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根散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茜根散16方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茜根散茜根散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16种“茜根散”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来源:《圣惠》卷十八。
组成:茜根1两,黄芩3分,栀子仁1分,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
制法:上为散。
功效:热病,下痢脓血不止。
用法: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五十九。
组成:茜根1两,黄连2两(去须,微炒),地榆1两(锉),栀子仁半两,生干地黄1两,当归1两(锉,微炒),犀角屑1两,黄芩1两。
制法:上为散。
功效:血痢,心神烦热,腹中痛,不纳饮食。
用法: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豉50粒,韭白7寸,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三十七组成:茜根草1两,黄芩1两,侧柏叶1两,阿胶(杵碎,炒令黄燥)1两,甘草(锉,生用)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效:鼻衄,终日不止,心神烦闷。
用法: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地黄半两,煎至6分,去滓,温服之。
来源:《圣惠》卷三十七。
组成:茜根2两(锉),白芍药3两,麦门冬3两(去心),鸡苏叶4两,小蓟根3两,青竹茹4两。
制法:上为散。
功效:吐血不止,心胸烦热。
用法: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入生地黄汁1合,搅令匀,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五十九。
组成:茜根1两(锉),川升麻1两,犀角屑1两,地榆1两(锉),黄芩1两,黄连1两(去须,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效:蛊注下血如鸡肝,体热,心腹中烦闷。
用法: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七十二。
组成:茜根1两,当归(锉,微炒)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贝母(煨,微黄)1两,牡丹1两,瓜蒂1两,羚羊角屑1两,柏叶(微炙)1两,红蓝花2两,生干地黄3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效:妇人小便出血,心神烦闷。
用法: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
来源:《圣惠》卷四十六。
新编医药常识茜草根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_茜草根的用法用量

茜草根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_茜草根的用法用量【名称】茜草根【别名】茜草(《神农本草经》),蓓、茅、茹蔗、地血(《名医别录》),染绯草(《蜀本草》),血见愁、风车草(《土宿本草》),过山龙、地苏木、活血丹(《本草纲目拾遗》),牛蔓(《本草纲目》),小活血龙、红茜根。
【性味】苦、咸、酸,寒。
【归经】入肝、心、脾、胃、肺五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克,或入丸,散。
【和合宜忌】1.白及为之佐。
2.畏鼠姑。
(《本草经集注》)勿犯铁与铅。
(《雷公炮炙论》)3.精虚血少者,脾虚胃弱者,阴虚火胜者俱禁用之。
(《本草汇言》)。
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忌服。
【功效生治】1.凉血止血:《本草正义》曰:茜根性寒,所主多血热失血之症。
古今说解,都无异之。
《别录》止血,以血热涌泄言之。
一以清血中之热,一以通壅积之瘀,斯血循故道而不横逆。
本鼎味苦、咸,性寒,功能凉血止血,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血崩诸证。
2.活血祛瘀:本品可用治血热瘀结之闭经及跌打损伤致瘀滞肿痛诸证。
3.疏风通络:《本草经疏》曰茜根,行血凉血之要药。
主痹,痹者血病,行血软坚,则痹自愈。
本品可用治热邪偏胜之痹证。
本证多由外感风寒湿邪,侵袭肌表经络,郁久不解化热所致。
症见:关节灼热,红肿疼痛,痛不可近,屈伸不便,活动受限,可涉及一个及多个关节。
遇热则剧,遇寒则疼痛减轻。
有发热、I=1渴、心烦、小便黄热、苔黄、脉滑数。
热为阳邪,其性属火;热搏经脉,瘀阻气血;痹着不行,而为疼痛。
茜草根,苦寒而咸;苦可燥湿,寒能清热,咸可入血;活血祛瘀,疏风通络;热清络通则诸证自除。
《本草正义》曰风痹指血瘀血热,痹着不行而言。
茜草寒凉,入血而能通瘀活络,是以主之。
4.清热退黄:本品可用治瘀血内结之黄疸证。
本证多由病程日久,气血衰败,湿浊残留,瘀血不行所致;或由房劳伤肾,交接后入水而浴,湿热流入髓藏所致。
临床可见:黄疸色暗而带黑,或面部黝黑,或额上如煤渣色。
身体消瘦,饮食减少,腹部胀满,甚则膨隆,腹内有痞块或伴疼痛,或有低热,午后尤甚,出血妄行,或鼻衄,或尿血,或便血。
茜草的功效与作用及其配药方

茜草的功效与作用及其配药方茜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茎。
南北各地均产。
春、秋两季均可采挖,去掉茎苗,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用。
那么茜草的功效与作用有那些呢?一、功效茜草根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茎。
其性寒,味苦,入心、肝经,具有行血止血、通经活络、止咳祛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崩、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瘀滞肿痛、黄疸、慢性气管炎等症。
药理研究表明,茜草根具有较强的止咳祛痰作用,并能增强子宫收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及流感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而伪品蓬子菜根虽为同科植物,但不具这些功效,故不可代替正品使用。
二、作用(一)食疗作用:茜草味苦,性寒,归心、肝经,入血分,能散能敛,可升可降具有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黄疸,疮痈痔漏,虫蛇咬伤。
(二)药理作用:1.止血作用。
实验证明:该品有轻度止血作用.茜草根温浸液能缩短家兔出血和凝血时间,炒炭后作用更显著.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在试管内,茜草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卡他球菌、流感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紫茜素对人型结核杆菌有微弱的抑制作用.紫茜素、茜素对蚯蚓、蜗牛、囊尾蚴、羊的大肠寄生虫皆有毒性作用,但对鼠、兔、人等毒性很小.3.止咳、祛痰作用。
茜草根煎剂给小鼠灌胃,有止咳、祛痰作用.4.对平滑肌的作用。
对离体兔回肠,茜草根煎剂能对抗乙酰胆碱的收缩作用.根的水提取物对离体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产妇口服亦有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在小鼠离体小肠试验中,紫茜素、茜素无明显解痉作用.5.其他作用。
茜草制剂能治疗膀胱结石.其对由镁和胺构成的结石有一定的溶媒作用,但对膀胱结石实际上并无多大作用,机制可能是兴奋膀胱肌肉,从而帮助结石的排除.对大鼠的实验性肾或膀胱结石的形成,也有某些抑制作用.大剂量茜草素能降低动物血压,却不影响心脏;有某些利尿及兴奋离体肠管(张力则略有降低)的作用.茜素能抑制大鼠皮肤结缔组织通透性,与芦丁相似,可能有抗炎作用。
中药茜草的功能主治

中药茜草的功能主治茜草概述茜草,又称茜根、茜藤,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属于茜草科植物。
它的根和茎皮富含茜素和茜草酮等成分,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茜草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被广泛使用,并被列为常用中草药之一。
茜草的功能主治茜草具有许多药理作用,它有助于改善人体的健康,并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以下方面:1. 消肿止痛茜草含有茜草酮等活性成分,具有很好的消炎和镇痛作用。
它能够减轻炎症引起的肿胀和疼痛,适用于关节炎、扭伤、烫伤等炎症性疾病的治疗。
2. 清热解毒茜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急性病毒性感染、肺炎、扁桃体炎等热毒病症。
它能够中和体内的病毒和细菌,促进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抵抗力。
3. 利尿通淋茜草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利尿剂和通淋剂。
它能帮助促进尿液排泄,增加尿量,有效排出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茜草在中药方剂中经常用于治疗尿路感染、膀胱炎等尿路问题。
4. 抗菌消炎茜草的根和茎皮中富含鞣质和单宁物质,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它对多种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肠胃炎、口腔溃疡等感染性疾病。
5. 健胃消食茜草具有健胃消食的功效,可增加胃酸分泌并改善消化功能。
它对胃炎、胃溃疡等胃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6. 养肝明目茜草还具有养肝明目的效果。
它能够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视力和抗疲劳能力。
7. 抗衰老茜草中富含的多种抗氧化物质有助于延缓人体的衰老过程,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损伤。
它还能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使皮肤保持年轻和光滑。
使用注意事项•外用茜草时,应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引起皮肤过敏。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年幼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茜草。
•对茜草过敏的人应避免使用茜草制品。
•茜草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使用前最好咨询中医或药师。
茜草的功效作用以及药用价值

茜草的功效作用以及药用价值茜草为人类最早使用的红色染料之一,而且也是一种药材,其中它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是不能忽视的,还有很多的功效作用是我们不知道的。
以下是店铺推荐茜草的功效作用的知识,欢迎阅读! 茜草的功效作用止血作用。
家兔口服适量茜草温浸液2-4小时内,或腹腔注射同种剂量之茜草液后30-60分钟均有明显的促进血液凝固作用。
表现为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白陶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
茜草炭口服也能明显缩短小白鼠尾部出血的时间。
茜草还能明显地纠正肝素所引起的凝血障碍。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在试管内,大叶茜草素对花生四烯酸(AA)和胶原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升高白细胞作用。
茜草的粗提取物具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
其升高白细胞的有效成分之一为带芳香环的酚羧酸甙,该有效成分的衍生物茜草双酯已有人工合成。
镇咳法痰作用。
氨水喷雾引咳法及酚红排泌法,分别证明小鼠口服茜草根煎剂75g/kg,有明显的镇咳和祛痰作用,但加乙醇沉淀后的滤液则无效。
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表明,茜草根水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和部分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茜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制作用。
抗癌作用。
茜草根所含的环己肽类化合物RA(rubiaakane)-V10mg/kg,RA-Ⅶ4mg/kg腹腔注射,连续5天,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P388均有显着疗效。
整体试验中对小鼠腹水型S180有效。
对尿路结石的作用。
20%茜草(R.finctorum L)制剂喂饲小鼠,能防止实验性肾和膀胱结石的形成,尤其对碳酸钙结石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茜草根提取液给大鼠灌服能明显提高尿液稳定性,降低尿石形成的危险性,且有一定的降尿钙作用。
对实验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
持续性结扎大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人工心肌梗死模型,静注用不同方法分离的茜草提取物茜Ⅰ、茜Ⅱ200mg/kg,每4小时l次,共3次,均有降低S-T段的抬高和缩小心肌梗死范围的作用。
女人须知茜草功效与作用

女人须知茜草功效与作用女人须知茜草功效与作用茜草,名字好听,作用也大。
特别是各位美女,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往往会用得上茜草。
茜草别名红茜草、血见愁。
为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多为野生。
主产于陕西、河南、安徽、河北、山东各省,其它各省亦多有生产。
快看看吧。
目录1.中药茜草可抑制癌细胞增生2.女人须知茜草功效与作用3.凉血袪瘀良药茜草 4.茜草可治痛经 5.茜草具有抗癌的功效1中药茜草可抑制癌细胞增生茜草:有强烈抑制癌细胞增生作用,明显升高白细胞,治疗绒毛上皮癌。
功效分类:化瘀止血类中药中药茜草为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茜草的根。
南北各地均产。
春秋两季采挖、去掉茎苗,洗净晒干。
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苦,寒。
归肝经。
茜草功效:凉血止血,活血化瘀。
茜草主治: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滞经闭,跌打瘀痛,风湿痹痛。
中药茜草作用1、抑制血小板聚集2、抗肿瘤作用3、改善心功能4、止血作用功效作用的应用参考1、中药茜草苦寒泄热,既能凉血止血,又能化瘀,尤多用于血热妄行之各种出血证,用于血热吐衄,可与阿胶、黄芩、侧柏叶等同用;用于湿热蕴结大肠,损伤血络,下痢赤白者,可与黄连、白芍等同用。
2、中药茜草有活血祛瘀作用,可用于瘀血阻滞诸证。
用于血滞经闭,常与当归、赤芍等同用;用于跌打损伤,瘀滞作痛,常与当归、川芎、红花等同用;用于风湿痹痛,可与延胡索、海风藤、鸡血藤等祛风活血之品同用,以增强其祛瘀止痛之功。
中药茜草用法参考:脾胃虚弱、精衰血少、阴虚火旺者慎用,无瘀滞者忌服。
服用茜草煎剂偶有恶心、血压轻度升高等不良反应。
孕妇忌服。
用量:10-15克。
2女人须知茜草功效与作用功效作用1、止血。
实验证明有轻度止血作用,稍能缩短家兔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稍能缩短家兔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炒炭后作用更显著。
2、抗菌。
体外试验对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稍有抑制作用。
3、镇咳。
动物实验证实有镇咳作用。
临床应用为治疗热症出血的常用药。
茜草常用剂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茜草常用剂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茜草,又名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被广泛用于中医药和现代药学领域。
茜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等功效,被认为具有非常重要的药用价值。
在临床上,茜草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本文将重点讨论茜草的常用剂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茜草的正确用法和用量。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茜草进行简要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茜草的功效、常见用途以及剂量推荐。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茜草的重要性,强调剂量的重要性,并给出对茜草剂量的建议。
通过这三部分的内容,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茜草的用途及剂量推荐,有助于他们正确合理地使用茜草。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关于茜草常用剂量的详细信息。
茜草作为一种常见的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和保健品市场。
然而,由于茜草的使用需要掌握恰当的剂量,否则可能会出现副作用或影响疗效。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希望读者能够了解茜草的功效和常见用途,同时掌握茜草的正确剂量推荐。
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更加科学地合理使用茜草,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并确保茜草的疗效发挥到最佳状态。
在文章结尾的结论部分,我们还会总结茜草在中医药和保健品中的重要性,剂量在使用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对茜草剂量的专业建议,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而实用的指导。
愿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茜草。
2.正文2.1 茜草的功效茜草又称为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
首先,茜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毒素,对于感冒、发热、咳嗽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其次,茜草还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可以帮助治疗喉咙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此外,茜草还具有补益气血、调和脏腑的作用,对于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有一定的效果。
总的来说,茜草的功效多种多样,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茜根的功效与作用

茜根的功效与作用茜根,又称红根、紫茜、赤茜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的功效与作用十分丰富,下面将详细介绍茜根的多种功效和作用。
一、活血化瘀茜根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的流动,从而消除瘀血,排除体内的淤血。
茜根对于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痛经、瘀血块结、瘀血性疾病等有明显的疗效。
可以使用茜根制成煎剂或外用适量的茜根粉敷于疼痛区域,都能有效缓解疼痛和消除瘀血。
二、舒肝解郁茜根具有舒肝解郁的功效,对于肝脏郁滞、肝气郁结引起的头痛、胸闷、烦躁易怒、失眠等症状,茜根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茜根可以疏肝解郁,舒畅气机,使肝气得以疏通,让人心情开朗,情绪稳定。
可以使用茜根制成煎剂或煮茶,每日饮用,可缓解上述症状。
三、清热解毒茜根还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体内有热毒引起的皮肤疮疹、口腔溃疡等症状有显著疗效。
茜根富含活性成分,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促进伤口愈合,加速炎症消退。
可以将茜根煮汤或外用茜根煎剂,在患处进行疗程,会加快症状恢复。
四、止咳化痰茜根对于咳嗽、痰多、胸闷等症状有较好的止咳化痰作用。
茜根可以祛除肺中湿气、痰湿等,改善气机运行,促进肺功能恢复。
对于慢性咳嗽、痰多、气短等症状,可以用茜根煎剂或制成茜根糖浆口服,每日两次,可缓解症状。
五、调经止痛茜根对于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有较好的调经止痛作用。
茜根可以调节女性的月经周期,缓解经期疼痛,平衡女性内分泌系统,提高生育能力,增加卵子质量。
可以使用茜根煎剂或煮茶,每日适量饮用,坚持一段时间可以缓解症状。
六、抗炎止痒茜根有一定的抗炎止痒作用,对于皮肤炎症、瘙痒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茜根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痒感,促进皮肤的修复。
可以使用茜根煮水洗浴或制成茜根煎剂外用,也可以制成茜根油涂抹患处,可以明显减轻瘙痒症状。
七、保护肝脏茜根具有一定的保护肝脏的功效,可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保护肝脏免受损害。
新编医药常识茜草根的功效与作用_茜草根的性状

茜草根的功效与作用_茜草根的性状【名称】茜草根【出处】《本经》原作茜根【别名】血见愁(《土宿本草》),过山龙(《格致余论》),地苏木、活血丹(《纲目拾遗》),红龙须根(《贵州民间方药集》),沙茜秧根(《河南中药手册》),五爪龙、满江红、九龙根(《江苏植药志》),红棵子根、小孩拳、娃娃拳、拉拉秧子根(《山东中药》),小活血龙(《浙江民间草药》),土丹参、四方红根子(《闽东本草》),红茜根(《江苏药材志》)。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茎。
春、秋采挖,除去茎苗,去净泥土及细须根,晒干。
一般以秋季采者质量为佳。
【原形态】茜草(《本经》),又名:茹藘(《诗经》),茅蒐(《毛诗传》),蒨草,地血、牛蔓(陆玑《诗疏》),红蓝(《史记》徐广注),染绯草(《蜀本草》),西天王草、四岳近阳草、铁塔草、风车草(《土宿本草》),蒨藤、五叶藤(《履巉岩本草》),土茜苗(《救荒本草》),八仙草(《纲目拾遗》),金线草、红丝线,锯子草(《植物名实图考》),红茜、四轮草、穿骨草、红髻巾、麦珠子,铁血藤、活血草、挂拉豆、山龙草、拈拈草、涩涩草、破血草、大仙藤、血茜草、草本入骨丹、红根藤、鸭蛋藤、染蛋草、红内消、红根草、拉拉藤、牛人参、锯锯草、粘蔓草,大锯锯藤、破血丹、小女儿红。
多年生攀援草本,长1~3米。
支根数条或数十条,细长,外皮黄赤色。
茎方形,有4棱,棱上有倒生刺。
叶4片轮生,有长柄,叶片卵状心形或狭卵形,长1.5~6厘米,宽1~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脏形或圆形,全缘,叶脉3~5,自基部射出,叶柄和叶下面中肋上均有倒刺,聚伞花序圆锥状,腋生或顶生;花小,花萼不明显;花冠5裂,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联合,淡黄色;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喉内,花丝较短;子房下位,2室,花柱上部2裂,柱头头状。
浆果小球形,肉质,红色转黑色。
花期7~9月。
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原野、山地的林边、灌丛中。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主产于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
茜草根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茜草根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出处】《本经》·原作茜根【拼音名】Qiàn Cǎo Gēn【别名】血见愁(《土宿本草》),过山龙(《格致余论》),地苏木、活血丹(《纲目拾遗》),红龙须根(《贵州民间方药集》),沙茜秧根(《河南中药手册》),五爪龙、满江红、九龙根(《江苏植药志》),红棵子根、小孩拳、娃娃拳、拉拉秧子根(《山东中药》),小活血龙(《浙江民间草药》),土丹参、四方红根子(《闽东本草》),红茜根(《江苏药材志》)。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茎。
春、秋采挖,除去茎苗,去净泥土及细须根,晒干。
一般以秋季采者质量为佳。
【原形态】茜草(《本经》),又名:茹藘(《诗经》),茅蒐(《毛诗传》),蒨草,地血、牛蔓(陆玑《诗疏》),红蓝(《史记》徐广注),染绯草(《蜀本草》),西天王草、四岳近阳草、铁塔草、风车草(《土宿本草》),蒨藤、五叶藤(《履巉岩本草》),土茜苗(《救荒本草》),八仙草(《纲目拾遗》),金线草、红丝线,锯子草(《植物名实图考》),红茜、四轮草、穿骨草、红髻巾、麦珠子,铁血藤、活血草、挂拉豆、山龙草、拈拈草、涩涩草、破血草、大仙藤、血茜草、草本入骨丹、红根藤、鸭蛋藤、染蛋草、红内消、红根草、拉拉藤、牛人参、锯锯草、粘蔓草,大锯锯藤、破血丹、小女儿红。
多年生攀援草本,长1~3米。
支根数条或数十条,细长,外皮黄赤色。
茎方形,有4棱,棱上有倒生刺。
叶4片轮生,有长柄,叶片卵状心形或狭卵形,长1.5~6厘米,宽1~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脏形或圆形,全缘,叶脉3~5,自基部射出,叶柄和叶下面中肋上均有倒刺,聚伞花序圆锥状,腋生或顶生;花小,花萼不明显;花冠5裂,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联合,淡黄色;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喉内,花丝较短;子房下位,2室,花柱上部2裂,柱头头状。
浆果小球形,肉质,红色转黑色。
花期7~9月。
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原野、山地的林边、灌丛中。
茜草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茜草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别名〕茜草根、茜根、血见愁、地苏木、活血丹、小血藤、红线根、茹藘。
〔来源〕为茜草科茜草属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根和根茎。
〔成分〕根含蒽醌类物质茜草酸,水解后生成甙元茜素及葡萄糖,此外,尚含紫色素(紫茜素)及伪紫茜素,茜草色素等。
〔作用〕一、历代经验1.行血止血:茜草根有清热凉血、行血止血作用。
《名医别录》:”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踒跌。
” 《药性论》:“治六极伤心肺,吐血,泻血”。
《日华子本草》:“止鼻洪,带下,产后血晕,乳结,月经不止,肠风痔瘘,排脓; 治疮疖,泄精,尿血,扑损瘀血”。
2.通经活血:茜草有通经活络、止痛作用。
《珍珠囊》:“去诸死血。
” 《本草纲目》:“通经脉,治骨节风痛。
活血行血”。
杜文燮《药鉴》:“功专活血,治扑损痈毒,症瘕,经闭,便血,崩中带下,痔漏,风痹,膨胀,黄疸,虫伤”。
二、近代研究1.止血作用:茜草根的温浸液能缩短家兔的凝血时间,有轻度止血作用〔1~2〕。
2.抑菌作用:体外试验证明,茜草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皆有止血作用〔3〕。
3.镇咳祛痰作用:茜草根煎剂灌胃,对小白鼠实验性咳嗽有镇咳祛痰作用〔4〕。
4.对平滑肌的影响:茜草根煎液能对抗乙酰胆碱所致的兔离体回肠收缩的作用。
根提取物对豚鼠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
产妇口服也有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5〕。
5.对结石的影响:茜根制剂尚能治疗膀胱结石,它对镁或胺构成的结石有一定溶媒作用,但对膀胱结石实际上无多大作用,可能是它兴奋膀胱肌肉,从而帮助结石排出,对大鼠肾或膀胱结石的形成,也有某些抑制或防止作用〔6~7〕。
〔性味〕苦,寒。
归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通经活络,止咳化痰。
〔主治〕崩漏,月经过多,经闭腹痛,衄血,吐血,便血,尿血,痢疾,黄疸,久咳,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疖肿,皮炎等。
〔临床应用〕1.诸种出血:茜草常用于热证所致的各种出血,特别用治崩漏及月经过多等,类似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内分泌失调及更年期症候群等。
四味中药治脑中风,通经活络,活血溶血栓

四味中药治脑中风,通经活络,活血溶血栓
中医药千年传承博大精深,其中有两味药对中老年人的脑中风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首先来说说脑中风这个病的病因,这个病的病因源自生活饮食习惯以及年龄大了身体器官功能衰退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的结果造成的!
它的心脑血管疾病!
一方面它是心脑血管中的有害物质在血管壁上沉积阻碍血管流量,历害的就会造成血管堵塞!
二方面是由于身体长期处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中造成身体代谢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长期回流滞留在血液中慢慢形成血栓血块由小到大会形成大的血栓,堵塞血管造成中风!
所以对治中风首要任务就是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其次要改变生活饮食习惯,以清淡少吃为主,同时调理心肾功能把生活垃圾排泻通道打通!
活血化淤两味药
一、茜根草:
1、活血化淤,疏通经络
2、抗菌消炎止咳化痰
3、升高白细胞增强免疫力
二、威灵仙:
1、通经止痛、活络、利尿
2、祛风除湿、抗炎、降血糖、降血压
三、淫羊霍
1、通经活络、消除血管壁斑块!清除血管污垢,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能够很好的提神醒脑!抗疲劳,轻松身体
2、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延缓衰老抗癌
3、益智、养心气、健脾、降血脂!
四、太子参(补气以辅助推动上面三味药的药力)
1、补气健脾、养胃生津
2、提高免疫力
然后就是加强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打通经络、活血化淤!调和阴阳!下面介绍一个运动方式以通经络化瘀疏堵。
撞背运动
以自身能承受的力量以背平撞墙壁以此来振荡经络血脉!长期坚持锻炼能很好的减少瘀堵保持心脑血管健康!。
茜根丸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茜根丸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茜根丸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对很多疾病都有不错的效果,茜根丸可以说是医者喜用,患者乐意接受的一味方剂,但运用不当,服食方法
茜根丸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对很多疾病都有不错的效果,茜根丸可以说是医者喜用,患者乐意接受的一味方剂,但运用不当,服食方法不对,疗效会减弱。
下面来谈谈茜根丸的主要功效与服用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
【处方】茜根(洗)川升麻犀角(镑)地榆(洗)当归(去芦,酒洗)黄连(去须)枳壳(去甑,麸炒)白芍药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毒痢及蛊注下血如鸡肝,心烦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米饮汤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上文主要介绍了茜根丸的作用以及怎么吃。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帮到大家。
生活常识分享。
茜根散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68例

茜根散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68例
张海涛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11(031)009
【摘要】目的:探讨茜根散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68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均口服中药茜根散(茜根、黄芩、侧柏叶、生地黄、阿胶、紫草、三七等)加味治疗.结果:痊愈24例,显效28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95.6%.结论:茜根散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肯定,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页数】2页(P877-878)
【作者】张海涛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54.6
【相关文献】
1.茜根散联合糖皮质激素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水平的影响 [J], 武进华;贾林萍
2.芪芎茜根散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非肾病水平蛋白尿临床及免疫学研究 [J], 皇玲玲;宗岩;赵晓峰
3.茜根散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80例临床观察 [J], 马军
4.加减茜根散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J], 卢晓燕;甘才斌;张晓宁
5.茜根散加减联合泼尼松治疗阴虚火旺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观察 [J], 周晨晨;王琥;何颖颖;宋琴;肖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茜草散治气管炎

茜草散治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我们都了解。
治疗此疾病的方法挺多的,这里小编想推荐一种中医偏方给大家,偏方名字叫做茜草散。
茜草散的处方组成挺简单的,但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很不错的哟。
有需要的朋友来看茜草散的用法!
功能主治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处方组成
茜草9克(鲜茜草18克),橙皮18克。
用法用量
加水200毫升煎成100毫升,日服2次,每次50毫升。
10天为1疗程。
病例验证
用此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123例,1疗程后显效为40.7%;2疗程后显效为69.1%。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1.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
如香烟、烟雾、粉尘、刺激性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氮、氯气、臭氧等)。
2.感染因素
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其他因素
免疫、年龄和气候等因素均与慢性支气管炎有关。
结语:能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偏方茜草散,这里就介绍这么多。
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茜草散已经熟悉些了。
这个偏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希望患有此疾病的朋友们能多多研究它。
上述也提及了会引发此疾病的原因。
大家以后一定要多注意!
(2016-06-27 来源:民福康健康)。
茜根散_圣惠卷二十七_减法方剂树

茜根散_圣惠卷二十七_减法方剂树茜根散_圣惠卷二十七_减法方剂树 (1)1.原方 (3)1.1.组成:茜根(锉)1两,羚羊角屑1两,柏叶1两,刺蓟1两,阿胶(捣碎,炒令黄燥)1两,白芍药1两,白术1两,黄耆(锉)1两,当归(锉,微炒)1两,黄芩1两,生干地黄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伏龙肝2两,乱发灰半两。
(3)1.2.功效:虚劳少力,吐血心闷,头旋目晕。
(3)1.3.来源:《圣惠》卷二十七。
(3)2.地黄散 (3)2.1.减:茜根、羚羊角屑、柏叶、刺蓟、白术、黄耆、甘草、乱发灰 (3)2.2.组成:生干地黄1两,黄芩1两,白芍药1两,阿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当归1两,伏龙肝2两。
(3)2.3.功效:虚劳吐血不止。
(3)2.4.来源:《圣惠》卷二十七 (3)3.柏叶黄耆散 (3)3.1.减:茜根、羚羊角屑、刺蓟、白芍药、白术、当归、伏龙肝、乱发灰 (3)3.2.组成:生干地黄4两,黄芩1两,柏叶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阿胶(杵,燥令碎、黄燥)2两,黄耆(锉)2两。
(3)3.3.功效:吐血,日夜不止。
(3)3.4.来源:方出《圣惠》卷三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一八八 (3)4.生干地黄散 (3)4.1.减:茜根、羚羊角屑、刺蓟、白芍药、白术、黄耆、当归、甘草、伏龙肝、乱发灰 (4)4.2.组成:生干地黄2两,柏叶1两(微炙),黄芩半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
(4)4.3.功效:血热小便出血。
(4)4.4.来源:《圣惠》卷七十二 (4)5.芍药黄耆汤 (4)5.1.减:茜根、羚羊角屑、柏叶、刺蓟、阿胶、当归、黄芩、生干地黄、伏龙肝、乱发灰 (4)5.2.组成:黄耆2两,白芍药1两半,白术1两半,甘草1两。
(4)5.3.功效:虚劳自汗不止。
(4)5.4.来源:《赤水玄珠》卷十一 (4)6.黄芩汤 (4)6.1.减:茜根、羚羊角屑、刺蓟、白芍药、白术、黄耆、当归、生干地黄、伏龙肝、乱发灰 (4)6.2.组成:黄芩(去黑心)2两,阿胶(炒燥)2两,甘草(炙,锉)2两,柏叶1把(锉)。
茜草的功效与副作用

茜草的功效与副作用《名医别录》中记载:"茜根生乔山川谷,二月、三月采根曝干。
那么你知道茜草的功效与副作用吗?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茜草的功效与作用(一)功效主治凉血止血:《本草正义》曰:“茜根性寒,所主多血热失血之症。
古今说解,都无异之。
《别录》止血,以血热涌泄言之。
一以清血中之热,一以通壅积之瘀,斯血循故道而不横逆。
”本鼎味苦、咸,性寒,功能凉血止血,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血崩诸证。
活血祛瘀:本品可用治血热瘀结之闭经及跌打损伤致瘀滞肿痛诸证。
疏风通络:《本草经疏》曰“茜根,行血凉血之要药。
主痹,痹者血病,行血软坚,则痹自愈。
”本品可用治热邪偏胜之痹证。
本证多由外感风寒湿邪,侵袭肌表经络,郁久不解化热所致。
症见:关节灼热,红肿疼痛,痛不可近,屈伸不便,活动受限,可涉及一个及多个关节。
遇热则剧,遇寒则疼痛减轻。
有发热、I=1渴、心烦、小便黄热、苔黄、脉滑数。
热为阳邪,其性属火;热搏经脉,瘀阻气血;痹着不行,而为疼痛。
茜草根,苦寒而咸;苦可燥湿,寒能清热,咸可入血;活血祛瘀,疏风通络;热清络通则诸证自除。
《本草正义》曰“风痹指血瘀血热,痹着不行而言。
茜草寒凉,入血而能通瘀活络,是以主之。
”清热退黄:本品可用治瘀血内结之黄疸证。
本证多由病程日久,气血衰败,湿浊残留,瘀血不行所致;或由房劳伤肾,交接后入水而浴,湿热流入髓藏所致。
临床可见:黄疸色暗而带黑,或面部黝黑,或额上如煤渣色。
身体消瘦,饮食减少,腹部胀满,甚则膨隆,腹内有痞块或伴疼痛,或有低热,午后尤甚,出血妄行,或鼻衄,或尿血,或便血。
舌唇紫瘀,脉象沉涩。
本型黄疸,为脾肾两虚,肝胆瘀血不行;仅去湿热,则百无一效。
本品功专活血祛瘀,行血软坚,消痞散结;用治蓄血发黄,疗效为佳。
《本草经疏》曰“茜根,行血凉血之要药。
主痹及疸。
疸有五,此其为治,盖指蓄血发黄,而不专于湿热者也。
”止咳祛痰:茜草根可用治肝火犯肺之咳嗽。
中药治支气管炎的药方

中药治支气管炎的药方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该病对患者健康有很大影响,这里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些中药治支气管炎的药方。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药治支气管炎的药方,希望能帮到你。
中药治支气管炎的药方茜草散治气管炎【功能主治】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处方组成】茜草9克(鲜茜草18克),橙皮18克。
【用法用量】加水200毫升煎成100毫升,日服2次,每次50毫升。
10天为1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123例,1疗程后显效为40.7%;2疗程后显效为69.1%。
桔梗止咳汤治气管炎【功能主治】清肺理气,化痰止咳。
用于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患者。
【处方组成】桔梗10克,紫菀10克,百部12克,款冬花12克,桑白皮15克,瓜蒌皮12克,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l剂,水煎服。
【加减】如发病初期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者,加麻黄、荆芥、紫苏叶;肺热蕴热、咯吐黄痰者,加炒黄岑、鱼腥草;剧咳无痰着,加炙麻黄、杏仁、全蝎。
固本强肺汤治气管炎【功能主治】固摄肾真,疏利气机.强肺止咳。
主治哮喘型支气管炎。
【处方组成】当归10克,炙麻黄6克,炒葶苈子6~15克,桑白皮10克,川贝母10克,淡黄芩10克,杏仁10克,僵蚕10克,白云苓10克,水侄6克,陈皮6克,木香6克(后下),远志10克,五味子10克,蜂房6克,甘草10克,冰糖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42剂为1疗程。
中药治支气管炎的其他民间药方中药方1:杏仁、苏叶、法夏、茯苓各6克,前胡、桔梗、甘草各5克,枳壳、橘红各3克,生姜2片,大枣3枚,清水煎服。
咳重加百部5克,冬季无汗加麻黄3克,若发热重、出汗加生石膏10克,同煎服中药方2:桑花15克,连翘、桑叶、菊花各10克,前胡、百部、桔梗、牛蒡子各6克,杏仁、薄荷、甘草各5克,芦根12克,清水煎服。
发热重的加黄芩、知母各5克,生石膏10克;咳重痰多加全栝蒌10克,川贝5克同煎。
茜根散_圣惠卷十三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茜根散_圣惠卷十三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茜根散_圣惠卷十三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原方 (7)1.1.组成:茜根1两,龙骨1两半,黄连1两(去须,微炒),犀角屑1两,黄柏半两(微炙,锉),黄芩3分,赤地利1两,赤鼠尾花1两。
(7)1.2.功效:伤寒热毒下脓血痢,及腹痛壮热。
(7)1.3.来源:《圣惠》卷十三。
(7)1.4.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7)2.相似度67%:三黄丸 (7)2.1.组成:春3月:黄芩4两,大黄3两,黄连4两。
夏3月:黄芩6两,大黄1两,黄连7两。
秋3月:黄芩6两,大黄2两,黄连3两。
冬3月:黄芩3两,大黄5两,黄连2两。
(7)2.2.原方对照:茜根1两,龙骨1两半,黄连1两(去须,微炒),犀角屑1两,黄柏半两(微炙,锉),黄芩3分,赤地利1两,赤鼠尾花1两。
(7)2.3.加:大黄、大黄、大黄、大黄 (7)2.4.减:茜根、龙骨、犀角屑、黄柏、赤地利、赤鼠尾花 (7)2.5.功效: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
男妇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疼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生痈疖疮痍。
及治五般痔疾,粪门肿或下鲜血,小儿积热。
(7)2.6.来源:《千金》卷二十一引巴郡太守方。
(7)3.相似度64%:龙骨散 (7)3.1.组成:龙骨1两,黄连3分(去须,微炒),犀角屑3分,黄柏3分(锉),赤芍药半两,黄芩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赤地利2分,黄耆3分(锉),茜根3分,鼠尾草花3分。
(8)3.2.原方对照:茜根1两,龙骨1两半,黄连1两(去须,微炒),犀角屑1两,黄柏半两(微炙,锉),黄芩3分,赤地利1两,赤鼠尾花1两。
(8)3.3.加:赤芍药、当归、黄耆、鼠尾草花 (8)3.4.减:赤鼠尾花 (8)3.5.功效:热痢,下赤黄色脓,心神烦热,腹内疼痛,饮食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茜根散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中药方剂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几种中草药按照一定的数量比例混合后制成的产品。
茜根散就是一种中药方剂,你知道它的作用功效吗?不清楚的话现
中药方剂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几种中草药按照一定的数量比例混合后制成的产品。
茜根散就是一种中药方剂,你知道它的作用功效吗?不清楚的话现在就来了解一下吧!
【处方】茜根30克黄芩22克栀子仁7.5克阿胶15克(捣碎,炒令黄燥)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热病,下痢脓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2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八
【处方】茜根黄芩阿胶(蛤粉炒)侧柏叶生地黄各30克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鼻衄不止,心神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225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70毫升,去津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以上就是本文对茜根散的一些介绍,其实养生方剂还是很值得我们来研究的,因为,它在中医养生领域占了一席之地,而且独树一帜,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