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与中国传统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功夫与中国传统文化

--再论中国功夫的理论

中国传统文化综述

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发端于战国的儒、道两大传统。中国功夫的理论也离不开于此。

儒家学说主张“济世”,倡刚健有为,以实现和谐、有序的政治理想。在维持现有秩序上,重德治与教化。到汉朝时尊儒,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铸造了中国的伦理类型文化,对于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不无现实意义。

道家主张追求与“道”的冥合,介乎“出世”与“入世”之间,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并注重人与天道自然的和谐。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对于今天的生态、人口问题,不无启发意义。并形成了中国人的注重内心的体悟的思维模式,讲求智圆行方。

儒家虽为正统,但并不排斥道家,仍注意与道家相融合,在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曾问礼于道家创始人老子,老子以“唇齿为喻”,说明以柔胜刚的道理。唇舌虽然不如牙齿坚硬,但唇舌要比牙齿持久。中国功夫以此演化拳术,虽不能胜人,但却可自保。刚则缺乏变化,反易被人所乘。显然道家要比儒家高一筹。用于其它方面也是如此。

到汉唐时,佛教传入我国。佛教主张“出世”否定现实,后逐步与儒、道相融合,被我国人民所接受,开始了佛教的中国化。也讲尊师重道,倡导大乘佛教。并以渡己渡众生为己任,注重清净寂定的“禅”的心境的修炼。

宋朝时,理学家完成了儒、释、道的合流工作。建立了以儒为首,兼及佛、道三位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结构。其实中国文化的根底仍在道家。

中国的人生哲学非常发达。

可总括为:“以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情”。既有苏子“唯江上清风,水中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成色”。“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陈抟的“于羲皇心地上驰骋,而不于周孔脚迹下盘桓。”的佛家的达观、超然。以离世的心境俯视人寰。又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为己任”。“敢为天下先”的儒家的积极入世。

即道家的“庖丁解牛”,居于世,事虽杂而不累其心的高深修养。

修身上要求:“不为浮誉所惑,则养其力者厚;不为流俗相竟,则所以制其气者重。”的厚德载物,是要君子宽厚的品德修养可以承载天地万物。有“将军额头跑开马,宰相肚里能撑船。”之谓,“天为盖,地为床,千年古树为衣架,万里长江当澡盆。”的胸襟与气度的修养。

重操守、气节,坚持自己的志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做到“贫,气不改,达,志不改”。于是有周敦颐的《爱莲说》:“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而《隐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而种豆南山。有“山

不厌高,水不厌深。”的《陋室铭》。即使是“盗,亦有道。”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并能自觉肩负起社会的历史的责任与使命,而不废世。有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陆游的“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认知上,“通一经不足以明”,要求学富五车。四书五经、经史百家、三教九流、医卜星相、琴棋书画、老庄佛释、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样样通且样样精。“穷理尽命”,达到通晓万事万物,以及自身规律。为不断扩充自身学识、修养而自强不息,以求“格物、致知”,实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另有“心如明镜”的静修,老子的“无为,无不为”。

进退观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诸葛亮穷时“怀经纬之才”“躬耕南阳”,过着“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的生活;“达时”,为报效先主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范蠡知机”,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受窘时,帮助他“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在勾践打败吴王成为春秋霸主时,功成身退,“泛舟江海之上”。

再事理、人情观上,有“公事论理,私交论情”,“就事论事,而不是就人论事,因人废事。”的原则。

在人情上要“退一步,海阔天空”。在事业上,要进一步,才能捷足先登。要有能进能退的“英雄舞步”。

以小糊涂养就大聪明:有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以及“清官难

断家务事”。更有“吕端大事不不糊涂”。

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韩信胯下受辱”,“张良三次拾履”。也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从小事做起。

做事上分上、中、下三策。报最好的希望,以最大的努力去实践的同时,做最坏的打算,才不会患得患失。

下面将分别介绍,与中国功夫理论关系密切的:儒家的养气说、佛家的禅定说、道家的丹道说、医家的经络说。将对中国功夫的文化渊源与博大有较深刻的理解。

养气说

“生活在我们的内心,而不是外界。”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从而强大我们的内心。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外界。

针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物质丰富,精神相对贫乏,以及个人主义价值观所导致的物欲的放纵和人与人之间冷冰冰的金钱与物质关系,以及由此造成个人精神的孤独和人生价值的困惑,社会陷于失衡,不协调的历史尴尬境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们,在巴黎联合发表郑重声明:“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向孔子寻求智慧。”

那么,向孔子寻求些什么呢?是扶阳抑阴、男尊女卑、三纲五常的封建陈规吗?不是的,这些早已经随着房间社会的过去而一去不

复返了,作为封建历史的陈迹,扔到历史的“垃圾桶”中去了。

儒家的学说的核心便是力图建立一个以人为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如同儒家经典《礼记、礼运》篇所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理想。

据此,而“祖述尧舜,宪章(效法)文武。”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和过犹不及,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在政治上,提倡“德治”和“教化”。并重视伦理道德教育,以及刚健有为进取精神的培养。

儒家学说提倡“德治”和“修身”的思想尤为突出。

儒家学说成为两千多年封建正统思想,虽有其为封建统治服务有其糟粕。如上面提到的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等。但在社会主义的今天仍有扶助社会道德,如尊老爱幼、尊重师长、亲情友爱等思想。对于协调人际关系,以及如何为人,如何处世之道。都有其极大的现实意义,有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与人生智慧,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生活中,如抵制贪污腐败、生活堕落、搞阴谋诡计和歪门邪道等。

儒家思想追求高尚的修身精神。如追求高尚的理想与高尚的生活情趣,反对低级、奢侈、腐朽、没落的思想和行为。做人要做君子,要堂堂正正,而不是言不搭意,东家长、西家短、没话找话的闲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