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的教案设计
![电场强度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5f2c3e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0.png)
电场强度的教案设计第一章:电场强度的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
让学生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1.2 教学内容电场强度的定义: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表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受到的电场力。
电场强度的表示方法:电场强度用符号E 表示,单位是牛顿每库仑(N/C)。
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电场强度E 等于电场力F 除以电荷量q,即E = F/q。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情况,思考电场强度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电场力,计算电场强度,加深对电场强度的理解。
第二章:电场强度的方向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场强度的方向。
让学生掌握电场强度的正负表示。
2.2 教学内容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场力作用在正电荷上的方向。
电场强度的正负表示:电场强度用箭头表示,箭头指向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箭头的长度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场力作用在正电荷上的方向,理解电场强度的方向。
让学生通过图形和箭头表示电场强度,加深对电场强度方向的掌握。
第三章: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
让学生掌握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计算方法。
3.2 教学内容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电场强度E 与电势差ΔV 之间的关系是E = -ΔV/d,其中d 是电场中的两点距离。
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计算方法:通过测量电场中的两点电势差和距离,计算电场强度。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电场中的两点电势差和距离,理解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公式计算电场强度,加深对电场强度与电势差关系的掌握。
第四章:电场强度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场强度的应用。
让学生掌握电场强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4.2 教学内容电场强度的应用:电场强度在实际问题中可以用于计算电荷的受力、电势差等。
电场强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测量电场强度和电势差,计算电荷的受力和位置。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81fe19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7.png)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引言电场强度是电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它描述了一个电荷在电场中所受到的力的大小。
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于理解电学原理和解决电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地教授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 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3. 能够运用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电学问题。
三、教学内容1. 电场强度的概念和意义首先,我们将启发学生思考电场的概念,引导他们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电场的实例。
然后,我们向学生解释电场的概念,并介绍电场强度的定义。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电场强度描述了电荷对周围电荷所施加的力的大小。
引导学生思考电场强度的重要性和应用。
2. 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在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后,我们将教授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一些简单的例题进行实践。
首先,我们将介绍由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计算出某一点处的电场强度。
然后,我们将扩展到由多个点电荷组成的电场,引导学生计算复杂情况下的电场强度。
3. 电场强度的应用在学生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后,我们将引入电场强度的应用。
例如,我们将以静电力和电场强度的关系为例,让学生应用电场强度的概念解决静电力的问题。
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观察电荷的运动和力的变化,进一步理解电场强度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我们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和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 互动式教学法我们将提供一些讨论和合作的机会,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例如,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来解决一些复杂的电场强度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思维碰撞。
3. 实验教学法我们将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测量电场强度,巩固他们的理论知识并增强实践能力。
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物理《电场强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0661f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5.png)
物理《电场强度》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粗略了解物理学史上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认识过程。
2.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形态。
3.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进行有关的计算。
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4.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5.知道场强的叠加原理,并能应用这一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6.利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知道匀强电场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的过程,获得探究活动的体验。
2.领略通过电荷在电场中所受静电力研究电场、理想模型法、比值法、类比法等物理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物理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学习科学家严谨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2.理解电场、电场强度的概念,并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教学难点: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陌生的内容,且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进行适当启发引导五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展示预习情况,老师准备幻灯片,计算机,铜丝,塑料笔教学方法以“电荷间相互作用如何发生”、“如何描述电场的强弱”两大问题为主线展开,具体操作思路是:1.学生自学电场,培养学生阅读、汲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实验模拟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3.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对电场强度概念的理解,探讨点电荷的电场及场强叠加原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新课导入(5分钟)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库仑定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库仑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我们不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投影展示问题1:真空中?它们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这种相互作用是如何产生的呢?难道能够不需介质超越空间?投影展示“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图片(1.2-1)。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共4篇)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共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e3892ed5bbfd0a78567317.png)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共4篇)第1篇:电场强度教学设计1、试以“电场强度”为例,分析它的建立过程、教学要求,并设计其教学活动过程。
建立过程:1.对电场强弱和方向的认识。
研究验证库仑定律的实验,明确几个问题。
①B在A的电场中②B在不同位置受力不同,说明电场的性质与位置有关;场源电荷不同B的受力不同,说明电场的性质与场源电荷有关。
所以我们说电场的性质只与电场本身有关。
③确定场源电荷和场中的位置,选择不同的试探电荷发现其受到的电场力不同,要找到一个物理量描述电场的性质,此物理量只与电场本身有关,与试探电荷无关,所以直接用电场力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不合适。
2.寻找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
在研究电荷在确定的电场、确定的点受力时,一个试探电荷受力为F,如果有一个同样的试探电荷在相同的点,其受力必然也为F,把这两个试探电荷放在一起时,电荷量变为一个的两倍,它们的受力可能是2F,依次类推……从比值定义物理量在初中就已经学习过,密度就是利用比值来定义的。
我们看到电荷的受力与电荷量的比值是一个与电荷量无关的量,所以我们用这个比值来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
3.电场强度的方向。
在电场中的同一点,放上不同的试探电荷,其受力方向可能不同,而同一电荷在电场的不同位置其受力方向可能也不同,所以要想完整的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电场强度必须是矢量。
我们规定正电荷的受力方向为电场强度的方向。
教学要求:①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矢量性,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的计算;②掌握点电荷电场强度的公式;③掌握电场强度矢量性及叠加原理。
教学活动:1.创设情境,提出探究课题师:电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客观存在,而且有能量。
那么,我们如何认识它的特性,摸清它的“脾气”?我们只有根据它表现出来的性质去了解它。
师:电场最基本的性质是什么?这对我们研究问题有何启发? 生:电场最基本的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电场力的作用。
电场强度高中物理教案
![电场强度高中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8c4a3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9.png)
电场强度高中物理教案电场强度高中物理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参照课程标准.依据考试说明、借鉴近三年高考试卷、借鉴往届复习迎考的成功经验、依托《三维设计》复习用书,回归课本,科学安排、扎实推进、高效做好高三物理高考总复习工作。
通过物理总复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磨练提高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梳理构建知识结构、积累经验,体会归纳题型—方法。
提升物理学科素养和高考应试能力。
二、复习进度、阶段要求与方法(一)第一轮:20__年8月5日—20__年1月15日(预计单科质检)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训练,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复习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
在这一阶段,渗透一些小综合,对复习过的内容进行滚动。
本轮复习侧重于“双基”复习。
刚进入复习时,学生对高一、高二学过的内容遗忘较多,所掌握的知识系统性差,漏洞多,个人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样,分析能力更为欠缺。
本着夯实知识基础、形成知识网络的出发点,复习中应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复习难度适度,撒密网,步子稳。
在以章或相关章节为单元复习时,首先要求同学们自己分析、归纳本单元知识结构网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充实、完整、使之系统化,建立知识树。
其次,要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辨析,对本单元的典型问题及其分析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归纳,并着重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然后对本章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训练,但训练题不宜过多,应精选练习题,不能搞题海战术,最后要根据训练中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收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小结,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复习策略(一)学习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卷,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近三年新课程高考试卷,把握好复习的范围、复习的深度和广度。
继续学习研究市高三物理培训的内容信息、要求和建议,向上届高三取经交流,结合本届情况,备课组教师认真研讨,科学策划高三物理总复习各阶段各环节工作。
电场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 电场强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f8dc3f43323968011c9219.png)
电场电场强度(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通用类的第五单元第一节。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
2.了解点电荷。
3.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电场强度方向的规定。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的过程,获得探究活动的体验。
2.运用观察、归纳等方法学会从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发现客观规律、体会比值法定义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验探究物理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推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1.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2.理解电场、电场强度的概念,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与讲解,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初中学过的相关知识,提出如下问题:1.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及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分别带上了什么电荷?由此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2.自然界存在几种电荷?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什么?二、新课教学:(一)电场1.播放幻灯片。
提出问题:两个带电体A和B,当A靠近B时,B向右上偏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因A和B都带正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也就是A和B发生了相互作用。
但A和B并没有直接接触,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发生的?带着这个问题看书,并且找出什么是电场以及电场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1)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2)电场是存在于电荷周围的一种特殊..物质。
为什么说它是特殊物质呢?因为物质的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就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如课桌、书本等;还有一种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如电场、磁场等。
它们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能表现出被人们感知的特性,我们就是借助这些特性来研究电场的。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eaf20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c.png)
电场强度教案一、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教学重难点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定义式及其物理意义。
难点:电场强度的矢量性和叠加原理。
3、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4、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如静电计、带电小球等)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 展示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冬天脱毛衣时的火花、梳子吸引纸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12 提出问题: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实现的?引入电场的概念。
2、新课教学111 介绍电场的物质性,电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物质。
11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静电计指针的偏转,感受电场的存在。
113 引入试探电荷的概念,说明试探电荷应具备的条件。
114 讲解电场强度的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 F与它的电荷量 q 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用 E 表示。
115 推导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 = F / q。
116 强调电场强度的单位:牛/库(N/C)。
117 讲解电场强度的矢量性,根据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即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
118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矢量叠加原理。
3、课堂练习121 给出一些关于电场强度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122 组织学生讨论练习中的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实验探究131 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电场强度与距离的关系。
132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5、课堂总结14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电场强度的概念、定义式、单位、矢量性和叠加原理。
142 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让学生加深理解。
6、布置作业151 布置书面作业,如课后习题。
152 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电场强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8c491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f.png)
电场强度教案电场强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理解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能用电场强度解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掌握电偶极子的概念及其在电场中的表现。
二、教学重点:1.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电场强度的解释。
3.电偶极子的概念及其在电场中的表现。
三、教学难点:1.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2.电偶极子在电场中的表现。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
可以通过摩擦生电、电磁感应等实验来引发学生对电场强度的兴趣。
2.讲解(1)电场强度的概念电场是指带电粒子或带电体系所处的空间,它会对该空间内的其他带电体产生电力作用。
电场强度是电场在某一点的电力作用强度。
在SI国际单位制中,电场强度的单位是N/C(牛顿每库仑)。
(2)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为:E= F/q,其中E表示电场强度,F表示电场对测试电荷的电力作用,q表示测试电荷。
在数值上,电场强度与电场力成正比,在方向上与电荷的正负有关。
(3)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用电场强度来解释。
正电荷在电场中沿电场线的方向运动,负电荷则相反。
当电荷之间的距离越近时,电场强度就越强。
(4)电偶极子的概念电偶极子是由两个相等但相反的电荷组成,它们之间的距离越小,电偶极子的强度就越大。
电偶极子在电场中的表现是围绕着两个电荷之间的连线围绕着一个圆,这个圆的面积越大,电偶极子的强度就越强。
3.示范通过实验演示电偶极子在电场中的表现。
在说明电偶极子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图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通过实验演示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
4.练习让学生在实验和计算中一步步加深对电场强度的理解,识别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并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电场强度的知识。
五、教学方式:1.示范教学。
2.实验教学。
3.练习与讨论。
六、教学评价:1.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9c4f39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1.png)
电场强度教案
教案:电场强度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和含义。
2. 理解电场强度与电荷、电场线的关系。
3. 掌握计算电场强度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 引入电场概念:介绍物体周围存在的电场及其性质。
2. 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电场强度定义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力。
3. 引导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含义:电场强度表示在某一点处单位正电荷所受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4. 引导学生认识电场线的作用:电场线表示电场的方向和强度。
5. 介绍计算电场强度的方法:
a. 点电荷 p 的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为 E = k * q / r^2 ,其中 k 为库仑常数, q 为电荷量, r 为距离。
b. 非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可通过电场线图推导。
6. 进行计算实例演示:通过给定的电场线图计算某一点处的电场强度。
7. 练习和讨论:给出一些计算电场强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并互相讨论答案。
8. 小结:总结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强调电场线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拓展:
1. 引导学生思考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并进行讲解。
2. 提出实际应用问题:如何利用电场强度和电势差计算电荷所受到的力。
3. 引导学生探索计算电场强度的其他方法。
四、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学生对电场强度的理解和能力掌握情况。
2. 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评价依据。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08cd8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6.png)
电场强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掌握计算电场强度的方法。
3.理解电场强度与电荷量、距离之间的关系。
4.能够应用电场强度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电场强度的概念电场强度是描述某一点上电场的强弱的物理量,用符号E表示。
在一组相同的电荷作用下,电场强度与电荷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电场强度的计算•在由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强度E的计算公式为:E = k * (Q / r^2),其中k为电场常数,Q为点电荷的电荷量,r为点电荷到该点的距离。
•在由多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强度E的计算公式为:E = k * (ΣQ / r^2),其中ΣQ为所有点电荷的电荷量之和,r为点电荷到该点的距离。
3. 电场强度的特点•电场强度有方向,符合右手定则。
•电场强度与电荷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电场强度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三、教学步骤1. 导入与展示(5分钟)•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通过例子引发学生对电场强度的思考。
•展示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及其特点。
2. 讲解与示范(15分钟)•讲解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带领学生理解电场强度与电荷量、距离之间的关系。
•示范如何应用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 实践与探究(20分钟)•提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电场强度来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电场强度与电荷量、距离之间的关系。
4. 总结与讨论(10分钟)•总结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电场强度与电荷量、距离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5. 拓展与应用(10分钟)•提供拓展问题,让学生应用电场强度的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兴趣并培养创新能力。
6. 评价与反馈(5分钟)•对学生进行小结和评价。
•答疑解惑,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包括电场强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和示例题。
•练习题和拓展问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培养思考能力。
《电场强度》 教学设计
![《电场强度》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3545f4a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b.png)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知道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2)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式 E = F / q,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电场强度的矢量性,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计算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类比的方法,由重力场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2)通过对电场强度定义式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电场强度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中对物理量的定义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感受到电场的客观存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
(2)电场强度的矢量性。
2、教学难点(1)对电场强度概念的理解。
(2)用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计算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类比法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1)教师提问:在初中我们学习过重力场,物体在重力场中会受到重力的作用。
那么,电荷在周围空间中是否也会受到类似于重力的作用呢?(2)演示实验:将一个带电小球靠近另一个不带电的小球,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3)引导学生思考: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从而引出电场的概念。
2、电场的概念(1)教师讲解: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2)类比重力场:重力场中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电场中电荷受到电场力的作用。
(3)举例说明:如静电感应现象,电荷在电场中会发生定向移动。
3、电场强度的概念(1)提出问题:不同的电荷在同一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不同,如何描述电场的强弱呢?(2)类比思考:在重力场中,我们用重力加速度 g 来描述重力场的强弱。
那么在电场中,我们是否也可以用一个类似的物理量来描述电场的强弱呢?(3)引入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c326a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8.png)
电场强度教案电场强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场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了解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
4.能够应用电场强度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电场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
4.电场强度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电场强度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电学基础知识,为学习电场强度打下基础。
2.教学策略:通过实例、图片和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探究电场强度的概念和性质。
3.学生活动:进行电场强度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电场强度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电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电场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讲解新课:通过实例、图片和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探究电场强度的概念和性质。
同时,进行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的教学。
3.巩固练习: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电场强度解决实际问题。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场强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测试题和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对电场强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电场强度的知识。
七、作业布置1.完成教学PPT上的相关练习题。
2.搜集关于电场强度的实际应用案例,并进行简要分析。
电场强度的教案
![电场强度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20053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2.png)
电场强度的教案电场强度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电场强度的概念和定义。
2. 掌握计算均匀电场强度的方法。
3. 能够应用电场强度计算和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方法1. 观察实验:通过实验演示电场强度的变化。
2. 讲解:用简单的语言解释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电场强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三、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实验器材和一些与电场相关的现象,激发学生对电场的兴趣。
2. 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通过图示和简单的实验,向学生介绍电场强度的概念,并给出电场强度的定义。
3. 计算均匀电场强度:通过实验演示和计算,向学生展示如何计算均匀电场强度。
讲解过程中,可以引入电场线和电势能的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4. 应用电场强度:通过讨论实际问题和解决相关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应用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可以包括电场力的计算、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等内容。
5. 总结归纳:复习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提醒他们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内容。
四、课堂练习1. 计算题:给出一个电场的分布,要求学生计算某一点的电场强度。
2. 探究题:给出一组电荷分布和电场强度的值,要求学生分析并判断电场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提高了他们对电场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实验演示和讨论问题的方式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积极参与,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拓展他们对电场强度的理解和应用。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f1a51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8.png)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的概念。
2.了解点电荷引起的电场强度计算公式,计算电场强度。
3.讨论不同形状电荷分布时的电场强度计算方法。
4.了解电场线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二、教学内容1.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2.等量异号电荷分布的电场强度计算3.电场线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三、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电场强度。
2.通过回顾电荷所产生的电场概念,导入到本节课的目标。
二、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30分钟)1.介绍点电荷引起的电场强度公式的构成,说明每个符号的含义。
2.向学生阐述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计算的基本方法。
3.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利用公式计算电场强度的方法。
三、等量异号电荷分布的电场强度计算(30分钟)1.向学生介绍等量异号电荷分布的电场强度计算公式。
2.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来掌握电场强度计算方法。
3.对不同形状的电荷分布情况进行讨论,并研究不同情况下电场强度的变化。
四、电场线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5分钟)1.讲解电场线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绘制电场线,并分析电场线的不同特点,让学生深入理解电场线。
五、小结(10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强调学生必须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并可以针对不同情况进行计算。
3.督促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2.互动探究法3.实验法五、教学资源1.PPT课件2.实验室设备3.教学视频六、教学评估1.课堂互动2.课堂作业3.实验报告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将电场强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多种操作方式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讲解。
与传统的理论性授课模式相比,本节课让学生更加深入、具体地感受和理解了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操作性更强。
同时,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从而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的。
电场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电场强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48255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e.png)
电场电场强度教案第一节:引入电场概念教学目标:1.了解电场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初步了解电场的强度及其计算方法;3.掌握电场线的绘制方法。
教学重点:1.理解电场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掌握电场的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能够绘制电场线。
教学难点:1.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电场线的绘制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电场概念(1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当两个点电荷相互作用时,是否存在一个区域,该区域内其他点电荷都会受到力的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区域是如何确定的?这个区域内其他点电荷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又是如何确定的?二、电场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0分钟)1.讲解电场的定义:电场是指由电荷产生的周围空间中所存在的物理量,用来描述电荷对周围空间中其中一点电荷或试验电荷的作用力。
2.讲解电场的性质:电场具有矢量性质、叠加性和静电屏蔽现象。
三、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0分钟)1.讲解电场强度的定义:电场强度是指单位正试验电荷所受到的电场力。
2.讲解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通过电场强度公式E=F/q,引导学生求解电场强度。
3.指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
四、电场线的绘制方法(30分钟)1.讲解电场线的概念和特点:电场线是描述电场的几何图形,其切线方向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
2.指导学生根据电场线的特点,绘制一些简单的电场线图形。
3.引导学生思考电场线的密度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较密集的电场线表示电场强度较大。
五、总结和延伸(10分钟)1.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2.提出延伸问题:两个点电荷小球分别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这两个小球之间是否存在电场?如果有,该电场是否满足叠加性原理?六、课堂训练(10分钟)1.拿一些简单的题目考察学生对电场概念和电场强度计算方法的理解能力。
板书设计:1.电场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电场线的绘制方法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电场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以及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13电场强度教案.
![13电场强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65488b580216fc710afd93.png)
电场强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4.知道电场的叠加原理,并应用这个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二、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三、难点:对电场概念的理解、应用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四、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启发式教学五、教具幻灯片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问题引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怎样产生的?(二)新课教学-----第3节电场电场强度1、电场:启发学生从哲学角度认识电场,理解电场的客观存在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能为人的意识所认识的物质属性.利用课本图14-5说明:电荷A和B是怎样通过电场与其他电荷发生作用.电荷A对电荷B的作用,实际上是电荷A的电场对电荷B的作用;电荷B对电荷A的作用,实际上是电荷B的电场对电荷A的作用.(1)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特殊形式的物质——电场发生的,电荷的周围都存在电场.特殊性:不同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称量,可以叠加.物质性: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的基本属性——质量和能量.(2)基本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引入电场中的任何带电体都将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且同一点电荷在电场中不同点处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或方向都可能不一样.②电场能使引入其中的导体产生静电感应现象.③当带电体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将对带电体做功,这表示电场具有能量.可见,电场具有力和能的特征提出问题:同一电荷q在电场中不同点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和大小一般不同,这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引出电场强度的概念:因为电场具有方向性以及各点强弱不同,所以造成同一电荷q在电场中不同点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和大小不同,我们用电场强度来表示电场的强弱和方向.2、电场强度(E):由图1.2-1可知带电金属球周围存在电场。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方案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33c08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8.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电场强度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电场强度与电场力的关系,电场强度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静电的来源和作用。
(2)介绍电场强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电场强度(1)介绍电场强度的定义,强调电场强度是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2)讲解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包括公式和单位。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
3. 探究电场强度与电场力的关系(1)引导学生思考电场力与电场强度的关系,通过实验演示电场力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2)讲解电场强度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公式的来源。
4. 应用电场强度解决实际问题(1)列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让学生分析静电产生的原理。
(2)让学生运用电场强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漆等。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场强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电场强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能力:通过实际问题解决,评估学生应用电场强度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 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对电场强度知识的兴趣和应用能力。
3. 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高教学效果。
《电场强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1)
![《电场强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1)](https://img.taocdn.com/s3/m/474f9f4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8.png)
§1.3 电场强度(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知道场强是矢量,知道场强方向的规定.3.能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公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4.知道场强的叠加原理,并能用这个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同一电荷(试探电荷)在电场中的不同点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来比较各点电场的强弱,使学生知道用比值法来定义物理量的一般方法.2.运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对场强概念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如何描述电场的强弱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教学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教学难点】电场强度的概念的建立.教学过程一、电场1.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由它产生的______,电荷A对电荷B的作用力,就是电荷A的______对电荷B的作用力; 电荷B对电荷A的作用力,就是电荷B的______对电荷A的作用力;2.电场及磁场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且是互相联系的,统称为_________.静止的电荷产生的电场,称为________.二、电场强度电场的基本特征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静电力,或者叫电场力。
在研究电场的性质时,可以从静电力入手。
【问题1】在初中我们是怎样去感知(研究)磁场的存在的?【问题2】你认为作为试探电荷应该有什么要求?【问题3】你认为电场中某一点的强弱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问题4】只是用试探电荷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能够表示电场的强弱吗?为什么?【问题5】你还记得以前我们是如何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吗?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来描述电场的强弱?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式:_____________.3.单位:_________4.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6】若将试探电荷拿走,则该点的电场强度会发生变化吗?如果换成另外一个试探电荷呢?三、点电荷的电场【问题7】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你能推出真空中点电荷电场强度的表达式吗?E=_________________从上式可以看出, 真空中点电荷电场强度的大小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与试探电荷无关.四、场强叠加原理1.如果场源电荷不只是一个点电荷,则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2.可以证明,一个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球体(或球壳)在外部产生的电场,与一个位于球心的、电荷量相等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相同,球外各点的电场强度也是E=__________式中的r是球心到该点的距离(r>R),Q为整个球体所带的电荷量.【例1】真空中有一个场源电荷Q =1.0×10-8C,在距离它20cm的A点先后分别放入三个试探电荷q1,q2,q3,请分别计算:a、若q1 =1.6×10-18C,则该点电场强度大小是多少?b、若q2 =3.2×10-18C,则该点电场强度大小是多少?c、若q1 = -1×10-17C,则该点电场强度大小是多少?【例2】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Q1 =+3.0×10-8C和Q2 = -3.0×10-8C,它们相距0.1m,A点与上述两个点电荷的距离r相等,且r = 0.1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案例高二物理选修3-1 §1-3 电场强度教案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2、了解试探电荷的作用,理解对试探电荷量和试探电荷的尺寸的要求。
3、理解电场强度,知道它的单位和定义式及方向的规定。
4、了解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分布和电场的叠加,会用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和电场叠加进行有关计算。
5、会用电场线形象的描述电场。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2、通过猜想环节中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过电场强度定义式的得出,让学生体会到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和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电场这种抽象物质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以及对于自然、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好奇性。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两个点电荷相互作用有什么规律呢表达式怎么写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写规律表达式写表达式,其它同学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写。
学生活动,教师作简单总结。
教师活动:学生到学生中间,观察学生的预设学生行为:提问内容为上节课才学的知识,80%多的学生能很快得出正确的结论。
设计意图:1、对上节课的核心内容作回顾;2、引入简洁,一方面使学生顺理成章进入新内容学习,另一方面为学习新内容尽量空出更多的时间。
二、电场1、教师:(1)叫两个同学给全班同学演示弹力的实例,器材就地取。
问: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弹力作用时,这两个物体接触吗集体回答:接触(2)教师演示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的实验(这个实验演示的办法很多的)问:带电电荷对另一物体的力的作用,这两个物体接触了么集体回答:没有接触预设学生行为:90%以上的学生能回答。
设计意图:接触力与非接触形成对比,为学习特殊物质电场作准备。
电场非常抽象,电场的学习必须先给学生构建情景。
2、教师讲解:电荷电场电荷电荷的周围存在电场,电场的基本特性就是对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并再次演示),电场也是一种物质。
3、教师讲解:既然场是物质,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呢实体(由分子组成);看的见,摸的着。
物质可分两类场(形式):看不见,摸不着,不以人的感(抽象存在和形象存在)设计意图:学生有了情景,根据我们所教的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教师讲授的办法,得到的教学效果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教师:下面,我们共同来探讨电场的性质吧!三、电场强度教师:在教材中找到这幅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电荷周围存在什么物质(提问一位同学)2、要测量讲桌桌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需要什么工具3、那么我们如何来研究电场这种物质呢教师启发引导:电场的本领是对场中的其他电荷具有作用力,这也是电场的最明显、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因此在研究电场的性质时,我们可以从静电力入手。
对于像电场这样,看不见,摸不到,但又客观存在的物质,可以根据它表现出来的性质来研究它,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教师:那么我们研究电场需要什么(提问一个学生)学生回答:在电场中放入电荷。
4、让学生阅读教材,讨论①试探电荷及对试探电荷有什么要求②什么场源电荷。
5、教师:(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回答下述现象说明了什么。
①不同位置偏角不同;②增加试探电荷带电量偏角均增加。
学生回答:不同位置受力不同;同一位置试探电荷带电量增加,受力增大,但不同位置受力大小关系不变。
教师:(2)下面我们再通过表格定量地来看一看:将表格填完整,并分析、比较表格中的数据有什么特点和规律,看你能否得出如何来描述电场的强弱。
位置)表一:(P1表二:(P位置)2表三:(P3位置)(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1)不同的电荷在电场中同一点,所受静电力的情况能用试探电荷来描述场源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弱么回答:不同的电荷,即使在电场中的同一点,所受静电力也不同,因而不能直接用试探电荷所受的静电力来表示电场的强弱;(2)电场中同一点,比值F/q有什么特点(同一张表格)回答:电场中同一点,比值F/q是恒定的,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无关;(3)电场中不同的点,比值F/q有什么特点(三张表格比较)回答:在电场中不同位置比值F/q不同。
师生共同小结:比值由场源电荷Q 的电场中的位置决定,与试探电荷q 的电荷量大小无关,它才是反映电场性质的物理量。
教师:在物理学中我们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的静电力F 跟它的电荷量q 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定义式:q F E (适用于任何电场) 物理意义:描述某点电场的强弱和方向,单位: 牛/库(N/C )矢量性: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6、教师:知道某点电场强度,有何用途呢比如F=E ·q 说明了什么答:能算出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
练习:1、由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为E =F /q 判断下列说法对错,并说明理由A .该定义式只适用于点电荷产生的电场B .F 是检验电荷所受到的力,q 是产生电 场的电荷电量C .场强的方向与F 的方向相同D .由该定义式可知,电场中某点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大小与该点场强的大小成正比预设学生行为:①测量讲桌桌面的长和宽的工具,学生是能回答的。
②与电场力有关的试探电荷和距离定性关系学生看图,70%以上学生会总结。
③定量关系的得出,学生填表后讨论,时间可放长点,50%以上应该能得出。
设计意图:①测量讲桌桌面的长和宽的工具,主要是想说明电场的性质只与源电荷有关,而与试探电荷无关。
②与电场力有关的试探电荷和距离定性关系是是为定量研究作准备的,学生得不出来要耐心引导。
③定量关系的得出,学生自己分析,目的是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练习是为加强理解电场物理意义而设立的。
四、点电荷的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1、教师:想一想,能否利用电场强度定义和库仑定律,推导点电荷周围电场强度叫一学生到黑板上推导,其它同学自己推导。
答:已知Q,引入q,在r距离,F库=2rkQq,由E=F/q得点电荷电场强度:Er =2rkQ,方向:正点电荷,背离电荷,负点电荷指向电荷中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点评。
训练:教材P14例题2学生做后,先叫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预设学生行为:多数学生能根据电场强度定义和库仑定律推导点电荷周围电场强度公式。
设计意图: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2、教师:想一想,几个电荷能否同时对电荷施加力学生想后回答:可以让学生思考:针对教材P8页例题2回答(1)教材中是怎么求q1,q2对q3的作用力的答:分别求出q1、q2对q3的作用力F1、F2,再求F1、F2的合力。
(2)能分别求出q1、q2在q3点处的电场强度E1、E2么如果能,把它们求出来。
(3)求E1、E2的合电场E用F=Eq求q3受到的力。
教生共同总结:某点的场强等于该点周围各个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点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训练:《赢在课堂》P11页2-1学生做后,先叫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预设学生行为: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学习,学生能理解叠加的实质。
设计意图:同一问题,另外理解,学生感兴趣,有于助理解叠加的本质。
五、电场线教师:下面同学们自学电场线部份内容后讨论填写,再讨论1.电场线是在电场中画出的一条条________________曲线。
曲线上每一个点的__________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电场线并不是电场中真实存在的曲线,它只是我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引入的假象的曲线。
2. 电场线的特点:(1)电场线从________或________出发终止于_______或________(2)电场线在电场中______,在静电场中电场线不中断。
不闭合。
(3)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________(4)电场线是空间分布的。
3. 匀强电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匀强电场。
(2)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行线质疑讨论1. 电场线为什么不会相交2. 电场线就是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吗3.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学生在学案上画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分布练习:教材P15页第5题。
学生做后,先叫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预设学生行为:学生能按教材填空,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学生画起来费力,教师要引导帮助。
设计意图:教师少讲,学生多做。
本节课小结: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叫代表上黑板展示。
本节课板书:1.电场的性质:电荷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电场,电场对处在场中的其他电荷有力的作用。
2.“场”的特点:在空间有分布,同一电场中的不同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同。
3.电场强度4.点电荷的场强公式5.叠加原理6、电场线本节课效果检查:(1)布置的作业完成情况。
(2)学案的填写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从备课资源分析到到说课,给物理信息研究组了一个范例,全组教师为备得更好,说得更好展开讨论,大家都得到了提高。
讲课、听课的重点由教师变为学生,特别是听课,以住我们多数是听教师怎么讲的,现在我们重点是看教师怎么组织,学生怎么学习,学生的反映是什么,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案例报告叙述了课堂中的真人真事,真正体现了教学实践的原创研究。
报告展示了丰富而简约的教育情景,表达了教师深切强烈的感受和体验,报告运用了教师熟悉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体现出我们课题组案例研究达到较高水平和优势。
案例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有的听课不足,对课堂的实录不够,单依靠自己讲课的经验来体会教学观的改变,这难免会理论大于实践,总结出的东西是不可靠的和危险的。
课题组成员的合作也还可以加强,希望在下个案例有所改善。
课题组成员要高度统一思想,对每个案例,课题组成员要积极配合,努力合作处理好案例的每一个细节。
对案例的每个细节,在统一合作的基础上,负责人要定出明确的分工,了解讲课中具体的实施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从而写出高质量、结合二中学生实际的案例研究报告。
案例的听课,具体而灵活,要根据自己的情况作课题组成员都通得过的平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