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双相障碍治疗进展-陆峥

双相障碍治疗进展-陆峥
Lage MJ,et al. Annals of General Psychiatry 2009;8. Sajatovic M, et al.Psychiatric Services 2008;159(7):753-9.
双相障碍的团体心理教育
团体心理教育的目标 • 帮助患者识别抑郁症和躁狂症的迹象和症状,并加强对
H1 拮抗
NET 抑制
5-HT1A 激动
5-HT2A 拮抗
调节多巴胺 水平
抗抑郁剂作用
快速 解离
Yatham LN, et al. J Clin Psychiatry. 2005;66(Suppl 5):40-8. Brugue E, et al. 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iatry. 2007;31(1):275-82
念或企图、共病、物质滥用,发展为快速循环 型的危险性越高。 • 发作期间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心理社会功能下降 。 • 双相障碍的危害严重,研究显示64%的双相障 碍患者失业,70%的患者至少住过一次医院, 46%的患者在接受药物干预的同时症状仍在恶 化。
双相障碍的治疗
• 治疗目标
– 稳定情绪,防止复发或转相
Hosseini SH, et al. Asian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 2009;2(1):29-34 -14-
展望
• 全球化研究技术(临床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引入,双相障碍 的遗传学研究将进入全新时期
心理教育组 对照组
P<0.05
总发作次数
总发作次数
躁狂
轻躁狂
混合型
抑郁
Colom F, Vieta E, Sánchez-Moreno J, et al.Br J Psychiatry 2009;194(3):260-5. -12-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治疗进展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治疗进展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心境稳定剂;抗抑郁剂;抗精神病药【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心境稳定剂;抗抑郁剂;抗精神病药双相情感障碍(Biplar Dsorder,BPD)是精神科的常见疾病,发病率约1%~8%,终生患病率1.5%~3.0%。

BPD占精神科临床情感障碍约50%,是当今全球主要精神卫生问题。

其特征为反复发作的躁狂和抑郁以及混合发作,可伴有焦虑、冲动、物质滥用,自杀率约15%。

该病功能残疾相对较高,病程复杂,易复发,治疗难度大。

由于BPD极易被误诊和不恰当的治疗,因此对其未能获得满意的识别率和及时有效的治疗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1~3]。

鉴于上述情况作者对BPD的临床治疗相关问题进行综述如下。

1 BPD的诊断及误诊 1.1 BPD的诊断 1957年Leonhard 把躁郁症一分为二,提出单双相情感性障碍新概念,把单相(仅有抑郁发作)从躁郁症(双相)中分离出来,提出两者并非一个病而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实体。

单相抑郁障碍通常指单相抑郁或重性抑郁障碍(MDD)。

单相躁狂或单纯躁狂(pure mania)因相对少见,故DSM和ICD 未将单相躁狂单独分类,而是把所有的躁狂和轻躁狂,即使无抑郁发作都视为双相。

我国学者对此持保留态度,单相躁狂虽少,但确实存在,不应归入双相情感障碍。

单双相障碍诊断要点是有或无躁狂、轻躁狂发作,双相障碍至少有一次躁狂,轻躁狂或混合发作,单相障碍仅有抑郁发作而无躁狂、轻躁狂或混合发作。

BPD1指有一次或多次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即界定BPD1的要点是躁狂发作,而不是轻躁狂。

BPD2指有一次或多次轻躁狂发作,无躁狂发作,但有MDD发作,如以后出现躁狂发作则诊断应改为BPD1。

1.1.2快速循环型 1974年有Dunder和Fieve提出,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频繁发作(4次?a1),发作可以是躁狂、轻躁狂,抑郁或混合发作。

可见于BPD1和BPD2患者。

估计双相情感障碍中有10%~ 30%为快速循环型,74%为女性且以抑郁发作较多见。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药物研究进展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药物研究进展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药物研究进展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其特征是情感波动剧烈,从极度兴奋(Mania)到极度抑郁(Depression)的转变。

这种情感障碍对患者的生活和人际关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药物研究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药物研究进展。

一、传统药物治疗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锂盐、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物。

锂盐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首选药物,它能有效地控制情感波动,并减少复发的风险。

抗抑郁药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状,如三环抗抑郁药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控制情感的高涨状态,如兰斯贝拉、奥氮平等。

然而,这些传统药物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副作用较多、疗效不稳定等。

二、新药物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一些突破。

以下将介绍一些新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 抗癫痫药物一些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和拉莫三嗪,被证明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来控制情感波动,减少双相情感障碍的发作。

2. 睡眠调节剂睡眠紊乱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

因此,一些睡眠调节剂如曲唑酮和苯二氮䓬类药物被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

这些药物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减轻情感波动。

3. 抗炎药物最近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一些非甾体抗炎药物和抗氧化剂被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氧化应激来改善患者的情感状态。

4. 神经营养剂神经营养剂如ω-3脂肪酸和N-乙酰半胱氨酸被认为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潜力。

这些药物能够改善神经元的功能,减轻情感波动,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三、药物治疗的挑战与前景尽管新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挑战。

中医药辨证论治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效果观察-精神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药辨证论治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效果观察-精神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药辨证论治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效果观察-精神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双相障碍(bipolardisorder,BP)也称双相情感障碍,一般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

此类疾病常被误诊为抑郁症和精神症,西医使用抗精神病药或抗抑郁药。

杨国华教授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2例,中药服用1周见效,1个月左右病情稳定,值得临床探讨。

1 双相情感障碍与中医郁病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发病于成人早期,中医学没有对双相障碍的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杨国华认为其属于中医郁证范畴。

虽然中医强调七情是许多躯体和心理疾病的发病原因,但脏气弱是其重要的内在因素。

正如《杂病源流犀烛》所说:诸郁,脏气病也,其源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

负面情感刺激导致机体正气损伤,出现心脾两虚,痰湿上蒙。

心气心阴不足则心悸失眠、胸闷气短;心神失养则悲伤哭,心绪不宁;脾失健运则倦怠乏力、水湿内停;水湿内聚,凝为痰浊,蒙蔽神窍则表情淡漠、语无伦次、沉默少动。

痰浊化火扰神则喧扰不宁,动而多怒。

2 辨证经验2.1 扶正祛邪并重杨国华认为此两病例病机均为正虚邪实、虚实错杂证,应扶正祛邪并用。

治疗上补益心脾而不可过燥,祛痰开窍而不可伤正,给予天王补心丹合黄连温胆汤加减。

《古方选注》中记载:补心者,补心之用也。

心藏神,而神之所用者,魂、魄、意、智、精与志也。

补其用而心能任物矣。

方中党参养心气,沙参、玄参补心阴去心火,丹参、远志、五味子宁心神,天王补心丹化裁之后专于补心;方中用黄连温胆汤豁痰开窍。

杨国华喜用枳壳与五味子治疗心病,其一开一合,对调理心之气机甚为有效,诸药合用益气安神、化痰开窍。

另外这种兼顾并不是扶正与祛邪各半,而是要分清虚实,以决定扶正祛邪的主次先后,总之要以扶正不致留邪,祛邪不致伤正为度。

2.2 痰浊蒙窍,急用苏合香丸有良效此二人病机相同但表现又有不同之处,于某病症较轻,扶正之后病邪自去,病案1女孩喃喃自语,神情痴呆,舌苔垢腻根部发黑,提示痰浊蒙闭神窍,急用苏合香丸以芳香化浊,豁痰开窍。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进展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进展
维普资讯

嚣 囊
国际讲堂 爱 誉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进展
M Gil ( 国加 州大学 医学 院 ) ri 美 n
尽 管锂 盐 等许 多 药理 学 作用 不 同的 药物 对 双相 持 治 疗 ,即拉莫 三 嗪 、奥 氮平 和 阿立 哌唑 。与 安 慰 作者简介
难治 性躁 狂 或持 续性 快速 循环 型 情感 障碍 时 ,要 排 3 2联 合 治 疗 : 临 床 实 践 中 , 常规 采 用 联 合 治 . 在 也
除正 在 服 用抗 抑 郁 剂 者 ; ( )疗 效 判 定 ,对于 急 疗 。 于 急性 躁 狂 , 量 数 据 表 明联 合 治 疗 的疗 效 4 对 大 性躁 狂 ,杨 氏躁 狂分 级 量表 ( YMRs 降低 程 度 应 > 优 于单 一 治疗 , 中最 常 见 的 是一 种 第 二 代 抗精 神 ) 其
3 3高 剂量 甲状 腺 素增 效 : 美 国左 旋 甲状 腺 素 作 数 临床 指 南 、专 家共 识 或治疗 规 则都 推荐 情感 稳 定 . 在 为增 效 剂 的剂 量 是 替 代治 疗 剂 量 的 3 5倍 ,可 达 剂 ,尤 其 是锂 盐 或拉 莫三 嗪作 为双 相 I 抑郁 的一 4. 型
部分 患 者 疗 效 欠佳 ,此 时 有 以 下方 案 供 选 择 :
() 明确 充 分治 疗 失 败 的 次数 ,确 定 有 效 治疗 的 3 1其 他 抗 惊 厥 药 : 括 新一 代 药 物 如 托 吡 酯 、 2 . 包 噻
最 低 阈值 剂 量 ,并排 除不 能耐 受 者 ; ( )在判 断 加 宾和 较 老 的 药 物苯 妥 英 。 3
剂。 பைடு நூலகம்
1 定 义

目前难 治 陛双 相情 感 障碍 还 没 有公认 的定 义 ,

双相抑郁患者述情障碍的干预进展

双相抑郁患者述情障碍的干预进展

双相抑郁患者述情障碍的干预进展双相情感障碍[1](bipolar disorder,简称双相障碍)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

患者反复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的明显改变,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

研究显示[2],双相障碍患者自杀率在所有诊断的精神病中最高,有近三分之一的双相障碍患者企图自杀,而患者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

发病机制与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遗传因素有关。

双相抑郁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多表现为重性抑郁症状,核心症状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的负性情绪症候群,双相抑郁是全球主要的精神卫生问题,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双相抑郁的终身患病率为4%,首次发作后2年内40%~50%复发,常见于25岁以下[2]。

述情障碍(alexithymia)又称“情感难言症”,于1972年由Peter Sifneos提出,是一种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障碍,以情绪识别与表达缺陷、缺乏幻想、外向型思维为特征,是某些躯体或精神疾病较常见的心理特点或继发症状,心身疾病为其主要研究对象[3]。

研究显示,述情障碍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高达 19%[4],且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呈正相关,述情障碍水平越高,个体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也越严重[5]。

近年来研究[6-8]表明述情障碍与多种心身疾病和精神障碍有关,尤其与抑郁症及双相抑郁关系密切。

述情障碍是抑郁症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思维过于僵硬,缺乏幻想,多不能适当地表达情绪,常将一些精神痛苦表达为躯体不适[9]。

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与述情障碍的程度有关,病程与述情障碍的程度呈正相关[10]。

本文就双相抑郁述情障碍的特征、治疗现状、干预措施及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双相障碍治疗现况1.1 药物治疗对双相障碍中抑郁发作的研究尤为重要,其原因在于:躁狂发作往往为时短暂,且现有的治疗相当有效,可使患者短时间内缓解;抑郁发作更为常见,在双相障碍发作周期中所占的时间远远长于躁狂,且往往缺乏有效的治疗[11-12]。

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

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
氯硝西泮
口服剂量为6-12mg/d,分2次口服;若肌肉注射, 可每次1-2 mg,每日1-2次
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头晕、疲劳、不安、心动过 速及皮疹等
心境稳定剂常见的不良反应 -消化道反应
频繁的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减少心境稳定剂(多数为碳酸锂)的剂量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查电解质,输液促进锂盐的排泄,如出现
特别警惕药物成瘾,不宜长期大剂量使用该类药 物
督促患者用药,做好监护
患者认为自己病情已经好了,无需再服药 急躁的家属也会认为:赶快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与
工作,不要再想那么多,也许就不会再发作 患者擅自停药、停止看门诊,过度急躁于“恢复正
常生活”,家属则鼓励这类的举动
巩固治疗期
从急性期症状完全缓解后即进入此期 主要治疗药物(如心境稳定剂)剂量应维持急性期
水平不变 巩固治疗的时间:
抑郁发作4-6个月 躁狂或混合性发作2-3个月
辅助心理治疗,防止患者减药或停药
维持治疗期(一)
巩固治疗期间之后,如无复发,可进入维持治疗期 药物调整
在密切观察下进行适当调整 减去联合治疗中的非心境稳定剂,或减少剂量
电抽搐治疗
适应症
双相障碍的严重抑郁、难治性抑郁或躁狂 无法阻断的快速循环发作 拒食、木僵 严重自伤或自杀危险 极度兴奋躁动、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者 躯体疾病不能接受药物治疗者
双相抑郁治疗概念进展
双相障碍是一个终身疾病,不只是仅治疗急性期 双相抑郁与单项抑郁治疗不同,心境稳定药物在急性期治疗中占
推荐剂量: 治疗剂量为300-800mg/d,分次口服
阿立哌唑(一)
对于急性躁狂有确切疗效
和其他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相比,副作用较少(体 重增加,激素改变,锥外反应等)

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与治疗

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与治疗

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与治疗1.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双向情感障碍也被称为躁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

发病年龄高峰期在15-19岁,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往往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每个人的发病时间长短不一。

在美国有超过2%的成年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抑郁期症状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治疗,患者可能会出现比较激烈的抑郁症状。

症状包括:能量损失,绝望,悲伤,焦虑,注意力不集中。

患者会对一些平时喜欢的事情失去兴趣。

他们会变得消瘦,睡眠过多或过少,出现自杀倾向。

3.狂躁期症状在狂躁阶段,患者往往会异乎寻常的心情高兴,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笑容满面,兴高采烈,情感高涨,有人表现为一点小事或稍不随意就大发脾气,在严重的易激惹情况下可能出现冲动行为。

包括消费热潮,性失言,超速驾驶,物质滥用,是常见的。

4.双相情感障碍的类型双相障碍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Ⅰ型:躁狂发作明显且严重,又有重性抑郁发作;Ⅱ型:躁狂发作一般较轻,其抑郁发作明显而严重;双相其它型:躁狂或抑郁发作均不严重;环性情绪人格:具有躁狂抑郁双相情绪波动人格特征,其情绪波动幅度轻。

5.混合躁郁症混合躁郁症是指在同一时间段内(至少持续两周),同时存在躁狂和抑郁的表现,如抑郁心境下表现出言语和活动增多,躁狂状态下表现烦躁不安,精力不足等,有时躁狂和抑郁在一天内快速转换。

它多见于年轻人身上,特别是青春期6.双相情感障碍的患病原因医生也不能肯定是什么原因导致躁郁症。

主要原因可能是大脑化学物质的异常波动。

当某些化学物质的水平变得过高,患者就会出现躁狂的症状。

当水平降得过低,可能就会出现抑郁的症状。

7.患病人群双相情感障碍不受性别的影响,男女都可患病。

在大多数情况下,出现症状是在15至30岁之间。

如果有一定的家族史。

事件的刺激,药物滥用,或其他大起大落的未知因素也可能引起发作。

8.双向情感障碍对生活的影响躁郁症可严重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

在一项调查中,有超过88%的患者他们的职业生涯受到病情的影响。

非药物疗法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研究进展

非药物疗法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研究进展

双相情感障碍是指躁狂与抑郁交替出现的心境障碍类精神疾病,核心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心境高涨与低落交替反复出现,严重者有自杀行为,可伴有焦虑、妄想等表现,故临床常被误诊、漏诊。

据统计,约70%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曾被误诊为其他精神障[收稿日期] 2023-09-1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81774453);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编号:221111311100);范军铭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批文号:〔2021〕270号) [作者简介] 周方静(1996—),女,河南开封人,2021年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电话:159****8001;邮箱:*****************。

[通信作者] 范军铭(1962—),男,河南长葛人,医学硕士,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电话:136****5604;邮箱:*****************。

非药物疗法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研究进展周方静1,朱春秋1,张星星1,程祥宇1,范军铭2(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4)[摘要] 药物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方案,非药物疗法则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可以延缓血药浓度下降速度、减少给药剂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稳定患者情绪、提高认知功能等。

中医特色的非药物疗法主要包括针刺疗法、传统运动疗法、拔罐、推拿、耳穴及五行音乐疗法等,西医的非药物疗法主要包括非侵入性脑刺激及心理疗法等。

非侵入性脑刺激常见改良电休克、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等,心理疗法如正念疗法、认知心理疗法、人际社会节奏治疗等。

参考文献72篇。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躁狂;非药物疗法;中医外治;心理疗法;非侵入性脑刺激 [中图分类号] R277.7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257-358X (2024)01-0099-09 DOI :10.16295/ki.0257-358x.2024.01.019Research Progress in Non -Pharmacological Therapy for Bipolar DisorderZHOU Fangjing 1,ZHU Chunqiu 1,ZHANG Xingxing 1,CHENG Xiangyu 1,FAN Junming 2(1.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450046,China ;2.Henan Integrative Medicine Hospital ,Zhengzhou 450004,China )Abstract Pharmacological therapy is the main program for the treatment of bipolar disorder ,and non -pharmacological therapy is an essential auxiliary means ,which can delay the decline of blood drug concentration ,decrease the dose of medication ,reduc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stabilize the mood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cognitive function. T 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non -pharmacological therapy mainly includes acupuncture therapy ,traditional exercise therapy ,cupping therapy ,massage ,ear acupoint and five elements music therapy ,etc. Western non -pharmacological therapy mainly includes non -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and psychotherapy.Non -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includes common modified electroshock ,repetitive transcranialmagnetic stimulation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and so on. Psychotherapies includes mindfulness therapy ,cognitive psychotherapy ,interpersonal social rhythm therapy ,etc. There are 72 references.Keywords bipolar disorder ;depression ;madness ;non -pharmacological therapy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psychotherapy ;non -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2024年1月第43卷第1期山东中医杂志碍[1]。

心境稳定剂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效果观察

心境稳定剂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效果观察

心境稳定剂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效果观察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临床表现为交替出现抑郁期和躁狂期的精神障碍。

心境稳定剂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重要药物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心境稳定剂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效果观察,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和局限性。

一、心境稳定剂的治疗作用心境稳定剂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主要作用是减少躁狂发作,延长间歇期,并能改善患者的情绪、睡眠和认知功能。

其中利托那韦、碳酸锂和氟哌啶醇等是常用的心境稳定剂。

利托那韦具有抗躁狂和抗抑郁的双重作用,能缓解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并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碳酸锂对轻度至中度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尤为明显,但需要密切监测血浆锂浓度以避免毒性反应的发生。

氟哌啶醇主要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的强制性治疗,其抗抑郁作用较为明显,但仍需注意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心境稳定剂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方面,心境稳定剂能有效减少躁狂性发作,避免患者在抑郁期结束后出现躁狂发作的情况。

另一方面,心境稳定剂还能改善抑郁期的症状,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康复率。

临床实践表明,心境稳定剂与抗抑郁药合用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情感状态。

三、心境稳定剂的不足之处心境稳定剂虽然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其应用也存在不足之处。

首先,心境稳定剂的副作用较多,例如碳酸锂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其次,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来说,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躁狂期和抑郁期可能交替出现,因此精确定位抑郁发作是关键。

最后,患者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大,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临床经验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心境稳定剂作为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之一,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副作用和适应症的问题,掌握其临床应用的规范和技巧,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进展

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进展

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进展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严重的、复杂的心境障碍,特征为情感变化的极端波动,包括情绪高涨时的躁狂期和情绪低落时的抑郁期。

这种心境障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药物治疗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进展。

1. 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历史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采用的是锂盐(Lithium)治疗。

锂盐可以有效地控制躁狂和抑郁的发作,并稳定患者的心境。

然而,使用锂盐长期治疗存在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如肾脏和甲状腺功能异常。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陆续开发了多种其他药物,如抗癫痫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等,以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2. 现有药物的治疗效果目前,除了锂盐外,还有多种药物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如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和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以及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Olanzapine)和奎那霉素(Quetiapine)。

这些药物被证实在控制躁狂和抑郁发作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抗癫痫药物作为常用的替代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躁狂期的症状和抑郁期的发作次数。

卡马西平通过抑制神经元放电活动来减少躁狂期的情绪波动,而丙戊酸钠通过增加神经抑制性传递来提高抑郁期的心境稳定性。

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奥氮平和奎那霉素是常见的抗精神病药物,它们通过调节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信号传导来缓解症状。

这些药物在控制躁狂期的情绪激动和抑郁期的心理压力方面疗效显著。

3. 新药物的出现和研究进展尽管现有的药物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限制和不足之处,如副作用的产生、治疗效果的个体差异等。

因此,新药物的研发对于改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最近的研究表明,一些新型抗精神病药物(Atypical Antipsychotics)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治疗进展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治疗进展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治疗进展摘要:目前临床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治疗以药物为主,比如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计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等,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从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社会心理疗法三方面重点分析综述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治疗进展。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药物疗法;社会心理疗法;物理治疗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双相障碍与昼夜节律之间的联系,对患者的心理功能与社会功能均有严重的影响[1-2]。

田新华[3]在研究中指出,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临床症状如果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则患者的神经功能极易受到损伤,继而出现自杀性行为。

因此,临床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以求改善精神状态[4]。

目前临床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治疗以药物为主、社会心理疗法为主,虽然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往往因为患者情绪变化落差大,病情极易反复,如何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显得尤为关键。

1.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药物治疗论述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应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手段,总的来说,目前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药物主要包括心境稳定剂、抗抑郁剂、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三大类[5-6]。

①境稳定剂:常用的心境稳定剂药物包括拉莫三嗪、锂盐和丙戊酸盐等。

a)就锂盐治疗效果来说,长期的临床研究发现,其对伴有自杀性行为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但对于具有高度自杀风险的患者治疗效果一般。

临床研究发现,锂盐单独使用的效果不强,往往抗自杀效果在服药后的6-8周才可以产生,撤药后患者自杀风险会明显增加。

另外,患者服用钠盐后还会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比如胃肠道反应、口干、体质量增加、甲状腺、心血管损伤等;b)拉莫三嗪是临床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一线药物,作为一种电压门控式钠离子通道的应用依从性阻滞剂,拉莫三嗪可以发挥情绪稳定剂的作用,缓解患者的众多不良情绪。

同时临床指出[7],如果患者只是单纯的抑郁且抑郁发作则不建议使用拉莫三嗪治疗;c)卡马西平通常被应用于双相障碍躁狂发作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在混合状态患者治疗中效果更加显著;d)丙戊酸盐是临床治疗癫痫的常用药物,属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治疗的重要替代品,但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喹硫平或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心理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分析

喹硫平或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心理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分析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16.8±2.8
16.8±2.8
21.6±3.3
15.3±2.4
0.757
9.123
0.146
13.528
17.2±3.8
0.214
25.8±2.7
0.000
21.5±2.5
0.412
8.5±1.6
0.000
四、 讨论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时,临床普遍采取药物治疗方
法,但是选取哪一种药物是当前临床工作研究的重点。 丙戊
低其焦虑情绪,大大提升后期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喹硫平;阿立哌唑;丙戊酸
一、 引言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疾病,并且伴有抑郁或
躁狂发作。 现阶段,针对 BPD、抑郁、狂躁等精神类疾病临床
普遍采取药物口服治疗方法,2008 年美国卫生组织批准喹
硫平用于 BPD 抑郁发作患者的治疗,然而阿立哌唑近年来
性较低,长期服用会诱发便秘、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 阿立
哌唑能够对多巴胺神经系统进行有效调节,且维持多巴胺递
质,D2、5-HT2 亲和力高,对抑郁症状进行重点改善。 在作
用机制方面,喹硫平与阿立哌唑比较接近,然而阿立哌唑能
够有效稳定多巴胺系统,使得五羟色胺、多巴胺始终保持平
稳水平,抑制抑郁,对神经元突触细胞进行有效刺激,提高患
治疗之后的评分进行比较,同时如实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
情况。
( 四)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调查最终所得的数据处理选用的是 SPSS22.0
统计学软件,MMSE 评分、HAMD 评分指标值的表示单位应
用的是( x±s) ,代表检验值的单位为 t,P<0.05 代表比较对象

心境稳定剂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效果观察

心境稳定剂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效果观察

心境稳定剂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效果观察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心境障碍,常常表现为周期性的情感波动,包括抑郁和喜悦两种情感状态。

这种障碍没有单一的病因,可能由遗传和环境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引起。

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心境稳定剂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一、心境稳定剂的定义心境稳定剂是一种药物治疗方法,通常用于治疗心境障碍,如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和抑郁症等。

心境稳定剂可减少或预防心境波动的发生,从而稳定患者的情感状态。

常见的心境稳定剂包括锂盐、抗惊厥药物、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等。

锂盐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最常用的心境稳定剂之一。

锂盐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活动,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也可以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但需要谨慎使用,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诱发躁狂发作。

1.锂盐的疗效锂盐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最常用的心境稳定剂。

研究表明,锂盐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具有显著疗效。

一项对锂盐的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发现,锂盐可以显著改善抑郁症状,缩短发作时间和减少复发率。

另一项对锂盐的临床试验也表明,锂盐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方面的有效性高于其他药物。

2.其他心境稳定剂的疗效除了锂盐,抗惊厥药物如卡马西平和巴比妥酸盐等也可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

这些药物的疗效与锂盐相当,但可能存在更多的不良反应。

心境稳定剂的使用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锂盐的副作用包括多尿、口渴、手颤、头晕、恶心、腹泻、皮疹等。

长期使用还可能导致肾功能受损和甲状腺功能异常。

抗惊厥药物的副作用包括视觉障碍、晕厥和药物过敏等。

一些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可能包括体重增加、口干、便秘、心动过缓等。

四、结论。

双相障碍的治疗及躯体疾病共病的研究进展

双相障碍的治疗及躯体疾病共病的研究进展

双相障碍的治疗及躯体疾病共病的研究进展
孙凌云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7)012
【摘要】双相障碍(BD)又称为双相情感障碍,它是指以躁狂(或轻躁狂)症状与抑郁症状反复间歇交替发作或循环出现为主要表现的一类心境障碍,年发病率约为
0.5%~1%.该病的患者躯体疾病的共病问题同样要引起重视,其躯体疾病的共病会使治疗的时间延长,生命及生活的质量下降,治疗方案的复杂化,死亡率的上升,同时增加疾病的严重程度.所以该疾病预后不良,复发率、自杀率和自残率均较高.目前关于双相障碍的研究和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将对双相障碍的躯体共病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行综述.
【总页数】2页(P1590-1591)
【作者】孙凌云
【作者单位】300300 天津市安宁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重性抑郁障碍与双相障碍患者躯体疾病共病调查 [J], 肖春兰;方贻儒;李则挚;汪作为;黄乐萍;王亚光
2.双相障碍与躯体疾病的共病 [J], 吴茕;何燕玲;杜亚松
3.双相障碍与躯体疾病共病的研究进展 [J], 李喆;杨晓蓉;李涛
4.双相障碍与偏头痛共病的研究进展 [J], 王蕾;李宏锦;张洋;李英杰;王洪生
5.双相障碍和酒精使用障碍共病特征的研究进展 [J], 郭红;常翔宇;杜易珊;夏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新进展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新进展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新进展双相情感障碍治疗新进展来源:爱唯医学网2011-06-23大中小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高、共病率高等特点,临床症状复杂,在不同或同一时期出现躁狂或抑郁发作,或混合发作。

同时,双相障碍可增加酒精和物质滥用、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危险;在企图自杀的1/3患者中,10%~20%死亡与双相障碍有关。

双相Ⅰ型障碍终生患病率为0.3%~1.6%,双相Ⅱ型障碍的患病率高达3.7%。

双相障碍患者的发病年龄多见于15~24岁,而明确诊断常延迟5~10年,临床上常被误诊或漏诊。

因此,提高早期识别能力和诊断水平是精神科医生的重要挑战。

全程治疗方案的选择双相障碍的全程治疗分为三个阶段,即急性治疗期、巩固治疗期和维持治疗期。

其治疗目标是:缓解或消除症状;促进康复,保持良好的功能;预防复发。

治疗原则如果确诊为双相障碍,不主张单一使用抗抑郁药治疗,因为单一治疗有引发躁狂和增加发作周期的风险。

联合用药时,一般采用一种新型抗抑郁药(如SSRI/SNRI、安非他酮)联合一种心境稳定剂治疗。

由于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躁狂时易引发抑郁,因此不宜选用。

原则上应选择诱导抑郁发作较小的药物,如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药物选择需满足的条件治疗双相障碍的理想药物须满足以下要求:对躁狂相、抑郁相均有效,起效快速,能够预防复发,既适用于单一治疗或联合治疗,又能用于共病治疗,耐受性好,不引起有临床意义的不良反应,不会导致新的疾病产生,如治疗中引发抑郁、发作周期加快、功能损害、体重过度增加、代谢异常等。

双相障碍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1)经典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醇、氯丙嗪;(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氯氮平、齐拉西酮;(3)锂盐、双丙戊酸盐、拉莫三嗪、卡马西平和其他抗惊厥药物;(4)其他抗抑郁药。

心境稳定剂是指对躁狂或抑郁发作具有治疗和预防作用且不引起躁狂与抑郁转相,或导致发作变频的药物。

心境稳定剂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效果观察

心境稳定剂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效果观察

心境稳定剂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效果观察引言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境障碍,患者在短时间内经历高涨的情绪和抑郁的情绪。

抑郁发作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及时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

心境稳定剂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重要药物,然而其在治疗抑郁发作中的效果目前尚不明确。

本研究旨在观察心境稳定剂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治疗建议。

方法1. 对象:选取符合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男女比例1:1,年龄范围25-45岁。

患者在入组前需提供书面知情同意,并接受详细的入组评估。

2.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心境稳定剂治疗组和对照组。

心境稳定剂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外加心境稳定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周期为12周。

3. 治疗评估: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双相情感障碍症状严重度量表(YMR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对患者进行抑郁症状、双相情感障碍症状和生活质量评估。

患者入组前、治疗4周、8周和12周进行一次评估。

结果1.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状的改善:心境稳定剂治疗组在治疗4周和8周时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2周时两组间的差异进一步加大(P<0.01)。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心境稳定剂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具有明显的疗效。

心境稳定剂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还可以减轻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一结果与临床观察相吻合,为临床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心境稳定剂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效果观察

心境稳定剂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效果观察

心境稳定剂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效果观察张亮【摘要】目的观察心境稳定剂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效果.方法 12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成常规组与研究组,各60例.常规组进行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研究组进行抗抑郁药物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HAMD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3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33%略高于常规组的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境稳定剂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效果较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症状,稳定患者的不良心理,且治疗不良反应较少.【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9(014)006【总页数】3页(P112-114)【关键词】心境稳定剂;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效果观察【作者】张亮【作者单位】116023 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六科【正文语种】中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是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低、病情复杂、病程长、治疗困难、易反复发作、致残率高的特点,且通常伴随着抑郁发作与狂躁发作交替出现的症状,进而对患者身心健康构成极大的不良影响,随着近几年来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为了及时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稳定患者的情感和心理状态,需要为其提供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疗效好的药物治疗,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提高其生存和生活质量,引导患者正确看待任意事物[1]。

此实验选取12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分析心境稳定剂对其的治疗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治疗进展
[ 10-08-10 11:12:00 ] 作者:宋传福编辑:studa20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躁狂发作;心境稳定剂;抗抑郁剂;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电休克治疗;心理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简称双相抑郁,Bipolar depression)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美国精神障碍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 IV)双相诊断标准将患者所出现的重性抑郁发作分为双相Ⅰ型和Ⅱ型,该病在发病年龄小的患者中易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自杀风险高,共患物质滥用的比例较高,临床治疗常因此而较为棘手。

在治疗上双相抑郁单纯应用抗抑郁剂治疗容易导致转相,特别是三环类(TCAs),更易促进躁狂发作、快速循环或加重抑郁病情[1]。

由此可见,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治疗是精神科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且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对近年来的治疗进展状况进行了综述,现报告如下。

1 药物治疗
1.1 心境稳定剂(Mood stabilizers MS)众多的治疗指南都强调,心境稳定剂是治疗双相抑郁的基础[2,3]。

对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该类药物具有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作用,并且不会引起躁狂和抑郁相互转相,也不会导致频繁发作[4]。

1.1.1 锂盐在有关MS治疗双相抑郁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对锂盐研究最多,锂盐及拉莫三嗪应作为一线药物应用治疗双相抑郁患者[3]。

锂盐用来治疗双相抑郁障碍已有50多年的历史,且对急性期治疗或预防均有效[5]。

Trisha Suppes等[6]对锂盐与拉莫三嗪随机双盲单独治疗急性双相抑郁发作,血锂浓度0.6 mmol ~1.2 mmol·L-1,共治疗16 w,结果表明锂盐具有可靠的抗抑郁作用,但副作用较多,并与脱落率有关。

虽然锂盐维持治疗可防止双相抑郁发作[7],抗躁狂作用较明确,但长期使用时抗抑郁疗效仍缺乏依据[8]。

另外,锂盐长期应用的副作用较多(如震颤,口干,胃肠道反应,体重增加及甲状腺,肾脏和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导致患者服药依从性差。

同时锂盐有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安全性受限,故在临床应用受限。

1.1.2 丙戊酸盐丙戊酸盐是传统的抗癫痫药,是锂盐的重要替代药。

Loril.Davis等[9]在一项小型双盲研究中发现,丙戊酸钠单一治疗双相抑郁,在改善抑郁或焦虑症状方面较安慰剂效果显著,但因样本量小,治疗时间短,且大部分是男性,故丙戊酸钠治疗急性双相抑郁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亦有证据支持丙戊酸钠用于缓解期的维持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双相抑郁复发,与抗抑郁药联用更好[3,5]。

1.1.3 卡马西平卡马西平虽然较丙戊酸盐早10 a应用于临床,但临床应用有下降趋势。

该药治疗双相障碍躁狂相较抑郁相疗效显著[10],但治疗双相抑郁的疗效目前仍缺乏临床证据[11]。

1.1.4 拉莫三嗪(Lamotrihine) 拉莫三嗪(抗癫痫药)是目前用于治疗双相抑郁的新药。

该药单独应用或合并其它抗精神病药物,对双相抑郁或难治性双相抑郁均有效,不良反应较轻微,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头痛,并可自行缓解,安全性高[12~14],故可作为双相抑郁一线用药[3]。

1.2 抗抑郁剂由于单用抗抑郁药增加转躁和加速躁郁快速循环的危险性[5,11],特别是三环类(TCAs)药物[5,10],故不推荐抗抑郁药单独应用于双相抑郁[3],应与心境稳定剂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用,以避免转躁[5,15]。

1.2.1 TCAs抗抑郁剂 TCAs为第一代抗抑郁剂,抗抑郁疗效肯定,但不良反应较严重,过量时致死率高,且诱发转相的风险最高[5],故目前临床已逐渐减少使用。

1.2.2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该类药物服用方便,耐受性好,过量服用比较安全等,正逐渐成为第一代抗抑郁药的替代药。

Ayal schaffer等采用西酞普兰与拉莫三嗪分别联用MS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2 w末两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性,转躁率均为10%[16]。

Amesterdam JD等[17],单用氟亚汀治疗双相抑郁,治疗8 w,转躁率为
7.3%,脱落率达37.8%,且作用时间短,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目前该类研究文献较少,尤其缺乏大样本、维持期治疗的资料,故临床使用仍需慎重。

1.2.3 安非他酮(Bupropin) 安非他酮与SSRIs作用机制不同,该药没有直接作用于5羟色胺(5HT)系统,引起体重增加及性功能障碍的风险更小,因而耐受性好。

双相抑郁治疗若需要应用抗抑郁剂时,安非他酮和部分SSRIs类药物可作为首选[18],故安非他酮可作为SSRIs的替代药物。

1.2.4 其他新型抗抑郁药包括文拉法辛(Venlafaxine),奈法喹酮(Nefazodore),米氮平(Mirtazapine)及瑞波西汀(Reboxetine)等,目前这些药在双相抑郁患者中研究较少。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19],碳酸锂联合米氮平或氟西汀治疗双相抑郁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较轻微,且转躁率低。

由此可见,对于那些不能耐受SSRIs、安非他酮不良反应的患者,可以选用米氮平等新型抗抑郁药物治疗。

1.3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John等[20]进行了一项为期8 w的大样本(n=542)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对奎硫平治疗急性双相抑郁进行了验证:分为奎硫平600 mg·d-1组(n=180)、奎硫平300 mg·d-1组(n=181)及安慰剂组(n=181),治疗8 w末,不同剂量的奎硫平组的疗效较安慰剂组更显著(P<0.01),且三组间转躁率无显著差异。

A.H.Young等[21]的研究亦进一步证实了奎硫平治疗急性双相抑郁较安慰剂疗效显著,且耐受性好。

亦有报道奎硫平能显著改善双相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22]。

还有文献报道[23,24],阿立哌唑合并碳酸锂或单独治疗急性双相抑郁,虽然均有效,但脱落率较高,分别达55%及3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以静坐不能、恶心等为主,因该研究样本小,且治疗时间短,且缺乏对照组,故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美国FDA已于2004
年批准奥氮平用于双相障碍的维持治疗,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尚缺乏大样本对照研究,疗效及安全性尚未确定。

总之,对于双相抑郁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奎硫平、奥氮平等不失为一种选择,但一般需联用心境稳定剂或抗抑郁剂。

2 其他治疗
2.1 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ECT) ECT对双相抑郁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尤其是对有自杀企图,重度营养不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或妊娠时,疗效均显著[3]。

对难治性或药物治疗无效的双相抑郁患者也是有效的选择[2,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