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A)
1.学前心理学是研究___从初生到入学前___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__蒲来尔___的《儿童的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3.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可以分为各种类型,以研究时间为标准,可分为_纵向研究__和__横断研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分为_整体研究__和_分析研究_;以研究课
题为标准,可分为__差异研究__、__相关研究__和__因果研究__。
4.儿童心理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一般将入学前分为三个阶段:0—1岁为__婴儿期__、1—3岁为____先学前期_、3—6岁为__学前期或幼儿期_ 。
5.动作、形象和语词的关系在学前儿童思维中的规律性变化,使得其思维方式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形态:__直观(觉)行动思维__、__具体形象思维__、__抽象逻辑思维,其中___具体形象思维___是幼儿期儿童思维的典型方式。
6.以传统的气质类型为标准,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有四种,即抑郁质、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
7.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二、名词解释
1.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
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2. 守恒:皮亚杰把概念的稳定性称为守恒,即一定数量(如长度、重量、体积、面积、数
目、质量等)的物体,在其外形或空间位置改变而其数量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儿
童能确认其数量的恒定性(不变性)而不受其它无关因素变化的干扰。
3. 社会性:是人的一种特性,它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
守社会行为准则,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性。
4. 亲子交往:是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主要是父母)之间的交往。
5.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
的、本质的特征。
6.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7. 最近发展区: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表现
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往往有一个距离。前者水平不及后者。这一段距离
或差距,称为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
三、简答题
1. 简述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2. 试用实验说明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特点。
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等创设的“视觉悬崖”。吉布森等对36名
6.5-14个月的婴儿测验的结果,有27名婴儿从平台爬向了浅滩,只有3名爬到深滩。大
多数婴儿虽然听到母亲在深滩一侧呼喊,他也不过去,或只是哭叫。说明幼小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
3. 简述幼儿个性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
(1)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2)心理活动倾向性的形成。(3)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4)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5)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4.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
(1)从简单到复杂。(2)从具体到抽象。(3)从被动到主动。(4)从零乱到成体系。
5. 简述幼儿言语发展中句型发展的趋势。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4)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四、论述题
1. 试述幼儿言语发展中句型发展的趋势。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不完整句。最初,儿童句子的结构时不完整的。儿童的不完整句包括单词句和电报句。单词句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现于1-1.5岁。电报句又称双词句,时是由2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3个词组成。一般出现在1.5-2岁左右。
完整句。幼儿2岁以后,逐渐出现比较完整的句子。到6岁左右,儿童98%以上使用完整句。
(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从2岁以后,简单句逐渐增加。学前儿童使用的简单句主要有主谓结构句、谓宾结构句、主谓宾结构句、主谓双宾结构句。
幼儿复合句的发展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儿童最初的句子是没有修饰语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语句中修饰语逐渐增多。
(4)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儿童最初掌握的是陈述句。在整个学前期,简单的陈述句仍然是基本的句型。此外,还有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2. 幼儿同伴交往主要存在哪几种类型?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是不同的。根据研究,幼儿的社会地位已经分化,主要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每种类型的表现各具特点。
幼儿同伴交往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
(1)早期亲子交往经验
大多数儿童从出生之日便开始了与父母的交往,这种亲子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满足了儿童的生存需要,而且为他们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技能和行为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2)儿童自身的特征
儿童自身的特征一方面制约着同伴对他们的态度和接纳的程度,另一方面也决定着他们自身在交往中的行为方式。
(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活动材料,特别是玩具是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婴儿期到幼儿初期,儿童之间的交往大多围绕玩具而发生。同时,玩具对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还体现在玩具的不同数量和特征能引起儿童之间不同的交往行为上。活动性质对同伴交往也有影响,因为活动情境本身已规定了同伴间的合作关系,对其行为提出了许多制约性。
五、案例题
例1:一个幼儿画小孩放风筝,把小孩子的手画得很长,比身子几乎长3倍。
例2:一个孩子的妈妈生病住院了,幼儿很想去看妈妈,但是,大人不允许。过了两天,幼儿告诉老师:“我到医院去看妈妈了。”
试用幼儿想象的有关特点分析上面两个例子,并指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例1说明幼儿在想象中常常把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加以夸大。例2 说明幼儿常常把自己想象的事物当成真实的事情,即混淆假象与事实。以上两个例子说明幼儿的想象具有夸张性。
幼儿想象的夸张现象是其心理发展水平的反映。幼儿想象夸张的原因主要有:1、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