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2首

合集下载

杜甫写的诗(精选20首)

杜甫写的诗(精选20首)

杜甫写的诗杜甫写的诗(精选20首)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杜甫写的诗(精选20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寒食》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2、《登白马潭》水生春缆没,日出野船开。

宿鸟行犹去,丛花笑不来。

人人伤白首,处处接金杯。

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

3、《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4、《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5、《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7、《武侯庙》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8、《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9、《规雁》东来千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10、《送灵州李判官》犬戎腥四海,回首一茫茫。

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将军专策略,幕府盛材良。

近贺中兴主,神兵动朔方。

11、《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3、《潼关吏》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馀。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绝句2首杜甫

绝句2首杜甫

绝句2首杜甫第一篇:绝句2首杜甫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逾:更加。

欲:好像。

燃:燃烧。

过:过去。

何:什么。

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望采纳第二篇:杜甫杜甫一腔热血,十年奔波,只求忠君国。

不料君蒙蔽,不识其才俊。

曲折,曲折。

险遭不幸,官场路难行!;谪迁之意孤独,忧国怜民感慨。

怎受得风声?处处伤情。

潼关吏甚安史兵,终日战战兢兢。

妻子别离,月是故乡明;杜鹃啼血,感时花溅泪。

无奈下,徒登高。

有霜爬上眉梢。

爱诀别——读林觉民《与妻书》此刻,在我句读完最后一个标点,手中的笔滑落的瞬间,我突然难以抑制地趴在桌前放生大哭。

我尽乎绝望地相信,也许有生之年,我不会再读到像这样一封催人泪下的情书了,再也不会了。

这封在血与火、爱与恨、生与死之间洗炼成的《与妻书》,像一首卓绝的诗,烙着爱的诀别,注定了只能在那样一个风云涌动的动荡年代高傲地绝版!一方锦帕,四四方方地承载着棱角分明的情与爱的告别,在那个星月无光的不眠之夜,林觉民赴死般的情怀那样决绝,明知不可为而偏欲为,为了以身相殉的革命,为了理想尽头的共和,他只能选择抛弃小家与妻子陈意映。

滴不尽的血泪,化不开的浓墨,手中墨汁欲滴的笔不知如何在锦帕上运笔,告诉意映他选择抛弃她了吗?告诉意映他要死了吗?不知道啊,他们经历了那么多场分别,却都不是为这最后一次生与死的分离做的彩排啊!他于如漆的暗夜里回味内心最明媚的记忆:“初婚三四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忘了离别,忘了生死,只记得他与她的低语浅笑,温暖如春。

杜甫的绝句二首的译文

杜甫的绝句二首的译文

杜甫的绝句二首的译文引言杜甫,唐代文学巨匠,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歌传世千古,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其中,他创作的绝句二首更是被广泛传诵和解读。

本文将展示杜甫的绝句二首的译文,并解读其背后的含义。

杜甫的绝句二首译文1.早发白帝城白帝城,高山之巅,是古代巫山之地。

杜甫在白帝城观景,触发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明朝驿使发白帝,秋风吹入旅人衣。

前人休问后人事,但将一饭一睡私。

译文:在明朝,驿站的使者离开白帝城,秋风吹进了旅人的衣裳。

不必问前辈,也不必在意后来,只需只顾自己的一餐一眠。

2.客至杜甫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客人到达时的情景,表达了对客人的敬重和热情款待。

舍北海而南海,何时到江南岸?客至兮,微雨余稍晴,故国旅游,念曾游,日暮,归路短。

译文:离开北方的海洋,前往南方的海洋,何时到达江南的岸边?客人到来啦,淅淅沥沥的雨有些停了,怀念往日的旅游,在心中回味。

夕阳西下,回去的路不再遥远。

杜甫的绝句二首的解读1.早发白帝城杜甫在白帝城观景的时刻,反思了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短暂。

明朝驿使发白帝,揭示了人们的来去匆匆,我们都只是过客。

秋风吹入旅人衣,暗喻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

前人休问后人事,是告诫不必太过关注逝去的辉煌和倾诉未来的辛酸;但将一饭一睡私,意味着我们仍需注重眼前的生活,珍惜大自然的恩赐。

2.客至杜甫的这首诗描述了客人到达时的情景,充满了热情和敬意。

舍北海而南海,指舍弃了北方的海洋,来到了南方的海洋,表示了客人的远行。

何时到江南岸,则表达了对客人的期待。

客至兮,微雨余稍晴,用微雨来形容客人的到来,言外之意是对客人的重视和欢迎。

故国旅游,念曾游,表达了对故国往日荣耀的回忆,以及对未来旅途的期待。

最后,日暮,归路短,夕阳西下,表达了对客人的便利和关怀。

结语通过对杜甫的绝句二首的译文和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他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客人的敬重和热情款待。

【诗歌鉴赏】杜甫《绝句二首》原文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绝句二首》原文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绝句二首》原文翻译赏析杜甫《绝句二首》原文翻译赏析杜甫《绝句二首》原文【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二首》注释【其一、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3、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其二、逾:更加。

2、欲:好像。

燃:燃烧。

3、过:过去。

4、何:什么。

杜甫《绝句二首》翻译【其一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其二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杜甫《绝句二首》赏析【其一杜甫诗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

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

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读者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

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杜甫五言绝句

杜甫五言绝句

杜甫:
杜甫,字子美,汉族,襄阳人,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一生写诗极多,大约1500首被保留了下来。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五言绝句八首
1、《绝句》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

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2、绝句二首(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4、《王录事许修草堂资不到聊小诘》
为嗔王录事,不寄草堂资。

昨属愁春雨,能忘欲漏时。

5、《武侯庙》
遗庙丹青古,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6、《规雁》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7、《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8、《即事》
百宝装腰带,真珠络臂鞲。

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

绝句二首 杜甫

绝句二首 杜甫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注]迟日即春日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其一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其二逾:更加。

欲:好像。

燃:燃烧。

过:过去。

何:什么。

译文其二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相关试题(1)苏轼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价王维的诗,其实,杜诗中也有不少“以诗为画”之作,这两首绝句就是如此,请简要欣赏这两首诗是如何写景的。

(2)以上两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两首诗在写景手法上各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4)以上两首诗,写景形神兼备,但所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

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1)第一首诗写景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泥融飞燕子”一句,描绘了燕子衔泥筑旭,是动景:“沙暖睡鸳鸯”一句,描绘了鸳鸯在沙洲上静踩不动,是静景,一动一静,展现了初春时节一派生机盎然明丽之景;(答出“动静结合”1分,分析1分)第二首诗前两句描写了碧江、白鸟、青山和鲜艳欲燃的山花,写景着色鲜艳,诗人笔下是一幅清新、灿烂的春景图,又以江碧衬鸟的归,以山青衬花的红,相互映衬,生动形象。

(答出衬托手法1分,分析1分)(2)第一首诗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清新明丽、春深似海之景,表达了诗人面对春天的无限喜悦之情;第二首诗以乐景写哀情“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一句,春景不可谓不美,然而岁月茬苒,归其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趣,却反而勾起了诗人漂泊感伤之情。

(3)第一首主要运用了粗笔勾勒和工笔描绘相结合,动景和静景相映衬的手法,展现了初春时节一派生机、明丽之景;第二首主要采用色彩互相映衬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清新、灿烂的春景图。

杜甫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

杜甫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

画 面
秋风破屋 — 群童盗茅— 破屋漏雨— 愿得广厦
画面里描写秋风、茅屋以及“我”的句子,找出 它们的特点,并用一个含“痛”的词组表达“我”的 情感。
痛惜——————痛心————痛苦 ————痛忧 情感升华,由记叙一家之苦
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 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生活困苦、艰辛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 驾炭车 辗 冰辙 。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 歇 。
动作描写 运炭的艰难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肖像描写
趾高气扬、得意忘形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动作描写
仗势凌人、蛮不讲理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 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3.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C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 “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 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 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 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唐诗二首
1.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 的特点。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 会现实,体会诗人情感。
3.品味诗中的精彩描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新课导入
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 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 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 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其风格沉郁顿挫。

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七言绝句

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七言绝句

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七言绝句介绍杜甫和他的七言绝句杜甫(712年-770年),唐代著名诗人,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以才情横溢、丰富多样的题材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

其中,他的七言绝句作品堪称经典,被广大读者称颂和传诵。

七言绝句是一种格律诗,每首诗包含四句,每句七个字。

杜甫运用这种形式,精练而有力地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人生哲理和自然景观的思考与感悟。

下面,我们将介绍杜甫最著名的十首七言绝句。

1. 《登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杜甫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表达了他对人生追求的豁达和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

通过描述登高的场景,他表达了人们对卓越表现和超越自我的追求。

2.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首诗是杜甫写给家乡山岳泰山的赞美之作。

他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世界的关注。

这首诗展现了杜甫的豪放心境和对自然界的赞叹。

3. 《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首诗是杜甫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兄弟之情的表达。

他通过描绘戍楼、边塞和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展示了杜甫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4.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首诗是杜甫对国家动乱和个人遭遇的反思。

他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命运变迁的感慨之情。

这首诗展示了杜甫对祖国的关怀和对社会的反思。

5. 《登高壮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景,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与《登高》相似,但通过改动结构和用词,表达了杜甫对大自然的感叹之情。

这首诗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观察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6. 《月夜忆舍弟》戍楼西见白帝城,宿昔高楼当此情。

每忆江南游子路,青山常在几人行?这首诗是杜甫对久别家乡的思念和对江南风景的回忆。

他通过描绘宿昔的高楼和江南的青山,表达了对故国和亲友的思念之情。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 杜甫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 杜甫
这时你感到的就是声声嘶啼和那躁动的急舞与那粗重悲壮的震撼之音!! 这不是一个人在悲啼私哭,也不是一群人在哀号哭吐,因为这是“无边”与“不尽”的铺天盖地的震慑与悲怆。 这是一个民族的悲痛,一个伟大民族沉沦的悲痛。时间仿佛已煎熬了上百年,也仿佛万里一片都是苦难。 这是哪个民族的不幸? 哪个民族有这样的不幸? 这只能是伟大的唐朝的不幸! 是的,一个伟大的唐朝的被群鬼所害,大厦正在崩塌,正在轰毁,那钢骨折断之声如天崩地裂! 再回头看看,那漂泊,多病,孤独,颓唐的苦命人,他正在看着。他目击,他亲临,他逃亡,但千里万里都只共演奏着一样的悲剧,他又彷徨于无地,他不知如何是好。他沉静在悲怆之中……
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自古及今,文人所赋之深情 从总体上看这些情怀可分为以下几类。
1对如画风景、“江山如此多娇”的赞美、热爱或欣赏。 例如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的“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是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是出蜀漫游时的作品。这首七绝,意境开阔,层次清晰,形象生动。
同样以王昭君的不幸遭遇为题材,李白和杜甫这两首诗各有特色,基本上能体现两人不同的艺术风格:李白飘逸,杜诗沉郁。两人都对王昭君的不幸遭遇充满了同情,但杜诗不只停留在同情惋惜这一步,还表达了沉郁怨愤之情。诗一开始,就似有千钧之力,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之势,以致古人说:“昔人评‘群山万壑’句,颇似生长英雄,不似生长美人。”李诗第二联是“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而杜诗则更沉郁:“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个“一”字,一个“独”字,将王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最后两联,两诗都写出了凄婉的氛围,而杜诗中因为用了“空归”、“月夜魂”、“千载”、“分明”等语,就显得更加的孤愤悲壮。因此弘历在《唐宋诗醇》中忍不住赞叹:“破空而来,文势如天骥下坡,明珠走盘,咏明妃者此为第一。”

《绝句二首》_杜甫的诗词_格言网

《绝句二首》_杜甫的诗词_格言网

《绝句二首》_杜甫的诗词_格言网绝句二首[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分类标签:山水诗描写春天思乡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

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

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读者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

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

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

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

杜甫最有名的十首诗选

杜甫最有名的十首诗选

杜甫最有名的十首诗选杜甫被誉为“诗圣”,以其深厚的人文主义情怀和博大精深的诗歌艺术吸引了无数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人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强烈表达,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下面是杜甫最有名的十首诗选:1. 《登高》庚午岁亲吴中,癸酉重过南岳。

登高九仞,而望千里,风吹衣裳,落日江山鸟瞰在眼。

天地山川,尽观何在,曾识幽人,乐亦在其中!这首诗描述杜甫登高望远的情景,篇章短小,语言简练,明确表达了他对于自然景观和心灵追求的向往。

一方面,他在诗中赞美了高山大川、壮丽的自然景观;另一方面,他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于“幽人”的崇敬和向往。

2.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描述了杜甫对于家乡的思念和向往。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于故乡、亲人和友人的情感,抒发了在外流浪、孤苦的心情。

整首诗好像是一次愁肠百结的旅行,唯有寥寥句子,在情感上击打人心。

3. 《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是杜甫的名篇,其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句话成为了许多人难以忘怀的情感挥洒。

诗歌中寄托了杜甫久居湖南时的心情,而摇曳空山的景致更是借浓缩了杜甫的孤独和痛楚,同时也透出一腔热情,映射着杜甫在思恋、怀念与企望中向自由和幸福奋斗的欲望。

4.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首诗是他对赤壁的讲述,这里面浓缩了大江南北在战乱中的烽烟万里,思维跳跃,句句意境,给人以浓郁的历史气息,一位大诗人对祖国江山的深情赞美。

这里杜甫既描述了赤壁三国历史场景,也抒发了自己的壮志豪情,表达了对历史和社会的关切。

5.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的十首常见的诗

杜甫的十首常见的诗

杜甫的十首常见的诗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之一,被称为“诗史上的大师”。

他的诗深具人民性,真挚而感人,以其广泛的主题、丰富的情感和雅致的文学风格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中,杜甫的十首常见的诗更是流传广泛,被誉为诗歌经典,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

本文将对这十首诗进行分析和解读。

1.《登高》《登高》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作者登山后的心境,表达了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

整篇诗构思巧妙,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其中,“子规啼”与“一川烟草,满城风雨”这两句诗更是脍炙人口,成为了民间歌谣的常用词汇。

2.《春夜喜雨》《春夜喜雨》情感饱满,景物写得淋漓尽致,对春雨的描写更是有声有色。

其中,“江雨霏霏江草齐”、“绿肥红瘦”等词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雨的场景,使人们仿佛置身于春雨之中。

诗歌的最后一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语道尽了诗人的孤独和离愁。

3.《望岳》《望岳》是杜甫的又一代表作,诗歌的主题是对祖国的热爱和故土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山川天地的壮美和自然奇观的崇敬之情。

整首诗以“岳”为主题,突出了巍峨壮阔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山的向往和激情。

特别是最后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更是富有情感、饱含哀思,凝聚了杜甫的深刻思想和家国情怀。

4.《绝句》《绝句》集中了杜甫思想、语言和艺术的最高水平,形式上是一首简单的四行诗,但从中所表现出的内涵却极其深刻。

诗中诗人对君主和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充分体现了杜甫反映民生疾苦的品质,尤其最后一句“躬耕于此不辞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社会和民众的深深怀念,表现出了诗人的浪漫情感和立志向上的精神。

5.《将赴吴兴登乐游原》《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是杜甫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诗人的游历经历和思考心理。

在整篇诗歌的叙述中,杜甫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深刻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类的尊严,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杜甫最经典的15首诗

杜甫最经典的15首诗

杜甫最经典的15首诗杜甫是唐代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杜甫的诗歌表现了他对时代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注,这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下面是杜甫最经典的15首诗。

1. 《登高》此诗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展现了他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2. 《春夜喜雨》诗人通过雨水滋润大地、滋养万物的形象,歌咏了大自然的美好和人间的喜悦。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世间疾苦的深深忧虑。

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以诗人茅屋的破败为背景,反映了他对人民疾苦和生活苦难的关注和同情。

4. 《登岳阳楼》此诗描写了诗人登高远望,心情激荡的场面,表达了他对时代况味的深刻洞察和情感体验。

5. 《羌村咏怀》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少数民族的关注和同情,歌咏了那片贫瘠的土地上生命的奋斗。

6. 《望岳》杜甫以登临高山之巅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帝王乱世的感叹和对道德价值的追求。

7. 《登高士》这首诗以登高赏景的心境为背景,展现了作为诗人追求艺术的执着和对自由的追求。

8. 《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人以草原为背景,留念逝去的好友和自己的旅程,表达了对生命的无限感怀和对世俗虚幻的深刻看透。

9. 《宿建德江》此诗以夜宿江边的景色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追求,以及对自由和人生意义的追问。

10. 《山中策》诗人以纵情自然的方式,反思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表现了他的思想深度和追求高度。

11. 《戍鼓断人胆》杜甫以戍鼓之声为背景,表现了居安思危之态和对民族存亡的担忧和责任。

12. 《兵车行》这首诗记录了唐明皇游历江东的路程和所见所闻,表现了作者对时代盛衰和自己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反思。

1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荒野的痛惜和对战乱的感叹,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14. 《永州南歌子》此诗以南歌之腔为表现形式,歌咏了那些无声的艰辛,以及民间情感的深沉和流转。

15. 《丽人行》这首诗以丽人之美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美好的追求和对生命无穷的感怀。

杜甫曲江二首赏析

杜甫曲江二首赏析

杜甫曲江赏析杜甫曲江二首赏析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曲江二首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曲江二首杜甫【其一】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其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曲江二首阅读答案:(1)首联主要意象是什么?写的是何时之景?答:飞花暮春(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答:① 以小见大,以景物写人事。

②承上启下,为下文直抒胸臆,寄寓感慨做铺垫。

③练字:巢卧④ 以实写虚以动写静(3)诗中“物理”的含义是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①惜春伤春之情;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③凝结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反思。

曲江二首翻译:(一)一片春花飞落,春随花落而渐去。

风吹落花万点,煞是愁人。

且看飞花随风飘去,不要因感伤太多而厌酒。

江边的明堂上有翡翠筑巢。

芙蓉苑边,有石麒麟卧在墓道旁。

细细想来,还是应该及时行乐,人生何必为浮名所累。

(二)每天退朝归来,都要典衣沽酒。

常常到曲江边举杯畅饮,尽醉而归。

因赊酒太多,处处留有酒债。

人生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就不多。

蝴蝶在花丛中穿行,时隐时现。

蜻蜓缓缓飞动,时而点着水面。

我要对春光说,请与蝴蝶、蜻蜓一同流转。

须得片刻欣赏,莫误时机。

曲江二首字词解释:(1)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

(2)减却春:减掉春色。

(3)万点:形容落花之多。

(4)且:暂且。

经眼:从眼前经过。

(5)伤:伤感,忧伤。

江上小堂巢翡翠巢翡翠:翡翠鸟筑巢。

(6)苑边高冢卧麒麟苑:指曲江胜境之一芙蓉花。

冢:坟墓。

(7)推:推究。

(8)物理:事物的道理。

唐诗三百首中的杜甫原文与解析

唐诗三百首中的杜甫原文与解析

唐诗三百首中的杜甫原文与解析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作广泛涉及政治、社会、人情等方面,以其深刻的思想、雄浑的气势和丰富的表现力而备受赞赏。

在唐诗三百首中,有许多都是杜甫的作品,以下是其中几篇的原文与解析。

1.《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杜甫的《登高》。

全诗以秋景为背景,抒发了诗人的愁苦之情。

诗中通过描绘风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不满,诗句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和“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和痛苦。

最后两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疲惫和对于理想的追求。

2.《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是杜甫的《春望》。

诗中描绘了战乱时期的凄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乱的痛心和对家园的思念之情。

诗句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离散,最后两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艰难和无奈。

3.《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中描绘了边塞上的孤寂和战乱带来的离散,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句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和对于离散的无奈。

最后两句“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的痛苦和对于和平的期盼。

以上是几首杜甫的诗作原文与解析,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诗歌的深刻内涵和广泛情感表达。

杜甫以其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深刻的人情之感打动人心,他的诗作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和欣赏。

我喜欢的杜甫诗歌

我喜欢的杜甫诗歌

我喜欢的杜甫诗歌
杜甫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广泛涉及了社会、政治、人生哲理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我喜欢的杜甫诗歌:
1.《登高》:这是一首描写登高远眺的诗,通过对大自然景色
的描绘,表达了杜甫对人类风云变幻、苦难困顿的观察和思考。

2.《月夜忆舍弟》:这首诗以杜甫怀念已故的弟弟为主题,表
达了兄弟之间的深情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3.《月夜听巴山竹笛》: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竹林中的山伯,他
吹奏着竹笛,醉心于自然之中。

通过对山伯的描写,诗中表达了杜甫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逍遥自在生活的渴望。

4.《登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是杜甫的经典名篇,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豁达乐观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5.《春望》: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通过对大自然的
描绘,展现了杜甫对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的思考和抱负。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喜欢,杜甫的作品众多,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去欣赏和发掘更多的杜甫诗歌。

杜甫绝句原文及赏析

杜甫绝句原文及赏析

杜甫绝句原文及赏析杜甫绝句原文及赏析《绝句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是一组咏物诗,第一首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第二首则在春色秀丽的美景上涂了一层羁旅异乡的愁思和伤感,春色和乡思交相辉映,增添了诗的韵味。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杜甫绝句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杜甫绝句原文及赏析1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赏析杜甫平生素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由于李林甫等权奸的当道,使他的仕途寸步难行。

乾元二年杜甫到成都翌年建草堂,使飘泊的生活有所安定。

文德二年,杜甫故人严武向朝廷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谏检校工部员外郎。

这首绝句就写在这一期间。

我很喜欢这首诗,她通俗不晦涩,明快无僻生。

而且对仗工整,色彩分明,颇奈人品味。

后人也有很多对这首诗的评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圣人已经故去千年,后人望其项背,大多猜测臆断而已,以资茶余饭后谈兴。

传说纪晓岚一生治学严谨,对学生的教育也很严格,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文章拿请他指点,他看完后,批了两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个学生莫名其妙,去问老师,什么意思。

纪晓岚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讲些什么;“一行白鹭上青天”,愈飞愈远离(堤)题万里。

当然这不过是野史的幽默罢了。

我到觉得“两个黄鹂鸣翠柳”诗人暗喻朝中当权的叽叽喳喳的小人。

“一行白鹭上青天”则表明了诗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豪情。

“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壮志难酬,大有“行路难,今安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境遇。

“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望着滚滚长江东逝水,遥想公瑾当年,羽扇纶巾,火烧赤壁不亦快哉。

而今自己却郁郁不得志,叫人怎不发幽古人之感慨。

品味之余我忽然发现这四句诗里面每句都暗藏一个字谜,来佐证我的胡诌。

“两个黄鹂鸣翠柳”谜底:“笨。

”柳本就是一木。

个个本就是指鸟。

“一行白鹭上青天”谜底:“笑。

”一行白鹭,象形。

《绝句二首 》唐 杜甫

《绝句二首 》唐 杜甫

《绝句二首》唐杜甫绝句二首其一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二首其二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格式】五言绝句泥融飞燕,沙暖眠鸳鸯。

河里的水波,水鸟白色的羽毛,山上的绿色,红色的花朵形成对比,你想燃烧。

【基调】闲适(其一);思乡(其二)【年龄】杜甫53岁,公元764年(广德二年)【译文+注释】迟日江山丽,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春风花草香。

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融飞燕子,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沙暖睡鸳鸯。

一对对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睡着了。

鸳鸯:一种水鸟,雌雄鸟都经常出没。

江碧鸟逾白,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鸟:指江鸥。

山青花欲燃。

山色灰暗,红花相映,所以会燃烧。

花欲燃:花红似火。

今春看又过,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日是归年?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创作背景】这组绝句写于公元764年春末(广德二年,杜甫53岁),是杜甫早期漫游西南的作品。

当时杜甫正在四川躲避战乱,住在成都的草堂里。

他的生活相对稳定,但他仍然关心整个生活和国家事务。

【考点】考点1:苏轼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价王维的诗,其实杜甫的这两首诗也是如此,请简要解析这两首诗是如何写景的?答案:第一首写景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泥融飞燕子”是动景,“沙暖睡鸳鸯”是静景,一动一静展示了初春时节秀丽的风景。

第二首运用了衬托的手法,重墨描写颜色----“江碧鸟逾白”和“山青花欲燃”描写了碧江、白鸟、青山和红花,用江的“碧”衬托鸟的“白”,用山的“青”衬托花的“红”,生动形象。

考点2: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情感?答案:第一首诗借秀丽的春景表达了安适恬淡的情怀,第二首诗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羁旅异乡的思乡之情。

考点3:我们搜杜甫的诗,可以发现杜甫曾经写过《绝句六首》、《绝句四首》和《绝句二首》等,这些绝句都很美,都没有具体的诗题只是统统的叫做“绝句”。

杜甫诗古诗鉴赏辞典

杜甫诗古诗鉴赏辞典

杜甫诗古诗鉴赏辞典杜甫(712年-770年),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歌以真实、含蓄、血肉丰满而著称,深受后世诗人的推崇和影响。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份杜甫诗古诗鉴赏辞典,介绍和解读杜甫的一些经典古诗,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位诗坛巨擘的诗作。

1. 《登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高》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构思独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登高所带来的奇妙感受。

首两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最后两句转而反映人类的追求和欲望。

通过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杜甫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

2. 《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是杜甫写给远在他乡的弟弟的一首诗。

诗人描绘了夜晚边关的寂静与孤寂,以及月亮的明亮如白露,用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写意的笔触和朴实的语言,杜甫将个人的情感与壮丽的自然景色相融合,使读者感受到深情和家国情怀。

3. 《月夜忆舍弟》咏史怀古尽兴思,圣明事业咸贞义。

强陵劫沮渠公等,北海失苏维公纪。

这是杜甫的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钦佩和怀念。

诗中通过列举几位历史上的忠臣义士和英明君主,赞美了他们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贡献。

同时,杜甫也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有所反思和呼吁,展现了他对社会和时代的关怀和担忧。

4.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首诗以描绘春夜的雨水为主题,通过抒发对春雨的喜悦之情,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人与自然的亲近。

杜甫巧妙地运用了“潜入夜”、“细无声”等形容词,以温柔的语言展示了春夜雨水的特殊魅力和润物无声的神奇效果。

5. 《前出塞九首·其五》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作为《前出塞九首》系列诗的第五首,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出征边塞时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诗中描述了远离故园的旅途漫长和心情低落,但也表达了对相逢马上无法书写信件的期盼和心灵的诉说。

杜甫最经典的15首诗

杜甫最经典的15首诗

杜甫最经典的15首诗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和李白(被称为“诗仙”)合成“李杜”。

杜甫的诗歌内容广泛,深刻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和社会面貌。

今天,给大家分享杜甫比较著名的十首作品,每一首都很有意义,值得我们珍藏起来反复学习。

篇一:《江南逢李龟年》1、原文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注释:(1)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2)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3)寻常:经常。

(4)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5)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6)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7)君:指李龟年。

3、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4、简析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篇二:《登高》1.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注释:(1)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望岳》的参考资料2.赏析例文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

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

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

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

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

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终当要”。

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

”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

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

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

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

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

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

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

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

”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

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

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

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杜甫是唐帝国盛极而衰的历史转折时期所产生的伟大诗人。

他坚持“转益多师”、“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原则,把“近体诗”(唐代新诗体,即律诗和绝句),推向尽善尽美的境界。

他亲身经受了八年安史战乱之苦,因而社会的动乱、中下层人的苦难、对国事的忧愤和自己的不幸遭遇等,都交织熔铸在他的名篇巨作中。

后人评杜诗为“诗史”,又多取杜甫自己说的“沉郁顿挫”(语见《新唐书·杜甫传》)四字概括其风格特点。

“沉郁”,指诗的内容,即思想感情的深沉蕴藉,有强烈的时代感;“顿挫”,指形式,即章法曲尽变化,语言音韵抑扬有致等。

在五言律诗《春望》中,可以鲜明地看出这一特点。

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西南)发动兵变,次年6月就攻进长安。

唐玄宗仓惶出逃西蜀。

当时杜甫正护送家眷到乡下避难。

当他听说太子李亨7月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庙号肃宗),立即从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动身投奔新朝廷。

中途,被叛军俘获,解送沦陷的长安,直到757年4月才逃脱,到达凤翔(今陕西凤翔)的肃宗朝廷。

这期间,他触景生情,感慨国事,写下了诸如《月夜》、《哀王孙》、《悲陈陶》、《悲青坂》、《塞芦子》、《哀江头》、《对雪》和《春望》等名篇。

《春望》当写于757年1月,他逃离长安的前夕。

诗篇集中抒发了诗人伤悼国家残破、眷念亲人离散生死不知,“感时”与“恨别”交织的满腔愁情.全诗以“望”字贯穿始终。

诗题“春望”,就是望春。

作者面对大地回春的自然季节而触景生情,企盼恢复国家安定繁荣的局面。

开头两句承接题目,写春日远望所见的总印象。

国都沦陷,山河依旧,人事全非。

“城春”,承“山河在”,都城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天。

“草木深”则接“国破”而言,人民逃难离散,草木任其疯长,一片荒凉。

这两句都用了转折法,但上句是逆折,下句是顺折,章法显出变化。

“国破”的断垣残壁与“城春”的生机蓬勃构成鲜明的对比。

这一对比,突出勾画了长安城沦陷后的破败景象,寄寓了诗人感时忧国的深沉感慨。

宋朝司马光十分欣赏这一联:“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

如,此言…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

”(见《温公续诗话》)颔联由远望收到眼前,把全景推向特写镜头。

各注本对这两句的理解有分歧。

焦点在于,究竟是谁“溅泪”,谁“惊心”。

一种解释是诗人自己对花而溅泪,闻鸟而惊心。

另一种解释则认为句中的主语是“花”,是“鸟”。

花因“感时”在溅泪,鸟为“恨别”而惊心。

这看似不合理,其实是用了移情法。

花、鸟本是自然物,现在由于诗人的特殊心境,把自己的感受移加到它们身上,觉得它们也通人情。

花朵含露,是感伤时局在落泪,鸟儿跳跃,是因为生死别离而心绪不宁。

这样写,比直抒自己内心如何如何,意味更浓郁,效果更强烈。

如同说“天地含愁,草木同悲”那样,写的就不仅仅是个人的感受,而是表现当时遭受战乱之苦的许多人的共同感受。

不采用特殊的表现手法,就难以恰切形容。

颈联又因远观、近察,从翘首望转低头思,感情也自然地从伤悼国破过渡到思念亲人。

表现手法上,也就从寓情于景,转为直抒胸臆了。

“连三月”指战祸延续到三月,即写本诗的时间。

有些注本,说是“指当年的正月、二月和三月”。

或说指整个春季。

事实上,安史叛乱是前年的十一月开始的,杜甫受困长安也有七八个月了。

他说过:“去年潼关破,妻儿隔绝久”(《述怀》),“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对雪》)。

诗人身陷长安,妻儿、弟妹的生死不明,才发出“家书抵万金”的慨叹。

解诗太实,往往曲解原意。

本诗先是分头写了国破和春来两种景,接着写了“感时”和“恨别”两种情。

这里又以“烽火”承接“感时”,“家书”承接“恨别”,而亲人的“别”,正是由于战乱的“时”造成的。

这样一环扣一环,章法非常严密。

杜甫在诗中把家愁同国忧交织起来,深刻地表现了正直知识分子的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意义,正是“沉郁顿挫”的精神实质。

诗的最后两句堪称神来之笔。

寥寥十字,使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兀立在读者眼前。

作者望春,并没有得到到任何快慰,却为“感时”、“恨别”所困,终至烦躁不安,频频抓挠头发。

尽管诗人这时才四十五岁,但因终日愁情熬煎,头发愈来愈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从章法上看,这一联是把前面分别抒写的“感时”、“恨别”两种感情统一起来,收结全篇。

作者选用搔发这一下意识动作把满腔的愁情变成了可见可感的生动形象,很自然地引导读者进入诗的意境,产生共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