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太全了!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附例题)

太全了!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附例题)

一、方法指导:四看一品,概括感情评价思想感情,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还要做到“四看一品”,即:看标题、看作者、看序注、看诗眼、品意象。

1.看标题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

《春夜喜雨》——表达欢愉喜爱之情。

(喜)《枫桥夜泊》——表达羁旅愁思。

(愁)《悯农》——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

(怜)2.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3.看序注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如: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小序对词作表达的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作了明确的概括。

4.看关键词(诗眼)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5.品意象诗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只有领悟“意象”中的寓意,才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题型分析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套路:这首诗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中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一、品味炼字类[题目形式](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二、名句赏析类[题目形式](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 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题型示例]
欣赏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问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以内)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有字数限制,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画面”——即要求将下片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再现出来。描绘时要将天外之“星”、山前之“雨”、“路转溪头”忽然呈现出来的社林“茅店”等形象无一遗漏地一一再现。此外,答题时还需要注意用语的简洁优美。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 作者:
———————————————————————————————— 日期: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来源于网络 2012-10-08 09:15 【大中小】【我要纠错】
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首先应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然后说出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完整版)初中古诗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完整版)初中古诗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完整版)初中古诗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引言古诗鉴赏是初中语文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常常出现在试卷中。

掌握古诗鉴赏的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对于提高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初中古诗鉴赏的常见题型和相关的答题技巧,帮助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一、填空题型填空题是古诗鉴赏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在填空题中,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填写合适的字词。

为了做好填空题,同学们可以采取以下答题技巧:- 仔细阅读全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语境;- 根据语境和诗句的特点,推测合适的字词;- 注意排除一些不符合语义和语法要求的选项。

二、选择题型选择题也是古诗鉴赏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在选择题中,需要从给定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

为了做好选择题,同学们可以采取以下答题技巧:- 通读全文,理解整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分析选项,排除明显错误的答案;- 根据诗句和语言特点,选择最符合诗意和语境的答案。

三、解答题型解答题是古诗鉴赏中较为复杂的题型,需要同学们对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

为了做好解答题,同学们可以采取以下答题技巧:- 细读全文,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分析诗句的意思和修辞手法;- 运用相关的文学知识和背景知识,对诗歌进行思考和解读;- 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进行独立的表达和写作。

结论初中古诗鉴赏常见的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

通过掌握相应的答题技巧,同学们可以提高在古诗鉴赏中的表现和成绩。

在备考过程中,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不断积累相关的文学知识和背景知识,对于更好地鉴赏古诗也非常有帮助。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文介绍的答题技巧,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

中考语文总复习----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模式解析课件(共21张幻灯片)

中考语文总复习----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模式解析课件(共21张幻灯片)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 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 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 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 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 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 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 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 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 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3.【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 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试题】 “折柳”二字是全诗 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 么?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 岁四行役”的奔走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第二种.【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 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能型
(2)描写手法主要有:①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松间 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②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 裙”。③对照。④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 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模式解析
目录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能型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窍门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窍门

语文专题:古诗词鉴赏窍门一、考点盘点诗词鉴赏主要考点有: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概括诗词曲大意,体味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3、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从遣词用语、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曲中重点词、重点语句的含义。

(2)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主要是描写、抒情、议论,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区别。

换个角度,有实写、虚写之说。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3)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手法有比兴、对比、烘托、反衬、托物言志、拟人化等等。

(4)谋篇布局的技巧。

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的律诗绝句,篇幅虽然短小,但十分讲究谋篇布局。

懂得古代诗歌谋篇布局的技巧,也是诗歌鉴赏必备的条件。

能够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掌握诗词曲的体裁特点及相关常识等。

备考时首先要注意理解内容,对古诗词句意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其次要注意品味语言。

品析生动、典型的词语,体味诗句语言的精妙,品味全诗语言的特点;再次要注意分析技巧。

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咏怀、象征手法等等。

二、鉴赏字词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其一》刘禹锡)(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通过阅读、理解和解析古诗词,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化素养。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型及解析方法。

一、填空题填空题是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内容、意境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在填空题中,通常会给出一段古诗词的文字,要求学生根据语境填写出合适的词语或句子,使整个古诗词内容完整且通顺。

解析时,学生应根据上下文语境来选择填空的内容,注意古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二、判断题判断题是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基本知识和常识的掌握。

在判断题中,通常会给出一个句子,要求学生判断该句是否符合古诗词的实际情况。

解析时,学生应根据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判断该句是否正确。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题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偏门知识,因此学生在备考时应广泛涉猎经典古诗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三、选择题选择题是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选择题中,通常会给出一个题干,然后提供四个备选答案,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解析时,学生应仔细阅读题干和备选答案,根据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分析,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四、简答题简答题是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和批评能力。

在简答题中,通常会给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并且给出理由和论证。

解析时,学生应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理解,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回答问题,并给出相关的分析和解释。

总之,在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理解古诗词,从中挖掘出作者的意图和艺术形式,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备考过程中,学生应多读经典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考试时,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理解题目的意思,有目的地回答问题。

并且要注意文学常识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尽量避免主观臆断和武断判断。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才能在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中取得好成绩。

中考古诗赏析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赏析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赏析答题技巧古诗词语言凝炼,在有限的篇幅中熔铸极大的内涵,在浓缩的语言里饱含丰富的情感古诗词常以抒情言志来反映生活,下面为大家分享了中考古诗赏析的答题技巧,一起来看看吧!一、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列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2、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古诗文(包括诗、词、歌)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一、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关键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情感: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词句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思路与要点:1. 把握中心内容【方法指导】(1)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歌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

(2)抓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3)析词义。

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必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

(4)联背景。

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

2. 句子理解与欣赏【方法指导】(1)描述画面。

描述画面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诗词,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境界。

(2)体会意境。

结合诗句的意象,领悟诗人所绘之景与所抒之情融合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

概括诗词意境的常见词有:清新明丽、萧瑟凄冷、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

(3)把握情感。

体会诗句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表明的观点或志向等。

(4)领悟哲理。

品味诗句,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5)把握语言风格。

①清新自然,晓畅易懂。

代表人物:山水田园诗人。

②平实质朴: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不加修饰。

古诗鉴赏题型

古诗鉴赏题型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一、品味炼字类[题目形式](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5)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6)本诗中哪个词是关键词?请找出来并分析它的作用。

二、名句赏析类[题目形式](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4)某句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分析。

(5)某句包含了哪些意思?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三、主旨情感类[题目形式](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四、想象描述类(意境类或景物形象)[题目形式](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这首诗(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3)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4)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常用意境词]雄浑壮丽、清幽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苍凉、雄浑、莽苍、壮阔、晦涩、深远、空寂、幽静、宁谧、朦胧、萧条、明快、荒凉、冷寂、清新、淡雅五、表达技巧类[题目形式](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有何作用?(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4)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有何效果?(5)准确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技巧)?(6)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或技巧所表现的内容。

(7)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表现怎样的主旨)?[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1)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中考初中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中考初中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一)“诗眼”炼字型(二)名句赏析型(三)表达技巧型(四)语言特色型(五)情感赏析型●答题技巧●题目形式(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5)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6)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要点:(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义。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示例2: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答:“阔”字更好。

“阔”是空阔、开阔之意;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且“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失”字更好。

“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题目形式(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完整)初中古诗赏析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完整)初中古诗赏析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完整)初中古诗赏析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初中古诗赏析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 题型1.1 诗歌赏析题这是最常见的古诗题型,要求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描写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并进行赏析。

1.2 古诗填空题这类题目会在一句或数句中留下一个或数个空白处,学生需要根据诗歌的上下文及整体意境,选择或填入合适的词语。

1.3 续写完成题续写完成题是考察学生对古诗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题型,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开头或前几句,补充或续写出符合古诗意境的后续内容。

1.4 诗句排序题这类题目会给出一首诗中的几个句子,并要求学生按照句子的逻辑关系和诗歌的发展思路进行排序。

1.5 诗句辨析题诗句辨析题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诗句的意义,选择或辨析其中一个或多个句子的含义、修辞手法等。

2. 答题技巧2.1 理解全文在做古诗赏析题时,首先要全面理解整首诗的内容和意境,抓住主题和感情色彩,以确保后续答题的准确性。

2.2 注意词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阅读古诗时,要注意关键词和重要句子的意义,同时分析和理解修辞手法的使用,如比喻、拟人、对偶等,以便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含义。

2.3 注意上下文的连贯性做古诗填空题或诗句辨析题时,要注意整首诗的上下文连贯性。

通过理解上下文,可以更准确地选择或辨析句子的意义。

2.4 细节与整体的关系在赏析题中,要注意细节与整体的关系。

细心观察每一个用词、形容、描写等细节,理解其在整体结构中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

2.5 运用背景知识有些古诗可能涉及到历史典故、文化背景等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积累一定的背景知识,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会更加准确和深入。

以上是初中古诗赏析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解答题目时,记得结合具体题目要求和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中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题目形式](1)诗歌的主旨是什么?(2)诗人的情感是怎样的?(3)诗歌中的某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4)诗歌表达的思想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整体把握和对诗人情感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注意诗歌的情感色彩,把握诗歌的主旨思想,提炼出其中的精华,以此为依据回答问题。

同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连贯性,回答要有条理,言简意赅。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有哪些启示?解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登高远望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悲凉之情。

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的岁月和逝去的人们的思念之情,对自己的不幸命运的抱怨和无奈,以及对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

这首诗告诉我们,人生苦短,要珍惜时间,抓住机会,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轻易放弃,要坚持到底。

四、比喻象征类[题目形式](1)诗歌中的某个比喻有什么寓意?(2)诗歌中的某个象征意义是什么?(3)诗歌中的某个形象描写有什么深刻含义?(4)诗歌中的某个隐喻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中比喻、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解答时要注意把握比喻、象征、隐喻的本意,联系诗歌的整体情境和主题,分析其深刻的含义和作用,提炼出其中的精华,以此为依据回答问题。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诗中的“明月”和“故乡”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解析:诗中的“明月”和“故乡”分别是比喻和象征。

明月比喻远方的亲人,象征着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故乡则象征着诗人的家乡、故土和亲人。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明月和故乡的描绘,表达了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之情,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亲人的无限眷恋。

中考语文 阅读理解之古诗词鉴赏的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 阅读理解之古诗词鉴赏的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的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答题思路】第一步是谁写的第二步写了什么第三步怎么写的第四步表达了什么1.利用考题给出的信息来解题(1)抓作者:如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平白朴实。

宋词分豪放、婉约两派。

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李清照的词含蓄清新。

(2)抓标题:能揭示诗的内容和情感,提示诗的类别,如赵师秀的《约客》,表明诗人在等朋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明送别。

(3)抓注释:交代诗歌的写作背景,很多时候还能暗示作品的主旨。

2.注意揣摩作品中的意象和意境(1)古典诗歌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情感往往不是直接抒发,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寄托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景”“物”,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智慧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比如:“柳”:常用来表送别;“月”:常是思乡的代名词;“菊”、“梅”、“松”:常用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梧桐”、“寒蝉”“杜鹃”: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落花”:代表生命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燕子”常用来寄寓以下情感:(1)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2)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之切;(3)时事的变迁,抒发今昔之慨;“鸿雁”: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沙鸥”:漂泊无依的伤感;“流水”: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长亭”:蕴涵依依惜别之情;“青鸟”:信使,表达思念、思归;“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夕阳”: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乌鸦”:常用以描写荒凉之景,表凄清之情。

3.注意正确理解诗人的情感诗歌中最常见的思想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旅人游子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归耕隐居之快乐——黑暗官场之束缚离别思念之愁绪——亲情友情之真挚贬官谪居之不平——随遇而安之豁达秀美山河之热爱——韶华已逝之伤感4.注意作品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作者往往运用了一定的表达方法和表现技巧。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一、内容情感型问题:(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1:《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步骤二(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例2: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一、考点分析及应对措施从近几年的全国各地的中考卷中不难发现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一大亮点.其原因有二:一是和高考相衔接,高考中每年都考.二是体现“新课标"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纵观各地中考试卷,古诗词鉴赏的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品味诗词凝练、含意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

2、对名句的分析理解.3、诗词节奏的划分。

4、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

6、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古诗词鉴赏这类题目的一般所选材料来自唐宋名篇名家,由课内向课外发展.从阅卷场反馈信息看,学生失分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诗词中的词语,典故等基础知识积累不够。

2、分析问题时张冠李戴,或者脱离文本,不结合全文或背景来分析,3、表达时语言空泛,分析问题不具体,不全面。

4、缺少必要的诗词鉴赏术语,造成表达不准确,针对以上情况,老师应采取以下一些应对措施。

(一)、指导学生揣摩语言,理解作者“炼字”的技巧,尤其体味诗句中关键的动词、形容词,以及运用修辞方法的字句。

(二)、学一首诗,一定要学生明白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审视题目,诗题是诗的“眼睛”分析诗题、是准确把握主旨的有效方法之一,透过诗题,我们可以知道作品的内容是写景诗、怀古诗、咏物诗,还是送别诗、咏史诗、叙事诗。

从而大致推断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抓住诗中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来体味作者情感,另外也可以结合诗歌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一般情况下“景乐则情乐”“景哀则情哀”如,“枯藤老树昏鸦”读出的就是凄凉,“好雨知时节,当春及发生”读出的则是喜悦。

(三)、弄清诗歌创作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动静结合、引用典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来源于网络2012-10-08 09:15 【大中小】【我要纠错】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一、品味炼字类[题目形式](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二、名句赏析类[题目形式](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首先应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然后说出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三、主旨情感类[题目形式](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

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问题: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这首诗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

“一切景语皆情语”,前三句,作者描绘了计时的漏壶在静夜响起了“丁丁”滴水声、月亮时而遮住时而又露出、暗处的秋虫通宵在鸣叫的三幅画面,这是失眠的女主人公在秋夜的所见所闻,通过这些形象,再结合诗人婉约的诗风,我们可揣测诗人的思想感情为: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意对即可)四、想象描述类[题目形式](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题型示例]欣赏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问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以内)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有字数限制,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画面”——即要求将下片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再现出来。

描绘时要将天外之“星”、山前之“雨”、“路转溪头”忽然呈现出来的社林“茅店”等形象无一遗漏地一一再现。

此外,答题时还需要注意用语的简洁优美。

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五、表达技巧类[题目形式](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1)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问题: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表现手法类试题,要求赏析三、四句,注意题目要求中的“修辞的角度”,这两句写白雪盼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雪花比作“飞花”,是比喻,然后再说出这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或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案如下: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中考语文文学类阅读赏析题入手方法新浪教育2012-08-28 09:39 【大中小】【我要纠错】赏析题是初中阶段语文文学类阅读的重要题型,在平时考试及中考中都占到比较大的比重。

此处针对初中文学类阅读的赏析题做一个全面的介绍。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个介绍全面了解文学类阅读中的赏析题,做题能更有针对性。

初中阶段文学类阅读的赏析题基本可细分为“赏析内容”、“赏析结构”和“赏析语言”三块。

对初中学生而言,赏析重点又放在“赏析内容”与“赏析语言”两块,此处针对二者介绍。

(1)内容赏析赏析内容即赏析文章的具体描写对象,可分成对人物,事件,景物以及物体的赏析。

1)赏析人物。

表现在具体题干上,即分析人物形象。

主要是从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质及性格特点这些方面按点分析。

2)赏析事件。

通常在“材料与文章的关系”题型中涉及。

考查方式主要是“文中描写了某件事,有什么作用?”需从此事在文章的内容,结构及主旨三方面的作用去赏析。

3)赏析景物。

即赏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写(环境描写)。

其答题要点通常包括: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交代时令季节、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

等等。

4)赏析物体。

即赏析文中描写到的某个物体。

会如此设问“文章中重点描写了(第×段描写了)××事物,你认为有什么好处?(你对这个事物有什么看法?你是否欣赏这个事物?……)”。

赏析物体题中需要注意这一物体上所寄托的情感或者这个物体上所承载的某种精神。

(2)语言赏析一篇文章的语言从小到大可分为“字、词、句、段、篇”,故“赏析语言”类题目也可作如下细分:1)字词赏析。

即问某字/词为什么好。

答案需分为三部分:解释字/词的含义+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简言之,即:本义+语境义+一般表达效果。

2)赏析句子。

句子可分为“非修辞句”和“修辞句”两类。

对“非修辞句”的赏析,通常还是对句中某核心词的赏析,因此需要抓住中心词,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答题模式与“赏析字词”的模式相同。

对“修辞句”的赏析更常见,答题模式是:修辞方法+具体分析+修辞的一般表达效果。

3)赏析段落。

段落较短,且在文章结构中处于较重要的位置。

如首段、过渡段、尾段。

故除赏析段落内容(方同赏析句子)外,还需回答此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4)赏析全篇。

此类题考查方式分两种:第一,赏析全篇语言风格。

常见风格有幽默、雄浑、华丽等。

此类极少考。

第二,赏析文章的表现手法或人物描写。

文学类阅读的常见表现手法如下:间接表达技巧: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以小见大。

直接表达技巧:直抒胸臆。

其他重要手法:衬托,对比,象征,欲扬先抑。

人物描写主要包括:细节描写(外语动神心)、用如上表现手法或八大修辞来描写。

初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来源于网络2012-09-28 11:54 【大中小】【我要纠错】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诽谤(fěi)进谏(jiàn)宫妃(fěi)B.衣冠(guān)畏惧(wèi)寝室(jǐn)C.蒙蔽(bì)间进(jiàn)期年(qī)D.邹忌(jì)窥视(kuī)昳丽(yì)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邹忌纳谏讽刺B.昳丽孰与窥镜C.畏怯偏爱寡人D.面刺蒙敝伫立3.下列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组是()A.邹忌讽齐王(婉言进谏)形貌昳丽(光艳美丽)B.朝服衣冠(穿戴)孰视之(通熟,仔细)C.客之美我者(美丽)谤讥(诽谤)D.王之蔽(受蒙蔽)皆朝于齐(朝见)4.选出与所给句子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朝服衣冠A.于是入朝见威王B.皆朝于齐C.朝济而夕设版焉5.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先秦历史散文体例多样,有编年体的,如《左传》,有国别体的,如《战国策》。

B.《战国策》是由西汉学者刘向编写而成的,分十二国策,共33篇。

C.《战国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D.《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从自己生活中的小事谈起,采用设喻讽谏的方式,使齐威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增强国力。

6.下列句中加点字与“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中的“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越国以鄙远C.又欲肆其西封D.晋军函陵7.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邹忌是个爱美之人,经常与城北徐公比美,妻妾和客人都认为他比徐公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