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完整)

合集下载

湖南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

湖南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

本文由etaevchu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湖南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湖南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一、专业简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是研究机械制造与装备技术、机械制造工程与生产系统技术,特别是设 备自动化技术、生产自动化技术和管理自动化技术的综合学科。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 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的研究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 系。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材料技术、现代设 计与制造技术、系统工程与生产管理技术等,使该学科已成为多种技术相互渗透与集成的综合学科。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机械制造业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的具有高政 治素养与业务素质的高级人才。

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中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 和必要的实践技能。

对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及装备、控制技术与生产管理等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有 较好的了解;掌握机械制造学科科研与开发的方法和技术,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理论分析能力;能 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有创新的研究,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能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并撰写论文摘要。

 可在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和企业中从事教学、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等工作。

 三、研究方向 本专业按以下研究方向培养硕士研究生: 1. 制造业信息化 本研究方向研究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等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改善制造企业的 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消耗, 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 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制造技术的创新以及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 从而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以及咨询服 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懂得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获得机械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具有宽口径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性强的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测试、应用研究、运行管理、技术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二)基本要求1、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特别是有较好的人文素质。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传感器、自动化基础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知识;3、熟悉本专业领域某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熟悉一门外语,要求能阅读专业书刊,并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二、主干学科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三、主要课程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液压与气动传动,控制工程基础,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控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

四、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论文、专业实践、毕业实习、自主创新学习、军训、综合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等。

五、修业年限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

六、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七、学分要求(一)课堂教学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须修满181学分方可取得毕业资格。

其中课堂教学140学分,实践课41学分。

1、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须按教学计划修读,修满40学分。

2、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要求学生至少修满8学分。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
坚实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技能,有较强的现代制造技术的应用与开发能力,对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方向有较深的了解和掌握。能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具有独立承担与本学科相关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能力,在本学科内具有创新能力。至少能够阅读一门外文专业文献,并能用外文撰写学术论文。最终使学生成为本专业的高级专业人才。
张华(博导)
刘国平
2
现代机电系统与微型机器人
主要以机器人和微型机电系统为例,研究现代机电系统的结构、运动与动力分析与设计,探讨机械系统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现有机器人系统的改进和新型机器人系统的发明提供理论和方法。
罗玉峰(博导)
3
计算机测控技术与逆向工程
主要从事光栅图像三维测量技术和设备的研究,以及该技术在反求工程中的应用。
2
社会实践
60
2
外语学术论文
1
四、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3学分):
开题报告由文献综述和研究计划两部分组成。硕士生撰写开题报告之前应阅读至少50篇国内外重要文献。文献综述部分对课题有关的前人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研究计划部分就选题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实施方案、时间安排等作出论证。开题报告必须在审核小组会上宣读并答辩。审核小组由至少3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提倡邀请外单位专家参加。审核小组听取开题报告后,作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决议。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
1、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与科学研究工作的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精)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精)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Machine Design & Manufacturing and Their Automation(门类:工学,二级类:机械类,专业代码:080301)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技术问题的基本素质,能在企业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机电设备的控制监护,或在相关行业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传授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及电子技术、机电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重视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机电设备控制监护、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与开发及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并掌握一定的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经济管理、法律、国防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爱岗敬业、求真务实、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学、力学、机械学、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基础、计算机及信息化技术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5、具有工程及设备的管理、安全、质量和效益观念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6、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能力;7、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电子学、计算机科学。

四、主要课程/学位课程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需求。

为了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了本专业的培养方案。

一、专业概况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工科类专业的一种,旨在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1.理论水平: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等基础知识,深入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等专业知识。

2.实践能力:具备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运用CAD/CAM等工具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

3.创新能力:具备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在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中提出并解决问题。

4.工程素养: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交叉能力,能够在工程项目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三、专业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力学等基础科目,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工艺学、自动控制原理等核心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思维能力。

3.实践教学:包括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实习等实践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

四、实践环节1.实习实训:学生在大学期间需要参加一定的实习实训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参与工程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人素质。

2.课程设计: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课程设计项目,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毕业设计:毕业前,学生需要完成一项毕业设计项目,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五、实验室建设学校将加强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配备,配置先进的设备和软硬件工具,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六、专业发展前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可以在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行业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等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于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基础宽厚、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视野开阔、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使学生在机械工程相关领域内,具有运行管理、应用研究、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能力。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公路、铁路、港口、市政、建筑、制造企业等部门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设备的管理、运用、控制、设计、机械化施工、产品研发等工作。

二、专业特色及实现途径(一)专业特色本专业为国家管理专业和湖南省特色专业,依托的“机械工程”学科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学校具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工程车辆轻量化与可靠性技术”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本专业已形成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知识与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教师中大多数具有机械设计制造企业工作经历。

本专业依托行业优势,设置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两个专业方向,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几十年来,已培养了近三千名本科生,形成了“立足交通和工程机械行业,传承‘铺路石’精神;夯实基础知识,突出机电一体化;强化工程实践与动手能力,培养面向基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特色。

(二)实现途径1、坚持“立足交通和工程机械行业,服务基层”的人才培养理念50多年的办学历史,数千名毕业生工作在公路建设施工或工程机械行业的第一线,传承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乐于奉献、锐意进取的“铺路石”精神,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毕业生就业主要在路桥、水利、港航等交通施工企业及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柳工等工程机械制造企业。

因此,本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始终以“紧密依托交通行业,面向基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将我校的“铺路石”精神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培育、磨练和培养学生“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思想品质。

2、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注重基础知识教育长期以来,本专业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创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产业、行业专家共同研究、完善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课程体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工学,机械工程,080303)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控制和机械化施工与设备管理的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具有对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综合素质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等岗位,并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专门人才.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以及对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综合能力,尤其是项目组织、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为社会培养和造就一批符合国际化,具有雄厚的工程科学基础、创造性和系统思维能力、多学科背景和国际视野、优秀的管理和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工程技术和工业管理人才。

通过本专业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的具体表述要求如下:1。

知识要求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科学知识;工程科学知识;工程专业知识。

(1)比较系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技术科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工业管理知识,对本专业范围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的了解。

(2)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制图、运算、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的基本工艺操作技能。

较强的产品设计开发和制造的能力.(3)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听、说、写作基础。

2.能力要求所需要的个人职业能力和素质,包括: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和发现知识的能;系统思维能力;个人能力和态度;较强的创新能力。

(1)具有从事机械设计制造、机电控制和机械化施工和管理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科技发展的应变能力。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本学科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致力于现代制造中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装备的研究与教学。

制造业代表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是其它物质生产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相关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以“先进制造技术”为目标的现代制造思想、理念、方法和技术,如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并行工程、虚拟制造、网络化制造、绿色制造等。

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重视和重点研究的领域。

本学科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为研究对象,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方法和手段,形成了机、电、信息等多种学科交叉和高度融合的学科优势,在机电系统数字化设计、CAD/CAM、并联机构理论、专用设备研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建立了完善的科研体系,取得了大量教学、科研成果。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奠定本学科领域坚实宽厚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和相关实验技能,掌握先进制造技术中的方法和技术,建立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平,以便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二、研究方向1.数字化、网络化设计、仿真与制造2.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3.制造装备的检测、控制与自动化4.机器人技术与设计自动化5.企业资源规划ERP 6.现代工业工程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半至三年;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半至四年;提前完成硕士学业者,可提前半年毕业;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时间不得超过半年。

四、学分与课程学习基本要求: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6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4个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2学分。

课程学分要求中,学位课不低于15学分,其中所有公共基础课必修(皆为校统考课程),基础课至少选修一门。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学科、专业代码:080201 获得授权时间:1981年336260 37院2.学科、专业简介:考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是我校最早创建的学科之一,1981年获准硕士学位授权资格,1991年获准博士学位授权资格,本学科所在的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于200 0年获准博士学位授权资格,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本学科主要研究先进制造模式、先进制造技术以及制造过程的控制与自动化。

目前已形成五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职教授8人,副教授16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 2人,博士生导师3人。

研究课题和研究经费充足,课题来源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攻关计划和企业委托项目等。

正门对面网络督察3.研究方向院a.机械制造计算机综合自动化3362 3039b.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制造系统济c.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同济d.动态测量及智能控制技术正门e.数控技术及数控系统同济大学四平路kaoyantj4.学习年限:正门二年至二年半。

规定总学分:28—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6学分。

跨专业及同等学力考生应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至少二门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021-kaoyangj200092112室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业续类别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考核学期考核性质备注一二三考试考查非 学 位 课 计算机网络技术 32 2 √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32 2 √ √ 面向对象的方法与技术 322 √ √ 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 32 2 √ √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32 2 √ √ 系统建模与计算机仿真 32 2 √ √ 可靠性理论及分析 32 2 √ √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322 √ √ 微机原理及应用 32 2 √ √ 润滑理论32 2 √ 表面形态建模与仿真 32 2 √ √ 摩擦化学与润滑技术322 √ √ 摩擦学实验与测控技术 322 √ √ 工程噪声和振动分析基础 32 2 √ √ 并行设计 32 2 √ √ 相似学 32 2 √ √ 柔性制造系统 32 2 √ √ 生物机械工程 32 2 √ √ 技术标准化 32 2 √ √ 必修环节 1.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1 √ 2.论文中期报告 √注:*括号内为课外学时。

机械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0855

机械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0855

机械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0855一、招生对象及培养目标机械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独立科学研究能力,具备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招生对象为机械工程及其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以及具有相关背景的其他学科本科毕业生。

二、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机械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学科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其中,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科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能力,选修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

2.学位论文及答辩学生在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后,需要进行学位论文的选题和撰写。

论文选题应当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并能够展示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需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并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

完成学位论文后,学生需要进行学位论文的答辩,以展示对所选题目的深入研究和扎实掌握。

三、培养环境为了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和软硬件条件,学校将为机械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室设备、科研资助、学术活动等支持。

学生可以参与学院组织的学术交流、学术研讨、学术报告等活动,与他人交流思想、分享研究成果。

四、培养要求和评价标准机械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包括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学术活动三个方面。

学生需要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并积极参与科研训练和学术活动。

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学术表现、科研能力、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五、学位授予机械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撰写、答辩后,经过学校学位评议委员会评议通过,可以授予机械类硕士专业学位。

六、其他事项机械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需遵守学校相关规定和管理制度,具体细则另行制定。

以上就是机械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0855的相关内容。

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科研训练和学术活动的培养,学校旨在培养具有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级专门人才。

同时,学校将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和评价标准,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机械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机械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34学分
校级公共课程≥6学分(一外2学分、自然辩证法2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学分、 理工类或人文类或其它类1学分)
≥22
学科(专业)要求课程≥16学分(含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14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
补修本科阶段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
≥12
编辑版pppt
20
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习年限与学分
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
对普通硕士生实行以两年半为主的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3年,其中学 校提供奖学金的时间为2.5年,从第六学期起按学期交纳学费。
总学分要求≥34学分,其中修课学分数要求≥22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 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总学分 修课学分 研究环节
编辑版pppt
14
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习年限与学分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对普通硕士生实行以两年半为主的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3年,其中学 校提供奖学金的时间为2.5年,从第六学期起按学期交纳学费。
总学分要求≥34学分,其中修课学分数要求≥22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 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总学分 修课学分 研究环节
3
研究生培养方案
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 /Cultivate/
专业简介
编辑版pppt
4
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学院网站/
专业简介
编辑版pppt
5
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 Machinery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
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本学科硕士生应至少听满6次学 术报告,方可计入1学分。

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全面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具体要求是:1、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创新求实精神、良好的科研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3、掌握1门外国语,能够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外文摘要,并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二、研究方向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2、机械电子工程(080202)3、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4、车辆工程(080204)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毕业,特殊情况经批准可延迟毕业,但学习年限最短不低于2年、最长不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1、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必须要完成本学科培养方案规定的各类课程和培养环节,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9学分,必修课包括学术讲座、文献综述、体育等。

2、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导师负责根据培养方案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和选课。

3、研究生的科研及论文工作实行导师组(或导师)负责制,原则上都要形成以导师为主的导师组集体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课程设置六、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可以使硕士研究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受到较全面的基本训练,要注重于文献综述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实验能力、数据分析与数据处理能力、逻辑推理与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达到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与学生的录取专业相关,应着重选择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可结合导师的科研,充分考虑实验的各种条件、课题的分量和难易度。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在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经教研室(或研究所)或科研小组讨论通过,所在学院审定后报研究生学院学位办备案。

机械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代码:080201)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主要研究现代机械制造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现代制造设备、技术、工艺与计算机有机地结合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涵盖了机电产品的数字化、信息化设计、虚拟样机模拟、制造信息系统、机床数字控制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

我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于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1.制造信息系统与集成技术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制造信息系统的集成技术和方法。

重点研究制造信息系统中的CAD/CAPP/CAM/ERP/MES的集成化模型及系统分析、设计、实施技术;研究集成化质量系统;研究可重构制造系统等。

2.先进加工技术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切削加工技术、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以及特种加工技术等。

重点研究绿色切削加工技术中的刀具技术、润滑技术;精密和超精密研磨技术、纳米加工理论及方法;研究机械零件的冷挤压成型技术等。

3.数字化设计与制造CAD/CAE/CAPP/CAM/PDM、智能设计和优化设计、虚拟设计与虚拟制造、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数字化测量、数字化装配、并行工程、逆向工程的关键技术、快速原型制造技术、数控技术及网络化制造技术等。

4.制造系统优化与仿真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生产过程及相关系统的建模与优化方法。

以系统工程理论、现代优化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生产过程、制造系统、物流系统等的系统建模与分析技术、系统优化及仿真技术等。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基础理论,了解国内外在机械制造领域中先进制造技术、方法、模式的发展动向,掌握有关机械制造技术的专业知识;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有创新的研究;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学科的外语文献资料;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可在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从事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技术和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一般在导师指导下按照有关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要求选修课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080202)(Machine Design & Manufacturing and Their Automation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机械、冶金等行业及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团队意识,掌握现代机械工程相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胜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工程设计、装备制造、技术开发、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等工作,具备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后经过五年左右的职业锻炼,达到如下目标: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和工程法律意识,能够在机械工程领域实践中注重安全环保、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培养目标2: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国际视野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就业竞争力,能够从事工程设计、装备制造、技术开发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培养目标3:能够与时俱进,并通过不断学习来拓展自己的知识,具备处理机械工程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在3〜5年内独立承担重要岗位的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培养目标4: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创新精神,有不断学习和适应行业发展的能力,具备良好的现场工程师职业素养,能够满足现代企业对机械工程领域人才的需求。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够用于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数学知识,具有较好的计算分析能力,能将其应用于工程问题的表述;1-2掌握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工程问题的分析;1-3掌握电子、电工、力学和工程材料等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于工程问题的求解和分析;1-4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并能综合应用数学、自然科学来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1. 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3. 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终身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4. 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能够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三、课程设置1. 公共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2. 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制造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等;3. 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CAD/CAM/CAE 技术等;4. 实践环节:课程设计、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

四、实践教学1.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2. 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实验室进行实习实训,了解生产现场和技术应用;3. 毕业设计:指导学生完成具有一定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的毕业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 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3. 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师资队伍建设1. 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充实师资队伍;2. 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3. 校企合作: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开设专题讲座,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目标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成为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优秀人才。

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实践训练,学生将掌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核心理论和技术,能够独立进行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规划和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等工作。

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设立专业委员会:成立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负责制定课程设置、教材选用等方面的决策。

•资源准备:提供先进的机械设备、实验室和计算机软硬件等必要资源,以支持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和科研活动。

•教师队伍建设:招聘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建立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2. 课程设置•基础课程:开设数学、物理、材料力学等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工艺学、自动控制原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选修课程: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如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 实践训练•实验室实训:安排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控制方面的实验室实训,使其熟悉常用设备和仪器的操作,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参加企业或科研院所的实习实训,让他们亲身体验真实工作环境,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4. 科研活动•导师制度:建立导师制度,每位教师负责指导一至两名学生进行科研工作,并定期组织交流和评估。

•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供科研经费和实验条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竞赛等活动,与同行业的专家和同学进行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

5. 综合评估•考试评估:定期进行理论考试,测试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项目评估:通过实践项目和科研成果的评估,考察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和创新能力。

•终期评估:以毕业设计或综合实习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并给予毕业证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