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教案
《动量定理》教案
《动量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量的概念,掌握动量的计算公式。
2. 让学生了解动量定理的内容,理解动量定理的意义。
3. 培养学生运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量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动量定理的内容及意义3. 动量定理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动量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动量定理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动量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动量定理的内容和意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动量定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交通事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动量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讲解动量的概念、计算公式,动量定理的内容和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碰撞、爆炸等。
4. 讨论:让学生探讨动量定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局限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反馈。
六、教学活动设计1. 互动提问:在讲解动量定理之前,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力?力是如何作用于物体的?”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和作用。
3. 案例分析: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碰撞和爆炸案例,让学生运用动量定理进行分析,并提出问题:“在这些情况下,动量如何守恒?”、“如何计算碰撞前后的动量?”4. 问题解决: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他们运用动量定理进行解决。
例如:“一辆车以60 km/h的速度撞上了一棵树,乘客在车内受到多大的冲击力?”5. 互动提问:在讲解动量定理的应用时,向学生提问:“动量定理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动量定理的实际意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问题解决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他们对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优秀6篇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优秀6篇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2、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二、能力目标1、运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
2、能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
3、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只限于一维运动).三、情感目标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推理方法。
2、使学生知道自然科学规律发现的重大现实意义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基本掌握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对动量守恒定律条件的掌握。
教学过程:动(1mi)量定理研究了一个物体受到力的冲量作用后,动量怎样变化,那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相互作用时,会出现怎样的总结果?这类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例如,两个紧挨着站在冰面上的同学,不论谁推一下谁,他们都会向相反的方向滑开,两个同学的动量都发生了变化,又如火车编组时车厢的对接,飞船在轨道上与另一航天器对接,这些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的动量都有变化,但它们遵循着一条重要的规律。
(-)系统为了便于对问题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引入几个概念。
1.系统:存在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所组成的整体,称为系统,系统可按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选取。
2.内力:系统内各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
3.外力:系统外其他物体作用在系统内任何一个物体上的力,称为外力。
内力和外力的区分依赖于系统的选取,只有在确定了系统后,才能确定内力和外力。
(二)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演示】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的A、B两滑块在P、Q两处,在A、B间压紧一被压缩的弹簧,中间用细线把A、B拴住,M和N为两个可移动的挡板,通过调节M、N的位置,使烧断细线后A、B两滑块同时撞到相应的挡板上,这样就可以用SA和SB分别表示A、B 两滑块相互作用后的速度,测出两滑块的质量mAmB和作用后的位移SA和SB比较mASA 和mBSB.高二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1.实验条件:以A、B为系统,外力很小可忽略不计。
高中物理动量部分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动量部分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动量的概念,并掌握动量的计算方法;
2. 了解碰撞的类型及动量守恒定律;
3. 能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
二、教学重点
1. 动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碰撞的类型及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难点
1.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 不同类型碰撞的分析。
四、教学内容
1. 动量的概念
2. 动量守恒定律
3. 碰撞的类型及分析
五、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实验器材:弹簧测量装置、弹性碰撞小车等
3. 教学实验材料:碰撞实验题目
4. 教学辅助资料:动量计算公式、碰撞类型表
六、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实验或现象引入动量的概念,介绍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讲解:介绍碰撞的类型及动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3.实验操作:进行碰撞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4.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碰撞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
5.总结:通过讲解和练习,总结动量的概念和动量守恒定律;
6.拓展:介绍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事故分析等;
7.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动量概念和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七、课堂评价
1. 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实验表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2. 学生可通过课后作业及考试等形式进行自我评价。
八、教学反思
教师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量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动量定理教案最新4篇
动量定理教案最新4篇教学过程:篇一动量定理研究了一个物体受到力的冲量作用后,动量怎样变化,那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相互作用时,会出现怎样的总结果?这类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例如,两个紧挨着站在冰面上的同学,不论谁推一下谁,他们都会向相反的方向滑开,两个同学的动量都发生了变化,又如火车编组时车厢的对接,飞船在轨道上与另一航天器对接,这些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的动量都有变化,但它们遵循着一条重要的规律.教学目标:篇二一、知识目标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2、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二、能力目标1、运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2、能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3、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只限于一维运动).三、情感目标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推理方法.2、使学生知道自然科学规律发现的重大现实意义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高二物理《动量定理》微课教学设计篇三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选修3-5第十六章第二节内容,本节的内容为“动量和动量定理”,本节分两课时来完成,这节课为第一课时。
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是第一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的继续,同时又为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所以“动量定理”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动量定理”是牛顿第二定律的进一步展开。
它侧重于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途径,尤其是打击和碰撞类的问题。
动量定理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动量概念,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等,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生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为依托,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参与利用动量定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加强学生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高中物理教案动量
高中物理教案动量
目标:
1. 理解动量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论和应用;
3. 能够通过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4. 能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
一、动量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二、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论和应用;
三、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四、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案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个撞球的视频引入动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动量的定义和重要性。
二、讲解动量的概念和计算公式(10分钟)
1. 解释动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讲解动量的计算公式:动量 = 质量 x 速度。
三、讲解动量守恒定律(10分钟)
1. 探讨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2. 说明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以及在自然界中的应用。
四、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5分钟)
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撞球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五、讨论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案例(10分钟)
1.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动量守恒案例;
2. 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
六、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动量的重要性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价值。
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动量的理解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扩展: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另一种情况,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案一:简单介绍动量守恒定律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应用。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和动量的概念。
2. 提问:你认为在碰撞过程中,物体的动量是否会发生改变?为什么?内容:1. 定义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系统内,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内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 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示:m1v1 + m2v2 = m1v1' +m2v2'3. 解释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动量守恒定律是基于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和动量的定义推导出来的,当外力为零时,物体受到的总动量变化为零,故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4.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举例: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实验示范,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碰撞过程中物体的运动变化。
练习:1.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答。
2. 分组讨论并呈现各自的解答,进行交流讨论。
总结:1. 回顾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应用。
2. 强调动量守恒定律对运动过程的影响。
教案二: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导入:1. 回顾动量的概念及公式。
2. 提问:你认为在碰撞过程中,动量会发生改变吗?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和材料:小球、直径不同的玻璃瓶等。
2. 实验一:垂直碰撞- 将两个大小不同的小球放在平面上,一个小球做静止状态,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后与静止小球发生碰撞。
- 观察碰撞过程中小球的运动变化。
- 记录小球的质量和初速度,计算碰撞后小球的速度。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
3. 实验二:水平碰撞- 将小球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小球沿直线运动后与静止小球发生碰撞。
- 观察碰撞过程中小球的运动变化。
- 记录小球的质量和初速度,计算碰撞后小球的速度。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
总结:1. 回顾实验结果,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
2. 强调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延伸:1. 提出其他实验方案,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教案动量
高中物理教案动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量的概念,掌握动量的计算公式。
2. 让学生了解动量守恒定律,并能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量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动量守恒定律3.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动量的定义及计算公式的理解与运用2. 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及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动量的概念和动量守恒定律。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 利用物理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动量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动量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动量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动量与速度、质量的关系。
4. 动量守恒定律:介绍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及意义。
5. 应用: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6.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8. 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9. 反馈:收集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动量守恒实验:安排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物体在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变化。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动量守恒定律。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探讨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事故、体育运动等。
3. 课堂演示:教师通过演示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如碰撞实验、爆炸实验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动量的变化。
4.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动量全章教案
高中物理动量全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动量的概念,掌握动量的计算方法;2. 学习动量守恒定律,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3. 掌握碰撞的类型及碰撞中动量的变化规律;4. 能够运用动量理论分析力学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节:动量的概念与计算1. 动量的定义与计算公式2. 动量的单位及量纲3. 动量的方向与大小4. 动量的矢量性质第二节:动量守恒定律1. 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2. 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3. 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第三节:碰撞与动量变化1. 碰撞的类型: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2. 碰撞中的动量变化规律3. 二维碰撞问题的分析与求解第四节:其他运动问题的动量分析1. 单位冲量的概念与应用2. 质点系统的动量变化3. 动量理论在运动问题中的应用教学过程:1. 概念讲解与示例分析:通过讲解动量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动量的重要性以及动量守恒定律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2. 实验演示与讨论:进行碰撞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碰撞中动量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讨论碰撞类型对动量变化的影响。
3. 课堂练习与讨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力学问题中的动量变化情况。
4. 学生合作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践,让学生应用动量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评估:1. 学生观察与记录:观察学生在实验演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碰撞与动量变化的理解情况。
2. 课堂讨论与总结: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检验学生对动量概念和动量守恒定律的掌握情况。
3. 课后练习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作业,检验学生运用动量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与改进:通过教学评估和学生反馈,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以上是一份高中物理动量全章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
高中物理教案动量
高中物理教案动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量的概念,掌握动量的计算公式。
2. 让学生了解动量守恒定律,并能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动量的概念、动量的计算、动量守恒定律。
2. 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足球运动员踢球,引出动量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动量的定义、计算公式,并通过动画演示动量的变化。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动量的计算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动量的计算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动量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动量计算和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计算题:已知一个物体初速度为10m/s,质量为2kg,求其动量。
2. 应用题:一辆小车以80km/h的速度行驶,突然刹车停下,求刹车过程中动量的变化。
3. 思考题:讨论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六、教学内容:1. 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及意义。
2. 非弹性碰撞与弹性碰撞的特点。
3. 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
七、教学过程:1. 动量守恒定律的引入:通过分析碰撞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
2. 讲解动量守恒定律:详细解释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及意义。
3. 对比非弹性碰撞与弹性碰撞:分析两种碰撞类型的特点及区别。
4.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八、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实际案例,检验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能力。
九、教学内容:1. 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动量守恒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 动量守恒定律与其他物理学定律的关系。
最新版-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优秀4篇)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优秀4篇)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篇一高三复习到五月份,基本结束了前两轮的复习。
但是学生在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依然存在若干问题。
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弄不清楚守恒过程和不能正确的选择研究对象等。
学生屡屡出现类似问题的背后其实是忽略了守恒条件所造成。
当然学生在审题中不能正确的挖掘出隐含条件也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如何解决这一现象呢?我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一.回归课本,指导学生进行弹性碰撞特点的理论推导。
本环节中强调守恒条件以及对弹性碰撞特点的理解。
二.归纳试题类型,找到解题模型。
主要选择子弹模型、木板滑块模型、滑块碰撞模型、微观粒子碰撞模型、微观粒子衰变模型。
采用讲一题练一题的方法,让学生熟悉这几个模型的解题思路和题中常见的隐含的条件。
为学生解决类似题型打好基础。
三.针对多过程的运动模型,引导学生做好运动分析,逐一过程利用守恒条件分析研究对象是否动量守恒。
四.针对多物体多运动过程模型,引导学生做好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段处理,围绕守恒条件逐一分析所选定的研究对象是否守恒。
本教学设计的优点在于由易到难,由特殊模型到一般模型,从常见问题到复杂问题。
也很好的展示了利用守恒条件为解题起点,展开解题过程的示范。
通过多次训练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挖掘不出常见隐含条件和弄不清守恒过程的问题。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篇二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学开放活动,已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的传统贯例,很好的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教学研究长足发展。
本次观课议课活动安排在高二年级组进行,由汪梦洁老师和孙正老师上同课异构课《动量守恒定律》,物理教研组全体老师参与听课、议课。
本人把听课议课的一些不成熟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以人为本在听中教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所有的教学活动实施应围绕学生展开,以人为本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
故评价一节课成败的核心标准是以学生为基准,看老师的教学是否以学生为主体,看老师在课堂上是否关心人、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满足人。
《动量和动量定理》的教案
《动量和动量定理》的教案教案一:动量和动量定理的引入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动量的概念和单位;2. 理解动量定理的内容和作用;3. 学会应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动量定理的内容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动量定理的应用;2. 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教具准备:1. 课件或黑板、白板和粉笔;2. PPT或教学图片,以例子和图示来说明动量和动量定理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个引人入胜的物理现象或实验,引起学生对动量的兴趣,如用弹簧秤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
2. 提问:你们知道弹簧秤是如何工作的吗?弹簧秤的指针指示的是什么?步骤二:讲解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5分钟)1. 在黑板或白板上引入动量的概念和公式:动量 = 质量×速度,即p = mv。
2. 通过示意图或实际案例,以不同速度运动的物体进行对比,进一步解释动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 通过例题,让学生自己计算物体的动量,并完成相关练习。
步骤三:讲解动量定理的内容和应用(15分钟)1. 在黑板或白板上介绍动量定理的公式:力 = 动量变化率/时间,即F = Δp/Δt。
2. 解释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的动量;施加不同大小的力可以导致不同速度的变化。
3. 通过示意图或实际案例,展示动量定理的应用,如汽车碰撞、运动员起跑等。
4. 通过例题,让学生运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并完成相关练习。
步骤四:总结和归纳(10分钟)1. 小结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总结动量定理的内容和作用;3. 提醒学生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步骤五:课堂练习和讨论(15分钟)1. 通过小组或个人讨论,解决一些动量和动量定理相关的问题。
2.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步骤六:课堂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2. 强调动量和动量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3.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动量的更多应用场景。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量的概念,掌握动量的计算公式。
2. 让学生了解动量定理,理解动量定理的意义和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动量定理的表述和证明3. 动量定理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动量的概念和计算2. 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动量和动量定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通过示例和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利用动画和实验,增强学生对动量和动量定理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速度和质量的概念,引出动量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动量的定义、计算公式,并通过示例演示动量的计算过程。
3. 动量定理:介绍动量定理的表述和证明,解释动量定理的意义。
4. 应用实例: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动量定理解决问题。
5.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动量和动量定理的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动量和动量定理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章节的内容,作为教学参考。
2. 动画:展示动量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实验设备:进行动量实验,验证动量定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0.5课时)2. 动量定理的表述和证明(0.5课时)3. 动量定理的应用实例(0.5课时)九、教学拓展1. 动量守恒定律:介绍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2. 动量与动能的关系:探讨动量和动能的联系与区别。
3. 动量定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举例说明动量定理在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增加练习和示例,以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动量定理》教案(精选5篇)
《动量定理》教案(精选5篇)高二物理《动量定理》微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2.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和讲解,得到动量定理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3.能够应用动量定理处理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交流、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动量定理的推导以及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如何正确应用动量定理分析打击和碰撞这类短时间作用的力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创设实验情景)【问题一】演示:在地板上放一块海面垫,尽可能把鸡蛋举的高高的,然后放开手,让鸡蛋落到海面垫上。
首先让学生猜想可能出现的现象。
实际操作:观察到鸡蛋并没有被打破。
引入:鸡蛋从一米多高的地方落到海面垫上,鸡蛋却没有打破,为什么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问题二】(情景暗示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在上节课知道,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新的物理量来研究运动物体对外界的作用效果:p=mv.某时刻物体有一个速度,对应有一个动量。
如果说物体速度发生了变化,那么动量也会发生变化:=p`-p=mv`-mv那么我们是不是要问了:一个运动的物体,它的动量为什么会变化呢?这个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问题三】(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汽车刹车(坐公交车,我们就有这样的体会)在停下来的过程中动量变化()相同,慢慢滑行停下阻力小,作用时间长;急刹车阻力大,作用时间短。
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定量关系呢?二、新课教学(一)引导学生推导动量定理,并理解其特点〖问题〗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初速度为v,在合力F的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t,速度变为V`,求:物体的初动量P和末动量P`分别为多少?物体的加速度a=?〖推导〗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合=ma 且a=(V-v)/t即:F合t=mV-mv=p`-p〖讨论〗在这个表达式中,各个物理量分别是什么?〖结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定理。
高中物理动量的教案
高中物理动量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推导。
3. 能够解决涉及动量的物理问题。
4. 发现动量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 动量的计算方法和单位。
2. 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3. 动量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15分钟)
请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简要介绍动量的概念和意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与示范(30分钟)
1. 动量的计算方法和单位。
2. 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与应用。
3. 动量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三、练习与讨论(30分钟)
1. 给学生若干动量问题,并让他们分组讨论解决方法。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解答疑惑。
3.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提示,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
1.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
2.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书本上相关习题。
2. 搜集和整理一些实际动量应用的例子,并写出问题解答。
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动量的概念和应用,提高其动量问题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同时,也促进学生发现和了解动量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高中物理选修三动量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三动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物体的动量概念及动量定理。
2. 掌握动量守恒定律。
3. 能够计算动量的大小和方向。
4. 能够应用动量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动量的定义和计算。
2. 动量定理。
3. 动量守恒定律。
4. 动量定理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动量的定义和计算。
2. 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
1. 课堂讲解结合实例分析。
2. 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3. 实验演示加深理解。
五、教学过程
1. 动量的定义和计算:
- 引导学生了解动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动量的计算方法。
2. 动量定理:
- 讲解动量定理的原理和公式。
- 带领学生理解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动量守恒定律:
- 介绍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条件。
- 分析实例演示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4. 动量定理的应用:
- 给学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应用动量定理解决问题。
- 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动量定理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动量概念和定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学生掌握了动量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对动量定理的应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例和案例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动量理论的理解。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优秀5篇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优秀5篇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动量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掌握动量的矢量性;理解并能应用动量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培养学生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动量定理的学习,提高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通过动量守恒定律的引入,体会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守恒思想。
教学重点:动量的概念及矢量性,动量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动量定理的推导过程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量实验装置、黑板及教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一段视频,展示运动员踢球、汽车刹车等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中物体速度的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为什么足球能被踢出很远?汽车刹车时为什么会停下?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物理规律?二、新知讲授1.动量的`概念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称为物体的动量,用p表示,即p=mv。
物理意义:动量反映了物体运动的“量”和“方向”的综合效应。
矢量性: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2.动量定理的推导回顾牛顿第二定律:F=ma。
引入冲量概念: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应,用I表示,即I=Ft。
推导动量定理: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F/m,两边同时乘以时间t,得vt-v0=Ft/m,即p-p0=I,其中p和p0分别为末动量和初动量。
这就是动量定理的表达式,它表明物体动量的变化等于作用在物体上所有外力的冲量之和。
3.动量定理的理解强调动量定理是描述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应对物体运动状态影响的规律。
举例说明:如小球碰撞实验中,碰撞前后小球动量的变化等于碰撞过程中受到的冲量。
三、巩固练习例题讲解:选取几道典型例题,如物体在恒力作用下的运动问题,利用动量定理求解速度变化或冲量。
学生练习:分组进行,每组选取一道题目进行解答,并派代表上台讲解思路和解法。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动量守恒定律教案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守恒定律之一,它既适用于宏观物体,也适用于微观粒子;既适用于低速运动物体,也适用于高速运动物体;它既适用于保守系统,也适用于非保守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动量的变化(1) 动量的定义: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称为(物体的)动量。
记为p=mv 单 位:kg - m/s 读作“千克米每秒”。
① 状态量: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与“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 具有瞬时性。
② 矢量性: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2) 动量的变化量:1、定义:若运动物体在某一过程的始、末动量分别为 p 和p ',则称:厶 p= p '— p 为物体在该过程中的动量变化。
2、指出:动量变化厶p 是矢量。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 v 相同。
一维情况下:△ p=m Au = m u 2- m Au 1矢量差 6m/s 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的障碍物6m/s 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有2、动量定理引入 假设一个物体在恒定的合外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t 时刻初速度为v ,在t '时刻的末速度为v ',试推导合外力的表达式。
用牛 顿第二定律F=ma 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自己推导。
推导过程: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的加速度动量教案 一、动量定理例:一个质量是的钢球,以 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 没有变化变化了多少合力 F=maml mv mv J tv t t t t由于 ppp , t t t 所以,F 结论:上式表示,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率 的另一种表达式 冲量:力F 与作用时间的乘积,称为力的冲量,记为 I ,即I F(t t),单位:N ・s ,读作“牛顿秒”3、动量定理mv mv F (t t)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定理4、应用举例鸡蛋从某一高度下落,分别与石头和海绵垫接触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也 即初动量相同,碰撞后速度均变为零,即末动量均为零,因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 鸡蛋的动量变化量相同。
而两种情况下的相互作用时间不同, 与石头碰时作用时 间短,与海绵垫相碰时作用时间较长,由 Ft=A p 知,鸡蛋与石头相碰时作用大, 会被打破,与海绵垫相碰时作用力较小,因而不会被打破。
例:一高空作业的工人重 600N ,系一条长为L=5m 的安全带,若工人不慎跌落时安全带的缓 冲时间t=1s ,则安全带受的冲力是多少 答:F=1200N(1)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定律1、动量守恒定律(1)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
公式:0V1m2v2m1v1m2v2(2)、系统内力和外力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系统。
内力:系统内物体相互间的作用力外力:外物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3)注意点:①研究对象:几个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如:碰撞)。
②矢量性:以上表达式是矢量表达式,列式前应先规定正方向;③同一性(即所用速度都是相对同一参考系、同一时刻而言的)④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合外力为0。
要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当F 内>> F外时,系统动量可视为守恒(如:碰撞)。
思考如图所示,子弹打进与固定于墙壁的弹簧相连的木块,此系统从子弹开始入射木块到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子弹与木块作为一个系统动量是否守恒说明理由。
答:子弹入射木块过程中,子弹木块系统动量守恒,因为内力远大于外力;入射后到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子弹木块动量不守恒,因为弹簧所给外力的冲量不可忽略。
例:质量为30kg的小孩以8m/s的水平速度跳上一辆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平板车,已知平板车的质量为90kg,求小孩跳上车后他们共同的速度解:取小孩和平板车作为系统,由于整个系统所受合外为为零,所以系统动量守恒。
规定小孩初速度方向为正,贝相互作用前:v i=8m/s, V2=0,设小孩跳上车后他们共同的速度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i v i=(m i+m2)v'解得m 1v1数值大于零,表明速度方向与所取正方向一致练习(1) 一爆竹在空中的水平速度为U,若由于爆炸分裂成两块,质量分别为m i 和m2,其中质量为m i的碎块以u i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求另一块碎片的速度。
(2) 小车质量为200kg,车上有一质量为50kg的人。
小车以5m/s的速度向东匀速行使,人以1m/s的速度向后跳离车子,求:人离开后车的速度。
(s)2、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1)分析题意,明确研究对象在分析相互作用的物体总动量是否守恒时,通常把这些被研究的物体总称为系统.对于比较复杂的物理过程,要采用程序法对全过程进行分段分析,要明确在哪些阶段中,哪些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从而确定所研究的系统是由哪些物体组成的。
(2)要对各阶段所选系统内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弄清哪些是系统内部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力,哪些是系统外物体对系统内物体作用的外力。
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条件,判断能否应用动量守恒。
(3)明确所研究的相互作用过程,确定过程的始、末状态即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初动量和末动量的量值或表达式。
注意:在研究地面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时,各物体运动的速度均应取地球为介W方参考糸。
(4)确定好正方向建立动量守恒方程求解。
例:如图1所示,一个平板车的质量为M = 68 kg(包含车上的卸货人),其上有质量均为m = 14 kg的货物8袋•开始时平板车水平向右以速度v0= 5 m/s在水平光滑的轨道上匀速运动,平板车上的卸货人以速度v= 10 m/s(相对水平地面)水平向右一次一袋把货物抛出,当平板车反向向左开始运动后,卸货人不再抛出货物.求卸货人向右抛出货物的袋数和平板车的最终速度.答案:32741 m/s 方向向左课后补充练习(1)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质量为15000 kg向南行驶的长途客车迎面撞上了一辆质量为3000 kg向北行驶的卡车,碰后两车接在一起,并向南滑行了一段距离后停止.根据测速仪的测定,长途客车碰前以20 m/s的速度行驶, 由此可判断卡车碰前的行驶速率为()B. 大于10 m/s小于20 m/s(2)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比mA:mB=3: 2,它们原来静止在平板车C上, A、B间有一根被压缩了的弹簧,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则有 ( )(3)把一支枪水平固定在小车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枪发射出一颗子弹时,关于枪、弹、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枪和弹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 枪和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C•三者组成的系统,因为枪弹和枪筒之间的摩擦力很小,使系统的动量变化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系统动量近似守恒D.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因为系统只受重力和地面支持力这两个外力作用,这两个外力的合力为零(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船自身质量为120 kg,都静止在静水中,当一个质量为30 kg的小孩以相对于地面6 m/s的水平速度从甲船跳上乙船时,不计阻力,甲、乙两船速度大小之比:v甲:v乙= ____ .(5)质量为M的小船以速度v0行驶,船上有两个质量皆为m的小孩a和b,分别静止站在船头和船尾•现在小孩a沿水平方向以速率v (相对于静止水面)向前跃入水中,然后小孩b 沿水平方向以同一速率v (相对于静止水面)向后跃入水中.求小孩b跃出后小船的速度.(6)如图所示,甲车的质量是2 kg,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上表面光滑,右端放一个质量为1 kg的小物体.乙车质量为4 kg,以5 m/s的速度向左运动,与甲车碰撞以后甲车获得8 m/s的速度,物体滑到乙车上.若乙车足够长,上表面与物体的动摩擦因数为,则物体在乙车上表面滑行多长时间相对乙车静止( g取10m/s2)A.小于10 m/sC. 大于20 m/s小于30 m/sD. 大于30 m/s小于40 m/sA. A、B系统动量守恒C.小车向左运动B. A、B、C系统动量守恒D.小车向右运动参考答案:1. A2. BC3. D4. 5 : 4 5•因均是以对地(即题中相对于静止水面)的水平速度,所以先后跃入水中与同时跃入水中结果相同。
设小孩b跃出后小船向前行驶的速度为v,取V o为正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2m) v o = (Mv+mv)-mv 解得:v = (1+2m)V oM6 .乙与甲碰撞动量守恒:m乙v乙=m乙v乙'+m甲v甲'小物体m在乙上滑动至有共同速度v,对小物体与乙车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得:乙v乙'=(m+m乙)v对小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a=卩g 所以:t=v/卩g代入数据得t= s三、碰撞1、碰撞定义:碰撞过程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间非常短暂的一种特殊过程。
特点:(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2)碰撞过程中,物体没有宏观的位移,但每个物体的速度可在短暂的时间内发生改变。
(3) 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只能不变或减少,不可能增加2、分类: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由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有m2v2 m1v1 m2v2有弹性碰撞中没有机械能损失,有-m1v1 - m2v| - m i v l2 - m2v222 2 2 2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有损失。
由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有m^ m2v2 my m2v2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损失最大;碰后连接到一起运动。
m1 v1+ m2 v2= (m- +m2)v推论:弹簧系统中,当两物体共速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例: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滑块之间用轻质弹簧相连,水平地面光滑,m A、m B 原来静止,在瞬间给m B—很大的冲量,使m B获得初速度v o,则在以后的运动中,弹簧的最大势能是多少2m A m B V o答: E p2(m A m B)这时 m i m 2 m i , m i m 2 m i , m 20。
根据④、⑤两式,m i m 2 一维弹性碰撞的普适性结论:在一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 m i 、的刚性小球A 和B ,以初速度v i 、v 2运动,若它们能发生碰撞(为一维弹性碰撞),碰撞后它们的速度分别为V i 和V 2。
我们的任务是得出用m i 、m 2、V i 、V 2表达V i 和v 的公式。
V i 、V 2、V i 、V 2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将 A 和B 看作系统。
由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有 m^ m 2V 2 my m 2V 2 ①有弹性碰撞中没有机械能损失,有m i V |2丄m 2V ;丄mw :丄m 2V 2? ②2 2 2 2联立①②两式,解得' 2m 2v 2 m i m 2 v iVi—— - . ..... .......... ④ m i m 2若m i m 2,即两个物体质量相等V - V 2 , V 2 V -,表示碰后A 的速度变为V 2 , B 的速度变为V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