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和平面度未注公差值

直线和平面度未注公差值

表23.3-34 直线和平面度未注公差值 (mm)

形位公差中的直线度

直线度(-)——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直与不直的一项指标。 平面度——符号为一平行四边形,是限制实际平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针对平面发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圆度(○)——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与轴线垂直的面)内的圆形轮廓要求。 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非圆曲线的形状精度要求。 面轮廓度——符号是用一短线将线轮廓度的符号下面封闭,是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曲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定向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平行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垂直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 倾斜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一定角度(除90°外)。 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位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和位置度。 同轴度(◎)——用来控制理论上应该同轴的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不同轴程度。 对称度——符号是中间一横长的三条横线,一般用来控制理论上要求共面的被测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与基准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的不重合程度。 位置度——符号是带互相垂直的两直线的圆,用来控制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其理想位置的变动量,其理想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跳动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跳动公差包括圆跳动和全跳动。 圆跳动——符号为一带箭头的斜线,圆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中,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全跳动——符号为两带箭头的斜线,全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同时指示器沿理想素线连续移动,由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回答人的补充2010-04-23 16:35先说尺寸公差,尺寸公差简称公差,是指最大极限尺寸减最小极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减下偏差之差。它是容许尺寸的变动量。尺寸公差是一个没有符号的绝对值。尺寸公差根据加工需要每个尺寸需要给出不同的精度等级,这样在加工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尺寸合格范围。在每张图纸上面需要分已标尺寸公差和未标尺寸公差,已经标注的在图形中已经表示出来,未标注的如果有需要请在技术要求里面说明。《机械精度设计

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粗糙度数值关系

一、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数值上的关系 1、形状公差与尺寸公差的数值关系 当尺寸公差精度确定后,形状公差有一个适当的数值相对应,即一般约以5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仪表行业约2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重型行业约以7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由此可见.尺寸公差精度愈高,形状公差占尺寸公差比例愈小所以,在设计标注尺寸和形状公差要求时,除特殊情况外,当尺寸精度确定后,一般以5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这既有利于制造也有利于确保质量。 2、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间的数值关系 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从误差的形成原因看,形状误差是由机床振动、刀具振动、主轴跳动等原因造成;而位置误差则是由于机床导轨的不平行,工具装夹不平行或不垂直、夹紧力作用等原因造成,再从公差带定义看,位置误差是含被测表面的形状误差的,如平行度误差中就含有平面度误差,故位置误差比形状误差要大得多。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在无进一步要求时,给了位置公差,就不再给形状公差。当有特殊要求时可同时标注形状和位置公差要求,但标注的形状公差值应小于所标注的位置公差值,否则,生产时无法按设计要求制造零件。 3、形状公差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 形状误差与表面粗糙度之间在数值和测量上尽管没有直接联系,但在一定的加工条件下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据实验研究,在一般精度时,表面粗糙度占形状公差的1/5~1/4。由此可知,为确保形状公差,应适当限制相应的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的最大允许值。 在一般情况下,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公差值具有下述关系式:尺寸公差>位置公差>形状公差>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 从尺寸、形位与表面粗糙度的数值关系式不难看出,设计时要协调处理好三者的数值关系,在图样上标注公差值时应遵循:给定同一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应小于其形状公差值;而形状公差值应小于其位置公差值;位置各差值应小于其尺寸公差值。否则,会给制造带来种种麻烦。可是设计工作中涉及最多的是如何处理尺寸公差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和各种配合精度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按以下关系确定: 1、形状公差为尺寸公差的60%(中等相对几何精度)时,Ra≤0.05IT; 2、形状公差为尺寸公差的40%(较高相对几何精度)时,Ra≤0.025IT; 3、形状公差为尺寸公差的25%(高相对几何精度)时,Ra≤0.012IT; 4、形状公差小于尺寸公差的25%(超高相对几何精度)时,Ra≤0.15Tf(形状

导轨直线度误差检测方法介绍

导轨直线度误差检测方法介绍

一、直经度的定义 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变动量的一种形状公差。由形状(理想包容形状)、大小(公差值)、方向、位置四个要素组成。用于限制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形状偏差,限制空间直线在某一方向上的形状偏差,限制空间直线在任一方向上的形状偏差。 几何误差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形状、方向和相互位置与理想形状、方向和相互位置的差异。在形状上的差异称形状误差,在方向上的差异称方向误差,在相互位置上的差异称位置误差。直线度在几何公差中是最基础的部分,按检测关系分直线度属于被测要素中的单一要素——指对要素本身提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被测要素。 二、导轨直线度误差检测方法 直线度误差的检测方法很多。工件较小时,常以刀口尺、检验平尺作为模拟理想直线,用光隙法或间隙法确定被测实际要素的直线度误差。当工件较大时,则常按国标规定的测量坐标值原则进行测量,取得必要的一组数据,经作图法或计算法得到直线度误差,还有种高效的测量方法就是直接利用太友科技的数据采集仪连接百分表来测量,无需人工读数、作图、分析,采集仪会自动读数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一旦测量结果不合格还会自动产生报警功能。 测量直线度误差常用的仪器有:框式水平仪、合象水平仪、电感式水平仪、自准直仪以及数据采集分析仪等。这类仪器的特点是:测定微小角度的变化,换算为线值误差。本实验用合象水平仪和数据采集分析仪来进行直线度测量。 1、利用合象水平仪测量直线度法 1)合象水平仪的介绍 合象水平仪采用光学放大,并以对称棱镜使双象重合来提高读数精度,利用杠杆和微动螺杆传动机构来提高测量精度和增大测量范围。将合象水平仪置于被测工件表面上,当被测两点相对水平线不等高时,将引起两气泡象不重合,转动度盘,使两气泡重合,度盘转过格数代表被测两点相对水平线的高度差,见图2-3。

直线度-形位公差之一

一)、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和评定方法 1、直线度——表示零件被测的线要素直不直的程度。 2、直线度公差:指实际被测直线对理想直线的允许变动量。 3、直线度公差带: 包容实际直线且距离为最小的两平行直线(或平面)之间的距离?或圆柱体的直径??。 1)、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 包容实际直线且距离为最小的 两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 2)、给定方向上的直线度误差 当给定一个方向时,是包容实际直线且距离为最 小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当给定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时,是包容实际直 线且距离为最小的两组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3)、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误差: 包容实际直线且距离为最小的 圆柱体的直径??。

4、直线度误差的检测方法 按照测量原理、测量器具及测量基准等可将直线度误差的检测方法分为四类:直接方法、间接方法、组合方法和量规检验法。1)、直接方法:此类方法一般是首先确定一条测量基线,然后通过测量得到实际被测直线上的各点相对测量基线的偏差,再按规 定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直线度值。(素线的测量) (1)、光隙法:将被测实际素线与其理想直线相比较来测量给定平面内直线度误差的测量方法。 是将刀口尺置于被测实际线上并使与被测线紧密 接触,转动刀口尺使它的位置符合最小条件,然后 观察刀口尺与被测线之间的最大光隙,此最大光隙 即为直线度误差。当光隙较大时,可用量块和塞尺测量其值,光隙较小时,可通过与标准光隙比较,估读出光 隙量大小。 该方法适合于磨削或研磨加工的小平面及短园柱(锥)面的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标准光隙:标准光隙由1级量块、0级刀口尺 和1级平面平晶组成。 光隙尺寸的大小借助于光线通过狭缝时呈现的不同颜色来鉴别。光隙 >2.5um时,光线呈白光:间隙在 1.25—1.17um时,呈红

ISO-2768未注尺寸公差未注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 ISO-2768未注尺寸公差、未注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一、未注尺寸公差按GB/T1804 )(mm(1)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GB/T1804-2000) mm )倒圆半径和倒角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GB/T1804-2000)2 ( 分段尺寸公差等级>30 >3~~0.53 ~6 30 >6) f(精密级2 ±±0.5 ±±0.2 1 ) 中等级m() c(粗糙级4 ±0.4 ±2 ±1 ±) 最粗级v(注:倒圆半径与倒角高度的含义见GB6403.4 (零件倒圆与倒角) (3)角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GB/T1804-2000)

长度mm 公差等级≤10 >10~50 >60~120 >120~400 >400 ±20' ±30' 5' ±m(中等级) ±20' ±1°±±±30' 10' c(粗糙级) ±1°±30' 1°30' ±20' 最粗级v() ±±1°±2°±3°1° 二、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 (4)直线度和平面度未注公差值(GB/T1184-1996)(mm) ))垂直度未注公差值((5GB/T1184-1996 )mm ( 垂直度公差短边基本长度的范围公差等级3000 1000 300 ~>100~>1000100 ~~>3000.5 0.4 0.2 0.3 H 1 0.8 0.4 K 0.6 2 1 L 0.5 1,5 '. . (6)对称度未注公差值(GB/T1184-1996)(mm)

对称度公差基本长度的范围 公差等级~100 >100~300 >300~1000 >1000~3000 0.5 H 1 0.6 K 0.8 2 1 L 1.5 0.6 GB/T1184-1996))(mm(7)圆跳动的未注公差值( 圆跳动一公差等级般公差值0.1 H 0.2 K 0.5 L 三、选用原则 (1)机械加工未注尺寸公差一般选用“m”级,未注形位公差一般选用“K”级。 (2)板金加工未注尺寸公差一般选用“c”级,未注形位公差一般选用“L”级。 四、表面粗糙度 零件的表面都应该注明粗糙度的等级。如果较多的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等级,则要集中在图样右上角标注,并加“其余”字样。 粗糙度等级的选择,一般可以根据对各表面的工作要求和尺寸精度等级来决定,在满足工作要求的条件下,不得随意提高等级。 (1)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的选用值(GB/T1031-1995) Ra(μm) Rz(μm) 取样长度l(mm) 评定长度l n(mm) >0.003~0.02 >0.025~0.10 0.08 0.4

1).直线度和平面度

机 械 加 工 检 验 标 准 及 方 法.目的: .范围: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 四.尺寸检验原则 1.基本原则: 2.最小变形原则: 3.最短尺寸链原则: 4.封闭原则: 5.基准统一原则: 6.其他规定 五.检验对环境的要求 1.温度 2.湿度 3.清洁度 4.振动 5.电压 六.外观检验 1.检验方法

2.检验目距 3.检测光源 4.检测时间 5.倒角、倒圆 7.伤痕 9.凹坑、凸起、缺料、多料、台阶10.污渍11.砂孔、杂物、裂纹12.防护包装

七.表面粗糙度的检验 1.基本要求 2.检验方法: 3.测量方向 4.测量部位 5.取样长度 八.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要求 1.基本要求2线性尺寸未注公差 九.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检验 1.基本要求3.检测方法十?螺纹的检验 1.使用螺纹量规检验螺纹制件 2.单项检验 1^一 .外协加工件的检验规定 1.来料检验 2.成品检验计划十二.判定规则附注: 1.泰勒原则

.目的: 为了明确公司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使检验作业有所遵循,特制定本标准。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切削加工(包括外协、制程、出货过程)各检验特性的检验。在本标准中, 切削加工指的是: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镗削加工、刨削加工、孔加工、拉削加 工和钳工作业等。本标准规定了尺寸检验的基本原则、对环境的要求、外观检验标准、线性 尺寸公差要求、形位公差要求、表面粗糙度的检验、螺纹的检验和判定准则。 注:本标准不适用于铸造、锻造、钣金、冲压、焊接加工后的检验,其检验标准另行制 定。本标准不拟对长度、角度、锥度的测量方法进行描述 ,可参看相关技术手册;形位公差 的测量可参看GB/T1958-1980;齿轮、蜗杆的检验可参看相关技术手册。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 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 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本适用于本 标准 计数抽样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 )检索的 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1958-1980 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 GB/T 1957-1981 光滑极限量规 Q/HXB 3000.1抽样检查作业指导书 Q/HXB 2005.1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Q/HXB 2005.15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GB/T 2828.1-2003 (ISO 2859-1:1989) GB/T 1804- 2000 (ISO2768-1:104989)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1184 - 1996(ISO2768-2:1989)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未注形位公差的公差值及确定方法GBT1184—1996

未注形位公差的公差值及确定方法 标准:摘自GB/T1184—1996 未注形位公差的公差值(GB/T1184—1996) 直线度、平面度 垂 直 度 对 称 度 圆 跳 动 基本长度 公差等级 基本长度 公差等级 基本长度 公差等级 公差等级 H K L H K L H K L H K L ≤10 0.02 0.05 0.1 ≤100 0.2 0.4 0.6 ≤100 0.5 0.6 0.6 0.1 0.2 0.5 >10~30 0.05 0.1 0.2 >30~ 100 0.1 0.2 0.4 >100~ 300 0.2 0.4 0.8 >100~300 0.3 0.6 1 >100~300 0.5 0.6 1 >300~1 000 0.3 0.6 1.2 >300~1 000 0.4 0.8 1.5 >300~1 000 0.5 0.8 1.5 >1 000~ 3 000 0.4 0.8 1.6 >1 000~3 000 0.5 1 2 >1 000~3 000 0.5 1 2 公差项目 公 差 值 圆度 等于给出的直径公差值,但不能大于径向圆跳动值 圆柱度 不作规定。圆柱度误差由圆度、直线度和相对应线的平行度误差等三部分组成,而其中每一项误差均由它们的注出公差或未注公差控制;如因功能原因,圆柱度应小于圆度、直线度和平行度的未注公差的综合反应,应在被测要素上按 GB/T 1182注出圆柱度公差数值,有时由于配合要求也可采用包容要求 平行度 等于给出的尺寸公差值或是直线度和平面度未注公差值的较大者 同轴度 未作规定。在极限状况下,同轴度的未注公差值可以和径向圆跳动的未注公差值相等 项 目 与自身尺寸公差的关系 未注公差值的确定方法 控制情况 是否遵守包

1).直线度和平面度

. 机械加工检验标准及方法 一. 目的: 二. 范围: 三. 规范性引用文件 四. 尺寸检验原则 1.基本原则: 2.最小变形原则: 3.最短尺寸链原则: 4.封闭原则: 5.基准统一原则: 6.其他规定 五. 检验对环境的要求 1.温度 2.湿度 3.清洁度 4.振动 5.电压 六. 外观检验 1.检验方法 2.检验目距 3.检测光源 4.检测时间 5.倒角、倒圆 6.批锋、毛刺 7.伤痕 8.刀纹、振纹 9.凹坑、凸起、缺料、多料、台阶 10.污渍 11.砂孔、杂物、裂纹 12.防护包装

. 七. 表面粗糙度的检验 1.基本要求 2.检验方法: 3.测量方向 4.测量部位 5.取样长度 八. 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要求 1.基本要求 2 线性尺寸未注公差 九.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检验 1.基本要求 3.检测方法 十.螺纹的检验 1.使用螺纹量规检验螺纹制件 2.单项检验 十一.外协加工件的检验规定 1.来料检验 2. 成品检验计划 十二.判定规则 附注: 1.泰勒原则

一. 目的: 为了明确公司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使检验作业有所遵循,特制定本标准。 二.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切削加工(包括外协、制程、出货过程)各检验特性的检验。在本标准中,切削加工指的是: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镗削加工、刨削加工、孔加工、拉削加工和钳工作业等。本标准规定了尺寸检验的基本原则、对环境的要求、外观检验标准、线性尺寸公差要求、形位公差要求、表面粗糙度的检验、螺纹的检验和判定准则。 注:本标准不适用于铸造、锻造、钣金、冲压、焊接加工后的检验,其检验标准另行制定。本标准不拟对长度、角度、锥度的测量方法进行描述,可参看相关技术手册;形位公差的测量可参看GB/T1958-1980;齿轮、蜗杆的检验可参看相关技术手册。 三.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28.1-2003 (ISO 2859-1:1989)计数抽样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1804- 2000 (ISO2768-1:104989)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1184 - 1996(ISO2768-2:1989)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 1958-1980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GB/T 1957-1981 光滑极限量规 Q/HXB 3000.1抽样检查作业指导书 Q/HXB 2005.1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Q/HXB 2005.15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形位公差标注示例

8.6.3 形位公差标注示例 形位公差的标注示例如图8.6.2-1、图8.6.2-2所示。 图8.6.2-2 图8.6.2-1 图中各符号的含义为: 框 中的○是圆度的符号,表示在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Ф100圆必须位于半径差为格 公差值0.004的两同心圆之间。 框 中的∥是平行度的符号,表示零件右端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1,且平行基准格 平面A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框 中的⊥是垂直度的符号,表示零件上两孔轴线与基准平面B的垂直度误差,必须格 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3的圆柱面范围内。 框 中的◎是同轴度的符号,表示零件上两孔轴线的同轴度误差,Ф30H7的轴线必须格 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2,且与Ф20H7基准孔轴线A同轴的圆柱面范围内。 符号是基准代号,它由基准符号(粗短线)、圆圈、连线和字母组成。圆圈的直径与框格的高度相同。字母的高度与图样中尺寸数字高度相同。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等,详见国家标准GB/T1182-1996、GB/T1183-1996、 GB/T1184-1996和GB/T16671-1996。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精度设计与检测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形位公差的基本概念、分类,公差原则中的最小实体要求与可逆要求,形位误差及其检测;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形位公差特征项目的名称和符号; 2、形位公差在图样上的表示方法; 3、形位公差带; 4、公差原则; 难点:公差原则,形位公差的选择。 实验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种零件的形状或位置公差的检测。 学时:8学时=6学时+习题课2学时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工件、刀具、夹具及工艺操作等因素的影响,会使被加工零件的各几何要素产生一定的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而几何要素的形位误差会直接影响机械产品的工作精度、运动平稳性、密封性、耐磨性、使用寿命和可装配性等。因此,为了满足零件的使用要求,保证零件的互换性和制造经济性,在设计时应对零件的形位误差给以必要而合理的限制,即应对零件规定形状和位置公差。 为了保证互换性,我国已经把形位公差标准化,颁布了下列国标: GB/T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 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4249-1996《公差原则》 GB/T16671-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 形位误差的产生及其影响: 图样上给出的零件都是没有误差理想几何体,但是,由于加工中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所组成的工艺系统本身存在各种误差,以及加工过程中存在受力变形、振动、磨损等各种干扰,致使加工后的零件的实际形状和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的规定形状和线、面相互位置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误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误差,统称为形位误差。例如书中图4.1(a),形位误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如下: 1)影响零件的功能要求 例如:机床导轨表面的直线度、平面度不好,将影响机床刀架的运动精度。齿轮箱上个轴承孔的位置误差,将影响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精度和尺侧间隙。 2)影响零件的配合性质 例如:圆柱结合间隙配合,圆柱表面的形状误差会使间隙大小分布不均,当配合件有相对转动时,磨损加快,降低零件的使用寿命和运动精度。 3)影响零件的自由装配 例如:轴承盖上各螺钉孔的位置不正确,在用螺栓往基座上紧固时,就有可能影响其自由装配。 一、形位误差的研究对象-----几何要素 几何要素:任何零件都是由点、线、面组合而构成的,这些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称为几何要素。 要素的分类: 1)按存在的状态分 (1)理想要素 理想要素是指具有几何意义的要素,即不存在形位和其它误差的要素。 (2)实际要素 零件上存在的要素,在测量时由测得的要素代替实际要素。

未注形位公差标准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1804-2000 一、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 公差等级基本尺寸分段 0.5-3 >3-6 >6-30 >30-120 >120-400 >400-1000 >1000-2000 精密 f ±0.05±0.05 ±0.1 ±0.15 ±0.2 ±0.3 ±0.5 中等m ±0.1 ±0.1 ±0.2 ±0.3 ±0.5 ±0.8±1.2 粗糙 e ±0.2 ±0.3 ±0.5 ±0.8 ±1.2 ±2 ±3 最粗 v ±0.5 ±1 ±1.5 ±2.5±4 ±6 二、倒圆半径和倒角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GB/T1804-2000) mm 公差等级基本尺寸分段 0.5-3 >3-6 >6-30 >30 精密 f ±0.2 ±0.5±1 ±2 中等 m 粗糙 e ±0.4 ±1 ±2±4 最粗 v 三、角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GB/T1804-2000) 公差等级基本尺寸分段 >10 >10-50 >50-120 >120-400 >400 精密 f ±1o±30′±20′±10′±5′ 中等 m 粗糙 e ±1o30′±1o±30′ ±20′ ±10′ 最粗 v ±3o±2o±1o±30′±20′ 四、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K 1、直线度和平面度未注公差值(GB/T1184-1996)(mm) 公差等级基本长度范围 ≤10 >10-30 >30-100 >100-300 >300-1000 >1000-3000 H 0.03 0.05 0.1 0.2 0.3 0.4 K 0.05 0.1 0.2 0.4 0.6 0.8 L 0.1 0.2 0.4 0.8 1.2 1.6

最新形位公差中的直线度

形位公差中的直线度

直线度(-)——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直与不直的一项指标。 平面度——符号为一平行四边形,是限制实际平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针对平面发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圆度(○)——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与轴线垂直的面)内的圆形轮廓要求。 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非圆曲线的形状精度要求。 面轮廓度——符号是用一短线将线轮廓度的符号下面封闭,是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曲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定向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平行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垂直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 倾斜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一定角度(除90°外)。

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位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和位置度。 同轴度(◎)——用来控制理论上应该同轴的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不同轴程度。 对称度——符号是中间一横长的三条横线,一般用来控制理论上要求共面的被测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与基准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的不重合程度。 位置度——符号是带互相垂直的两直线的圆,用来控制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其理想位置的变动量,其理想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跳动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跳动公差包括圆跳动和全跳动。 圆跳动——符号为一带箭头的斜线,圆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中,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全跳动——符号为两带箭头的斜线,全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同时指示器沿理想素线连续移动,由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4-23 16:35先说尺寸公差,尺寸公差简称公差,是指最大极限尺寸减最小极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减下偏差之差。它是容许尺寸的变动量。尺寸公差是一个没有符号的绝对值。尺寸公差根据加工需要每个尺寸需要给出不

共面度和平面度.

目录 一﹑提高认识﹐达成统一 二﹑公差基础知识 三﹑位置度的定义﹑标注及测量 四﹑平面度的定义﹑设计﹑检测及制程分析 一﹑提高认识﹐达成统一 在连接器中﹐位置度﹑平面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目前D/T工程部﹑品保部以及台北就位置度﹑平面度的标注与测量尚未达成统一认识。以MINI PCI 4.0H 客户图为例﹐从8月9日至8月29日﹐D/T与台北来回发了十多次电子邮件﹐其中讨论的一个重点就是位置度的标注。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现制作此报告﹐希望能有助于提高大家对位置度﹑平面度的理解。 二﹑公差基础知识 (一) 公差﹕实际尺寸相对理论尺寸的允许变化范围。当用实际尺寸减去理论尺寸时﹐如果所得差值在公差允许范围之内﹐则该尺寸合格。例如﹕30.00±0.05﹐如果实际测得尺寸为30.03﹐则30.03-30.00=0.03在-0.05~0.05范围之内﹐故该尺寸合格。公差定义是公差标注和测量的依据。

3﹑位置公差﹕包括定位公差(位置度﹑对称度﹑同心度)﹑定向公差(倾斜度﹑平行度﹑垂直度)﹑跳动公差(圆跳动﹑全跳动) (四)公差带﹕限制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公差带采用图解的方式形象地描述公差。 (五)公差原则﹕定义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的关系 1.独立原则﹕图样上给定的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无关﹐分别满足功能要求的公差原则。此原则是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2.相关原则﹕ 2-1.最大实体原则﹕测量时取被测要素的最大实体的公差原则﹐如下图所示﹐左图为尺寸标注﹐右图为实际测量时的取值﹔

由端子的尺寸公差和位置度公差可知﹐端子允许的变动范围是以其理论位置为

未注尺寸、形位公差GB

未注尺寸公差按GB/T1804-m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K 未注尺寸公差按GB/T1804-m 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GB/T1804-2000)(mm)公差等级基本尺寸分段 0.5~3 >3~6 >6~30 >30~120 >120~400 >400~1000 >1000~2000 精密 f ±0.05 ±0.05 ±0.1 ±0.15 ±0.2 ±0.3 ±0.5 中等m ±0.1 ±0.1 ±0.2 ±0.3 ±0.5 ±0.8 ±1.2 粗糙 e ±0.2 ±0.3 ±0.5 ±0.8 ±1.2 ±2 ±3 最粗v -- ±0.5 ±1 ±1.5 ±2.5 ±4 ±6 倒圆半径和倒角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GB/T1804-2000) mm 公差等级 基本尺寸分段 0.5~3 >3~6 >6~30 >30 精密 f ±0.2 ±0.5 ±1 ±2 中等 m 粗糙 e ±0.4 ±1 ±2 ±4 最粗 v 角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GB/T1804-2000)公差等级 基本尺寸分段 ~10 >10~50 >50~120 >120~400 >400 精密 f ±1o ±30′ ±20′ ±10′ ±5′ 中等 m 粗糙 e ±1o30′ ±1o ±30′ ±20′ ±10′ 最粗v ±3o ±2o ±1o ±30′ ±20′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K直线度和平面度未注公差值(GB/T1184-1996)(mm)公差等级基本长度范围≤10 >10~30 >30~100 >100~300 >300~1000 >1000~3000 H 0.03 0.05 0.1 0.2 0.3 0.4 K 0.05 0.1 0.2 0.4 0.6 0.8 L 0.1 0.2 0.4 0.8 1.2 1.6 垂直度未注公差值(GB/T1184-1996)(mm)公差等级基本长度范围≤100 >100~300 >300~1000 >1000~3000 H 0.2 0.3 0.4 0.5 K 0.4 0.6 0.8 1 L 0.4 1 1.5 2 对称度未注公差值(GB/T1184-1996)(mm)公差等级基本长度范围≤100 >100~300 >300~1000 >1000~3000 H 0.5 K 0.6 0.8 1 L 0.6 1 1.5 2 圆跳动的未注公差值(GB/T1184-1996)(mm)公差等级圆跳动公差值H 0.1 K 0.2 L 0.3 3.

一般公差 未注尺寸及几何公差的规定

版本记录

1 目的 根据公司产品图样的实际情况及加工成本对未注的一般公差进行规定,以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统一产品的生产、检验标准,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电扶梯产品图样,以及本公司加工和委外加工成品、半成品,外购来料,产品之检验。 3 职责 无 4 定义 4.1一般公差 1)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公差主要有: a. 线性尺寸,包括外尺寸、内尺寸、阶梯尺寸、直径、半径、倒圆半径和倒角高度 b. 角度尺寸,包括通常不注出角度值的角度尺寸,例如直角(90o) 2) 未注公差的几何公差主要有: a. 形状公差,包括直线度、平面度 b. 位置公差,包括垂直度、对称度、圆跳动等 4.2参考标准 GB/T1800.1-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极限与配合第1部分: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础) GB/T1800.2-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极限与配合第2部分: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极限偏差表) GB/T1804-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15055-2007(冲压件未注公差尺寸极限偏差) GBT13914-2013(冲压件尺寸公差)

GBT13915-2013(冲压件角度公差) GB/T13916-2013(冲压件形状与位置未注公差) GB/T1184-1996 (形状与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6414-1999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GB/T19804-2005(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GB/T6403.4-2008(零件倒圆与倒角) JB/T4129-1999(冲压件毛刺高度) GBT 3672.1-2002-(橡胶制品的公差第1部分尺寸公差) GBT 14486-2008-(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 5 线性和角度未注公差 5.1各种不同加工方法的线性尺寸公差 5.1.1 各种不同的加工方法所对应的尺寸公差等级分类按GB/T1804-2000- m、c、v级的规定,见表一,设计、 检验均以此为依据。需要达到GB/T1804-2000-m级精度要求的钣金件,要在技术要求里明确定义。 表一:各种不同的加工方法所对应的尺寸公差等级

直线度、平面度、平行度的测量

https://www.360docs.net/doc/309420631.html,/gckj/text/jiaoxuedagang.htm 形位误差的测量 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方法及数据处理。 2.加深对直线度误差含义的理解。 3.掌握直线度误差的评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用合象或框式水平仪按节距法测量导轨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并判断其合格性。(三)实验器具: 1.合象水平仪或框式水平仪 2.桥板 (四)测量原理及器具介绍 为了控制机床、仪器导轨及长轴的直线度误差,常在给定平面(垂直平面或水平平面)内进行检测,常用的测量器具有框式水平仪、合象水平仪、电子水平仪和自准直仪等测定微小角度变化的精密量仪。 由于被测表面存在直线度误差,测量器具置于不同的被测部位上时,其倾斜角将发生变化,若节距(相邻两点的距离)一经确定,这个微小倾角与被测两点的高度差就有明确的函数关系,通过逐个节距的测量,得出每一变化的倾斜度,经过作图或计算,即可求出被测表面的直线度误差值。合象水平仪因具有测量准确、效率高、价格便宜、携带方便等特点,在直线度误差的检测工作中得到广泛采用。 合象水平仪的结构,主要由微动螺杆、螺母、底盘水准仪、棱镜、放大镜、杠杆以及具有平面和V形工作面和底座等组成。 合象水平仪是利用棱镜将水准器中的气泡像复合放大,以提高读数时的对准精度,利用杠杆和微动螺杆传动机构来提高读的精度和灵敏度,其工作原理见本指导书第二篇。合象水平仪置于被测工件表面上,若被测两点相对自然水平线不等高时,将引起两端的气泡像不重合,转动度盘使气泡像重合,此时合象水平仪的读数值即为该两点相对自然水平面的高度差,刻度盘读数与桥板跨距L之间的关系为: h=i·L·a 框式水平仪是一种测量偏离水平面的微小角度变化量的常用量仪,它的主要工作部分是水准器。水准器是一个封闭的玻璃管,内表面的纵剖面具有一定的曲率半径,管内装乙醚或酒精,并留有一定长度的气泡。由于地心引力作用,玻璃管内的液面总是保持水平,即气泡总是在圆弧玻璃管的最上方。当水准器的下平面处于水平时,气泡处于玻璃管外壁刻度的正中间,若水准器倾斜一个角度α,则气泡就要偏离最高点,移动的格数与倾斜的角度α成正比。由此,可根据气泡偏离中间位置的大小来确定水准器下平面偏离水平的角度。 框式水平仪的分度值有0.1mm/m,0.05mm/m,0.02mm/m三种。如果水平仪分度值为

自由公差形位公差

自由公差指图纸上没有标注公差等级或公差带的尺寸的允许公差。 但是,这个尺寸也不是任意的。它受一个默认精度的控制。其公差的取及范围一般根据零件的生产工艺确定,一般来说,可以用IT12~13或GB/T1804中的m级。自由公差也是有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的,不是一律0.5mm什么的。现在一般称“未注尺寸公差”,自由公差是一个老的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1804-2000 Eqv ISO 2768-1:1989 General tolerances Tolerances for linear and angular dimensions 代替GB/T1804-1992 without individual tolerance indications GB/T11335-1989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未注出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一般公差等级和极限偏差数值。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切削加工的尺寸,也适用于一般的冲压加工的尺寸。非金属材料和其他工艺方法加工的尺寸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仅适用于下列未注公差的尺寸; A)线性尺寸(例如外尺寸,内尺寸,阶梯尺寸,直径,半径,距离,倒角半径和倒角高度) B)角度尺寸,包括通常不注出角度值的角度尺寸,例如直角(90°);GB/T1184提到的或等多边形的角度除外; C)机加工组装件的线性和角度尺寸; 本标准不适用于下列尺寸: A) 其他一般公差标准涉及的线性和角度尺寸; B) 括号内的参考尺寸 C) 矩形框格内的理论正确尺寸。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各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极限与配合基础第一部分:词汇 GB/T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Eqv ISO 2768-2:1989) GB/T4249-1996 公差原则(Eqv ISO 8015:1985) GB/ 零件倒圆与倒角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GB/给出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一般公差general tolerances 指在车间通常加工条件下可以保证的公差。采用一般公差的尺寸,在该尺寸后面不需注出其极限偏差的数值。 注:附录A(提示的附录)给出了一般公差的概念和解释。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7-24批准2000-12-01实施 4 总则

未注尺寸形位公差按GB

未注尺寸公差按GB/T1804-M 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GB/T1804-2000)(mm) 公差等级基本尺寸分段 0.5~3 >3~6 >6~30 >30~120 >120~400 >400~1000 >1000~2000 精密 f ±0.05 ±0.05 ±0.1 ±0.15 ±0.2 ±0.3 ±0.5 中等m ±0.1 ±0.1 ±0.2 ±0.3 ±0.5 ±0.8 ±1.2 粗糙 e ±0.2 ±0.3 ±0.5 ±0.8 ±1.2 ±2 ±3 最粗v ±0.5 ±1 ±1.5 ±2.5 ±4 ±6 倒圆半径和倒角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GB/T1804-2000)mm 公差等级基本尺寸分段 0.5~3 >3~6 >6~30 >30 精密 f ±0.2 ±0.5 ±1 ±2 中等m 粗糙 e ±0.4 ±1 ±2 ±4 最粗v 角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GB/T1804-2000) 公差等级基本尺寸分段 ~10 >10~50 >50~120 >120~400 >400 精密 f ±1o ±30′±20′±10′±5′ 中等m 粗糙 e ±1o30′±1o ±30′±20′±10′ 最粗v ±3o ±2o ±1o ±30′±20′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K 直线度和平面度未注公差值(GB/T1184-1996)(mm) 公差等级基本长度范围 ≤10 >10~30 >30~100 >100~300 >300~1000 >1000~3000 H 0.03 0.05 0.1 0.2 0.3 0.4 K 0.05 0.1 0.2 0.4 0.6 0.8 L 0.1 0.2 0.4 0.8 1.2 1.6 垂直度未注公差值(GB/T1184-1996)(mm) 公差等级基本长度范围 ≤100 >100~300 >300~1000 >1000~3000 H 0.2 0.3 0.4 0.5 K 0.4 0.6 0.8 1 L 0.4 1 1.5 2 对称度未注公差值(GB/T1184-1996)(mm)

机械制图公差符号

标注符号 直线度(-)——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直与不直的一项指标。 平面度——符号为一平行四边形,是限制实际平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针对平面发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圆度(○)——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与轴线垂直的面)内的圆形轮廓要求。 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非圆曲线的形状精度要求。 面轮廓度——符号是用一短线将线轮廓度的符号下面封闭,是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曲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定向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平行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垂直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 倾斜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一定角度(除90°外)。 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位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和位置度。 同轴度(◎)——用来控制理论上应该同轴的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不同轴程度。 对称度——符号是中间一横长的三条横线,一般用来控制理论上要求共面的被测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与基准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的不重合程度。 位置度——符号是带互相垂直的两直线的圆,用来控制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其理想位置的变动量,其理想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