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和蛐蛐,幼儿音乐教案.doc

合集下载

示范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教学设计:蝈蝈和蛐蛐

示范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教学设计:蝈蝈和蛐蛐

示范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教学设计:蝈蝈和蛐蛐一、教学目标1.能认识蝈蝈和蛐蛐并区分它们的叫声。

2.能够模仿蝈蝈和蛐蛐的叫声。

3.能够通过歌唱、模仿的方式,表现出蝈蝈和蛐蛐的特征。

4.能够理解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内容1.认识蝈蝈和蛐蛐及它们的叫声。

2.歌曲《蝈蝈和蛐蛐》。

3.活动:模仿蝈蝈和蛐蛐的叫声。

三、教学准备1.歌曲伴奏。

2.蝈蝈和蛐蛐的图片或实物。

3.模仿手法的准备和训练。

四、教学过程1. 蝈蝈和蛐蛐的认识与区分引导孩子们看蝈蝈和蛐蛐图片或实物,鼓励孩子们表达和描述。

教师播放蝈蝈和蛐蛐的叫声,让孩子们模仿叫声,区分出蝈蝈和蛐蛐的叫声。

2. 歌曲《蝈蝈和蛐蛐》歌曲的歌词如下:蝈蝈蛐蛐,你们在唱什么歌?蝈蝈蛐蛐,你们在唱什么歌?是那么的有力量,是那么的舒畅开怀,你们的声音快乐的在空气中飘荡,传递给大地和天空,啊,蝈蝈蛐蛐,你们的歌唱着人们的心。

教师播放歌曲伴奏,带领孩子们轻声哼唱。

难度适当的情况下进入更熟练的教唱。

3. 活动:模仿蝈蝈和蛐蛐的叫声教师通过声音模仿训练和直接模仿的方式,请孩子们模仿蝈蝈和蛐蛐的叫声。

鼓励孩子们自己编织自我理解与探索。

4. 总结教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复习、总结所学的内容。

提请孩子们判断自己在本次教学中学习到了哪些有助于他们了解生活、感悟情感、提高认知等的知识。

大家彼此分享自己创造性的计划和想法,在分享学习的互动环节中给予积极评价。

落实教育的基调:快乐的学习过程愉悦的元素。

五、教学效果评估1.视觉感知:观看、分辨蝈蝈和蛐蛐的图像或实物。

2.听觉感知:分辨蝈蝈和蛐蛐的叫声。

3.模拟:模仿蝈蝈和蛐蛐的叫声和人声模仿唱歌。

4.学习情感:感悟大自然中的生命和声音,增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六、思考与扩展本次教学着眼于音乐的学习与环境的融合,旨在通过蝈蝈和蛐蛐两种昆虫的声音为孩子们打开理解音乐的大门。

如何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进一步扩展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创造性思维?如何能够发掘大自然中更多好听的声音的潜力?这些需要值得我们教师们探索并加以实施。

《蝈蝈和蛐蛐》教案及教学反思

《蝈蝈和蛐蛐》教案及教学反思

《蝈蝈和蛐蛐》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蝈蝈和蛐蛐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

3.提高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蝈蝈和蛐蛐的特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动植物,询问他们喜欢哪些小动物。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蝈蝈和蛐蛐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边读边圈画出生字词,查找字典理解字词意思。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蝈蝈和蛐蛐分别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引导学生从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描述。

3.教师提问:蝈蝈和蛐蛐在故事中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4.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中感受蝈蝈和蛐蛐的性格特点。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蝈蝈和蛐蛐的特点,写一篇小作文。

2.观察身边的动植物,选择一个进行介绍,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动植物,激发他们对蝈蝈和蛐蛐的兴趣,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2.在课堂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4.课后作业的设计,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界的关注。

1.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积极性不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鼓励。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布置。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蝈蝈和蛐蛐的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故事中所展现的品质,通过朗读和角色扮演来体验和传达角色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捕捉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想象力,同时指导学生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和写作。

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蝈蝈和蛐蛐?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甲:我见过蝈蝈,它的叫声特别响亮。

《蝈蝈与蛐蛐》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

《蝈蝈与蛐蛐》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

《蝈蝈与蛐蛐》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蝈蝈与蛐蛐》的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初步掌握儿歌,念出“儿化”音。

2.体验和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

3.懂得不能随便说大话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1.蝈蝈、蛐蛐图片各一张。

2.电脑、电视机、转换仪。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初步掌握儿歌,念出“儿化”音。

难点:体验和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情景演示法、直观感受法、设问导答法。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一、出示蝈蝈、蛐蛐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蝈蝈和蛐蛐图片,认识蝈蝈和蛐蛐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2只小虫吗?刚才我们认识了蝈蝈,现在来看看这是谁呢?2.师:今天蝈蝈和蛐蛐都来到了我们班,它们两个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1)观察蝈蝈和蛐蛐的图片,认识蝈蝈和蛐蛐。

2)理解教师小结,产生倾听儿歌的愿望。

出示直观的图片,引出主题,使幼儿更仔细地观察蛐蛐和蝈蝈,认识蝈蝈和蛐蛐,初步感知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

二、幼儿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组织幼儿倾听老师念儿歌。

2.提问:(1)刚才你听到了什么?你觉得这首儿歌有趣吗?哪个地方有趣?(2)蝈蝈和蛐蛐儿是怎样吹牛皮的?听我再来说一说。

(3)你听“蝈蝈”和“蝈蝈儿”有什么不同?我念“蛐蛐”的。

时候跟儿歌中的“蛐蛐儿”有什么不同?3.小结:儿歌中念的时候有“儿化音”,因为这是北京人说话的京味儿。

4.指导幼儿份角色念儿歌。

(提醒幼儿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5.组织幼儿完整念儿歌。

1)集体安静倾听教师朗诵儿歌内容。

2)根据教师提问,理解儿歌内容。

3)倾听教师小结,感知儿化音,了解儿歌中哪些部分是带“儿化音”的。

4)与教师分角色念儿歌,掌握儿歌内容。

5)集体念儿歌,完整记忆儿歌内容。

幼儿欣赏儿歌后,通过教师提问发现用儿化音念的不同,感知这首儿歌的京味儿,使幼儿了解北京话的特点。

示范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教学设计:蝈蝈和蛐蛐

示范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教学设计:蝈蝈和蛐蛐

示例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教学设计:蝈蝈和蛐蛐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蝈蝈和蛐蛐,并引导幼儿感受它们的音乐。

2.增强幼儿的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

3.激发幼儿音乐创造的兴趣和自信心。

4.提高幼儿的集体协作和参与表现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幼儿正确理解蝈蝈和蛐蛐的音乐形态。

2.引导幼儿感受并表现蝈蝈和蛐蛐的音乐,提高其表现能力。

三、教学内容1.让幼儿观察蝈蝈和蛐蛐。

2.引导幼儿感受并模仿蝈蝈和蛐蛐的音乐。

3.创造性地组合蝈蝈和蛐蛐的音乐,进行表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介绍本课学习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蝈蝈和蛐蛐的音乐,你们期待吗?”2.播放蝈蝈和蛐蛐的音乐:“这是蝈蝈和蛐蛐发出的声音,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声音吗?”2. 学习环节1.让幼儿观察蝈蝈和蛐蛐,介绍它们的图片和生命周期。

2.播放蝈蝈和蛐蛐发声的音乐,引导幼儿模仿发出声音。

3.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感和节拍,进行简单的音乐律动练习,提高其音乐表现能力。

4.让幼儿利用课堂提供的乐器自由创作音乐,了解和体验音乐创作的乐趣。

3. 拓展环节1.采用多样的音乐配器材,让幼儿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和特点,带着幼儿体验音乐的魅力。

2.利用教具或其他材料,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组合蝈蝈和蛐蛐的音乐,进行表演。

同时,强化对集体协作的体验和意识,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

3.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针对幼儿的认知和音乐兴趣特点,加深其对音乐的认知和了解,提高幼儿音乐表现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幼儿集体协作和参与表现的能力。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通过相关环节的设计,增强幼儿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幼儿音乐创造的兴趣和天赋,培养其良好的音乐教育素养以及感受和表现能力。

五年级音乐蝈蝈与蛐蛐教案(共5篇)

五年级音乐蝈蝈与蛐蛐教案(共5篇)

五年级音乐蝈蝈与蛐蛐教案(共5篇)第一篇:五年级音乐蝈蝈与蛐蛐教案《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执教:许坤强一、教学内容《蝈蝈和蛐蛐》小学音乐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册第六单元《京韵》中的一首歌曲。

二、目标与策略1.遵从“音乐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以聆听为主,从体验入手,使学生能够简单的了解京剧,同时能有感情地演唱这首京韵儿歌。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充分利用本课幽默但具寓意的歌词及教师的表演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蝈蝈和蛐蛐,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3.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的模式,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4.进一步了解京剧,体会其誉为国粹艺术的传承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学习、表演《蝈蝈和蛐蛐》四、课型:综合课五、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新课教学1、介绍京剧相关知识:脸谱(课件)师:我看得出来,同学们今天学习状态非常的好,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辨别一下我带来的两幅图片。

(出示两幅图片)谁知道这两只小昆虫分别是什么?生:——2、初听:师:这两只小昆虫十分相像,就像一对小兄弟。

下面我们就听一个发生在这两兄弟之间的一首故事(歌曲)。

(教师表演歌曲《蝈蝈和蛐蛐》)设问:歌曲讲述的内容时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生:——3、再听:设问:这首歌曲的风格怎么样?能用一些简单的词语来概括一下这首歌曲的特点吗?生:——师:同学们的感受能力非常好。

《蝈蝈和蛐蛐》这首歌曲就是将京剧元素和儿童歌曲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首京韵儿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4、用节奏读歌词:(1)跟老师读,注意“儿化”;(2)强调“老弟呀,嘿嘿”的节奏:先请同学试读;(3)强调依音和顿音5、试着唱谱:6、划分段落,逐段学习:(解决音准、节奏问题,强调旁白部分的调值)7、发声练习(见课件)8、演唱(用发声练习的方法):(1)集体唱(2)分角色表演唱: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四)课堂小结师:本堂课你有哪些收获?认识了蝈蝈和蛐蛐。

蝈蝈与蛐蛐教案设计

蝈蝈与蛐蛐教案设计

蝈蝈与蛐蛐教案设计第一章:蝈蝈与蛐蛐的简介教学目标:1. 了解蝈蝈与蛐蛐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 掌握蝈蝈与蛐蛐的分类和生态环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重点:蝈蝈与蛐蛐的特征和习性。

教学难点:蝈蝈与蛐蛐的分类和生态环境。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标本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蝈蝈与蛐蛐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两种昆虫。

2. 讲解:介绍蝈蝈与蛐蛐的特征和习性,如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

3. 互动:学生观察蝈蝈与蛐蛐的标本,描述它们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蝈蝈与蛐蛐的特征和习性。

第二章:蝈蝈与蛐蛐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蝈蝈与蛐蛐的生态环境。

2. 掌握蝈蝈与蛐蛐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蝈蝈与蛐蛐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蝈蝈与蛐蛐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标本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蝈蝈与蛐蛐的生活环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两种昆虫生活在哪里。

2. 讲解:介绍蝈蝈与蛐蛐的生态环境,如栖息地、食物来源等。

3. 互动:学生观察蝈蝈与蛐蛐的标本,分析它们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蝈蝈与蛐蛐的生态环境及其作用。

第三章:蝈蝈与蛐蛐的鸣叫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蝈蝈与蛐蛐的鸣叫原理。

2. 掌握蝈蝈与蛐蛐的鸣叫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蝈蝈与蛐蛐的鸣叫原理。

教学难点:蝈蝈与蛐蛐的鸣叫特点。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标本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蝈蝈与蛐蛐的鸣叫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两种昆虫是如何鸣叫的。

2. 讲解:介绍蝈蝈与蛐蛐的鸣叫原理,如发音器官、鸣叫声特点等。

3. 互动:学生观察蝈蝈与蛐蛐的标本,分析它们的鸣叫特点。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蝈蝈与蛐蛐的鸣叫原理及其特点。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蝈蝈和蛐蛐》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蝈蝈和蛐蛐》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听懂并跟随歌曲《蝈蝈和蛐蛐》的节奏和旋律。

2. 学生能够通过歌曲感受到昆虫的声音和节奏,并能够模仿。

3. 学生能够通过动作表达歌曲中的内容。

教学材料:1. 歌曲《蝈蝈和蛐蛐》的录音或视频。

2. 图片或卡片,用来表示蝈蝈和蛐蛐。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歌曲(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坐在圈内,介绍今天要学习的歌曲《蝈蝈和蛐蛐》。

2. 教师播放歌曲的开头部分,让学生先听一遍,了解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

Step 2:歌曲学唱(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跟随歌曲的节奏摆动身体,感受歌曲的节奏。

2. 教师逐句教学歌曲的歌词,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口型模仿。

3. 教师反复播放歌曲,让学生跟唱,巩固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Step 3:动作表演(10分钟)1. 教师展示图片或卡片,分别代表蝈蝈和蛐蛐,并引导学生模仿这两种昆虫的动作。

2. 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跟随歌曲的歌词和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表演。

Step 4:练习合唱(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代表蝈蝈和蛐蛐。

2. 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分组合唱,并在合适的时机做出相应的动作表演。

Step 5:展示与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集体表演歌曲,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展示歌曲中的动作。

2.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记住歌曲的歌词和动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蝈蝈和蛐蛐》,让学生感受昆虫的声音和节奏,并通过动作表演来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能够跟随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唱歌,并能够模仿蝈蝈和蛐蛐的动作。

同时,通过小组合唱和个人表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整节课教学生动和形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利用音乐形式来教授其他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大班音乐教案《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教案《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教案《蝈蝈和蛐蛐》1200字【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并朗读歌曲《蝈蝈和蛐蛐》的歌词;2、了解蝈蝈、蛐蛐的生活习性和形象特点;3、学会模仿蝈蝈、蛐蛐发声;4、培养大班儿童的合作精神,感知集体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歌曲《蝈蝈和蛐蛐》、蝈蝈、蛐蛐的图片、发声器材、音乐鞭。

【教学过程】一、热身启蒙1、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各位同学,你们喜欢听什么样的声音?”引导孩子多说几种声音,为下面的活动打好基础。

2、自由发挥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大声地说、唱、叫、笑。

二、歌曲介绍1、听歌教师播放歌曲《蝈蝈和蛐蛐》,让孩子们听到“蝈蝈和蛐蛐”这样有趣的歌曲,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歌曲学唱教师给孩子们分发歌词,让孩子们听读跟唱。

【歌词】1、蝈蝈,蝈蝈,蹦跳在草丛中。

2、蛐蛐,蛐蛐,跳跳跳不停。

3、蝈蝈和蛐蛐,一起唱歌儿。

4、蝈蝈和蛐蛐,一起跳舞儿。

三、边唱边做1、发出蝈蝈、蛐蛐的声音让孩子们伸手做出蝈蝈、蛐蛐的形状,模仿它们发出的声音。

2、模拟蝈蝈、蛐蛐打斗选择几个小朋友站在教室中央模仿蝈蝈、蛐蛐打斗场面,其他的小朋友围观呐喊加油。

四、巩固训练1、把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孩子们一起看图并描述2、发声训练。

教师引导孩子们用发声器材模仿蝈蝈、蛐蛐声音。

五、小结归纳1、让小朋友接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教师说的蝈蝈、蛐蛐的形象。

2、轻声地唱歌词,引导孩子们聆听歌词中的各种词汇和语言。

六、课后延伸回家后可以在花园或公园玩耍时找到蝈蝈和蛐蛐,对照图片生动地描述他们的生活习性和形象特点。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以歌曲为主线,采用多种方式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模仿、感觉等多角度的方式感知“蝈蝈和蛐蛐”的形象特点和声音,培养模仿能力,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

同时,锻炼了大班儿童的听、说能力和表达能力,强化了合作意识,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蝈蝈和蛐蛐》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蝈蝈和蛐蛐》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蝈蝈和蛐蛐》教案及教学反思[《蝈蝈和蛐蛐》教案及教学反思]《蝈蝈和蛐蛐》教案与反思教学目标一、过程目标:学生在学习、表演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歌曲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蝈蝈和蛐蛐》教案及教学反思。

二、认知目标:能分角色、有感情地表演歌曲。

三、情感目标:学生在学习、表演歌曲的过程中逐渐感受、体会到做人要踏实,不能吹牛皮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准确把握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唱出京韵。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新课教学师:我看得出来,同学们今天学习状态非常的好,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辨别一下我带来的两幅图片。

(出示两幅图片)谁知道这两只小昆虫分别是什么?生:(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师:这两只小昆虫十分相像,就像一对小兄弟。

绿色的这只叫蝈蝈,褐色的这只学名蟋蟀,北方人叫它蛐蛐。

现在同学们就来听一听这小哥俩在干什么?教师播放歌曲《蝈蝈和蛐蛐》,生体会歌曲的演唱情绪及演唱特点。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你们觉得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和我们以往学习的儿童歌曲有什么区别?生:诙谐、幽默;像京剧。

师:同学们的感受能力非常好。

《蝈蝈和蛐蛐》这首歌曲就是将京剧元素和儿童歌曲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首京韵儿歌。

京剧的演唱特点是什么样的?(拖腔较长、一字多音,如:《我是中国人》)这首歌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师:教师播放歌曲《蝈蝈和蛐蛐》。

并提问:如果把这首歌曲按演唱情绪变化划分段落,该怎样划分?生:划分,并说出每段的演唱情绪,教案《《蝈蝈和蛐蛐》教案及教学反思》(..)。

(三)学唱歌曲并巩固实践师:教师按段落弹奏歌曲旋律。

生:逐段学习。

第一段以对唱形式解决。

第二段重点模仿狂妄自大的神态来学唱。

第三段重点抓“蝈蝈越吹……入迷”和“一口一个……”到结尾乐句的准确演唱,多示范生模唱。

师:完整弹奏歌曲旋律。

生完整演唱全曲。

生:分角色演唱全曲。

(男生扮演蝈蝈,女生扮演蛐蛐,老师扮演大公鸡。

)生:戴上头饰分角色进行歌表演。

(四)课堂小结《蝈蝈和蛐蛐》教学反思这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

《蝈蝈和蛐蛐》音乐课教案

《蝈蝈和蛐蛐》音乐课教案

蝈蝈和蛐蛐教学目标:1、感受体验我国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京剧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

3、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简单的了解京剧,同时学会演唱京韵儿歌。

教学重点: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准确把握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唱出京韵。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感受、体验京剧的韵味,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情境导入1、非常高兴能和我们三小最好的同学共同度过欢乐的四十分钟,今天,孙老师将带领大家在戏曲殿堂的大门口溜达溜达,透过大门,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戏曲的魅力,首先,我们来听一段传统的京韵大鼓,听完告诉老师,京韵大鼓有什么特点?(播放视频《长寿村》)2、请同学们告诉老师,京韵大鼓的特点是什么?(有说有唱)3、师:是的,京韵大鼓有说有唱,唱的好听,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那同学们说,刚才视频里说的是不是真的?(不是)4、师:老师也觉得是假的,肯定是在吹牛,老师今年六十八了,除了乌龟和王八,还没听说过有活这么大年纪的人。

但是,老师知道有一只蝈蝈和一只蛐蛐,比视频里的人还能吹牛,到底他俩是怎么吹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今天所要学习的京韵儿歌《蝈蝈和蛐蛐》,赶巧了,这首歌曲也是有说有唱的,我们来一起听一下。

二、寓教于乐(播放视频《蝈蝈和蛐蛐》)1、歌曲听完了,请同学们告诉老师,到底蝈蝈是怎么吹的?(课本)2、那蛐蛐又是如何侃的呢?(课本)3、这首歌诙谐、幽默,还很风趣,有说有唱,颇有京韵大鼓的风格。

同学们想不想听一下世界著名的艺术家、歌唱家是如何演绎这首歌曲的呢?(想)4、那好,请同学们听老师唱一遍这首歌曲。

5、老师唱的好不好?(好)6、同学们都很诚实。

想不想学这首歌?(想)7、好,请同学们先来跟着老师按歌曲的节奏读一遍歌词,读完回答问题:这首歌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几段?这个问题难度比较大,我不会告诉你们可以分为三段,更不会提醒你们注意老师的手势。

蝈蝈与蛐蛐教案设计

蝈蝈与蛐蛐教案设计

蝈蝈与蛐蛐教案设计第一章:蝈蝈与蛐蛐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蝈蝈与蛐蛐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掌握蝈蝈与蛐蛐的生态环境和分布区域。

理解蝈蝈与蛐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2 教学内容蝈蝈与蛐蛐的形态特征蝈蝈与蛐蛐的生活习性蝈蝈与蛐Crawford 的生态环境和分布区域蝈蝈与蛐蛐的生态作用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和实物展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蝈蝈与蛐蛐的特征。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蝈蝈与蛐蛐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蝈蝈与蛐蛐的生态作用。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蝈蝈与蛐蛐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学生能理解蝈蝈与蛐蛐的生态环境和分布区域。

学生能说明蝈蝈与蛐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二章:蝈蝈与蛐蛐的生态环境2.1 教学目标了解蝈蝈与蛐蛐的生态环境。

掌握蝈蝈与蛐蛐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习性。

理解蝈蝈与蛐蛐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

2.2 教学内容蝈蝈与蛐蛐的生态环境蝈蝈与蛐蛐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习性蝈蝈与蛐蛐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2.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和实地观察,让学生了解蝈蝈与蛐蛐的生态环境。

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蝈蝈与蛐蛐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习性。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让学生理解蝈蝈与蛐蛐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蝈蝈与蛐蛐的生态环境。

学生能说明蝈蝈与蛐蛐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习性。

学生能理解蝈蝈与蛐蛐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

第三章:蝈蝈与蛐蛐的习性观察3.1 教学目标观察并了解蝈蝈与蛐蛐的习性。

掌握蝈蝈与蛐蛐的行为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2 教学内容蝈蝈与蛐蛐的习性观察蝈蝈与蛐蛐的行为特点观察和记录方法的学习3.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了解蝈蝈与蛐蛐的习性。

分析蝈蝈与蛐蛐的行为特点,进行讨论。

教授观察和记录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实践。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观察并描述蝈蝈与蛐蛐的习性。

学生能分析并说明蝈蝈与蛐蛐的行为特点。

学生能运用观察和记录方法,进行实践。

示范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教学设计:蝈蝈和蛐蛐

示范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教学设计:蝈蝈和蛐蛐

示例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教学设计:蝈蝈和蛐蛐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唱歌、舞蹈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蝈蝈和蛐蛐,并提高孩子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了解蝈蝈和蛐蛐2.学唱《蝈蝈歌》3.学跳《蛐蛐舞》4.制作蝈蝈和蛐蛐手工教学重点1.学唱《蝈蝈歌》2.学跳《蛐蛐舞》教学准备1.CD和音响2.蝈蝈和蛐蛐的图片3.熟练掌握《蝈蝈歌》、《蛐蛐舞》的老师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在音乐课开始前,为了能让孩子们更好的投入到本节课中来,我们可以在班里放放蝈蝈和蛐蛐的图片,让孩子们发表一下对它们的看法。

引导孩子们关注到蝈蝈和蛐蛐的特征,比如身体颜色,两者的不同之处等。

2. 正文环节2.1 学唱《蝈蝈歌》让孩子们跟着CD唱《蝈蝈歌》,CD可以播放两三遍,让孩子们可以熟悉歌曲,还可以让孩子分成小组进行练唱。

老师在旁边辅助,让孩子们发挥出最好的声音。

2.2 学跳《蛐蛐舞》介绍全班学习蛐蛐舞的基本方法,而跳的方法就是像蛐蛐一样跳到哪就停到哪,并且要配合音乐、跟老师的节奏保持一致。

一开始老师可以示范一下,为了保证孩子们能够跳得更好,老师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以便更好的指导他们。

2.3 手工制作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理解蝈蝈和蛐蛐的特点,可以用泡沫或者纸板等材料为孩子们准备好蝈蝈和蛐蛐的形状及相关材料,让孩子们可以制作自己的蝈蝈或蛐蛐。

3. 结束环节在本节课结束时,可以安排孩子们唱歌、跳舞或者进行手工展示等方式,来让孩子们更好地展示他们所学的技能和知识,同时也为下节课的课程安排做出一些提前的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采用唱歌、舞蹈和手工等多种形式,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音乐欣赏能力,还加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是,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孩子并不是很关注蝈蝈和蛐蛐,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引导孩子们关注到课程内容的重点,让孩子们对蝈蝈和蛐蛐的认识更加深入。

大班音乐教案: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教案: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教案:蝈蝈和蛐蛐教学目标•能够正确辨识蝈蝈和蛐蛐的声音•能够模仿蝈蝈和蛐蛐的声音•能够运用声音表达情感和意义•发展观察力、聆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内容观察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蝈蝈和蛐蛐的形态和特征,通过让学生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加深对它们的印象。

辨识声音1.先播放蝈蝈和蛐蛐的声音,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讨论,感受和理解声音背后的含义和情感表达。

例如,夏天的夜晚、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话题。

2.在学生对蝈蝈和蛐蛐的声音有一定认知后,为学生介绍蝈蝈和蛐蛐的声音特征和区别。

通过分辨不同种类昆虫的声音,学生学会相关科普知识,能够更好地了解周围自然环境,发展观察力和聆听力。

模仿声音1.首先,老师播放蝈蝈和蛐蛐的声音,让学生听出它们的声音特征;2.接着,老师逐字播放,让学生模仿重复;3.最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模仿比赛,看哪组最接近蝉蛐之声。

运用声音表达情感和意义1.让学生通过模仿蝈蝈和蛐蛐的声音,表达各种情感和意义,如快乐、悲伤、惊奇、警告等;2.分组展开语音表演比赛,组织同学互相评价,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与方法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不同种类昆虫的形态和特征。

2.教师播放蛐蛐和蝈蝈的声音,引导学生品味、感悟声音背后的含义和情感表达。

3.教师介绍蛐蜊和蝈蝈声音的特征和区别,帮助学生分辨声音。

4.教师以模仿重复声音为手段,让学生学习蛐蜊和蝈蝈的声音,并不断纠正练习,提高同学们的语音素质。

5.分组活动:组织学生展开创意拓展,利用学习到的蝉蛐之声,表达各种情感、语气和象征意义。

6.比较组交流:每个比赛小麻麻给予点评,并共同聆听和感受对方的表现,从而更好地理解蝈蝈和蛐蛐声音背后所表现的情感、视角和意义。

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正确地辨识蝈蝈和蛐蛐的声音。

2.学生能够模仿蛐蛐和蝈蝈的声音,并在比赛中表现出色。

3.学生通过活动,提升了观察、聆听、语言表达以及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4.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表现提供个性化指导。

幼儿园音乐word教案文档《蝈蝈和蛐蛐》三篇

幼儿园音乐word教案文档《蝈蝈和蛐蛐》三篇

幼儿园音乐教案《蝈蝈和蛐蛐》三篇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幼儿园音乐教案《蝈蝈和蛐蛐》三篇篇一【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模仿儿化发音及角色的音调,尝试用不同动作来表现儿歌内容。

2.在听、说、看、演、玩中感受体验京韵儿歌幽默诙谐的独特韵味。

【活动准备】PPT课件录音头饰道具若干蛙鸣筒【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了解儿歌中角色的称呼。

1.听蝈蝈和蛐蛐叫声,引起幼儿的关注。

2. 看国画风格的图片,认识蝈蝈和蛐蛐小哥俩儿。

二、在看看、找找、说说中学习儿歌前半部分,发现并体验儿歌的独特韵味。

1. 教师在节奏鼓点中,表演儿歌前半段,引发幼儿学习愿望。

2. 共同寻找儿歌的特点,模仿儿歌里有趣的发音、动作。

发现带儿化音词眼,模仿体验北方人说话的特点。

② 发现角色发音不同,尝试发出有粗细轻重区别的音色。

③ 发现动作夸张有趣,表现对应角色的典型动作。

3. 用儿化音、动作、不同音色表演第一段儿歌,在说说做做中感受京韵儿歌的趣味性。

三、在听听、玩玩、演演中学习儿歌的后半部分,大胆表现哥俩吹牛的语言和动作,体验儿歌幽默诙谐的风格。

1. 用自己的理解和表述来解释吹牛的含义,为后半部分儿歌内容作铺垫。

2. 听录音,感知儿歌的句式结构。

3. 看图帮助了解对白含义,借助动作提示儿歌内容,表现相互吹牛皮的得意和自大模样。

4.分角色练习对话,在呼应表演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儿歌的内容和动作。

四、语言、声音、节奏、动作、头饰配合完整表演儿歌,体会并大胆表现京韵儿歌的趣味性。

1. 戴头饰两两结对表演儿歌,拍手打节奏欣赏同伴的表演。

2. 教师以京韵大鼓的唱腔揭示儿歌的结局,体会幽默结局中蕴含的道理。

篇二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模仿儿化发音及角色的音调,尝试用不同动作来表现儿歌内容。

2.在听、说、看、演、玩中感受体验京韵儿歌幽默诙谐的独特韵味。

3.懂得不能随便说大话的道理。

活动准备:PPT课件录音头饰道具若干双响筒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了解儿歌中角色的称呼。

大班音乐教案: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教案: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教案:蝈蝈和蛐蛐一、教学目标1.通过音乐活动,让幼儿认识蝈蝈和蛐蛐,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节奏感。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音乐欣赏:《蝈蝈和蛐蛐》2.歌曲学唱:《蝈蝈和蛐蛐》3.节奏练习:模仿蝈蝈和蛐蛐的鸣叫4.创意活动:编排蝈蝈和蛐蛐的音乐故事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活跃气氛。

教师出示蝈蝈和蛐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音乐欣赏教师播放《蝈蝈和蛐蛐》音乐,让幼儿聆听并感受音乐的美感。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音乐中出现的动物,并讨论它们的鸣叫特点。

教师再次播放音乐,让幼儿尝试模仿蝈蝈和蛐蛐的鸣叫。

3.歌曲学唱教师逐句教唱《蝈蝈和蛐蛐》歌曲,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和节奏。

教师与幼儿一起演唱,增加互动性。

教师鼓励幼儿自主演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4.节奏练习教师出示节奏图谱,引导幼儿认识节奏。

教师示范蝈蝈和蛐蛐的鸣叫节奏,让幼儿模仿。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节奏练习,提高他们的节奏感。

5.创意活动教师提出创意活动的主题:编排蝈蝈和蛐蛐的音乐故事。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情节,分配角色。

教师与幼儿一起编排故事,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表演,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师提出改进意见,为下一次活动做好准备。

四、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音乐欣赏、歌曲学唱、节奏练习和创意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创新能力。

2.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音乐资源:《蝈蝈和蛐蛐》歌曲、音乐欣赏素材。

2.图片资源:蝈蝈和蛐蛐的图片。

3.节奏图谱:蝈蝈和蛐蛐的鸣叫节奏图谱。

4.创意活动素材:编排蝈蝈和蛐蛐音乐故事的道具、场景等。

六、教学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蝈蝈和蛐蛐的生活环境,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完成蝈蝈和蛐蛐的音乐故事编排。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蝈蝈和蛐蛐》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蝈蝈和蛐蛐》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和感受音乐的美;2.让学生了解旋律、节拍、和声,培养音乐感知能力;3.听说唱悦曲,使学生体验音乐表现力,提高表达能力;4.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让学生了解民歌、散曲、戏曲等丰富的中国音乐文化。

二、教学内容本课以儿童歌曲《蝈蝈和蛐蛐》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唱歌、听歌、说唱及乐器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这首歌的节奏、旋律、和弦及歌词等要素,理解其背后的寓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歌曲导入1.教师先演唱一段《蝈蝈和蛐蛐》的旋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让学生一起跟着教师唱这首歌曲,重点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第二步:歌曲认识1.通过简单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借助简笔画和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表现对象——蝈蝈和蛐蛐;3.让学生分别轮流演唱歌曲的每一句,并注重发音、语调和节奏。

第三步:乐器表演1.教师分发乐器,让学生使用小乐器伴奏唱歌,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2.在指导下,学生可选择使用鼓、铃铛或小钢琴等小型乐器,用简单的伴奏方式增强歌曲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第四步:口语表演1.分角色让学生对话模拟《蝈蝈和蛐蛐》故事;2.引导学生通过口语表演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第五步:综合表演1.进行全班综合表演,学生可进行小合唱或合奏,展示学习成果;2.可结合学校或班级节日活动,加入编舞等环节,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快乐。

四、教学方法1.歌曲导入2.歌曲认识3.乐器表演4.口语表演5.综合表演五、教学资料、工具和设备1.教材《蝈蝈和蛐蛐》;2.小型乐器:如鼓、铃铛、小钢琴等。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歌曲旋律、歌词和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2.学生能够运用乐器演奏表现歌曲;3.学生能够在口语表演中较好地表达情感和思想;4.全班综合表演效果良好。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借助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介绍、实际演示和提纲挈领式的引导,让学生用心感知、理解音乐的内涵,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

蝈蝈和蛐蛐-幼儿园音乐教案

蝈蝈和蛐蛐-幼儿园音乐教案

蝈蝈和蛐蛐-幼儿园音乐教案教学对象幼儿园大班教学内容歌曲《蝈蝈和蛐蛐》教学目标1.能够用听觉感受和表情模仿蝈蝈和蛐蛐的叫声;2.能够在音乐的基础上,了解蝈蝈和蛐蛐的生长环境和栖息地;3.能够掌握简单数字和量词;教学准备1.相关媒体素材:《蝈蝈和蛐蛐》的音乐播放器或CD;2.教学道具:玩具蝈蝈、玩具蛐蛐、绿色布质材料、绿色纸张、易掉色的贴纸;3.教学工具:一些简单的绘画工具(如色笔、彩色纸)和几个数字卡片。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歌曲《蝈蝈和蛐蛐》,让孩子们听一遍;2.老师与孩子们交流:“你们都能听到,这首歌的主题是什么?”3.引导孩子们注意音乐中数字和量词的出现。

步骤二:手比动作学声音(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3-4人,在老师的引导下,模仿蝈蝈、蛐蛐的学唱声。

老师提问孩子们体验的感觉,如:“蝈蝈的声音听起来是不是低沉而持久?”“蛐蛐的声音听起来是不是尖厉而短促?”2.带领孩子们对着音乐,手比动作学声音。

如:“蝈蝈在叶子上走路的时候,咯咯咯…….”“蛐蛐居高临下的时候,嘀嘀嘀……”步骤三:制作小游戏(15分钟)1.老师分发贴纸和玩具蝈蝈、蛐蛐。

2.请孩子们用绿色的布料将玩具蝈蝈、蛐蛐包裹起来,做成像草皮一样的形状,名曰“蝈蝈居”和“蛐蛐居”。

3.再发给每个孩子几片数字卡片,制作草床,让蝈蝈和蛐蛐生活在草床里。

4.带领孩子们在“蝈蝈居”和“蛐蛐居”里以“蜜蜂代理”的方式玩游戏(由每个孩子扮演蝈蝈或者蛐蛐,他们必须按照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和数量去吃食物。

)步骤四:自由表现(10分钟)1.孩子们已经非常熟悉蝈蝈和蛐蛐了,老师可以通过给孩子们一些数字进行讨论,如:“蝈蝈和蛐蛐怎么排队?”2.鼓励孩子们表现出他们的想象和想法。

步骤五:合唱(10分钟)1.合唱歌曲《蝈蝈和蛐蛐》。

必要时可利用音乐表现、指挥等方式加强。

2.老师询问孩子们,他们用过哪些数字和数量?3.回忆蝈蝈和蛐蛐的生活环境。

教学扩展1.制作一个材料盒子,放置胶水、剪刀、绘画笔、颜色纸等如制作昆虫生活乐园、绘制昆虫图画等,引导孩子们使用这些材料,表现出他们想象中的昆虫世界。

2020年幼儿园大班蝈蝈和蛐蛐教案.doc

2020年幼儿园大班蝈蝈和蛐蛐教案.doc

蝈蝈和蛐蛐[教材分析]这首歌曲调幽默诙谐,具有北方戏曲的演唱风格。

整首作品以蝈蝈和蛐蛐吹牛皮这一事件为主线,以幽默的故事情节引起幼儿演唱欲望。

幼儿通过活动,不但能了解北方戏曲的演唱风格,还能获得表现力、创造力和社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由于这首歌的歌词较长,演唱风格又是孩子们不常接触的戏曲类型,因此要分三个课时来进行,我本次执教的是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1、体验和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

2、了解北方戏曲拖长腔、回环的特点,并能初步分角色演唱歌曲。

3、懂得不能随便说大话的道理。

[活动准备]1、幼儿事先学会与教师分角色朗诵歌词2、歌曲原声带和伴奏带、录音机[活动过程]一、朗诵歌词导入教师与幼儿一起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二、欣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完整听音乐一遍,提问:这首歌有趣吗?哪个地方有趣?[拖长腔、儿化音]跟我们以前学的歌有什么不一样?[听起来像唱戏]三、学唱歌曲1、提问:这首歌是不是从头到尾一直都在唱呢?[教师范唱,幼儿找出并学唱歌曲中说白的两句话]2、提问:蝈蝈和蛐蛐在介绍自己时是怎么唱的?[幼儿学唱前四句,并总结出前三句旋律一样,第四句的音低下去]之后分角色演唱第一段。

3、提问:吹牛皮是什么样子?[幼儿模仿吹牛皮时得意的样子]之后换角色演唱。

4、提问: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时候谁来了?大公鸡是怎么把他们吃下去的?[幼儿学唱最后一段]四、不同形式演唱歌曲1、小结学唱歌曲部分。

2、完整演唱一遍,要求要把歌词唱清楚。

3、自己选择角色演唱一遍,要求表现出得意神情。

五、游戏中提升经验1、教师扮演大公鸡,幼儿扮演蝈蝈和蛐蛐,进行游戏。

2、讨论:吹牛皮有什么不好。

3、小结:以后都不做吹牛皮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蝈蝈和蛐蛐,幼儿音乐教案
,
蝈蝈和蛐蛐儿童识字
[教材分析]这首歌曲调幽默诙谐,具有北方戏曲的演唱风格。

整首作品以蝈蝈和蛐蛐吹牛皮这一事件为主线,以幽默的故事情节引起幼儿演唱欲望。

幼儿通过活动,不但能了解北方戏曲的演唱风格,还能获得表现力、创造力和社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儿童动画
由于这首歌的歌词较长,演唱风格又是孩子们不常接触的戏曲类型,因此要分三个课时来进行,我本次执教的是第二课时。

儿童动画
[活动目标]儿童识字
1、体验和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

儿童识字
2、了解北方戏曲拖长腔、回环的特点,并能初步分角色演唱歌曲。

儿童动画
3、懂得不能随便说大话的道理。

儿童教育
[活动准备]儿童教育
1、幼儿事先学会与教师分角色朗诵歌词儿童识字
2、歌曲原声带和伴奏带、录音机儿童教育
[活动过程]儿童动画
一、朗诵歌词导入儿童歌曲
教师与幼儿一起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儿童动画
二、欣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
完整听音乐一遍,提问:这首歌有趣吗?儿童教育
哪个地方有趣?[拖长腔、儿化音]
跟我们以前学的歌有什么不一样?[听起来像唱戏]
三、学唱歌曲
1、提问:这首歌是不是从头到尾一直都在唱呢?[教师范唱,幼儿找出并学唱歌曲中说白的两句话]儿童歌曲
2、提问:蝈蝈和蛐蛐在介绍自己时是怎么唱的?[幼儿学唱前四句,并总结出前三句旋律一样,第四句的音低下去]之后分角色演唱第一段。

3、提问:吹牛皮是什么样子?[幼儿模仿吹牛皮时得意的样子]之后换角色演唱。

儿童教育
4、提问: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时候谁来了?大公鸡是怎么把他们吃下去的?[幼儿学唱最后一段]儿童识字
四、不同形式演唱歌曲
1、小结学唱歌曲部分。

2、完整演唱一遍,要求要把歌词唱清楚。

儿童动画
3、自己选择角色演唱一遍,要求表现出得意神情。

儿童识字
五、游戏中提升经验儿童识字
1、教师扮演大公鸡,幼儿扮演蝈蝈和蛐蛐,进行游戏。

2、讨论:吹牛皮有什么不好。

儿童歌曲
3、小结:以后都不做吹牛皮的人。

四、不同形式演唱歌曲
1、小结学唱歌曲部分。

2、完整演唱一遍,要求要把歌词唱清楚。

3、自己选择角色演唱一遍,要求表现出得意神情。

五、游戏中提升经验
1、教师扮演大公鸡,幼儿扮演蝈蝈和蛐蛐,进行游戏。

2、讨论:吹牛皮有什么不好。

3、小结:以后都不做吹牛皮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