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微生物学--周德庆--第三版-复习重点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版)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版)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1、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种,菌株、品系、克隆,菌落,菌苔。

微生物: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菌株(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实际上是一个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

克隆:若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发展而来的,则它就是一个纯种细胞群或克隆。

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部)生长繁殖,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互相连成一片,这就是菌苔。

2、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①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特点: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

中国古代:②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③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 -1 897)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三版 周德庆)汇总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三版 周德庆)汇总

第一章绪论填空题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

2.1347年的一场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3.2003年SARS在我国一些地区迅速蔓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严重地被打乱,这是因为SARS有很强的传染性,它是由一种新型的病毒所引起。

4.微生物包括: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8.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柯赫为代表的科学家,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学等分支学科。

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选择题(4个答案选1)1.当今,一种新的瘟疫正在全球蔓延,它是由病毒引起的(3 )。

(1)鼠疫(2)天花(3)爱滋病(AIDS)(4)霍乱2.微生物在整个生物界的分类地位,无论是五界系统,还是三域(domain)系统,微生物都占据了(4 )的“席位”。

(1)少数(2)非常少数(3)不太多(4)绝大多数7.巴斯德为了否定“自生说”,他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试验,其中著名的(3 )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中确实含有微生物,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1)厌氧试验(2)灭菌试验(3)曲颈瓶试验(4)菌种分离试验8.柯赫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2 )。

(1)巴斯德原则(2)柯赫原则(3)菌种原则(4)免疫原理10.我国学者汤飞凡教授的(2 )分离和确证的研究成果,是一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开创性成果。

(1)鼠疫杆菌(2)沙眼病原体(3)结核杆菌(4)天花病毒是非题1.微生物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有了它们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否则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将无法繁衍下去。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版)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版)

1、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种,菌株、品系、克隆,菌落,菌苔。

微生物: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菌株(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实际上是一个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

克隆:若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发展而来的,则它就是一个纯种细胞群或克隆。

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部)生长繁殖,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互相连成一片,这就是菌苔。

2、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①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特点: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

中国古代:②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③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 -1 897)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④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课后答案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课后答案

经过科学的归纳和理性的思考,整理成一个科学的分类系统
鉴定的任务与分类恰恰相反,它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或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亦即通过详细观察和描述一
个未知纯种微生物的各种性状特征,然后查找现成的分类系统,以达到对其知类、辨名的目的。
命名的任务是为一个新发现的微生物确定一个新学名,亦即当你详细观察和描述某一具体菌种后,经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名词解释:真核微生物,酵母菌,生活史,霉菌,无性孢子,有性孢子,子实体。 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有完整细胞核、结构精巧的染色体和多种细胞器的微生物。 酵母菌:非分类名词,一群能发酵糖类的单细胞微生物,属真菌类。 生活史 :个体经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后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就称为该生物的生活史或生
菌落透明度
透明或稍透明
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菌落与培养基结合程度 不结合
不结合
牢固结合
较牢固结合
菌落颜色
多样
单调,一般呈乳脂或
十分多样
十分多样
矿烛色,少数红色或黑色
菌落正反面颜色的差别 相同
相同
一般不同
一般不同
菌落边缘
一般看不到细胞
可见球状, 有时可见细丝状细胞 可见粗丝状细胞
卵圆状或假丝状细胞
气味
一般有臭味
18S rRNA 的寡聚核苷酸测序,并比较其同源性水平后,提出了一个与以往各种界级分类不同的新系统,
称为三域学说。三域指细菌域、古生菌域和真核生物域。
7、何谓(G+C)mol% 值?它在微生物分类鉴定中有何应用?
表示 DNA 分子中鸟嘌呤(G)和胞嘧啶(C)所占的摩尔百分比值。
应用: ①判别种与种之间亲缘关系相近程度;②是建立新分类单元时的重要指标。

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 第三版 课后习题详解

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 第三版 课后习题详解

绪论微生物与人类课后习题详解1.什么是微生物?习惯上它包括哪几大类群?答:(1)微生物定义微生物是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一般<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大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还包括一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2)微生物包括的类群①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旧称“蓝绿藻”或“蓝藻”)、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③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④蘑菇和银耳等食、药用菌是例外,尽管可用厘米表示大小,但其本质是真菌,一般称为大型真菌。

而属于非细胞生物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等则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2.人类迟至19世纪中叶才真正认识微生物世界,其中的障碍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被克服的?各举例说明之。

答: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中遇到的障碍以及被克服的相关例子如下:(1)个体微小。

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2)外貌不显。

主要由科赫学派克服的,他们创立了许多显微镜技术,染色技术、悬滴培养技术和显微摄影技术,使人们对细菌等的外貌能清楚地观察到。

(3)杂居混生。

由科赫等人发明的明胶和琼脂平板分离微生物纯种的方法,克服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杂居混生状态,从而进入了研究微生物纯培养阶段。

(4)因果难联。

把微生物作用的因果联系起来的学者很多,如巴斯德提出了活的微生物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科赫提出了证明某病的病原菌的“科赫法则”等。

3.为什么说“因果难联”的解决是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取得重大创新的不竭动力?试举一列加以说明。

答:(1)“因果难联”的解决是微生物学发展过程取得创新的不竭动力原因如下:微生物学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从诸多表面现象中判断其原始动因是否由微生物所引起的研究,这是一个艰辛探索的过程,正因为“因果难联”的存在,令无数学者煞费苦心。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课后答案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课后答案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绪论1、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种,菌株、品系、克隆,菌落,菌苔。

微生物: 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菌株(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实际上是一个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

克隆:若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发展而来的,则它就是一个纯种细胞群或克隆。

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部)生长繁殖,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互相连成一片,这就是菌苔。

2、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①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特点: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

中国古代:②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③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1897)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④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普通微生物学 周德庆 第三版 复习重点

普通微生物学  周德庆  第三版 复习重点

普通微生物学周德庆第三版考试复习重点2013-2014海洋大学生技和环科绪论微生物: 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柯赫氏法则:用琼脂配制对分离细菌十分有效的固体培养基(须先灭菌),以划线方式进行样品稀释,从而轻而易举地在琼脂平板上获得某一微生物的纯种培养。

3、微生物共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五大共性: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最基本的是体积小,面积大;原因:由于微生物是一个如此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8.试述微生物的多样性。

答:①物种的多样性,②.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③.代谢产物的多样性,④遗传基因的多样性⑤生态类型的多样性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革兰氏染色法:肽聚糖: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特有成分,由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葡萄胺组成。

缺壁细菌:在自然界或在实验中某些细菌进行自发突变,不能合成胞壁。

主要包括L型细菌、球状体、支原体和原生质体。

L型细菌:在实验状态或宿主体内发生自发突变形成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异染粒:可用墨蓝或TTC染成紫色,是无级机磷酸的聚合物。

羧酶体(羧化体):存在于一些自养菌细胞内的多角体或六角形内含物。

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微生物重点复习资料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

微生物重点复习资料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

微生物重点复习资料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绪论1.微生物发展史重要人物+贡献:(1)列文虎克-观察到细菌——微生物学先驱者(2)巴斯徳——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曲颈瓶试验推翻生命自然发生说,建立胚种学说。

巴氏消毒法。

(3)约瑟夫·李斯特发明用石炭酸消毒手术器械、衣物和手术环境,可大大降低感染的机会(4)R. Koch 柯赫——细菌学的奠基人科赫法则:判定某种微生物引起特定疾病,必须同时满足:–相关性:这种微生物必须在所有患该种疾病的生物体内都存在,但在健康生物中不存在–可分离培养:必须将这种微生物分离出来,作纯种培养–可人工感染:当用这种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接种到一个健康寄主时,必须能够引起同样的疾病–可再分离:必须能够从接种感染的生物体内再次分离得到这种微生物(5)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6)弗莱明——青霉素之父(7)Watson、Crick——分子生物学奠基人发现的DNA结构的双螺旋模型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换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第一章第一节细菌1.原核生物三菌三体:细菌(狭义的)、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2.细菌概念: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直径约μm,长度约μm)、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3.细菌形态:简单,基本上只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大类,仅少数为其他形状如丝状、三角形、方形和圆盘形。

4.细胞壁概念: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只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主要功能: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为细胞的生扎个、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须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1)革兰氏染色原理具体步骤注意事项:A.关键步骤:95%酒精,;甩干B.涂片薄而均匀C.菌种种龄<18hD.各步骤时间(2)阴性菌阳性菌的特点G+细菌的细胞壁:厚度大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含90%肽聚糖10%磷壁酸(磷壁酸:阳性菌特有)G-细菌的细胞壁:厚度较G+细菌薄,层次较多,成分较复杂,肽聚糖层很薄(仅2-3nm),故机械强度较G+细菌弱(3)四种缺壁细胞:L型细胞:专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后合成,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球状体: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尤其是G-细菌外膜层)的原生质体支原体: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5.细胞膜生理功能:能选择性的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结构屏障是合成细胞壁和糖被有关成分(如肽聚糖、磷壁酸、LPS和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场所膜上含有与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有关的酶系,故是细胞的产能基地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并可提供鞭毛旋转运动所需的能量6.核区特点:无核膜、核仁,无固定的形状。

周德庆微生物学笔记

周德庆微生物学笔记

周德庆微生物学笔记周德庆微生物学笔记第一节: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微生物"的含义(什么是微生物)非分类学上名词,来自法语"Microbe"一词。

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插入)二、生物分界(微生物在生物界的位置)1、两界系统(亚里斯多德)动物界 Animalia:不具细胞壁,可运动,不行光合作用。

植物界 Plantae:具有细胞壁,不运动,可行光合作用。

三界:原生生物界 Protista:(E. H. Haeckel, 1866年提出)2、五界系统R. H. Whitakker, Science, 163: 150-160, 1969原核生物界 Monera:细菌、放线菌等原生生物界 Protista:藻类、原生动物、粘菌等真菌界 Fungi:酵母、霉菌动物界 Animalia:植物界 Plantae:五界系统是以细胞结构分化的等级以及和光合、吸收、摄食这三种主要营养方式有关的组织类型为基础的。

六界:加上病毒界。

3、三界(域)系统Woese用寡核苷酸序列编目分析法对60多株细菌的16SrRNA序列进行比较后,惊奇地发现:产甲烷细菌完全没有作为细菌特征的那些序列,于是提出了生命的第三种形式--古细菌(archaebacteria)。

随后他又对包括某些真核生物在内的大量菌株进行了16SrRNA(18SrRNA)序列的分析比较,又发现极端嗜盐菌和极端嗜酸嗜热菌也和产甲烷细菌一样,具有既不同其他细菌也不同于其核生物的序列特征,而它们之间则具有许多共同的序列特征。

于是提出将生物分成为三界(Kingdom)(后来改称三个域):古细菌、真细菌(Eubacteria)和真核生物(Eukaryotes)。

1990年,他为了避免把古细菌也看作是细菌的一类,他又把三界(域)改称为:Bacteria(细菌)、Archaea(古生菌)和Eukarya(真核生物)。

普通微生物学--周德庆--第三版-复习重点

普通微生物学--周德庆--第三版-复习重点

普通微生物学周德庆第三版考试复习重点2013-2014海洋大学生技和环科绪论微生物: 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柯赫氏法则:用琼脂配制对分离细菌十分有效的固体培养基(须先灭菌),以划线方式进行样品稀释,从而轻而易举地在琼脂平板上获得某一微生物的纯种培养。

3、微生物共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五大共性: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最基本的是体积小,面积大;原因:由于微生物是一个如此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8.试述微生物的多样性。

答:①物种的多样性,②.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③.代谢产物的多样性,④遗传基因的多样性⑤生态类型的多样性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革兰氏染色法:肽聚糖: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特有成分,由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葡萄胺组成。

缺壁细菌:在自然界或在实验中某些细菌进行自发突变,不能合成胞壁。

主要包括L型细菌、球状体、支原体和原生质体。

L型细菌:在实验状态或宿主体内发生自发突变形成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异染粒:可用墨蓝或TTC染成紫色,是无级机磷酸的聚合物。

羧酶体(羧化体):存在于一些自养菌细胞内的多角体或六角形内含物。

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版)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版)

1、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种,菌株、品系、克隆,菌落,菌苔。

微生物: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菌株(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实际上是一个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

克隆:若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发展而来的,则它就是一个纯种细胞群或克隆。

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部)生长繁殖,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互相连成一片,这就是菌苔。

2、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①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特点: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

中国古代:②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③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 -1 897)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④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中科院考试周德庆微生物复习材料

中科院考试周德庆微生物复习材料

中科院考试周德庆微生物复习材料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原核生物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细菌细胞的构造1)细胞壁(主要成分:肽聚糖)主要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2.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须;3.阻挡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4.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G+、G-和古生菌的区别G+细菌特点(代表:金黄葡萄球菌):细胞壁的特点是厚度大和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含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

肽聚糖分子由双糖单位、四肽尾、肽桥(决定了肽聚糖的多样性)组成。

磷壁酸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G-细菌特点(代表:E.coli):细胞壁的特点是厚度较G+细菌薄,层次较多,成分较复杂,肽聚糖层(与G+的不一样)很薄,故机械程度比较弱。

外膜(脂多糖LPS、磷脂、若干外膜蛋白)是G-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结构。

古生菌:特点:与真细菌具有功能类似的细胞壁,但细胞壁的成分是假肽聚糖。

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实验室中形成彻底除尽:原生质体人工方法去壁缺壁细菌部分去除:球状体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细胞膜中含有一般原核生物所没有的甾醇,故即使缺乏细胞壁,其细胞膜仍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革兰氏染色的机制(证明了G+和G-主要由于起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特性的不同而使染色反应不同。

):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课后答案.doc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课后答案.doc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课后答案微生物学复习资料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绪论绪论1、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种,菌株、品系、克隆,菌落,菌苔。

微生物: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菌株(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实际上是一个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

克隆:若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发展而来的,则它就是一个纯种细胞群或克隆。

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部)生长繁殖,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互相连成一片,这就是菌苔。

2、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①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特点: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

中国古代:②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③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1897)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④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1.曲颈瓶实验巴斯德否认了自然发生学说2.微生物发展的五个时期:史前期(朦胧阶段);初创期(形态描述阶段),列文虎克---微生物的先驱者;奠基期(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显微镜的发现),科赫--细菌学奠基人;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3.巴斯德的成果:①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②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③发明了狂犬病毒减毒疫④苗制备方法⑤发明巴氏消毒法4.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 4 个共性5.细菌的三个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6.细菌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

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微荚膜,荚膜),芽孢7.细菌的细胞壁的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酶蛋白或抗生素等有害物质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有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如内毒素),并与细菌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8.肽聚糖由肽和聚糖,肽聚糖单体构成,①、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L 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接在N-乙酰胞壁酸上。

②、双糖单位: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溶菌酶水解此键。

③、肽桥:甘氨酸五肽,肽桥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9.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主要成分是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是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10.外膜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特有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成分:脂多糖LPS(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是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磷脂和若干外膜蛋11.假肽聚糖的β-1,3-糖苷键被水解。

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 第三版 课后习题详解

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 第三版 课后习题详解

绪论微生物与人类课后习题详解1.什么是微生物?习惯上它包括哪几大类群?答:(1)微生物定义微生物是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一般<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大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还包括一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2)微生物包括的类群①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旧称“蓝绿藻”或“蓝藻”)、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③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④蘑菇和银耳等食、药用菌是例外,尽管可用厘米表示大小,但其本质是真菌,一般称为大型真菌。

而属于非细胞生物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等则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2.人类迟至19世纪中叶才真正认识微生物世界,其中的障碍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被克服的?各举例说明之。

答: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中遇到的障碍以及被克服的相关例子如下:(1)个体微小。

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2)外貌不显。

主要由科赫学派克服的,他们创立了许多显微镜技术,染色技术、悬滴培养技术和显微摄影技术,使人们对细菌等的外貌能清楚地观察到。

(3)杂居混生。

由科赫等人发明的明胶和琼脂平板分离微生物纯种的方法,克服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杂居混生状态,从而进入了研究微生物纯培养阶段。

(4)因果难联。

把微生物作用的因果联系起来的学者很多,如巴斯德提出了活的微生物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科赫提出了证明某病的病原菌的“科赫法则”等。

3.为什么说“因果难联”的解决是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取得重大创新的不竭动力?试举一列加以说明。

答:(1)“因果难联”的解决是微生物学发展过程取得创新的不竭动力原因如下:微生物学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从诸多表面现象中判断其原始动因是否由微生物所引起的研究,这是一个艰辛探索的过程,正因为“因果难联”的存在,令无数学者煞费苦心。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版)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版)

1、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种,菌株、品系、克隆,菌落,菌苔。

微生物: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菌株(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实际上是一个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

克隆:若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发展而来的,则它就是一个纯种细胞群或克隆。

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部)生长繁殖,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互相连成一片,这就是菌苔。

2、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①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特点: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

中国古代:②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③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 -1 897)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④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微生物重点复习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

微生物重点复习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

微生物重点复习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绪论1.微生物发展史重要人物+贡献:(1)列文虎克-观察到细菌——微生物学先驱者(2)巴斯徳——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曲颈瓶试验推翻生命自然发生说,建立胚种学说。

巴氏消毒法。

(3)约瑟夫·李斯特发明用石炭酸消毒手术器械、衣物和手术环境,可大大降低感染的机会(4)R. Koch 柯赫——细菌学的奠基人科赫法则:判定某种微生物引起特定疾病,必须同时满足:–相关性:这种微生物必须在所有患该种疾病的生物体内都存在,但在健康生物中不存在–可分离培养:必须将这种微生物分离出来,作纯种培养–可人工感染:当用这种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接种到一个健康寄主时,必须能够引起同样的疾病–可再分离:必须能够从接种感染的生物体内再次分离得到这种微生物(5)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6)弗莱明——青霉素之父(7)Watson、Crick——分子生物学奠基人发现的DNA结构的双螺旋模型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换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第一章第一节细菌1.原核生物三菌三体:细菌(狭义的)、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2.细菌概念: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直径约μm,长度约μm)、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3.细菌形态:简单,基本上只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大类,仅少数为其他形状如丝状、三角形、方形和圆盘形。

4.细胞壁概念: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只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主要功能: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为细胞的生扎个、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须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1)革兰氏染色原理具体步骤注意事项:A.关键步骤:95%酒精,;甩干B.涂片薄而均匀C.菌种种龄<18hD.各步骤时间(2)阴性菌阳性菌的特点G+细菌的细胞壁:厚度大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含90%肽聚糖10%磷壁酸(磷壁酸:阳性菌特有)G-细菌的细胞壁:厚度较G+细菌薄,层次较多,成分较复杂,肽聚糖层很薄(仅2-3nm),故机械强度较G+细菌弱(3)四种缺壁细胞:L型细胞:专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后合成,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球状体: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尤其是G-细菌外膜层)的原生质体支原体: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5.细胞膜生理功能:能选择性的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结构屏障是合成细胞壁和糖被有关成分(如肽聚糖、磷壁酸、LPS和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场所膜上含有与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有关的酶系,故是细胞的产能基地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并可提供鞭毛旋转运动所需的能量6.核区特点:无核膜、核仁,无固定的形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微生物学--周德庆--第三版-复习重点普通微生物学周德庆第三版考试复习重点2013-2014海洋大学生技和环科绪论微生物: 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柯赫氏法则:用琼脂配制对分离细菌十分有效的固体培养基(须先灭菌),以划线方式进行样品稀释,从而轻而易举地在琼脂平板上获得某一微生物的纯种培养。

3、微生物共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五大共性: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最基本的是体积小,面积大;原因:由于微生物是一个如此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8.试述微生物的多样性。

答:①物种的多样性,②.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③.代谢产物的多样性,④遗传基因的多样性⑤生态类型的多样性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革兰氏染色法:肽聚糖: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特有成分,由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葡萄胺组成。

缺壁细菌:在自然界或在实验中某些细菌进行自发突变,不能合成胞壁。

主要包括L型细菌、球状体、支原体和原生质体。

L型细菌:在实验状态或宿主体内发生自发突变形成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异染粒:可用墨蓝或TTC染成紫色,是无级机磷酸的聚合物。

羧酶体(羧化体):存在于一些自养菌细胞内的多角体或六角形内含物。

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荚膜:是糖被的一种形式,含水量高,经脱水和特殊染色后可在光镜下看到。

{问}图示G+细菌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异同。

答:G+细菌的细胞壁厚度大,主要含肽聚糖和磷壁酸。

肽聚糖由肽(肽桥和四肽尾)和聚糖(N-乙酰葡萄胺和N-乙酰胞壁酸)组成,磷壁酸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G-细菌的细胞壁厚度较薄,层次较多。

其肽聚糖藏在外膜脂多糖层内,外膜为G-细菌的细胞壁特有构造。

在G-细菌中,其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狭窄空间成为周质空间。

{问}革兰氏染色机制?答:步骤:结晶紫染色、碘液媒染、95%的乙醇脱色、红色染料复染。

机制:由于其细胞壁化学成分不同,导致脱色能力不同。

G+由于细胞壁后,肽聚糖交联致密,遇脱色剂乙醇(或丙酮)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留在壁内,保持其紫色;G-细菌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溶解,这时薄而松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溶出,褪为无色。

这时再经红色染料最终染为红色。

{问}什么是菌落?讨论微生物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及其内在原因。

答:菌落是指单个细胞或多数同种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处于事宜的条件下,迅速繁殖并形成细胞堆。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单细胞蛋白:用许多工农业废料人工培养的微生物菌体。

溶酶体:单层膜细胞器,主要功能是细胞内的消化作用,消化自身死亡蛋白质和外来异物。

酵母菌:泛指一类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其细胞壁呈三明治状,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

酵母菌的繁殖:(无性)芽殖是最常见的方式,还有裂殖和产无性孢子;(有性)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

假菌丝:芽殖过程中,如果子细胞与母细胞以狭小的面积相连,不立即分离,这种偶节状的细胞串就成为假菌丝。

如果其间的横隔面积与细胞直径一致,则这种竹节状的细胞串就称为真菌丝。

酵母菌是生活史:营养体既能以单倍体又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营养体只能以单倍体的形式存在;营养体只能以二倍体的形式存在。

霉菌(丝状真菌):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

在自然界中扮演分解者的角色。

其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营养菌丝体和气生菌丝体)。

营养菌丝体的特化:假根(固着吸收养料的功能)、匍匐菌丝、吸器(只在宿主细胞间隙间蔓延的营养菌丝上分化的短枝,吸取宿主细胞内养料而不使其致死)、附着包(侵入宿主角质表皮而吸取养料)、附着枝、菌核(不良条件下可保持数年生命力)、菌所(促进菌体蔓延和抵御不良环境)、菌环和菌网。

气生菌丝的特化形态(各种子实体):结构简单的分生孢子头,结构负复杂的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座。

子实体:可产生有性或无性孢子,有一定形状构造的任何菌丝体组织。

锁状联合:为两核细胞形成分裂产生双核菌丝体的一种特有形式。

常发生在菌丝顶端,开始时在细胞上产生突起,并向下弯曲,与下部细胞链接,形如锁状。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因子最大的病毒(似菌病毒)、最小病毒(猪圆环病毒和长尾鹦鹉喙羽病毒);病毒的群体形态:在植物细胞中(包含体),在植物叶片上(枯斑),在动物细胞中(空斑),噬菌体在菌苔上形成的负菌落(即为噬菌斑)。

动物病毒以线状的dsDNA和ssRNA为多,植物病毒以线状ssRNA为多,噬菌体以线状dsDNA多。

噬菌体:即原核生物病毒,包括噬细菌体,噬放线菌体、噬蓝细菌体。

其繁殖分为5个阶段: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装配)、裂解(释放)。

凡在短时间内连续完成以上5个阶段而实现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所经历的繁殖过程称为裂解性周期。

自外裂解:大量噬菌体吸附在同于宿主细胞表面并释放众多的溶菌酶,最终因外在原因而导致细胞裂解。

平均每一宿主细胞裂解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数称为裂解量。

效价(噬菌斑形成单位):表示没ml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

测定效价的方法有:液体稀释法、玻片快速测定法和单层平板法,较常用且精确的方法是双层平板法,上层平板(1.0%琼脂培养基3ml,对数期菌液0.2ml,噬菌体试样0.1ml混匀),下层平板(2%的琼脂培养基7-8ml),然后在37℃培养10小时,计数噬菌斑。

优点:底层培养基可弥补培养皿底部不平的缺陷,可使所有的噬菌斑都位于近乎同一平面,上层培养基较稀,可形成形态较大、特征较明显以及便于观察和计数的噬菌斑。

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分为潜伏期、裂解期和平稳期。

溶源性:温和噬菌体的侵入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

凡能引起溶源性的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其存在形式有3种(游离态、整合态【整合在宿主基因组上的温和噬菌体的核酸叫前噬菌体。

】和营养态),其宿主称为溶源菌。

溶源性周期:整合到到宿主基因组上的噬菌体核酸。

{问}图示并简介病毒的典型构造?{问}病毒粒有哪几种?各种对称体制又有几种特殊外形?各举一例。

答:病毒粒专指成熟、结构完整的有感染性的单个病毒。

基本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核酸位于中心,成为基因组或核心。

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形成了衣壳。

其对称体制有三种,分别是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对称和复合对称,其代表分别为烟草花叶病毒(TMV)、腺病毒和T偶数噬菌体(T2、T4和T6)。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营养:生物体从外部环境中摄取对生命活动必需的能量和物质。

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称为营养物。

碳源:一切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碳元素的营养源。

微生物能利用的碳源范围称为碳源谱。

能源:能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

单功能营养物:在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只能微生物提供一种营养物的物质。

双功能营养物:在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能为微生物提供两种营养物的物质。

生长因子:一类对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狭义的生长因子仅指维生素,广义的则指维生素、碱基、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单纯扩散(不需载体和能量,不逆浓度运输)、促进扩散(需载体不需能量,载体蛋白与物质一一对应,不逆浓度运)、主动运送(需能量和载体,逆浓度运输)、基团移位(需载体和能量,逆浓度运输,运送后物质发生变化)。

培养基:由人工配制的、含有6大类营养要素、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物用的混合营养料。

其配制的4个原则为:目的明确、营养协调、理化适宜和经济节约。

配制的4种方法为:生态模拟、借鉴文献、精心设计和试验比较。

按培养基成分分为:天然培养基、组合培养基和半组合培养基。

按物理状态分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脱水培养基。

按对微生物的功能分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EMB培养基是鉴别大肠杆菌的))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氧化:发生在活细胞内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

包括物质与氧结合、脱氢和失电子3种形式;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3种类型;产ATP、产还原力H和产小分子中间代谢产物3个功能;脱氢、递氢和受氢3个阶段。

底物脱氢的4条途径:ENP途径(在无氧条件下,1分子葡萄糖分解产生2分子丙酮酸2分子还原型辅酶Ⅰ2分子ATP)、HMP途径(1分子6-磷酸葡萄糖产生12分子的还原型辅酶Ⅱ)、ED(微生物所特有,缺乏EMP途径的微生物经4步反应就可以形成EMP途径形成的丙酮酸)途径、TCA循环(有氧条件下,EMP途径产生的丙酮酸彻底分解产生大量能量)。

呼吸:底物脱氢后经电子传递链(也叫呼吸链)最终被外源分子氧接受,产生水并释放出ATP形式的能量。

发酵:指在无氧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氢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产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化学反应。

同型乳酸发酵:葡萄糖经EMP途径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只单纯产生2分子乳酸。

Stickland反应:少数厌氧菌兼做碳源、能源和氮源,通过一种氨基酸做氢供体另一种氨基酸做氢受体的独特产能方式。

“park”核苷酸:1、在细胞质中合成,有葡萄糖合成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N乙酰胞壁酸合成“Park”核苷酸,即UDP-N-乙酰胞壁酸五肽,它的合成分为4步,都需UDP作糖载体,另外,还合成D-丙氨酰-D-丙氨酸的2步反应,且他们都可被环丝氨酸所抑制。

2、在细胞膜中合成,由Park核苷酸合成肽聚糖单体是在细胞膜上进行的。

3、在细胞膜外合成。

细菌萜醇:是一种含11个异戊二烯单位的C35类异戊二烯醇,它可通过2个磷酸基与N-乙酰胞壁酸分子相接,使糖的中间代谢物呈现出很强的疏水性,从而使它们能顺利通过疏水性很强的细胞膜而转移到膜外。

答:青霉素是抑制细胞壁的形成,代谢旺盛的细胞,细胞分裂频率也会比其他细胞快。

随着细胞分裂和生长,数量越来越多,总体积和细胞壁面积也越来越大,但是青霉素阻碍细胞壁形成,导致一部分细胞无法形成完整的细胞壁而破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