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利弊
双刃剑——生物技术的利弊

双刃剑——生物技术的利弊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生物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医药、农业、环境保护等等。
生物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许多好处,比如可以提高食品的品质和产量,缓解人口压力;可以治疗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挽救人类生命;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改善环境等等。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生物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危害,比如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基因污染导致的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生物技术的利弊,看看它对我们的未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生物技术的利益1. 提高食品产量和品质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改善农业生产。
通过基因改良,我们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和耐旱性。
这不仅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还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同时,基因改良还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和口感,比如使蔬菜更加营养、口感更好,肉类更加健康。
2. 治疗疾病,挽救生命生物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治疗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
通过生物制药,我们可以生产出大量的药品,用于治疗疾病。
同时,生物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药物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基因治疗则更是可以直接改变人体的基因组,从而治疗一些难以根治的疾病。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挽救数以百万计的生命。
3. 保护环境生物技术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的污染程度。
同时,通过生物降解技术,我们可以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有效地保护环境。
生物技术还可以用于处理污水、廉价生产生物燃料等,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生物技术的危害1. 基因污染基因污染是指外源基因进入到自然界中,从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基因污染的产生可以由不适当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地下水污染和贸易等多种途径引起。
如果基因污染越来越普遍,就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因此,在应用生物技术时,需要采取严格的措施来遏制基因污染的发生。
2.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原有的基因因为外界因素而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比如血友病、先天性耳聋等等。
生物学在农业发展中的意义

生物学在农业发展中的意义农业是人类社会的重要产业,直接关系到人类的食物供应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种类、结构、功能、发展和演变规律的科学,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生物学在农业发展中的意义。
1. 品种改良品种改良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方式。
生物学通过对农作物的种质资源进行研究,挖掘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和抗性能力强的优良品种,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满足人们对不同农产品的需求。
生物学还借助基因工程技术对农作物进行基因的插入、删除和修改,使得农作物能够抗病虫害、耐逆境和提高产量。
2. 农业生态系统建设生物学在农业生态系统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作物、土壤、水体、气候等有机结合而成的综合系统。
生物学研究了不同作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调控种植结构、轮作休耕、利用益生菌等方式,能够减少土壤退化和农药残留,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土壤养分循环,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 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之一。
生物学通过对病虫害生命周期、传播途径、发生规律等方面的研究,为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生物学家通过筛选和培育天敌、寄生蜂、寄生菌等对农作物病虫害具有天然防治能力的生物,进行绿色防控,并降低了对农作物的化学农药使用,减少了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
4. 农业生物技术应用生物学在农业生物技术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物技术以基因工程为核心,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作物基因,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适应性和产量。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将功能基因导入作物,使得作物能够抗性状性病害或虫害等,提高作物品质和抗逆性。
生物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农产品质量检测、疫苗研制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和可控性。
总结起来,生物学在农业发展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品种改良、农业生态系统建设、病虫害防治和农业生物技术应用等方面。
生物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生物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农业资源匮乏问题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都投入到了生态农业领域。
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技术正在逐渐展现出其在生态农业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对生物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生态农业中对作物的品质和产量要求较高。
传统育种方法受制于时间和资源等因素,常常无法满足需求。
而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能够快速、准确地改变作物的基因组,使其具备更好的抗病能力和适应性。
例如,通过编辑玉米的基因,使其对灾害和疫病具有更强的抗性,相比传统品种有着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品质。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将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会和可能性。
二、转基因作物的争议与挑战虽然转基因作物在增产和改良品质方面表现出色,但其引发的争议也一直存在。
一方面,有人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风险,并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另一方面,一些农民和消费者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导致农业资源的垄断,并对农业的多样性造成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生物技术研究者们正在致力于开发更安全、更可控的转基因作物。
例如,他们正在研究开发基于RNA干扰技术的转基因作物,实现对目标基因的精确调控。
此外,科学家们还在探索利用CRISPR技术进行基因编辑的新途径,以提高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和可控性,为生态农业提供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三、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传统的农药使用虽然能够解决农业中的害虫问题,但也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科学家们正在研发和推广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所制备的农药,具有高效、低毒、环保的特点。
目前,生物农药已在生态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利用昆虫、细菌和真菌等生物制剂,可以有效控制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与传统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环境友好、对人体无毒性、使用结果可预测等优点,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生物技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农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生物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范围广泛,其中转基因技术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们能够将特定的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使其获得新的性状,如抗病虫害、抗除草剂、耐旱、耐盐等。
以抗虫棉为例,传统棉花常常受到棉铃虫等害虫的侵害,需要大量使用农药来防治,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而转基因抗虫棉则通过导入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使其自身能够产生杀虫蛋白,有效地抵御了害虫的侵袭,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
这不仅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还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生物育种技术也是生物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重要领域。
传统的育种方法往往依赖于自然变异和人工选择,效率较低且周期长。
而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精准地进行育种。
例如,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可以通过检测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快速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
此外,单倍体育种技术通过培养花药或花粉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染色体加倍获得纯合二倍体,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纯系品种,加快了育种进程。
生物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利用生物防治手段,如引入害虫的天敌、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病虫害等,能够有效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例如,释放赤眼蜂来防治玉米螟,就是一种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
赤眼蜂能够将卵产在玉米螟的卵内,从而抑制玉米螟的孵化和生长。
此外,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等病原微生物制成的生物农药,具有针对性强、对环境友好等优点,逐渐成为化学农药的有力替代品。
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生物技术在这方面同样大显身手。
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燃料等有用的产品。
生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生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生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生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现状生物工程是利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农业生产中的生物体进行改良和利用的学科。
目前,生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1. 基因改良基因改良是生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通过对作物的基因进行修改,可以使其具有抗病虫害、耐旱、耐盐等特性,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例如,转基因作物的广泛种植已经显著提高了粮食产量,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
2. 生物育种生物工程还应用于农作物的育种过程中。
通过使用基因工程技术,例如杂交育种和突变育种,可以培育出更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的农作物品种。
这些品种能够在严酷的环境中生长,提高了农作物的适应性和产量。
3. 病虫害防治生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还被广泛应用于病虫害的防治。
通过利用生物杀虫剂、生物农药和生物控制剂,可以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小。
4. 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生物工程也可以用于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通过生物技术处理农业废弃物,可以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能源等有价值的产品。
这不仅减少了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够为农民提供额外的收入来源。
二、生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将逐步得到拓展和完善。
以下是生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未来发展趋势:1.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高效、精确修改生物体基因的方法。
未来,基因编辑技术将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更精确地修改农作物的基因,培育出更具有抗病虫害、耐逆性和优质性的新品种。
2. 精准农业的发展随着农业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精准农业将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
生物工程将为精准农业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利用大数据、无人机和传感器等先进技术,实现对农作物的精确施肥、灌溉和病虫害监测,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如何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如何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始终面临着提高产量、保障质量、保护环境等诸多挑战。
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业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解决方案。
那么,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究竟如何呢?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范围广泛,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转基因技术。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能够将特定的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使其获得新的性状。
例如,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使其能够抵御害虫的侵害,减少农药的使用;将耐除草剂基因转入大豆,便于田间管理,提高种植效率。
这些转基因作物在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物育种技术也是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传统的育种方法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而生物技术的介入大大提高了育种的效率和精准度。
比如,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能够快速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加速育种进程。
基因编辑技术则可以更加精确地对农作物的基因进行修饰,创造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
在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生物技术同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害虫的天敌、利用微生物制剂防治病害等,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还能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通过生物技术研发新型的生物农药,具有高效、低毒、环保等优点,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生物技术还在农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微生物肥料和生物修复技术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同时,利用生物技术可以开发更加高效的生物质能源,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然而,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担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转基因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此外,生物技术的研发成本较高,技术门槛也较高,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专业人才投入。
知识产权保护和监管机制的不完善也可能导致技术滥用和市场混乱。
尽管存在挑战,但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依然十分广阔。
生物防治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前景展望

生物防治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前景展望随着全球农业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等一系列挑战,生态农业逐渐成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其中,生物防治技术以其高效、环保的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生物防治是通过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来控制害虫和植物病害的发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实现生态平衡的目的。
对于未来的生态农业而言,生物防治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以下几个方面将更加突出其前景。
生物防治的核心在于利用天敌或寄生生物对害虫进行控制。
以捕食性昆虫为例,如瓢虫、螳螂等,它们能够有效捕食许多农业害虫,如蚜虫和白粉虱。
这类生物天敌不仅能降低害虫数量,还往往有助于提升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引入这些天敌,可以形成一种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了环境污染风险。
微生物在生物防治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某些真菌和细菌能够作为病原微生物感染害虫,减缓其繁殖速度,甚至导致其死亡。
这种方式不仅有效降低了害虫数量,还不会对人畜造成危害。
如巴斯德利斯(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引入,使得许多虫害得到了高效控制。
微生物防治的研究不断深化,新型生物制剂正在进入市场,这为生态农业中的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新的选择。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将某些天然病虫害抵抗基因转入农作物,从而使植物自身具备抗病能力,而不再完全仰赖外部的生物防治手段。
这种“生物自我防治”方式,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同时使作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增强,提升以后的生产能力。
结合传统农业知识,利用地方特有的天敌和有益微生物发展本地的生物防治体系是生态农业的一条重要路径。
在许多地区,拥有丰富的传统农业经验,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当地不同植物之间、植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在未来制定具体的生物防治方案。
这种方法利用当地资源,有助于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强化了生态农业的自主生态调节能力。
与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具备持久性。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前景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前景摘要:现代生物技术对农业产生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本文综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对农业的影响,着重介绍了现代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植物抗逆、抗虫、生物农药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分析了我国现代生物技术在植物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生物技术;农业;应用;前景前言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农业将经历具有重大意义的革新。
毫无疑问,生物技术作为科学和技术在这场变革中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原则上讲,生物技术本身有能力帮助人们提高农业生产力和保护环境,但在实践中,生物技术作为环境保护的代理人其作用相对来说是微乎其微的。
一、发展农业生物技术的意义农业生物技术是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是整个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生物技术中应用最广、最直接,最具现实意义的领域。
生物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它具有投资少、产量高、回报率高等特点;它可以利用自然界的再生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它的发展对于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具有重大作用。
大力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对于改变农业生产现状,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加快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良性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良种选育与品质改良在品质改良上采取的主要方法仍然是杂交育种,但杂交育种周期长,效率低,经多次回交转育很难在短时期内选出优质又高产的新品种。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完善,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研究的迅速发展,为品质改良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Calgene公司的科学家分离到一种控制植物纤维素形成的酶的基因,将其转入特定的树种,可培育出纤维素含量高的对造纸业更有利的植物。
2提高植物的抗性(1)抗虫全世界粮食产量因虫害所造成的损失占14%左右。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采用化学杀虫剂来控制害虫,全世界每年用于化学杀虫剂的总金额在200亿美元以上。
但化学杀虫剂的长期使用造成农药的残留、害虫的耐受性、环境污染等严重的问题,而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培育抗虫植物新品种,除可以克服以上缺点外,还具有成本低、特异性强等优点,目前人们已获得多种抗虫基因,其中有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淀粉酶抑制剂基因、植物凝集素基因、昆虫特异性神经毒素基因、几丁质酶基因等,它们已被导入烟草、棉花、油菜、水稻、玉米、马铃薯等多种农作物,在抗虫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的已进入了商品化生产。
生态农业的技术和优势

生态农业的技术和优势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健康意识的提高,生态农业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相比传统农业,生态农业以生态养护为核心,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以及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本文将从生态农业的技术和优势两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前景。
一、生态农业的技术1. 基于有机农业的发展在生态农业中,有机农业是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肥料和农药的使用,从根本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有机农业的核心是以土壤不断地自生自净,形成适宜作物生长的生态环境。
不使用化肥和农药,采用有机肥料,生物技术和自然植物提取物等手段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是实现低耗低排的重要手段。
在有机农业中,还注重选用品种上门槛高的品种,改进了耕作系统,为农作物提供多种营养物质,并且提高了农业生产系统的效率和生产能力。
2. 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生态农业也要在生产过程中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如生物技术、机械化等技术,使农业生产更系统、科学、迅速和高效。
这是实现农业生产方式革命的一个关键。
在有机农业中,科学配制有机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能力。
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简化农业生产过程,减少最后的人工成本。
3. 各种生态农业目前各种有机农业的类型有机肉业、有机豆品、有机蔬菜及有机禽蛋产业等,这也就完全可以构成健康的生态农业系统。
通过注重农业食品健康价值的保护及提高农产品销售的附加值,鼓励生态农业的发展。
二、生态农业的优势1. 保护与利用土壤和水资源实现生态农业,以自然和生态为基础,以少量的肥料和农药和高效的耕作方式进行种植,无论是水资源还是土壤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降低了生态系统退化的负面影响,体现了生产与保护和谐共处的原则。
2. 促进人与自然的协同生态农业最基本的理念是相互连接和协同联合,因为涉及到人和自然之间的生态循环,最后形成自然的生态景观。
生态农业以自然有机物的循环,再利用及废弃物的合理利用,真正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人和自然之间的协同,常常形成绿色生态景观。
生物技术给农业带来的优缺点

生物技术给农业带来的优缺点一、生物技术给农业带来的益处广义上讲,生物技术是利用有机体、死细胞、活细胞以及细胞内含物,采用特殊的过程生产出特殊的产品应作到农业、医药以及环境修复治理中,尤其是70年代基因工程的出现,它能改变、取代物种的基因。
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中已有广泛的应用。
最初通过遗传工程获得而进入市场的作物是:玉米、大豆和棉花。
它们经转基因后具有抗除草剂和棉铃虫的能力。
这种玉米、大豆和棉花从Bt细菌获得基因,经遗传改良后具有防虫害的能力。
利用Bt细菌获得经遗传改良的作物的潜力是相当大的。
例如:美国有200万hm2的Bt棉花,澳大利亚有40万hm2,两者各相当于2.5亿美元价值。
如果将Bt玉米引种在美国1000万hm2的土地上,只要增产5%,就意味着能增加3.5亿美元收入。
这项技术进一步促进了Bt制剂控制虫害在商业上的应用。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经转入特定基因的玉米品种,这些品种能同时抗除草剂和一些虫害。
生物技术在畜牧业上应用所获得的益处与在农作物上相似。
一方面,生物技术有助于提高畜禽的生命力以及消灭竞争者。
促进畜禽生长的物质有生长激素以及促进其生长的调节剂,这些物质可由基因工程而获得。
如利用鼠类基因(该基因能促进角蛋白的形成)能获得了经遗传改良的绵羊,这种绵羊比普通棉羊产毛量能提高6%左右。
另一方面,生物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的同时,有助于提高畜牧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例如,通过控制饲料作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可提高畜牧业生产力;利用基因调控技术可以提高包括豆科作物在内一些作物的蛋白质含量,减少饲料作物中难消化的木质素含量等。
达比等人已生产出一种转基因三叶草,可应用于澳大利亚绵羊牧场。
该基因来自向日葵,经转基因的三叶草能制造富含氨基酸的蛋白质,该蛋白质经食物链进入绵羊体内,进而能提高产毛量。
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也包括在生态和环境两个方面。
利用生物技术提高现有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可以减低农业向原始的、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扩张的要求,因此,它有助于有人类保存、保护地球上仅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及其资源,有助于人们未来再利用其中的基因资源开发新的产品。
生物技术辩论辩题

生物技术辩论辩题
正方,生物技术对人类有益。
生物技术是一种能够改善人类生活的重要科技手段,它为人类带来了许多益处。
首先,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帮助解决全球粮食问题。
例如,转基因作物能够抵抗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提高农作物产量,有力地支持了全球农业的发展。
此外,生物技术还可以用于医学领域,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帮助治疗一些遗传疾病,使人类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另外,生物技术还可以用于环境保护,例如生物降解技术可以有效处理污染物,保护生态环境。
名人名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过,“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重要的科技之一,它将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
反方,生物技术对人类有害。
尽管生物技术有一些益处,但也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危害。
首先,转基因作物可
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例如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对土壤微生物造成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其次,基因编辑技术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可预测的后果,例如基因编辑的副作用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此外,生物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导致一些道德和伦理问题,例如克隆技术可能会导致人类滥用生命的问题。
经典案例,2012年,法国科学家高莱特因为进行转基因作物研究被判刑,这表明转基因作物在一些国家存在着严重的争议,人们对其安全性和影响仍存在疑虑。
综上所述,生物技术虽然有一些益处,但也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危害,因此在推
广和应用生物技术时,需要慎重考虑其长期影响,确保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生物技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生物技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一直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压力、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气候变化等。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对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双重需求,生物技术的应用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物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方面成效显著。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们能够将有益的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使其具备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耐旱性、耐盐碱性等特性。
例如,将抗虫基因植入棉花,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保障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生物技术还可以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如增加营养价值、改善口感等。
比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提高某些农作物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让人们在日常饮食中能够摄取更多的营养。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生物技术也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病虫害,但往往会带来环境污染、害虫抗药性增强等问题。
而生物技术的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素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不仅效果持久,而且对环境友好。
例如,利用昆虫病毒来防治害虫,不会对其他有益生物造成伤害,也不会在农产品中残留有害物质。
此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的抗病虫害农作物品种,能够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生物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面积的减少,如何提高土地、水等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生物技术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的耐旱、耐盐碱性农作物品种,可以在干旱、盐碱化等恶劣环境下生长,从而扩大了可耕种土地的范围。
同时,生物技术还可以提高农作物对肥料的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变农作物根系的结构和功能,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生物技术辩论辩题

生物技术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生物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科技,它可以为人类带来巨大的好处。
首先,生物技术可以用于改良农作物,使其更耐旱、更耐病虫害,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全球粮食问题。
其次,生物技术可以用于医学领域,研发新药物、治疗疾病,拯救患者的生命。
此外,生物技术还可以用于环境保护,例如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进行污水处理、废物利用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发展。
名人名句,美国科学家福尔曼曾说过,“生物技术是21世纪的科技之王。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生物技术的重要性和前景。
反方辩手观点:生物技术虽然有一定的好处,但也存在着诸多风险和问题。
首先,生物技术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例如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生物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加剧社会的不平等,使得富裕国家和人群能够享受到生物技术带来的好处,而贫困国家和人群却无法获得相应的好处。
此外,生物技术还存在着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例如克隆技术可能会引发道德和社会问题。
因此,生物技术的发展应该谨慎对待,不能盲目追求技术进步,而忽视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经典案例,2008年,中国曾发生了“毒奶粉”事件,这是因为一些不法商人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将有害物质添加进奶粉中,导致了数千名婴儿中毒甚至死亡。
这一事件充分说明了生物技术在不正当使用下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综上所述,生物技术的发展既有利又有弊,我们应该在推动生物技术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其风险和问题的认识和监管,以确保生物技术的发展能够真正造福人类。
我国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我国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其中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尤为突出。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我国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梳理,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方面的具体应用,以及这些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等方面的实际效果。
同时,还将探讨生物技术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将深入剖析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技术研发与推广的瓶颈、农业生产者对生物技术的认知与接受度、政策支持与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以及生物技术可能带来的生态与环境风险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这些策略和建议可能包括加强生物技术研发与创新、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技术培训与推广、完善政策支持与法律法规、加强生物技术的风险评估与监管等。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推动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更广泛应用,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全面概述我国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我国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我国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对提升农业生产力、改善农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我们可以改良作物品种,增强其抗病、抗虫、抗旱等能力。
例如,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有效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也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是否应该废除生物技术的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生物技术的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生物技术的应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例如,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导致了农田土壤的退化,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其次,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存在着伦理道德的问题。
例如,克隆技术的应用引发了许多伦理争议,违背了自然规律,对人类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
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存在着食品安全问题。
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给人类带来了健康隐患。
因此,为了维护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应该废除生物技术的应用。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好处。
首先,生物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解决世界范围内的粮食问题。
例如,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能够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为医学领域带来了巨大的进步。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能够治愈一些遗传性疾病,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例如,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能够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因此,生物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应该轻易废除。
名人名句及经典案例:“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这句话体现了生物技术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人类应该顺应生物技术的发展,而不是废除它。
经典案例,转基因水稻的种植在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功,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解决了许多人的吃饭问题。
综上所述,生物技术的发展既有利也有弊,应该在充分考虑其利弊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应用和管理,而不是一味地废除。
生物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生物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从改善农作物品质、提高产量到环境保护,生物技术在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农业的面貌,为农业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和利益。
首先,生物技术能够改善农作物品质,使其更加适应消费者需求。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将有益的基因引入到农作物中,助力作物的生长,使其更加健壮、美观和营养丰富。
例如,通过这种技术研发出的转基因水果和蔬菜,不仅品质更佳,口感更好,也更健康,更能够满足消费者们对于营养和健康方面的需求。
其次,生物技术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迅速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
生物技术能够通过改良农作物的耐旱、耐寒、耐病能力、减少作物遭受的天敌侵袭,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通过精准种植技术和优化农业管理,农民们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物的生长潜力,为生产更多的食品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当然,粮食产量不仅依赖于技术创新,也与农民的科学管理和耕作技能密切相关。
此外,生物技术也有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
通过生物技术的运用,农民们能够减少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等的数量,从而减少环境的污染和身体健康问题。
生物技术也可以用于生态修复工作,例如生物降解方法、沙漠绿化、污水处理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的肥力、改善土地质量、减少农业废弃物、防止土壤退化和荒漠化。
然而,生物技术的应用,也需要同时考虑食品、环境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以及生物技术的影响。
应该考虑农民们在技术应用方面需要负担的成本、培训、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生物技术对于自然系统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容量等所产生的潜在影响。
在有机种植和基于土地耕作方法的发展中,生物技术也在助其取得了重大进展。
生物技术有望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为传统农业和有机农作结合提供了合理解决方法。
通过生物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管理和维护土壤质量,为土壤(微生物)和作物提供更多的营养,实现可持续性的生态农业。
生物技术与生态农业

生物技术和生态农业都是当前全球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两者的结合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作物品质,同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态农业则强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生物技术与生态农业的结合可以带来双赢的效果,有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涉及基因工程、细胞培养、酶工程、微生物学等领域。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在作物中导入耐虫性、耐 Herbicide性、抗病性等基因,使作物能够抵抗害虫、杂草和病原体的攻击。
这不仅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还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植物无性繁殖,提高育种效率,减少基因变异。
而酶工程和微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有害物质的降解和对养分的转化,提高土壤质量和水质。
与此同时,生物技术的应用也需要注意生态农业的原则和要求。
生态农业强调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营造适宜人类居住的良好生态环境。
因此,在生物技术应用中,要遵循环保原则,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侵害。
比如,在基因工程应用中,应当严格按照法规和道德准则,保证外源基因的稳定和安全性。
在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中,要缩减用量、减少残留,甚至可以替代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此外,生物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发展天然有机农业、冬季耕种和集约农业等模式,减少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生物技术与生态农业的结合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一方面,农民可以通过参与农业生物技术的开发和推广,获取技术收益和经济补贴。
另一方面,生态农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
比如,农民可以通过种植有机农产品、养殖珍稀动物等方式增加收入,同时还能够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综上所述,生物技术与生态农业的结合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否应该禁止使用农业生物技术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使用农业生物技术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使用农业生物技术。
首先,农业生物技术存在着许多未知的风险和隐患。
对于转基因作物而言,其可能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例如,转基因作物可能对周围的野生植物和昆虫产生毒性影响,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此外,转基因作物还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因为其长期食用可能会导致未知的健康问题。
其次,农业生物技术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农业生产的垄断。
大型生物技术公司拥有转基因作物的专利,这使得农民们不得不购买昂贵的种子,并且无法保存自己的种子进行再播种。
这种垄断现象不仅使得农民们的生计更加困难,也使得农业生产变得更加不可持续。
最后,农业生物技术的使用也可能对传统农业和农民的生计造成影响。
传统农业的种植方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因为农业生物技术的使用而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传统农业的衰落。
这不仅对农民的生计造成影响,也对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基于以上理由,我们认为应该禁止使用农业生物技术,以保护环境、生态系统和农民的生计。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使用农业生物技术。
首先,农业生物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逆性。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们可以使作物具有更好的抗病性和适应性,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这对于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农业生物技术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转基因作物可以具有抗虫性和抗草药性,从而减少了农民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
这不仅有利于减少农药和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也有利于农民的健康和生计。
最后,农业生物技术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培育出更加适应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的作物品种,从而使农业生产更加稳定和可持续。
这有利于保障全球粮食供应,并且有利于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因此,基于以上理由,我们认为不应该禁止使用农业生物技术,而是应该加强监管和规范其使用,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生物技术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利弊

医 师: 朱时祥
咨询电话: 0556- 7440103
42
2006 年 第 1 期
现代园艺
实用技术
从经济角度上讲, 生物技术带来的不利并不明显, 然而, 它 会引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因 为, 生物技术公司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可以通过 输出生物技术产品而获得利润。与此同时, 发展中国家由 于 技 术 、及 其 产 品 还 远 没 有 被 广 泛 接 受 。
改良的绵羊, 这种绵羊比普通绵羊产毛量能提高 6%左右。 另 一 方 面 , 生 物 技 术 在 提 高 农 作 物 产 量 、质 量 的 同 时 , 有 助 于提高畜牧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利用基因调控技术可以 提高包括豆科作物在内一些作物的蛋白质含量, 减少饲料 作物中难消化的木质素含量等。例如: 达比等人已生产出 一种转基因三叶草, 可应用于澳大利亚绵羊牧场。该基因 来自向日葵, 经转基因的三叶草能制造富含氨基酸的蛋白 质, 该蛋白质经食物链进入绵羊体内, 进而能提高产毛量。
3.5 山石绿化 在山石边种植一些垂枝植物, 山石与婆娑的树姿二者 相互呼应, 更富自然情趣, 如垂枝梅, 垂枝鸡爪槭等。梅石 相配, 刚劲简洁, 妙笔生花, 石因梅而活, 梅因石更绝, 对 比强烈, 收效甚佳。 3.6 大量片植或群植 英国园林设计师提出过"没有量就没有美", 强调大量 片植, 垂枝植物秀丽的外形, 若大量的集中在一块, 将形成 一个大面积的景观。垂枝植物中常片植或群植的树种有 垂 枝 樱 花 、垂 枝 梅 花 等 。 3.7 其他用途 不少品种可用作切花, 用作插花材料, 加工成为艺术 品, 可放在室内数年, 如垂枝银花柳; 也可用作盆栽, 自由 移动, 放置在不同的空间里, 快速形成优美的景观, 如垂枝 金花柳等等。 4 展望前景 综上所述, 垂枝植物是一类很值得推广的造景植物材 料, 它特有的观赏特性及生态适应性决定了它在园林中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 师: 朱时祥
咨询电话: 0556- 7440103
42
2006 年 第 1 期
现代园艺
实用技术
从经济角度上讲, 生物技术带来的不利并不明显, 然而, 它 会引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因 为, 生物技术公司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可以通过 输出生物技术产品而获得利润。与此同时, 发展中国家由 于 技 术 、及 其 产 品 还 远 没 有 被 广 泛 接 受 。
2 、生 物 技 术 在 生 态 畜 牧 业 上 应 用 所 获 得 的 益 处 与 在 农 作物上相似。 一方面, 生物技术有助于提高畜禽的生命力 以及消灭竞争者。促进畜禽生长的物质有生长激素以及促 进其生长的调节剂, 这些物质可由基因工程而获得。如利 用鼠类基因( 该基因能促进角蛋白的形成) 能获得了经遗传
随着回归自然意识的深化,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垂枝植物 重要的应用价值。我国应大力发展垂枝类型植物, 同 时, 建议科研单位加强垂枝植物的育种工作, 尤其是在 选育观赏价值高的新品种这方面。垂枝植物的种类繁 多 , 情 调 各 异 , 应 用 空 间 广 阔 , 加 强 对 它 们 的 开 发 、研 究 与 推广作用, 将对人们生活增添无限风采。
生物技术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利弊
(浙江省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323000 蔡跃台 黄海松)
近年来, 生物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它对生态农业 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本人客观的分析了生物技术在生态 农业发展中的利弊, 为今后生物技术能更好的为生态农业发 展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一 、生 物 技 术 给 生 态 农 业 发 展 带 来 的 益 处
1 、生 物 技 术 可 能 导 致 贫 富 差 距 拉 大 , 社 会 矛 盾 激 化 。
时 祥 专 科 门 诊 主 治 白 癜 风 、牛 皮 癣 、鱼 鳞 病 、风 湿 、类 风 湿 、痛 风 、坐 骨 神 经 痛 、哮 喘 及 各 种 鼻 炎 、胃 病 , 疗 效 显
著, 治愈率高。地 址: 安徽望江县长岭镇
应用, 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应注意到垂枝植物也存在 一 些 问 题 : 一 方 面 垂 枝 植 物 的 培 育 难 度 较 大 、成 本 较 高 , 大 部分品种应用主要集中在特色景观营造中, 而且, 目前还 有很多垂枝树种处在苗木繁育阶段, 在规格和数量上都还 不能达到供应市场的要求。另一方面, 并不是所有的垂枝 的变异性状都值得培养。有些树木例如大叶杨培养出来 的品种, 完全不具备垂枝树木特有的观赏价值, 因此对其市 场前景的估测并不乐观。垂枝型树木的选育有几点值得注 意: 一般而言, 要求植物的冠形为伞形或扁球形, 其开张的 树 冠 利 于 达 到 遮 阴 的 功 能 ; 其 次 就 是 对 枝 条 姿 态 、颜 色 以 及 叶型的要求, 这也是影响垂枝植物观赏效果的重要因素; 最 后还要综合考察该品种的生物学特性, 如抗逆性等。
因 此 , 未 来 20 年 , 随 着 世 界 人 口 的 增 长 , 生 态 农 业 将 经 历具有重大意义的革新。毫无疑问, 生物技术作为科学和 技术在这场变革中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特早熟蜜柑稻叶的引进及应用
余平溪 (福 建 省 龙 岩 市 新 罗 区 经 济 作 物 技 术 推 广 站 364000)
1、生 物 技 术 在 生 态 农 作 物 中 已 有 广 泛 的 应 用 。 最 初 通 过 遗 传 工 程 获 得 而 进 入 市 场 的 作 物 是 : 玉 米 、大 豆 和 棉 花 。 它 们 经 转 基 因 后 具 有 抗 除 草 剂 和 棉 铃 虫 的 能 力 。 这 种 玉 米 、大 豆 和 棉 花 从 Bt 细 菌 获 得 基 因 , 经 遗 传 改 良 后 具 有 防 虫 害 的 能 力 。 利 用 Bt 细 菌 获 得 经 遗 传 改 良 的 作 物 的 潜 力 是 相 当 大 的 。 例 如 : 如 果 将 Bt 玉 米 引 种 在 美 国 1000 万 hm2 的 土 地 上, 只要增产 5%, 就意味着能增加 3.5 亿美元收入。这项 技 术 进 一 步 促 进 了 Bt 制 剂 控 制 虫 害 在 商 业 上 的 应 用 。
4 、生 物 技 术 可 能 对 农 业 生 态 系 统 造 成 危 害 。 另 一 个 令 人 担 心 的 是 : 转 基 因 植 物 、动 物 、微 生 物 脱 离 当 地 农 业 生 态 系统所造成的危害。许多有意或无意的动植物引起当地严 重的生态问题。有些已成为当地的有害动植物, 至于转基 因作物脱离当地农业生态系统后有可能引发: 第一, 转基因 作物使自生作物成为严重的杂草问题; 第二, 转基因作物通 过杂交后产生杂种; 第三, 转基因作物影响食物安全。任何 一种转基因作物都存在对生态环境产生冲击的可能性。
改良的绵羊, 这种绵羊比普通绵羊产毛量能提高 6%左右。 另 一 方 面 , 生 物 技 术 在 提 高 农 作 物 产 量 、质 量 的 同 时 , 有 助 于提高畜牧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利用基因调控技术可以 提高包括豆科作物在内一些作物的蛋白质含量, 减少饲料 作物中难消化的木质素含量等。例如: 达比等人已生产出 一种转基因三叶草, 可应用于澳大利亚绵羊牧场。该基因 来自向日葵, 经转基因的三叶草能制造富含氨基酸的蛋白 质, 该蛋白质经食物链进入绵羊体内, 进而能提高产毛量。
3.5 山石绿化 在山石边种植一些垂枝植物, 山石与婆娑的树姿二者 相互呼应, 更富自然情趣, 如垂枝梅, 垂枝鸡爪槭等。梅石 相配, 刚劲简洁, 妙笔生花, 石因梅而活, 梅因石更绝, 对 比强烈, 收效甚佳。 3.6 大量片植或群植 英国园林设计师提出过"没有量就没有美", 强调大量 片植, 垂枝植物秀丽的外形, 若大量的集中在一块, 将形成 一个大面积的景观。垂枝植物中常片植或群植的树种有 垂 枝 樱 花 、垂 枝 梅 花 等 。 3.7 其他用途 不少品种可用作切花, 用作插花材料, 加工成为艺术 品, 可放在室内数年, 如垂枝银花柳; 也可用作盆栽, 自由 移动, 放置在不同的空间里, 快速形成优美的景观, 如垂枝 金花柳等等。 4 展望前景 综上所述, 垂枝植物是一类很值得推广的造景植物材 料, 它特有的观赏特性及生态适应性决定了它在园林中的
龙岩市新罗区地处福建省西部, 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 处 , 属 中 亚 热 带 南 缘 。 年 平 均 温 度 19. 8℃ , 年 降 雨 量 1800mm , ≥10℃ 年 平 均 有 效 积 温 6136℃ , 年 日 照 时 数 1979. 1 小 时 。 新 罗 区 具 有 春 季 升 温 快 , 3 月 份 平 均 气 温 > 16. 5℃ ; 秋 季 降 温 早 , 9 月 份 平 均 气 温 < 25. 5℃ , 日 较 差 ≥10. 0℃ 等 独 特 的气候资源优势, 是宽皮桔类特别是特早熟蜜柑的最适宜 区。
参考文献 [ 1] 熊济华、唐岱编著 《藤蔓花卉 攀缘匍匐垂吊观赏植物》
中国林业出版社 [ 2] 赵锡惟 编著 《垂吊花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3] 苏雪痕 编著 《植物造景》 中国林业出版社 [ 4]《山东林业科技》2 0 0 2 年第 4 期《园林树种中的垂枝类
型介绍》张玉芝等 [作者简介] 袁雄强( 1 9 7 1- - ) , 男, 湖南长沙人, 工程师, 在读 研究生, 主要从事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研究。
3 、生 物 技 术 给 人 类 带 来 的 益 处 也 包 括 在 生 态 和 环 境 两 个方面。 利用生物技术提高现有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可 以 减 低 农 业 向 原 始 的 、自 然 生 态 系 统 扩 张 的 要 求 , 因 此 , 它 有 助 于 人 类 保 存 、保 护 地 球 上 仅 有 的 自 然 生 态 系 统 及 其 资 源, 有助于人们未来再利用其中的基因资源开发新的产品。 生 物 技 术 已 用 于 生 产 抗 虫 害 、抗 除 草 剂 作 物 。 正 如 前 面 所 述 , 一 些 转 基 因 棉 花 、玉 米 、大 豆 等 具 有 抗 虫 害 、抗 除 草 剂 的 能 力 。 1995 年 人 们 可 以 在 市 场 上 购 买 到 转 基 因 马 铃 薯 , 这 种马铃薯能产生水晶蛋白, 而水晶蛋白对科伦那多马铃薯 甲虫有毒害作用。这些转基因作物能减少杀虫剂的用量, 降 低 杀 虫 剂 及 其 残 留 物 对 食 物 链 、水 体 造 成 污 染 , 从 而 有 利 于保护生态环境。 二 、生 物 技 术 给 生 态 农 业 发 展 带 来 的 不 利
广 义 上 讲 , 生 物 技 术 是 利 用 有 机 体 、死 细 胞 、活 细 胞 以 及 细胞内含物, 采用特殊的过程生产出特殊的产品应用到农业、 医 药 以 及 环 境 修 复 治 理 中 , 尤 其 是 70 年 代 基 因 工 程 的 出 现 , 它 能 改 变 、取 代 物 种 的 基 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