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教学设计范文

合集下载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三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生活充满好奇心,但关注能力观察能力欠缺,对家乡的风土人情了解也甚少,所以地方课上想更多地体现自主性还是有难度的。

课堂上,教师要以丰富的资料诱发学生努力学习、努力探究显得很重要。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的安全意识,获得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乐于合群,把自己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去。

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3、懂得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学会礼貌用语,学做一个文明观众。

5、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文化学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6、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乐于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懂得关心和养护自己的身体,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7、树立“居安思危”的国防观念,激发爱军习武、献身国防的思想感情,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1、教学内容的组织应体现综合的特点2、突出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实践性。

3、增强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情境的开放性4、关注学习过程的生成性,教学内容的表达应避免成人化新的学期开始了,回顾上学期的教学工作,发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1.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原则,着重培养七年级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及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对于九年级学生侧重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了解及适应能力。

2.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增进学生对其生活背景下的文化、社会、自然、科技的理解,促进学生全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3.促进地方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补充、协调关系,增强地方课的地方适应性,体现地方课的地方特点。

地方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成功训练》、《专题教育》和《家乡教育》三个方面。

成功训练是我省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之后设立的地方课程,《成功训练》在课程设计上划分为“基础学力教育”、“情意教育”、“自我管理教育”(着重用于七、八年级学生的教学)。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设计(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设计(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设计(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设计(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学科小学第( 2 )册第(1)时有趣的风俗活动课时间教学下限目标:使学生在舞龙、踩高跷、泼水节等民族风俗活动中学习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目标提高身体素质。

设计上限目标: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及反应、灵敏、协调能力,启发积极参与的意识,培养协作精神,陶冶良好的思想情操。

重难使学生在舞龙、踩高跷、泼水节等民族风俗活动中学习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身体素点分质。

析教学录像准备环节教学设计个别二次设计化指备课时间导预设.教学实录:1舞龙(配乐)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舞龙吗,让生:“看过”,“电视上看过”师:舞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项目。

在我们自己家乡也有这个项目。

人们学经常用舞龙来庆祝节日,增添节日的气氛。

那么,作为龙的传人,你们想不生想自己玩玩,做个舞龙高手呢,生:想~观师:太好了。

举起你身旁的“威龙”我们一起试试吧。

看学生自主的以小组形式随教师一起舞龙。

你左我也左,你右我也右,你走我也走……一个个模仿的还真快。

师:刚才同学们舞的还真不错~可是都是跟老师做的。

你们能不能自己想出点新花样、新图形呀,生:能~师:真的吗,好,我们就比一比,看哪一组想出的花样最多而且最有精神。

- 1 -组长马上组织队员讨论跑那些图形,怎么跑。

“s”形,“8”形,“N”形,螺旋形,波浪形……真是五花八门,俨然一副龙腾图。

我让表现较好的小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风采,并让其他小组作出评价。

嘿,表演的同学个个争先恐后,精神饱满,评价的同学也说的头头是道,掌声此起彼伏。

2踩高跷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

你们知道这舞龙用的木棒叫什么吗,生:“不就是木棍嘛”,“长脚”,“高跷”师:对了,它叫高跷。

在我国踩高跷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在许多地方人们都以这种舞蹈形式庆祝节日。

今天,我们也来一起玩玩吧。

很快,学生们每人一副高跷在操场上跃跃一试。

不会的模仿会的同学。

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就是上不了“架”。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非遗传承)《东坞山豆腐皮:幸福的味道》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非遗传承)《东坞山豆腐皮:幸福的味道》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非遗传承)《东坞山豆腐皮:幸福的味道》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1. 课程来源:本课程来源于我国地方特色美食——东坞山豆腐皮,它源自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东坞山镇,是一道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这一美食文化,我们将其纳入校本课程,以公开课的形式进行教学。

2. 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东坞山豆腐皮的历史渊源、制作技艺和地域特色。

(2)培养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传承意识。

(3)通过亲身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东坞山豆腐皮的历史渊源2. 东坞山豆腐皮的制作技艺3. 东坞山豆腐皮的地域特色4. 地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5. 动手实践:制作东坞山豆腐皮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东坞山豆腐皮的历史渊源、制作技艺和地域特色。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地方传统文化传承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东坞山豆腐皮的传承与发展。

4.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实践,制作东坞山豆腐皮。

1. 教材:东坞山豆腐皮相关资料、制作教程。

2. 教具:投影仪、电脑、音响、白板、粉笔。

3. 食材:黄豆、清水、石膏等制作东坞山豆腐皮的原料。

4. 场地:教室、厨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东坞山豆腐皮的制作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东坞山豆腐皮的历史渊源和地域特色。

2. 讲解:(1)详细讲解东坞山豆腐皮的制作技艺。

(2)分析地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3. 讨论:(1)分组讨论东坞山豆腐皮的传承与发展。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提出建议。

4.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动手实践,制作东坞山豆腐皮。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

(2)学生分享制作东坞山豆腐皮的心得体会。

6. 作业布置:1.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后提交心得体会,反思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情况和收获。

地方课教学设计范文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地方课教学设计范文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地方课教学设计范文一、课程概述地方课是指在不同地区开设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课程,通过教授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等知识,培养学生对本地区的了解和认同感。

本文以《地方文化探索》为例,展示了一篇地方课教学设计范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等知识,使学生了解本地区的特色和发展历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本地区的热爱与认同感,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历史课程讲解本地区的历史演变、重大事件、著名人物等。

2. 地理课程介绍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地貌特点、气候特征等。

3. 文化课程学习本地区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艺术表达等。

四、教学过程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播放一段展示本地区美景、名胜古迹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本地区的兴趣。

2. 导入话题提问:你们知道本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有哪些特色吗?请谈一谈。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本地区的特色和文化。

3. 学习历史知识分组让学生自选一个本地著名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团队合作调研和汇报。

指导学生:查阅资料、采访当地长者、参观相关场所等。

学生用PPT、海报等形式进行汇报,分享调研成果。

4. 学习地理知识实地考察本地区的地理特点,例如山川河流、气候景观等。

学生观察并记录所见所闻,回到教室后用地图标注并进行讨论。

5. 学习文化知识安排学生观看一部描述本地区传统文化的纪录片。

观看后,进行集体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本地区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6. 创作展示鼓励学生以舞蹈、音乐、绘画等形式,展示自己对本地区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组织课堂文化艺术展览,让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对本地区知识的掌握情况等。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调研报告、地图标注、艺术作品等展示成果。

3.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了解学生对地方课程的学习动机、学习效果等。

初中地方课程优秀教案

初中地方课程优秀教案

初中地方课程优秀教案课程类型:地方课程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科:地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

2.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地形特征3. 家乡的气候特点4. 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家乡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地理环境。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地理信息,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探究主题,如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点等。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家长等方式,收集小组探究主题的相关信息。

三、合作探究(15分钟)1.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的探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完善。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评价,对各小组的探究成果进行总结和点评。

四、课堂实践(10分钟)1. 教师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乡,提出一个地理实践项目,如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土壤侵蚀状况等。

2.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实践项目的设计方案。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家乡地理特征的认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善实践项目设计方案,准备进行课后实践调查。

2. 撰写课后心得体会,反思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地理特征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 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注:本教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甄选3篇)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甄选3篇)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甄选3篇)1.地方课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自行调查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知道了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有效地预防“白色污染”的产生。

从中获得了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

2、通过查阅、整理资料,培养独立解决能力,增强实践。

活动过程第一阶段:确定研究主题,探讨研究方法。

(课内)一、导入主题1、游戏:根据提供的四个词,猜出是什么物品?超市菜场、轻便结实、免费提供、袋装垃圾——塑料袋2、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塑料袋?3、塑料袋被评为了“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这是怎么回事?二、确定小主题1、关于塑料袋,你知道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图片(人们使用塑料袋、塑料袋的危害)2、提出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将各自想要研究的问题写在纸上,教师将纸条选择性地贴在黑板上,合并问题,得出以下三个主题:(1)塑料袋有哪些危害?(2)人们使用塑料袋的现状如何?(3)怎样减少塑料袋的污染?3、我们可以选用哪些途径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研究?上网、查找书籍、问卷调查、实验4、分小组第二阶段:各个小组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开展活动。

(课外)第三阶段:汇报、成果展示。

一、小组汇报研究成果:主题一:(第一组汇报)塑料袋有哪些危害?1、实验:一个月前将一只塑料袋和一张白纸埋入泥土中,一个月后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照片。

2、当场实验:点燃塑料袋,请大家闻闻气味证明。

3、上网查阅资料,整理后得出:(投影出示)4、小品:《地球爷爷生病了》主题二:(第二组汇报)人们使用塑料袋的现状如何?1、影像资料:采访市场买菜者。

2、采访结束后,我们小组决定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3、上网查找资料,发现一些惊人的数字:(投影仪出示)主题三:(第三小组汇报)怎样减少塑料袋的污染?1、首先应尽量选用无毒塑料袋。

邀请环保专家介绍怎样区分有毒、无毒的塑料袋。

(现场实践)2、上网查找资料。

编成小报《向白色污染挑战》二、教师生成整合:1、板书:“限塑令”,有谁对这个词有所耳闻?2、读了信息,你知道些什么?(时间、内容)。

学校地方课程教学计划6篇

学校地方课程教学计划6篇

学校地方课程教学计划6篇学校地方课程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当和国家教育教学方针,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景,进行安全、环境、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工作目标任务1、安全教育方面中央领导对中学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于天,人民利益重如山”。

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料之一“安全教育”,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疾病预防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职责感,确保学生的安全2、环境教育方面环境保护对于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

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

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关心家乡的环保事业,帮忙学生进一步增长环保知识,掌握环保基本方法,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礼貌意识,既是现代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职责。

3、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经过感知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传统、领略民族文化,探究、合作、实践是领略民族文化、感悟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方法。

在这门新的课程中,学生是主角,让学生阅读、大声诵读、翻译古文、诗歌欣赏等一系列活动中,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用心感悟。

三、教情分析我本学期担任初一地方课程教学工作。

虽然有了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还是初次接触地方课程教学,积极开展教学团体备课,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学情,把握课程标准,遵循教学规律,完成教学任务。

四、学情分析初一每班有学生56人。

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课程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地方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地方课程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地方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培养学生的地方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本课程将围绕地方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展开,具体内容包括地方历史沿革、地方文化特色、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等。

教学方法上,我们将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与环境为了保障教学质量,我们将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同时,我们还将积极寻求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教学环境方面,我们将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们将通过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我们还将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不断改进和优化课程。

五、师资培养与支持优秀的教师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

我们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我们还将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支持,如教学资料、教学设备、教学培训等,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造力。

六、教学管理与保障为了保障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我们将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机制。

包括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日历、教学大纲等文件,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加强课堂管理,维护教学秩序;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和支持。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地方课程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方课程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思想认识: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情趣。

2.基础知识: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点:吟诵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像诗歌内容,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温故引新,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过渡语:我们今天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

(板书课题:示儿)2.提问:我们在第十一册学了三首古诗,请回忆我们是从哪几方面学习的?引导学生回答,投影仪显示本课学习目标:①学习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内容;②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揭示诗题,介绍背景1.读题质疑。

①说说“示”的意思;(告诉、告知)②问:根据题目引导学生答出:谁告诉儿子?告诉什么给儿子?为什么告诉儿子?2.读“预习”,简介作者陆游和他当时写这首诗的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1.先听老师范读,学生再自由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注释,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细读全诗,理解内容1.读。

学生默读,把没读懂的字、词写在黑板上。

2.查。

学生查字典、词典讨论解决黑板上的不理解的字、词。

3.连。

①根据第一句中字、词意思,说说这一句句意;②学生根据说句意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写出第二、三、四句意思;指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句子意思。

(老师点拨板书:心事、渴望)4.疑。

①学生针对诗歌的字、词、思想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②老师引导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较难问题。

五、再现画面,吟诵玩味1.读。

熟读全诗,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2.想。

①听录音机朗读诗歌,学生闭目想像:陆游病危,但没看到祖国统一而遗憾的情景;②学生边读边想。

初中地方课程教案

初中地方课程教案

初中地方课程教案1. 了解地方文化的基本内涵,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地域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文化: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历史人物等。

2. 家乡的自然环境: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3. 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介绍家乡的经济、科技、教育、卫生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4. 家乡的特色产业:介绍家乡的主要产业、产品特点、市场前景等。

5. 家乡的文化艺术:介绍家乡的传统艺术、民间风俗、特色美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和文化艺术。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乡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地域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和文化艺术。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家乡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点和优势。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家乡的发展问题和解决方案。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景点、企业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地域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导入新课。

2. 讲解:教师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和文化艺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3. 案例分析:教师提出具体的家乡案例,让学生分析家乡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乡。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发展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景点、企业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魅力和不足。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乡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六年级)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六年级)

一、宽仁厚爱“至圣先师”孔子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在儒学丰厚的内涵之中,核心是“爱人”。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宽仁厚爱”,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儒家经典感受仁爱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仁爱故事,并把仁爱思想落实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

本单元围绕“宽仁厚爱”这一主题,共编排两个板块,分别是“经典驿站”和“人物长廊”。

在“经典驿站”中共有五课,分别是《仁者达人》《仁者亲仁》《保仁存己》《为仁由己》《一国兴仁》,选取了《论语》《孟子》《大学》《左传》等经典中的语句。

“人物长廊”共有两课,分别是《网开三面》和《王守仁》。

《网开三面》讲述的是贤明的商王汤的故事。

他关心百姓疾苦,勤政爱民,深受百姓拥戴。

《王守仁》中的主人翁是明代的哲学家王守仁,重点介绍了其著名的“致良知”学说。

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读背和实践活动,汲取课文中蕴含的仁爱思想。

要突出教学的活动性特点,活动方式要灵活多样,体现积累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和实践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并培养初步的研究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经典驿站1、仁者达人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选文的意思。

能够根据自己的体会来推测别人的感受,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3、积累语言,增强文化底蕴,深化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

4、通过讲故事、关注生活、宣传优秀人物事迹,发展语言表达能力,锻炼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一.设计民间故事微课,导入本课的学习。

《杏林春暖》故事内容:三国时期有位叫董奉的名医,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他在给别人治病的时候既不接受感谢也不接受礼物,只要求痊愈的病患在他房前栽杏树作为纪念。

重症痊愈的人种5棵,轻症痊愈的人种1棵。

多年以后,他住的地方杏树蔚然成林,红杏累累。

当开药需要杏果时,他不让病患拿钱,只要拿一斗谷子换一斗杏果即可。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画一画自己美丽、明亮的眼睛,并在你的眼睛下面写上几句话。
课题
保护眼睛 预防近视(4)
总课时数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2.让学生认识近视眼形成的原因,并知道怎样预防近视眼。
3.培养学生良好地用眼卫生习愤,树立强烈的保护眼睛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近视眼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的方法。
2、学生在经历调查:搜集、整理信息、汇报交流近视的危害和造成近视的原因过程中,合作探究出预防近视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3、培养学生珍爱眼睛,保护视力。掌握预防近视的方法并养成科学用眼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近视的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教法与学法
谈话交流、讲授法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课件、媒体资源等)
一旦近视了,我们的生活学习都会受影响。下面有请小记者出场,请他采访一下我们班里近视的同学。
(意图: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近视的成因,从而懂得用眼卫生是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有效方法.)
(二)近视会给你带来哪些危害及烦恼呢?
1、小记者采访,请近视的学生回答。
2、师总结近视给人带来的危害及烦恼.(出示课件)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近视的内容和怎样爱护我们的眼睛,也知道了眼睛的作用很大很大。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欣赏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没有它,工作、学习都会受到影响。
板书设计
保护眼睛 预防近视
“二”个要
“三”个一
“四”不看
课题
保护眼睛 预防近视(3)
总课时数
3
教学目标
1、体会眼睛在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勤剪指甲勤洗手,不用脏手把眼揉;

传统文化地方课程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地方课程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地方课程教学设计一、引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宝贵财富,是人们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地方课程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和熟悉自己地方的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本文将介绍传统文化地方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及其核心要素,并提供一份教学设计的示例。

二、重要性1.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及地方的独特标志,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传统文化地方课程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

2. 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传统文化地方课程教学设计,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有利于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自己的独特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传统文化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传统文化地方课程教学设计,学生将接触到各种形式的传统艺术,如音乐、舞蹈、绘画等,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传统文化地方课程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学习和探索自己地方的传统文化,学生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三、核心要素1. 选题与目标:选择合适的主题和目标,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自己地方的传统文化,并培养相关的价值观和技能。

2. 内容与方法:根据选定的主题和目标,设计相关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可以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地考察、学生研究报告等。

3. 教材与资源:寻找和选择适合的教材和资源,如书籍、图片、音频、视频等,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4. 评估与反馈:设计有效的评估方法,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地方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并及时提供反馈,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四、教学设计示例主题:传统节日——中秋节目标:1. 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发展;2. 掌握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风俗;3. 学习制作中秋节的传统食品;4. 体验和表演中秋节的传统艺术形式。

内容与方法:1. 课堂讲授: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发展和相关传说;2. 小组讨论:讨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风俗,展示各地的特色;3. 实地考察:参观中秋节的庆祝活动,了解当地的传统庆祝方式;4. 学生研究报告:学生选择一个中秋节的传统食品,通过研究了解其制作方法,并在课堂上展示和分享;5. 学生表演:学生学习和表演中秋节的传统舞蹈或音乐,展示中秋节的传统艺术形式。

小学2023-2024学年度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标准范文(5篇)

小学2023-2024学年度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标准范文(5篇)

小学2023-2024学年度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标准范文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们将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思路和教导处的工作安排,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具体指导,坚持用新观念去开拓创新,坚持与时俱进,注重以人为本,全面提升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继续深入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全面实施语文学科素质教育,努力开创具有本校特色的语文教育教学新局面。

二、具体工作和要求1、提高广大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变得准确、生动、形象,为学生示范;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语文教师还要学会写教育笔记,作好教育反思。

教育家第多惠斯说:“正如没有人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让书香与教师一路同行。

要成为研究型教师,首先要成为爱读书的教师。

多读书,读好书,形成丰厚的文化积淀,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尤为重要。

各学校应鼓励教师到图书室借阅图书,多读一些教育理论专著、教育杂志,让书香伴随教师一路同行。

鼓励语文老师勤于笔耕。

希望老师们能经常写教学反思,这对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是非常有好处的。

加强教研论文撰写工作。

写好有质量的经验论文,多写实践中有自己思考、做法的文章,加强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同时认真撰写教学反思。

2、规范语文教学常规管理。

(1)备课:有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备班情,备学情,要有针对性、有特色,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方法灵活多变,重难点突出,努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

备课环节要符合新课标要求,三维目标明确,过程规范简洁,力争本学期每位教师都能设计出几份高质量的教案,反对照抄照搬。

(2)上课:要求教师要适应教育新形式的要求,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关心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媒体,利用网上信息资源,鼓励使用课件辅助教学,拓宽学生学习时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非遗传承)《东坞山豆腐皮:幸福的味道》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非遗传承)《东坞山豆腐皮:幸福的味道》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东坞山豆腐皮:幸福的味道》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认识东坞山豆腐皮的文化背景和制作工艺。

引发学生对地方特色美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1.2 教学内容介绍东坞山豆腐皮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讲解东坞山豆腐皮的制作流程和技艺特点。

1.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东坞山豆腐皮的制作视频,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其制作过程。

学生分享自己对东坞山豆腐皮的了解和体验。

教师总结并强调东坞山豆腐皮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

第二章:东坞山豆腐皮的制作工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东坞山豆腐皮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2 教学内容讲解东坞山豆腐皮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演示东坞山豆腐皮的制作过程,包括磨豆、煮浆、过滤、凝固、剥皮等步骤。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体验东坞山豆腐皮的制作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学生展示制作成果,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三章:东坞山豆腐皮的食用方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东坞山豆腐皮的多种食用方式和搭配建议。

培养学生对东坞山豆腐皮的喜爱和消费习惯。

3.2 教学内容介绍东坞山豆腐皮的常见食用方法,如凉拌、炖汤、炒菜等。

推荐东坞山豆腐皮的健康搭配,如搭配蔬菜、肉类、海鲜等。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东坞山豆腐皮的食用方式和搭配建议。

教师展示东坞山豆腐皮的特色菜品,引导学生品尝并评价。

学生总结并分享自己对东坞山豆腐皮食用方式的感悟和心得。

第四章:东坞山豆腐皮的文化价值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东坞山豆腐皮作为非遗文化的珍贵价值。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4.2 教学内容讲解东坞山豆腐皮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探讨东坞山豆腐皮在地方经济发展和民俗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

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东坞山豆腐皮的文化价值。

教师展示东坞山豆腐皮的相关非遗传承活动,如制作比赛、展览等。

学生分享自己对东坞山豆腐皮文化价值的认识和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行调查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知道了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有效地预防“白色污染”的产生。

从中获得了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

2、通过查阅、整理资料,培养独立解决能力,增强实践。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研究主题,探讨研究方法。

(课内)
一、导入主题
1、游戏:根据提供的四个词,猜出是什么物品?超市菜场、轻便结实、免费提供、袋装垃圾——塑料袋
2、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塑料袋?
3、塑料袋被评为了“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这是怎么回事?
二、确定小主题
1、关于塑料袋,你知道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图片(人们使用塑料袋、塑料袋的危害)
2、提出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将各自想要研究的问题写在纸上,教师将纸条选择性地贴在黑板上,合并问题,得出以下
三个主题:
(1)塑料袋有哪些危害?
(2)人们使用塑料袋的现状如何?
(3)怎样减少塑料袋的污染?
3、我们可以选用哪些途径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研究?
上网、查找书籍、问卷调查、实验
4、分小组
第二阶段:各个小组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开展活动。

(课外)
第三阶段:汇报、成果展示。

一、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主题一:(第一组汇报)塑料袋有哪些危害?
1、实验:一个月前将一只塑料袋和一张白纸埋入泥土中,
一个月后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照片。

2、当场实验:点燃塑料袋,请大家闻闻气味证明。

3、上网查阅资料,整理后得出:(投影出示)
4、小品:《地球爷爷生病了》
主题二:(第二组汇报)人们使用塑料袋的现状如何?
1、影像资料:采访市场买菜者。

2、采访结束后,我们小组决定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3、上网查找资料,发现一些惊人的数字:(投影仪出示)
主题三:(第三小组汇报)怎样减少塑料袋的’污染?
1、首先应尽量选用无毒塑料袋。

邀请环保专家介绍怎
样区分有毒、无毒的塑料袋。

(现场实践)
2、上网查找资料。

编成小报《向白色污染挑战》
二、教师生成整合:
1、板书:“限塑令”,有谁对这个词有所耳闻?
2、读了信息,你知道些什么?(时间、内容)。

了解“有偿使用”的含义
3、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支持国家这个号召呢?(讨论)
4、总结
三、学生代表发言:
关于现在孩子用塑料书面和自己家长小时候动手用旧挂历包书皮的情况分析,建议同学们用家中的废旧的挂历等纸张来包书面。

课后延伸:
微型课请家长来现场包书皮。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