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型分类及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820ba610b4e767f5acfcee0.png)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表达技巧四大方面:一、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二、表现手法:想象、象征、渲染烘托(衬托) 白描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等三、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比喻(比兴) 夸张借代四、行文结构:过渡铺垫(伏笔)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
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①渲染。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②衬托。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可以是人烘托人,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或喜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③含蓄。
含蓄顾名思义,不直说、不明说,委婉曲折地表达主观感情。
④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诗歌赏析题答题技巧
![诗歌赏析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ccf2b5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9.png)
诗歌赏析题答题技巧(1)“诗眼”或“炼字”型题设问方式: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指出写下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并作某字,你真的: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言之有物上的促进作用就是什么?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
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表述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④点出高字抒发了什么感情或衬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请问]①“宽”字更好。
②宽就是原野、宽广之意(这一步有时可以划入一点来说)。
③春潮把江面显得渺远无际,两岸变得格外宽广。
④“宽”字,轻易抒写了诗人视野更加宽广的猛烈体会。
(此题只请问“宽”字不好,不并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后。
卷面提问时,通常可以省却序号,这里分点列举,提示信息不要略去一些步骤或要点。
萨兰勒班县。
)(2)句意型题复述方式: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融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认知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①阐述语表义,有时必须挖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及“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认知。
[答]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
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3)意境型题设问方式:①诗中哪两联写下了什么意象,恳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②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中考古诗词鉴赏12种题型及解题方法
![中考古诗词鉴赏12种题型及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0e35f6b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d.png)
中考古诗词鉴赏12种题型及解题方法题解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用比较鉴赏法。
要结合语境,分析炼字运用了什么修辞,说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等,使怎样的事、景、人、物、情更形象、更含蓄、更有意蕴等。
例:XXX(唐)XXX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XXX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问:说说第一句中两个“笼”字写景有何妙处。
答案】"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渲染了一种迷蒙、冷寂的氛围。
2.内容理解题解就是理解诗句所叙何事、所咏何人、所写何景等,有时也要求考生根据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作简单的推断、概括、分析、探究等。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个词,指的是什么”“某个词,包含哪些含义”或“写出某句诗的大意”等。
内容相识,先要扫清字词障碍,这是第一关。
中考古诗词考查,固然一般不会像文言文那样直接考字词释义,但题目里其实暗含如许的请求。
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XXX僵卧孤村不自哀,XXX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问:这首诗第三句中“风吹雨”一语,有哪两层意思?答案】"风吹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又喻指南XXX岌岌可危的地步。
3.描绘画面题解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
这类题目针对景物句,先读懂诗句,接着用描写性的语言组织答案,我们一可以应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活泼;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弥补出来。
例:XXX(唐)XXX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板
![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386ba3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b.png)
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板(最新版)目录一、诗歌鉴赏题型概述1.诗歌形象类题目2.诗歌语言类题目3.诗歌表达技巧类题目4.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类题目二、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及方法1.诗歌形象类题目答题模板2.诗歌语言类题目答题模板3.诗歌表达技巧类题目答题模板4.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类题目答题模板正文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板一、诗歌鉴赏题型概述在诗歌鉴赏的题型中,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1.诗歌形象类题目: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对诗歌中人物、景物、事物等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诗歌语言类题目: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对诗歌语言特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诗歌表达技巧类题目: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对诗歌结构、表达技巧、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类题目: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对诗歌主题、情感、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及方法1.诗歌形象类题目答题模板步骤一:找出诗歌中描绘的形象步骤二:分析形象的特点和意义步骤三:结合诗歌内容,阐述形象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2.诗歌语言类题目答题模板步骤一:指出诗歌的语言特点或修辞手法步骤二:分析语言特点或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步骤三:结合诗歌内容,阐述语言特点或修辞手法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3.诗歌表达技巧类题目答题模板步骤一:指出诗歌的表达技巧或艺术特色步骤二:分析表达技巧或艺术特色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步骤三:结合诗歌内容,阐述表达技巧或艺术特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4.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类题目答题模板步骤一:找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步骤二: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步骤三:结合诗歌内容,阐述主题、情感、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之间的关系以上就是诗歌鉴赏的题型概述和答题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歌鉴赏的11种题型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的11种题型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6e25848ddccda38376bafef.png)
诗歌鉴赏的11种题型答题技巧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列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2.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具体分析思路:(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语文诗歌鉴赏全方位解题思路及技巧
![语文诗歌鉴赏全方位解题思路及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b9b18e7a8114431b80dd890.png)
语文诗歌鉴赏全方位解题思路及技巧诗歌鉴赏题主要包括分析意象类、分析意境类、分析主旨型、表达技巧类、语言炼字类、分析诗眼类等六种题型,诗歌鉴赏答题时要分三步走,一是读懂诗歌,二是审读问题,三是科学答题。
1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步骤1、读懂诗歌(1)用关注“标题、意象、注释、情思语、即时诗人”的办法读诗歌,并快速判明诗歌类别一一写景或者写物或者写人,根据相应类别诗歌的特点进行解读。
(2)关注诗歌的艺术手法(内容上的描写手法、主题上的抒情手法、语言上的修辞手法和结构上的结构手法)2、审读问题(1)勾画题干(问题要求的——概括、分析、简析、赏析,问题范围——全诗、第几联、上片等等,问题对象一一情感、意境、形象、艺术手法等等),明确问题要求。
(2)根据问题要求和对象,弄清楚题型,按照题型的基本模式与步骤组织答3、科学答题(1)按照题型与相应步骤答题。
(2)—般,题目问什么先答什么,先问什么先答什么。
(3)注意使用术语,每一点均先观点后阐释。
(4)分点作答,分条陈述。
合并相同点。
(5)语言简洁明了,不写可有可无的字词句。
特别提醒:答题中请随时保持对诗歌类别意识的重视与运用,随时关注诗歌中的即时诗人。
2语文诗歌鉴赏类别A、借景抒情类景即画面是主要内容,由一组意象构成画面。
抓画面的命名与特点,注重景的描写(描写的角度、顺序、描写手法[直接与间接]、修辞手法),景表现出的情感。
B、托物言志类物,一个或者诗歌中的主要的核心的意象,以象征手法来借物表达人的志趣精神等。
抓物的特点(外在与内在——内在由外在特点、环境特点共同作用产生),注重物的描写(描写的角度、描写手法一一直接与间接尤其是间接、修辞手法),物象征的人的志趣精神与品质C、写人抒情类人,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
抓人的即时处境、即时身份地位(如主人还是客人、送别者还是离别者)和人物关系,注重对人的描写(描写的手法一一直接如动作、心理、细节等等,间接如衬托等),人物的追求与情思即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诗歌赏析答题技巧
![诗歌赏析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a6eb131a32d7375a4178053.png)
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一、基本概念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包括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等。
4、写作技巧:(艺术技巧、表现手法)包括赋比兴、衬托、用典、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
6、语言特色:包括清新、平淡(质朴)、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7、描写:包括动、静,点、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远、近、高、低等。
二、解答技巧(一)、解题入格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二)、答题程式“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8333b0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6c.png)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一、诗歌鉴赏主要涵盖哪些内容?
1、审美关系:作品诠释了什么样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或生存现象;
2、结构分析:诗歌内容、叙事、表现手法、抒情关系、语言表达等;
3、思想内容:诗歌创作背景、表达意图、思想内涵,以及创作者价值
主张和观点;
4、文学技巧:采用的格律、诗性、修辞手法、隐喻、比兴、元素编排等。
二、答题技巧
1、重视作者的诗歌表现方式:要观察作者采用的诗性、语言特色、格
律等来表现主题;
2、重视主题揭示:要注意作者在诗歌内容而非格律中通篇表述的内容:该诗歌表达什么思想价值,从哪一个角度进行抒情表达。
3、重视读诗的感悟:结合诗歌及上下文,理解作品的意义,了解作者
此时此刻的思想感受,发现其所想表达的读者不容易立即意识到的主题;
4、重视诗歌的融合:不要只着眼单一的诗歌形式而忽略其融合性,可以多考虑与诗歌紧密关联的文本、文学形式和历史背景等。
5、及时旁征博引:严格控制自己言语的篇幅,但要多多引用相关权威专家的提示评价,以使自己的言论有更多的说服力。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各题型的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各题型的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50fa03d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1.png)
一、分析意境型
• 1.提问方式:
• ⑴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⑵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 答题模式(三步走):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 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 “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 答:“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步骤1),写出 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步骤2);
• “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步骤1),写出了银 河淹没在破晓பைடு நூலகம்曙光中(步骤2),
• 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步骤3)。
• 五、一词领全诗型 • 1.提问方式: • 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 2. 答题要求: • ⑴分析该词对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方面); • ⑵分析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形式方面)。
•
山行即事 王 质
•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
三江小渡 杨万里
•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 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 【注】将:行,流过。
•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 简要分析。
• 答:(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 (2)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 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 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 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 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高考“诗歌鉴赏”的八种题型及其答题示例
![高考“诗歌鉴赏”的八种题型及其答题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864f63acc175527072208df.png)
高考“诗歌鉴赏”的八种题型及其答题示例▲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补充常见意境:1.雄浑壮丽、开阔苍凉、雄伟壮阔、苍茫、高远2.和谐静谧、恬静自然、虚幻飘渺、安谧闲静、幽深静寂、恬静优美、宁谧、3.凄清、萧条、凄凉、冷清、萧瑟、肃杀、冷寂、肃穆、沉郁忧愁4.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恬淡闲适,清新明丽、清远含蓄5.繁华、热闹、高亢、雄奇瑰丽、富丽堂皇、慷慨激昂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来,带着花草的清香,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
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bc7eac06edb6f1afe001fc2.png)
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一、品味炼字类[题目形式](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题型示例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二、名句赏析类[题目形式](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题型示例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首先应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类答题注意事项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类答题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1ab3d04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1.png)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类答题注意事项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
(二)分析思路
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表达技巧(艺术技巧)】
1.诗歌表达方式:抒情、描写、记叙、议论
2.抒情手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
3.描写方法:
(1)景物描写方法:
A.描写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时间空间变化
B.色彩运用:明暗对比、色彩对比
C.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D.衬托渲染
E.白描、工笔细节描
F.修辞:比喻、夸张、拟人等
G.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2)人物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肖像/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2)侧面描写
(3)正侧结合
4.表现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分类及答题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分类及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b2a6cf3bceb19e8b9f6ba77.png)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分类及答题技巧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诗歌答题模板)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一.分析意境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怎样一种意境?或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景:此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境:渲染了(孤寂,凄清,喜悦)情: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例如: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月杜甫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诗描绘了春夜的月下景色,渲染了冷清、凄凉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安的凄凉伤感之情。
诗歌鉴赏- 《月---杜甫》①作者通过咏月抒发了哪些感情?②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一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
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⑵“万里”一词,a.突出空间范围之广,b.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c.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高考语文13种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附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13种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附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3672620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c.png)
第七种模式: 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 呢?
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 得好,你认为呢?
答题步骤: 找到原词句中的关键几点,分条作答,用翻译
的形式就可以。
答题例如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6分)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 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 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炼字型、诗眼型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 妇形象,。〔步骤一〕 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 内心空虚,无心劳作。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 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 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步骤二〕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 深切思念之情。〔步骤三〕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 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 己见。
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 第一种答案:同意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 〞 存老马〞等,从中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第二种答案:同意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的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 〞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 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好的巧劲,最大的捷径
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诗歌答题模板)
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与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与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答:点明语言特色: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写出其表达效果。
〈2〉叠词的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3)以景结情的作用
问:这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分析其表达效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唐代著名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称“元与体”。)
征人念远思归、思乡怀亲;
憧憬美好生活、向往与平;投笔从戎、建功立业;
奋勇杀敌、以身许国; 描写塞外生活艰苦;
(3)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感慨身世,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苦闷;追慕古贤,表对古人缅怀之情,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怀古伤今,讽刺社会现实;
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就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您“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一、分析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怎样一种意境?或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景:此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
二、分析诗眼
提问方式:某一句诗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春夜喜雨》中的“喜”)
答: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还原到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所传达出的意境或感情。
例如:第三句(颈联)诗中哪两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常用手法:用典;
(4)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5)咏物抒怀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就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与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五、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此诗在语言方面有何特色(风格、艺术)?
⑵“万里”一词,a、突出空间范围之广,b、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c、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离思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就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就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就是什么?您就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就是“惜别怀远”诗歌的主旨正就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就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就是全诗的关键、
山中的泉水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鸣、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而显得阴冷;“咽”与“冷”运用了拟人,通感的修辞,烘托了幽深孤寂的景象。
三、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点明表现手法;阐释手法在句中就是怎样运用的?
写出作用(烘托了或表达了、、、)。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4,夸张:强调突出;
5,对偶:含蓄凝练。
四、分析主旨型
(1)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与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2)边塞征战诗:讽刺统治者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与草菅人命;
讽刺军中苦乐不均,表对战士的同情;
抒发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诗歌鉴赏
①作者通过咏月抒发了哪些感情?
②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一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答:以景结情写了暗夜中的风吹着雨,拍打着冰冷的窗户;
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惋惜与担忧,以及悲愤,感情浓郁而深厚结句以景结情,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恰为一,提问方式:某词就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比较评价
提问方式:
答题思路: 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怀古伤今;寓情于景;以景结情。
〈2〉描写手法:
1,衬托—正衬;
反衬:以动衬静、乐景衬哀情或反衬人物内心活动。
2,虚实结合(联想、想象);
3,白描、对比;
4,动静结合;
〈3〉修辞手法:
1,用典:含蓄凝练、丰富内容、富于文采;
2,比喻:写出本体的相似性;“形象生动的写出了、、、、”;
3,比拟:含蓄凝练;
境:渲染了(孤寂,凄清,喜悦)情: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例如: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月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与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此诗描绘了春夜的月下景色,渲染了冷清、凄凉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安的凄凉伤感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