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课《重阳节的传说》
重阳节的传说说课稿
《重阳节的传说》说课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现在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s版教材第29课《重阳节的传说》一、说教材分析《重阳节的传说》是语文s版教材一篇优美的民间故事传说,编排在本册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教育,学习祖国的传统文化,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自然成为落实单元教学目标的载体。
这篇课文向人们介绍了重阳节的由来;古时候在汝河边的一个村庄里出现了瘟魔,村庄里流行起了瘟疫,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历经千辛万苦上山拜师学艺,在练就了一身武艺后,让家乡的人们登上高处,带上茱萸,喝了菊花酒避瘟魔,并将瘟魔杀死了。
为了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也因为那天是重阳日,以后大家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重阳节的传说》这篇精读课文,反映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赞扬了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二、说学情:如今有部分学生知道重阳节的一些习俗,但很少有人知道重阳节的传说。
学生喜欢传说故事,学习的兴趣浓厚。
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构感性的语文世界,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从而达到积累、运用的教学目的。
课文很好理解。
但课前要布置学生收集与重阳节有关的诗句和资料,了解重阳节的习俗。
让学生在故事中体会精神,明白道理。
三、说教学理念: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有自己独特的学科性质。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语文教学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理解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重阳节的传说_ppt(语文s版四上)课件分析
初读课文
1. 读: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读通课文。
2. 想:课文讲了什么?
3. 不懂的地方用笔做上记号。
我会读
bài shī xué yì
拜师学艺
zhǎn yāo chú mó
斩妖除魔
qī zi
yì píng
妻子 一瓶
qín xué kǔ liàn
勤学 苦练
hé hé mù mù
桓景对准他的后心 “嗖”地掷出宝剑, “哧”的一声就把他
扎死了。
欢度重阳 第9自然段
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 天,人们都要举行登__高____、插_茱__萸___、 喝__菊__花__酒__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妖魔、为 民除害。 因__为____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_所_以_____人们 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 .. 因为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
叫做因天“为 叫重九 做阳月 “节初 重”九阳。又节是”重。阳日,所以人们就把这一
重阳节的习俗
——其他各地的习俗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 米果,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 扫祖墓,纪念先人。
• 和蔼——严厉 浓郁——清淡 • 快乐——悲伤 附近——远处
拜师学艺
第1~4自然段
斩除瘟魔
第5~8自然段
欢度重阳节
第9自然段
拜师学艺 第1~4自然段
为什么要拜师学艺?
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
“一心”
决心异常坚定
拜师学艺
第1~4自然段
1. 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 一座山又一座山,趟过了一条河 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鞋又一双 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29 重阳节的传说
第八单元本组教材以“中外文化”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包括《重阳节的传说》《寓言两则》《快乐王子》《牛郎织女》。
阅读本组课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
本单元还包括安排了“语文百花园八”,内容包括“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
课题内容简说重阳节的传说课文讲述了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赞扬了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寓言两则《掩耳盗铃》写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结果被人当场抓住的可笑故事,告诉人们自作聪明只会自己害自己。
《守株待兔》写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整天坐在树桩旁等着,结果再也没有捡到野兔,地也荒了,庄稼全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能存有不劳而获的心理。
快乐王子这篇课文讲述了快乐王子救助穷人的动人故事,赞扬了他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牛郎织女课文讲述了传说中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来历,赞扬了牛郎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他们真挚的感情。
1.会认2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能说说主人公是怎样做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动,续编故事,复述故事。
逐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的做法,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3.逐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9.《重阳节的传说》……………………………………………………………… 2~3课时30.《寓言两则》……………………………………………………………………… 2~3课时31*.《快乐王子(剧本)》…………………………………………………………… 1~2课时32*.《牛郎织女》……………………………………………………………………1~2课时语文百花园八………………………………………………………………………… 4~5课时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抓住重点,复述故事情节。
29 重阳节的传说
29 重阳节的传说教材分析:《重阳节的传说》这篇课文是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向人们介绍了重阳节的由来;古时候在汝河边的一个村庄里出现了瘟魔,村庄里流行起了瘟疫,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历经千辛万苦上山拜师学艺,在练就了一身武艺后,让家乡的人们登上高处,带上茱萸,喝了菊花酒避瘟魔,并将瘟魔杀死了。
以后大家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反映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赞扬了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认识“睦、拜、鹤、掷”,理解“和和睦睦、天有不测风云、降妖除魔”等词语意思,指导书写“妻、拜、勤、瓶、侵、袭”。
2.利用关键词句复述课文,初步学会概括课文3.默读课文,说说桓景是怎样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
4.展开想象,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并读出桓景拜师学艺的不易,用“终于”造句5.关联词“先……然后……”、“因为……所以……”造句6.理解桓景的勤奋、勇敢、智慧、立志除掉妖魔的决心、联系其他传说故事明白一部分传说故事源于古代人民内心想改变环境的美好愿望。
收集家乡是怎么过重阳节的,收集家乡的传说,引起学生热爱祖国、关注传统文化的兴趣。
第二课时:课前问好,放一些重阳节各地风俗的视频,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重阳节的诗句互动一、导入1.刚刚我们看到的都和什么有关?重阳节。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二十九课:重阳节的传说二、初读感知,学习检测1.读题2.课文有很多有意思的词语,请你们自由读读课文,把词语读准确,想想它们的意思。
和你的同桌试着说说这个故事,精彩的地方要说清楚。
3.老师来考考你们,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4.出示词语:汝河桓景和和睦睦天有不测风云瘟魔拜师学艺为民除害降妖宝剑勤学苦练茱萸叶菊花酒登高避灾仙鹤趾高气扬四处张望头晕眼花见势不妙从此瘟疫侵袭纪念开火车来试试吧!5.你们真会学习!现在考验升级,谁能像咱们课前的微课视频那样,利用关键词复述课文?6.了不起!词语让我们可以更清晰的复述课文,用上关联词说起话来更有条理。
第二十九课 重阳节的传说 课件2
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 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 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 对准他的后背嗖地掷出宝剑, 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 此后每年的这一天, 人们都要举 行( 登高 )、(插茱萸 )、 ( 喝菊花酒 )等活动,来纪念桓 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因为九 月初九又是(重阳日 ),所以人 重阳节 们就把这一天叫做 (“ ”)。
你喜欢桓景吗?说说为什么。 可以用上“因为· · ·· · · 所以··· ···”
知识乐园
重阳节是我国的农历九月初九。在古代,人们在 这一天,都会佩茱萸。饮菊花酒,以求长寿。重阳节 亦称“登高节”。重阳节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 也有步步高升的含义。“高”还有高寿的意思,所以 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 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 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29
的传说
温馨提示
1. 读:借助拼音读课文, 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 想:通过读课文你知道 了些什么?
词扬
斩妖除魔 和和睦睦
和和睦睦 勤学苦练
天有不测风云
桓景病好后,一心想 一心 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 受害。
他一路走,一路打听, 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 翻过 又 蹚过 又 磨破 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 又 终于 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 长房。
猜一猜
1传说怪兽“年”365天出现一次,伤害百姓。每当这 春节 ) 时人们穿红衣,点灯笼,贴红对联,放鞭炮。( 2.汉文帝为纪念平叛“诸吕之乱”,庆祝幸福生活的来 元宵节 ) 之不易。( 3.晋文公纪念介子推定的鬼节。( 清明节 ) 4.纪念屈原而来。 ( 端午节 ) 5.传说这一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七夕 ) 6.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人们在这一天佩带茱萸、 喝菊花酒、登高 来纪念他。 ( 重阳节 )
语文 重阳节的传说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重阳节的传说》。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说教材:《重阳节的传说》是语文版版第二十九课的内容,这是一篇优美的民间传说,本文记述了重阳节的由来,赞扬了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和铲除温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来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积累词汇。
2.能力目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感悟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关。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和学法在教学方法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创新,贵在切合学生实际,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的能力。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时这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我呈现与本课有关的图片,给学生以清晰直观的影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重阳节的传说1PPT课件
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
“一心”
决心异常坚定
拜师学艺
第1~4自然段
1. 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 一座山又一座山,趟过了一条河 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鞋又一双 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历尽艰辛
2. 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勤学苦练 ”
斩除瘟魔
第5~8自然段
1. 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 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 让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 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
小学语文S版第七册第29课
初读课文
1. 读: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读通课文。
2. 想:课文讲了什么?
3. 不懂的地方用笔做上记号。
我会读
bài shī xué yì
拜师学艺
zhǎn yāo chú mó
斩妖除魔
qī zhī yì píng
妻子 一瓶
qín xué kǔ liàn
勤学 苦练
.. .. 因为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
叫做因天“为 叫重九 做阳月 “节初 重”九阳。又节是”重。阳日,所以人们就把这一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3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hé hé mù mù
和和睦 睦
qīn xí
侵袭
xiān hè
仙鹤
zhì chū
掷出
hé ǎi
和蔼
我还会读 • 头昏眼花 哼哼呀呀 见势不妙 • 为民除害 趾高气昂 四处张望 • 嗖地——8自然段
四年级语文上29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29重阳节的传说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29重阳节的传说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导入瘟魔拆散了一个个快乐、和睦的家庭。
桓景眼睁睁地看着亲人一个个死去,他的心情怎么样?他会想些什么?学生甲:桓景很难过。
他想一定要为家里人报仇。
学生乙:桓景特别伤心。
他想一定要除掉瘟魔,不让瘟魔再害人了。
学生丙:桓景看到家人死去,伤心得都哭了。
他想不管有多困难,一定要学好武艺,杀死瘟魔。
就是这种一定要斩妖除魔的信念支撑着桓景,他排除万难去拜师学艺。
最后,他杀死瘟魔了吗?他是怎样铲除瘟魔的?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1.上节课我们画出了表现桓景不怕困难、特别勇敢的句子。
请你快速看看自己画出的句子,一会儿和同学们交流。
2.集体交流。
对于句子的分析,要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1)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对比朗读: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山,蹚过了一条河,磨破了一双鞋,见到了费长房。
①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②从这些不同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甲:我觉得桓景走了很远的路,才见到费长房。
学生乙:路特别远,又不好走,桓景很辛苦。
③桓景在路上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学生甲:可能会碰到野兽,有生命危险。
学生乙:他的干粮吃完了,鞋磨破了,他挨饿受冻。
学生丙:山路很危险,有几次夜里赶路他差点儿摔下山崖。
④遇到这么多困难,他为什么仍不放弃?(为家里人报仇,要除掉瘟魔的决心支撑着他坚持下去。
)⑤是啊!每当想起家人,桓景就有了力量。
他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桓景克服了很多困难,经过了很长时间,历经千辛万苦才见到费长房。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⑦桓景见到费长房时,他会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甲:他的衣服和鞋子都破了。
重阳节的传说9
29、《重阳节的传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重阳节的传说》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这几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构思。
一、说教材。
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这篇课文向人们介绍了重阳节的由来;古时候在汝河边的一个村庄里出现了瘟魔,村庄里流行起了瘟疫,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历经千辛万苦上山拜师学艺,在练就了一身武艺后,让家乡的人们登上高处,带上茱萸,喝了菊花酒避瘟魔,并将瘟魔杀死了。
以后大家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反映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赞扬了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
2、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桓景为民除害的精神品质。
2、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遇到困难都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教育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四、说教法和学法(1)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2)通过理解课文,体会桓景为民除害的精神品质。
(3)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默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板书:拜师学艺斩妖除魔纪念桓景(二)深入研读1.指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哪一句话概括了桓景为什么要拜师学艺。
出示: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
指读、评读:感受桓景为民除害的决心异常坚定。
2.默读第四自然段:还能从哪里看出桓景下定决心要为民除害?结合学生汇报,出示重点内容。
出示: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趟过了一条河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鞋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桓景拜师学艺历尽了艰辛,可见他为民除害的决心多么坚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妻”的笔顺:共 8 画,第 5 笔为竖,第 6 笔为撇点,第 7 笔为撇,第 8 笔为横。 三、读句子,用画线的词造句 1.读句子,理解画线词所表达的意思。 ●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 艺。 ●你赶紧回家,先让乡亲们登高避灾,然后再 去斩妖除魔。 ●因为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 所以人们就把这 一天叫做重阳节 2.指导学生造句。 (1)要运用“终于”造句,需要在“终于” 前有一个语境, 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 的情况。 (2)“先……然后……”表示次序。 (3)“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 前一个分句表示原因, 后一个分句表示由这个原因 而产生的结果。 四、展示交流,合作探究 1.说说你的家乡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2.各地过重阳节的习俗大同小异, 这是我们民 族的传统节日。请你说一说:这些习俗有必要继续 延续下去吗?为什么?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学生的看法因个人 的家庭、个性与对其合理、科学性的认识不同,理 解也会不同,教师要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要引导 大家发现在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动中蕴涵 着积极的科学的因素。如:亲情、健身、保健、弘 扬民族精神等。) 五、布置作业 1.讲一讲你所知道的传说故事。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词语花篮”中。 3.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传统与现代巧妙地 结合, 使节日有了尊老、 敬老、 爱老、 助老的内容。 请你说一说:你准备在重阳节为老人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29 课《重阳节的传说》
遇难——学艺——除妖——纪念。 “先……然后……” “因为……所以……”
教学反思: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课文插图、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修 改 备 注
教学用具
教 学 过 程 一、再读课文,理解提高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的脉络。 遇难——学艺——除妖——纪念。 2.默读课文,说说桓景是怎样铲除瘟魔、为民 除害的。你喜欢桓景吗,为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交流自己这样读的理 由。 (1)练一练: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以自己的体会、感悟为基点,选择适当的语气,表 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2)读一读:要引导学生抓住故事发展的线 索,读出桓景由幸福温馨到悲伤孤独的感情变化; 读出桓景学艺时付出的艰辛; 读出桓景做准备时的 从容与精细;读出桓景除瘟魔时表现出的气魄;读 出人们对桓景的景仰之情。 (3)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4)议议谁读得好,为什么。 4.说一说: 九月初九为什么叫“重阳节”?人 们有哪些习俗?为什么? 二、指导写字 1.读生字,观察字的结构,找出特点及写法。 2.指导书写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 有的字要 写匀称,必须注意笔画间距要均衡,如 “妻”“拜” “勤”这四个字横画较多, 书写时注意笔画间 距要均衡;有的字要平稳,必须注意穿插与谦让, 如: “勤”“袭”, 这样才能疏而不空, 重心平稳。 3.注意把字写正确。
教学用具 字词卡片、重阳节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 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这 些节日是在农历的哪一天?它们都有哪些风俗? 2.小结:这些民俗风情流传至今,蕴藏着合理 而科学的成分,折射出我们民族的精神及智慧。你 能破解这其中的奥秘吗?能领悟这些现象所反映 的古代人民的生活及追求吗?今天,我们学习的 《重阳节的传说》 一课, 会带领我们进行文化探索, 使我们在阅读美丽的传说故事中,寻根求源,感受 祖国优秀的民俗文化及伟大的民族精神。 3.板书课题,弄懂题意。 引导学生读课题后质疑, 并与学生一起梳理问 题。在下面的教学中要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线 索,展开学习。 问题归纳: ①“传说”是什么意思? ②为什么要过重阳节? ③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④这些习俗的由来是什么? ⑤为什么称重阳节? ⑥从美丽的传说中透露出中华民族的哪些精 神与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画出生字词,借助文中注音及工具书学 习本课生字词。
这几处内容, 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桓景的 精神,是指导学生精读的重点所在。教学时可以在 学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 读好这几处内容。 第(1)处,抓住“一心”这个词语,看桓景 的决心之大,目标之明确。从“除掉瘟魔”“不再 受害”等词语中,体会桓景的坚毅、果敢的品质以 及他们的追求与理想。 第(2)处,从“翻过”“蹚过”“磨破”等 词语中看到桓景长途跋涉的身影,从“又…… 又……又”中体会桓景经历的种种艰辛, 感受桓景 对理想的执著。 第(3)处,从“每天”“终于”等词语中想 象出桓景勤学苦练的画面, 感受桓景勇敢顽强的精 神。 第(4)处,从“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 叶”“喝了一口菊花酒”“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 山”等语句, 了解桓景消除瘟疫斩妖除魔的方法与 步骤,感受桓景的聪明与智慧。 第 (5) 从“手持宝剑”“直冲下来”“展 处, 开了搏斗”“掷出宝剑”“扎死”等词语中想象 桓景斩妖的情景,感受桓景的神勇与伟大。 要引导学生通过这几处重点内容的精读, 在心 中树立起桓景英勇无畏、关爱百姓、不辞辛劳、不 怕牺牲、勇于创建安康和谐社会的英雄形象。 四、练习读课文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说说重阳节有哪些风俗。 2.给家长讲“重阳节传说”故事。 3.与家长一起探究: 这些风俗有哪些积极的意 义或科学的内涵?
板书设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9 课《重阳节的传说》
登上高山 重阳节 (桓景) 喝菊花酒 带着茱萸 拜学 师艺 艺 武 成 练 吃苦耐劳、勤学苦练 →除瘟魔
教学反思:
主备教师刘志英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时间:2011 年__11 月__29_日 29、重阳节的传说 第 二 课时
1、练习用“终于、先……然后……、因为……所以……”造句。
(2)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在有疑 问的地方做上记号。想一想:课文先后写了哪些内 容? (3)与同桌交流读书的收获与疑问,互相帮 助解决问题。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读好以下词语: 和和睦睦、妻子、掷出、侵袭、茱萸、趾高气扬、 瘟疫、斩妖除魔、拜师、桓景、和蔼可亲。 (2)全班交流,提出不懂的问题。有的问题 老师可通过提供资料、 提示方法或者直接解决的方 式帮助解决; 有的问题可以告诉学生留到后面的学 习过程中解决。 3.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 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做到初步把握课文的脉络。 三、突出重点,精读课文 1. 桓 景 给 我 们 留 下 很 深 的 印 象 , 请 你 用 “___”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用简单的词 语在文中标注你的感受。 2.读读你画的句子, 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里 的同学听。 3.班级交流读书的感受。 (1)交流自己受感动的句子,归纳整理让我 们感动的句子。 (2)出示并朗读句子: ①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 再受害。 ②他一路走, 一路打听, 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 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 见到了费长房。 ③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 艺。 ④到了瘟魔出来那天, 桓景给乡亲们每人一片 茱萸叶,让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 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⑤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 和瘟魔展开 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 后心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3)在熟读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的感受。
主备教师刘志英 课题
时间:2011 年 11 月 29 日 29、重阳节的传说 第 一 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句。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 艰辛,勇于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 感受桓景不怕艰辛,勇于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修 改 备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