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蚌埠铁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自信是发自内心的对自身文化的价值、能力和前途的坚信,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的文化,是民族意义上的文化。

换言之,我们所讲的文化自信是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是在文化层面对本民族自我价值、自我能力和自我发展前景的自觉持守。

文化自信首先表现为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对于自身文化,以及自身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关系的理性把握。

就我国而言,对中国精神的光大,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性清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是文化自觉的当代表现,更是文化自信的切实践行。

最近二三十年,我们肯定民族文化的价值,对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怀有温情和敬意,对不同学术繁荣时期的价值有深刻认识,对老子、孔子、墨子等一大批思想大家倍加推崇,对浩如烟海的传统典籍进行认真整理和创造性阐发。

这些都不是外力强加给我们的,而是积淀于我们内心的价值认同,是对民族文化的价值坚守。

这也表明,我们的文化自觉意识日益增强,作为文化自觉最高表现形态的文化自信日益坚定。

文化自信其次表现为自觉的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

在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清醒地看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不足,勇于并善于对其进行清理,通过文化批判为新的价值重构创造条件。

中国历史上不同学派、不同思想相互激荡,往往在碰撞中相互吸收甚至相互融合,这中间就包含着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

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对专制政治和专制帝王的批判,都是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

近代谭嗣同、梁启超等希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拯救中国。

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清理、对西方文化合理成分的吸纳,进行新的价值重构,我们不断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还表现为对民族文化当下状况的充分肯定和对未来前景的满怀信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光大并践行中国精神,是我们基本的价值取向。

蚌埠市2019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

蚌埠市2019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

蚌埠市2019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对下列各句划线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 .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 . ①③相同,②④相同C .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 ①④不同,②③相同2. (2分)比较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家叔以余贫苦②农人告余以春及③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④其自视也,亦若此矣A .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B .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 .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 .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3. (2分) (2017高二下·北京期中)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莫之夭阏者A .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B . 强者必悦于言,懦者必悦于色矣C . 南冥者,天池也。

D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 (2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人的眼中总有一个前方,那是因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可是乡土情结又常使人们,不愿外出闯荡,于是随之而来的生活压力时常会让他们,古往今来多少人因其而穷困一生。

这实在令人叹惋。

A . 安土重迁无能为力深居简出B . 安居乐业一筹莫展深藏不露C . 安居乐业无能为力深藏不露D . 安土重迁一筹莫展深居简出5. (2分)(2018·广州模拟)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 . 接受师长邀请:感谢您的美意,定去舍下候教!B . 称赞对方作品:拜读您的大作,鄙人获益匪浅!C . 祝贺开张大吉:祝贵公司生意兴隆,财源广进!D . 初见单位同事:这是我的手机号码,请您惠存!6. (2分) (2017高一上·石家庄期中) 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安徽省蚌埠铁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安徽省蚌埠铁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安徽省蚌埠铁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百舸gě寥廓liáo迷茫máng漫溯sùB.凄婉wǎn谰言làn颓圮pǐ繁衍yǎnC.斑斓lán晦朔shuò虐待nüè竹竿gānD.挑衅xìn笙箫shēng沉淀diàn长篙gāo【答案解析】B(“谰”应读lán)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停泊bò湖泊pō旗帜zhì识别shíB.揪心jiū铁锹qiāo弄堂nóng弄权nóngC.乾坤kūn呻吟shēn记载zǎi装载zǎiD.骠勇piào剽悍biāo冉冉rǎn荏苒rǎn【答案解析】A(B项,“弄堂”应读lóng;C项,“装载”应读zài;D项,“剽悍”应读piāo)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文采罗网精悍绿草如荫B.和蔼踌躇微漠直接了当C.黯然攒射尸骸不能自已D.洗涤桀骜喋血干炼坚决【答案解析】C(A项,“绿草如荫”应为“绿草如茵”;B项,“直接了当”应为“直截了当”;D项,“干炼坚决”应为“干练坚决”。

)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景仰戊戌启迪风神潇洒B.谦逊宏亮箜篌公竟渡河C.弥漫苍茫引证起承转合D.机缘酣畅沾襟博闻强记【答案解析】C(“启承转合”应为“起承转合”)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2018-2019学年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江南文化的特性是在与北方文化以及与荆楚文化等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

江南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主要体现在人的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从而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江南文化给予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陈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中认为,“江南概念主要是审美的。

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

这真正抓住了江南文化的审美和诗性本色。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和东南沿海地区相对自由的小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

而江南文化就处于费正清所说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

这种相对自由的文化小传统自宋代以来一直处在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地位,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

如有清一代,全国共产生(文)状元115名,江南文化圈所属三省(苏、浙、皖)的状元数为78名,占全国的67.83 。

这些数据说明,到清代时,江南在文化教育方面已远远领先于其他地方。

这些状元以及出身此地的进士大多进入中国的政治领域,同时他们在经济领域亦叱咤风云。

这种重学崇文的传统影响所及,到晚清和民国,苏浙两省的现代文学家可谓灿若群星。

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周作人、徐志摩等,均是一流的文学家。

江南文化自古迄今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也深刻地渗透进了当代中国先锋文学家,尤其是那些出生在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的骨髓当中。

首先,江南文化培育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维度。

这种信仰渗透进先锋文学家的血液中便引发了当代先锋文学的持续发展和深化。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在全国有遍地开花之势,各地不少作家都进行过先锋实验性写作,但时至今日大多已偃旗息鼓。

而成长于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如苏童、格非、叶兆言、余华、王安忆等,创作势头仍然不减,且先锋性显明。

蚌埠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统考试卷

蚌埠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统考试卷

蚌埠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统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 (2020高二下·绍兴期中)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粗犷(kuàng)巨擘(bò)稗官野史(bài)B . 执拗(ào)采撷(xié)针砭时弊(biān)C . 斐然(fěi)辍学(chuò)一蹴而就(cù)D . 揣测(chuǎi)炽热(zhì)安步当车(dàng)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 下半年,部分银行严格控制甚至暂时停止购房贷款的发放,“房贷荒”开始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并有逐步漫延的趋势。

B . 基层法院的工作人员深入乡村,与村干部一起耐心调解村中的赡养纠纷、宅基地纠纷等,消融了村民问的矛盾、嫌怨,受到村民的欢迎。

C . 美国“监控门”事件不断升级,这边中国、俄罗斯等国的批评之声未落,那边英、德等美国铁杆盟友又发表声明谴责,这令美国“老大哥”左支右绌,狼狈不堪。

D . 广两南宁“科技·时尚”产品展上,“全景LED灯”“电子鱼”“钻石U盘”等一系列时尚感十足的科技产品纷纷亮相,着实让观众应接不暇。

3. (2分) (2019高二上·深圳期末) 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 . 回望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B . 这条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C . 林子里很多地方还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径自开了起来。

D . 每到冬季,流动的飞瀑凝固成一根根冰柱,仿佛一把巨大的竖琴,奏出美妙的乐章。

4.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到了微信4.0,腾讯开始了平台化方向发展的战略部署,,,。

安徽省蚌埠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安徽省蚌埠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安徽省蚌埠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7题;共18分)1. (2分) (2015高二上·舟山期中) 下列加横线词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具以表闻②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③填然鼓之④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⑤执此以朝⑥则修文德以来之⑦乳二世⑧箕踞而遨⑨是以区区不能废远A . ①⑥∕②④⑧/③⑤⑦⑨B . ①⑨/②④⑥∕③⑤⑦/⑧C . ①∕②③⑤⑦/④⑥⑧/⑨D . ①⑥∕②④⑧/③⑤⑦/⑨2. (2分) (2017高一上·石家庄期中) 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B . 吾属今为之虏矣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C .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 . 吾其还也君知其难也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 . 龟玉毁于椟中C .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D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 (2分)找出两个加线字词词义相同的一组()A . 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B . ①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C . ①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②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D . 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②谨拜表以闻5. (2分) (2017高一下·宁德期末) 下列各句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 ①高余冠之岌岌兮②虽殁犹被褒称B . ①皆竹楼之所助也②勃三尽微命,一介书生C . ①唐浮图惠褒始舍于其址②不吾知其亦已兮D . ①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②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6.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

B . 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家,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安徽省蚌埠铁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安徽省蚌埠铁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蚌埠铁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高三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认知价值取向——从唯古崇古到锐意创新的转变文化发端于人类对理想的生活状态的执著追求,发端于人类为使自我和群体臻于完善的努力。

这种目标的追求和努力方式,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其中人的价值取向最能体现文化的特质。

传统的认知价值取向是唯古是法、唯古是崇。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崇古法古就已经是关于社会认知价值的一个主要倾向。

先秦诸子的先王观即为证明。

儒、道、名、墨等诸子百家,尽管观点各异,众说纷纭,但都把尧舜等先王圣贤视为活人不可企及的高峰。

孔子盛赞尧、舜、禹:“大哉,尧之为君也。

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论语·涂伯》)孟子认为,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至孔子,在知识上是一步一步地退化,因而他提出“法先王”的观点,提倡托古改制。

道家也认为遂人氏以前的社会乃是至善之古,是令人神往的无为而不为的世界。

三代(夏、商、周)之后,人们的道德开始堕落,墨子则认为:“周威之治天下也,不若武王,武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成汤;成汤之治天下也,不若尧舜:(《名子·三拚》)非但如此,传统的崇古法古的社会认知价值观念还被经典化、制度化,以至成为影响历史最有力的认知价值观念。

汉代时就把《诗》、《书》,《礼》、《易》、《春秋》定为儒家的“五经”,后来,朱熹通过编撰《四书集注》,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经典化,并获得公认。

与此同时,社会还逐渐从制度上对此作出了规定和保证,形成了一整套相当严密的制度,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科举制度。

在这种社会认知价值观念支配下,历代统治者总是以敬天法祖为为政之道。

“祖宗之法不可变”成为几千年传统社会铁一般的规矩,其势力之强大,从历代改革家的遭遇和命运可见一斑。

2019届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2019届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蚌埠铁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高三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情志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概念,是诗歌的内在本质要素。

史传文学的“志”体现在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中,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

“情”表现为史官在书写历史时“发愤著史”,融入自己的心灵感悟,饱含深情。

用诗学范畴的“情志”来研究史传文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先秦时期,史官掌管祭祀、占卜、记事、典册等一系列国家大事。

这些人知识渊博、地位崇高,不仅担负记录历史的责任,还要向君王谏言、献策,有时还会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中。

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是分不开的,他们同其他臣子一样肩负励精图治的使命。

这也就是史官要在史传中表现“志”的原因。

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因为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还是历史的参与者。

孔子慨叹:“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史记·孔子世家》)如果是秉笔直书,只是客观记录历史,孔子何以想到后世“罪”他?深层原因还是他在《春秋》中融入了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

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

史传在对事件和人物做点评时,往往会追加一个点评的主体。

这样就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区分开来,不会混为一体,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

对事件的看法借“君子”“仲尼”等之口表达,实质上是借他人之口抒心中所想。

这样的叙事技巧,既保持了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凸显了史学家的公正,也在字里行间暗含了作为一个当局者的态度——史官并不是看客,而是切身为国家兴衰存亡忧心忡忡的正义保卫者。

钱钟书言“史蕴诗心”,史传亦是史官的心灵史。

这一点在司马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尽管一直秉持据事直书的信念,但在司马迁看来,史传不仅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也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

最新-安徽省蚌埠铁中18-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 精品

最新-安徽省蚌埠铁中18-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 精品

蚌埠铁中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I卷阅读题(共60分)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语,我为你忧心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

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

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

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

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

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

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

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蚌埠第三中学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答案

蚌埠第三中学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答案

蚌埠三中2018-2019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答案】1. B 2. C 3. B【解析】2.题中C项,“第二阶段输赢分化的特点”错,输赢分化不是第二阶段的特点。

3.题中B项,“也给西方国家提供了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于文无根据,无中生有。

4.D(原文“应该一出生就是个壮劳力”可见只是父亲对我的期望,而我内心不想长大,自然无法成为壮劳力,无法成为父亲的帮手。

)5.(1)题目表明“我”内心不愿长大,害怕长大,渴望留住童年的希冀。

(2)长大后“我”无法融入大人世界。

第2段中,长大后“路上没有一个人”,“连背一捆枯柴回来的小事,都没我的份儿”,可看出“我”和大人世界格格不入,陌生、疏离。

我对长大有天生的恐惧。

长大后的生活并不是“我”所期望的:第5段“隐约听见他们让我长大了放羊去,扛铁锨种地,跑买卖,去野地背柴”“我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我”可知这样被大人规划的生活并不是“我”所认同的;大人“老是忙不过来”,这样的生活并不具备吸引力;被父亲嫌弃长得慢,给“我”感觉长大后“光干一件事不行”,“要让我做好多事”,使我产生了恐惧心理。

(注意结合文本,言之有理即可)6.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明未来的“我”已经被大人规划成很多不同的形象。

举例:从第10.11.12三段,可总结出一个长大去放羊,从而被具化成一个标准放羊人的例子。

从第13.14段,可总结出一个长大跑买卖,从而被具化成一个标准买卖人的例子。

(学生答出放羊、跑买卖的例子即可)【答案】7. C 8. AE【解析】7.题中C项,“要求”不妥,应是“征询”。

8.题中B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人们奏唱国歌时态度不够严肃,不仅仅是因为一些公民对奏唱国歌的一般礼仪缺乏了解,还因为对国歌的精神内涵(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象征)、国歌的创作背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惯偷)、国歌的创作意图(激励人们奋勇抗争)等没有深刻的领会,家国情怀淡薄,对此项的判断,需要考生综观图表、通览全文,顾及材料之间的关联性。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蚌埠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分值:150分命题人:审核人:第I卷表达题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

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

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

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

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

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大大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

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大大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国家价值追求、社会理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还包括风俗习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文化软实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

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实力实现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力量表现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蚌埠铁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自信是发自内心的对自身文化的价值、能力和前途的坚信,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的文化,是民族意义上的文化。

换言之,我们所讲的文化自信是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是在文化层面对本民族自我价值、自我能力和自我发展前景的自觉持守。

文化自信首先表现为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对于自身文化,以及自身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关系的理性把握。

就我国而言,对中国精神的光大,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性清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是文化自觉的当代表现,更是文化自信的切实践行。

最近二三十年,我们肯定民族文化的价值,对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怀有温情和敬意,对不同学术繁荣时期的价值有深刻认识,对老子、孔子、墨子等一大批思想大家倍加推崇,对浩如烟海的传统典籍进行认真整理和创造性阐发。

这些都不是外力强加给我们的,而是积淀于我们内心的价值认同,是对民族文化的价值坚守。

这也表明,我们的文化自觉意识日益增强,作为文化自觉最高表现形态的文化自信日益坚定。

文化自信其次表现为自觉的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

在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清醒地看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不足,勇于并善于对其进行清理,通过文化批判为新的价值重构创造条件。

中国历史上不同学派、不同思想相互激荡,往往在碰撞中相互吸收甚至相互融合,这中间就包含着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

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对专制政治和专制帝王的批判,都是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

近代谭嗣同、梁启超等希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拯救中国。

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清理、对西方文化合理成分的吸纳,进行新的价值重构,我们不断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还表现为对民族文化当下状况的充分肯定和对未来前景的满怀信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光大并践行中国精神,是我们基本的价值取向。

这不仅是价值观自信的表现,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

我们坚信文化自信能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摘编自李宗桂《文化自信是强大的精神力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对待民族文化要多点坚守,少些批判。

B.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最高表现形态,二者虽相互关联但是不能够等同。

C.进行新的价值重构,必须以文化批判为基础,对传统文化进行理性清理。

D.文化自信从文化自觉开始,经过文化批判,其终极目的是新的价值重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文化自信的内涵为立论前提,围绕文化自信从三个方面逐层展开论述。

B.文章第二段阐述文化自觉,用对比论证阐明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关系。

C.第三段通过列举事例,阐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包含着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

D.最后一段阐明,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够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自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民族文化的内容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

B.如果不发自内心地整理传统典籍,就谈不上文化自觉,更谈不上文化自信。

C.只要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新的价值重构,就能树立文化自信。

D.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是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自觉的文化批判和新的价值重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2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7题。

落葵简媜在最荒废的角落,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

在最荒废的角落,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

人总是企求圆满;寻常人情如此,平凡的生活事物也用心营造,期待在众物皆备的情境下, 开始释放情感,使人与物相王交融而享有关好。

所以好花需配以好瓶,直于斤堂中最好的位直,又讲究地铺设娟秀的桌巾作为底衬,如此, 才放心赏花。

这固然是人的本性,精心去实践一份关,但牵涉的细节有些非人能控制。

小处瓶花如此,扩及人情世故亦是如此,往往可得者十分不及三,美无法圆满地被实现,人也在缺憾中惊心度日了。

或许行年渐晚,深知在劳碌的世间,能完整实践理想中的关,愈来愈不可得,触目所见多是无法拼凑完全的碎片。

再要苦苦怨忿世间不提供,徒然跟自己倒戈而已。

想开了,反而有一份随兴的心情,走到哪里,赏到哪里。

不问从何而来,不贪求更多,也不思索第一次相逢是否最后一次相别。

遇见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

去夏台风季节,菜价翻了好几次筋斗。

我们决定自力放济,到那块六十多碎的荒地上找去年种的地瓜叶。

空地挨着屋舍,平常多余的花籽、树苗随手乱种,长得最好的当然是五节芒、杂草。

还好,地瓜命攻,勉勉强强夺了一方土地,叶子又瘦又小,摘不到几回,束手无策了。

后花园鱼池畔,搭着的一面网墙上,落葵任劳任怨爬出半壁江山,由于阳光不足,倒像一队老兵残将,仗还没打完,个个病慷慨地躺在路旁呻吟。

我打量了半天,该下山买菜认输呢,还是再撑几天尊严?落葵是民间常见的草药之一,据说有利肠胃亦能降火,抬眼一看,它又像背医箱行吟江湖的大夫,顺着墙根网壁爬,一路悬壶济世。

春日结紫珠果时,曾摘了一碗,捏破珠果,滤出紫液用来染素棉纸,倒也没雅。

早知落葵的叶可食,平日太平盛世没机会吃它,不知味道如何?想必比王宝钏苦守寒窑摘食的马齿克要好吧。

呆然香嫌滑口,也可能心理因素,愈是缺菜愈渴望食蔬,吃起来添了珍贵之惑。

采荒解除前,那棵落葵早先了。

恢复菠菜、小白菜、水涯的日子后,偶尔食署之际,还想起落葵的救命之息,它的香嫩是真的滑入记忆了。

没想到还有一次缘。

某日上山,原想找一棵去年发现的惹哉,却意外在杂树间看到丰饶的落葵丛,赶紧跑回家叫人手,拿个大篓子去摘落葵。

那条路是荒径,虽人边来往,恐怕认得落葵的人不多,就算看到,也不晓得它是鲜美的野菜。

我们摘到日暮黄昏才歇手,欢愉地像诗经时代的女人背一大篓野菜田家,连续几天,餐餐有一盘快炒蒜爆的葵叶,它特有的嫩液也成为舌瘾了。

吃光最后一把落葵,相约再采。

才几天不见,那条荒径已被全部清除,想必是附近那位勤劳的老妇,她常常开垦废地,撒菜籽、搭瓜棚,用红塑胶绳围出一哇哇菜圆。

诗经时代人人可采的野菜一下子变成现代老妇的私人田园。

她,并不知道镰刀扫倒的,除了落葵还有很多可以用来烹茶桂署的青草。

至少,她不知道落葵有多好。

我仍记得那丛丰饶的落葵,野外第一次相逢也是相别,但在记忆里,第一次变成最好的一次。

4.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6分)A.寻常人情总是企求圆满,但圆满往往无法实现,因此人生总是充满了遗憾。

B.人生有了一定的阅历,便能想开,不再追求完美,美好反而会不期而至。

c.作者喜欢落葵纯属偶然,只因夏季台风遇到菜荒,渴望食蔬,吃起来添了珍贵之感。

D.作者写落葵的药用价值,写它紫珠果的染色功用,是为了表现她遇见那丛野落葵的惊喜。

E.第二次遇到落葵是因为它特有的嫩液已成为舌瘾了,它给作者的美好回忆挥之不去。

5.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反复强调“在最荒废的角落,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 (4分)6.本文行文构思颇有匠心,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6分)7. “……野外第一次相逢也是相别,但在记忆里,第一次变成最好的一次。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B.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C.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D.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秀才,汉代为了选拔人才,有察举制度,考察和推举人才。

秀才自汉代成立以来又称茂才,秀才就是优秀的人才。

B. 太傅:中国古代的官职。

也指教导、辅佐帝王或王子的人。

C.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

拜,授予官职,“拜官”为旧时的常用语。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D. 九卿:秦汉时的中央行政长官,像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等,管宫廷总务。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贾谊年少时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二十多岁时被文帝征召,担任博士,成为博士中最年轻的一个。

B. 贾谊到长沙四年后,被汉文帝召见,文帝因感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

贾谊也就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

C. 贾谊多次上疏,说诸侯的封地太多,有的诸侯的封地甚至广连几个郡,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D. 贾谊谪居长沙时,因梁怀王骑马时堕马而死,贾谊感到自己作为老师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一年多,也去世了。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5分)(2)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2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奉陪封大夫①九日登高岑参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注】①封大夫即封常清,诗中“亚相”“吾君”都是对他的尊称。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6分)A.诗的首联传达出重阳佳节边地无战事,人们饮酒登高,一派欢度节日之景。

B.诗中“黄花酒”即菊花酒,颔联“中军”指的是戍守边塞的主力大部队。

C.颈联“横笛”“娇歌”既写出了战士们尽享节日之乐,也暗含着浓浓的怀乡之情。

D.诗中“征雁”“塞云”作为典型的边塞风物,寓情于景,间接传情。

E.尾联直抒胸臆,诗人以一个“荷”字直接抒发了对边地和平安宁的喜悦之情。

13.诗中“封大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作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巧妙地借用“,”两句表现了这样的图景,并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

“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3)描写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斗争多么艰苦,都决不回避,都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