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辽宁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辽宁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辽宁省地理位置独特,北接吉林、内蒙古,东接朝鲜,西接河北,南临渤海,是连接东北与中原的核心地带,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逐鹿中原多以此为军事重地和重要后方。鲜卑族以朝阳为都城发展至中原,满族以沈阳为都城发展到全国,契丹族建立的辽国、蒙古族建立的元及北元,都以辽宁作为重要后方基地。在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中,多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创造了辽宁独特的地方文化,积淀下了辽宁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现象。

一、辽宁少数民族分布及自治概况

辽宁省是个多民族省份,其中汉族人口3710. 3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664. 3万人,占巧.2%。全省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和蒙古族共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其中满族人口占全国第一位;蒙古族人口占全国蒙古族人口居全国第二位;回族24. 6万人,约占全国回族人口总数的%;朝鲜族24万人,约占全国朝鲜族人口总数的12%;锡伯族13. 2万人,约占全国锡伯族人口总数占66 %,居全国第一位。这

五个少数民族人口合计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99 .

5 %。所以,辽宁少数民族文化以这五个少数民族的文化为主,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

(一)满族。辽宁是满族发祥地,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辽宁,主要分布在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等几个满族自治县所在的市和葫芦岛市。八个满族自治县(市)分别是:新宾、山由岩、清源、本溪、桓仁和宽甸,其中凤城、北镇撤县改市,满族自治乡、镇、街道88个。

二)蒙古族。主要分布在阜新和朝阳两市,分别占当地少数民族人口总量的76. 1%和%,分别占全省蒙古族人口的%和33. 26%,两地合计占全省蒙古族人口的70%以上。两个蒙古族自治县是喀喇沁左翼和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自治乡、镇、街道16个。

(三)朝鲜族。主要分布在辽河、浑河、太子河和鸭绿江流域以及大中小城镇和铁路沿线,主要居住城市是沈阳、抚顺、铁岭、营口、丹东等,朝鲜族自治乡、镇、街道12个。

(四)回族。主要分布在沈阳、锦州、鞍山、丹东、海城、开原等大中城镇,自治地方为建平北二十家子镇。

(五)锡伯族。辽宁是锡伯族的故乡,主要分布在

沈阳、凤城、义县等地,自治地方为沈北新区的黄家锡伯族乡和兴隆台镇。

(六)民族联合乡镇。共13个分别是沈阳市石佛寺朝鲜族锡伯族乡,康平县沙金台蒙古族满族乡,柳树屯蒙古族满族乡,西关屯满族蒙古族乡,东升满族蒙古族乡;鞍山市帕岩满族自治县千山区达道湾镇朝鲜族满族,清原满族自治县望花区李石朝鲜族满族街道;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溪湖区火连寨回族满族镇;丹东市东港市龙王庙满族锡伯族镇;阜新市彰武县西六家子蒙古族满族乡、东六家子满族蒙古族镇;铁岭市开原市八宝满族锡伯族朝鲜族镇;葫芦岛市连山区新台门满族蒙古族镇。

二、辽宁少数民族文化以满族、蒙古族、朝鲜族、锡伯族和回族文化为主,五个民族文化各具特色辽宁的少数民族中,较早居住于此的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和锡伯族,朝鲜族、回族是迁入相对较晚。少数民族文化历史遗留以满、蒙文化为最多,其次为回族、朝鲜族和锡伯族文化。

(一)满族是辽宁第一大少数民族,历史遗迹丰富。元末明初松花江流域、黑龙江中下游、东临大海的一部分女真人南迁到吉林省和辽宁省北部及东部一带。在16世纪末,居住在新宾满族自治县一带的女真人设

立“八旗制度”,组织严密,到1635年基本统一了东北,后金天聪九年十月十三日清太祖皇太极将“女真”改定为“满洲,”为此农历十月十三日成为满族最重要的民族节日“颁金节”。

1.辽宁满族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位居全国第二位(第一位为北京)。省级以上满族物质文化遗产18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处)。数量多、品位高、类型丰富。

2.满族民俗文化遗产大多融入东北地方文化中,许多己经失传,有必要整理挖掘保护。相当一部分融入地方文化,有饮食文化中的饺子、白肉酸菜血肠、火锅、酸汤子及糕点等;窗花和挂笺(挂钱)剪纸文化;刺绣文化;旗袍等服饰文化。遗失的有乌拉鞋、口袋房“万字炕”等。

3.文学艺术。满族民间文学很丰富,且保存完整。既有从肃慎、勿吉、握娄、靳鞠、女真等先民那里传承下来的口头创作,也有满族问世后的作品,包括神话、说部、传说、故事、民歌和说唱文学等。歌舞限于民间形式的表演,突出渔、猎、牧劳动和八旗兵出征及思念亲人内容歌曲。但特色不明显,和蒙古族等

游牧民族的表现形式类似。

(二)蒙古族是辽宁省第二大少数民族,文化遗迹相对丰富。辽宁境内的蒙古族是原住居民,主要居住于辽西的朝阳市和阜新市。公元1212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其疆域达到辽西一带,1227年前后,蒙古人从大漠北大量移入辽宁各地,生产生活方式也由游牧转变为农耕型。明初元辽王阿扎失里率部降明,其部分设为泰宁、福余、朵彦三卫,统称兀良哈三卫。1389年明成祖朱棣求助选派蒙古兵协助夺皇位成功,为赏赐兀良哈三卫,也为了解除南下夺位的后顾之忧,割大宁卫地为兀良哈三卫蒙古族牧地。1629年末1630年初,俄木布楚虎尔(阿勒坦汗的曾孙),为避免与林丹汗的战争率部东迁归附满洲。从满套儿即今河北省丰宁县迁徙至朝阳境内,为土默特右旗始祖。1629年喀喇沁部苏布地(元臣扎尔楚泰之子济拉玛十四世孙)和同族叔父色楞降金,为喀喇沁左、右翼旗始祖。1705年在原喀喇沁右翼领地增设喀喇沁中旗,万丹征伟者(勒蔑十四世孙)为喀喇沁中旗始祖。土默特左旗为现在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始祖为者勒蔑第十一世孙莽古岱。清初,蒙古各部为盟、旗建制,疆界固定。今辽宁省境内的蒙古族主要是喀喇沁、土默特、蒙古勒津、科尔沁、察哈尔和巴尔虎等六个部落的后裔。

1.辽宁蒙古族历史遗迹基本集中在辽西,开发利用尚处起步阶段。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乡的瑞应寺和大板乡的海棠山摩崖造像、北票的惠宁寺、尹湛纳希陵墓,建平喀喇沁王陵,朝阳市的佑顺寺。另有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和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民俗村”等。

2.蒙古族语言文化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蒙古族文化阶层民族意识、民族自豪感、民族责任心强。现有辽宁省蒙古族师范学校一所,蒙古族完全中学8所,初中24所和1%所小学,蒙汉双语教学班初中97所。蒙语较好的占蒙古族52%。当今辽宁蒙古族基本使用自己民族语言的占%(其中使用蒙汉两种语言的人逐渐增多),另40一50%己经失掉了民族语言,基本用汉语。

3.生活习俗散居区多与当地其他民族的习俗趋同,但在民族聚集区和节日特色鲜明。民族服装一般在节日穿;食品主要是粘豆包、蒙古馅饼、牛肚汤最有特色;善饮红茶、奶酒和白酒;特色节日有那达慕,以射箭、赛马、摔跤为主;最重要的节日是每年农历四月十六日(阳历5月31日)为“圣祖日”,阴历十月初三为自豪节或自豪日,祭奠活动非常隆重,其它节日基本与汉族相同;祭祀火、星、敖包、天;禁食狗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