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公共服务民营化研究_上_毛寿龙
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研究
学位论文《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研究》指导教师姓名汪海粟教授申请学位级别专业名称论文提交日期论文答辩时间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中文摘要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绝大部分应该由市场机制来调节或配置的资源应该交由市场来调节或配置,这在目前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己经不成为问题,可是公共服务究竟应该由谁来经营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在我国自来水、燃气、治污、公交等城市公共服务长期以来一直是由政府投资建设、财政补贴运营,国有企业一统天下,它一度被视为“市场经济边疆”。
但是多年的中外实践表明,政府直接经营公共服务这种模式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高质高效,相反劣质低效、长期亏损却成为长期困扰人们的挥之不去的头疼问题。
尽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对公共服务的传统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减少或取消财政补贴,实行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制度等。
但是,从总体上看,公共服务二十年来的改革只是对原有体制的修修补补,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在加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和困扰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不断加大发展力度,但是如果仅靠国家投资,财政拨款只是杯水车薪,由政府垄断公共服务的管理、营运模式己无法满足日益增大的社会需求,“公用服务民营化”正成为世界各国普遍的发展趋势,公共服务需要竞争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基于此现状,本文对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进行了理论探索。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念和理论基础,介绍公共服务和民营化的涵义,公共服务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是现代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具有公共性、自然垄断性等主要特性。
所谓民营化,也有人称私有化,最早由德鲁克于1969年所著《断裂的年代》一书所提出。
但是,关于民营化的定义,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分别有不同的诠释,定义范围的广狭也大相径庭。
从广义上讲,民营化可以界定为更多地依赖民间机构,更少地依赖政府来满足公众的需求。
公用事业民营化研究
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明确监管职责和权力,对公用事业民营化过程进行全 面监管,确保民营化过程合法、公正、透明。
推动市场竞争和降低准入门槛
推动市场竞争
通过开放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公用事业领域内的企业间竞争,提高公用事 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降低准入门槛
降低公用事业的准入门槛,鼓励更多的企业进入公用事业领域,参与市场竞争, 推动公用事业的健康发展。
市场化需求
公用事业民营化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 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3
资源优化配置
公用事业民营化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 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
研究目的和问题
研究目的
通过对公用事业民营化的研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理 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研究问题
如何实现公用事业民营化的顺利推进?如何保障公用事业的 服务质量和安全?
研究展望
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
01
对于公用事业民营化的理论基础、实践模式和政策效果等方面
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
02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公用事业项目,需要探索更加多元
化、针对性的经营模式。
加强政策监管和风险控制
03
政府需要加强对公用事业民营化的监管力度,确保民营化过程
中的公共服务质量和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印度
主要通过立法形式推动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包括《1997年城市供水法》等,鼓 励私人企业参与城市供水、供气等领域。
跨国公司的公用事业投资实践
欧洲公用事业公司
如法国电力公司、英国电力公司等,通过跨国投资和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公用事业市场竞争。
美国公用事业公司
如美国电力公司、水务公司等,通过跨国投资和合作,拓展 全球市场和业务。
试论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中的政府规制问题
试论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中的政府规制问题[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对公用事业民营化也开展了渐进式的改革。
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过程一直比较缓慢,存在诸多问题。
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政府规制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将对解决我国公用事业的民营化过程中的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公用事业政府规制民营化公用事业一般是指为一个经济社会的所有或大多数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行业,它具有公众必需性、公共利益性、非营利性和不同程度的垄断性。
总体上包括:供水、供热、供气等市政公用事业,以及道路与桥梁等基础设施,电讯、邮政、运输等行业。
公用事业民营化是我国公用事业改革的必然选择。
早在10多年前,我国的部分城市就开始了公用事业民营化的实践,如广州、上海、杭州、成都、深圳等城市在道路与高速公路建筑、桥梁建设、公共交通和供气等公用事业行业进行了初步尝试。
一、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政府规制在公用事业民营化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政府规制才能真正地用民营化来解决因垄断而带来的市场失灵问题。
因为民营企业作为“经济人”,利润极大化是其从事公用事业的基本目标。
公用事业民营化只是将垄断从公共部门通过上述方式转移到私人部门,此时若无政府规制的存在,则市场失灵依旧。
政府规制的目标是确保民营化够真正有效地引入竞争机制,结合实际的行业情况实行自由竞争,消除市场障碍,以避免形成私人垄断反而破坏了竞争机制。
政府需要发挥的作用是对公用事业经营者进行严格地选择和规制,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对经营者的不良行为进行约束,确保消费者的公共利益不受侵害:同时通过政策和税收调节,引导、激励民间公用事业经营者的积极性。
公用事业民营化在我国仍是一个正在发展的新兴事物,对民营公用事业的政府规制也在不断完善当中,其中有成功的经验,而更多的是较为严重的问题。
二、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中政府规制存在问题(一)价格规制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对公用事业进行价格监督的行政级别较高的专门规制机构,对公用事业的定价工作主要由各行业的主管部门和物价局承担。
西方公共政策的理论发展之路及其对本土化研究的启示_毛寿龙
— !"# —
江 苏 社 会 科 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年第 $ 期
关注, 需要想方设法透视和把握没有浮出水面的 政策辩论以及分歧。 五 是政 策过 程往 往充 满政 治因 素 , 在价 值 、 利益、 资金的数量、 强制程度等方面都有很多分 歧。 而且政策辩论往往充满火药味, 不礼貌, 对证 据有选择性, 有意误述对手的立场, 强制或者贬 损对手, 以使自己获得优势。 这在任何国家任何 具体政策过程中都是常见的。 政策过程研究必须 给予充分的关注。 政策过程是复杂的, 人类的思维能力是简单 的。 分析家为了理解复杂的政策过程, 必须把复 杂的情景简化。 其实人类文明的积累恰恰是对复 杂现实的简化实现的。 政策研究的发展, 也需要 忽略一些东西, 重视一些东西, 把一些复杂现象 抽象并进行归类。 不同的理论框架运用不同的眼 镜观察同一个情形, 看到的东西可能是不一样 的, 结论也不一样。 为了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政策, 显然需要有各种各样的理论视角。 不 过, 由 于种 种原 因, 公 共政 策 理论 虽然 已 经开发了不少, 但迄今为止, 成功的公共政策理 论却并不多。 其原因就是公共政策离现实太近, 有力抽象的理论, 往往脱离实际, 而接近了实际, 理论水平又不够。 在这一领域里, 最为人熟知的 理论恐怕就是公共政策过程理论, 这是政策分析 教科书普遍介绍的理论。 该理论把政策过程分为 一系列的步骤, 如议程设定、 政策型构与合法化、 政策执行与评估等 % $ & 。 该理论在 !" 世纪 ’"、 (" 年 代风靡整个公共政策领域, 其重要的研究成果主 要体现在议程设定、 政策执行和评估等阶段。 有很多学者对这一理 !" 世纪 (" 年代以来, 论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批评, 主要观点是: 该理论 不是因果理论, 并没有识别主导某个阶段或者整 个过程的原因。 没有找到原因, 其很多假设都是 不一致的。 整个理论自然也缺乏逻辑上的严密 性, 实际上只是时间上的流水帐。 过程次序的描 述往往是不准确的。 实际上, 任何一个阶段都可 能是政策过程的开始, 而且很可能会省略其中的 某个阶段, 或者跳跃某个阶段。 这里理论往往具 有自上而下的偏见, 忽略了执行与评估之间的大 量互动关系。 把多个周期的、 往往是相互作用的 政策周期看作是单个政策周期。 批 评者 认为 , 公共 政策 过程 理 论过 时了 , 没 有用了, 需要有更好的理论框架来替代。 在笔者 看来, 过程理论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陷, 但由于 其特别简单, 可以把复杂的政策过程简单化, 具 有很大的包容性和概括性, 因此依然为人们所青
公共服务民营化
公共服务民营化第十组金鑫黄文哲朱云飞一、社会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定义本世纪后期,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公共事业领域的科技进步,为了解决社会公众对公用物品的需求的不断增长与公用物品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我国开始了对公共事业领域的改革。
为此,共有四种应对方案,分别是:民营化,产业化,市场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相较于他们的定义,他们所表示含义各不相同,但四者常常联系在一起,且市场化和产业化往往通过引入民间资本才能真正实现。
因此,公共事业民营化比较切合实际。
而对于民营化的解释国内外至今仍未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叫法。
日本经济学家植草益认为,公企业的民营化是指废除该公企业的设置法,同时出售政府所有的公企业的资本,将其转化为私营企业,并解除以公企业法规定的规制。
西蒙·哈奇姆等人认为,任何行为,只要塔将一种服务放置于一个竞争的环境下,便是民营化行为。
这里最重要的因素是:引入市场机制从而消除垄断的价格体系,使价格更贴近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价格。
放松经济规制,迫使供应商在同行业之间竞争,允许其他供应商进入此行业也是民营化的一种形式。
市政垃圾处理中心通过投标最后赢得了这场竞争也是民营化。
美国著名的民营化大师E·S·萨瓦斯认为,民营化是对资本主义国家日渐严重的“大政府现象”和“大政府问题”的纠偏行为。
从广义上讲,是指更多依靠民间机构,更少依赖政府来满足公众的需求;从狭义上讲,民营化是一种政策,即引进市场激励以取代经济主体的随意的政治干预,进而改进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
可见,国外对民营化的定义是不统一的,而国内各界学者对此的看法也是各说纷纭。
王俊豪认为,民营化不等于私有化。
(自然垄断产业的)民营化,是一个在自然垄断产业逐渐增加民营经济的比重,扩大民营企业的经营范围,相应减少国有经济的比重,缩小国有企业的经营范围的过程。
“民营”是一个与“政府直接经营”相对应的概念,在生产资料民有的情况下,必然实行“民有民营”。
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有效路径_毛寿龙
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有效路径毛寿龙我国目前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途径流于形式。
政府要拓宽渠道保障公众有效参与,要真正认识到公众参与决策制定的重要性,明确召开座谈会、听证会需注意的要点。
公众要有效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不能仅仅靠行政运作,更多的还需要充分发挥政治参与的作用,比如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作用。
特别策划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现有途径流于形式在过去,公共政策的制定,基本上都是政府的事情,老百姓只有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涉及到自己的时候,才会感觉到公共政策的存在。
封闭式的公共政策制定,出台容易,但是执行却往往会遇到很大的问题,因此其效果也往往大打折扣。
最典型的是2008年某部门的“绿坝—花季护航”政策,政府一年花4170万元购买该软件,要求所有的计算机都预装该软件,没想到政策一出台,就遇到多方面的质疑,不得不延缓执行,最终不了了之。
“闭门造车”行不通,政府开始尝试“开门造车”,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日益重视民众的参与。
比如最近,北京市交通治理拥堵方案出台前,征求市民对治堵方案的意见,共征得有效建议3000余份后,宣布政策生效。
公众是否满意了呢?很多人不置可否。
但3000多份的有效意见,相较于有着近两千万人口的京城来说,民众的参与实在不能说是充分的。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政府方面来说,交通治堵方案在征求意见之前,一直处于行政内部运作,这使得公众难以提前参与。
有关交通拥堵的信息,公众有直观的体验,但缺少系统了解,政府掌握的有关交通拥堵的相关信息,缺乏公开的途径,也使得民众难以有效参与;从民众方面来说,过去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机会少,渠道不畅,缺乏参与的经验,公众参与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但参与的结果很难预料,缺乏积极参与性。
当然,更为重要的,可能还是公共政策制定本身,没有真正认识到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只是形式上需要,所以才匆匆走过场。
由于在征求意见时,事先方案不透明,征求意见的时间很短,在民众提出意见后只能看到意见条数,不知道具体结果,因此,在公众看来,征求意见自然是走过场,而走过场的公众参与,自然也别指望它能带来什么效果,更不用说公共政策制定会因此而民主化、科学化。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_毛寿龙
收稿日期:2009-10-10作者简介:毛寿龙(1967) ),男,浙江奉化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公共治理与治道变革。
2010年第1期总第49期江苏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o f Jiangsu A d m i n istration Institute N o .1,2010G enera l N o .49#行政学研究#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2)摘要:2009年10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其原因是对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做出了杰出的学术贡献。
她用制度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三类案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治理之道。
她的理论结论是,集体行动的逻辑是正确的,但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对小规模的公池资源管理来说,有很多自主治理成功的实践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她总结了成功的八条经验,分析了失败的制度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公共事物的自主治理之道。
关键词:集体行动的逻辑;制度分析;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60(2010)01-0100-06 2009年10月12日,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美国教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因公共事物的自主治理研究而获奖,她的学术贡献主要表现在5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6一书中。
[1]该书的中心问题是/一群相互依赖的委托人如何才能把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主治理,从而能够在所有人都面对搭便车、规避责任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诱惑的情况下,取得持久的共同收益。
必须同时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对变量加以组合,以便(1)增加自主组织的初始可能性,(2)增强人们不断进行自主组织的能力,(3)或增强在没有某种外部协助的情况下通过自主组织解决公池资源问题的能力0[1](P10)。
为研究这个问题,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先在理论上给出了政府与市场之外可能有另外的选择,给出了她运用于研究的制度分析方法,然后对三类案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理论的结论。
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贾健航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0期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公用事业经营的一般模式是:政府投资建设,财政补贴运营,国有企业垄断经营,但由于其太多依赖政府,脱离市场,导致经营效率低,竞争力差,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
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中发现民营化可以提高经营单位的自主性和竞争力,有效地发挥公用事业的优势,更好地提供社会服务,增加社会效益,但也存在着目标相矛盾与政府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以此展开研究,提出确立目标、完善法律及建立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的措施。
关键词:公用事业;民营化;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D69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98-01公用事业民营化是指通过减少或限制政府在公用事业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中的行为,将公用事业的公共事务转给私人部门经营,或者由政府和私人部门共同经营的过程。
市场经济确立以来,我国学习和借鉴国外民营化经验将民营化引入公共事业管理,这也成为我国公共事业建设发展的一项突破性举措。
以国民基础设施为主的公共事业建设具有投资数额大、资金运作周期长、经营风险较大的特点,基于公用事业的这些特征,公用事业往往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因此,公用事业只能由政府投资和经营管理。
近年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逐渐观测到公共事业领域潜在的巨大商机:公共事业的投资经营虽然利润率较低,但其市场需求稳定,经营空间巨大,收益虽慢,但是稳定,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呈现积极的上升趋势。
公共事业的经营回报率逐渐被市场发觉,使得公用事业民营化逐渐成为公用事业建设发展的趋势。
然而,公共事业民营化日益普遍的同时,其面临的问题也是日渐显露。
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的经验不足,其发展也缺少借鉴,再加上受制于经济发展和管理模式等多种因素,我国公共事业民营化仍任重而道远。
一、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存在的问题( 一) 公用事业经营管理的目标与企业追求效益的宗旨存在矛盾1. 公共产品的提供具有很明显的外部性和非私人性,公用事业的宗旨是实现尽可能多的社会效益,这也就意味着公用事业的经营更加追求物美价廉,而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单位,以追求经营效益为目的,这与公用事业的经营目标有矛盾。
新公共管理的文献综述
新公共管理基本主张的文献综述摘要:本文主要考察了国外学者对新公共管理的内涵、基本主张及其特征的研究和新公共管理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管理主义企业型政府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国、美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政府治理理论与模式,也是近年来深刻影响其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行政革新的主导性思想之一。
它继承西方管理主义的思想源流,吸纳现代经济学的方法思维,主张将政府治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把私人企业的各种管理方式引入公共部门,依靠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实现政府治理的经济、效率和效能。
到目前为止,新公共管理并不是一个严格界定的概念或一个明确的模式,在宽泛意义上,它既指一种试图取代传统公共行政学的政府治理理论,又指一种不同于传统官僚制的新的公共行政模式,还指当代西方公共行政领域进行的政府改革运动。
新公共管理最基本的特征是提供了当代公共行政一种新的管理主义途径,它是对政府改革运动的一种总结和概括。
新公共管理最早是由胡德于1990年提出,他比较了经合组织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公共行政改革,发现了其中的一些相似之处,然后进行总结,并冠之以新公共管理这个词。
他概括了新公共管理的五个特征,即明确的责任;产出和绩效取向;以半独立的行政单位为主的分权结构;引进私营部门的管理工具;引入市场机制以改进竞争。
胡德关于新公共管理的特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公共行政改革已经开始有开始脱离传统公共行政现象,并且将市场机制引入了新公共管理以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
休斯指出,虽然新公共管理的名称众多,但它们存在着某些共同点。
第一,它代表着一种与传统的公共行政不同的重大变化,较为引人注意的是结构的实现和管理者的个人责任;第二,明确表示了脱离古典官僚制的意图,欲使组织、人事、任期和条件更有灵活性;第三,明确规定组织和人事目标,这样可以根据绩效指标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测量。
同样,可以对计划方案进行系统评估;第四,资源管理人员更有可能带有政治色彩的致力于政府工作,而不是无党派的或中立的;第五,政府职能更有可能受到市场测试,例如,以合同方式包出工程等;第六,通过民营化和市场测试、签订合同等其它方式减少政府职能的趋势。
第13章 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13.5 公共管理的顾客导向
顾客导向的意涵 所谓的顾客导向,意指组织及其组织 成员站在顾客的立场上,仔细评估组织的 管理绩效,以追求顾客满意为基本目标。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具体而言,顾客导向的意涵为: 1.实行“站在顾客立场思考”; 2.将顾客视为主要资产; 3.顾客满意即组织目标; 4.建立与顾客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
公共服务民营化的限制及其问题 民营化虽然存在成本降低、提高服务 质量、选择机会增加、整合民间资源用于 国家发展、示范效果等优点,但也存在许 多大家诟病的缺点。如政府的许多业务和 服务很难民营化,并且民营化可提供的 “信息的详细性”对于可以采用某种类型 的民营化也有不同限制。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由于政府仍要承担政策说服、政策规划、 目标制定、监督标准拟定以及执行、评估 及修正等功能,因此,民营化的成功是建 立在一个健全的政府功能的基础上。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民营化在现实上可能导致的问题主要有: 关于公共责任的问题 特权与贪污 公共服务的不公正 规避巧用 管理问题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13.2 非营利组织与公共服务
非营利组织的性质 据萨拉门对非营利组织特色的归结,可定 义为:组织设立的目的不在于获取利润, 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自愿人员组成的, 实现自我管理的,具有独立、公共和民间 性质的组织或团体。
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发展及改革方向研究
绪论(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1.问题的背景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已经历经了三十多年,它能够达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减缓政府财政压力的好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这造成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实践停滞不前,相关的研究领域难以突破。
因此,要对公共服务民营化进行详细具体的研究,探究其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完善对策,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公共服务发展丞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开始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政府的职责也发生相应改变,开始由传统的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过渡,公众提高了对服务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最为关键的是政府在公共服务支出不断地扩大,民营化这一工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公共服务领域得到应用。
2.研究的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弄清楚公共服务民营化的核心概念,相关理论,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发展现状和主要形式,目前所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分析英、美、日三国在公共服务民营化领域的实践,再结合我国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具体情况找出我国服务市场化的完善对策。
3.研究的意义理论意义:公共服务民营化一经提出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外学者在公共服务民营化的改革方面成果颇丰,但这些研究局限在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定义,现状及问题等方面,略显表面。
本课题主要是将有关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相关理论与各国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探寻符合我国的改革模式,能进一步巩固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基础理论,构建完整的公共服务民营化理论体系。
现实意义:普及公共服务民营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
在公共服务领域,民营化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尤其是在政府监管、制度保障等方面问题严重。
本文着重研究我国现阶段公共服务民营化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这对于加快公共服务民营化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1.国内研究现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对我国民营化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我国学术界在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实践领域也进行了多方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以下三个角度对公共服务民营化进行研究:(1)冯云廷和黄恒学等学者从管理角度研究,他们侧重于用管理的视角来研究我们公共事业改革及发展的方向。
公共服务民营化
公共服务民营化论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的风险及防范公共服务民营化自实施以来,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逐渐成为我国行政改革不可缺少的一项策略。
同时,公共服务民营化又可能会引发诸如竞争、腐败等问题,进而带来潜在的损害公共利益的社会风险。
如何防范和消解这些风险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保障公共服务民营化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一、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相关理论1.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含义公共服务的民营化,是指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财产拥有方面减少政府的作用,更多地依靠民间机构,更少地依赖政府来满足公众的需求,以增进社会其他机构作用的行动;也即让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政府部门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
2.公共服务民营化的起源与发展自1970年代以来,英美国家纷纷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推行增加市场竞争,弱化政府角色的民营化政策,公共服务事业民营化、社会化成为世界潮流。
我国自1982年政府机构改革以来,虽然没有正式提出公共服务民营化的概念,但实际上已经逐渐实施公共服务民营化。
1988年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从直接管理为主转移到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
特别是1998年以来,将大部分应该由市场运作的有关职能部门从政府机构序列中脱离开来。
现在通过创新投稿入机制,广泛吸纳民间的资金、民间的力量投入到公共服务行业,公共服务民营化已成为我国行政改革不可缺少的一个策略。
公共服务民营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纵观西方各国的实践经验,民营化大致有合同承包、特许经营、补助与凭单、法令委托、出售、无偿赠与、清算、民间补缺、撤资、放松规制等十余种形式。
而在我国,又以特许经营为主要形式。
二、公共服务民营化的优势公共服务民营化将产品的生产等方面更多的分配到社会其他机构,使政府的巨大财政的压力得到缓解;同时,广大的社会市场与民间部门的参与,极大地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机会,激烈的竞争性也使得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得到了提升。
行政管理学主要参考书目
基础参考书目:1.张国庆主编:《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2.夏书章主编:《行政管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3.娄成武主编:《行政管理学》,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4.郭济主编:《中国公共行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5.竺乾威主编:《公共行政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6.张成福等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7.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8.[美]戴维• H •罗森布鲁姆/罗伯特• S •克拉夫丘克:《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9.[为理查德德• J •斯蒂尔曼二世:《公共行政学:概念与案例》,竺乾威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10.[美]R. J.斯蒂尔曼:《公共行政学》,李方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11.[日]西尾胜:《行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12.[澳]欧文• E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张成福王学栋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文献综述 / 读书笔记书目:1.[为文森特•奥斯特罗姆著,毛寿龙译•《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9.2.[为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学》,(项龙),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3.[为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一一重大的抉择》,(王奔洲等),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9年版。
4.[日]西尾胜:《行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5.[德]哈贝马斯著:《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6.[美]詹姆斯• W •费斯勒:《行政过程的政治:公共行政学新论》,(陈振明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7.[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一一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周敦仁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6年版。
我国公共服务合作供给方式的概念及关系辨析
我国公共服务合作供给方式的概念及关系辨析∗毛明明;刘青峰【摘要】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我国公共服务的合作供给方式有多种,由于对这些方式的本质特点理解不够深刻,在实际运用中它们往往被混淆或替代使用。
从它们的实然关系出发,在对公私合作、服务外包、特许经营、政府购买这四种最常用的公共服务合作供给方式进行内涵概念综述的基础上充分厘清各种合作供给方式之间的应然关系,是对我国公共服务合作供给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根本前提。
%Under the action of market mechanism, there are many cooperation models to provide public services in China. Because of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these models’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they are often confused in practical use. Starting from their actual relationships, as four cooperation models on public service supplying i. 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service outsourcing, franchised operation and government purchasing are often be used, on the basis of the summary of their connotation and concept, to clarify all kinds of cooperation models’ ought⁃relationship is essential prerequisite fo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tudies on the partnership for pub⁃lic service supplying in China.【期刊名称】《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8页(P44-51)【关键词】公共服务;公私合作;服务外包;特许经营;政府购买【作者】毛明明;刘青峰【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1;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3我国公共服务合作供给方式的概念及关系辨析*毛明明1,刘青峰2(1.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2.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31)摘要: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我国公共服务的合作供给方式有多种,由于对这些方式的本质特点理解不够深刻,在实际运用中它们往往被混淆或替代使用。
新公共管理的文献综述
新公共管理基本主张的文献综述摘要:本文主要考察了国外学者对新公共管理的内涵、基本主张及其特征的研究和新公共管理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管理主义企业型政府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国、美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政府治理理论与模式,也是近年来深刻影响其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行政革新的主导性思想之一。
它继承西方管理主义的思想源流,吸纳现代经济学的方法思维,主张将政府治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把私人企业的各种管理方式引入公共部门,依靠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实现政府治理的经济、效率和效能。
到目前为止,新公共管理并不是一个严格界定的概念或一个明确的模式,在宽泛意义上,它既指一种试图取代传统公共行政学的政府治理理论,又指一种不同于传统官僚制的新的公共行政模式,还指当代西方公共行政领域进行的政府改革运动。
新公共管理最基本的特征是提供了当代公共行政一种新的管理主义途径,它是对政府改革运动的一种总结和概括。
新公共管理最早是由胡德于1990年提出,他比较了经合组织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公共行政改革,发现了其中的一些相似之处,然后进行总结,并冠之以新公共管理这个词。
他概括了新公共管理的五个特征,即明确的责任;产出和绩效取向;以半独立的行政单位为主的分权结构;引进私营部门的管理工具;引入市场机制以改进竞争。
胡德关于新公共管理的特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公共行政改革已经开始有开始脱离传统公共行政现象,并且将市场机制引入了新公共管理以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
休斯指出,虽然新公共管理的名称众多,但它们存在着某些共同点。
第一,它代表着一种与传统的公共行政不同的重大变化,较为引人注意的是结构的实现和管理者的个人责任;第二,明确表示了脱离古典官僚制的意图,欲使组织、人事、任期和条件更有灵活性;第三,明确规定组织和人事目标,这样可以根据绩效指标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测量。
同样,可以对计划方案进行系统评估;第四,资源管理人员更有可能带有政治色彩的致力于政府工作,而不是无党派的或中立的;第五,政府职能更有可能受到市场测试,例如,以合同方式包出工程等;第六,通过民营化和市场测试、签订合同等其它方式减少政府职能的趋势。
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模式探索
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模式探索作者:何剑胡有翠刘剑平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18期摘要:公用事业民营化是解决当前我国公用事业存在的一系列弊端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在公用事业的民营化的过程中存在部分问题,如何有效进行公用事业的民营化,就涉及到公用事业民营化模式的选择问题,本文试图分析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用事业民营化的合理模式。
关键词:公用事业民营化模式选择公用事业部门通常是指邮政、电信、电力、供气、供热、供水、排水、公共交通以及其他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市政服务领域[1]。
历史上各个国家公用事业大多由国家垄断经营或由国家管制下的私人企业垄断经营,公用事业垄断经营导致该领域产生企业内部无效率、商品及服务价格偏高而消费者选择偏少,政府财政负担过重,企业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等一系列弊端。
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英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公用企业“放松规制,引入竞争”的改革浪潮。
在此意义上,公用事业民营化将国有的公用事业所有权或经营权转移到民间,引入真正的市场机制,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却也已卷入这场公共行政改革中。
1.我国公用事业现状分析我国公用事业领域国家垄断经营源自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一方面有利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则也因为政府资金的匮乏,阻碍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政企不分我国各城市政府几乎设有公用事业管理局或类似的政府机构,既负责城市公用事业的管理工作,又由其所属的企业垂直垄断公用事业的经营活动,在产权和管理体制上,城市公用事业局与其所属的公用事业运营企业之间的政企不分主要表现为:公用事业的投资决策由公用事业局制定,公用事业的生产、经营计划由公用事业局编制;公用事业运营企业的经营者由公用事业局委派和考评;公用事业的亏损通过公用事业局获取财政补贴。
1.2法制不健全我国规范公用事业行为的法律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规范一般市场竞争行为的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其配套规章;另一类是部门行政法,如铁路法、民用航空法、电力法等法律法规。
2006_中国政府治道变革的进展回顾_毛寿龙
收稿日期:2007-06-26作者简介:毛寿龙(1967— ),男,浙江奉化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与安全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公共管理与治道变革。
2007年第6期总第36期江苏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ofJiangsuAdministrationInstituteNo.6,2007GeneralNo.36·行政学研究·2006:中国政府治道变革的进展回顾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872)摘要:2006年,中国政府提出建设“和谐社会”,这个概念在治理意义上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民主政府。
从优先发展到平衡发展,是2006年中国政府治道变革方面取得的最大变化。
2006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治道变革进程中的重要一年,良好的治理不仅仅是一个理念和技术,也不仅仅是政府推动的改革运动,对于很多发达国家来说,善治早就有了良好的制度和文化的基础,需要的是在技术上的改善。
而对中国来说,不仅仅要变革理念和技术,更重要的是需要从根本上奠定相关的制度基础以及文化基础,而制度以及文化基础的变化往往是长期的过程。
关键词:治理;治道变革;和谐发展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60(2007)06-0088-05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世界银行提出善治(GoodGovernance)以来,有关善治和治理(Governance)的研究,引起了世界范围内人们的很大兴趣,有关这个方面的研究也就成了显学,对各国政府乃至社会舆论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此可见,有关治理和善治的思潮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国际舆论界、学术界和各国的政府管理,而且也影响了中国的舆论界、学术界和各级政府的实践。
2006年,可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