由读课文后,学生交流、回顾,教师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学习任务四:品读“赏桂花”,感知爱花。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才能有自己的认知和体会。
本环节通过默读、抓关键句子、批注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同时感知到桂花香是作者喜爱桂花的情感源头。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画出写作者喜爱桂花的句子,旁批自己的体会,然后小组内交流。
2.小组交流:组内交流自己画出的语句及写的批注。
根据组员的交流,修改、补充自己的批注。
3.全班交流:作者回忆儿时与父亲赏花的片段中,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1)指名交流后,出示句子。
我喜欢的是桂花。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指名读句子。
提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对桂花的喜爱之情的?预设:作者将桂花树的样子与梅树进行对比,突出桂花树没有梅树姿态优雅,先写了桂花样子的“笨”、花朵的“小”,之后笔锋一转,用了一个“可是”,突出桂花朴实外表下香气的“迷人”。
这段话写出了作者独爱桂花的原因——迷人的香气。
(3)指导朗读。
听范读,感受对桂花香气“太迷人了”的欣赏和赞美。
学习任务五:品读“摇桂花”,体会快乐【设计意图:“摇花乐”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也是突出作者情感最浓烈的部分。
采用读、想、演等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揺花乐的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课《桂花雨》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
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学情分析:《桂花雨》这篇课文写了“我”的童年时代,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因此,我认为,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1、让学生自由说童年趣事。
2、有位作家叫琦君,她也有难以忘怀的童年,让我们一起分享好吗?3、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4、师:桂花你们见过吗?说说你了解的桂花有什么特点?5、读着课题,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让我们深深地吮吸一中桂子诱人的香味,美美地读一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阅读提示:⑴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⑵课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⑶想一想“桂花雨”指什么?2、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老师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桂花雨》教案 (3)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古代桂花雨的传说故事
•掌握课文《桂花雨》的内容和结构
•认识生字词:聚精会神、倏地、馨香、汗如雨下、浑身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对古代传说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理解课文的内容
•带领学生欣赏古代传说故事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古代传说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复杂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桂花雨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
1.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分段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
3.学生小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并做简单总结
第三步:阅读理解
1.学生个人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2.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检查理解情况
第四步:语文练习
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听写生字词,检验学习效果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桂花雨》主要是围绕古代传说展开,将学生引入神秘的世界,开拓他们的想象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传说的内涵,并结合当下生活情境进行交流讨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教学关于《桂花雨》的教案,希朥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增强对古代传说的兴趣。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桂花雨》是一篇优美的记事抒情散文。
课文记叙了“摇桂花”等童年趣事,抒发了作者对快乐的童年和家乡的深切怀念。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词、朗读、想像等方法体会其文中“浸”“全年”等用词的精妙,解读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一、激发认知冲突,营造阅读期待,初解课题1、激发认知冲突,营造阅读期待,一解课题《桂花雨》: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文章,一起读课题──《桂花雨》。
题目把桂花和雨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读完课文想一想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动笔划一划,写一写。
)读完交流(预设:花香、摇花乐或者一份情。
)二、分享“摇花乐”和“花雨美”,再解课题1、点题,定格摇花乐,指读语段(第五段):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2、谈感受,定位句子:哪些句子给你带来了这样的感觉,指名尝试情感朗读。
3、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想像:(出示图片,配乐)同学们,让我们置身在桂花树下,满树的桂花竞相开放,看着树上星星点点的桂花。
让我们一起来摇桂花,我们使劲地摇着桂花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
摇啊摇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对学生引导:桂花像什么一样落下来?落在哪里?对“满头满身”“这下”等词作一个回文。
)4、指导练习情感朗读:来,就带着这样的一份感觉,再有滋有味地再读读这几句话。
(自由读。
)引:用你的朗读与大家一同分享摇花的快乐,分享这场桂花雨的美丽。
(指名学生读。
)与学生的的交流与点拨中,体验这份乐,朗读这份乐,渲泄这份乐。
完成板书:枝摇花落乐心头5、扣题,再解课题: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课题──《桂花雨》,你想那是一场怎样的雨啊?(迷人的雨快乐的雨香气四溢的雨……)6、配乐齐摇花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桂花雨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字。
2.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教学过程一、扣题导入,简介作者1.导人∶金秋十月,丹桂飘香。
桂花曾走进过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走进了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
琦君是浙江温州人,十二岁随父亲到杭州,三十二岁去了台湾,六十岁移居美国。
她一生漂泊,但文字却从不曾离开过故乡半步。
2001年10月,八十四岁的琦君曾回故乡寻根问祖。
就是这样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久久忘不了家乡的桂花,久久忘不了家乡的桂花雨。
出示课题∶桂花雨。
2.引导学生∶“桂花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观看课文朗读视频,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预设∶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第7页的插图,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边朗读这句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要求:(1)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边读边想,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预设:小时候和父亲赏桂花,给乡亲送桂花,摇桂花,做桂花茶和糕饼,在杭州捡桂花给母亲······教师点拨:关注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变化,可以进一步梳理、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第1、2自然段可以归纳为:儿时在故乡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
2.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归纳文章其他自然段的意思。
《桂花雨》优秀语文教案
《桂花雨》优秀语文教案《桂花雨》优秀教案精选一《桂花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中、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11桂花雨我喜欢的是桂花摇花乐(言、行)怀念、热爱家乡比不上家乡的桂花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内容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学准备:媒体资源教学方法:利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教师播放媒体资源,解决学生提出的生字疑难3.指名逐段读课文,正音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深情地回忆起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5.“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起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原文是: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三、研读语句,体悟感情1.再读课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部分是哪些句子,为什么?(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
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
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2)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事实上,是不是像母亲说的这样呢?我们不妨看一看课文中的这些句子:“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那么,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怎么样呢?“桂花盛开的时候,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3《 桂花雨》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3《桂花雨》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桂花雨》的主要内容,并能够理解文章背后的寓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品读诗歌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知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桂花雨》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意象,并能够进行情感上的抒发。
三、教学准备1.课文《桂花雨》的教材2.多媒体设备3.教学PPT4.小组讨论题材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桂花雨的歌曲或者展示桂花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桂花,并引起学生对于桂花雨的好奇与兴趣。
2.整体阅读(10分钟)教师为学生朗读《桂花雨》,带领学生阅读,并引导学生尝试理解文章的意义和情感。
3.诗歌分析(15分钟)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比喻和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4.理解主题(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桂花雨》的主题是什么,诗歌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和意义。
5.讨论与表达(10分钟)让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桂花雨的理解和感受,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表达方式。
6.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继续思考桂花雨这首诗歌,并写下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桂花雨》这篇诗歌,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美,提高自身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到诗歌之美,感受文字之情,培养对于文学的热爱与理解。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第【1】篇〗01教学目标1.会认“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箩”等10个生字,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3.品读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感情。
4.学习并运用结合重点语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5.想象课文中描写摇桂花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l 重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和“桂花雨”中,感悟语言的韵味,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l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所表达的感情。
1.字词教学。
注意“缠”是翘舌音,读“chán”,“浸”读“jìn”,不读“qīn”。
左右结构的字有“懂、糕、饼、浸、缠、捡”6个,都是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有“兰、箩、婆、茶”4个,书写时注意上下的比例。
对“糕饼”的理解可以进行看图识字,对“浸”字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2.阅读理解。
注意“缠”是翘舌音,读“chán”,“浸”读“jìn”,不读“qīn”。
左右结构的字有“懂、糕、饼、浸、缠、捡”6个,都是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有“兰、箩、婆、茶”4个,书写时注意上下的比例。
对“糕饼”的理解可以进行看图识字,对“浸”字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3.表达运用。
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在讲到这句话时,可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以便对母亲的话有更具体的感受。
如:这里的环境很好,母亲会怎么说?再如:这里的水很甜,母亲会怎么说?课文全部学完以后,可仿照“摇花乐”的片段,以《_______乐》为题,写一段自己童年的生活趣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
3桂花雨一、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2、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课件ppt四、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
二、学习课文出示:(学习提示):三、识香气。
1、师:同学们,现在学习要求弄明白了,这节课让我们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去读课文,开始吧。
2、师:你们读懂了什么?(生:桂花成熟的时候就要摇。
桂花可以泡茶,做糕饼。
作者特别喜欢家乡的桂花。
……)(板书:喜欢桂花)3、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作者喜欢桂花的?出示:(生: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4、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吧。
5、师:这里的桂花指哪里?(指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
)出示: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6、师:那是怎样的桂花呢?(香飘十里的桂花。
)7、杭州最有名的桂花在哪里?(花园)8、师:对,桂花的花园,名叫“满觉陇”清朝诗人张云敖曾经写过一首诗,请大家来读一读。
(出示:品桂,张云敖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栗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9、师: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家乡的桂花到底有多香?请大家再读课文把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用﹏﹏画出来。
出示: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四、品香韵。
1、师:请同学们把这4句话,反复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个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香?出示: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 桂花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家乡中秋节的习俗,以及桂花雨带给人们的欢乐。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充满诗意,展现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同时,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也适合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然而,对于这篇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文化内涵,还需要通过教学进行引导和挖掘。
此外,学生对于家乡习俗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于其他地区的传统文化可能了解不多,这也是需要在教学中关注的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会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热爱家乡、关爱亲人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朗读和讨论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视频:寻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桂花雨的景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桂花雨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共2课时)
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共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桂花雨》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故事中的情节及诗句的理解;2.难点:运用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故事情节的图片展示;2.材料:课本《语文五年级上册》,相关诗词集;3.辅助工具:黑板、彩色粉笔、录音机;4.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阅读《桂花雨》故事。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桂花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于桂花的情感,促使学生了解桂花的故事背景。
2. 教学过程(30分钟)•师生共同阅读《桂花雨》,学生跟读故事,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意义;•讲解故事中的古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含义;•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于桂花雨的感受和理解。
3. 拓展(10分钟)组织学生围绕桂花的主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4.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桂花的作文,表达自己对桂花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1. 查缺补漏(5分钟)教师对上节课的课堂讨论进行总结,澄清学生对于桂花雨的理解。
2. 教学过程(30分钟)•学生互相交流作文的内容,展示他们的作品;•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桂花雨》,发现故事中的细节和情感;•学生小组讨论,各小组展示他们对于桂花雨的理解。
3. 拓展(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家乡的特色花卉,并联系桂花雨中人物的品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
4.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要注重品德修养,珍惜传统文化。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桂花雨》的理解更加深入,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诗词理解能力有待加强,下次教学需要更多地触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提高诗词理解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桂花雨》教学教案篇一《桂花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桂花完美的回忆。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设计时我尽量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课文资料。
上完课后,我发现许多不足之处,反思如下:一、品析重点词语教学上的不足在介绍桂花的“香”这一特点时,孩子们都找到了“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1、“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这几个描述桂花香的句子。
我准备抓住重点字词,经过品读感悟的方式让孩子们比较得出哪里的桂花更香,但孩子们的品读并不到位,也没有发现明显的区别。
这一个环节的效果没有到达。
二、时间把握不够准确,品读“摇花乐”资料草草收常在前一部分介绍桂花香的特点时,由于孩子经过理解重点字词和比较阅读后,没有得出杭州的桂花比家乡的桂花更香的特点,所以之后又用了一大部分时间去弥补这个问题,以致在后面体会“摇花乐”时,显得仓促。
在本节资料中,“缠”字写出了作者的急切心境,“使劲”、“喊”写出来了摇桂花的'乐趣,同时反映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可当时由于时间仓促,我只是让孩子们抓住重点字词一读带过,并没有采用课前准备的“用回忆生活、联系生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包含的情感。
”三、朗读形式单调。
本节课中孩子们朗读的形式仅有齐读、小组读和自由读的三种方式。
而这样的朗读形式很明显不利于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吸收,更谈不上到达以读促悟的效果。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观察到了有一部分孩子很想站起来挑战他人或小组的冲动,可我却忽略了这一点。
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采用过这种挑战式的朗读,效果甚好。
四、教师灌输得太多,孩子们自我表现的机会甚少。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桂花雨》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桂花雨》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桂花雨》的主旨,领悟诗歌的意境。
2.能够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能够模仿课文写下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主旨,提炼诗歌意境。
•难点:理解或解读诗歌中含蓄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课文《桂花雨》的课件或教材。
2.课堂展示板或白板。
3.学生用书和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师生共同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与兴趣。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课文朗读:操练课文,让学生熟悉诗歌的语言。
2.导入课文: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题。
3.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理解其中的含义。
三、合作探究(20分钟)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出现的难点词语或句子。
2.展示分享: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共同学习、交流。
四、课文赏析(15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赏析,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2.课文解读: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五、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或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集体备课过程中,学生成绩普遍较好,但有少部分学生对诗歌的意境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辅导。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情感体验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六、扩展阅读•祝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望庐山瀑布》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对您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桂花雨》教学设计
4,(预设学生回答不够完整)桂花在秋季才会盛开,为什么“全年”“整个村子”都能闻到桂花香,从哪里能找到答案。
5,用桂花做的糕饼闻起来是怎样的?吃起来的味道是?所以此处的“浸”不仅仅是表现桂花闻起来是香的,还表现了在人们心中是甜的,桂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这种沉浸式的语言描述能让学生更好进入情境,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力,体会作者溢于言表的快乐。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以诗入文,激发兴趣
细细香风淡淡烟
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
花雨缤纷入梦甜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从听觉、嗅觉、视觉等方面着手)
《桂花雨》教学设计
课题:
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五年级
课时:两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桂花雨》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台湾女作家琦君所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语文阅读训练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课文《桂花雨》以“桂花”为线索描写了桂花香和“摇花乐”,其中具体描写了“摇花乐”。全文语言清新质朴,情感真挚细腻,抒发了我对童年美好时光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无比怀念,而这种童年的快乐和思乡之情就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溢满了字里行间。
2,同学们,刚刚你们已经将课文分为三个场景并拟好了小标题,分别是“识桂花”、“摇桂花”、“思桂花”(出示相关图片),其中作者重点描写的是哪个场景呢?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相关问题并进行小组交流和讨论
思考并回答“摇桂花”
初读课文,帮助学生梳通文意,以便于更加深入学习课文。课标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叙事性作品能了解梗概”,自由朗读的设置可以让确保每个学生自己把课文的读音读准确了,在讨论交流中能进一步理解课文并归纳出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琦君写的一篇优美散文。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的诗《静夜思》(出示课件2),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通过“月”这件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
是啊,人们往往把思乡之情寄托于一件事物,今天,我们就看看作者琦君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桂花雨”的吧!(板书:桂花雨)(出示课件3)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
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
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等。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
1.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
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出示课件5)
2.小组交流、讨论。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讨论的成果。
过渡语: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把握这篇文章的结构。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出示课件6)
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第二部分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第三部分描写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与家乡的院子里的桂花比较,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过渡语: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件7)课文主要写了“摇桂花”这件事。
(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四、从具体事件入手,详细把握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课文。
1.作者写爱桂花,喜爱它的什么?
2.作者写摇桂花过程中,主要介绍了什么?里面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3.作者又是通过哪几件事体现思桂花的?
生答,师总结
板书设计: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摇桂花——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充满欢乐
思桂花——杭州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
又现故乡桂花情
深埋心中
五、作业布置。
1.听写本课生字。
2.收集有关“乡愁”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桂花雨》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篇课文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听写生字词。
桂花木兰花台风糕饼至少完整茶叶箩筐
婆婆浸入尤其缠着
(请小组长看小组同学的听写情况并向老师汇报。
)
三、精读课文,深入领悟。
(出示课件12)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并画出有关的词句。
2、将你找出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3、重点品味摇桂花的乐趣。
(出示课件13)
思考:(1)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2)理解“总是”。
生答,师总结:“总是”一词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
生答,师总结:“乐”字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使劲”写出了“我”摇桂花的状态。
这句话是“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的具体化。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边自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指名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
指名说说想象的情景。
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老师随机指导)
齐读。
引导学生理解:摇桂花带给“我”的乐趣,以及长大后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四、对比阅读,反复体会
1、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和同桌讨论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答,师总结:这是母亲内心的感受,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母亲朝夕相处,母亲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母亲是用感情体味两地桂花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受。
2、浏览全文,找理由说说: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杭州桂花香?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香。
生答: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总结:这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故乡桂花的香。
觉得故乡桂花香,是因为“我”的母亲对故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所以觉得它更香一些。
(1)哪个字突出地说明桂花的香气呢?
(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
3、杭州的桂花香,找出相关的句子。
4、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因为桂树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
而母亲为什么还要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答,师总结: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
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了她全部的生活。
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体现出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5、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作者。
体会“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生答,师总结
作者通过回忆“摇花乐”,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板书:点点桂花雨片片思乡情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把握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令我们感动。
六、布置作业。
1.把喜欢的句子、段落背一背,并抄下来。
2.写一写,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记录下难以忘怀的人或事。
【板书设计】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桂花摇落桂花,如雨飘下充满欢乐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点点桂花雨
桂花雨片片思乡情
杭州赏桂花
思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深埋心中
又现故乡桂花情
教学反思
1.《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思乡情感的优美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美好回忆。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摇桂花的乐趣,并从中体会对家乡、对母亲的怀念。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抓住“摇桂花”这一重点内容,通过重点句子的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从母亲的语言等描写入手,让学生们反复朗读,从而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美中不足的是对于有些地方,我管得过多,引导得过多。
在引导过程中,往往我说了一半,学生们就能给出正确答案。
这是我的不足,我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美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