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课间操的调查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学生课间操的调查分析

摘要: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学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我校实施”三操”活动--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得到了良好的活动效果。其中,课间操活动最为重要,也最为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关注。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现代教育的要求,课间操的单一的老套形式,暴露出的诸多弊端逐渐显现。

关键词: 中学生课间操调查分析

1、前言

课间操是每天上午第三节课后休息时间进行的全校性的课外体育活动,它有助于消除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疲劳,防止身体畸形,保护视力,全面锻炼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培养正确身体姿态的一种易行的教材,特别是对小肌群和关节、韧带的锻炼,以及发展协调、柔韧等素质。此外,还能加快心脏的搏动,加深呼吸,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从而使在前三节课中积累的疲劳更快消除。如果按课间操的动作要领认真地做,使肢体的活动量加大,加强支配运动中枢神经细胞的兴奋程度,还会使支配学习思维中枢神经细胞抑制的更深,使大脑思维中枢神经细胞得到更好的休息,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学生各60人共180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100人,女人80人。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

按照问卷设计原则,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75份,剔除无效问卷7份,共计有效问卷168份,有效回收率90.33%。

2.2.2文献资料调研

查阅20余部(篇)与本研究有关的国内文献资料,为本研究参考、分析和利用。

3、结果与分析

3.1 课间操活动的目的及结果

3.1.1课间操活动的目的

课间操活动的目的是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让学生充分得到放松,同时又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调节大脑功能,便于学生精力充沛的进行一天的学习。

3.1.2结果

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大家看到课间操单一的老一套形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暴露出的诸多弊端逐渐显现。我校的课间操也一直沿用这种广播操的形式,长期以来,对调节学生身心、锻炼身体、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等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但是由于天天做操,组织模式死板,学生的个性受到压制,典型的后果是做操动作不标准、动作路线不正确、不跟着节奏做、边做操边说话等现象。虽然我校加强课间操的管理制度建设,经常采取检查、量化打分等措施进行整顿、治理,但总是作用不大更谈不上根本好转。为了我校的课间操能够真正的体现出它的价值所在,经过南充高级中学体育组全体成员讨论与研究,正式推行全国中学生第十套广播体操《青春的活力》为我校课间操使用的广播操。这套广播操能够让学生在短暂上操时间里,更好的放松身体与大脑,起到为一天的学习生活作一个简单的而有成效的调节的作用。

3.2.1 对课间操活动内容的选择

全国中学生第十套广播体操《青春的活力》的优点:一.音乐节奏强,受到现代中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二.这套广播体操由健美操、搏击操、球操等组成三.套路清晰、动作优美

从表1可以看出,单一老套的广播操在中学阶段已不受欢迎,内容与形式对培养学生身体锻炼的兴趣至关重要。现代中学生更加欢迎和喜欢节奏明快,音乐感强的广播操。

3.2.2对广播操活动的喜欢程度

表2显示,中学生对课间操的喜欢程度的认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参与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思想基础。对课间身体锻炼的兴趣,是指对课间操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大部分学生对现在的课间操不感兴趣。它是在对体育的特点,功能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和形成。它可以转化为对课间身体活动的动机,成为激发学生从事课间身体锻炼的推动力。一个学校能否形成课间身体锻炼风气,学生是主要方面。关键是使学生对课间操身体锻炼产生兴趣、爱好、养成锻炼的习惯。据调查统计:大部分学生认为做课间操只出功不出力,不能振奋精神。

4、结论

课间操是全校学生参加的最稳定、最有保证的一项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间操的整体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以及综合水平的体现,课间操对发展学生的身心和校风建设会起到极为积极的作用。上好课间操,也可以展示学生整体的精神风貌,可有效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好的体现学生集体观念。然而,不容置疑的是检查时看似课间操的整齐划一,实际上学生的心态各异。当前国家教委正大力推广大课间操体育活动,全国上下也积极响应,不少城乡学校也取得很好的效果,前所未有的把大课间操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夏思永.中学体育教材教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中国体育科技[J]。北京: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2003,(3):42——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