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一、前言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需要制定新的战略目标。
二、新时代背景下的战略目标1. 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在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创新能力、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做出努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环保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
2.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贸易投资合作,并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机遇。
3. 加快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未来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优化政策环境、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做出努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信息安全保障,确保数字化转型的顺利进行。
4. 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下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加强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等方面做出努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5. 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新时代下我国环保事业的主要目标。
在推进绿色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环境治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低碳经济等方面做出努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环境监管,确保绿色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实现战略目标的路径1. 坚持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
在创新驱动过程中,需要加强科技投入、优化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创新等方面做出努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人才引进,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
2. 加强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
在国际合作过程中,需要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等方面做出努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外开放,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浅析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
浅析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浅析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二《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开始进入了一个全心的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新概念被专家学者提出,并且在广大范围内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视。
因此,本文将着眼于这一新型词汇,分析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之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并且给出一定的解决对策,以支持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最终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中国;经济;新常态1.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综述在国际经济环境发生剧变的情况下,我国的专家学者有预见性的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词汇。
“剧变”主要是指以下几方面:首先,在经历了美国次贷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逐渐转暖,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逐渐恢复;其次,全球货币体系仍旧以美元为主体,发展中国家的多元化货币政策的推行遇阻;最后,包括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型经济体在全球范围内的话语权越来越强,使得全球经济呈现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状况。
而“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我国的具体表现如下:首先,改革开放在我国实行了一段时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会逐渐下降,而且会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社会压力增大;其次是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的消费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而且产业结构不断升级,GDP逐渐走向了绿色之路;接着是我国政府以及民间的金融风险逐渐降低;最后则是政府与市场直观的关系得到了缓和,使得市场在政府的调控下越发如鱼得水。
2.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2.1国际经济形势愈发复杂不仅仅中国在发展,在这几十年里,印度、巴西等世界新型经济增长点都得到了“质”与“量”的发展,其不仅扩大了国内贸易经济的发展,而且在海外市场上也占了相当大的份额。
而且,随着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家经济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国际经济形式愈发复杂。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风波过后,制造业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又再一次被人们所重视。
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新时代
2.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国有资本
• 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围绕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 管机构职能,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
国有企业
• 加强国有企业党的 领导和党的 建设,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 构。
民营企业
• 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落实保护产权政策,依法甄别纠正社会反映强烈的 产权纠纷案件。
• 结构性政策 要发挥更大作用,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优化存 量资源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好消费的 基础性作用,促进有效投 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
• 社会政策 要注重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积极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加强基 本公共服务,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 改革开放 要加大力度,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步子再快一些,以完善产权 制度和 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的 突 破。扩大对外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打好防范化解 重大风险攻坚战
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
➢ 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 ➢ 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
部的 良性循环; ➢ 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 ➢ 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 ➢ 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打好精准脱贫 攻坚战
高质量发展下的 精准扶贫
政商关系
• 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加快构建亲清 新型政商关系。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01
02
03
04
要科学制定乡村 振兴战略规划。
健全城乡融合发 展体制机制,清 除阻碍 要素下 乡各种障碍。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坚持质 量兴农、绿色兴农, 农业政策从增产导 向转向提质导向。
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总战略
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总战略【摘要】党的十八大再一次明确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对全面小康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其中在经济建设领域设定了“两个翻一番”的新指标。
围绕这一新要求新指标,十八大对中国经济发展制定了总战略,同时做出了新部署。
【关键词】十八大总战略新部署一、十八大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总战略十八大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了“两个翻一番”的新要求。
如何实现这一新要求,总战略就是“两个加快”——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不是一个新的命题其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不是一个新的命题,1995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当时还提出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这和十八大报告上的“两个加快”异曲同工,都强调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模式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两个加快”战略实质上是当时战略的一种历史延续。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升为核心战略那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取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的呢?(1)从认识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开始。
十七大报告首次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成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只是两个字的差别,传达的却是发展理念上的天差地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的确立,标志着我党领导经济建设、探索经济规律的经验日臻成熟,对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从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来实现经济增长,转变到更加注重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等诸多方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上来,打破了“唯GDP论”的束缚。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形成与战略提升。
十七大报告在阐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强调的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把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看作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新时期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新时期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全球化和科技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新时期下的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
这些机遇和挑战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都存在。
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必须应对这些挑战,并利用这些机遇。
一、经济机遇我国从崛起到现在的一系列政策和计划都解释了我国现行的新经济格局。
此时,我们全球化市场的趋势与我国持续的改革开放政策相吻合。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在技术革新、创新和人才引进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机会取得进展。
例如,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物联网都是现在的热门话题,并且在我国市场上正得到广泛的使用。
因此,我国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优势,扩大先进技术和成果在市场上的应用,从而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二、经济挑战外部环境继续变化并不断向我国施加经济压力,许多因素都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例如,贸易壁垒、能源价格变化、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都是我国不可控制的问题。
此外,我国自身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整个国家的人口正在老龄化,这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同时,城市化和工业化可能导致环境问题的严重化,这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社会机遇社会机遇是我国社会发展迈向更高水平的旅程中存在的机会和优势。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教育改革,加大了对人才的培养力度。
这使得我国拥有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以及新的创业机会和创新想法。
在创建一个“双创”新兴领域的努力下,我国近年来举行了大量的创新活动和创业项目,这促进了新市场的发展和创新行业的誕生。
此外,社会机遇还体现在对于多元文化、包容性以及社会和谐等方面的推进上。
四、社会挑战社会挑战包括许多元素。
例如,就业市场的需求在发生变化,传统劳动力岗位被自动化替代。
这对我国就业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
同时,在教育和医疗领域的问题也是我国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社会挑战。
由于人口老化的问题,养老服务和社会安全问题已经愈发成为我国挑战性的任务。
五、环境机遇环境机遇包括更长远的经济和社会优势。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总体要求。
作为一名普通的社会成员,我对新发展阶段的思考和心得体会如下。
一、理解新发展阶段的内涵新发展阶段是指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背景下,面临新的发展形势、任务和要求的阶段。
新发展阶段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的核心要求,要求发展必须更加注重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
只有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发展阶段的重要举措,目的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构建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新发展阶段的目标,主要体现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发展全要素生产率,加强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性新发展理念是对我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核心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突破发展瓶颈。
过去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单一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持续,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2.提升经济竞争力。
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可以推动我国经济从劳动力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品牌密集型的转变,提升我国经济的竞争力。
3.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贯彻新发展理念,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通过发展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任务,实现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深化改革开放。
深化改革开放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全方位开放,形成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2.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是推动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变。
简述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简述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特点和挑战。
下面简述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1. 转型升级: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从传统的投资驱动转向以创新为核心、以消费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2. 新旧动能转换:在新常态下,需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3. 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来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4. 自主创新:在新常态下,自主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需要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和壮大现有产业。
5. 国际化:在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与全球经济紧密结合,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加强国际化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总之,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改革、自主创新和国际化等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能力,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引言: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应该深入了解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和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1 优化产业结构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传统产业已经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我们应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要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其竞争力和附加值。
1.2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我们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1.3 加强绿色发展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我们应该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1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
我们应该加快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任务,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2.2 改善供给结构供给结构的改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支持力度,推动高端制造业发展,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2.3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保障。
我们应该加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3.1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区域协调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
我们应该制定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互联互通。
3.2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
我们应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移的支持力度,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论新时期全面深化国有经济改革的重大任务
论新时期全面深化国有经济改革的重大任务国有经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国有经济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
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深化国有经济改革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本文将从国有经济改革的意义、任务和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全面深化国有经济改革的意义国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代表,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产业和重点领域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国有经济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相对较低,难以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竞争。
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制度存在不足,国有资产配置效率不高,资本金使用效率较低。
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着产权界定不清晰、市场竞争不公平等问题,导致企业发展困难。
全面深化国有经济改革,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重大的作用。
全面深化国有经济改革可以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促进国有经济的高效发展。
通过改革,可以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效益和盈利能力。
改革可以优化国有资产配置结构,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和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财务收益。
通过改革可以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市场竞争机制,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强国有经济的综合实力。
全面深化国有经济改革有助于实现国有经济的自身发展和健康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全面深化国有经济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
通过改革,可以促进国有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升国有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全面深化国有经济改革不仅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对我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大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
11伴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判断我国的发展方位,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
这一发展理念从不同方面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指引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新型发展理念,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遵循。
一、五大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对发展要求的积极回应 当前,旧的发展理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形势、新矛盾、新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在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迎合时代需要的新型发展理念,而五大发展理念的产生,便成为引领我国发展实现深刻变革的根本指针,对于我国“十三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在分析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基础上提出的治本之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经济态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分析了国内经济发展的态势,作出了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的重要判断,针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国际背景,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这一治本之策。
当前世界经济在大变革大调整阶段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深层次影响且持续蔓延,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结束了黄金期,世界各国经济陷入深度调整期,金融市场跌宕起伏,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全球经济发展出现重重难关。
面临这种新变化新挑战,继续沿着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单纯追求增长速度,显然行不通。
因此,我国必须树立新型发展理念来引领实现经济增长由高速度向高质量阶段转变,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发展机遇的战略抉择。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各种难题、经济发展动力亟待解决、经济发展优势不够突出,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这一现实需要,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
对新时代改革的认识
对新时代改革的认识一、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新时代,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化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走出的道路。
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地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二、新时代改革的总体要求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是推动改革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
在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各项改革措施中充分考虑人民群众利益和需求。
2.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各项工作都要贯穿始终、不断推进的重大任务。
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 坚持问题导向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比以往更加复杂和严峻。
因此,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各种问题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只有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推进改革不断深入。
4. 坚持协同推进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协同配合、齐心协力。
在新时代,要坚持协同推进的原则,加强政策沟通、施策衔接、统筹协调,在各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改革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三、新时代改革的重点领域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增长潜力和韧性。
这一领域需要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市场机制,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促进创新发展。
2.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要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和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覆盖面,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优质的服务。
3. 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者:习近平来源:《新湘评论·下半月》2019年第12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就是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是一个重大判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其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第一,这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循环不畅问题十分突出。
同时,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多点突破。
我们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适应科技新变化、人民新需要,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
这样,供求才能在新的水平上实现均衡,我国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这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也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
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重视量的发展,但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第三,这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全球一百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功进入高收入经济体。
那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就是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
那些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国家,就是没有实现这种根本性转变。
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从供给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产业体系比较完整,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和服务质量高。
【内容完整】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新时代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一、高质量发展的定义高质量发展是在原有发展基础上的一种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效益更优、结构更新、与环境和资源协同度更好的经济形态。
如果要实现这样的经济形态,就不能以产出的规模大小来谈论,而是以是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来论。
换句话说,我们在发展进程中要更好、更优、更协调,所要匹配的目标要更高、更美好,同时也更有助于市场出清。
从这个要求出发,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个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求——以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高质量发展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之上进行延展和深化,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要培育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这样就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统一在一起,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线。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我们要朝着刚才所说的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效益更优的方向发展。
于是,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要求就是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从效益优先的角度来讲,高质量发展并不是让企业把高质量发展的成本甚至是亏损甩给政府、甩给社会。
高质量发展一定是伴随着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良好的产出收益。
如果这一点实现不了,仅仅是在政府补贴的摇篮之中或者只是寻求差异化市场环境的过度关照,那么这种发展也不能称为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在市场竞争中按照共同的市场规则,体现出质量的竞争能力与效能,支持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有序实现。
2. 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也就是说,高质量发展是我们推进改革、加强调控、完善市场建设的核心要求和诉求以及重大的选择方向。
我们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之中,而不是在静待着高质量发展的敲门声响起。
简述新时代的概念
简述新时代的概念
新时代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期,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和新的发展阶段。
新时代的概念重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新发展阶段:新时代是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即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此阶段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现代化建设。
2. 新发展理念:新时代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从注重经济增长到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
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等多个方面。
3. 新发展格局:新时代要求打造全球经济新格局,扩大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高质量发展。
4. 新发展动力:新时代要求加强创新驱动,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5. 新发展机遇:新时代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一带一路”建设、信息产业、环保产业、养老产业等,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会。
综上所述,新时代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 1 -。
五个坚持:“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五个坚持:“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等目标,我国需要遵循一系列重要原则。
在此,我将阐述五个坚持:“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具体如下:一、坚持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定位新发展阶段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阶段。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需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发展质量、效益、可持续性不断提高,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十四五”时期,我国需要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创新驱动和高端化发展,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加强结构性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三、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应对全球环境危机的关键路径,也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十四五”时期,我国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要加强生态保护,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进节能减排,建立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四、坚持深化改革深化改革是“十四五”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需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思路,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使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五、坚持开放合作开放合作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条件。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要积极推动全球化进程,加快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打造新的对外开放格局,推进沿海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开放合作力度要不断加大。
总之,“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必须遵循五个坚持,只有坚定不移地按照这些原则前行,才能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等方面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15年国考时政热点: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趋势
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全面总结我国改革发展成功实践,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经济建设和发展领域,面对“三期叠加”的新形势,习近平同志提出要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新时期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全面理解我国经济“三期叠加”判断的科学依据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局,作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但正处在从高速到中高速的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的重要判断。
作出这一判断,表明党中央勇于面对改革发展攻坚中的各种问题,善于抓住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
全面理解“三期叠加”判断的科学依据,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前提。
经济发展规律决定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GDP保持年平均近10%的高速增长,2013年经济总量达到56.88万亿元人民币。
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巨大,保持高速增长面临生产要素供给约束。
以劳动力要素为例。
我国人口结构和劳动力供求状况已发生根本变化,2012年首次出现劳动力数量和占比双降,人口老龄化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剧,难以支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各国经济增长速度都出现不同程度回落。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韩国先后经历了23年和36年的高速增长时期,GDP年均增速分别为9.7%和8.02%,其后经济增速约下降一半。
面对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自觉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在经济增速换挡中把握好调整的合理区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应对经济形势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为创造中国经济奇迹提供了重要支撑。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作者:赵一德来源:《现代企业》2021年第03期“十四五”时期,是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关键时期。
我们既要看到面临的复杂环境、严峻形势,更要看到陕西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完全有基础、有条件下好先手棋、掌握主动权,在新的征程上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始终放眼全局谋一域、审时度势抓要害,就一定能够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我国已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将带来生产力布局的深刻调整、经济版图的变迁重构,只要我们认清大势、发挥优势,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关键变量,找准服务和融入大局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打开大通道、做强大平台、营造大环境,就一定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拔得头筹、赢得先机。
陕西省正处于创新驱动与投资拉动并重的时期,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叠加效应正加速释放,只要我们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巩固发展当前全省上下人心思齐、人心思进、人心思干的大好局面,抢抓机遇、把握规律、扬长补短,就一定能够在追赶超越、勇立潮头中走好现代化之路、跨上高质量之阶。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扩大开放为突破,以生态环境改善为前提,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稳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新发展阶段概念与要求
新发展阶段概念与要求
新发展阶段概念与要求是指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时期、新的阶段、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发展要求。
在新的发展阶段,以下是一些概念与要求:
1. 创新驱动:新发展阶段要求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动经济发展从依赖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驱动向以知识、技术和创新为主要驱动力转变。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新发展阶段,要求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增强供给质量和效率。
3. 绿色发展:新发展阶段要求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即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污染排放为目标,推动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4. 开放发展:新发展阶段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主动参与全球化进程,提升对外经济合作的水平和质量。
5. 共享发展:新发展阶段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解决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发展成果共享。
6. 高质量发展:新发展阶段要求转变发展方式,追求高质量的发展,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7. 人民生活改善:新发展阶段要求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发展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总的来说,新发展阶段概念与要求是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针对新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的一系列发展概念和要求,旨在指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构成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模式的诸多要素条件、内外环境、增长动力与机制正在发生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原有的“劳动无限供给”和“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减弱;资源和环境越来越难以支撑高消耗和高排放的工业化进程;区域和城乡发展差距的不断拉大越来越背离人的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发展宗旨;外部资源、贸易环境与金融体系等不稳定因素使得中国经济在开放程度日益加深的同时,也越来越难以独善其身。
新的时期和新的形势,要求中国经济必须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塑造新的竞争优势,营造新的体制与机制环境,才能实现经济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重塑发展的新动力
(一)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产生新的要求
新的发展观是对原有发展观的继承和提升。
原有的发展观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典型特征是“增长优先”,即通过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张来迅速摆脱绝对贫困,满足吃穿等低层级的基本生活需要,集中社会资源迅速完成资本积累,实现扩大再生产,不仅为赶超式发展和经济起飞奠定物质基础,同时也为渐进式改革的“帕累托改进”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新的经济结构产生新要求
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结构的一系列重要变化将逐步显现: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格局将逐步向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转变;第三产业发展长期滞后于第二产业的格局将逐步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的新格局转变;区域结构失衡不断加剧的格局将逐步向区域协调发展、功能区布局更加合理的新格局转变;加工贸易出口和外资鼓励型的对外经济格局将逐步向进出口相对平衡、“引进来”与“走出去”相互协调的新格局转变;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不断加剧的格局将逐步向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转变。
(三)新的体制环境产生新要求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的作用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与深化,政府调控经济和调节市场的方式将进一步法制化和科学化,行政、价格、财税、金融、国有资产管理、社会保障、市场监管等领域深化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任务还很艰巨:
——要求从行政僭越市场随意化、行政强化垄断常态化的旧经济体制,向政府与市场清晰归位、市场自我调节和政府有效监管相结合的新经济体制转变。
政府职能需要进一步向弥补市场缺陷、维护公平正义、完善竞争机制、规范社会治理和追求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方向转变。
当然,上述职能的实现不仅要求完善的法律体系做支撑,还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力。
——要求从微观化、分散化和行政化相结合的旧宏观调控体系,向科学化、集中化和市场化相结合,货币、财政和必要的收入政策相结合的现代宏观调控体系转变。
要充分尊重市场价格信号在宏观调控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科学的指标体系。
——要求从目标多元化、手段行政化和评价单一化的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向目标单一化、手段市场化和评价多元化的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转变。
在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基础上,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出资人职能,明确界定管
人、管事和管财的职能边界,注重运用法律和市场化的管理手段,完善包含企业社会责任在内的国有企业领导人业绩考核和薪酬激励体系。
——要求从财权与事权不匹配、中央财政汲取能力增长过快、公共服务支出不足、不利于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财税体制不完善的旧财税体制,向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收支相对平衡、公共服务投入稳定增长和有利于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新财税体制转变。
发挥公共财政在主体功能区建设上的引导作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利用财税杠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实现科学发展。
——要求从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完善、监管不到位和竞争力不强的传统金融体系,向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监管到位和竞争力强的现代金融体系转变。
需要不断完善识别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防范机制,加快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步伐,规范资本市场运作。
——要求从城乡分割、地区分割、覆盖率不高和保障水平有限的低水平社会保障体制,向城乡一体化、全国统一、覆盖面广和保障水平较高的高水平社会保障体制转变。
让城乡居民平等地分享社会保障资源,逐步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接转制度和保险基金统筹制度,为城乡居民跨地区的正常流动提供便利。
——要求从政监合一、分散监管、监管脱节和监管随意性强的旧监管体制,向政监合理分离、集中监管、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有机结合和依法规范监管的新监管体制转变。
一方面需要强化完善质量、安全、环保、节能等外部性监管,另一方面还需要强化反垄断和公平竞争的市场行为监管。
——要求从官产学研脱节、共用技术和战略性技术的研究投入不足、研究成果产业化程度不高、人才资源激励机制不灵活的旧技术创新体制,向官产学研相结合、共用和战略技术投入稳定增加、机制的深化改革
总的来说,发展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体,而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后,生产关系为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客观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制度变迁过程,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特征。
只有实现了发展方式的新转变,才能为新世纪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