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生物教学也面临着诸多变革和挑战。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生物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缺乏生物概念的基础、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分别从学生、教师和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学生方面(一)生物概念基础不扎实。
随着高中学习的深入,学生对于基础生物概念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有些学生在初中就没有学好相关的生物概念,到了高中后就会面临诸多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建立起扎实的生物概念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后续的知识点。
针对生物概念基础不扎实的问题,教师应先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找出他们的短板,采取个性化教学,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
同时,在理论教学之余,注重小结和回顾,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建立知识框架。
(二)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
学生生物教学中缺乏动手实践机会,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感知知识的速度更快,理解程度也更深刻,实践操作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满足学生的实践操作需求,教师可以结合生物学科内容,设置实验操作环节。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手去实施实验、能够感受到生物学科知识的确切性和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师方面(一)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采用单一的讲解方式,忽略了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这种模式不仅枯燥乏味,而且难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创新力。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评价方式死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采取简单的作业和考试,测量学生掌握的知识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标准。
新课改下的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的生物课堂教学教师作为课改的实践者,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新理念,学习掌握新的教育要求和专业知识。
分别从五个方面分析新课改下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三维目标”,在课改中实现专业发展的自我更新,与新课改一起成长。
新课改生物课堂教学合作探究如今,作为一个称职的生物教师,绝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
新课程下,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给学生一定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学习过程,鼓励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真正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在教学中应该是平等的交流”等理念。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构建和谐、互助、愉悦的多元交流和相互支撑的鲜活课堂生活,合理有效地开发各种教学资源,教师是推进课改的最关键因素。
那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高中生物新课堂教学是怎样的呢?一、更新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的单一接受式教育,难以让学生获得体验、研究和发现的机会,因此,新课改提倡由单一化的个体学习向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转变。
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实现的。
创新教育的关键是要创造出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要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达到培养目标所需的活动方法、条件和环境。
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之具体化,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科学地确立教学目标和操作实施过程,使课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主体参与与多层次进行探究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整体发展的目标。
同时,对于新课改的深入实施,需要教师在教学观念和实践方式上及时进行观念更新,转变思想,以坚实的步伐走进新课改课堂,实施新课程改革,彻底摒弃观望和等待的思想,坚决克服“敷衍、旁观、畏惧”的心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对策探讨
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对策探讨新课改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对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如何在新课改下开展生物课堂教学创新,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展开探讨,提出一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对策。
一、加强实践教学新课改要求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更多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和实验课程,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知识,并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比如在植物生长的实验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植物,并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让学生自行操作显微镜,观察不同组织的细胞结构。
通过这些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生物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批判思维,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也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批判性思维来认识和理解生物知识。
在生物课堂上,可以通过讨论与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生物学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比如在探究遗传规律的课程中,可以针对一些遗传变异的实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实例来思考和讨论遗传规律;在生物进化的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生物进化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通过这些课堂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跨学科整合新课改提倡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要求生物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互关联,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化学、地理、物理等学科的内容,设计相关的生物教学活动,展现生物学在其他学科的应用和重要性。
比如在教学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结合地理知识讲解不同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教学细胞结构时,可以引入化学知识讲解细胞成分的化学组成。
通过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流。
新课改下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策略
新课改下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策略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高中生物教师应积极思考教学改革与教学效率的提升问题。
本文主要讨论新课改下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下;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生物教学也要不断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高中新课程明确指出要以高品质、高效率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
高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是已经接近成年,他们有了独立的行为习惯和个人喜好,然而,在教学中就无法做到绝对服从教师,因此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就难以完成。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创新,通过有效的教学改革,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制定正确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下,长久以来形成的“讲听式”的僵化的教学模式必须逐渐改变,根据新课改高中生物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下,生物教师应及时更新观念,为学生营造一个高效、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
首先,教师应认识到,课堂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是教学的主体。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明确告诉学生,教师的观点并不是一直正确,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其次,教师和学生要树立平等的意识,多互动、多交流、多讨论,以课堂主人的身份参与每一堂生物课。
新课改下,要将学生放在教学任务的最重要位置。
课堂上将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学生一旦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对生物知识点的学习会变得简单许多。
最后,教师应拥有良好的情绪,营造一个充满激情的课堂。
情绪在课堂上会相互感染,学生会感受到老师的情感,跟随这种热情去学习知识,感受生物的魅力。
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首先,作为高中生物老师,必须具有良好专业知识,钻研教材,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体系。
其次,生物教师还需具有许多专业素养。
比如,在课程开展之前,要进行有目的地备课,对下一堂课的内容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
一位优秀的生物老师一定会利用好备课这个重要环节来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谈谈新课程改革中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谈谈新课程改革中的高中生物教学我国《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已于2003年正式颁布,2004年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现在还处于实验阶段,笔者现在任教的是高三生物教学,也是第一次把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教材上完,由于以前生物使用的是旧人教版教材,与新教材相比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有很大的区别,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新《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同学,提高生物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等三个方面。
这是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和导向,充分体现了教育理念从生物教学向生物教育的转变,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我们这里是一个农村学校,学校的成班率很高,每个班平均有六七十人,而每位生物教师都有三个班以上,由于时间有限,所以在原先我们一般都是抓好每个班的前面一部分同学就可以了,因为后面的学生在我们眼里是没希望的,这让学习差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里,而现在的提出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同学,就意味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要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2、提高生物素养,培养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生物素养就是指让学生重视生物这门学科,意识到生物在解决现在人与自然方面的重要性。
现在的新课程提出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理念是符合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的,生物科学素养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等诸多领域相关问题时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研究人类生存的大环境已成为生命科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因而生物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
3、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通过对新旧教材的对比,其实变化最大的我认为就是在探究性学习上,现在的新教材增加了很多的探究性学习和问题探讨,这样改变的结果就是把原来的老师教学生记的教学模式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高中生物教学也在不断更新,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新课改背景、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来探讨新课改下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
一、新课改背景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强调知识、能力和品德的全面发展。
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应贴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如何通过新课改的方式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效果,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高中生物教学内容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包括生物基础知识、生物技术、生物环境、生物进化等方面,新课改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将生物知识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应注重知识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引导学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引导学生关注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方法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方法也需相应调整。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而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也应注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通过图片、视频等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创新,教师应善于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来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生物实验室等资源,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理解生物知识;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利用网络资源、教学软件等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对策探讨
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对策探讨1. 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再只是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更加注重学生的观察、实验、思考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2. 强调学生参与和主动学习新课改下的生物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学习,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而是更多地扮演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学习。
3.注重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课改强调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展开教学,更加注重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师教学观念不合理在新课改下,一些传统的教师教学观念和方式对于新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并不适应,教师普遍存在着讲授内容多、学生参与少的现象,课堂内容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实验教学受限生物课程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由于实验条件和设备的限制,许多学校并没有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导致实验教学无法得到有效的展开。
3. 知识与生活脱节部分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生物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兴趣不高,无法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4.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由于一些生物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缺乏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1. 转变教师教学角色教师要转变观念,抛弃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更多地扮演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角色。
教师要注重启发教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生物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注重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优化实验教学环境学校和教师要加大对于实验教学条件和设备的投入和改善,优化实验教学环境,使得实验教学能够得到有效的展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
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对策探讨
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对策探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新课改下进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是每个生物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创新对策,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一、创新教学内容1. 拓宽教学内容范围在新课改下,生物教学的内容范围需要更加广泛和贴近生活。
教师可以通过增加生物技术、生物环境保护等新兴领域的内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生物科学的魅力和实用性。
2. 强化实践应用生物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更加侧重实践与应用。
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实验、观察和调查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物科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1. 引入问题导向教学传统的生物教学往往以知识的灌输为主,而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答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2. 结合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示生物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生物现象和原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三、创新评价方式1. 引入综合评价新课改下的生物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而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已经很难满足教学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实验报告、课题研究、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 鼓励自主学习在新课改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外作业、引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1. 强化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知识。
在新课改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实验,加强实验教学的力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
如何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
如何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堂教学是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渠道。
通过近几年对北师大版新教材的使用,摸索出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用好新教材,新课导入必须联系实际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
若是把导入环节设计成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内容,必然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会主动去探索新知识。
课堂导入最好多采用实例、实验等方法,如在“物质跨膜运输”的学习中,选用我们常见的白萝卜,用刀切取大小相等的两块,一块放在盐水中,一块放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前者变软、后者硬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课堂引入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和疑问,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二、课堂探究性学习要联系实际,挖掘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能力我国古代教育学家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强烈的释疑解惑的欲望是他们积极思考的潜在动力。
如在“酶的特性”一节中,拿一袋加酶洗衣粉,让学生注意它的使用说明,强调为什么洗衣时要在60℃以下的温水中使用?这样就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这种让学生探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也体现了新课程“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理念。
三、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要点高中生物的知识点很多都比较抽象,许多的生理过程无法在中学中用实验展现,这是生物课程的一个特点,学生无法获得具体、直观的经验。
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很多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形象的或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知识来讲解,这就需要运用类比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
四、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高中学生的创造能力需要学生在创造性学习中培养。
探索就是一种最好的创造性学习。
探究的真正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对策探讨
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对策探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也面临着很大的改革和创新。
新课改要求课程重点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方向发展,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生物学科的教育本身也是一个兼具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因此,在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探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创新在新课改下,教学内容需要进行创新和完善,使其更加贴合实际,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尽量剔除掉那些过时、陈旧和无用的内容,同时补充和完善一些现实和前沿的知识,如生态和环境问题等。
2、注重实践操作与分析思考结合,加强实验、模拟、观察等活动,培养实际操作和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3、强调线上线下的融合。
即可以将线上平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PPT、视频、实验模拟软件等多媒体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达到多方位视听感受,提高教学效果。
4、注重学科间的融合,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机整合到生物科学中,如化学和物理知识的应用等,使生物学科教学更加全面和多元化。
教学方法创新是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学知识,具体如下:1、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推崇学生启发式教育。
在课上,教师可以充当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推理生物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让生物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发现知识、创造知识。
2、采用归纳法、类比法等。
让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生物知识,建立知识体系,将已经学习的知识应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不仅可以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拓展知识面,并且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
对于复杂和需要操作实验的知识点,可以给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效果。
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方式的转变
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方式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国高中生物教学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学方式也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教学。
本文将就此话题展开探讨,从新课改对高中生物教学方式的影响,以及转变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新课改对高中生物教学方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两个方面。
在教学内容的更新方面,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更加注重贯穿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教材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涉及到许多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更加贴合。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注重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的改变方面,新课改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驱动、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并且倡导学生参与式的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参与课堂互动、小组合作等形式,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深度。
新课改也提倡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也能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模式上,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探究式教学。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组织者和服务者的角色。
教师会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如问题导入、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从而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兴趣。
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也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兴趣等,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在教学效果上,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方式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由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更多地发挥了自主学习的特长,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新课程改革下的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我结合我校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一、推崇新理念,转换教师角色成功的教育取决于优质的教师队伍,现代化教育实现的前提是具有现代理念、前瞻眼光的教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千百年来,教师的角色定位总是以传道者为准的。
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教师已不可能是“道”的化身和知识的权威,因而,与时俱进的更新观念,提高能力,转变角色形象势在必行。
1.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学生共同提高。
随着我校电脑的普及和网络覆盖面的扩大,各办公室、教室等都可以与网络连接,学生在家庭学习中也可以利用网上资源。
可以说,网络像一个巨大的神经系统,已经遍布我校师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今天的学生已不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他们在走进课堂之前,就已拥有了各种相关的信息。
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做不断追求的学习者。
既然教师不可能继续担当“授业者”,那么,教师的“业”也就发生了改变。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教师仅仅精通自己的专业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做“学识通古今、视野周寰宇”的通才。
因此,终身学习,永不满足的教师,才可能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得尊重与敬佩,才可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为此,我校专门组织了理论学习,组织了专题讨论,还组织了网页制作培训,由信息组的老师一对一、手把手地教课题组内其他学科的老师学习信息技术。
在各类学习中,老师们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兴趣更浓了,教学效果也大为改善。
二、反思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方法1.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对教材改革持续不断。
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大教材改革的力度,新的生物教材层出不穷。
与几年前的教材相比,现在的教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对教材的认识也不一样了。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五篇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五篇第一篇:高中生物教学论文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从古至今,受儒家思想和封建统治的影响,“金榜题名”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
时代迅猛发展的今天,这种思想在人们中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而且愈演愈烈。
在人们的心目中,孩子考上大学,是能者,是光宗耀祖的头等大事;谁家的孩子,考试成绩好,高考成绩好,谁家的孩子就是优秀的。
国家推行新的课程改革,人们的“金榜题名”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新的教学改革带来很大的阻力。
在新的课改形势下,国家新进行新的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学校,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推行者和推进者。
素质教育离开了教师,那也谈不上如何推行素质教育。
如果教师改变不了思想,素质教育的推行,也只能是空谈。
脱离实际的推进素质教育也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
在当前的国情下,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就摆在我们大家的面前。
本人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和高考的实际,浅谈一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推进素质教育。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改变教学观念(一)提高业务理论水平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
因为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完成所规定的任务。
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
在这里面,学生需要的知识和达到的技能,并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掌握的。
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探究知识不再是教师单纯的传授和学生机械的记忆。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来指导学生;掌握各种技能和技巧,来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原由。
高中生物的《课标》在能力方面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能够正确地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第二,能够运用多媒体搜集生物学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第三,发展探究能力,……。
在第一项能力要求里面,教师必须要熟练、正确的使用实验器具,知道如何采集和处理试验材料的方法,实验操作的步骤明了,熟练正确的绘图。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课程改革呼唤着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也需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初中生物教学的特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谈一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
我们需要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学科融合,将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贯通知识,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初中生物教学应该具有一些特点。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生物学是一门科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判断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科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生物学是一个综合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需要关注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由传统的讲解者转变为引导者和指导者。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学科的魅力。
我们需要关注教学内容。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
教学内容应该围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展开,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还应该关注生物学的前沿和研究进展,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科学世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发生了诸多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构建和调整。
本文将围绕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展开讨论。
一、教学目标明确在构建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关键指标。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评价体系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展开,评价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其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多元化评价内容构建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需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评价外,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科学项目设计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各项能力。
这样不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注重过程评价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应该注重过程评价。
高中生物学课程强调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也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不是只关注结果。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课堂讨论的积极程度以及科研项目中的创新能力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这样不仅可以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注重反馈和指导构建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反馈和指导。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应该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也应该参与评价过程,根据教师的评价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这样能够使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审视,也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促进和帮助。
浅谈新课改下的中学生物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摘要:在中学生物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领悟新课程要领,掌握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胜任生物新教材的教学。
经过近几年的课改实践探究,笔者认为应从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形式和优化教学手段等方面来进行新课改下的中学生物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研究不透,理解不深,表面上新课改,实质上还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新课改所要达到的宗旨和要求。
下面,笔者从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新课堂教学和优化教学手段这四方面谈谈新课改下的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体会和认识。
一、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对全体学生全面负责,让每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就要求我们生物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要做到“三个公平”,即每一位学生都能享有公平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每一个学生都能公平享有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要公平评价每一个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彻底改变传统的师生互动模式,不要总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应该师生多向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动起来。
教师在学生巩固练习阶段,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若干问题,让学生前后桌分成小组展开讨论,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答疑,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评,指出学生解答有误的地方或精辟之处,最后把正确的答案反馈给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也锻炼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教材增设的“身边事”“探究竟”“知识链”“实际用”等栏目,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协作交流能力。
利用“身边事”,让学生明白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能够指导生活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内容直观易懂,培养学生浓厚的生物学习兴趣。
新教材的“开眼界”,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拓宽学生眼界,使知识学有所用;“探究竟”,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实验室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素质;“想一想”,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积极性,教材编写形式活泼,文字与插图配合内容通俗易懂,知识循序渐进,直观性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科教学已然出现明显转变,从教学理念、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环节都做出不同程度的调整,以适应当前的教育环境以及人才培养要求。
其中,教学评价是整体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决定了教学开展效果以及后续的持续改进情况,因此,有效实施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
当前的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各种新型理念和方法正在普及应用,教学评价也在持续优化,保证生物教学评价的客观有效是必然要求。
一、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评价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所表现出的种种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它是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有利于促进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
教学目标是评价实施的依据,评价本身具有导向作用,评价结果可判断最终教学结果是否与教学目标相符,以此明确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根据教学过程和结果实施综合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了解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判断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成果。
如果与目标存在明显差异,教师进行反思并改善教学计划,调整教学行为,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评价具有激励作用,学生是评价的对象之一,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客观评价结果下,教师将实际结果向学生及时反馈,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使其明确自己学会了什么,学习的进度和成果如何,与之前的结果相比是进步还是退步。
这些信息是学生开展下一步学习的动力,可避免他们在学习中迷失自我,漫无目的,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促进其全面发展。
同时可以让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针对性制定教学计划,引导学生获得有效提升。
3.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科学化。
高中生物是一门理科课程,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涉及的内容较多,评价的要素也相对较多。
教师按照整体设计对教学情况做出检查和评价,综合学生的生物成绩、实验能力、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以及教材、教法等因素做出比较性的判断,转变了传统理念下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正确认知,有利于教材、教法的持续开发,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实现教学过程科学化发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初中生物新教材也已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这套教材的设计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渗透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那么,在日常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如何进行教学才能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呢?下面本人将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初中生物教学工作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教师要深入研究新教材,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一)构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开放性课堂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生物知识的主阵地,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拉近师生关系的良好平台。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出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敞开心扉,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提高的过程。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它们的统一指的是知识、信息和思想的相互碰撞和促进。
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而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是一种积极参与和互相建构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互动意味着开放性的学习氛围、个性的张扬、创新能力的激发以及主体性的体现。
新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封闭的模式,不能再拘泥于某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鼓励学生进行创造,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甚至是超越教学目标的要求。
学生了解周围的生物世界,探索关于生命的奥秘……这些知识仅仅依靠教师的在课堂上的讲解是不可能办到的,教师需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生物学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带着自己原有的生物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的思考、积极的参与讨论交流,并且最终掌握生物学科知识。
只有构建一个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宽松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参与生物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物世界的科学和奥秘。
“三新”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三新”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三新”是指新高考制度、新课程、新教材。
“三新”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当下, 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已经不能满足如今的教学需要。
我们要积极开展对学生教育改革, 创新生物教学模式, 指导学生进行对各种生物知识的深入体验, 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 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实现对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文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既可作为教学手段, 把所学的知识条件化, 便于学生好学易记;又可作为教学或评价的可视化衡量指标。
基于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方式, 课堂中教者运用情景化的问题设计、系统化的内容开发、模拟化的课堂情境, 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①课前情境设计: 情境既要符合生活实际, 也要贴合新课程标准, 同时还要让学生容易理解、接受。
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境, 其实就是社会生活各个角落。
从身边的衣食住行到科技前沿, 教师要尽可能收集信息并将其中暗含的生物学知识挖掘出来。
比如: 今年年初的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了首例猪心移植, 这则新闻中便暗含了: 器官移植、克隆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生物学知识;每年12月1日的世界艾滋病日呼吁所有的学生关爱生命、洁身自爱;每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号召学生保护地球、绿色低碳生活;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碳达峰、碳中和”是什么意思?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生物课堂的情境资料。
②课前先行组织: 全称为先行者策略, 是指将与当下所学内容相关的一些资料在正式上课前学习, 以便于学生更好学习。
一般可以是微课、导学案等形式。
微课通常情况下控制在10~15分钟之内, 主要讲授简单的概念、原理及过程。
导学案设计为教材基础知识填空, 提前一天发给学生, 课前收上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③课堂情境呈现:这是课堂上主动与被动切换的关键环节, 一堂课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就取决于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情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中的生物课堂教学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全面启动,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将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
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它已成为本次改革的重要的突破口。
就此谈几点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1.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转换教师角色
,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造思维的培育者。
作为新型的”学生学习促进者”的生物学教师,一定要从“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生整个个性和谐、健康发展。
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育者。
现代科学的日新月异,教师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生物学科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从而否定了教师的传授者地位,并且随着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也被动摇了。
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生物学知识,掌握获取生物学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生物信息的方法,把教学的中心放在如何“学”上。
进的教学理念,首先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即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激活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创新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其次是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理念。
它要求尊重学生动手学习的权力,要选
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
2.反思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方法
有的知识和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发挥出来。
特别是经过新课改这场声势浩大席卷全国的“洗脑风暴”,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形成优良个性品质,这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这就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方法,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观。
须突出一个“静”字,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课堂上该静则静,不能只强调活跃,一刀切。
每个学生思考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把每个人的思考拿出来,让大家讨论明辨、争论,互相取长补短。
这时课堂活跃起来热烈起来。
当动则动,当静则静,动静结合,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需要生物学教师必须永远带着思想去教,教有思想的东西,学生从你的思想的知识中去感受思想,学会思想。
课堂教学是情感教学,这是由教学生态论提出来的,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就会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灾难,同样在课堂这个小小的世界,如果我们因为教学情绪、方法的不对头而影响教学气氛,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证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不良情趣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
教师走进课堂,就要全身心的投入,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教学中,始终和学生进行着感情的交流与互动,一个愉快的教师能感染出几十个愉快
的学生。
所以生物学教师要注意营造一个充满激情的课堂,带着感情去教,教有感情的东西。
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会到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发展、自由探索知识和教师智慧展现的教学。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是知识反馈的过程,是心灵与心灵碰撞的过程。
为此教师要创造出一种探求知识的情境,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唤起一种深深的感悟。
比如举几个有趣的例子,课堂上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丰富的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使学生从小受到关爱生命的良好教育,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变革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
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体现出来,而人的学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
传统的以”讲授”为主单一、被动、陈旧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障碍,必须向现代化的方式转变,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文体性的多元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本次课改的核心任务和显著特征。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认知监控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在继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增加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划和安排,有评价、反馈、调节、修正和控制。
是一种具有高能动性、独立性、和有效性的学习,具体说来,如果学生在学习的动机上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方法上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自动化的学习上是有效定时和长久的,这种学习就是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即一种”双赢”境界,以最大的限度促进自己和他人学习任务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学会合作,发展自己的非认识品质。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监控者和学习的资源,确保他们的合作互动富有成效,并给予适时的点拨与辅导。
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和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发人恰当的学习活动。
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
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学生不仅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
但不管学生采用那种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要坚持一个原则,即:从灌输走向引导,从无视学生的主体性,漠视人的自由和尊严,忽视人的个性发展需求的”目中无人”的定势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