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对水、电、气、热等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行业进行监管、管理、规划、布局、建设和运营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中所涉及的所有行业,包括:水务、电力、燃气、热力、交通运输、通信、环境保护、市政工程等。
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保障公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的高效、便捷、优质、安全、可靠的服务,促进城市的长期稳定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2.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1)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它包括对城市的水、电、气、热等方面的建设和管理;市政工程项目的规划、布局和实施等。
(2)公共服务提供和管理。
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管理是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对市场的监管、权益的保护、标准的制定等。
(3)公共资源配置和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还包括对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包括公共资源的开采、利用和保护等。
(4)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还包括对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工作,包括突发事件的应对、紧急措施的采取、灾难防范等。
3. 公共事业管理的问题和挑战(1)资金缺口问题。
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大量的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但政府的资金有限,社会投资也受到种种限制。
(2)管理效率问题。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的特殊性质,往往存在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也是需要改进的一个重要方面。
(3)政策与法规矛盾问题。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的特殊性质,往往涉及到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而有时候这些政策和法规之间存在矛盾,这给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
(4)信息化程度问题。
公共事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和科技应用水平往往较低,这会影响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会给管理带来一些困难。
公共事业管理名词解释
公共事业管理名词解释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负责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估公共事业的运行和服务,以满足社会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
它包括了公共事业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监管等方面,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福利,促进社会进步。
公共事业是指提供满足公众需求的基本服务的行业或领域,如教育、医疗、交通、能源和环境保护等。
而公共事业管理则是对这些公共事业的组织、管理和运营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总称。
公共事业管理名词解释如下:1. 公共事业规划:公共事业规划是制定和实施公共事业发展战略的过程。
它包括对公共事业需求的分析、目标的确定、发展策略的制定、资源的配置和实施措施的评估等内容。
2. 公共事业建设:公共事业建设是指对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和建设的过程。
它包括了项目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环节。
3. 公共事业运营:公共事业运营是指对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的过程。
它包括了设备的运行、维修、更新、供应和服务的提供等方面。
4. 公共事业监管:公共事业监管是政府对公共事业运行和服务的管理和监督。
它包括了监督和检查公共事业的质量、安全、效率和公平性,保障公共利益和用户权益的实现。
5. 公共事业评估:公共事业评估是对公共事业的运行和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的过程。
它包括了对公共事业绩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评估,以及对政策和措施的评估和调整等方面。
6. 用户参与:用户参与是指公共事业管理中用户对决策、监督和评估进行参与和参与的过程。
它通过增加用户的投入和参与,提高公共事业的透明度,增加社会公众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7. 公共事业融资:公共事业融资是指对公共事业建设和运营进行资金筹措的过程。
它包括了财政预算、政府投资、发行债券、引入社会资本和开展融资合作等方式。
8. 社会责任: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社会责任是指公共事业运营单位或运营者对社会公众和环境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它包括了照顾弱势群体、保护环境、回报社会、提高服务质量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责任。
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
公共事业管理应公开透明,决策过程和结果都应向公众公开, 接受监督。
公共事业管理者应对其决策和行为负责,承担相应的责任,确 保公众利益不受损害。
目标
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公共事业管理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公民能 够获得基本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
数字化与智能化
数字化技术
公共事业管理将更加依赖数字化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以提高 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智能化应用
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公共事业的智能化决策、智能化服务和 管理流程自动化。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
可持续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和环 境的协调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多元,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各主 体之间需要协调合作,共同推进公共事业的发展。
系统性
公共事业管理涉及多个领域和方面,需要从系统角度出发,综合考虑 各种因素,实现整体最优。
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性
保障民生福祉
通过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满 足社会公众的基本需求,提高
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教育资源管理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投入效益,促 进教育公平。
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 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质量评估与监测
对学校和教育机构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测,保 障教育质量。
交通管理
01
02
03
04
交通规划与建设
制定城市交通规划,建设高效 便捷的交通网络。
公共交通管理
优化公共交通线路,提高公共 交通服务水平,缓解城市交通
环境保护
《公共事业管理》课件
农村文化教育
探讨农村文化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强调教育公平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
环境保护公共事业管理实践
空气质量管理
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和成效,包括 工业污染治理、机动车尾气控制等方面
的实践。
土壤污染修复
探讨土壤污染的来源和修复技术,关 注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土壤质量监测
公共事业管理的原则与方 法
公共事业管理的原则
公平性原则
公共事业管理应当确保公平性 ,为所有公民提供均等的机会
和待遇。
效率性原则
公共事业管理应当注重效率,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公共服务 的质量和效益。
法制性原则
公共事业管理应当依法进行, 遵守法律法规,确保管理的合 法性和规范性。
责任性原则
公共事业管理应当明确责任, 建立问责机制,对管理行为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促进社会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涉及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众多领域, 通过推动这些领域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繁荣。
公共事业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 古代的市政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 科技的进步,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和 手段也不断拓展和更新。
发展趋势
未来公共事业管理将更加注重多元化 主体的参与和合作,借助科技手段提 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不断适 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和挑战。
公共事业管理的技术
信息化技术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公共事业管理的效率和透 明度,如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等。
数据分析技术
通过数据分析对公共事业管理进行科学决策 和优化资源配置。
项目管理技术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
公共事业管理可是个超有趣又超有用的专业呢!它就像是一个万能钥匙,能打开好多社会服务领域的大门。
这个专业主要是培养能够在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等地方工作的人才,让大家学会怎么管理公共事务,怎么为社会大众谋福利。
二、培养目标。
1. 知识目标。
咱得让同学们掌握好多知识呀。
比如说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这就像是武功秘籍里的基本功,什么公共组织的结构啦、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啦,都得搞得明明白白。
还有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毕竟公共事业管理和经济也分不开关系呢,像资源分配这些经济原理也得知道。
另外,法学的基本常识也不能少,知道哪些行为合法,哪些不合法,在管理公共事务的时候才能不踩红线。
2. 能力目标。
能力培养可重要啦。
要让同学们具备很强的管理能力,就像一个小领导一样,能把一个团队或者一个项目管理得井井有条。
沟通能力也不能差,要能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不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上级领导,都能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地表达出来。
而且还要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公共事业里的各种麻烦事儿,能像小侦探一样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想出好办法解决它。
3. 素质目标。
素质方面也不能忽视哦。
要有社会责任感,知道自己学这个专业是为了让社会变得更好,要关心弱势群体,关注社会公平正义。
还要有创新精神,公共事业管理也不能老是按老一套来,得有新点子,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课程设置。
1. 公共基础课程。
这些课程就像是盖房子的地基一样重要。
像大学英语,在全球化的今天,不懂英语怎么行呢?能和国外的公共事业管理经验交流交流也是很不错的。
还有计算机基础,现在办公都离不开电脑啦,学会基本的办公软件操作,以后工作起来才能更高效。
思想政治类的课程也不能少,让同学们有正确的价值观,这样在管理公共事务的时候才不会走偏。
2. 专业基础课程。
这可是我们这个专业的特色课程啦。
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这些都是主打课程。
公共管理学能让同学们系统地了解公共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公共经济学能让大家明白公共资源怎么分配最合理,公共政策学呢,就是教同学们怎么制定出好的公共政策啦。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1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有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活动的社会组织。
2.公共物品:是指无论人们时候想要购买,其利益不可分割地扩散给社会全体成员的物品。
3.公共事业:是指生产公共物品的活动,即涉及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
4.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的公共利益,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5.公共事业组织的特征:非政府性、服务性、沟通性、非营利性、自主性、专业性。
6.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利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公共事业组织内部提供准公共物品的活动进行管理,提高活动的效率,并进而保证社会公众的利益实现的过程。
其包含一下四层含义:第一,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以此区别与行政管理的主体行政组织或企业管理的主体企业组织;第二,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是通过对准公共事务一系列活动的调节控制,使准公共事务表现出有序、有效、可控制的特点,公共事业管理的客体是准公共事务,其收益对象是部分社会公众;第三,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集中概括为对公共事业组织内部提供准公共物品的活动进行管理,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是永久存在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容和范围会不断扩大,对社会的影响不断增强;第四,公共事业管理具有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其工作绩效不能简单地利用利润或者效率作标准,而必须服用数量、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程度等多种尺度作标准。
7.公共事业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区别:第一,管理主体不同: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机关,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管理方式不同:行政管理内部实行等级制度,上下级之间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通过行政手段实行对社会的管理;而公共事业管理是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通过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为社会公共事务、社会公益事业和市场经济活动提供技术和辅助性的服务;第三,管理的直接性和间接性不同:行政管理只要是一种间接性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则主要是一种直接性的管理;第四,管理的独立性不同:公共事业管理具有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经费的;而行政管理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其活动经费主要依赖国家财政;第五,阶级性不同:行政管理的内容首先要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反映特定阶段统治阶级的特殊要求;而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反映社会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后对社会管理的客观要求。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认识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认识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涵盖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等相关领域的学科。
它以促进社会公共事务的高效运行和改进为目标,培养具备管理和决策能力的专业人才。
务实的专业背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与政府相关的一门学科,在国家发展和公共事务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该专业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公众利益问题的能力,包括公共政策制定、组织管理、资源分配和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
主要课程内容•公共管理理论:学习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了解公共管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公共政策分析:研究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分析政策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经济统计学:学习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数据分析和决策。
•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内部的行为与决策过程,以及组织文化和团队管理等问题。
•公共财政学:研究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原理和管理,包括预算编制、财政政策和税收制度等方面。
•公共事业管理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了解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问题和挑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业前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各级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社会调查机构等单位就业。
他们可以担任公务员、政策研究分析员、项目管理师、社会服务经理等职位。
此外,一些毕业生还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工作。
必备技能•公共事务分析能力:学生需要具备分析公共事务的能力,包括政策分析、数据分析等,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和提出改进意见。
•组织管理能力:学生需要具备组织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组织结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和团队建设等。
•沟通和协调能力: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与不同部门和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公共政策意识:学生需要了解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关注公众利益并具备改进政策的能力。
总结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具备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能力的专业人才。
通过学习公共事业管理,学生可以掌握解决社会公共事务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为实现公共利益做出贡献。
公共事业管理 专业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涵盖公共部门组织、政策制定、行政运作等方面的学科。
它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公共事业领域中具备管理和领导能力的专业人才。
以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介绍:
1. 专业概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对公共部门的运作和管理有所了解,具备解决公共事务问题的能力。
该专业涉及公共政策制定、资源管理、预算分配、决策分析和公共领导等领域。
2. 课程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经济学、统计学、政府组织与行政管理等。
学生将学习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关注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3. 就业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公共服务机构等地就业。
他们可以担任公务人员、政策分析师、行政经理、公共资源管理师等职位。
他们也可以进一步深造,攻读公共管理硕士或相关学位,提升自己的职业发展。
4. 手段和方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重点培养学生的沟通、分析、决策和领导能力。
学生将通过课堂学习、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等方式,学习如何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如何管理公共资源,以及如何有效运营公共服务。
5. 潜在贡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将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事务改善的重要力量。
他们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制定和执行有效的政策,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并推动公共组织的改革和创新。
以上是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简要介绍。
这门学科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在公共事务管理方面发展职业生涯的机会。
专业毕业生将在推动社会公共事务领域做出积极贡献。
公共事业管理-导论
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
公共事业管理 管理目标:多元性(政治、经济、社会) 多重性:中央、地方、部门有不同的管理目标 权力来源:政府是主体,权力来源于公共权力。 社会团体被纳入国家或地方事业单位正式编制的, 权力来源公共权力 非行政化的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谁出资谁管理 的原则,民主决策
贰 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区别
壹 公共事业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含义
公共事业 事业单位可以分为: 1、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也就 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 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一般是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 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 理等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 财政提供。
贰 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区别
管理的要素:
管理主体:高层、中层、基层 管理客体:有形资源、无形资源 管理目标:组织确定的成效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方法:哲学、宏观、具体操作层面
贰 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区别
管理学的分类: 管理领域:经济管理、工商管理、社会管理、旅游 管理、教育管理、体育管理 管理主体:企业管理、政府管理、非政府组织管理 管理方式: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标杆管理、绩效 管理、战略管理、质量管理 杠杆管理:标杆管理的本质是不断寻找最佳实践, 以此为基准不断地“测量分析与持续改进”。它可 以帮助企业创造自身的管理模式或工作模式,是企 业实现管理创新并获得竞争优势的最佳工具之一。
公共事业管理
一、公共事业管理: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公共事业组织内部提供准公共物品的活动进行管理。
提高活动效率,并进而保证社会公众利益实现的过程。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局限性-志愿失灵1志愿失灵最突出的表现是筹款不足2志愿活动的险隘性3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4志愿组织的业余性5志愿活动产出的质与量难以测定提供和量度三、公共事业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观点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合理性1公共事业组织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从而成为公共事业的主体2公共事业组织能有效地承担社会化的服务,从而充当3承担政府部门的具体放执行性、事务性的职能,从而成为4公共事业组织可以有效地和政府合作,从而充当四、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分为高低两个层次:低层次:意味着不做坏事。
高层次:体现为努力做好事五、公共事业组织的绩效管理与外部评价KPI-“4E”:竞争因素、社会因素、经营、提供公共产品纯度.Economic经济1支出的话费是否按法律程序2特定时间内达到效果所用的话费.Efficiency效率:生产效率、配置效率.Effectiveness效果: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有没有改善:1现状的改变程度2行为的改善程度.Equity公平:1是否得到了公平的待遇2让一部分特殊群体,在以上待遇之外还能享受更多的服务六、事业单位:指国家为了公共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1社会团体:指由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2民办非企业单位: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一级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盈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3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
七、公共事业伦理构成1公共事业伦理意识包含:伦理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伦理目标意识2公共事业伦理实践3、公共事业伦理评价三种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政治信念八、公共事业组织财务管理的内容1收入管理2支出管理3资产管理4投资管理5财务管理6财务监督九、现代事业制度的基本概念:是指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一整套事业管理制度,它是有关现代事业组织的事业法人制度、事业领导制度、事业人事制度、事业财务制度事业运行管理制度、事业评估制度、事业社会保障制度等管理制度的总称现代事业制度的基本框架与主要特征1健全的事业法人制度2多样化的事业组织模式3多元化的事业投资与经营补偿制度4科学民主的事业领导制度5新型的事业人事管理制度6新型是事业财务管理制度7多元化的事业监督管理制度十、实现中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对策1转换观念2政事分开3分类改革<1具有非政府公共机构性质的事业单位,政府应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其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对其进行必须的行政监督(社会科学联合公共组织,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博物馆等)2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应通过相应的法律进行非营利公共组织的严格管理,避免其由公益性变为营利性(养老院,大专院校,疗养院,考试管理中心等)3具有生产经营性和能力的事业单位,总体上应使其企业化,让其自收自支(广播电视台,出版社,服务地)>4人员分流5培育市场6财政对策十一,公共事业管理的创新,三个方面:管理概念,管理手段,管理内容十二,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化标志1社会力量成为举办公共事业的主体:举办公共事业的社会力量包括社会上的集体和个人的财力和物力,也包括吸收的海外资金,国家采取”公办明助”或”民办公助”,委托”公共事业投资公司”管理和经营公共事业资源,以及鼓励集体和个人直接兴办等形式进行公共事业运营.2市场化运营成为公共事业发展的一种机制:市场化运营与社会化发展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做到产权明晰,并使人\财\物\无形资产等要素按市场规则的自由流动,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才会使公共事业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3多元约束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把公共事业放到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中运作经营,不仅要完善自我约束,还必须加强社会各方面的约束.4社区包含以下四层基本含义(1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2都可以以特定社会关系为纽带行成一定数量的人口3生活于该地区的人们具有一种地缘上的归属感和心理\文化上的认同感4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5社区管理内容1社区组织管理2社区党建管理3社区服务管理4社区文化、教育管理5社区环境管理6社区治安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0405037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48适用专业:15行政管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公共事业管理》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是一门系统阐述公共事业管理活动及规律的课程,涵盖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通过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定义及范围的明确来确定公共事业管理的领域,主要阐述通过对公共事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来保证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合理选择,通过对公共事业组织中的领导、沟通、激励、控制等活动来保证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实现。
进一步分析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责任和监督机制,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律制度,从而把握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和公共事业品德。
选择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的发展和创新的模式。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本课程通过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定义及范围的明确来确定公共事业管理的领域,主要阐述通过对公共事业组织的培养和发展来保证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合理选择,通过公共事业组织中的领导、沟通、激励、控制等活动来保证公共事业管理活动的正确方向等内容。
引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深刻认识和浓厚兴趣,并为其他行政管理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对行政管理专业的深刻认识和浓厚兴趣,并为其他行政管理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使学生在先修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认识公共事业建立、运行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培养分析研究解决公共事业建设和改革的基本能力。
(≡)素质目标: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目标:借助经济学关于公共物品的理论,掌握公共事业的基本特性,掌握我国公共组织的四种基本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本书所研究的公共事业管理的双重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第二章
某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介绍该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分 析政府如何通过制定医疗卫生发展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等措
施,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满意度。
从实践中看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
实践中的创新与发展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总结国内外公共事业管理的实践经验,探讨 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创新举措和发展趋 势,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跨部门协同治理、 公众参与等。
政策对法规进行补充和完善
政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法规进行细化和补 充,提高法规的可操作性。
法规与政策相互促进
法规为政策提供稳定的制度环境,政策则通 过实践不断完善和推动法规的发展。
05 公共事业管理的实践与案 例
国内外公共事业管理实践
国外公共事业管理实践
以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为例,探讨其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如市场化改革、公共服务外包、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
职能和手段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和手段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职能的履行需要依靠有效的手段,而 手段的运用也需要以职能为目标导向。
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不同手段
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社会等手段,以实现最佳的管 理效果。
04 公共事业管理的法规与政 策
公共设施
公共服务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管理关系
01
主体对客体进行管理,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公共服务的
有效提供。
服务关系
02
主体为客体提供服务,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互动关系
03
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客体对主体的管理行为和服务
公共事业管理 笔记
公共事业管理笔记一、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为实现公共利益而对社会资源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过程。
它涉及到公共服务的提供、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资源的分配等方面,是为了满足社会公众的基本需求和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1. 公共性:公共事业管理是针对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进行管理的,而非个人或特定群体的私人利益。
它关注社会的公共需求,如教育、医疗、环保等。
2. 公益性:公共事业管理旨在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
3. 社会化:公共事业管理是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需要各方的合作与协调。
4. 综合性:公共事业管理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手段,如规划、组织、协调、监督等,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5. 公众参与: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增强社会的民主参与和监督,确保公共事业管理的公正和透明。
三、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性1. 促进社会公平:公共事业管理能够通过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教育、医疗、福利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2. 保障社会稳定:通过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医疗保障、社会福利等服务,公共事业管理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3. 促进经济发展:公共事业管理能够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支持等,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4. 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公共事业管理可以为民众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四、公共事业管理的挑战与对策1. 资源匮乏:公共事业管理中常常面临资源匮乏的挑战,需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 效率与公平均衡:公共事业管理中需要平衡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公共服务的公平分配。
3. 公众满意度:公共事业管理需要注重公众满意度的提升,加强沟通与互动,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
4. 制度建设: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体系,保障公共事业管理的有效运行。
公共事业管理概述
公共事业管理概述公共事业是指为满足社会公众基本需求而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益性活动。
公共事业管理旨在保障公众的权益,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本文将对公共事业管理进行概述,介绍其概念、特点、挑战以及管理策略。
一、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和特点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对公共服务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估的过程。
其核心目标是为公众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服务。
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公共性:公共事业的服务对象是全社会公众,不以盈利为目的。
其服务范围广泛,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等领域。
2. 公平性:公共事业管理追求公平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服务分配,确保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公共服务。
3. 社会责任:公共事业管理需要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回应社会需求,为社会发展和稳定作出贡献。
4. 多元化:公共事业管理涉及多个部门、机构的合作与协调,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形成统一管理机制。
二、公共事业管理面临的挑战1. 公共需求多样化: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公共事业管理需要不断调整策略,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
2. 资源有限制约:公共事业管理受限于财政和人力资源的限制,如何协调资源配置是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3. 管理体制不完善:当前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存在部门职能重叠、决策分散等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4. 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公共事业管理需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公众对高品质服务的需求。
三、公共事业管理的策略1. 健全管理体制: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明确部门职责和权限,增强管理效能。
2. 创新管理模式: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激发公共事业管理活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 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公共事业管理效率,加强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
4. 强化监督和评估: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公开透明、廉洁高效。
5. 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
公共事业管理
1.公共事业:是指主要由社会公共组织提供,为所有社会成员或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构成人们共同生产生活条件的社会事务。
(p4)2.公共事业管理: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有关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调节和规范,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维护社会共同利益的活动。
(p6)3.非营利组织(公共组织):指以维护社会共同利益,实现社会成员整体福利最大化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组织。
(p8)4.现代公共事业活动的特点和性质:(p4)1.公共性。
各项社会事业是为所有社会成员,或者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利益,构成了人们共同的利益和为生产生活提供条件;2.非营利性。
各项社会公共事业以为公众提供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己任,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3.服务性。
与企业生产经营相比,公共事业活动主要是为社会成员提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服务;4.专业性。
专业性是指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都是在特定领域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尤其独特的知识体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5.简述公共事业管理的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和控制职能。
1.计划职能:含义:指公共事业组织及其管理者确定公共事业发展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规划,动员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实现公共事业发展目标的活动。
按照计划的广度划分分为战略计划和运行计划,按时间来分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按特性来分分为指导性计划和具体计划按使用频率来分分为一次性使用计划和经常性计划。
与公共事业其他管理职能相比,计划职能处于基础地位,在公共事业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功能。
公共事业计划制定的步骤(见17页图)2.组织职能:含义:在公共事业内部形成合理的组织结构,优化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配置,提高运行效率,实现组织发展目标。
组织工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地位:1.提高组织运行效率,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2.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努力实现组织目标3.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公共事业机构市场竞争力4.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公共事业组织内部管理水平。
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
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或公共组织为满足公众需求而管理和运营的各种基础设施和服务。
这些基础设施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公共交通、供电、供水、污水处理、自来水、燃气、垃圾处理、邮政、通信等。
公共事业是城市和社区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良好管理和运营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良好的公共事业管理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并增强市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公共事业管理还需要考虑到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的因素,以确保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制定和规划政府和公共组织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以确保公共事业的实施和运营符合国家和地方法规,同时适应城市和社区的需求和发展。
2.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的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的设计、建造、维护和更新。
这些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管道、电网、水库、垃圾处理设施等。
3.服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需要监督和管理公共服务的提供。
这包括公共交通的运营、供水和供电的管理、垃圾收集和处理、邮政和通信等服务。
4.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需要有效地管理财务预算,确保公共事业的长期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资金来源包括政府预算、用户费用和融资。
5.监督和评估政府和公共组织需要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效率和安全。
这包括监测和控制排放、检查水质和空气质量、监管公共交通和供电系统等。
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着重考虑用户的需求和利益。
公共事业服务必须满足用户的需求,并确保服务的质量、效率和可靠性。
此外,公共事业管理还需要考虑到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的因素,以确保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公共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
政府需要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同时发展公共服务管理政策和监督机制。
公共组织可以提供专业技能、人力资源和服务管理,以确保公共服务的高效和可靠。
总之,公共事业管理是城市和社区发展的重要基础,需要政府和公共组织的深入参与和协作,以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公共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一、公共管理的定义和意义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行政机构对社会公共事务开展的管理活动。
它是政府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导向的行为。
公共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政策制定、资源配置、服务提供等手段,促进社会公共事务的顺利运转,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公共管理的范围1. 经济领域:包括财政预算、税收征收、金融监管等方面,以保障国家经济运行平稳。
2. 社会领域: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传承等方面,以保障人民基本权益。
3. 环境领域:包括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以保障人类生存环境。
4. 政治领域:包括选举投票、司法审判等方面,以保障民主法治。
三、公共事业管理1. 公共事业概述公共事业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直接或间接提供给社会各个层面的基础设施和服务。
如水电煤气、交通运输、邮政通信、公共安全等,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
2. 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公共事业管理具有以下特点:(1)公益性:公共事业服务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目的在于满足社会基本需求。
(2)政府主导:由于公共事业服务涉及到国家和民众利益,因此必须由政府主导。
(3)市场化:公共事业服务也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提供,但市场化程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规范性:公共事业服务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定,保障服务质量和安全。
3. 公共事业管理的挑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公共事业管理面临着以下挑战:(1)投资不足:由于公共事业投资需求巨大,但受到财政收入限制等因素影响,投资不足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2)资源短缺:一些地区存在能源、水资源等方面的短缺问题,给公共事业管理带来了困难。
(3)服务质量不高:一些地区公共事业服务质量不高,存在滞后、缺乏竞争等问题。
(4)监管不力:一些地区公共事业监管不力,导致一些企业存在违规行为,影响服务质量和安全。
四、公共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关系公共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是相辅相成的。
公共事业管理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公共管理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专业培养掌握现代化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基本知识和能力,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科学技术知识背景,具有较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熟练运用各种经济分析工具,熟悉环境经济与管理活动规律和我国环境政策及有关法规,具备独立进行环境经济调查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环境资源规划、开发和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此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非常广泛,可以在文教、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也可在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从事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
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
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或公共组织负责管理和提供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这些基础设施和服务包括供水、供电、供气、交通、通信、卫生、教育等。
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保障社会公众的福祉和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管理和运营公共事业,政府能够提供公正、可靠、高效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以满足社会公众的基本需求和利益。
公共事业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
政府需要投资和建设供水、供电、供气、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同时,政府也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新这些设施,确保其安全可靠。
其次,公共事业管理需要保证公平和公正。
政府应该确保基础设施和服务的普及程度和质量对所有社会公众都是平等的,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富裕还是贫困地区,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待遇。
政府还应该设立监管机构,监督和管理公共事业的运营和服务质量,防止垄断和不正当行为。
第三,公共事业管理需要高效和可持续。
政府应该推动公共事业的合理规划和管理,提高效率和效益。
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资源。
例如,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减少污染和浪费。
第四,公共事业管理需要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政府应该与公众、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参与公共事业的管理和运营。
政府应该促进信息共享和互动,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增加公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合作机制,政府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公共事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政府能够科学、高效地管理和运营公共事业,才能够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并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总之,公共事业管理涉及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的坚定决心和有效管理。
通过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保证公平和公正、提高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公共事业管理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升社会福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一、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公共事业管理这一定义包含五层含义:1、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以区别于行政管理的主体——政府组织或企业管理的主体——企业组织。
2、公共事业管理的客体是准公共事务,其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公共事业管理内容集中概括为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永久存在,而且随着社会发展经常进行调整。
4、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是通过对准公共事务一系列活动的调节控制,使准公共事务表现出有序、有效、可控制的特点。
5、公共事业管理负有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其工作绩效不能简单地用利润或效率作标准。
三、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1、管理主体不同。
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机关,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
2、管理方式不同。
行政管理实行等级制,上下级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实行命令服从方式。
公共事业管理与客体之间没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3、管理的直接性和间接性不同。
行政管理主要是一种间接性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主要是一种直接管理。
4、管理的独立性和非独立性不同。
公共事业组织具有独立性,而作为行政管理主体的政府部门不具有独立性。
5、从阶级性来看,行政事务管理的内容要反映特定阶段统治阶级的特殊要求,而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则主要是反映长期历史发展对社会管理的客观要求。
四、公共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客体是公共事务。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组织的概念和特征一、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包括管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产品为基本职能的组织。
二、事业单位: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三、社会团体: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四、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五、公共事业组织与政府的区别:1、政府具有抽象的行政行为,公共事业组织一般不具有抽象的行政行为;2、政府的具体行为是不允许进行有偿服务的,而公共事业组织承担具体行政行为是允许进行有偿服务的;3、政府在具体行政行为中如果发生争议,必须进行仲裁或行政诉讼,公共事业组织在具体行政行为中如果发生争议,则要进行民事诉讼;4、政府职能部门由政府财政全额拨款,工作人员享受公务员待遇。
公共事业组织不应由财政全额拨款,工作人员不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
第二节公共事业组织的作用——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一、现代市场体制的局限性:1、市场竞争的不完全;2、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社会公平;3、在市场体制中,民间企业难以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4、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5、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二、现代国家体制的职能优势:1、提供法律,维护竞争的市场秩序。
在一个社会中,国家负责提供法律和秩序,国家是规则和安全的保障,是社会经济事务的最终仲裁者;2、提供和维持市场得以正常运作的稳定的经济环境;3、促进资源的合理运用,保护生态环境;4、从事社会发展活动,提高基本的社会服务;5、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6、应付紧急事件。
三、公共事业组织(第三部门)的职能优势和局限性(一)公共事业组织的职能优势:1、非营利性;2、沟通性;3、低成本。
(二)公共事业组织的局限(即志愿失灵):1、志愿失灵最突出的表现是公共事业组织所需的开支与所能筹集到的资源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缺口;2、志愿活动的狭隘性;3、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4、志愿组织的业余型。
(三)公共事业组织局限性的克服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领导、沟通、激励、控制与效率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领导一、公共事业领导的权力基础或基础性权力有五种:合法性、惩罚权、奖励权、模范权、专长权。
前三种权力属于职务权力范畴,是构成职务权力的基础,后三种权力属于个人权力范畴,是构成个人权力的基础。
二、公共事业领导风格有四种类型,称之为四种领导体制:1、“专权独裁式”领导体制;2、“开明专制式”领导体制;3、“协商式”领导体制;4、“参与式”领导体制。
“参与式”领导方式是效率最高的领导方式,它注重人际关系,领导者以人为中心,本质上是民主主义。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沟通一、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沟通的基本含义是,不同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个人、群体、组织等)进行信息交流,互通情报,从而对彼此行为产生作用和影响的过程。
二、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作用:1、使公共事业组织中的人们认清形势;2、使决策更加合理;3、促进公共事业组织各部门协调发展;4、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统一公共事业组织成员的行动;5、使公共事业组织成员对各种社会规范如法律、纪律、道德、习俗等有更加清楚的认识,使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自觉地遵守各种社会规范,从而为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提供基本保证。
三、正式沟通按信息流向可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向下沟通、向上沟通、横向沟通。
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原则包括:准确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策略性地运用非正式组织原则。
四、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效果的方法:1、进行信息沟通检查;2、尽可能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组织层次;3、确保正式沟通渠道的主导地位;4、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5、提高信息的清晰度;6、提高沟通的心理水平;7掌握沟通的技巧;8、运用例外原则和须知原则。
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激励一、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含义是:公共事业管理者针对成员的需要,采取某些手段,激发人们为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积极自觉地行动的过程。
二、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基本原则:1、目标认同原则;2、公平、公正原则;3、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原则;4、随机制宜原则。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基本层次,按重要程度和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
四、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方法:1、思想政治工作;2、参与管理;3、工作丰富化;4、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
第四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控制一、公共事业管理法律的控制作用主要是调控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各种关系和行为,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指导作用;2、威慑作用;3、惩罚作用。
二、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方式,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大众性;2、现实性;3、迅速性。
第五节公共事业管理效率一、公共事业管理效率评估中常用的定量方法是指标体系评估法。
二、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措施:1、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2、建立公共事业组织承担责任的机制;3、分权;4、电子化建设;5、加强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考核,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内容。
考绩是评价公共事业管理者最主要的内容。
第四章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责任与监督机制第一节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与监督机制一、公共事业组织公共责任监督机制关注的核心是,通过哪些途径和办法使得行为主体切实承担应承担的责任。
二、公共责任有三个构成要素:承担公共责任的行为主体、公共责任的内容和公共责任的客体。
三、公共事业组织公共责任机制的目标包括:保障服务的提供;保护捐助者的利益;保护服务对象的利益;保护公共事业组织工作人员的利益;保证政府提供资助的“资金的价值”;维持公平竞争环境,保护与公共事业组织竞争的私营机构的利益。
第二节发达国家的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与监督机制一、发达国家公共责任监督机制的发展出现以下趋势:1、政府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的强化;2、多元监督体系的完善和强化;3、公共事业组织自律机制的强化;4、公共责任层次由低向高的重点转移。
二、发达国家政府管理和监督公益机构的主要手段是依法实施的政府规制。
主要规制有:注册登记制度;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优惠;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规制;对公共事业组织的投资规制;对公共事业组织“不公平竞争”的规制。
第三节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一、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应对措施(一)现状及存在问题1、社会腐败对公益机构的侵蚀:{(1)违规从事营利性商业活动;(2)财务管理混乱带来的违规和腐败;(3)公共事业组织的官僚化倾向}。
2、“道德滑坡”——公共事业组织所面临的道德危机。
3、薄弱的社会监督:{(1)“观念缺失”——公众监督意识薄弱;(2)新闻舆论监督的无力;(3)民间监督和评估组织的缺失}。
4、“组织缺位”——监督主体多元化与激励不足。
5、“角色冲突”——监督主体的身份障碍。
6、“双重俘获”——监督疲软的必然结果。
7、市场约束软化——限制竞争的副产品(二)应对措施1、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组织立法;2、减少公共事业组织登记限制,简化登记程序;3、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的日常监督;4、明确界定政府监督主体,加强监督力度;5、营造竞争环境,促使公共事业组织动作透明化;6、建立公共事业组织行业监管,完善自律机制。
第五章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律制度第一节国外公共事业组织法律制度比较研究MEA法:最低限年度支出法,在实行MEA法的国家和地区,享有所得税免税资格的慈善或公益事业组织必须使用或分配其收入的相当一部分,以达到免税目的。
第二节我国公共事业组织法律制度概述一、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的特点:1、归口登记与双重管理体制;2、分级管理体制;3、限制竞争原则;4、年度检查制度;5、财务监督;6、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优惠。
第三节事业单位法律制度一、事业单位的范围包括: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农业、林业、牧业服务机构,水利管理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公共设施服务,园林绿化、自然保护区管理,环境卫生、市政工程管理,风景名胜区管理,殡葬管理等二、立的条件: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2、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3、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经费来源;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三、事业单位成立的程序:1、审批机关批准成立;2、向登记机关申请事业单位法人登记。
第四节社团的法律制度一、社会团体取得财产的主要途径如下:1、会员的出资;2、捐赠和资助;3、开展有偿服务的收入;4、经营收入。
二、社会团体或者社会团体的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的,登记机关可以对其进行行政处罚:申请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登记的;自取得《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之日起一年内未开展活动的;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等等。
第五节民办非企业单位法律制度一、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财产在支付清算费用和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不得分配,必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用于发展同类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得挪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