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居鉴赏

合集下载

中国民居鉴赏

中国民居鉴赏

不一样的白族风情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是我国独树一帜的少数民族居民建筑文化,在创造、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各个民族的智慧。

从古代起就是云南各族人民喜爱居住的一种住在形式。

近年来北京、上海。

深圳等地都先后把白族民居建筑引入风景名胜区,作为人文景观的设施接待,深受游客赞誉。

民居因为地域性和习俗性不同而表现出各自的特殊性,形成一种民居建筑文化。

这种民居建筑文化不仅反映历史、宗教、风俗、地理,而且还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特征。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是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的建筑瑰宝,其造型独特、格调素雅、装饰精美,功能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审美韵味和研究价值。

白族民居,主要普及于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等白族聚居区,房屋整体多为二层楼房,三开间,筒板瓦盖顶,前伸重檐,呈前出廊格局。

墙脚、门头、窗头、飞檐等部位用刻有几何线条和麻点花纹的石块(条),墙壁常用天然鹅卵石砌筑。

墙面石灰粉刷,白墙青瓦,尤耀人眼目。

山墙屋角常用水墨图案装饰,典雅大方。

木雕艺术也广泛用于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走廊栏杆等,尤以格子门木雕最为显眼,堪称巧夺天工。

而在大理喜州、海东等地的民居建筑中,还将泥塑融入其中,其造型多为龙凤、古瓶、花卉。

一座普通的民居,便将建筑、书法绘画、木雕和泥塑等艺术完美地结合到一起。

这里,我就简单介绍一下大理白族民居,家乡的民居!作为大理人,大理的白族民居文化也是我们的骄傲。

第一,我从朝向上赏析大理白族民居。

1、大理是个多风地区,每年出现大风日数既多,风力又强。

在与自然作斗争中,白族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常年多是偏西的风向,他们就将主房的布局坐西向东,门窗都开在向东那面,风从屋后吹来,自然不易进入室内。

2、“正房要靠山,才能坐得起人家”的思想至今影响着一辈人。

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

主房按东西轴线布置房屋,重院则按照南北轴线深入。

所以大理白族民居背靠苍山,面朝洱海是他们的主要特点!第二,从功能上赏析大理白族民居。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中国山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省份,其明清时代的民居建筑更是独具特色,展现了当时的建筑艺术和生活风貌。

这些民居不仅在建筑风格、布局、装饰等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经济状况。

下面我们将对山西明清时代的民居进行赏析,一窥这些古老建筑的魅力所在。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在建筑风格上体现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这些民居多为砖木结构,庭院式布局,以四合院为主。

四合院是古代中国民居的典型代表,它的布局通常是由正房和配房组成,院子呈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四面被房屋环绕。

四合院的建筑布局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礼仪观念,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在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中,四合院的布局是十分常见的,但在细节上却有着独特的风格,比如在房屋的设计、门窗的装饰、庭院的布局等方面体现了山西地方的建筑特色。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在装饰风格上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民居的外墙通常采用灰色的风化砖作为装饰材料,这种灰色的墙面给人一种古朴、厚重的感觉。

民居的门窗也具有独特的装饰风格,门窗的框架多为木质材料,上面雕刻着各种精美的花纹和图案。

这些装饰不仅丰富了建筑的外观,更重要的是为整栋建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感染力。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在室内装饰上也非常讲究。

在室内装饰方面,无论是地板、壁炉、顶棚还是家具摆设,都显露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山西民居的地板多采用黑色的青砖铺设而成,这种黑色的地板不仅在色彩上与外墙相呼应,更重要的是在材质上与山西地方资源相契合。

民居的壁炉也是别具风格的,通常采用青石或者黄石砌成,用以取暖和烹饪。

而在家具摆设方面,一些精美的雕刻图案和纹饰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家具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重要的是在美学上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在反映社会文化和生活风貌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些民居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结晶,更是当时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缩影。

在这些古老的民居中,可以看到传统的中国家庭结构和家庭价值观念,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阶层分化和家族礼法,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商业文化和手工业发展状况。

民居类型及特点相关内容

民居类型及特点相关内容

民居类型及特点相关内容一、传统民居类型及特点1.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

四合院以四边围合的庭院为中心,四面有房屋围绕,形成四合院的格局。

四合院的特点是布局合理,四通八达,适应北方地区的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

同时,四合院的庭院空间也是家庭生活与社交互动的场所。

2. 木屋:木屋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主要分布在山区和湖区。

木屋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结构简单,适应山区多雨的气候特点。

木屋的特点是环保、耐久、保温性好,同时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3. 土楼:土楼是中国福建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主要分布在土楼群。

土楼是用土和石块建造的多层建筑,外形宏伟壮观。

土楼的特点是坚固耐用,具有很好的防御功能,同时也体现了福建地区的民族文化。

4. 马踏飞燕:马踏飞燕是中国江南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主要分布在苏浙沪地区。

马踏飞燕的特点是建筑结构精巧、造型优美,屋顶呈马踏飞燕状,能够有效抵御风雨。

二、现代民居类型及特点1. 花园洋房:花园洋房是一种现代化的住宅形式,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

花园洋房的特点是独立的住宅,周围有私人花园或院落,居住环境优美,居住者可以享受到独立的私密空间。

2. 高层公寓:高层公寓是城市中常见的一种住宅形式,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

高层公寓的特点是层高较高,居住面积相对较小,但可以通过共享设施(如游泳池、健身房等)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生活。

3. 别墅:别墅是一种高档住宅形式,主要分布在城市的高尚住宅区或郊区。

别墅的特点是独立的住宅,通常有多层,有较大的居住面积和私人花园,居住者可以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

4. 老公寓:老公寓是指建于上世纪初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式公寓楼,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

老公寓的特点是结构老旧,居住面积较小,但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具有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三、不同民居类型的特点比较1. 建筑结构:传统民居多采用砖木结构,现代民居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更加耐久和坚固。

我欣赏的传统建筑风格

我欣赏的传统建筑风格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建筑风格更是独具特色。

在众多的传统建筑中,我最欣赏的是四合院和徽派建筑。

四合院是北京的传统建筑,它由四面房屋围合而成,中间是一个庭院。

四合院的布局非常合理,正房坐北朝南,是一家之主居住的地方;东西厢房是晚辈居住的地方;倒座房则是用来做客房或者书房。

庭院中可以种植花草树木,摆放石桌石凳,是一家人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四合院的建筑风格非常古朴典雅,它的屋顶是灰色的瓦片,墙壁是白色的砖墙,门窗是红色的木框,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四合院的建筑工艺也非常精湛,它的梁柱、门窗、雕刻等都非常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徽派建筑是安徽的传统建筑,它以白墙黑瓦、马头墙为主要特色。

徽派建筑的布局非常灵活,它可以根据地形和环境的不同而进行变化。

徽派建筑的屋顶是黑色的瓦片,墙壁是白色的砖墙,马头墙则是一种防火墙,它的形状像马头,非常美观。

徽派建筑的建筑风格非常清新淡雅,它的白墙黑瓦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徽派建筑的建筑工艺也非常精湛,它的木雕、石雕、砖雕等都非常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我欣赏传统建筑风格,不仅是因为它们的美丽和精湛的工艺,更是因为它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传统建筑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四合院体现了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在四合院中,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相互照顾,相互关爱,体现了中国人的家庭观念。

四合院的正房是一家之主居住的地方,东西厢房是晚辈居住的地方,这种布局体现了中国人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徽派建筑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念和人文精神。

徽派建筑的白墙黑瓦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念。

徽派建筑的木雕、石雕、砖雕等都非常精美,这些雕刻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人的人文精神。

总之,我欣赏传统建筑风格,因为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十大特色民居介绍及图片

十大特色民居介绍及图片

NO.1福建土楼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

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

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0世纪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的土楼被美国人误以为是蘑菇状的核武设备,殊不知这独一无二、从宋元时期就已经产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第一枚原子弹蘑菇云腾云驾雾之前,就已经在闽西南一块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数个世纪了。

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NO.2开平碉楼广东开平市的田野上,一座座欧式古典风格的小楼与中国南方农村的传统土屋交错,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

碉楼中西合璧,融会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精髓。

开平境内最多的时候共有3000多座碉楼,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开平15个镇、办事处。

这些碉楼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山西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这里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明清时期,山西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留下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民居,这些民居形态各异,构造精致,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

山西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飞檐翘角。

飞檐是建筑物顶部的悬挑部分,有时会有各种形状的装饰物,如鸟、兽等。

翘角是指墙角向上翘起,像龙或蛇的形状,使建筑物更加具有飘逸的感觉。

这些飞檐翘角的装饰,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遮防雨水流入室内。

山西民居的另一个特点是庭院。

庭院是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可供居民活动,种植花草,放置家具等。

山西的庭院一般由几个门厅、东西厢房和后厅构成,每个厅中间都有一个天井。

天井的中心常常种有一棵古树或太阳花,与庭院的四周形成鲜明的对比,美化了整个庭院的环境。

山西民居的建筑结构也是有特点的。

传统山西民房采用梁架结构,其特点是梁柱间距很大,梁和柱子都很粗,梁柱质量都比较好。

这种结构可以保证屋子宽敞明亮,比较稳固,也比较耐久。

而且,这种结构便于修建时的标准化,因此在山西地区广泛使用。

此外,山西民居的彩画和雕刻也非常精美。

彩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的民居彩画常常描绘山水、花鸟、人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色彩斑斓、艳丽。

雕刻则是山西民居的另一重要特点。

山西的木雕、砖雕等具有独特的风格,通常是根据当地文化和历史背景进行设计,既有形象逼真的神鬼、动物,也有精美的图案和花纹,充满了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山西民居宽敞明亮,美轮美奂,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

明清民居建筑赏析

明清民居建筑赏析

明清民居建筑赏析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技艺的结晶,其中明清民居建筑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清民居建筑在设计、结构、装饰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今天我们就来赏析一下明清民居建筑的魅力所在。

一、建筑风格。

明清民居建筑的风格以“四合五天井”为主要特点。

四合即指四周有围墙,形成一个封闭的院落,院落中心有天井,使得整个建筑空间通风明亮。

这种布局既能保护隐私,又能保证通风采光,非常适合中国南方的气候特点。

同时,明清民居建筑还注重建筑的对称性和平衡性,整体给人以稳重、庄重的感觉。

二、结构特点。

明清民居建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材料和搭建技术上。

在材料上,明清民居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檐口、柱子、门窗等部分都采用精美的木雕工艺,使得建筑更加美观。

在搭建技术上,明清民居建筑的梁架结构非常复杂,榫卯结构使得整个建筑更加牢固,能够经受住自然灾害的考验。

三、装饰艺术。

明清民居建筑的装饰艺术是其独特魅力的体现。

在建筑的檐口、门窗、柱子等部分都有精美的木雕和砖雕,这些雕刻多以花鸟、山水、人物等为题材,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明清民居建筑的室内装饰也非常讲究,家具、屏风、挂画等都是精美的艺术品,充分展现了主人的品位和文化修养。

四、文化内涵。

明清民居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在明清时期,中国的文化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这种文化艺术在民居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从建筑的布局到装饰的图案,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得明清民居建筑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五、保护与传承。

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明清民居建筑面临着被拆除或改建的命运。

因此,保护和传承明清民居建筑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应该加大对明清民居建筑的保护力度,同时加强对民居建筑的传统工艺和技术的传承,使得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总之,明清民居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结构特点、装饰艺术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各地建筑特色

中国各地建筑特色

(一)、北院落民居(以北京四合院为主)——北京民居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

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

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

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亦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

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

中国北方院落民居以北京四合院最为典型。

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称“坎宅巽门”,认为是吉利的,实际上也有利于保持私秘性和增加空间的变化。

进入大门西转为外院,安排客房,仆房和厨、厕。

从外院向北通过一座华丽的垂花门进入方正而大的内院,北面正房称堂,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举行家庭礼仪,接待尊贵宾客,其左右耳房居住长辈和用作书房。

院两侧的厢房是后辈居室。

各房以“抄手游廊”相连,不必经过露天,在廊内也可坐赏院中花树。

(二)、内蒙民居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典型的帐幕式住宅,以毡包最多见。

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牧民,由于游牧生活的需要,故乡以易于拆卸迁徙的毡包为住所。

传统上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每年大的迁徙有4次,有“春洼、夏岗、秋平、冬阳”之说,因此,蒙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牧的产物。

蒙古包西南侧安门,帐顶有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

毛毡一般为牧民自制,上面还有棕色毛线缝的吉祥图案,有些骨架和绳尾还系着五彩丝带,意喻五色经幡。

(三)、宁夏民居宁夏地处西北远离海洋,降水少、温差大,气候严寒,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冬春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故住宅一般不开北窗。

为保温防寒,采取厢房围院形式,且房屋紧凑,屋顶形式为一面坡和两面坡并存。

(四)、陕北民居(西北窑洞)窑洞式住宅是陕北甚至整个黄土高原地区较为普遍的民居形式。

分为靠崖窑、地防窑和砖石窑等。

中国特色民居 8个,加介绍

中国特色民居 8个,加介绍

中国特色民居8个,加介绍中国特色民居8个,介绍如下:1、福建土楼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

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2、开平碉楼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中西合璧的民居,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多种风格。

碉楼分布的并不密集,反而到处都是,呈现连绵不断的景象。

这里可以说是十分特色的民居,甚至可以说是特别的博物馆,因为它见证了历史的变革,还折射出更多的东西来,是十分带有艺术美感的。

3、湘西吊脚楼湘西吊脚楼,属于古代干阑式建筑的范畴。

这种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地区,以及山区。

因这些地域多水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由于干阑式建筑是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

土家族大都居住在山坡陡岭,由于这地势关系,住房多采用吊脚楼形式。

在住宅两端立四根木柱,沿着山坡的走向搭成木架,在与正屋地面平齐的高度上搭横木,盖上木板,三面装半装台的板壁或木走廊,以草或杉皮作天盖,楼下四面皆空,可用作堆积肥料,也可以临时拴牲口,楼上一般是闺女儿做鞋、绣花或乘凉的地方。

4、北京四合院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一般都是按照中国审美来建筑的,比如对称,还有四四方方的外形。

四合院一般建立自明朝,外形古朴,十分具有价值,不仅可以住更是可以收藏。

5、乔家大院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

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中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

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中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中国传统民居中的美与自然

中国传统民居中的美与自然

中国传统民居中的美与自然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形式,它以其独特的美和与自然的融合而闻名。

中国的传统民居有多种类型,如四合院、土楼、吊脚楼等。

这些建筑都以其独特的形式、材料和设计理念展示了中国人对美和自然的追求。

中国传统民居的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传统民居注重谐和统一的布局。

传统民居一般采用庭院的形式,将建筑物围绕庭院布置,形成一个封闭而私密的空间。

庭院中通常有花草树木,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自然的气息。

庭院的布局也注重谐和统一,建筑物的高矮、大小、位置和方向都要经过精心设计,使整个庭院呈现出和谐的美感。

中国传统民居的美在于其精湛的工艺和细节。

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多为木材、土坯等自然材料,建筑师和工匠们运用传统的手工艺技术,将这些简单的材料打造成精美、富有特色的建筑。

传统民居的门窗、梁柱、雕花等细节处理精细,每个细节都体现着对美的追求。

中国传统民居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中国人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因此在建筑设计中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传统民居通常采用适应当地气候的设计,如利用庭院来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采用适应当地气候的材料和结构,以增加通风、遮阳、保暖等功能。

中国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庭院中的花草树木、鱼池、假山等元素都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让人们置身其中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多为自然材料,如木材、土坯等。

这些材料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还能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和氛围。

传统民居的设计理念注重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

传统民居的设计考虑了当地的气候、地形、水文等因素,以适应自然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这种顺应自然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自然优美的追求。

中国传统民居之美与自然的融合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独特的布局、精湛的工艺和与自然的融合展示了中国人对美和自然的追求。

传统民居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热爱和尊重,它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中国传统民居赏析

中国传统民居赏析

木构架庭院式
1.四水归堂式
中国南部江南地区的住宅名称很多,平面 布局同北方的“四合院”大体一致,只是院子 较小,称为天井,仅作排水和采光之用(“四 水归堂”为当地俗称,意为各屋面内侧坡的雨 水都流入天井)。这种住宅第一进院,正房常 为大厅,院子略开阔,厅多敞口,与天井内外连 通。后面几间院的房子多为楼房,天井更深、 更小些。屋顶铺小青瓦,室内多以石板铺地, 以适合江南温湿的气候。江南水乡住宅往往临 水而建,前门通巷,后门临水,每家自有码头, 供洗濯、汲水和上下船之用。
碉房式

碉房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 及内蒙部分地区常见的居住建筑 形式。当地并无专名,外地人因 其用土或石砌筑,形似碉堡,故 称碉房。碉房一般为2~3层。底 层养牲畜,楼上住人。过游牧生 活的蒙、藏等民族的住房还有 “毡帐”,这是一种便于装卸运 输的可移动的帐篷。 从《后汉书》 的记载来看,在汉元鼎六年(公 元111年)以前就有存在。这是 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的房屋, 高有三至四层。因外观很像碉堡, 故称为碉房,碉房的名称至少可 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公元 1736年)。

云南省(中国西南部)的 “一颗印”式住宅可以作这类住 宅的代表,在湖南(中国南部) 等省称为“印子房”。这类住宅 布局原则与上述“四合院”大致 相同,只是房屋转角处互相连接, 组成一颗印章状“一颗印”式住 宅建筑为木构架,土坯墙,多绘 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画。
2.一颗印式
3、大土楼
大土楼是中国福建西部客家人聚 族而居的围成环形的楼房,一般为三 至四层。
谢谢观赏!

环境工程系 10爱华班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十二号
北京四合院
在民居中可以充分反映出,功能是实 际的、合理的,设计是灵活的,材料构 造是经济的,外观形式是朴实的等建筑 中最具有本质的东西。特别是广大的民 居建造者和使用者是同一的,自己设计、 自己建造、自己使用,因而民居的实践 更富有人民性、经济性和现实性,也最 能反映本民族的特征和本地的地方特色。

中国民居建筑艺术赏析

中国民居建筑艺术赏析
建 和祠堂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 叹服。

徽派建筑起源
徽州地区的土著是“古越人”,他们是先秦时候 就生活在长江中下游以南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他 们的居住特征是“巢居”。自汉代开始,中原大 规模向徽州地区移民,带来了中原汉文化,并且 后来反客为主,成为徽州文化的主流。但是汉文 化并没有完全抛弃越文化,更没法脱离越文化生 长的气候地理环境。
晋北民居 晋西北民居
晋中民居
晋南民居
晋东南民居
晋北、晋西北民居 晋北民居:以砖木结构及御寒性强的厚层土坯屋为主,多
平顶,正面多木柱式满面开窗, 采光较好。一座一座的房屋毗邻排 列。呈非常整齐的“一”字形布置 ,别有特色, 故有排排房之称。
晋西北民居:因盛产木材、主要存在两种类型:靠崖窑洞, 在垂直崖面上开掘横向穴洞;重檐木楼,首层层高较低,但二
渠家大院
常家庄园
皇城相府
山西民居
根据地理分布不同进行民居分类
就是基于对自然条件和环境 特征因素的考虑。由此, 将由
于地形、山势气候、人文所带来的从 北到南山西民间的多种居住方式划分 为:
( 1 ) 晋北民居 ( 2 ) 晋西北民居 ( 3 ) 晋中民居 ( 4 ) 晋东南民居 ( 5 ) 晋南民居
当地人的二层楼房,一层一般是居室,二层一般不住人,只是放 些粮食、家具,杂物之类的东西。院落采用独院或四合院。
晋南民居亦多四合院,为土木、砖木结构的
建筑为主,少数地方盖有二层楼。丘陵地带则以
“地窨(yìn)院”窑洞为典型。
山西民居主要特点
外观:一是外墙高,从宅院外面看,
砖砌的不开窗户的实墙有4、5层楼那么高, 有很强的封闭性。
围屋
特点 :典型的围屋, 平面为方形,四角构筑 有朝外左右凸出1米的 炮楼(碉堡),外墙厚。 0.8一1.5米。围屋立面 高2一4层,四角炮楼又 高出1层;外墙上一般不 开窗,但在顶层墙上设 有一排排枪眼,有的还 有炮孔。

走进中国最具特色民居特色

走进中国最具特色民居特色

康百万庄园位于巩义市康店镇,距市区3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由于它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
1963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三大庄园(刘文彩、牟二黑)之一,比山西乔家大院大19倍。2005年被授予国家AAAA旅游景区。
NO.10 康百万庄园
NO.2 开平O.4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中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中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01
02
NO.8 西递村
NO.9 姜氏庄园 姜氏庄园位于米脂县城东南16公里桥河岔乡,建于清朝同治年间。
姜氏庄园由该村首富姜耀祖请北京专家设计,招聚县内能工巧匠兴建而成,前后用时十三年。姜氏庄园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布局紧凑,由上而下,浑然一体。对外严于防患,院内互相通联,是陕北罕见的庄园建筑。
1
2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综观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俯视成“喜喜”字形,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充分显示了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被专家学者誉之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中国民居鉴赏论文——乌镇建筑形式运用

中国民居鉴赏论文——乌镇建筑形式运用

中国民居鉴赏论文——乌镇建筑形式运用乌镇是浙江省桐乡市境内的一个古镇,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小镇”,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和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而闻名于世。

乌镇古镇的民居建筑形式运用独特,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和智慧。

本文将就乌镇古镇的建筑形式运用进行鉴赏,探讨其独特之处。

首先,乌镇的民居建筑形式运用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太极哲学”思想。

太极哲学强调阴阳平衡、宇宙和谐,乌镇的建筑设计中也能看到这种思想的体现。

乌镇的居民大多数是江南水乡的居民,他们生活在水边,建筑要能适应水乡环境。

因此,乌镇的民居大都采用木结构,木质材料能够适应水乡湿润的气候,同时木结构还能保持建筑的稳定性,承受水的冲击。

此外,乌镇的民居建筑也注重对称和平衡的设计,以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其次,乌镇的民居建筑形式运用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在乌镇的古镇内,可以看到很多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景观。

例如,建筑物围绕着湖泊或河流修建,使人们能够近距离地欣赏到自然美景。

此外,乌镇的建筑还注重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

建筑物内部常常设置有庭院和天井,使得室内能够得到充足的光线和通风,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再者,乌镇的民居建筑形式运用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

乌镇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不同的民居建筑风格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居住者的身份地位。

乌镇的宅邸建筑多为仿古建筑,外观典雅庄重,内部装饰富丽堂皇,反映了乌镇富商大贾的身份地位与财富积累。

而一般居民的民居则更为朴实,建筑设计简约精巧,完全符合江南水乡的生活方式。

最后,乌镇的民居建筑形式运用展示了传统建筑技艺的精湛与创新。

乌镇的民居建筑在传承和继承传统建筑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的建筑理念和技术。

例如,乌镇的民居在外观上仿古,但内部的布局和装饰则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居住需求。

此外,乌镇的民居还注重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提高了建筑的抗震、防水和保温性能。

总之,乌镇的民居建筑形式运用独特而丰富,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和智慧。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中国山西省是明清时代民居建筑的重要代表地之一,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建筑工艺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赏析。

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底蕴,更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和传统。

本文将对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进行赏析,探索其建筑特色和历史意义。

一、建筑特色1.木结构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主要采用木质结构,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特色之一。

木结构民居在保持房屋结构稳固的也能适应地区特有的气候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在山西的民居中,木材的选择和搭建方式都有独特之处,使得民居更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

2.砖瓦建筑另一特色就是山西明清时代民居采用了大量的砖瓦来进行建筑。

砖瓦作为建筑材料,不仅具备坚固耐用的优势,更能为建筑增添美观和艺术性。

民居的屋顶多为琉璃瓦,搭配着各种不同形状的砖雕,装饰出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

3.院落式布局山西民居的布局多采用了院落式的设计,形成了“四合五天井”的典型特征。

院落一般以木质或砖石建筑围合而成,形成私密的生活空间。

而院内的天井则起到采光、通风和美化空间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居住格局。

4.雕刻工艺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以其精美的雕刻工艺而闻名。

房屋的门窗、梁柱、栏杆等处都有精美的木雕和砖雕,这些雕刻不仅为民居增添了华丽的装饰,更展现了当时匠人们的高超技艺和对生活美学的追求。

二、历史意义1.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建筑特色和工艺水平,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髓。

木结构、砖瓦建筑、院落式布局和精美雕刻等元素,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性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2.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生活习俗。

从民居的建筑布局和装饰风格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对于研究明清时代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传承了中国古代建筑技艺山西明清时代民居承载着丰富的建筑技艺和艺术传统。

在这些古老的民居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匠人们的智慧和勤劳,以及他们对建筑艺术的执着追求。

汉族的传统民居类型

汉族的传统民居类型

汉族的传统民居类型
1. 四合院:四合院是汉族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山西等地。

它由四个房屋围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院落,中间是一个露天的庭院。

四合院通常采用砖石结构,建筑风格严谨、庄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 窑洞:窑洞是汉族传统民居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的黄土高原地区,如陕西、山西、河南等地。

窑洞是在黄土坡上开凿而成的,呈拱形,内部空间较大,可以容纳多个房间。

窑洞具有冬暖夏凉、节能环保等优点,是当地居民的主要居住形式。

3. 客家土楼:客家土楼是汉族传统民居的一种独特类型,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地。

它是用土坯或砖石建成的圆形或方形建筑,通常有多层,每层有多个房间。

土楼具有防御性能强、通风采光好等特点,是客家人民居文化的重要代表。

4. 水乡民居:水乡民居是汉族传统民居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分布在江南水乡地区,如江苏、浙江、上海等地。

它是一种临水而建的建筑,通常有两层或三层,底层是架空的,用于停放船只和储物,上层是居住空间。

水乡民居以白色的墙壁、黑色的屋顶和精巧的木雕、石雕等装饰为特色,体现了江南地区独特的水乡文化。

总之,汉族的传统民居类型丰富多彩,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反映了汉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国民居鉴赏论文——乌镇建筑形式运用

中国民居鉴赏论文——乌镇建筑形式运用

目录前言----------------------------------------------------1一、乌镇古建筑概貌--------------------------------------11.1 乌镇概况--------------------------------------------11.2 乌镇街道和建筑--------------------------------------2二、乌镇街道的空间艺术 ---------------------------------32.1 巷街 ----------------------------------------------4 2.2 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52.3 街道空间艺术----------------------------------------6三、乌镇街道空间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启示--------------------63.1“因势利导”“、因地制宜”---------------------------6 3.2 继承古镇街道空间艺术的设计手法---“回归街道”-------73.3 和谐的建筑景观设计理念------------------------------8四、从公共空间到半公共空间------------------------------94.1公共活动空间----------------------------------------9 4.2半公共空间 ----------------------------------------104.3披檐,临水敞廊--------------------------------------11五、案列分析----尊重传统的和谐“乌镇剧院”--------------11前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水乡古镇街道的空间艺术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居鉴赏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在漫 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 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按照区域划分可以分北方 民居和南方民居,南北方的民居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呈现出 很大的差别,比如北方墙厚,屋顶厚、重视南向、争取日 照,院落宽敞;南方屋顶檐深挑,天井狭小,室内空间髙 敞,以利通风而屏蔽强烈日光辐射,往往强调风向而不强 调日照。按照不同的地形地貌又可以分为地面式、临水式、 地下式、架空式。


地面式——福建土楼
临水式——江南民居
地下式——黄土高原窑洞
架空式——云南竹楼
地面式——福建土楼
福建是东南沿海的“山国”,境内山地丘陵占80%以 上,地形复杂,历史上匪盗现象较为严重,中原汉族迁居 此地后,为御匪盗防械斗,同族人筑土楼而居,故形同要 塞的土楼,防御功能突出。此外,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震 带,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平 均降雨量930~1843毫米,是全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坚固的土楼既能防震防潮又可保暖隔热,可谓一举数得。 结构上以厚实的夯土墙承重,内部为木构架,以穿斗式结 构为主。
地下式——黄土高原窑洞
黄土高原属于大陆季风性气候,年降水量的分布是南 多北少,由南向北递减,受山地地形影响比较显著,各地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多暴雨,暴雨主要集中在7~8月。 同时,此地区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 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 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黄土高原的窑洞是一种特殊的“建 筑”,不是用“加法”而是以“减法”即“减”去自然界 的某些东西而形成的可用的空间。黄土高原是深达一二百 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 发展前提。地下式传统民居形态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 洞、独立式窑洞。
云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多雨,且地形错综复杂,对民 居建造要求很高,其他的民居都不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 环境,唯有架空式竹楼能够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要求,架 空的楼板可以很好的起到通风防潮的作用,屋顶很陡,遇 到大雨时可以很快的将雨水排下。
其他民居图片欣赏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居形式也多种多样,它 们能从很久以前沿用至今,一定有它的很多优点让人们还 继续保留着它的建造形式,它们是中国人通过不断学习、 实践、改造、总结的程果。中国民居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 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深入研究、探讨,还有很多优点等着 我们去发现,运用到现代建筑。今天我仅仅只是就中国民 居与环境的关系的一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解析,通过以后 的学习会对中国的民居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最后把中国民 居的优点运用到现代建筑,运用到世界建筑。
江南有中国的水乡之 称,顾名思义,江南地区 的水很多,空气湿度和降 雨量都很大,那江南天井 民居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呢? 首先,民居的阁楼靠天井 这边都开了很多的窗子, 这样可以更好的通风,降 低室内的潮湿度。再者, 天井的下方有向下凹的处 理,能够让雨水都流到凹 槽里。最后,室内多以石 板铺地,以适合江南温湿 的气候。
由于福建是全国降 雨量最大的省份之一, 所以福建土楼的防潮问 题更加艰巨,首先建造 者为了保护墙体免受雨 水的冲刷,为土楼加了 一个很宽的屋檐。再者, 土楼的外立土墙体有1.5 米厚,可以有效吸收水 汽,降低潮湿度。最后, 土楼内部设置有台基, 可以有效阻挡雨水向里 流。
临水式——江南民居
江南处于中纬度亚洲大陆东岸,属温带季风区,气候 特点是: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期,冬 冷夏热。年降水量1000.4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 1000.4 6 9 占全年降雨量的60%。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江南水 网密布,地势平坦,房屋多依水而建,门、台阶、过道均 设在水旁,民居自然被融于水、路、桥之中。由于气候湿 热,为便于通风隔热潮防雨,院落中多设“天井”,“天 井”其实也是院落,只是较小,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 顶流入天井,所以又称“四水归堂”。
窑洞在建造上是一种作减法的特殊的“建筑”,有效 地利用了地形、气候等因素,但也有很多不利的因素,首 先,泥土里湿气很重,这直接使得室内空间的潮湿度也很 重。其次,地下式窑洞会出现排水不畅等问题。而问题的 解决办法是:首先,窑洞的窗子都做得非常大,这样可以 增加采光,然后,房间里家具摆放尽量靠窗,最后,地下 式窑洞会增加女儿墙、渗井,对入口处进行加高等设置。
架空式——云南竹楼
云南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但总体说来,有“四季不分明, 干湿季分明”的显著特点。5—10月是云南大部分地区一 年中降雨量最集中的阶段。干栏式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 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顾名思义,竹楼是以竹 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一种民居形式。滇南气候炎热潮湿多 雨,竹楼下部架空,以利通风隔潮,底层多用作碾米场、 贮藏室及杂屋,上层前部有宽廊和晒台,后部为堂和卧室, 屋顶为歇山式,坡度陡,出檐深远,可遮阳挡雨。
课件内容
按照全球气候划分,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 候,它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冬季寒冷湿润。 总体来说,我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那我国的民居在建造时就必须考虑房 屋防潮问题,如果屋里老是处于潮湿的状态,人会感觉不 舒服,也容易让人生病,还有可能使家具和其他物品受潮 损坏,所以房屋的防潮工作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国幅员辽 阔,地理气候呈现很大差异,各地区的民居也呈现出不同 的形态,所以在防潮处理上也出现很多种实际有效地方法。 比如云南的竹楼、黄土高原的窑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