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国际经济:第六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第六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https://img.taocdn.com/s3/m/7bc0e6c381c758f5f61f673a.png)
市场需求弹性不同,企业才会有差别定价的动机;
① 市场相互分割。
市场如果不能分割,产品将从低价市场流向高价市场,实现不同市场 上的价格均等,使倾销失效。
倾倾销销的的类类型型
① 持续性倾销: 市场需求弹性不同, 采用倾销实现利润最大化。 弹性大的市场定低价: 对于需求价格弹性为e的市场,边际收益: MR=P(1-1/e). 实现利润 最大化的条件下, 两个市场上追加单位产品销售获得的收益(即边际 收益)应相等, 即 MR1=MR2; P1(1-1/e1)=P2(1-1/e2); 在外国市场的 需求弹性大于本国市场时(e2>e1), 外国的价格应低于本国(P2>P1 ) 。
② 掠夺性倾销: 以低价销售打跨国外竞争者,达到占领国外市场的目的, 在取得成功后, 提高价格,获取垄断利润。
③ 偶然性倾销: 在国外市场低价销售暂时剩余的产品。
关关于于倾倾销动动机机的的数数值值说说明明
假设本国市场需求弹性比外国小,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为5。 产品价格为10时,本国与外国的销量分别为20与15,总销售额为350,
垄断竞争模型的假设
① 同类产品的生产厂商生产具有一定差异的产品; ② 每个厂商把竞争对手的价格看成既定价格; ③ 短期内存在垄断利润,长期没有垄断利润; ④ 行业的总销量不受平均价格影响。当某一企业产品的价格与该行业所
有产品的平均价格相同时,对该企业产品的需求等于行业内单位企业 的平均需求; ⑤ 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行业。
行业内贸易的模式不易预测。通常用产业政策、历史因素和偶然因素 解释产业内贸易模式;
产业内贸易引起的再分配效应小,政治上易于被接受。
第四节 倾销
倾销销概概念念
《国际贸易》习题
![《国际贸易》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b78d11c87c24028905fc321.png)
第一章导论思考与习题1.为什么说从地理大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2.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什么主要的区别?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除了本章中列举的因素以外,你还有哪些补充?4.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5.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及西欧?6.比较15世纪初中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和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哥伦布、达∙迦马、麦哲伦等远洋探险的不同结果,探讨产生这些不同结果的原因。
7.本章关于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讨论对你有什么启发?8.各国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国际贸易理论又是从那些方面加以解释的?9.从供给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贸易理论对生产技术的假设有何差异?10.总体均衡与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用总体均衡的方法来分析国际贸易?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思考与习题:1.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
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为什么?2.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
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
3.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 国则是16吨。
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4.“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本是强权理论。
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变得更穷”,请评论上述观点。
5.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一单位计算机和一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PPT43张)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PPT43张)](https://img.taocdn.com/s3/m/8dcbbcb5b9d528ea81c779b4.png)
资料来源:Business Week,July 15,2002
6.3.3 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促进了全球商品生产和流通
促进了资本的国际流动 促进了技术的国际转移
一、跨国公司促进全球商品生产和流通
• 当前,国际贸易三分之一是在跨国公司内部进行, 三分之一是在跨国公司之间进行,三分之一在国 家与国家之间进行。即与跨国公司有关的贸易已 占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二多。 •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特点: • 1.一般集中在研发密集度较高的产业部门;(防外溢) • 2.最终产品是公司内部贸易的最主要产品; • 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价格采用转移价格。
(万人)
5 4 3 2 1 0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美国
加拿大
数据来源: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3,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向北美地区的移民大幅增加,主要由三个因素:1. 台湾和香港的经济起飞(自费留学和投资移民增加);2.政治冲击波(台海危 机、97回归等);3.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
6.2 国际资本流动
6.2.1 国际资本流动的状况
一、 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式
国际借贷 单纯货币资产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 (或资产组合投资) 国际证券投资 国外直接投资(FDI)
(1)国际借贷
外国政府贷款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外国商业银行贷款 国际银团贷款(即辛迪加贷款) 项目贷款 出口信贷
(2)国际证券投资
国际股票投资
国际债券投资
(3)国外直接投资(FDI)
FDI指国外公司对本国进行实物资产投资, 包括对本国企业的并购、在本国建立合资或独 资企业,进行厂房和设备投资,购买房地产等。 FDI不包括证券投资,FDI的主要形式是: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https://img.taocdn.com/s3/m/83d9cc0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7.png)
跨国公司对全球的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 渠道来实现:
横向渠道:指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出口的直接贡献和通过自己 在各国的分公司生产和销售最终产品——有利于节约运输成本、 降低商品价格、规避关税壁垒,并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
利外流”(brain drain),使这些人才原 居国的教育投资效益下降甚至丧失。
当然,人才外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也不完 全是损失。这些人才与本国的关系不会割 断,有可能回流。
• 三、 外在成本和收益
知识收益:新移民带来知识、商业关系、 艺术才能、食品烹饪技术等
拥挤成本:过多的噪音、冲突与犯罪 社会摩擦:种族歧视与种族冲突
• 劳动力流动的福利分析 • 美国:工人-c;厂商c+d;净收益d • 墨西哥:工人a;厂商-a-b;净收益-b • 墨西哥移民:净收益≥b+e (这部分收益归谁?) • 两国整体:净收益≥d+e
• 结论:从整个世界范围看,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 自由贸易一样,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整个世 界总体上获得收益
2. 对子公司所在国的负面影响
控制所在国的经济:比如美国跨国公司直接或间接控 制拉美70%以上的资源和原材料开发,巴西100的汽 车工业,57%的化学工业,76%的家电,60的电力工 业都在跨国公司的控制之下; 跨国公司将大量利润汇回母国,导致所在国经济“增 长而不发展”。 吸纳所在国的高级人才; 跨国公司不愿意转让关键技术,导致所在国对跨国公 司技术的依赖。
增长趋势 资本流动加速流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流入发达国家总量减少。发达国
国际经济学习题与答案2
![国际经济学习题与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5c483cb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9.png)
国际经济学习题与答案2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习题(一)选择题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而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是()A 一国的资源配置问题B两国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C地区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D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2. 一个人在作出选择时,()A如果边际收益非常大,他或她就不用考虑机会成本B进行最小机会成本的选择C比较该选择活动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D只有当总利益非常大时,他或她才会选择使用其稀缺的资源3.机会成本()A由自己支付,而与他人无关B对劳务而言是零,因为劳务不会持续太久;对物品而言是正的,因为物品具有长久性C是为了进行某一选择而放弃的评价最高的选择D是为了进行某一选择放弃的所有选择4.如果两个人在商品的生产中具有不同的机会成本,那么他们能够从专业化与交换中()A都受损B一人受益,一人受损C既不受益,也不受损D都能够受益5. 沿着外凸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向下移动时,随着一种物品产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机会成本将()A保持不变B增加C减少D无法确定6 .一个国家(),能够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之外的点上进行消费。
A没有任何时候B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C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D所有生产要素全部投入生产的时候7.供给曲线除了表示不同的价格水平所提供的商品数量外,还可以被认为是()A愿意并有能力支付的曲线B边际收益曲线C供给的最高价格曲线D供给的最低价格曲线8. 在封闭条件下,一国生产技术的改进降低了棉花的生产成本,那么棉花的价格(),棉花的生产数量()A上升;增加B上升;减少C下降;增加D下降;减少9 .对于两国贸易模型来说,国际均衡价格一定处于两国贸易前的()A最低相对价格水平之下B最高相对价格水平之上C相对价格水平之间D根据具体情况而定10 .经济学家作出这样的假设:作为一种目标,消费者总是在追求()A其效用最大化B其收入的最大化C其边际效用的最大化D以上选项均不对(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狭义和广义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2既然国际贸易理论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存在着一致性,为什么还要区分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将国际贸易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来研究呢?3用相对价格概念解释经济行为主体是如何摆脱“货币幻觉”的影响的。
《跨国公司治理》-课程教学大纲
![《跨国公司治理》-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07643c8866fb84ae45c8de6.png)
《跨国公司治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060012课程名称:跨国公司治理英文名称: Governance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二、课程简介《跨国公司治理》课程是国际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门课程以研究跨国公司的发展历史为起点,详细阐释跨国公司的理论与政策,并研究跨国公司的经营与管理战略、生产与营销、财务与税收以及人事管理等内容。
并且每章均设有案例研究板块,用详实生动的经典案例解释和检验书中的内容。
Governance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s a specialized course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jors. This course takes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explains the theories and policies of 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 in detail, and the study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operation andmanagement strategy,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financial and tax and personnel management and so on. And each chapter has a case study section to explain and test thebook's content with detailed and vivid classic case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是国际商务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概论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00126e9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1b.png)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概论引言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指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知识等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就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其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利与弊。
资本的国际流动资本的国际流动是指资本家通过各种途径将投资资金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
资本的国际流动可以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资源配置的优化。
首先,资本的国际流动可以带来直接投资,促进外国企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工资收入。
其次,资本的国际流动还可以促进技术和知识的跨国传递,促进全球经济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然而,资本的国际流动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一方面,资本的国际流动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不稳定。
资本短期炒作的行为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波动,影响国家的经济和金融稳定。
另一方面,资本的国际流动可能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
大量资本的流出可能使得富人更富,而不利于贫困地区的发展。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是指劳动者从一个国家移居到另一个国家工作。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首先,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在一些发达国家,劳动力供应不足,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存在高失业率和过剩的劳动力资源。
通过国际劳动力流动,劳动力可以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而目标国家可以满足劳动力需求。
其次,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还可以促进技术和知识的传递。
移民者往往具备较高的教育和技能水平,他们可以带来新的技术和创新,促进目标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然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可能加剧目标国家的社会不稳定。
移民者的到来可能导致本地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减少,引发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
另一方面,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可能带来文化冲击。
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劳动者的到来可能导致社会文化的混杂和冲突。
技术知识的国际流动技术知识的国际流动是指技术人员、研发机构和技术成果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传播和交流。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https://img.taocdn.com/s3/m/ef21918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2.png)
资本的国际 流动:是指 资本从一国 或地区跨越 国界向别的 国家或地区 转移的一种 国际投资活 动。
资产组合投资 : 国际借贷(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 组织贷款、外国商业银行贷款、出口 信贷);国际证券投资(国际股票投 资、国际债券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 :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
并购方式和创建方式
当代国际资本国际流动 的特点
输入国,成为该国公民。 像中国每年向中东国家
像美国、澳大利亚、加 大量输出的建筑劳工,
拿大等国所接受的高技 也包括各国母公司向海
术移民就属此类。
外子公司派遣的商务人
员,都属于此类短期劳
动力流动。
当代劳动力国际流动的主要特点
问题:当代劳
动力国际流动的 主要特点有哪些? 并具体解释之。
特点一:劳 动力国际流 动的多向化
使外部市场内部化,利用企业管理手段协调 企业内部资源流动与配置,避免市场不完全 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
企业内部化超越国界就是企业对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接投资 的过程
决定企业内部化的因素就成为决定企业对外 直接投资的因素
结论:
市场的不完全导致许多交易无法通过外部市场 达成,即使达成,也要承担较高的交易成本。 因此,企业作为一种组织便具备了一定意义上 替代市场的功能,一旦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成 本低于市场的交易成本,企业便获得了扩张的 动力,该扩张过程跨越国界便产生了跨国企业。 而企业制造内部“市场”的过程,即为内部化 过程。
特点二:劳 动力国际流 动的二元结 构
劳动力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 流动 ; 发达国家之间的劳动力国际流动; 发展中国家之间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劳动力国际流动的二元结构,是指 参与国际流动的劳动力总体是由智 力型和体力型两个不同层次的劳动 力构成。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https://img.taocdn.com/s3/m/24651e5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f.png)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1. 引言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指劳动力、资本、技术和资源等生产要素跨越国家边界进行流动的现象。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的意义、原因和影响,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的意义2.1 优化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可以促进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
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通过流动,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例如,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可以引进外国劳动力,满足劳动力需求;资金不足的地区可以吸引外国资本投资,推动经济发展。
这样,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有助于促进各国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全球经济的效率。
2.2 促进技术转移与创新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也有利于技术转移与创新的扩散。
跨国公司的投资和合作使得技术和知识得以流动,从而促进技术的传播和创新的发展。
技术转移和创新不仅有助于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竞争力,还可以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2.3 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起到积极作用。
外国直接投资的引进可带来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时,国际劳动力的流动也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就业问题和经济发展的困境。
3. 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原因3.1 经济利益驱动经济利益是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主要推动力。
通过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可以获得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高的利润率。
比如,一些发展中国家拥有廉价劳动力,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以降低成本并扩大利润。
此外,国际间的资金流动和技术转移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3.2 市场需求和供给不平衡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也受到市场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影响。
一些国家的劳动力供给过剩,而其他国家则面临劳动力短缺。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不断变化,通过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可以实现供需的平衡,满足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六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第六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https://img.taocdn.com/s3/m/504a45d2c8d376eeaeaa31ab.png)
1、劳动力移动的收益与成本比较
这是劳动力迁移的最直接原因。劳动力移动的直接收益表 现为移动后实际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环境、水平的改善。
劳动力移动的成本是指为迁移而付出的全部代价。主要包 括交通运输费用和其他货币支出,迁移期间的工资和其他 收入损失,为迁移而付出的其他非货币支出或牺牲,如社 会、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的不适应。如果劳动力移动 的收益明显大于成本,就构成了劳动力移动的现实基础。
由于许多发达国家受人口增图2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劳动力流动与进出口关系1990年与2005年404050的比重流入量占劳动力总数的进口额占gdp比重发达经济体劳动力流入发达经济体商品与服务进口404050的比重流出量占劳动力总数的重出口额占gdp的比重发展中经济体劳动力流出发展中经济体商品与服务出口010203019902005年份010203019902005年份3普通型劳动力的流动趋缓技术型劳务限制放宽?一些国家和地区奉行保护主义政策主要是针对普通劳务人员入境设限从发展趋势看这种状况不会有太大改观技术型劳务会日益成为国际劳务市场发展的主力
一、国际劳动力流动的概况
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形式有移民和外籍劳工两种。 “移民”是指到别的国家定居,最终成为该国居民。 “外籍劳工”只是在别国临时工作。 从流动的性质看,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的多数
是永久性移民,到日本、欧洲、或中东国家的,多是外籍 劳工。从流动的方向看,基本上是从人口多的国家流向人 口相对少的国家,从经济落后工资低的发展中国家流向工 资高的经济发达国家。
如下图1所示,1975年,国际移民总数为7990.8万人,占 全球总人口数的2.15%;1985年,全球移民总数增加至 10246.4万人,占全球总人口比重达到2.3%;2000年,全 球移民数量进一步增加至17568.5万人,占全球人口比重 达到2.9%;2019年,全球共有移民18969.3万人,国际移 民数量占全球人口比例增加至2.95%。在此背景下,劳动 力流动全球化呈现出以下特点。
国际经济合作课后习题答案_赵永宁
![国际经济合作课后习题答案_赵永宁](https://img.taocdn.com/s3/m/240c811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0.png)
第一章国际经济合作概述1、什么是国际经济合作?怎么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含义?p1-2国际经济合作:指世界上不同国家(或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越国际界限的自然人于法人为了共同利益,以平等互利为原则,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侧重生产领域)所进行的以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重新合理组合配置为主要内容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包括国家间的经济协调政策。
含义(1)国际经济合作的主体。
包括主权国家(或地区)、国际经济组织、主权国家(或地区)间的企业、国际企业法人及主权国家非法人机构、学术团体等。
(2)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
不同国家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与组合(3)国际经济合作的范围。
生产和流通领域(4)国际经济合作是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5)国际经济合作是国际社会为稳定区域经济及世界经济而进行的经济政策协调活动。
2、试述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的区别与联系。
详见P3(1)研究对象不同。
国际贸易研究商品国际流通的特点与规律,即生产要素在国际间间接流动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的重点是商品的进出口,属于流通领域的范畴。
国际经济合作主要研究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直接流动和重新组合与配置的特点和规律及其协调机制,研究的重点是生产领域的直接协作。
(2)业务程序与进行方式不同。
(3)对各国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
3、国际经济合作有哪些类型与方式?请举例说明。
类型:按范围大小:广义和狭义国际经济合作按观察的层次和主体:宏观(北北,南南,南北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微观国际经济合作(工贸,投资,信贷,科技服务)按业务和产业的关系:垂直和水平国际经济合作方式1)国际直接投资合作(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合作开发,BOT投资,建造——运营——移交)2)国际间接投资合作(国际信贷投资,国际证券投资)3)国际劳务合作(国际承包工程,劳务进出口,国际旅游,国际咨询业务)4)国际科技合作(国际科技有偿转让和国际科技无偿转让)5)国际土地合作(对外土地出售,土地出租,土地有偿定期转让,土地入股,土地合作开发等)6)国际经济信息与经济管理合作(对外签订管理合同,聘请国外管理集团,管理专家,开展国际管理咨询,联合管理合营企业,交流管理资料与经验和举办国际管理讲习班等)7)国际发展援助(资金援助,物资援助,人力(智力)援助,技术援助)8)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等)9)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与合作(联合国系统国际经济组织进行的协调,区域性经济组织进行的协调,政府首脑会议进行的协调,以及国际性行业组织和其他有关国际经济组织进行的协调)4、试述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动因与趋势之间的内在联系。
国际经济学复习笔记
![国际经济学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3cb6d13cc1755270722084f.png)
国际经济学复习笔记第一章1、国际经济学的概念: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2、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微观国际经济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宏观国际经济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国内外平衡政策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间资本流动(国际间接资本流动、国际直接资本流动)、国际间的劳动力流动。
国际经济协调:国际间贸易关系协调、国际间进入关系协调、国际间税收关系协调、国际经济一体化。
3、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主要载体:贸易全球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
意义: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国际分工、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促进经济多极化发展、促进发展模式创新、促进国际利益融合、促进安全内涵扩展、促进国家主权转移、推进国际体系转型、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第二章1、重商主义理论:时期: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观点: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贸易是“零和”的多卖少买,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的基本原则、国家应干预经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局限:(1)、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2)、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3)、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
2、绝对优势理论:涵义: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技术水平的绝对差别;贸易建立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之上;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利益。
第6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第6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https://img.taocdn.com/s3/m/82b766ea856a561252d36f91.png)
6.5.7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 防止侵占权益理论
一、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
美国学者弗农(R Vernon)等人于1966 年提出 2. 弗农认为,垄断性优势论加上时间因 素,就能使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有助于解 释美国的制造商为什么从出口商品转向 了直接对外投资。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存在问题:
雁行理论的内容
第一,重视本地区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调整经济 结构。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本的投资,促进经济的持 续增长。 第二,坚持出口导向战略,包括向外地区提供商 品,积极促进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努力发展 外向型经济。 第三,依靠本地区内部积累,适当控制外债规模 和外债结构. 第四,政府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政府调控行 为与市场机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
2010年世界500强排行榜 /rankings/ c/2010-07/09/content_42612.htm
6.5.2 国际分工的“古典环境”
(1)国家特有优势(country-specific advantage)与市场机制 (2)要素价格均等化与资源配置效率 (3)要素流动与国际分工的利益来源
① 这一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美国向西欧等国 的投资过程的考察而来的,但它无法解释日本以 及一些新兴工业国的对外投资。 ② 跨国公司在国外已经建立了从事生产和销售业 务的子公司,它可以在子公司发展新产品,然后 出口到本国。跨国公司也可能在美国发展新产 品,然后交由子公司生产,从而越过了出口阶 段。 ③ 它无法解释那些非标准化产品部门的对外投 资,对这些产品划分生命周期未免有些牵强,如 石油生产。
二、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也称市场内部化理论,早在 30年代就由科斯(R.H.Cause)提出其基本构 想,1976年经英国经济学家巴克利(Peter J. Beckley)和卡森(M. Casson)加以系统阐述。 该理论认为,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企 业之间通过市场而发生的买卖关系不能保证企 业获利,于是就有必要把市场上的买卖关系变 为企业内部的供需关系,这在所有者不同的商 品买卖中是办不到的,需要的是把市场交换变 成一个“共同所有”的企业的内部供求交换。
最新第六章---要素价格均等化ppt课件
![最新第六章---要素价格均等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f46ce7dd36a32d72758117.png)
总结本章内容: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会提高 该国丰裕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 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并最 终使各国的要素价格均等化。
关键术语:
要素价格均等化(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思考题:
要素价格均等化的理论及条件是什么?
问:为什么相对富裕要素的所有者往往是 “自由贸易者”,而相对稀缺要素的所有者 喜欢贸易壁垒。
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 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 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 或报酬则下降。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的推论:
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裕要素所有者的 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 收入。
根据H-O定理,一国出口商品的相对价 格上升,其出口商品所密集使用的生产 要素是其丰裕要素,因而出口商品价格 的上升将导致该国丰裕要素的实际报酬 上升,另一种生产要素,即稀缺要素的 实际报酬却下降。
结论: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 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 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 或报酬则下降。
S-S定理的引申(S-S定理在H-O基础上的应用): 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国际贸易会使相对丰裕要素所有者收入提高, 相对稀缺要素所有者收入降低.
斯托帕—萨谬尔森定理
单选题
1、诊断疾病最重要的是
A望诊 B 闻诊 C 问诊 D 切诊 E 四诊合参
2、神在全身皆有表现,突出表现于
A语言 B 动作 C 目光 D 表情 E 应答反应
3、青色不见于下列那些证
第8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第8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https://img.taocdn.com/s3/m/b0ca56b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4.png)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学者实证考察发现:
(1)移民在某一比较集中的地区工资水平要高于移 民比较稀少的地区;
(2)移民时间比较长者工资水平高于较短者; (3)移民受教育程度高的比受教育程度低的工资水
平要高; (4)白种人移民比黑种人移民和黄种人移民收入水
平高; (5)移民的工资水平低于原居民的工资水平比较而
劳动力从乙国进入甲国引起劳动力市场 上劳动力供求的变化,从而导致两国劳 动力的价格(工资)发生变化。
甲国劳动力市场
乙国劳动力市场
工资($/H)
工资($/H)
S
F0 a
Fm
A bB D
C F’
m
c
F
’o
O
O
M1 M0 M2
工人人数
(a)
S〃
B′
S′
d
e A′
D′
M M M’
’1 ’o 2
工人人数
(b)
二、 劳动力移动考虑的因素
就个人而言,劳动力移动的愿望取决于劳动力预 期的成本和收益: (1)新旧地点的预期收入差异; (2)移动的成本; (3)两地的生活成本差异; (4)新地点的其他非货币要素的净福利:如保 健设施、教育机会、或者更大的政治与种族自由。
三、劳动力移动的经济效应
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甲国(移入 国);乙国(移出国)。
第一节 劳动力国际流动
一、劳动力移动的原因
虽然在世界各国间进行着大量的国际贸易,但 是出于一系列的原因,如不同的技术水平、不 完全竞争、运输成本和政府政策等,贸易并没 有导致要素价格的完全相等化。贸易没有使工 资相等化的事实导致了劳动者有可能有动力从 一国移动到另一国。
返回
(1)国民收入差异。 (2)各国劳动力供求不平衡。 (3)经济周期。 (4)伴随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等国际经济活 动所引起或产生的劳动力跨国流动。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https://img.taocdn.com/s3/m/1da4405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43.png)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引言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指资本、劳动力、技术和信息等在国际间的流动。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流动不仅对国家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也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资本流动、劳动力流动和技术流动三个方面探讨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资本流动资本流动是指投资者将资金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进行投资的行为。
全球资本流动的加剧,使得资金能够更加灵活地流向全球范围内的高回报投资领域。
资本流动对国家经济具有以下影响:1.经济增长促进:资本流动能够带动目标国家的经济增长。
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以及跨国公司的设立可以促进当地就业和技术转移,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2.技术创新引进:资本流动往往伴随着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促进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跨国公司在目标国家设立研发中心,通过技术转让和技术合作,提升了目标国家的科技水平。
3.金融风险传播:资本流动也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的传播。
全球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意味着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动荡可能会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引发金融危机。
劳动力流动劳动力流动是指劳动力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移动的过程。
劳动力流动对国家经济产生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劳动力市场改善:劳动力流动可以解决目标国家的劳动力供需矛盾。
移民劳动力的流入可以填补劳动力短缺,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2.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劳动力流动可以使得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具有特殊技能的移民人才可以填补目标国家的专业人才缺口,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社会福利压力:劳动力流动也会带来一定的社会福利压力。
大量的移民劳动力可能给目标国家的社会救助、医疗和教育等公共服务带来压力,需要合理的政策进行管理。
技术流动技术流动是指技术和科学知识从一个国家传播到另一个国家的过程。
技术流动对国家经济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水平提升:技术流动可以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讲义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7fac4f6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b.png)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讲义一、引言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指资本、劳动力和技术在国际间的跨国流动。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现象。
本讲义将探讨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理论和政策。
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形式1.资本的国际流动:资本是生产的重要要素之一,资本的国际流动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形式。
直接投资是指企业在海外设立子公司或参股投资,通过在当地市场上的经营活动实现利润。
证券投资是指通过购买外国企业的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来获取收益。
2.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劳动力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主要体现在人员的跨国迁移。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可以通过合法移民、就业机会的增加等方式实现。
例如,许多人选择去发达国家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
3.技术的国际流动: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技术的国际流动主要是指技术的跨国传播和转移。
技术的国际流动可以通过研究合作、知识产权转让等方式实现。
发达国家经常通过技术转让来获取市场份额和利润,而发展中国家则通过引进外来技术来提高自身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三、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1.经济增长: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有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利用,从而促进各国经济的增长。
资本的国际流动可以带来资金和技术的引进,促进各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可以缓解人口过剩和人才流失的压力,促进各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效率。
技术的国际流动可以加速技术创新和进步,提高全球经济的生产力水平。
2.跨国公司的发展: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为跨国公司的兴起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跨国公司通过资本的国际流动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和销售,实现规模经济和资源配置的灵活性。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使得跨国公司可以在各国招聘和调动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创造力。
技术的国际流动使得跨国公司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合作研发和技术转让,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世界经济概论》第6章思考题解答
![《世界经济概论》第6章思考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3b2cf415580216fc700afdd8.png)
第6章思考题解答1.简述二战后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二战以后,在科技革命的作用下,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和细化,社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
同时,二战后一系列发展中国家走上了独立发展经济的道路,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国际贸易更是蓬勃发展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一)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世界生产增长速度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是二战后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水平提高和国际分工深化的结果,同时它又促进了世界生产的增长。
各国生产的扩大是以提高世界市场份额为导向的,这种世界生产对贸易的依赖,在某种程度上就反映为国际贸易的增长快于世界生产的增长。
(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明显改变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推进,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国际货物贸易结构改变明显;第二,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增长。
(三)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作用突出二战以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使国际贸易的很大一部分表现为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即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原材料、中间产品、生产技术和设备的跨国流动。
随着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加,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也越来越多。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涵盖了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和产品内贸易,但主要是产品内贸易,即中间产品的贸易。
由于跨国公司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世界范围的垂直专业化分工,产品的生产过程被分解了,形成了全球产品价值链的分工。
(四)呈现北美、欧盟、东亚三大板块的国际贸易新格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世界贸易中逐渐形成了北美、欧盟和东亚三大板块的新格局。
上述三大板块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全球贸易的发展,但也促进了贸易集中度的提高,导致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更加不平衡。
2.试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https://img.taocdn.com/s3/m/b5f6d53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a.png)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一、引言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资源,通常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指这些要素在不同国家之间的跨境流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在全球范围内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相关挑战和机遇。
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劳动力是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随着国际劳动力市场的开放和自由化,越来越多的工人选择到其他国家工作。
这种国际劳动力的流动对全球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比如可以填补劳动力短缺、促进技术转移等。
然而,国际劳动力流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移民政策的限制、文化差异等。
三、资本的国际流动资本的国际流动是全球化进程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资本的自由流动可以促进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提高生产效率,并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然而,资本的国际流动也可能导致资本的外流、金融危机等风险。
因此,各国需要制定相应政策来引导资本的国际流动,保持金融稳定。
四、土地的国际流动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其国际流动相对较少。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化,一些跨国公司和投资者开始在不同国家投资土地。
这种跨国土地流动可能会引发土地争端、环境破坏等问题。
因此,各国需要加强土地管理,防止不当的土地流动对国家资源造成损害。
五、创新要素的国际流动创新要素的国际流动在全球范围内日益频繁。
科技人才、技术和专利等创新要素的跨国流动促进了全球创新能力的提升。
然而,知识产权保护不足、技术转移不完善等问题也威胁着创新要素的国际流动。
各国需要积极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要素的国际流动。
六、结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全球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
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要素的跨国流动对全球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各国应加强协作,制定相应政策,促进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14
CH-06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3
二、实际情况下的不完全替代
尽管从纯经济意义上来说,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似乎是两种完 全可替代的战略,但是实际的经济生活中两者不仅同时存在, 而且都不可或缺。两者之间是非完全替代的,它们之间还存在 着其他关系。
23
本章重要概念
要素流动
国际借贷
期间贸易 外国证券投资 外国直接投资
垂直一体化
静态成本
动态成本
水平一体化 剩余劳动力
反向贸易效应 熟练劳动力 非熟练劳动力 国际资本流动 的福利效应
人才流失
2020/12/14
CH-06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24
跨国公司的国际性生产可分为三种类型:资源依赖型、当地市场 导向型和国际一体化生产型。
2020/12/14
CH-06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17
第三节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一、国际劳动力流动的产生、发展及原因
劳动力流动是指劳动力在空间的位移。 国际间的劳动力大流动在人类历史上有过三次高潮。
第一次国际劳动力大流动发生在15世纪新大陆发现 至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第二次国际劳动力大流动发生在一战和二战期间。 第三次国际劳动力大流动是从二战结束后至今。
首先,应考虑外部规模经济
国家外部规模经济 国际外部规模经济
其次,商品流动和要素流动存在互补性
再次,国际间要素流动比商品贸易更易受到政治因素影响
2020/12/14
CH-06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4
第二节 国际资本流动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产生、发展及其原因
经 历 了 三 个 发 展 阶 段
国 际 资 本 流 动 至 今 大 致
(一)初级阶段(1870年至1914年) (二)缓慢发展阶段(1915至1945年) (三)高速稳定发展阶段(1946年至今)
2020/12/14
CH-06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5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产生、发展及其原因
二战后国际资本流动迅速发展的原因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生产国际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表6-2 1997-1998全球FDI流动状况(单位:亿美元)
年份 全球总计
1999 10800
2000 12700
流入的FDI 2001 7350
2002 6510
2003 5600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2004《世界投资报告》 2002:跨国公司和出口竞争力 2003:以发展为目标的FDI政策:国家与国际视角
2、国际资本流动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和商品结构
3、国际资本流动加强了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垄断,导致发达 国家间贸易发展的不平衡
4、国际资本流动使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2020/12/14
CH-06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13
五、对外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的贸易效应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跨国公司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地位不仅 没有弱化,反而日益突出。
1、国际资本流动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及对就业的影响
2、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3、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商品贸易的影响
正效应? 负效应?
2020/12/14
4、国际资本流动的其他影响
CH-06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搜集市场信息降 低成本
12
四、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
(二)国际资本流动对整个世界的影响 1、国际资本流动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020/12/14
CH-06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11
四、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
二战前,国际资本流动带动了 两类国家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 Q:哪两类国家?
二战后,国际资本流动 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 表现得更为全面而深入。
资本输入 对输入国 的就业有 何影响?
(一)对资本流出国、流入国的影响
1995 193.3 97.0 41.2 55.0
1996 212.1 115.9 80.8 15.4
1997 149.1 142.7 66.8 -60.4
1998 64.3 131.0 31.7 -103.4
2020/12/14
CH-06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9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
(三)外国直接投资
CH-06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O’
21
三、国际劳动力流动影响的动态效应
劳动力流动会影响到生产结构和各国的贸易结构
汽车
P’
P
汽车 P
P’
A
a’
O
甲国 t’
t
纺织品
T
T’
纺织品
乙国
图6-4 劳动力市场调整和移民的动态效应
2020/12/14
CH-06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22
四、国际劳动力流动的进一步分析
2020/12/14
CH-06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14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规模(1985-2001年) 10亿美元
2020/12/14
CH-06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15
200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地区分布图
2020/12/14
CH-06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16
五、对外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的贸易效应
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国币资本流动
国际生产资本流动
(外国间接投资)
(外国直接投资)
(Foreign Indirect Investmen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国际资金借贷 外国证券投资
2020/12/14
CH-06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7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
(一)国际借贷
2020/12/14
CH-06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18
一、国际劳动力流动的产生、发展及原因
引起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可能由于经济因素,也可能由于非 经济因素。而经济因素决定着国际间劳动力流动的方向、速度 和规模。经济因素实质上指的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素, 正是由于世界范围内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各国劳动力 工资水平存在巨大差异,从而促使劳动力从一国流向另一国。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国际劳动力流动是地区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必然结果
2、国际劳动力流动是世界产业结构大调整的需要
3、经济区域一体化为国际间劳动力流动提供了条件
4、跨国公司的发展在国际劳动力流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020/12/14
CH-06 Leabharlann 产要素的国际流动19二、国际劳动力流动的福利效应
(一)不存在过剩劳动力流动的福利效应
对外直接投资通常是通过跨国公司进行的,跨国公司既可以通过在股 票市场上购买外国企业在外发行股票的一定比例而使其成为跨国公司 的附属企业,也可以直接在国外投资设厂成立分公司。后者显然对该 企业拥有所有权和控制权。
2020/12/14
CH-06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10
风险因 素
•债券风险有: ✓公司破产 ✓汇率风险 •股票风险还有: ✓收益率过低
Q1:永久性移Or 临时性移民?
Q2:是否存在双 重工资标准?
(一)移民收入的回流问题
移民的汇款给输出 国带来的利益一定 程度上降低了移民 本身给输出国带来 的输出成本
(二)移民的类型问题
2020/12/14
(三)移民的性质问题
如何看待人才流失 (Brain drain)问题?
CH-06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资本、劳动力)
2020/12/14
CH-06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1
生产要素是指一切商品(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商品) 生产过程中能够帮助生产的各种手段和条件。主要的 生产要素一般指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现代生 产要素除了包括四大要素外,还包括企业家才能、管 理经验、信息和知识等新要素。
Q:如何理解土地要素的国际流动?
W1, MPPL1
W2, MPPL2
B W2
A
WE
D
W1
E
C
O
L1
L2
O’
2020/12/14
CH-06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20
二、国际劳动力流动的福利效应
(二)过剩劳动力流动的福利影响
W1, MPPL1
W2, MPPL2
WE W1
O
2020/12/14
B
W2
F
We
A
Le
L1 L2
图6-3 过剩劳动力流动的福利影响
外国直接投资指的是一种涉及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国际间资本流动, 投资者对资本的使用具有处置权。它通常通过在国外开设分公司的 形式或者是通过购买外国企业的股票达到一定比例从而获取对企业 的控制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规定:只要投资者持有国外 企业发行的股票数量达10%以上,即可认为投资者直接控制了该企业。
期间贸易:今天的商品与将来 的商品进行交换。
将来消费
国际借贷是指以贷款 或出口信贷的形式把 资本供给外国企业或 政府。包括: ➢政府援助贷款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国际金融市场贷款 ➢出口信贷
一个国家 现在的投 资越多, 他将来的 生产和消 费也就越 多。
在国际市场
外国
上哪些国家
倾向借款?
O
本国
现在消费
2、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 3、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4、国际商品市场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5、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迅速发展。
2020/12/14
CH-06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