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三章夏商西周ppt
中国美术史夏商周PPT课件
青铜器的名称、种类与造型
簠(fu, 音甫):古书里写作“胡”或“瑚”。盛食 物用。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盖。
盨(xu, 音须):盛黍,稷,稻,粱用。椭圆形,敛 口,二耳,圈足,有盖。
敦(dui,音对):盛黍、稷、稻、粱用。三短足、 圆腹、二环耳、有盖。也有球形的敦。
豆:盛肉酱一类食物用的。上有盘,下有长握, 有圈足,多有盖。
饕餮乳钉纹
22
23
24
青铜器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 21世纪,止于公元前3世纪,大体上相当于文 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这与 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及衰亡相始终。
有学者把中国青铜时代从商周至战国划分为鼎 盛期、颓败期、中兴期、衰落期 4 个阶段。
其中盛肉的鼎是最重要的礼器。 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重达 875 千克,是已
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西周中晚期形成列鼎制度,即用形状花纹相同而
大小依次递减的奇数的成组鼎来代表贵族的身分。 据《春秋公羊传》何休注,天子用 9 鼎,诸侯用 7鼎、卿大夫用 5 鼎、士用3鼎或1鼎。同时,在 考古发现中,奇数的列鼎往往与偶数的盛黍稷的 簋配合使用。即9鼎与8簋相配、7鼎与6簋相配等。
也有学者将这一时期划分为殷商前期、殷商后 期、西周期、东周前期、东周后期 5个阶段 。
25
商代青铜器的发展与演变
鬼神观念统摄下的青铜艺术发展高峰。 类型丰富,多酒器、食器等。 装饰纹样由早期的单纯质朴向晚期的繁缛
华美转变。 整体具有庄重、威严、华丽和神秘的气氛
与色彩。 代表作品:《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35
商 后 期 龙 虎 尊
36
夏商西周美术ppt课件
辅助教学 阅读资料
辅助教学 视频资料
思考题
第一节 概述
• 夏商西周是青铜时代。
•
此间汉字已经形成,礼仪制度已经完备,为礼仪
制度服务的青铜礼器、玉器日臻完美。铸器、刻字、
雕花工艺严肃认真,视同神圣,倾注了当代人的最
高智慧,可谓时代精神的集体中体现。唯其如此,
商周青铜工艺成为后世难以企及的典范。
中国古代文化的奠基时代
遗 址
落式的群体布局方式。
湖北盘龙城遗址是中国现知第二座最早的商 代古城。它的殿堂建筑遗址尤其完整,是至今所 知的最早的“前堂后室”布局的建筑实例。“前 堂后室”的布局,奠定了直到封建社会末期中国 宫殿建筑“前朝后寝”的基本结构。
安阳殷墟是商代晚期的建筑遗址。
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
我国传统的民族形式的木构建筑基本形制确立 于西周。
分三类:独立的圆雕,附属于青铜器身上 的圆雕或浮雕,拟形器即器形与器体合而 为一的动物形象。
四川广汉三星堆商代青铜人面 商中期
人面纹方鼎 商代后期 高38.5,口长29.8,宽23.7厘米 959年湖南省宁乡县黄村寨子山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象尊 商代后期 高22.8,长26.5,宽14.4厘米 1975年湖南醴陵县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口向下吊悬而鸣之。大钟以木杆撞而鸣之。
•
鼓,湖北崇阳已出土了商代铜鼓,但迄今尚未发现周
代铜鼓。《诗经》有“钟鼓将将”的描述,证明周代有铜
鼓。
•
錞,即錞于,圆如碓头,上大下小,乐作鸣之,与鼓
相和。《周礼鼓人》云:“以金錞和鼓。”但迄今未见商
周遗物。
•
铎,似钟而小,有舌,以甬为柄,持而振之。钟、铙、
錞、铎被称为四金。常与鼓合用。
中国工艺美术史--周代 ppt课件
PPT课件
19
• 2006年汝城出土的西周有枚铜铙, 铙náo是古代的敲击乐器。
的下落,以至于传出此盘已毁于圆明园大火的说法,遂宣告“失踪”。直到1924年3月,逊
清内务府为核查养心殿的陈设,才意外地发现了它!起初还以为是赝品,后以旧拓本相对照,
方知确属真品无疑。溥仪知道此事后,立即令人拓出50份,分赠臣属。后来溥仪被赶出皇宫,
此盘与其他文物一起归故宫博物院珍藏;1949年解放前夕,被携往台湾
PPT课件
17
四、水器
• 匜(发“移”音):是周代新发明的器型,为注水器,圆腹有流,后有柄, 四足。一般被塑造为动物形。
• 它和盘经常配套使用,用它淋水洗手,流下的水用盘盛。
PPT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8
五、乐器
• 周代崇尚礼,周人认为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听好的音乐能够让人平和、 善良,心中不起杂念,所以周代的青铜乐器得到很大的发展。周人以乐为礼, 一切吉凶、宾、嘉、军礼都要遵循礼乐制度,这是一种等级制度的表现,是 统治者奴役劳动人民的工具,但不论怎样,礼乐在中国的文化发展上都作出 了不朽的贡献。
式样,常有固定的规格,而在装饰上,则反映出显著的秩序感。
PPT课件
5
周代的手工业很发达,主要的工匠来自于前商遗民,战国《考工记》所记周代 有“六艺”分为32个工种,例如:
攻木之工(木工)有七种:轮人(制造车轮和车盖)、舆人(制造车厢)、车 人(制造兵车、乘车和田车)、庐人(制造兵器的柄部)、匠人(造宗庙、明 堂)、弓人(造弓箭)、梓人(造簨虡—音为“笋举”,指编钟等悬挂乐器的 木架)。 攻金之工(金工)有六种:筑氏(作多锡的青铜器)、冶氏(作少锡的青铜 器)、凫氏(发福音)(制作錞『发纯音』于等乐器)、栗氏(制作量器)、 段氏(制作田器、钱、镈『发泊音』)、桃氏(制作剑)。 攻皮之工(皮革工)有五种:函人(制作皮甲)、鲍人(制作兵器套和皮配 件)、韗『发运音』人(制作鼓)、韦氏(制作熟皮)、裘氏(制作皮草)。 设色之工(画工)有五种:画工(绘制衣服和旗帜)、缋『发绘音』工(同 绘)、钟氏(染羽毛)、筐人(设色)、荒氏(湅『发练音』丝) 刮磨之工(雕工)有五种:玉人(制作玉器)、楖『发击音』人(刮削木器)、 雕人、矢人、罄氏。 搏埴之工(陶工)有两种:陶人(制作甗、鬲等需要挖琢的器皿)、瓬人(制 作簋、豆等圆器)。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ppt课件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一)夏朝的建立
朝代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阳城(今河南登封)
地位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 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史记∙夏本纪》
相关史事 禹继位后,征伐作乱的三苗
,稳定统治。他还“合诸侯于涂 山,执玉帛者万国”,以提高自
(三)夏朝的统治 2.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阳城(今河南登封)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中心区域: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二里头一号宫殿 复原想象图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四)夏桀暴政
夏朝前后经历了400多年,到统治后期,各种矛盾开始激化,国势走向衰弱。末代 君主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朝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周武王面对如此大的疆域,会采取怎么样的措施来巩固呢?
夏:50多万平方公里
商:100多万平方公里
西周:250多万平方公里
三、西周的兴衰
(三)分封制 小组合作完成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目的 为稳定周初政治形势
天子
依据
对象 权
内利 容义
务
等级
特点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宗亲、功臣等
统
①管理土地和民众,建立诸侯国; 治
了( B )
A.早期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的教训 C.礼乐制度的瓦解 D.战争导致的消极影响
1.盘庚迁殷
(1)原因: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2)影响: 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商朝形势图
二、商朝的统治
教学课件: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
添加标题
豆:陶豆的历史很早,在新石 器时期的彩陶中就有了,青铜 豆在西周才出现,它的造型是 浅盘粗柄,是用来盛菹醢等调 味品的(菹,发“租”音,意 为腌菜。醢,发“海”音,意 为肉酱)
添加标题
簠(发“斧”音):是西周才 有的食器,出现在西周后期。 浅腹,呈矩形,侧面看呈菱形, 它是用来盛稻粱的。稻粱在周 是珍贵的食物,使用簠来盛稻 粱,是以区别其他的食物。
一.“善叔”铜盨
二.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作精美, 出土时色泽光亮,通体基本无锈,是西周晚期青铜器 中少见的精品。这件盨器型、纹饰、大小均相同。器 身椭方形,弇口,垂腹,兽首耳有螺角;盖可卸置, 盖上两组不相连接的翼形纽;矩形圈足外侈,前后两 侧有弧门形缺口,沿部饰带状重环纹,由中线分左右, 器、盖中部饰瓦纹,盖顶饰夔龙纹,其中心兽目突起, 扉棱饰云纹,圈足饰垂鳞纹,器底有斜网格纹。通高 20.4厘米,口长16.5-23厘米,腹深9.3厘米,盖深 5.6厘米。这件盨器、盖对铭,共4行33字(含重文2 字),自右自左为:
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 门著作《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 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 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依据《考工记》所著,那时的工艺制作的分 工已经较为趋向专业化状态。
• 周代的手工业很发达,主要的工匠来自于前商遗民,战国《考工记 》所记周代有“六艺”分为32个工种,例如:
师克盨 【xu】
师克盨,高21cm,长 37.5cm。盨长方形,敛口, 圆角,双兽耳,圈足。有 盖,盖上有4个呈矩形的 短足。盖沿与器颈各饰窃 曲纹一道,盖上与器腹饰 瓦棱纹,盖之矩足上饰夔 纹。
盨盖与器有对铭,14行148字:
中国工艺美术史 3 夏商西周
妇好盘 商晚期
盂——盛水或盛饭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
永盂 西周中期
匽侯盂 西周
钺 商晚期
青铜工艺·装饰
动物纹 兽面纹(饕餮纹)—— 形象:鼻梁居中,左右对称 构成:单独纹样 分类:牛头、羊头、虎头
中国对饮食有着悠久的文化和独特的偏爱。“饕餮纹”代 表中国饮食文化,把"久久"的文字结合进去,以现代的表 现手法呈现出来。
史墙盘 1976年出土于陕西扶风(今宝鸡市扶风县),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 墙盘型巨大,底部铸有铭文284字,腹和圈足分别饰凤纹和兽体卷曲纹,雷纹填地,圈 足有折边。 • 铭文前段颂扬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共(恭)七代周王的功绩,后段记叙微氏 家族高祖、烈祖、乙祖、亚祖、文考和做本盘者自身六代的事迹。
东至鲁豫交界,北入河北, 达江汉流域,东起山东半岛,西
南接湖北。
及陕西西部。
2.工艺美术:制陶、铸铜、 2.观念:敬鬼神,嗜占卜,重祭
琢玉、制骨有一定规模。青 祀,尚白色,祖玄鸟
铜器中已经有了象征身份等 级的礼器,与礼制的政治制 度相呼应。
3.世风:尚享乐、重刑罚,轻礼 义,商王权威 4.文化中心:祭祀、占卜
天亡簋 西周早期
妊簋 西周
簠(fu, 音甫)——盛食器。盛粮食的日用品。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 盖,上下放置。
青铜簠 西周晚期
盨(xu, 音许)——盛黍、稷、稻、粱用。椭圆形,敛口,二耳,圈足,有盖。
青铜“伯多父”须 西周晚期
盘——盛水或承接水。多是圆形、浅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还有流。形制较小的 盘也用于盛水洗手,大型的盘则可用来洗浴。
鸭形盉 西周
爵(jue,音决)——饮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杯。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 旁有鋬(把手)。
中国工艺美术史——三章夏商西周PPT课件
第四节 结语
一、风貌与其演进
由以青铜器为代表的夏商西周的工艺美术风貌与其演进,可 得出以下四点:1、工艺美术品是为人生产的(心理和生理两 方面)。2、时代工艺美术的主流是官府制作。3、王朝的更迭 并不能使得工艺美术风格迅速改变。(如由商入周)
二、影响
夏商西周工艺美术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技术、造型、装 饰的承袭和礼乐制品的仿效方面。(如十二章纹的承袭)
十二章纹(p78) 《书经·益稷篇》称:“予欲观古人之象, 日、月、星辰、 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chi)绣以五彩, 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这些纹样多 用作古代帝王服饰,被认为是最尊贵的纹样。
第27页/共32页
十二章纹示意图:
第28页/共32页
十二章纹文字释解:
第29页/共32页
玉鹦鹉
玉凤
第25页/共32页
玉人
(二)西周
西周的玉器,由于与伦理道德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得到 社会的特别重视。玉器在西周主要作为礼器使用,体现周代 的等级名分制度。
作为礼器使用的玉器有:圭、璋、璧、琮、璇玑、玦和璜 等。(p80-p82)
第26页/共32页
二、染织工艺
西周的染织工艺: 西周时期的养蚕、缫丝、织帛、种麻、采葛、织绸和染色等 染织工艺,均有了专门分工。
第三章 夏商西周
(夏: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 (商: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神统) (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君统、分封、等级、 嫡长子继承制、宗法礼教制度)
第一节 绪言
一、时代与工艺美术
华夏土地上的诸多文化圈落发展到了夏商周时期开始凝聚、 重组,其直接的产物就是国家。
第15页/共32页
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优秀课件
• 依据《考工记》所著,那时的工艺制作的分工已经较为趋向专业化 状态。
• 周代的手工业很发达,主要的工匠来自于前商遗民,战国《考工记 》所记周代有“六艺”分为32个工种,例如: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利 簋 ❖ 中国簋西(周g早uǐ期)相的当青于铜现器在。的为大武
王时碗期,有用司来(盛官黍名、稷)稻利、所粱作等的。 祭器簋。的1形97态6年变出化最土多于,陕一西般临为潼。 是已园发腹现,的侈时口代,最圈足早。的商西代周的青 铜器簋。多高无2盖8厘,米无,耳或口有径二22耳厘。米。 圆形西,周侈和口春,秋鼓的腹簋常,带双盖兽,耳有垂 珥,二圈耳足、下四附耳有。方这一座时,期造还型出庄 重稳现定了。圈以足云下雷加纹方座为或地附,有腹三及 方座足饰的兽簋面。纹战,国圈以后足,饰簋夔就纹很, 兽面少巨见睛到凝了视。,森严可怖。腹 内底部在铸商有周铭奴文隶4社行会3,2字簋和,鼎述 及武一王样伐,纣也在曾甲作子为标日志晨贵,族并等逢 岁(级木的)器星物当。空据,礼书与记《载尚和书考·武 成》古、发《现淮,南簋子往·往兵成略偶训数》出等现古, 代文四献簋所与记五相鼎合相,配,具六有簋重与要七的 史料鼎价相值配。,藏八于簋中与九国鼎历相史配博。物 馆。
第一节 概论
• 西周虽然与商代之间有政治、思想上的种种联系,但是两代之间毕 竟存在诸多的不同。进入西周之后,商人商鬼神的观念逐渐淡薄, 祭祀的对象为天神、祖先等。商人尚奢靡的风气被压抑,特别是酗 酒,受到严厉的禁止。以嫡长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已经确立,王 朝的最高统治者被奉为天子,是天下的共主,其行为是天命的体现 。周人崇尚礼乐,礼乐成为文化的中心。繁琐的礼仪制度是人伦道 德的规范,处处体现着森严的等级观念。乐虽然表现为舞蹈,但是 其终极目的并非欣赏,而是为着协调贵贱尊卑,维护上下秩序。
中国工艺美术史(PPT 213页)
将原来的泥模刮去一层,刮去的厚度刚好是器物所需的厚度,然后与外范合范,合范时常在
内外模之间设子母扣以防错位,合范后用泥土加筑外范并留出浇注孔,浇注后经过脱范打磨
等工序使器物最终完成。这种合范法在商周时期普遍使用。
•8
目 前 所
司 母
知 最 重
戊 大
的 青
方
铜鼎
器(
晚
商
)
•9
青铜器的基本概念 青铜器的制造工艺(2/2) 青铜时代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是由青铜(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 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集造型、雕塑等多种艺术之成,具有极高的实用价 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中国文物艺术中的瑰宝,也是世界美 术史上的精华
中国青铜器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 高。中国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
•22
乳丁纹虎耳铜方鼎 商
通高97厘米 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23
•大禾人面方鼎 商代后期
器体呈长方形,立耳,四柱状足。
鼎腹的四面各以浮雕式人面 作主体装饰,面部较为写实,特 征突出,十分醒目。表情威严肃 穆,高颧骨,双眼圆睁,眉弯曲 ,唇紧闭。
双耳肥大,上饰勾云纹,下 有手爪形纹饰。地衬云雷纹。腹 部四角有外凸的扉棱,并带有齿 状凸饰,使形体庄重而富于动势 。足上部饰兽面纹,也饰扉棱, 与腹部呼应,下有三道弦纹。耳 外侧饰阴线夔龙纹。
,在漫长的时间里,中国的青铜器铸造技艺一直保持着其他国 家望尘莫及的水平。
夏
公元前21世纪
商
周
公元前17世纪
公元前11世纪
春秋
中国美术史夏商周 PPT
周 方 彝
周 (西 周) 偃侯
盂
周 ( 西 周 ) 召 伯 虎 簋
周 (西 周早 期) 外叔 鼎
周(西周早期)散氏盘
周 (西 周早 期) 鸟纹
爵
周 (西 周晚 期) 毛公
鼎
周(西周晚期)毛公鼎铭文
春秋中期兽形盛水器
春 秋 立 鹤 方 壶
春秋秦公簋
春 秋 兽 纽 缚
春 秋 桑 蚕 纹 尊
中国美术史夏商周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鼎: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大 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簋(gui,音轨):铜器铭文作“毁”,相当于现 在的大碗,盛饭用。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 有二耳。
鬲(li,音历):煮饭用,一般为侈口、三空足。
甗(yan,音演):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全器分上、 下两部分,上部为甑(zeng,音赠),置食物; 下部为鬲,置水。甑与鬲之间有一铜片,叫做 箄。上有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
青铜器的名称、种类与造型
角:饮酒器。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无两柱。有的有 盖。
斝(jia,音甲):温酒器。形状像爵,有三足,两柱,一 鋬。
春 秋 大 孟 姬 盥 缶
春 秋 错 金 乐 书 缶
春秋 (战 国?) 嵌赤铜 鸟兽纹 壶
战国早期镶嵌狩猎纹壶
战 国 子 禾 子 釜
战 国 人 形 灯
战 国 中 山 国 墓 银 首 男 俑 灯
战国 中山 国墓 十五 枝连 盏灯
战 国 云 纹 豆
战 国 嵌 赤 铜 兽 纹 铜 豆
觚(gu,音姑):饮酒器。长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 叭状。
觯(zhi,音志):饮酒器。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 瓶,大多数有盖。
2024版中国工艺美术史三章夏商西周PPT学习教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三章夏商西周PPT学习教案目录CONTENCT •引言•夏商西周时期工艺美术概述•青铜器艺术•陶瓷艺术•玉器艺术•纺织与印染艺术•总结与展望01引言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掌握夏商西周时期工艺美术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品探究工艺美术与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关系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鉴赏能力目的和背景010204课程内容概述夏商西周时期工艺美术的概述夏商西周时期工艺美术的主要种类和特点夏商西周时期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工艺美术与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关系分析0302夏商西周时期工艺美术概述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背景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创造了著名的二里头文化,成为华夏文明的源头。
商朝继夏朝之后的一个朝代,创造了著名的殷墟文化,青铜器制作技术达到了巅峰。
西周商朝之后的朝代,分封制、礼乐制等制度逐渐完善,工艺美术风格趋于成熟。
工艺美术的起源与发展起源工艺美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逐渐从实用品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
发展夏商西周时期,随着青铜器的出现和制作工艺的不断提高,工艺美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同时,玉器的制作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为当时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01020304青铜器玉器陶器漆器夏商西周时期工艺美术的特点陶器是夏商西周时期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器皿之一。
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提高,出现了彩陶、黑陶等多种类型,造型和装饰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玉器在夏商西周时期也占有重要地位。
玉器制作精细、造型多样,既有礼器、佩饰等实用品,也有观赏性的艺术品。
夏商西周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品是青铜器。
青铜器造型奇特、纹饰精美,体现了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
漆器在夏商西周时期也有一定的发展。
漆器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漆器色彩鲜艳、光泽度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
03青铜器艺术青铜器的种类与功能种类饪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杂器等。
2 中国工艺美术史夏商西周
南接湖北。
及陕西西部。
2.工艺美术:制陶、铸铜、琢 玉、制骨有一定规模。青铜 器中已经有了象征身份等级 的礼器,与礼制的政治制度 相呼应。
2.观念:敬鬼神,嗜占卜,重祭 祀,尚白色,祖玄鸟 3.世风:尚享乐、重刑罚,轻礼 义,商王权威 4.文化中心:祭祀、占卜
5.工艺美术代表:青铜器,发展
到鼎盛。
西周 奴隶制的强盛时期 1.统治区域:大于商,发祥 于今陕西扶风、岐山间的 周原。 2.观念:鬼神观渐淡薄, 祭祀天神、地祗、祖先 3.宗法:嫡长继承,统治 者为天子,乃天下共主 4.世风:抑奢靡,禁酗酒, 尚礼乐
一、材料与制作
青铜器——铜锡合金铸成的器物(也常含有少量铅),颜色呈青色。
在红铜中添加适量的锡可以降低熔点,并提高硬度。添加适量的铅可以降 低硬度。使青铜获得优良的韧性。
特点:1.熔点低(容易掌握铸造过程) 2.硬度高,根据铜和锡的含量比例 不同,能够得到不同硬度的青铜器; 3.在熔铸时由于铜液膨胀性加大,可 以减少气孔,得到清晰的花纹;4.加锡可以增加青铜器的光泽度。
父乙觯 商
小臣单觯 西周早期
父庚觯 西周早期
鼎,是青铜礼器中最重要的一类器物,自二里头文化时期开始出现,一直沿用 至明清时代,是青铜器中流行时间最长的器物。
云雷文扁足鼎 商早期
菱纹鼎 夏
司母戊鼎 商晚期 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重875公斤,高133厘米,横长110 厘米,宽78厘米
妇好夔足方鼎 商代后期 通高42.4、口长33、口宽25厘米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簋(gui,音鬼)——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饭用。
武王征商簋 西周早期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 物馆。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窃曲纹、云雷纹是商周期间较有代表性的几何纹样。
商周青铜器窃曲纹
云雷纹
第三节 玉器与其他工艺
一、玉石器
(一)夏商
夏商时代的玉器工艺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在商代晚期, 琢玉工艺有了巨大发展。首先是表现在那一时期出土的玉器 数量众多。 玉器的大发展还表现在材料的扩展上。例如和田玉数量的 增多。
西周食 器青铜 簋
(三)西周中晚期
从穆王(公元前976至前922年)开始西周进入中期, 青铜器的新风貌也越发成熟。 以食器为中心的礼器组合开始完备,而许多酒器器形相继消 失。中期以后,青铜器中成组成套的器物增多。这与西周人薄 鬼神而重礼仪的观念有关。
青铜“伯 多父”盨
(b)
►四、器型及其功能
商周的青铜器种类繁多,它们可以分成:礼器、乐器、工具、 兵器、车马器、杂器。其中礼器最为重要,按用途礼器又可分 为酒器、食器、水器及其他。
(一)酒器
在夏商,青铜酒器甚多,种类最繁,而入周以后,酒器地位 下降,种类和数量日趋减少。
青铜酒器线描图1:
青铜酒器线描图2:
问题: 请分别告知 右侧几件青 铜酒器的名 称
觚(gu)
卣(you)
尊
觥(gong)
(二)食器
西周时期,食器的地位上升,取代了商代酒器的地位而 成为礼器的中心。按照功能,食器可细分为鼎、鬲、甗等烹 煮器,簋、簠、盨、豆等盛食器。 青铜食器线描图1:
(二)动物纹
一直到西周早期,中国青铜器最重要的装饰题材都是兽面 纹。它通常作为主题纹样,出现在作品最醒目的位置。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饕餮)
商周青铜器凤鸟纹
青铜器夔(kui)龙纹
(三)几何形纹样
夏商西周青铜器上的几何纹随处可见,在夏和商的早期, 乳钉、网格、联珠等几何纹施用最多。至商中期到西周早期, 它们基本以辅助纹样的形式出现。到西周后期,瓦纹、重环、 垂鳞、环带等纹样又重新进入装饰的主流。(p48、
十二章纹示意图:
十二章纹文字释解:
第四节 结语
一、风貌与其演进
由以青铜器为代表的夏商西周的工艺美术风貌与其演进,可 得出以下四点:1、工艺美术品是为人生产的(心理和生理两 方面)。2、时代工艺美术的主流是官府制作。3、王朝的更迭 并不能使得工艺美术风格迅速改变。(如由商入周)
二、影响
夏商西周工艺美术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技术、造型、装 饰的承袭和礼乐制品的仿效方面。(如十二章纹的承袭)
一对铜球范
三、艺术的演进
(一)夏和商代早中期
夏(主要是二里头文化遗址)的青铜器制作还较为粗糙,但 如鼎和一些礼器及器物上的装饰纹样均被后来的商所继承。
商(早期文化遗址是二里岗)的青铜器制作已然形成系统, 酒器、烹饪和水器都有相当数量的发现。而且这些器皿的使用 已经同社会等级挂钩。
鼎在这一时期,不再只是一种实用品,也成为权力的象征。 相传夏禹铸九鼎以像九州,后来成为传国的重器。在商代, 用鼎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p41)
兽面纹 青铜方 鼎
乳钉纹 青铜爵
(二)商晚期和西周早期
从盘庚迁殷肇始的商晚期,商代的青铜器逐渐臻于极盛,中 国的青铜艺术则进入了第一个高峰。
著名的是司母 戊大方鼎 1939年 安阳武官村出 土,是为祭奠 商王之母戊所 铸。
商晚期的青铜器中大型青铜器颇多,上面的司母戊鼎便是 其中的代表。此外酒器在当时也是异常发达,这与商代的嗜 酒之风不无关系。 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建立了周。在西周早期的近百年中, 青铜器依然如商一般威严神秘,其造型和装饰很难同晚期商 代风格相区异。
第三章 夏商西周
(夏: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 (商: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神统) (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君统、分封、等级、 嫡长子继承制、宗法礼教制度)
第一节 绪言
一、时代与工艺美术
华夏土地上的诸多文化圈落发展到了夏商周时期开始凝聚、 重组,其直接的产物就是国家。
论述: 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西周食器缘何逐渐取代酒器,成为西周时期的重要礼器?(54) 2、夏商西周青铜器如何分类?艺术的演进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3、西周作为礼器的玉器有哪些?造型如何?(63) 4、十二章纹的象征含义(60)?
二、材料和制作
所谓青铜是红铜与锡的合金,但也常含有少量的铅。在红 铜中添加适量的锡可以降低熔点,并提高其硬度。而在其中 添加适量的铅,会使其硬度降低,但能使得青铜获得优良的 韧性。 古代铸造青铜器至少要经过炼矿、制范和熔铸等几个过程。 《荀子·疆国篇》有“型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的 记载,正是说明了青铜器制造的几个条件。(p39)
第二节 青铜器
一、引言
考古学家指出,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还应存在一 个铜石并用的时期。 夏商西周,青铜器不仅代表了最尖端的生产技术,是最重 要的人造物品,青铜礼乐器还凝聚了社会的思想观念,展现 着人们的精神信仰。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 而当时的“祀”与“戎”都与青铜器不可分离。
在国的基础上,阶级出现了,奴隶制度形成了,王朝建立 了。
在工艺美术层面,到了夏商周时期,石制工具逐渐淡出历 史舞台,其被更为先进的青铜器所替代。从夏王朝一直到东 周的春秋时期,这将近16个世纪的时间被后人称为“青铜时 代”。
二、工艺美术生产
除去简陋的制品自造自用以外,商与西周的工商业基本 由官府全权控制。直到春秋战国之际的“礼乐崩坏”,这 种严格的控制制度才得以改观,出现了大量的民间工艺作 坊。 王朝都城不仅是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包 括工艺美术在内的手工业最发达的地区。那里的制作通常 代表了时代的最高水平。
在商晚期的玉器中,艺术造诣最高的是饰件与陈设品。
玉鹦鹉 玉凤
玉人
(二)西周
西周的玉器,由于与伦理道德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得到 社会的特别重视。玉器在西周主要作为礼器使用,体现周代 的等级名分制度。 作为礼器使用的玉器有:圭、璋、璧、琮、璇玑、玦和璜 等。(p80-p82)
二、染织工艺
西周的染织工艺: 西周时期的养蚕、缫丝、织帛、种麻、采葛、织绸和染色等 染织工艺,均有了专门分工。 十二章纹(p78) 《书经·益稷篇》称:“予欲观古人之象, 日、月、星辰、 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chi)绣以五彩, 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这些纹样多 用作古代帝王服饰,被认为是最尊贵的纹样。
青铜食器 线描图2:
问题: 请分别告知 右侧几件青 铜食器的名 称
甗(yan) 鬲(li)
(三)水器及其他
与酒器、食器相比,水器的种类和数量都要少,但其中 也不乏精美之作。
五、装饰及其含义
(一)设计与构图
夏商西周青铜器的装饰走过了一个由简陋入繁缛华美,而 后再趋向单纯的历程。 夏商多为单独适合纹样,形制以对称居多;入西周后,装 饰则开始向二方连续演化。(p48/p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