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制定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
2023年卫生部17项核心制度
![2023年卫生部17项核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e56d2e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3.png)
2023年卫生部17项核心制度卫生部十七项核心制度一、门诊医生应该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二、工作中要做到体贴关心病员,热情主动、态度和蔼,用文明语言、热心解答病员的询问。
三、诊断、检查疾病要认真细致并做好门诊病人登记,做好疫情报告。
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和药物过敏情况。
四、门诊处方、观察病例要严格按照处方和观察病例的书写要求与格式书写。
认真填写门诊日志和遗嘱。
五、对危重、难以确诊的患者及时请上级医疗机构医生会诊或提出转诊意见。
六、对高烧病员、极危重、老幼病人应优先安排就诊。
七、门诊应该保持清洁整齐、不断改善门诊环境。
宣传卫生防病知识、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知识。
八、医生要采取高效、经济的治疗方法,合理用药,尽量减轻病员负担。
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
治疗室工作制度一、保持室内清,每做完一项处理要随时清理;每天消毒一次。
除医生和被治疗病人外,其他人员不许进入。
二、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清洁区、污染区严格分开。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带工资帽及口罩。
四、无菌持物钳浸泡液每周更换两次。
五、无菌物品必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周者必须重新消毒。
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消毒记录及器械消毒液的配置、更换记录,防止交叉感染。
七、注射、处置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八、配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有无变质,针剂有无裂痕;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九、易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需做药敏试验者必须做药敏试验。
特殊药品要反复核对,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十、注射、处置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
药房工作制度一、调配处方前必须查对患者的姓名、年龄、药品名称、剂量、服用方法、禁忌症等,审查后方能调配。
二、配方时要精神集中,细心谨慎,不得估计取药,处方调配后,应严格核对后方可发出。
三、发药时应耐心向病人说明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含有剧毒药品、麻醉药品、限制药品的处方应按毒、限、剧药品管理制度及国家有关麻醉药品的管理规定来执行。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的系统考核指标和评分实用标准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的系统考核指标和评分实用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4ca92b116fc700aba68fca1.png)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评分标准
得分
被检单位:
1、组织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双向 转诊制度、双向转诊流程、工作方案、工作领导小 组及职责
检查各项制度是否齐全,无一项0.1分
2、健康教育
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活动、定期开展患者康复指导和 家属护理教育、精神卫生宣传教育为核心信息和知 识要点的相关问卷调查、家庭护理培训
检查10份体检表,未做体检扣0.5分,一项不合
格扣0.1分,无健康指导扣0.1分。
单位负责人:
检查者:
年 月 日
健康教育活动附影像资料;家属护理教育及家庭 护理培训附培训资料、影像资料、签到、记录; 患者康复指导要有记录;问卷调查部少于100份; 一项不达到标准扣0.1分
3、686项目
686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工作制度、工作流 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队伍、卫生防治技 术管理和指导机构人员组成、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医 疗处置组、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治疗组
7、重性精神疾病患
者管理服务
国家规范确诊病人为当地人口数的3.5%。;重性精
神疾病管理率
国家规范确诊病人为当地人口数的3.5%0;确诊
人数未达到标准扣0.3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率=抽查国家规范要求进行管理确诊重性精神疾病 患者人数/抽查的登记管理率未达到标准扣0.2分
8、体检
在管患者每年进行一次体检,体检项目包括血常规、 尿常规、肝功、血糖、血脂、心电图、一般体格检 查,并有健康指导。
检查各项制度是否齐全,无一项0.1分
4、人员培训
每年对乡医进行2次培训
培训资料、影像资料、签到、记录,缺少一项扣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督导表格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督导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8346525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59.png)
提供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区县名单及工作方案等,并进行现场或电话核实。
(1)不能提供相关材料,扣20分;
(2)网络覆盖率70%—90%扣2-5分,低于70%扣6-10分。
患者检出率=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患者数/辖区内常住人口总数×100%
20
要求提供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统计名单,辖区内常住人口总数。
注:如发现所使用的药物品种、初始剂量、药物剂量调整原则或对最主要副作用的处理原则不合理,则用药方案不合理。
实际查例
其中:方案不合理例
主要问题:
检查上述10例门诊补助服药治疗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记录表”(记录表见附表3)
(5分/例,共50分)
注:如发现所查项目及对阳性结果的处理不合理,则对异常项目的临床处理不合理。
(1)建立健康档案(每例5分)
①内容是否符合要求0-2分
②访视实际情况与档案记录内容是否相符0-2分
③档案中,拒访患者有相关人员签字或记录说明1分,无0分
(2)患者信息已录入系统5分,未录入0分
1.3随访评估(30分)
30
危险性评估。
随机抽取5例患者,查看危险性评估结果。
每例6分,共5例(记录表见附表2)
原因:
抽查系统中业务管理员、本级用户(含数据质控员)、直报用户各5名,核查用户名命名和角色分配的规范性。(记录表见附件8)(共50分:每名4分,命名及角色分配各2分,扣完为止。)
业务管理员:实际查_________ _名
命名不规范______ _名
角色分配不规范名
本级用户:实际查_________ _名Biblioteka (1)不能提供相关材料,扣20分;
(2)按照2012、2013、2014、2015年患者检出率分别达2.5‰、3‰、3.5‰、4‰的要求,每少0.5‰,东、中、西部省份分别扣4、3、2分。
(医学课件)精神卫生法解读
![(医学课件)精神卫生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584057f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70.png)
依法解决法律纠纷
某医院因对精神障碍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存在 不当行为,被患者家属提起诉讼。法院根据 《精神卫生法》的相关规定,对案件进行了 审理,最终判决医院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并要求其采取措施对患者进行补救和赔偿。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务。
发展前景与展望
精神卫生立法将更加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众对精神卫生问题的关注度提高,我国政府将继续完善精神卫生立法,加强对精神障碍患者的保障和权益维护。
心理健康服务将更加普及
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服务将更加普及,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支持等方面,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日益增强
随着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复杂化,跨学科合作与交流在解决精神卫生问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国际社会将进一步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解决精神卫 生问题的有效途径。
国内发展现状及规划
01
精神卫生政策逐步完善
我国政府对精神卫生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精神卫生政策逐步完善
总结词
全面的权益保障
详细描述
某精神病人因病情需要,长期住在医院接受 治疗。医院和相关机构在保障其合法权益方 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包括提供医疗护理、康 复训练、心理支持等服务,同时还关注患者 的就业、社会交往等方面,使其能够在社会 中得到更好的融入和发展。
案例四:某医院涉及精神卫生法的法律纠纷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案例二:某地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总结词
健全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VS
详细描述
某地区在《精神卫生法》的指导下,构建 了以精神障碍患者为中心,以社区为基础 ,以医院为支撑,以家庭为依托的精神卫 生服务体系。该体系注重早期发现、早期 干预和治疗,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精神 卫生服务。
名医与您谈抑郁症(文前和常识等篇)
![名医与您谈抑郁症(文前和常识等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aba5c49ec3d5bbfd0a74b5.png)
名医与您谈系列丛书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精神卫生系同济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推荐优秀科普读物名医与您谈抑郁症顾问严和骏张明园徐韬园徐声汉名誉主编王祖承肖泽萍陈圣祺主编李广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内容简介抑郁发作临床上是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
本书重点介绍抑郁症的一般知识、发病情况、病因、症状、诊断与鉴别治疗和预防保健。
为了便于阅读,本书在有关章节和附录中列举了一些案例。
本书适应患者和家属阅读,也可供医务人员参考。
编写人员顾问严和骏张明园徐韬园徐声汉名誉主编王祖承肖泽萍陈圣祺主编李广智副主编(按姓氏汉语拼音为序)杜亚松方贻儒何燕玲季建林江开达陆峥沈文龙施慎逊肖世富徐维安徐一峰张海音张少平赵宝龙朱紫青秘书王军参加编写人员名单(按姓氏汉语拼音为序)陈圣祺杜亚松方贻儒何燕玲季建林江开达李广智陆峥沈文龙施慎逊王军王祖承肖世富肖泽萍徐声汉徐韬园徐维安徐一峰严和骏张海音张明园张少平赵宝龙朱紫青朱琳主编简介顾问严和骎卫生部疾病控制中心顾问、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名誉主任委员、教授张明园中国残联主席团副主席、上海市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教授徐韬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及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教授徐声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及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教授名誉主编王祖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市精神卫生临床质控中心主任、教授肖泽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和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院长、教授陈圣琪上海市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中心院长主编李广智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副主任副主编徐一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教授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江开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教授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神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紫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教授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医学学组主任委员何燕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委员方贻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委员季建林复旦大学精神卫生学系和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教授上海医学会行为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施慎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精神科主任、教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副主任委员陆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身科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精神科主任肖世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委员杜亚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童行为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医学教研室教授张海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沈文龙上海市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院长上海市精神卫生临床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少平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院长上海市精神卫生临床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赵宝龙上海市宝山区中心医院院长上海市医学会精神医学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维安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精神康复学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卫技人员高评委精神病学组评委秘书王军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前言2008年10月2日清晨,被誉为韩国“国民天后”的女星崔真实在卧室洗手间内用绑在淋浴喷头上的弹性织物自杀身亡,震惊国内外。
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评估方案
![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评估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8a7be2aa00b52acfc7ca6e.png)
13.否,14.否,15.是,16.是。答对一题计 1 分,答错不 计分。
第 17-20 题答“知道”计 1 分,答“不知道”不计 分。
最后计算总分,则为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得 分。得分越高,对精神卫生和心理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越 高。
2.调查问卷 2。 所有 5 个病例中第 1、2 题是知识问题,第 3 题至第 9 题不是知识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第 1 个病例的第 1、2 题参考答案为:3、3。第 2 个病例的第 1、2 题参考答案 为:3、6。第 3 个病例的第 1、2 题参考答案为:3、4。第 4 个病例的第 1、2 题参考答案为:3、6。第 5 个病例的第 1、2 题参考答案为:3、5。 3.调查问卷 3。 第 1、2、3、4、8、10 题:“完全同意”计 5 分, “基本同意”计 4 分,“不好说”计 3 分,“基本不同 意”计 2 分,“完全不同意”计 1 分。 第 5、6、7、9、11、12 题:“完全同意”计 1 分, “基本同意”计 2 分,“不好说”计 3 分,“基本不同 意”计 4 分,“完全不同意”计 5 分。
六个维度。根据附加问题来得出相应的影响程度,得出第 七个维度。
每个条目包括“不符合”、“有点符合”和“完全符 合”三个选项,记分方式为“不符合”记 0 分,“有点符 合”记 1 分,“完全符合”记 2 分,第 7、11、14、21、25 条目为反向记分,即“不符合”记 2 分,“有点符合”记 1 分,“完全符合”记 0 分。情绪症状包括第 3、8、13、 16、24 条目;品行问题包括第 5、7、12、18、22 条目;多 动注意不能包括第 2、10、15、21、25 条目;同伴交往问 题包括第 6、11、14、19、23 条目;亲社会行为包括第 1、 4、9、17、20 条目。
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01cbc00242a8956bece463.png)
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六部委《关于开展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疾控发〔X〕57号)精神,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按照《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X-X年)》和X市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统筹各方资源,健全服务网络,提高服务管理能力,完善救治救助制度,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维护公众身心健康。
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探索和创新精神障碍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模式。
现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制定如下方案:一、工作计划(一)目标1.总目标。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精神障碍预防、治疗、康复工作体系和服务网络,探索和创新精神卫生工作模式,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规范的诊断治疗、康复和心理健康服务,减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发挥综合管理试点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实现精神卫生工作规划目标。
2.具体目标。
到X年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率达到3‰,管理率和治疗率分别达到65%和55%以上;病情不稳定患者或曾经有过肇事肇祸行为的患者接受个案管理服务的比例达到80%;配备精神科执业(助理)医生和专职精防人员,医院均设置精神卫生科或心理咨询门诊,开展精神卫生门诊工作;开展区乡级精防人员培训;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增加精神科执业范围培训;开展乡村医生精神卫生综合管理知识培训,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的线索调查和筛查、随访管理、健康教育、信息录入等服务。
到X年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率达到3.5‰以上,管理率和治疗率分别达到70%和60%以上;病情不稳定患者或曾经有过肇事肇祸行为的患者接受个案管理服务的比例达到85%;依托各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加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建设,覆盖率达到30%;配备精神科执业(助理)医生和专职精防人员;初、高级中学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师,精神障碍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在校学生达到75%;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达到55%;城乡居民达到45%。
精神卫生宣传活动方案
![精神卫生宣传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a51c6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14.png)
精神卫生宣传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我们需要一个响亮的主题,它得足够吸引人,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活动的核心。
我决定叫做“心灵之窗,照亮未来”——精神卫生宣传月活动。
二、活动目标1.提高大众对精神卫生的认识。
2.促进社会各界对精神健康问题的关注。
3.增强人们对精神健康问题的自我识别和求助能力。
三、活动时间4月1日至4月30日,为期一个月。
四、活动地点市区主要公园、社区活动中心、学校、商场等。
五、活动内容1.开幕式:在市中心的公园举行,邀请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团体代表出席,通过致辞、文艺表演等形式,正式启动活动。
2.宣传周:每周安排不同的主题活动,如下:第一周: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周。
在公园、社区活动中心举办心理健康讲座,邀请心理专家进行现场讲解,发放宣传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第二周:心理咨询体验周。
在指定地点设置心理咨询体验区,邀请心理医生提供免费咨询服务,让市民亲身体验心理咨询的益处。
第三周:心理疾病预防周。
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提高大众对心理疾病预防的认识。
第四周:心理健康促进周。
组织各类心理健康促进活动,如瑜伽、冥想、心理健康讲座等,帮助市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系列活动:(1)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在社交媒体上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鼓励市民参与,提高大众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
(2)心理健康摄影大赛:以“心灵之窗,照亮未来”为主题,鼓励市民通过摄影作品展示自己的心灵世界,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览。
(3)心理健康主题电影展映:在电影院举办心理健康主题电影展映活动,通过电影传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六、宣传推广1.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册,放置在公园、社区活动中心、学校等地方。
2.利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进行线上宣传,发布活动信息、心理健康知识等内容。
3.与当地媒体合作,进行活动报道,扩大活动影响力。
七、活动预算1.宣传材料制作费用:5000元2.活动场地租赁费用:10000元3.活动礼品费用:3000元4.其他杂费:2000元总预算:20000元八、活动效果评估1.活动参与人数:以实际参与活动的人数来评估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精神卫生专题宣传核心信息
![精神卫生专题宣传核心信息](https://img.taocdn.com/s3/m/069b2830cc1755270722089c.png)
精神卫生专题宣传核心信息一、心理健康素养十条(2018年版)(一)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在身体方面是健康的,在心理方面也是健康的。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
心理健康事关个体的幸福,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一方面,心理健康会影响身体健康。
例如,消极情绪会导致个体的免疫水平下降。
癌症、冠心病、消化系统溃疡等是与消极情绪有关的心身疾病。
另一方面,心理健康也受到身体健康的影响。
例如,慢性疾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发病率比普通人群更高。
长期处在较大的压力下而无法有效疏解,对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二)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和益处。
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时,大脑释放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又称快乐激素,不仅具有止痛的效果,还是天然的抗抑郁药。
太极拳、瑜伽等注重觉察和调整自身呼吸的运动有助于平静情绪、缓解焦虑。
运动还可以提升自信、促进社会交往。
坚持适量运动,每周三到五天,每天锻炼30分钟以上,对于预防和缓解焦虑抑郁更为有效。
如有必要,可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员的帮助,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方案。
(三)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出现心理问题却不愿寻求专业帮助是常见而有害健康的表现。
不愿求助的原因包括:认为去见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就代表自己有精神心理疾病;认为病情严重才有必要就诊;认为寻求他人帮助就意味着自己没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担心周围的人对自己的看法等。
其实求助于专业人员既不等于有病,也不等于病情严重。
相反,往往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更能够积极求助,他们更勇于面对问题、主动做出改变、对未来有更乐观的态度。
积极求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也是负责任、关爱自己、有智慧的表现。
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活动计划
![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活动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403f9c2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69.png)
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活动计划•相关推荐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活动计划(精选10篇)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制定一个计划。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活动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活动计划篇1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把防治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社区和基层,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
加强辖区精神卫生工作,对辖区内重型精神病进行登记管理,对居家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每季度对患者随访一次,20xx年城镇和农村重型精神病患者纳入管理的总数占总人数的60%和30%。
特制定辖区精神卫生管理工作计划。
1.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社区人群精神健康水平。
在辖区人群中开展精神疾病的防治康复工作,对精神疾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2.准确掌握本地区总户数、人口、精神病人总数、发病率、患病率、重点病人数、疾病分类及精神病人的动态变化,包括疾病分期、治疗情况和去向,实行精神病人微机管理。
3.识别不良精神和心理行为问题,早期发现精神疾患病人,上报或转诊到本地区负责社区精神卫生的管理机构。
4.开展社区情感障碍的危机干预、精神疾病康复、心理卫生咨询、家庭病床及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工作,方便患者就医。
5.指导全科医生、居委会和监护人开展精神疾病的康复治疗,向精神病患者或其监护人、近亲属传授康复方法,普及康复知识。
6.与公安、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做好重大节日和会议期间重点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7.为加强精神疾病管理,实行精神卫生工作统计报表工作制度。
8.登记填写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及时上报各种报表,如季度、年度报表及重点病人管理报表等。
9.本辖区精神病人出现动态变化时,及时在病人档案及随访表上做好记录,按病人档案管理制度规定及时上报。
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三)
![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三)](https://img.taocdn.com/s3/m/e3e55edeb14e852458fb5744.png)
一
开展健康教育 、 发展个人技能等 。 二级防治是通过早发现 、 早诊断 、 早治疗 , 制疾 病 , 控 降低危 害。为此 , 需要建立 以精 神卫生专业机构 ( 精神专科医 院、 综合 医院 精神科或心理科 ) 为骨干 、 合医院为辅助 、 医疗 卫生机构 ( 综 基层 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 、 社区卫生服务站和 乡镇卫生 院 、 村卫生 室) 和精 神疾 病社 区康复机构为依托 的精 神卫 生防治服务 网络 。 三级防治是对精神疾病 患者进行生活 自理能力 、 社会适应能力 和职业技 能等方面的训练 , 以减少残疾和社会功能损 害 、 促进 康 复、 防止疾病 复发 。为此 , 需要 开展“ 社会化 、 综合性 、 开放式” 的精神 疾病 康复工作 。 采取 乐观 、 朗 、 开 豁达 的生活态度 , 目标定在 自己能力所及的范 围内 , 适对社会 和他人 的期望值 , 把 调 建立 良好 的人际关 系 , 培 养健康 的生活习惯 和兴趣爱好 , 积极参加社会活 动等 , 均有助 于个 人保持和促进精神健 康。 七、 关心 、 不歧 视精神疾病患 者 , 帮助他们 回归家庭 、 区和社会 。 社 精神疾病 患者和躯体疾病患 者一样 , 也是疾病 的受 害者 , 应得 到人们 的理 解和帮助 。 精神疾病 患者的家庭对患者 负有 照料 和监护责任 , 仅不应该嫌弃 、 不 遗弃 患者 , 还要积 极帮助患者接受治疗 、 行康复训 练 , 进 担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考评方案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考评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3670acf7ec4afe05a1dfd6.png)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考评方案标准一、行政管理一卫生行政部门(400分)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效果注:、辖区内常住人口数: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最新人口数据。
2、累计建档患者人数指累汁录入系统的患者人数。
建档患者二检出患者二录入患者二登记患者二在库患者。
本月建档患者人数指本月1日零时至最后一日24时录入系统的患者人数。
3、累计死亡患者人数指填写“死亡时间”的患者人数。
本月报告死亡患者人数指在本月1曰零时至最后一日24时期间填写“死亡时间”的患者人数。
4、在册患者人数二累计建档患者人数-累计死亡患者人数。
5、年在管患者人数二本年1月1曰零时至本月最后一日24时,至少有一条未失访随访信息的患者人数。
6、患者在册率、年在管患者管理率和在管患者病情稳定率以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数据为准签名:考评人:日期:日期: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考评方案标准二、业务管理一精防机构(300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2015年第三季度督导签名:考评人: 日期:日期:标准三、业务管理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00分)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 2015年第三季度督导工作效果注:、辖区内常住人口数: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最新人口数据。
2、累计建档患者人数指累汁录入系统的患者人数。
建档患者二检出患者二录入患者二登记患者二在库患者。
本月建档患者人数指本月1日零时至最后一日24时录入系统的患者人数。
3、累计死亡患者人数指填写“死亡时间”的患者人数。
本月报告死亡患者人数指在本月1曰零时至最后一日24时期间填写“死亡时间”的患者人数。
4、在册患者人数二累计建档患者人数-累计死亡患者人数。
5、年在管患者人数二本年1月1曰零时至本月最后一日24时,至少有一条未失访随访信息的患者人数。
6、患者在册率、年在管患者管理率和在管患者病情稳定率以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数据为准签名:考评人:日期:日期:。
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方案
![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fd818f02d276a200292ed8.png)
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方案为指导和科学评估我市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根据《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要求,结合我市精神卫生工作现况,按照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在辖区内开展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调查问卷。
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采用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为知识问卷,主要来源于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二)评分方法调查问卷第1-16题参考答案为:1.是,2.否,3.是,4.否,5.是,6.否,7.是,8.是,9.否,10.否,11.是,12.是,13.否,14.否,15.是,16.是。
答对一题计1分,答错不计分。
第17-20题答“知道”计1分,答“不知道”不计分。
最后计算总分,则为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得分。
得分越高,对精神卫生和心理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越高。
(三)样本和抽样方法1、样本量普通人群,指辖区内所有15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
抽样方法为:根据要求达到的知晓率(拟定为50%),用流行病学率抽样调查的公式计算得到的样本量为100人。
若考虑到失访和拒访等因素,应增加20%,即120人。
若为整群抽样,应考虑增加50%,即150人。
2、抽样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
(四)调查方法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问卷采用自填方式完成。
由调查员入户,向调查对象解释调查目的等,获取调查对象合作后发放问卷,调查对象当场作答,当场回收问卷。
对于因视力等填表有困难的调查对象,可以由调查员向调查对象念出问卷,记录答案。
调查员对整个知识问卷不应作任何解释。
精神卫生日活动方案
![精神卫生日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ff7ad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6b.png)
精神卫生日活动方案•相关推荐精神卫生日活动方案(精选5篇)为了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活动方案制定工作,活动方案是对具体将要进行的活动的每个步骤详细分析,研究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
你知道什么样的活动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神卫生日活动方案(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神卫生日活动方案1一、宣传主题“20xx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10月10日,在老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
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
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二、目标人群社会公众三、宣传关键点(一)促进精神健康和防治精神疾病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我国当前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广大群众逐步适应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快节奏和激烈竞争,体验着由此带来的心理冲击和压力。
各种心理卫生问题逐步增加,大众寻求心理帮助的愿望日益迫切。
同时,因重性精神疾病有可能导致患者工作、学习和生活能力损害,甚至发生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为,社会对精神疾病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为了群众能够安居乐业,社会能够和谐稳定,国家能够长治久安,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单位、社会组织、政府部门行动起来,共同努力,共同承担责任,提高全民精神健康水平。
(二)维护精神健康关键在个人。
维护精神健康从自我做起,创造关爱环境人人有责。
每个人都要主动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知识,了解预防精神疾病常识;要主动关心亲人、朋友和同事的心理状况,帮助排解心理问题。
必要时,劝其到医院及早咨询和检查;要尊重、关心和帮助身边的精神疾病患者,做到不歧视,不排斥。
精神疾病患者要主动接受治疗,促进康复;患者的家庭要履行好照料和监护患者的责任,要积极帮助患者接受治疗、进行康复训练,不得遗弃患者。
(三)社会动员构筑社会心理支持和心理卫生服务网络。
现代化的社会,需要构建覆盖广泛的社会心理支持和心理卫生服务网络,营造心理支持氛围,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疏导调节个人在成长、学习、就业、婚姻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处理日常心理冲突和困扰,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灾难带来的心理影响,维护精神健康。
严重精神障碍的管理工作方法及制度
![严重精神障碍的管理工作方法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2de63d383c4bb4cf6ecd154.png)
严重精神障碍的管理工作方法及制度推荐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工作制度一为进一步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及时发现、掌握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相关信息,有效防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和《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关于进一步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通知如下:一、工作职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实行属地化管理,县卫生计生局负责统筹协调落实全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各相关医疗卫生单位按职责分工各尽其责。
(一)县级精防机构确定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当前我县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县级精防机构),承担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教育、信息收集等培训与指导,负责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的业务管理。
主要职责包括:1.协助卫生行政部门起草精神卫生有关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等;2.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确诊患者登记报告、随访管理等工作。
开展技术指导、培训、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估;3.负责本级信息系统日常管理、信息上报及患者信息流转管理。
定期调查、分析和报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管理的相关数据和工作信息,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4.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5.开展精神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6.承担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精防机构交办的各项任务。
(二)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确定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为当前我县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不包括住院治疗服务),在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中承担职责包括:1.提供各类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联络会诊等诊疗服务;2.及时向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疑难重症和病情不稳定患者;3.将本机构门诊确诊的六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患者的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同时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对口帮扶,提供随访技术指导;5.指导基层开展患者应急处置,协助应急医疗处置任务;6.开展院内康复并对社区康复提供技术指导;7.完成上级布置的其他工作任务。
精神卫生宣传活动方案
![精神卫生宣传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3d1b22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c.png)
精神卫生宣传活动方案精神卫生宣传活动方案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
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精神卫生宣传活动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神卫生宣传活动方案1一、活动目的今年10月10日是第十六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也是我院第三届“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周,举办此次活动,旨在借助全国各大高校举办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周的浪潮,强调精神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同等重要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我院莘莘学子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二、活动主题提倡心理咨询,促进精神健康三、活动内容及安排1、进行“关于情感问题,普及精神卫生知识”的调查与访问,以大一新生为主要调查对象,由各班心理委员带头实施测试,把调查与访问的结果收集起来。
2、在广播站开展专题报道。
在活动周的某一天的中午或者晚上,针对“世界精神卫生日”、“心理健康”开展专题性报道,可请老师或学生当嘉宾。
3、在操场玩游戏,促进大家的团体合作意识及集体荣誉感。
在大一晚自习的时间,由每个班级的对心理方面感兴趣的同学组成队伍,在心理咨询室老师的带领下,在操场上开展关于“精神卫生日”和“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游戏,让同学们在游戏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感悟人生。
4、在校园步行街摆摊卖书、募捐。
搜集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书籍在步行街义卖,并把所得的钱全部捐献给贫困生自助协会。
5、有关艾滋病的宣传。
联合防艾协会,举办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并去学生宿舍发放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手册。
6、征集宣传语。
在全院征集各种各样的温馨提示语,经评选后,挂放在校园的某些角落,提醒同学们的言行举止,净化校园。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我国精神卫生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
1991年,尼泊尔提交了第一份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报告。
精神卫生实施方案格式
![精神卫生实施方案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02bae10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9.png)
精神卫生实施方案格式精神卫生实施方案。
一、背景与意义。
精神卫生是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当前社会压力不断增加,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给个体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制定和实施精神卫生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和原则。
1. 目标,建立健全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全民精神健康,降低精神疾病发病率和自杀率。
2. 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可操作性、持续性。
三、重点任务。
1. 完善精神卫生法律法规,加强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2. 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精神卫生服务和干预,特别是对青少年、老年人和特殊群体的关注和帮助。
3. 加强对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精神健康的重视和认识。
4. 加强精神卫生服务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5. 加强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康复率。
6. 加强对自杀预防工作的开展,降低自杀率,保护生命。
四、保障措施。
1. 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精神卫生服务设施和设备。
2. 加强对精神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精神卫生工作。
4. 加强对精神卫生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实施步骤。
1. 制定精神卫生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
2. 加强对精神卫生工作的宣传和动员,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3. 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
4. 加强对精神卫生服务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工作的落实和效果。
六、预期效果。
1. 提高全民精神健康水平,减少精神疾病发病率和自杀率。
2. 建立健全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3. 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七、总结与展望。
精神卫生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全民精神健康,减少精神疾病发病率和自杀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建设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精神科工作核心制度
![精神科工作核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fb75b26d5bbfd0a78567352.png)
精神科工作制度1.精神科医、护、技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国家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布制定医疗管理、医护技术操作等各项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关于精神卫生工作法律、法规。
2.配备具备精神卫生专业执业资格医师,开展精神疾病科学诊断、有效治疗和积极康复工作。
严格执行关于麻醉、精神类药物使用管理规定。
3.应当向患者和家属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提供心理征询服务,为社会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和服务提供技术指引。
4.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对疑难危重病员、不能确诊病员,两次门诊复诊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诊视。
科主任、主治医师应定期出门诊和査房,解决疑难病例。
5.对精神病人应有明确结识和科学态度、不歧视和讽刺病人,不能将其病态、言语、行为作为谈笑资料。
对病人态度和蔼、热情、平等相待。
病人提出合理规定要尽量答复.不能办理应耐心阐明解释,既要体贴关怀,又要掌握原则,不得与病人争执,不得殴打、责难、侮辱病人,禁止与病人发生借贷、馈赠往来。
6.必要熟悉病人生活、面貌特性、病情、风俗习惯、护理要点,掌握病人心理活动,理解病人地址与工作单. 位,以便在发生意外状况时做出较为精确判断,采用紧急办法7.工作人员应有高度组织纪律和工作责任感,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如无业务上需要,非工作时间内非本科室工作人员不得在病房逗留,不得在病房交谈、会客、办私事,下班人员不得在病房内看电视、娱乐。
病人睡眠后应保持病房安静。
8.要有敏锐观测能力和高度警惕性,防止意外事件发生,遇有紧急状况时态度要镇定、解决要坚决、恰当,保证病人安全。
9.认真贯彻保护性医疗制度,加强心理护理,避免一切不良刺激.不得在病人面前谈论病情及预后.不能把病人带入职工宿舍和为私人干活,不得向病人、家属暴露医院内部状况,如事故及差错、工作人员私生活及地址等。
10.工作时穿工作服,带工作帽,仪表端正,整洁,衣着朴素大方,禁止佩戴装饰品。
保持门诊及住院康复环境安静、整洁、优美。
青少年自我分化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医学心理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青少年自我分化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医学心理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0698c7ddaef5ef7bb0d3c8d.png)
青少年自我分化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医学心理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自我分化是家庭系统心理学家Bowen提出的,是指个体能够区分理性思维和情绪反应的能力,包括个体内心方面的分化和人际方面的分化[1].研究表明自我分化水平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人依恋及自我控制、心理幸福感及逆反心理等相关[2-4].随着社会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青少年接受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也越来越多,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现阶段影响中国青少年健康的新问题之一[5].因此,本研究针对青少年群体,探讨青少年自我分化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和指导。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采取方便取样法,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选取常居在唐山市内华岩东里社区、煤医里社区、健康楼社区3个社区的13岁~18岁的青少年(排除有精神疾病病史)568人,其中女272人,男296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发放调查问卷568份,回收568份,剔除无效问卷28份,有效问卷540份,有效率95.2%.纳入的540名青少年中,女2 人,男276人,年龄16.4岁2.8岁。
1.2研究工具及方法由接受过统一使用方法的培训人员在受试者知情同意情况下进行一般资料采集、自我分化水平调查、心理健康情况及心理健康知识的采集。
1.2.1自我分化量表(differentiation of self invento-ry,DSI)中文版本研究采用的DIS中文版由吴煜辉等[6]根据Skowron和Friedlander的自我分化量表而修订,包含27个项目,分为情绪反应、自我位置、情感阻断、与他人融合4个维度。
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7.得分越高,自我分化水平越高。
本研究将每个维度4分的定义为自我分化高水平组,各维度均4分定义为自我分化低水平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部制定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切实做好精神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促进心理健康、防治精神疾病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精神卫生知识水平,卫生部日前组织专家编写了《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以下简称《核心信息》)。
《核心信息》包含8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精神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
每个人不仅需要身体健康,也需要精神健康。
二是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与躯体健康和躯体疾病一样,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决定的。
三是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精神卫生问题,重视和维护自身的精神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四是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和老年期痴呆。
五是怀疑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要及早去医疗机构接受咨询和正规的诊断与治疗。
六是精神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七是关心、不歧视精神疾病患者,帮助他们回归家庭、社区和社会。
八是精神卫生工作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促进精神健康和防治精神疾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核心信息》显示,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原则是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工作原则,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把防治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社区和基层。
《核心信息》显示,近年来,我国切实加强了精神卫生工作:2002年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和中国残联联合发布《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提出了精神卫生工作的目标:到2010年,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达到50%;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降到12%;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到60%;精神疾病治疗与康复工作覆盖人口达到8亿人。
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的模式,加强重点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突出重点人群的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努力开展精神疾病患者救治救助,建立健全精神卫生的法律法规,加强精神卫生工作队伍建设和科研工作,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预防和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
为切实加强对精神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部门间精神卫生工作的发展,推进《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的实施和精神卫生各项工作,2006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精神卫生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包括卫生部、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务院法制办、中国科学院、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联、全国老龄办等部门和单位,办公室设在卫生部。
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能为,研究拟订精神卫生工作的重大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推进精神卫生工作发展的重大问题、讨论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并协调落实,指导、督促、检查精神卫生各项工作。
2006年国家制订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系列政策,将开展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和居民心理健康指导工作列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公共卫生工作内容,工作补助经费由政府提供。
附件: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二〇〇七年六月七日附件: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核心信息:一、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精神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
每个人不仅需要身体健康,也需要精神健康。
二、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与躯体健康和躯体疾病一样,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决定的。
三、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精神卫生问题,重视和维护自身的精神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四、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和老年期痴呆。
五、怀疑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要及早去医疗机构接受咨询和正规的诊断与治疗。
六、精神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七、关心、不歧视精神疾病患者,帮助他们回归家庭、社区和社会。
八、精神卫生工作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促进精神健康和防治精神疾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知识要点:一、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精神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
每个人不仅需要身体健康,也需要精神健康。
●健康(health)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
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良好。
●精神卫生问题(mental health problems),又称心理卫生问题。
精神卫生问题的存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人都会存在精神卫生问题,自己可能意识不到。
●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又称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是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产生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能力受到损害,造成主观痛苦的一种疾病状态。
●现行的国际疾病诊断分类(ICD-10)将精神疾病分为10大类72小类近400种。
10大类为:1.器质性精神障碍。
如老年期痴呆。
2.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如酒精依赖综合征。
3.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4.心境(情感)障碍。
如抑郁症和躁狂症。
5.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
如焦虑症。
6.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
如失眠症。
7.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
如偏执型人格障碍。
8.精神发育迟滞。
即通常所说的智力低下。
9.心理发育障碍。
如儿童孤独症。
10.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
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二、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与躯体健康和躯体疾病一样,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决定的。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生物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产前产后的发育情况、躯体疾病和成瘾物质等。
如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要比没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容易患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相互影响,精神疾病会加重躯体疾病,患有躯体疾病也会增加患精神疾病的危险性。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心理因素包括人的个性特征、对事物的看法、应对方式和情绪特点等。
如心理负担过重、对各种生活事件的心理反应大,均可能诱发精神疾病。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社会因素包括生活中的各种大事、意外事件和不良事件、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文化、环境等。
如天灾人祸、亲人亡故、工作或学业受挫、婚姻危机、失恋等重大生活事件是诱发精神疾病的重要社会因素。
●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生的各个阶段。
各因素之间的良性作用是精神健康的保护因素,反之则是精神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当危险因素作用达到一定程度,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而通过消除危险因素、加强保护因素可以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促进精神健康。
三、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精神卫生问题,重视和维护自身的精神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婴幼儿(0-3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养育方式不当所带来的心理发育问题,如言语发育不良、交往能力和情绪行为控制差。
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避免婴幼儿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学龄前儿童(4-6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难以离开家长、与小伙伴相处困难。
处理不好,易发生拒绝上幼儿园以及在小朋友中孤僻、不合群等问题。
鼓励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孩子的独立与合作能力,是避免学龄前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学龄儿童(7-12岁)和青少年(13-18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问题(如学校适应不良、逃学)、情绪问题、性心理发展问题、行为问题(如恃强凌弱、自我伤害、鲁莽冒险)、网络成瘾、吸烟、饮酒、接触毒品、过度追星、过度节食、厌食和贪食等。
调节学习压力、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是避免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中青年(19-55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与工作相关的问题,如工作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和工作压力等带来的问题;与家庭相关的问题,如婚姻危机、家庭关系紧张、子女教育问题。
构建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张弛有度地生活,发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青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中老年(55岁以上)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退休、与子女关系、空巢、家庭婚姻变故、躯体疾病等带来的适应与情感问题。
接受由于年龄增大带来的生理变化,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多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学习新知识,拓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老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各类自然灾害、人为事故、交通意外、暴力事件等,除直接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外,还会引起明显的心理痛苦,严重的可引起精神障碍。
认识突发事件带来的心理变化,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和救助,是避免突发事件导致的精神卫生问题的可行方法。
四、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和老年期痴呆。
●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急性期的主要表现有幻觉、妄想和思维混乱,部分患者转为慢性化病程,表现为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和回避社会交往,最终可成为精神残疾。
当一个人出现不寻常的行为方式和态度变化时,应及早就诊。
精神分裂症的防治策略是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社区一体化的连续治疗和康复。
●抑郁症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和身体的疲劳衰弱为主要特征,常伴有焦虑和无用、无助、无望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自伤和自杀倾向。
抑郁状态下还常出现多种躯体不适,常被误认为躯体疾病。
上述主要特征持续两周以上时,应及早就诊。
抑郁症的防治策略是提高知晓率、就诊率、识别率和治疗率。
●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品行障碍、抽动障碍和其它行为障碍。
其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较为常见,发生于6岁以前,表现为明显的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因而影响学业和人际关系。
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的防治策略是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及早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诊治。
●老年期痴呆是指老年人出现持续加重的记忆、智能和人格的普遍损害。
最常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
表现为逐渐发生记忆、理解、判断、计算等智能全面减退,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日益降低,随着病情进展,逐渐生活不能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