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报表常识和会计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报表各项指标填写注意事项: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02):
门类 (大、中、小类数量)
A 农、林、牧、渔业(5、18、38)
B 采矿业(6、15、33)
C 制造业(30、169、482)
D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7、10)
E 建筑业(4、7、11)
F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24、37)
G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10、14)
H 批发和零售业(2、18、93)
I 住宿和餐饮业(2、7、7)
J 金融业(4、16、16)
K 房地产业(1、4、4)
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11、27)
M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4、19、23)
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8、18)
O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12、16)
P 教育(1、5、13)
Q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3、11、17)
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5、22、29)
S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5、12、24)
T 国际组织(1、1、1)
合计-----20门类(95、396、913个大中小类)


1、如何区分限额以上和以下:批发业限上企业主营业务年收入2000万元;零售业限上企业主营业务年收入500万元;住宿和餐饮业限上企业主营业务年收入200万元。
2、批发业重点法人单位限额:年销售额80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重点法人单位限额:年销售额20000万元及以上。
3、批发零售业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标准:
(1)批发业:指标名称 大型 中型 小型 微型
从业人员X人 X≥200 20≤X<200 5≤X<20 X<5人
营业收入Y万元 Y≥40000 5000≤Y<40000 1000≤Y<5000 Y<1000
资产总额,以资产总计代替。
(2)零售业:指标名称 大型 中型 小型 微型
从业人员X人 X≥300 50≤X<300 10≤X<50 X<10人
营业收入Y万元 Y≥20000 500≤Y<20000 100≤Y<500 Y<100
资产总额,以资产总计代替。
4、组织机构代码共9位,无论法人单位还是产业活动单位,组织机构代码均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统计填写代码时,也可以用税务登记证书上的税务登记号的后九位填写。
5、行业类别中的三项主要业务活动名称,按照其重要程度或总产值占的比重,从大到小排列。
6、行业代码:统计局依照103指标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02填写行业小类代码,按照103-1指标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1填写行业小类代码。
7、单位规模按从业人员数、销售额、资产总额(金融业为净资产总额)将单位划分为大中小型,单位规模据统计年报数据每年划分一次,一经确定,年

度内不能进行调整。
8、登记注册:登记注册机关选择时,若已选前五项中任何一项,就不能选择其他,机关和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一律选填“9其他”,注册类型选填“190其他”。若各种社团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的经费来源不清楚,应选填“190其他”。
9、外资股本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小于25%,属于内资中的股份有限公司。
10、对营业执照上注册类型只填“有限责任公司”的情况,统计人员要认真查询。先对2007.7.1日前登记注册的企业,查看《营业执照》上的编码,若登记注册号未由13位换为15位,则可根据注册号区分私营与非私营。方法:看营业执照上编码左数第七位,为1的为非私营,为2则为私营;再根据其是否为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或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公司来确定其登记类型是“国有独资公司”还是“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并填相应代码。
11、隶属关系:中央与地方双重领导的单位,以领导为主的一方来划分中央属或地方属;隶属中央兴办的集体企业,填“其他”,省属以下企业单位,与其本身一致。




财务状况表指标:

一、资产负债(大都按期末余额计数)
1、资产总计: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一般按流动性分为流动性资产和非流动性资产。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的项目的期末余额数填报。执行2006《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资产总计=流动资产合计+非流动资产合计。未执行的企业,资产合计=流动资产合计+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合计+无形与递延资产小计+其他资产。

2、流动资产合计: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资产合计”项目的期末余额数填报。流动资产归属情况:①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出现、出售或耗用,主要包括存货、应收账款等;②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③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变现(含一年);④自资产负债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收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账款、存货等项目。

3、应收账款: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根据“应收账款”项目的期末余额数填报,若资产负债表未列该项目,可根据会计帐中“应收账款”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填报。

4、存货: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吃有的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通常是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商品、在产品等。注意

“存货”具有实物形态,不属于无形资产,由于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所以房地产开发业购置的土地和尚未销售的商品房等均计入存货。

5、固定资产合计: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包括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工具设备等。固定资产合计是时点指标,表示固定资产经过扣减折扣、减值准备等后的末期余额。

6、固定资产原价:指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企业在购置、扩建、安装某项固定资产时所发生的全部支出额。据“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填报。

7、固定资产折旧:指企业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的分摊。

8、累计折旧:指企业在报告期末提取的历年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据“累计折旧”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报。

9、本年折旧: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合计数。根据会计“财务状况变动表”中的“固定资产折旧”项数值填报。

10、在建工程:指企业在基建、更新改造等方面发生的支出。

11、负债合计: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与其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按偿还期限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执行2006准则的企业,负债合计=流动负债合计+非流动负债合计;未执行的企业,负债合计=流动负债合计+长期负债合计。

12、流动负债合计:按其期末余额数填报。流动负债归属情况:①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②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③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应予清偿;④企业无权自主的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账款职工薪酬、应缴税费等。

13、应付账款: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

14、非流动负债合计:指流动负债之外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15、所有者权益合计: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16、实收资本:指企业各投资者实际投入的资本或股本的总额,包括货币、实物无形资产等各种形式的投入。按照投资主体可分为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等。据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下“实收资本”期末余额数填报。

二、损益及分配(大都按本期金额填报)
1、营业收入: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

务收入。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收入”项目的本期金额数填报。

2、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据会计“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报。

3、营业成本: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成本总额。包括企业(单位)在报告期内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发生的各种耗费。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据利润表中营业成本的本期金额数填报。

4、主营业务成本: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所发生的成本总额。

5、营业税金及附加:指企业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应从经营收入中抵扣的税金和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教育附加税等。

6、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等。执行06准则的企业,若未设置该科目,以“营业税金及附加”代替填报。

7、其他业务利润:指企业经营除主要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实现的利润。根据会计“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减“其他业务成本”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计算填报。

8、销售费用: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包装、广告等经营费用。建筑业企业销售费用指企业从事施工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运输、装卸、保险、维修费等)。房地产企业销售费用指企业在从事主要经营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销售费用(转让、销售、结算、出租等)。

9、管理费用: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费用。

10、税金:企业按照规定从管理费用中支付的房产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根据“管理费用明细账”中“管理费用-税金”的期末借方余额分析填报。注意:税金包括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印花税四项合计。尤其是印花税,只要签订了合同,有经济往来,就要交印花税。

11、差旅费: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差旅费,包括市内公出的公交费和外地出差的差旅费。

12、工会经费:指单位按职工工资总额(扣除按规定标准发放的住房补贴,下同)的2%计提并拨交给工会使用的经费。据“管理费用-税金”期末借方余额分析填报。

13、财务费用: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14、利息收入:指非金融企业存款业务所确认的利息金额。根据企业“财务费用-利息收入”的发生额填报,若企业没有设置该项目,此处填0.

15、利息支出:企业短期借款利息、长期借款利息、应付票据、债券利息等利息

支出。若企业没有单独设立“利息收入”科目,应填报利息支出减去银行存款等的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16、资产减值损失: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17、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指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据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的本期金额数填报,或根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计科目的余额填报。余额在贷方,则为净收益,余额在借方,则为净损失,以“-”号记。

18、投资收益:指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投资损失以“-”号记。

19、营业利润: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

20、补贴收入:指企业实际收到的补贴收入,包括实际收到的先征后返的增值税;企业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执行06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报;未执行的,根据会计“补贴收入”的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报。

21、营业外收入:指企业反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捐赠利得等。未执行06准则的企业,“营业外收入”中不含“补贴收入”。

22、利润总额: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亏盈总额。执行06准则的企业,利润总额为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未执行的,利润总额为营业利润加上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再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23、应交所得税:指企业按税法规定,应从生产经营等活动的所得中缴纳税金。根据会计利润表中“所得税”项目的本期金额数填报。

三、人工成本及增值税

1、应付职工薪酬: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与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各种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福利等。执行06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应付职工薪酬”的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填报;未执行的,将本年上述职工薪酬包含的科目归并填报。

2、应交增值税:企业按税法,从事货物销售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增加货物价值的活动本期应缴纳的税金。填报计算公式: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

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

3、进项税额:企业在报告期内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

4、销项税额: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

四、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

1、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用于土地及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方面的资金支出。包括土地购置、机器设备等方面的支出。固定资产应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成本为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钱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

2、土地购置: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费用。据“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土地购置)”期末借方余额填报。

3、房屋和建筑物:建造和购置房屋及建筑物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其指出还包括对现有建筑物、房屋的扩建和改建支出。据“固定资产-房屋和建筑物”期末借方余额填报。

4、机器设备/运输工具:购置机器和设备所发生的全部支出。/运载人或物品的工具的支出。

5、其他费用:除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和运输工具以外的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