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湖泊水量的影响因素
武汉城市洪涝问题及防治对策
2017年4月J o u r n a l o fG r e e n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第8期收稿日期:2017-03-11作者简介:刘 念(1990—),女,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给排水设计工作。
刘念(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23)摘要:以2016年武汉市城市洪涝灾害现象为例,探讨了城市内涝与洪水灾害的关系,分析了武汉市发生城市内涝的主要成因,并初步提出了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以期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提供有效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城市洪涝;成因;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T U 9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8-0168-031 引言2016年的夏天,对全国人民而言是不平凡的夏天。
受超强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城市多次受强降雨袭击,局部地区洪涝多发,长江水位一度超过同期水位,湖北、安徽、江苏、河南、贵州等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农田损毁、山体塌方等,经济损失惨重。
2016年6月1日至7月25日期间,多轮强降雨导致武汉城市洪涝灾害发生。
其中6月30日晚到7月2日20时,武汉市近两天累计降雨量达到315.8m m ,按武汉市国土面积8494k m 2计算,相当于下了22.5个东湖的水量(东湖最大容量为1.2亿m3),超过武汉全年雨量的1/3。
强降雨不仅导致武汉市数百处路段出现不同程度渍水,还造成长江武汉关水位快速上涨。
长江武汉关水位自7月5~25日超警戒水位27.3m ,持续21d ,最高峰达28.37m ,超过1937年的最高水位,在武汉历史上排名第五位。
2016年武汉遭受洪涝灾害,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解决城市洪涝问题迫在眉睫。
2 城市内涝与洪水灾害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排水系统排除能力致使城市道路及低洼区产生一定程度积水,影响城市交通和产生其他灾害的现象。
武汉市湖泊的开发和利用建议
武汉市湖泊的开发和利用建议武汉市有长江、汉水等9条河流流过其境,并有湖泊140多个,水面积为942.8平方公里,湖泊水面率11.1%,居全国大城市之首,其中有些湖泊如东湖,已成为广大市民休息、游览、开展水上活动的重要场所。
武汉市周围还有不少的塘池、低湿地和稻田。
这些湖泊、河流、沼泽、稻田都属于湿地的范畴。
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它是自然界中生物量最高、最富有生物多样性,具有防洪、防旱、调节气候、降解环境污染、科研教育、为人们提供休闲和娱乐的活动场所,同时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这一湖泊湿地系统,它对改善武汉市总体城市环境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这些作用往往不被人们重视,随着城市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开发,不少的湖泊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有些稻田也将成为过去,而且水域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因此,要发挥水体调蓄、调温、生活用水、灌溉、景观娱乐的多种功能的作用,使水体能可持续利用,首先必须加强污水处理,加强对湖泊水质的改造。
根据市局的要求,对现有湖泊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现汇报如下:一、武汉市现有湖泊的现状本次调查了七个城区,共有37个湖泊,面积总和为14954.13公顷,其中洪山区有19个湖泊,总面积为13889.4公顷,武昌区有5个湖泊,总面积为45.81公顷,江汉区有6个湖泊,总面积为51.26公顷,汉阳区有6个湖泊,总面积为959.66公顷,青山区有1个湖泊,总面积为8公顷。
表现有以下特点:1、湖泊分布较集中。
主要集中分布在洪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2.8%,而江岸、桥口没有湖泊分布,青山区仅占0.5%。
其中,洪山区水面积集中在东湖、汤逊湖、严西湖,它们分别占洪山区湖面面积的24.3%、26.4%和8.5%。
水面积大、水温高、水质好、水生植物资源丰富、适宜水生养殖是武汉市湖泊的特点。
从武汉市城市建设分区来看,在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大的内环线之内,湖泊分布极少,只有沙湖和四美塘的一部分。
武汉市江岸区湖泊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
缘乞科枚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1年3月第23卷第6期武汉市江岸区湖泊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胡唯,高艳,万帆(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14)摘要:根据新时期湖泊保护的要求,调查了武汉市江岸区湖泊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在湖泊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确立了未来湖泊保护的目标,并从湖泊水空间管控、湖泊水环境保护、湖泊水生态修复、湖泊监测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湖泊保护对策,为未来其他同类湖泊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湖泊保护;水空间管控;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1)06-0061-031引言武汉是“百湖之市”,众多的大小湖泊是武汉最大的资源和特色。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湖泊生态环境的保护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关注重点。
通过调查武汉市江岸区湖泊及保护利用现状,分析了江岸区湖泊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湖泊保护对策。
2湖泊现状概况2.1基本情况江岸区位于长江北岸,武汉市汉口东部,是武汉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武汉市政治和文化中心。
江岸区主要湖泊有鳍子湖和塔子湖,均属于城市型湖泊。
鳍子湖位于江岸区南部,台北路以东,宝岛公园内,湖泊水域面积约9.4hm2,岸线长度2km,常水位为18.12m,高水位为19.83m。
塔子湖位于江岸区北部,临近三环线,和谐大道以北,中一路以西,梦湖香郡小区内,属湖泊水域面积约31hm2,岸线长度3.6km,常水位为19.5m,高水位为20m02.2空间特征塔子湖和毓子湖位于中心城区,属于城市型湖泊,周边开发建设力度较大。
湖泊周边现状用地主要为居住用地,周边均被居住小区围合,水系空间较为局促,公共开敞空间不足。
湖泊沿线绿地面积普遍较小,平均绿带宽度在10m左右,建筑紧邻湖边,缓冲进深不足。
2.3水质现状根据《武汉市水功能区划》,鳍子湖和塔子湖水功能区划均为景观娱乐区,水质管理目标均为N类。
大型城市浅水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以武汉东湖为例
大型城市浅水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以武汉东湖为例大型城市浅水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以武汉东湖为例大型城市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一直是一个极为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作为中国著名的大型城市,武汉市不仅是经济中心,也是文化中心,其中东湖作为武汉市的城市湖泊,一直是武汉市民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近年来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的不断增加,东湖的水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首先,大量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导致东湖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污水直接排放到湖泊中,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重金属以及其他毒性物质,严重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另外,大量的生活污水也直接排放到湖泊中,其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有机物质,污染了湖泊的水质。
其次,湖泊周边的建设活动也对东湖的水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城市的扩张使得湖泊周边的土地被大量开发和利用,导致大量的城市污水和雨水排放到了湖泊中。
此外,建设活动还引起了大量的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进一步污染了湖泊的水质。
同时,建设活动还给湖泊周边的植被和动物带来了很大的破坏,破坏了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武汉市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首先,明确责任,建立了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专门的综合治理方案。
其次,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体系,并制定了严格的水资源保护政策,严禁乱排污水。
同时,逐步提升了污水处理和排放标准,建设了大型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有效地减少了污水对东湖水体的污染。
此外,武汉市还注重湖泊周边的生态修复和保护。
通过植树造林、湿地建设等方式,恢复了湖泊周边的植被覆盖,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同时,加强了湖岸带的生态保护,保护了湖泊周边的生态系统。
综合治理的过程中,武汉市不仅注重治理措施的执行,也注重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
通过广泛开展环保宣传,号召市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增强了公众对水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同时,积极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理手段和方法。
热点专项04湖泊-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解析版)
热点专项04 湖泊近30年来,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湖泊趋于萎缩。
研究表明,不同面积湖泊萎缩的主要影响因子间存在显著差异。
下表示意部分因子对该地区不同面积湖泊的影响程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因子类型影响程度/%小面积湖泊中面积湖泊大面积湖泊降水量35.434.10.7气温0.04 2.614.3潜在蒸散量 4.99.916.2原煤开采24.10.932.1有效灌溉面积31.238.529.1放牧强度 1.4 3.8 6.71.影响程度与湖泊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且具有直接成因关联的因子是()A.气温B.有效灌溉面积C.潜在蒸散量D.放牧强度2.从水循环角度,原煤开采导致该地区湖泊萎缩的关键环节是()A.地下径流B.降水C.蒸发D.地表径流3.降水量对大面积湖泊的影响程度较低,主要因为大面积湖泊()A.补给方式少B.集水面积大C.调蓄能力强D.受人类干扰小【答案】1.C 2.A 3.B【解析】1.由表可知,气温、潜在蒸散量、放牧强度的影响程度与湖泊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但气温、放牧强度与湖泊面积无直接因果关联。
湖泊面积越大,蒸发面的面积越大,潜在蒸发量就越大,反过来也会加速湖泊的萎缩,因此潜在蒸散量的影响程度与湖泊面积不仅呈显著正相关,而且具有直接成因关联,C正确,AD错。
结合表格信息,有效灌溉面积与湖泊面积并没有呈正相关关系,B错。
故选C。
2.采煤导致地下水水位急剧下降,地下径流对湖泊的补给减少甚至缺失,导致湖泊萎缩,A正确。
原煤开采对降水和蒸发影响不大,BC错。
一般而言,原煤开采没有直接拦截入湖的地表径流,所以地表径流不是最关键的环节,D错。
故选A。
3.大湖泊往往流域面积也大,不仅依靠湖盆附近的降水,更多依靠的是全流域不同区域的降水及其他水源补给,因此降水量对其面积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B正确,湖泊面积大,补给方式多,A错。
调蓄能力强是湖泊面积大的果,不是原因,C错。
大面积湖泊受人类活动的干扰不一定小,D错。
武汉市湖泊现状的思考与对策
N o n g t i a n s h u i l i湖泊是武汉市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居生活环境的提高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近年来武汉市湖泊治理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管理也日臻完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湖泊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本文针对武汉市湖泊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武汉市湖泊治理的对策。
湖北省以“千湖之省”著称,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省会城市,以!""个湖泊赢得了“百湖之市”的美誉。
百湖之市,是名片,是美誉,更是责任。
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出“锁定岸线、全面截污、还湖于民、一湖一景、江湖连通、科学利用、全民护湖”的护湖方针,出法规、立机构、编规划、建机制,保护好湖泊已成为全市人民共同的愿望,湖泊保护任重道远。
一、近年来湖泊治理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群众环保意识不断加强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各项法律、法规和地方规章制度陆续出台、完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逐步被人民群众接受、拥护并自觉践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湖北省及武汉市针对地方实际情况和需要,亦制定并颁布了《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武汉市湖泊保护总体规划》等地方法规,为湖泊治理和保护提供了宏观指导和要求。
在各级部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武汉市湖泊治理和保护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确定湖泊“三线一路”、实施湖泊普查、编制湖泊资料汇编和工作手册、设立湖泊岸线界桩和宣传牌、编制“一湖一策”、设立各级湖长…;努力换来了喜人的成绩,目前武汉市!""个湖泊的相关参数、岸线范围、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均已调查清楚、形成正式文件资料;在各级部门的引领下,人民群众意识到湖泊保护的重要性,各项政策正在不断落实。
二、湖泊现状存在的问题!、有些湖泊治理对策不能很好执行各项法规、制度、湖泊治理和保护对策,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很难执行的情况。
武汉市后官湖水环境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Vol. 51, No. 5May, 2020第51卷第5期2 0 2 0年5月人民长江Yangtze River文章编号:1001 -4179(2020)05 -0047 -07武汉市后官湖水环境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杨水化1,杨寅髀2 ,軒帯1 ,虽永榷1(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51)摘要:水环境精细化管理背景下湖泊水质演变特征分析对湖泊水环境整治规划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后官湖2010 -2018年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营养状态评价法■从年份、月份、季度、水期等4个时间角度分析了后官湖水质浓•度、水质类别和富营养化演变特征。
结果显示:2010 -2018年后官湖总磷、总氮浓度呈上升趋势,高猛酸盐指数、氨氮呈下降趋势;2015年以来,后官湖水质为W 类,超标因子为总氮、总确,受 农业种植、城镇生活污水澎响最大;湖泊呈中营养化状态,且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有增加趋势;四季中,除春季水质达标外,其余季节均超标;多年月平均水质除4 ~6月达标外,其余月份均超标。
后官湖湖边与湖心的水质 差别较小,说明后官湖属于均匀混合型湖泊。
月均降雨量、气温和水位等水文气象指标与水质浓•度指标的相 关分析表明:降雨量、气温与总氮、溶解氧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余指■标浓度与水文气象无相关关系。
关 键 词:水环境;单因子评价法;综合营养状态评价法;影响因素;后官湖中图法分类号:X52 文献标志码:ADOI : 10.16232/j. cnki. 1001 -4179.2020.05.008后官湖是武汉市蔡甸区重要的水源地,毗邻武汉 市经济开发区,新区的开发和建设给后官湖水质带来 重大影响,水质问题引起了管理部门和学者的重视。
裴来政等⑴通过卫星影像发现后官湖面积在2000 ~ 2011年间从17. 120 km?缩减到14. 467 km 2o 黄宇 等⑵研究发现,后官湖水质表现出污染强度为“西低东高”的污染特征,且总氮(TN )和总磷(TP )为超标最严重因子。
210974840_基于GWR模型的降雨事件前后武汉市东湖悬浮物浓度变化影响因子研究
0引言﹐武汉市作为百湖之市其湖泊水环境直接影响着周边居民生活、城市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
近年来,随着武汉市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实施,已基本实现“污水进管网、雨水入湖塘”目标,当前的城市内部湖泊水体污染主要来源为雨水径流[1],对降雨事件前后湖泊水质的影响因素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学者们对水环境的影响因素研究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其中针对土地利用因素对雨水径流问题的影响研究较多[2,3],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的差异会导致水质浓度有规律地差异分布。
伴随着道路建设蓬勃发展,交通活动日趋频繁,由路面径流冲刷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而产生污染也引起了人们重视[4,5]。
但已有研究主要从水质的整体状态展开分析,将研究对象视为整体对其水质或污染源进行分析[6],但当水体面积较大时,其水质分布及其影响特点具有空间异质的特点,整体性的分析难以揭示影响因素作用的空间分布异质的特点,缺少对典型降雨事件带来的水质影响特征的精细分析。
地理统计学中的地理加权回归(GWR ,Geographic weighted regression )模型可探究不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强度和作用方向,并反应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特点[7],在不同行业中有着广泛应用,如生态指数、空气质量与碳排放指数等环境空间异质性分析。
赵晶娅等[8]运用美国洛杉矶市的人口、路网、交通等数据,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多个影响因素对二氧化氮排放量的影响;陈晓辉[9]等利用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福州市不同建成区域环境对生态指数的影响,定量分析了生态指数的空间异质性;Wang [10]等使用GWR 模型,分析路网交通特征对城市空气质量的空间异质性影响;袁长伟[11]等基于我国各省运输业规模、技术以及结构三大影响因子,构建各省的碳排放量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而实现各地区碳减———————————————————————作者简介:甘文霞(1987-),女,湖北洪湖人,博士,研究方向为遥感技术行业应用;杨如琴(通讯作者)(1988-),女,湖北监利人,博士,研究方向为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应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满足我国北方需水要求的战略性工程,是调整水资源空间布局,解决我国北方缺水问题的紧迫任务,工程的兴建必将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是,跨流域大规模调水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水源地的影响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没有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监测和研究,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很难得出科学的结论的。
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省的粮仓和重要的产业基地,是汉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中心。
由于调水的影响,汉江丹江口以下的流量及季节性分配将发生变化,航运、水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以及城市发展等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汉江中下游地区在21世纪的持续发展1,2。
因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地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慎重地研究分析。
1 汉江中下游地区概况汉江发源于秦岭山地,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全长1557km,流域面积15.9×104km2,丹江口以上为上游,丹江口至碾盘山之间为中游,碾盘山以下为下游。
汉江位于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具有承南启北的区位功能,是连贯我国中西部的发展轴,也是大西北通江达海的通道,特别是北煤南运、西油东送、南水北调的传输带,起着中国中部全方位开发的枢纽作用3,4。
1.1 自然环境概况丹江口以下的汉江中下游地区大部分位于湖北的腹地,干流总长652km,自西北向东南纵贯湖北省28个县市区,流域总面积6.4×104km2,在湖北境内面积4.6×104km2 5图。
汉江中下游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降水量800mm—1100mm,降雨集中在5—9月,年内时空分布不均,易发生洪涝和干旱灾害。
汉江中下游地表水资源量为137.1×108m3,地下水资源量为55.8×108m3,扣除重复计算后,自产水资源总量148.1×108m3,入境客水量多年平均为404.4×108m3,人均和亩均水资源量偏低5,6。
加强武汉市水资源与湖泊保护对策研究
区,水资源利用条件差 ,缺水问题较为严重 ,即使在
大汛之年 ,也往 往是一 边 防汛 ,一 边抗 旱 。 ( )河 流湖泊 与水库 T程 并 存 二 长 江 f南 向北流经 武 ’ , 内流 程 145 里 , } 1 『 义市 境 4 .公 水 面宽 10— 00米 ;长 江最大 支 流汉 江 南西 向东流 00 20 人 市境 ,境 内流程 6 2公 里,水面 宽 10 4 0米 。市 0~0
【 关键词】 武汉市;水资源 与湖泊保护;对策研究
【 中图分类 号] 7 【 X3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 号]0 5 3 8 ( 0 8 5 0 8 5 l 0 - 9 0 2 0 )0 —0 3 —0
水是生命之源 , 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 武’ 市水资源相对丰富 ,湖泊众多,对促进武汉经济 7 义 社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然而 , 随着一 化 、 城市化加快发展 ,武汉填占湖泊时有发生 ,水污染屡 禁不止。加强武汉水资源与湖泊保护 ,是落实科学发 展观 ,构建 “ 两 ”社会 ,促 进武 汉经 济又好 又快 发 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战略举措。
收 稿 日期 :2 0 —92 0 80 —有较多的水
《 长江论坛 》20 . 0 85期
总第 9 2期
武汉、中部与长江流域发展研究
利 T程设 施利 用 ,缺水矛 盾不 太 突 出。而 丘 陵区 F于 } 1 地表径 流属雨 洪性质 ,是 武、 『 义市典 的缺 水 区 ,位 于 北 部 的黄陂 、新 洲是武 汉 市缺 水 问题最 为 突 出的两 个
20 00年却 遇上 严重 旱灾 。降雨 年 内分布 不均 , 常导 经 致 季 节性缺 水 ,如再 遇干 旱之 年 ,缺水 问题将 更加 突 … , 1农 业生 产 和人 民生 活 一定 的影 响, 给 一 带来 全市受 早 面积 达 20万 亩 ,几十 万人 发生饮 水危机 ,近 百万 5 人 饮水 难 ,受地 形地 势 的影 响 ,区域性缺 水问题也 较 突 出。 全市 海拔 5 米 高程 以下 的平 原 区约 占全市 总 0
关于武汉市湖泊调蓄调洪潜力的思考
收稿日期:2014-12-19第一作者信息:周耀华,男,注册咨询(投资)工程师,E-mai l :1500753532@ 。
关于武汉市湖泊调蓄调洪潜力的思考周耀华仲伯彬史银桥(武汉市水务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10)摘要:湖泊众多是武汉市防内涝的有利自然条件,比新建排水泵站、蓄水池,增加地面入渗等工程措施更有优势。
充分发挥武汉市湖泊调蓄调洪潜力,是武汉市防内涝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针对武汉市各水系普遍存在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湖泊在规划设计和调度运用中的现状问题,借鉴水库的规划设计及其调度运用情况,对完善湖泊规划设计及其调度运用进行探讨,分析预测武汉市湖泊调蓄调洪潜在的防内涝效益,提出统一湖泊规划设计特征技术参数术语,启动各水系湖泊排水优化调度研究,重新拟定湖泊特征水位、特征容积等技术参数,编制湖泊调度图等建议,为武汉市湖泊优化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汛前抢排预降水位;扩大调蓄容积;调洪容积;湖泊调度图;防内涝效益预测;武汉市中图法分类号:P343.3;T V6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264(2015)03-18-04现代地质学定义湖泊为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
湖泊具有调蓄、灌溉供水、养殖、航运、景观娱乐等功能。
武汉市总面积8494.41km 2,中心城区及新城区共有166个湖泊,其中中心城区湖泊40个,新城区126个,湖泊总汇水面积5925.2km 2,正常水位时的水面总面积达到779km 2,湖泊最高水位时的水面率达到11.1%,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1]。
目前,这些湖泊都参与了暴雨径流调节,在防内涝减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武汉市城区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为50年一遇至100年一遇,湖泊汇水区排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为3年一遇至5年一遇,目前,各水系泵站及湖泊汇水管渠排水能力普遍偏低,把武汉市湖泊像水库一样调度运用,充分发挥武汉市湖泊调蓄调洪功能的潜力,可取得很好的防洪减灾效益,是十分重要的防内涝措施。
武汉的湖泊调查报告
武汉的湖泊调查报告一·调查的背景进入初中后,就经常奔波于培训机构之间,每次都要经过武汉的东湖,早就有此意向想要做一份调查报告,所以选择这个选题,主要是想通过此报告来展现武汉的湖泊的现状,希望能以此向大家展示武汉的湖泊的美,更希望大家爱护环境,爱护湖泊!二·调查结论1·湖泊的美东湖墨水湖月湖这是200年前的武汉,周围布满湖泊,可以说漂在水上。
这是民国时期的武汉的湖泊,也有100余个大小不一的湖。
您知道,享有“百湖之市”美誉的武汉还剩多少湖泊吗?您了解,江城这片“梦里水乡”现存湖泊的面积吗?权威部门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武汉城区湖泊由建国初的127个锐减至目前的38个。
社会各界大声疾呼:保湖治湖,刻不容缓!“湖泊是地球妈妈明亮的眼睛”,曾经,武汉市内数百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遍布三镇,武汉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百湖之市”,湖泊成为武汉市民的骄傲。
然而,武汉市水务局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近30年武汉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50年来,近100个湖泊人间“蒸发”,杨汊湖、范湖等耳熟能详的名字仅仅成为带“湖”字的符号。
目前中心城区仅存的38个湖泊,仍面临着继续被侵蚀的危险。
我国湖泊与水资源环境研究领域权威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金伯欣等专家认为,武汉湖泊数量减少、面积锐减,既有特殊历史背景下围湖造地、围湖养鱼的“历史之殇”,也有因城市建设需要而填湖占湖的“发展之殇”,更有屡禁不止的违法填湖的“现实之殇”。
武汉曾经优于水,如今却忧于水。
面对严峻的湖泊保护形势,武汉市长阮成发在多次重要会议上大声疾呼:“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湖泊!”“要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来治理湖泊,保护湖泊!”金伯欣教授也呼吁:“政府当需铁腕治湖,市民也应主动保护。
”武汉在湖泊保护方面也做了诸多努力,出台《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实施“一湖一景”、“清水入湖”、“大东湖水网”等治湖工程。
但是,一方面在花巨资治湖,一方面湖泊却在继续遭到侵蚀与破坏。
后湖生态保护与水环境综合治理
后湖生态保护与水环境综合治理后湖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一处天然湖泊,也是武汉市的重要水源地和生态保护区。
然而,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后湖的水环境逐渐恶化,生态环境也面临严峻挑战,急需进行综合治理和保护。
一、后湖生态环境问题后湖面积约2000多公顷,是武汉市最大的湖泊之一,湖区周边是湖北省最早的城区之一,市区中心商业区的开发也在不断拓展,而这些因素对湖泊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水质恶化后湖的水质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流入湖水的污染排放、化肥农药的使用、固体废弃物的丢弃等,湖水已经严重受到了污染,哪怕是在阳光明媚、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湖面依然浑浊,水质严重滞留。
2.湖岸线问题湖泊岸线的开发是后湖问题之一,许多周围的项目在后湖的形态和生态环境上造成了相当大的不利影响,例如过度开垦沿岸地区、拓展人工沙滩等,严重影响到湖泊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平衡。
3.湖区污染后湖周边有很多工业企业,它们的排放很可能影响到湖泊的水质,而且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人口增长就意味着大量的废水排放和产生的垃圾,这些污染物会深深地嵌入湖泊中。
二、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为了保护和治理后湖的环境,广大社会力量和相关机构已经开始行动了起来,那么,我们究竟可以做些什么呢?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针对生态问题,后湖周边的中小城市,应该进行严格的规划、整治和管理,保护湖泊环境。
修建公园、公共花园等绿化工程;限制高污染行业的产业区;设立生态用途的土地开发和自然保护,来保障城市环境的健康发展。
2.开展水源保护后湖是武汉市的重要水源地,它的水质和数量都极为重要。
为了确保后湖水源的正常供应,应该开展水源保护,科学的保护消除后湖及其周边地区污染,利用工业革命提供的新技术,来找到针对湖泊问题的最佳解决方式。
3.加强政策引导对于开发商和工业企业,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让它们依法兴业,尽可能地减少湖泊环境污染。
此外,政府应将环保任职者配置到后湖水质治理中,加强环保系统办事效率,确保产业发展和后湖的生态环境都受到合理的保障。
武汉市水资源供用水量及其结构分析
武汉市水资源供用水量及其结构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全市现状年供用水能力及其结构进行了分析,摸清现状概况,并针对当前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为保障水资源供需相对平衡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供用水量分析1.基本情况武汉市江河纵横,河港沟渠交织,湖泊库塘星罗棋布。
全市水面总面积2117.6km2,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水面率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
武汉市地处长江中游下段,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因其地理位置、环境特殊,易受高空槽、高原槽、中低层切变线、台风等影响,形成多雨天气。
但水资源年际、年内分布极不均匀,沿江及平原地带水多易涝,山区、丘陵区岗地水少易旱,旱涝交替,需要合理开发利用、调配水资源,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
2.供水能力及结构分析2.1供水工程供水能力据《武汉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10-2030年)》,水利工程年总供水能力:全市总供水能力57.2622亿m3。
其中水利工程保证率P=75%的可供水量为18.8750亿m3,占总供水能力的33.1%;自备水源工程22.4424亿m3,占总供水能力的39.0%;公共供水工程年供水能力15.4198亿m3,占总供水能力的27.0%;地下水工程年供水能力0.5250亿m3,占总供水能力的0.9%[2]。
2.2现状供水量及其结构分析2.2.1分工程类别供水量全市蓄、引、提工程总供水量37.4832亿m3。
其中,蓄水工程供水量6.8826亿m3,占总数18.4%;引水工程供水量3.7282亿m3,占总数9.9%;提水工程供水量26.8724亿m3,占总数71.7%。
2.2.2分供水部门供水量公共自来水供水:中心城区自来水现状实际供水总量为9.12亿m3。
自来水厂水源地主要是长江、汉江。
新城区(各县区)自来水现状实际供水量2.1850亿m3。
自备水源供水:自备水厂现状实际总供水量12.8966亿m3。
其中,主要自备水厂(年取水量400万m3以上)供水量12.2232亿m3,占95.0%。
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实施细则
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湖泊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以及提供水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对武汉市湖泊的保护工作,制定了《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
为了进一步明确条例的具体实施细则,特制定本细则。
二、湖泊分类和等级划分根据湖泊的功能和重要性,将武汉市湖泊分为三类:一类湖泊、二类湖泊和三类湖泊。
一类湖泊为重要湖泊,二类湖泊为较重要湖泊,三类湖泊为普通湖泊。
湖泊的等级划分将根据湖泊的水质、水量、生态环境等因素进行评估。
三、湖泊保护目标和原则湖泊保护的目标是保护湖泊的生态环境、维持湖泊的水质和水量、促进湖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高湖泊的环境质量。
湖泊保护的原则包括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生态恢复、综合管理、加强监管等。
四、湖泊保护的主要措施1. 湖泊保护区划:根据湖泊的等级和功能,划定湖泊保护区,明确保护区的范围和管理措施。
2. 湖泊水质保护:加强对湖泊水质的监测和管理,建立水质标准,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湖泊的水质。
3. 湖泊生态修复:对受损湖泊进行生态修复,包括湖泊的植被恢复、水生生物保护、湖泊湿地的恢复等。
4. 湖泊环境整治:加强湖泊周边环境的整治,包括管理湖泊周边的污染源、修复湖泊周边的生态环境、改善湖泊周边的景观等。
5. 湖泊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湖泊保护的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和职责,加强湖泊保护的组织和协调。
五、湖泊保护的监督和评估1. 监督机制:建立湖泊保护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湖泊保护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评估机制:建立湖泊保护的评估机制,定期对湖泊的保护状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湖泊保护工作的参考依据。
六、湖泊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对湖泊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湖泊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增强公众参预湖泊保护的积极性。
七、湖泊保护的经费保障加大对湖泊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通过政府投资、社会资金等多种方式,保障湖泊保护工作的资金需求。
长江汉口水位受鄂东北及汉江来水影响分析
长 江 汉 口水 位 受 鄂 东 北 及 汉 江 来 水 影 响分 析
邹 红 梅 , 世 强 , 瑜 彬 李 陈
( 江 水 利 委 员会 水 文局 水 文 气 象 预 报 处 , 北 武 汉 4 0 1 长 湖 3 0 0)
摘 要 : 响 长 江 中 下 游 干 流 汉 1 站 水 位 的 因素 众 多 , 不 仅 受 上 游 干 流 、 流 汉 江 来 水 的 影 响 , 且 还 受 下 游 影 7 其 支 而 九 江 站 以 及 鄂 东 北诸 多 中 小 支 流 回 水 顶 托 的影 响 , 此 复 杂 的 来 水 情 况 下 , 口站 水位 预 报 难 度 较 大 。基 于 在 汉 折 扣 系数 法 对 鄂 东北 汛期 来 水 顶托 影 响 进 行 了分 析 , 时 以 2 1 同 0 0年 7月 汉 口 出现 洪峰 水 位 2 . 1m 的 洪 水 7 3 预 报 为例 , 过 分 析 水 位 流 量 关 系及 相 关 图模 型 的 方 法 , 究 汉 江 及 鄂 东 北 诸 支 流 来 水 对 汉 口水 位 的 影 响 。 通 研 研 究 结 果 可 为 汉 口站 在 复 杂 来 水 情 况 下 的 水 情 预 报 积 累 经验 。
游 九 江站 同时 水位 越低 , 时相 应河 道水 面 比降 大 , 此 洪
水 波 展 开 量 也 大 , 汉 口站 相 应 的 水 位 越 低 ; 流 汉 江 则 支 沙 洋 站 同 时 流 量 越 小 , 应 查 出 的 汉 口水 位 越 低 , 图 对 见
1。
1 汉 口水 文 预 报 方 案
长 江螺 山水 文站 控 制 着 长 江 干 流 宜 昌 以上 、 流 支 清江、 洞庭 湖 湘 、 、 、 四水 和松 滋 、 资 沅 澧 太平 、 池三 口 藕
武汉某湖水体中COD变化规律及其成因探讨
武汉某湖水体中COD变化规律及其成因探讨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武汉市内的水环境质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湖泊是城市中重要的水资源,一些湖泊的水环境质量变得越来越复杂和严重。
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描述水质的关键参数之一,它主要用于表征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和水体的污染程度。
因此,针对湖水体中COD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进行探讨显得十分必要。
湖泊中COD的变化通常受到水体自身特征和其周边环境特征的影响。
在武汉市内,湖泊中COD的变化规律通常表现为季节性变化、日变化以及区域差异性变化。
季节性变化:湖泊中COD的含量通常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在春季和夏季,由于水温较高和水体光照充足,湖泊中的藻类和浮游植物生长旺盛,同时由于藻类和浮游植物的死亡会产生一定的有机物,因此湖泊水体中COD含量相对较高。
而在秋季和冬季,由于水温较低和水体光照不足,湖泊中的藻类和浮游植物生长较为缓慢,导致水体中的COD含量相对较低。
日变化:湖泊中COD的含量通常也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而呈现出日变化规律。
在白天,太阳辐射会促进藻类和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导致水体中的COD含量增加;而在晚上,水体中的藻类和浮游植物生长减缓,所以水体中的COD含量相对较低。
区域差异性变化:湖泊中COD含量的区域差异性通常与其周边环境特征有关。
例如,一个湖泊的COD含量可能会受到周边工业企业和生活区的影响而产生明显差异。
湖泊水体中COD含量的变化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
自然因素:湖泊水体中COD含量的季节性变化通常是由于水体自身特征所导致的,例如水温、光照、水质等变化。
湖泊水体中COD含量的日变化通常是由太阳辐射的影响所导致的。
此外,季节性的大气降水量和降雨分布也可能对湖泊水体中COD含量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人类活动因素:湖泊水体中COD含量的变化还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武汉市湖泊面积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武汉市湖泊面积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实验报告成员:一、实验背景曾经,武汉市内数百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遍布三镇,武汉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百湖之市”,湖泊成为武汉市民的骄傲。
然而,据2010年武汉市水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几十年来武汉的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五十年来近100个湖泊人间“蒸发”,中心城区仅存的38个湖泊,还面临着继续被侵蚀的危险。
众所周知,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和消亡的原因之一。
但对武汉市消亡的近百湖泊而言,这一因素几可忽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的湖泊被填,用以养殖或者建造城市用地。
客观地说,武汉湖泊的大面积缩小和消亡,有着特殊的历史原因。
武汉市水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武汉市缩减的湖泊面积有六成是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填湖造地和围湖养鱼造成的,武汉市的各大湖泊几乎均受波及。
特别是面积较大的湖泊,在这一阶段面积剧减,有的甚至完全消失或转化为人工精养鱼池,如东西湖、杨汊湖等;有的则被切割成若干小湖泊,如沙湖、东湖等。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武汉市逐渐加快旧城改造和城市道路建设,旧城的改造和城市的兴建,使得土地的价值不断上升,道路的规划和商品房、工厂厂房的兴建,在巨额利益趋势下,填埋湖泊的惩罚已经不被人所重视,填埋的湖泊特别是一些被污染了的湖泊上长起了繁华的街市,大量的湖泊在城市的喧嚣中流干了最后一滴眼泪。
二、实验意义湖泊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具有调节河川径流、发展灌溉、提供工业和饮用的水源、繁衍水生生物、沟通航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以及开发矿产等多种功能,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湖泊及其流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湖泊本身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在人与自然这一复杂的巨大系统中,湖泊是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联结点,是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等关系密切,具有调节区域气候、记录区域环境变化、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繁衍生物多样性的特殊功能。
武汉市水资源现状概述4600字
武汉市水资源现状概述4600字本篇论文目录导航:武汉市水资源危机化解路径探究武汉市水资源发展新思路探析绪论武汉市水资源现状概述武汉市水资源危机化解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国外水资源危机化解成功经验借鉴化解武汉市水资源危机的途径探析武汉市水资源治理问题研究结束语与参考文献2 武汉市水资源现状概述2.1 武汉市基本水情2.1.1 河流、湖泊数量多,水域面积广武汉市对水资源的开发以地表水为主,拥有众多的河流及湖泊,水域面积广。
全市5km 以上的河流共165 条,境内总长2166.4km,河道水面面积471.31 km2,河道水面率(水面面积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比例)为 5.57%.以市区内部的长江为例,在武汉市的境内流程达到144.5km,水面宽度1000~2000m.而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在武汉市境内的流程也达到62km,水面宽度100~400m.全市共有湖泊166 个,湖泊水域面积达到779.56 平方公里,占全市水域面积的36.8%,中心城区有湖泊40个。
在全市的湖泊中,面积在3.33 平方公里以上的有31 个。
武汉市最大的湖泊是梁子湖(跨行政区湖泊,在武汉市内面积158.7 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最大湖泊是东湖,东湖也是全国最大的城中湖,面积33 平方公里。
2.1.2 少数河流及湖泊的污染程度加剧尽管武汉市呈现出总体水质情况较好的特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河流和湖泊的污染加剧。
2006 至2011 的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据统计,河流方面,在2009 年之前,作为武汉市主要引用水水源的长江武汉段以及汉江武汉段的水质均呈现了好转的态势但蚂蚁河的水质较2009 年有所下降。
在湖泊方面,全市主要检测湖泊按功能类别统计如下(表2.1),水质劣于Ⅴ类的湖泊的数量除2007 年,其它年份与上一年相比逐年减少,但是到2011 年劣V 类湖泊的数量又略有回升。
其中,部分大型湖泊如南湖和东西湖的水质每年都被检测出为劣Ⅴ类。
城市空间拓展对湖泊水质影响及对策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城市空间拓展对湖泊水质影响及对策研究——以武汉市为例姜勇
【期刊名称】《城市规划》
【年(卷),期】2018(042)006
【摘要】探讨武汉市湖泊水质的变化特征与趋势,从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研究了湖泊水质与城市用地拓展的响应关系,分析武汉市水质变化实际与理论计算存在差异的原因,提出了基于湖泊水质的单位水面建设用地承载度概念,并通过归纳,研究武汉市不同湖泊面积下,单位水面建设用地承载度的限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空间拓展背景下湖泊水质的保护策略.
【总页数】6页(P95-99,116)
【作者】姜勇
【作者单位】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21;TU984.11
【相关文献】
1.城市湖泊湿地建成环境对PM10、PM
2.5浓度影响因子分析——以武汉市为例[J], 曾元梓;陈奕汝;郭慧娟;朱春阳
2.湖泊污染状况分析及水质改善对策——以城市远城区湖泊为例 [J], 张晓茜;王训;吴时雨
3.基于水质改善的湖泊引调水数值模拟研究——以武汉市金银湖为例 [J], 瞿春梅; 乔书娜; 刘伯娟; 邹朝望
4.基于水质改善的湖泊引调水数值模拟研究——以武汉市金银湖为例 [J], 瞿春梅; 乔书娜; 刘伯娟; 邹朝望
5.城市湖泊水质污染状况研究——以南昌市西湖水质为例 [J], 熊丽黎;裴智超;温祖标;张利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湖泊水量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对策享有“百湖之市”美誉的武汉还剩多少湖泊吗?权威部门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武汉城区湖泊由建国初的127个锐减至目前的38个。
曾经,武汉市内数百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遍布三镇,武汉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百湖之市”,湖泊成为武汉市民的骄傲。
然而,武汉市水务局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近30年武汉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50年来,近100个湖泊人间“蒸发”,杨汊湖、范湖等耳熟能详的名字仅仅成为带“湖”字的符号。
目前中心城区仅存的38个湖泊,仍面临着继续被侵蚀的危险。
武汉曾经优于水,如今却忧于水。
面对严峻的湖泊保护形势,我们应从湖泊的总量入手,剖析武汉湖泊总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降雨量、蒸发量及用水量对总量的影响,此处采用回归分析。
然后针对性的探讨武汉湖泊水量与三因素中最主要因素的关系,此处用到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后结合实际情况与硬件设施等条件,提出建议与对策。
1.武汉湖泊水量概括建国初期,武汉市7个主要城区大小湖泊就达127个,目前仅剩下38个,总数已不及50年代初的1/3。
这意味着,近50年来,共有近百个湖泊已经消失。
譬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杨汊湖”、“范湖”,水已不见,只留下一个带“湖”字的地名。
史料记载,1635年和1904年分别修筑袁公堤和张公堤后,武汉成为水上闹市,“帆樯林立,商贾云集”,茶楼客栈,鳞次栉比,绿荷红莲,乌梢青柳,亭台水榭,倒映水中,水乡风情,秦淮不及。
在武昌城内,原有九湖。
蛇山以南,今解放路东西各有一组湖泊。
今人民电影院附近的菱湖,是旧两湖书院的外湖,今花堤街即为菱湖的拦水堤,在堤的北端经平湖间出江,南与都司湖、东与西湖均相连。
两湖书院的内湖为都司湖,沿湖原来建有水阁、凉亭、长廊,风景宁静宜人。
街东则有西湖和歌笛湖。
西湖原有湖上花园,绿柳成阴;歌笛湖,因湖中芦苇薄膜可做笛簧而得名,位于水陆街与紫阳路之间,现仅存歌笛湖街巷名称。
如今幸存下来的紫阳湖就位于其东侧。
另外,位于水陆街巡回岭和清真寺街附近有教唱湖,曾为楚王府歌伎集中的地方。
这些湖泊连成一片,这片湖区就是古南湖。
古南湖外与长江相通,各个子湖之间的湖堤即为街道。
从蛇山俯看下去“荷叶弥望”,莲香扑鼻,黄庭坚曾有诗云“凭栏十里芰荷香”。
古南湖随着旧武昌城从蛇山北扩展到山南而包入城内了,现在的南湖指城外的赤栏湖。
但是,我省现有大于0.1平方公里的湖泊958个,比建国初期的1106个减少了148个;湖泊总面积从7141.9平方公里,锐减至2438.6平方公里。
作为河流纵横的省份,全省年均自产水资源总量1036亿立方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1658立方米,远远低于全国人均2630立方米的水平。
目前,我省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质堪忧。
全省监测的25个湖泊中,水质为劣V类的有4个,分别是武汉的南湖、沙湖、南太子湖和墨水湖。
导致全省湖泊管理无序的症结所在,除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外,立法滞后也是重要原因。
2.武汉湖泊水量分析2.1 武汉湖泊水量总量---回归分析模型2.1.1问题说明基本假设:武汉湖泊总面积不变武汉湖泊水库的水量应该是地表水资源减去地表地下重复计算的水资源再减去河流年平均水量,考虑到武汉境内河流每年的变化量相对于水资源总量变化不大,所以考虑湖泊水量的影响因素可以考虑为地表水资源减去地下地表重复计算的水资源的影响因素,我们记为地面水资源影响因素有很多,但主要的有三个因素,即降水量、用水量、从地面蒸发,所以我们认为只有这三个因素影响了地面水量。
处理从地面蒸发的水量对于地面水资源需要有一个标准,有两种处理方法,第一种是查找历年武汉地面水资源的平均水资源,第二种方法是以10年的地面水资源为标准,我们采用的是以10年地面水资源为标准。
0E =E C *(W*S R )式中:0E —水面蒸发量(mm )S R --按等级蒸发计算的太阳辐射量(mm ), S R =R C *N R ; R C --等效蒸发系数(g/cal ); N R --太阳辐射总量(mm );E C --取决于平均湿度与平均风速的修正系数;W —取决于平均湿度与气压的权重系数 等效蒸发系数是把太阳总辐射量(cal/cm^2)换算为按等效蒸发计算的太阳辐射量(mm )的理论换算系数,计算结果见表2。
表2等效蒸发系数表 单位:00.1g/cal 气温℃-8--2 0-2 4-8 10-16 18-22 24-28 30-36 R C0.01470.01680.01690.01700.01710.01720.0173权重系数W 是与气温、气压、空气比热等因素有关的理论计算系数,计算结果见表3.表3权重系数表气温 气 压 -6-2 2 6 10 14 18 22 26 850 0.38 0.45 048 0.54 0.59 0.65 0.70 0.74 0.78 900 0.37 0.43 0.46 0.52 0.58 0.63 0.68 0.73 0.77 950 0.36 0.42 0.45 0.51 0.57 0.62 0.67 0.72 0.76 10000.340.410.440.500.550.610.660.710.75修正系数E C 是与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有关的实验系数,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修正系数E C 取值见表4.表4修正系数表相对湿度 H<=40% 40%<=H<=60% 60%<H 日均风速U(m/s)U<=1 1<U<=2 U>2 U<=1 1<U<=2 U>2 U<=1 1<U<=2 U>2 E C0.501.221.380.871.141.340.741.091.30年份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R kj/cm~2 586 580 577 595N武汉年平均气压mb 950 964 944 953相对湿度53% 50% 42% 52%日均风速m/s 1-2 1-2 1-2 1-2年平均气温℃17.9 16.6 16.3 16.7C 0.0171 0.0170 0.0170 0.0170RW 0.67 0.67 0.67 0.67C 1.14 1.14 1.14 1.14ER 10.0206 9.86 9.809 10.115 SE mm 7.654 7.531 7.492 7.7262.1.2假设检验问题假设:x1为降水量 x2为用水量 x3为蒸发量 Y为地面水资源用spss软件计算结果如下:描述性统计量均值标准偏差N地面水资源36.0975 20.31034 4年降水量103.4025 19.47933 4用水总量38.5125 1.39098 4蒸发量7.6010 .11077 4相关性地面水资源年降水量用水总量蒸发量Pearson 相关性地面水资源 1.000 .972 -.245 -.089年降水量.972 1.000 -.220 .141用水总量-.245 -.220 1.000 -.102蒸发量-.089 .141 -.102 1.000Sig. (单侧)地面水资源. .014 .378 .456年降水量.014 . .390 .430用水总量.378 .390 . .449蒸发量.456 .430 .449 .N 地面水资源 4 4 4 4年降水量 4 4 4 4用水总量 4 4 4 4 蒸发量4444模型汇总模型 R R 方 调整 R 方标准 估计的误差11.000a1.000..a. 预测变量: (常量), 蒸发量, 用水总量, 年降水量。
Anova b模型 平方和 df均方 FSig. 1回归 1237.5293 412.510..001a残差 .000 0 .总计1237.5293a. 预测变量: (常量), 蒸发量, 用水总量, 年降水量。
b. 因变量: 地面水资源系数a模型 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 tSig.B 标准 误差试用版1(常量) 282.956 .000.. 年降水量 1.037 .000 .994 . . 用水总量 -.733 .000 -.050 . . 蒸发量-42.867.000-.234..a. 因变量: 地面水资源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结果: 若给定显著性水平05.0=α,因 0.001p α=< 故拟合的模型是高度显著的。
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结果:该输出中参数估计(parameter estimates )表不仅给出了回归方程的系数,并给出检验0():0(1,2,3)i i H i β==的结果。
若给定05.0=α,常数项和3个变量的p 值中只有降水量的P 值α≤,这与回归方程不矛盾,说明地表水量只与降水量有较强的相关性,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所以与之前湖泊面积不变的假设矛盾,可以得出武汉湖泊的面积正在锐减。
以下分析武汉湖泊面积减少的状况。
以上的湖泊面积减少是由于武汉地面水资源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所以湖泊面积可以考虑为水量的减少。
2.2 武汉湖泊水量主要影响因素——湖泊的面积来自湖北省测绘局不同年代的航摄影像和地图,直观而清晰的反映了大片湖区、多个湖泊渐遭蚕食,由水域变陆地,从梦里水乡到繁华街市的变迁过程。
这些权威影像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初,汉口发展大道以北、张公堤内外,绝大部分是成片的湖区,发展大道以南的核心城区亦有多个大小不等的湖泊;汉阳的墨水湖西南,亦是大片湖区,较大的包括墨水湖、南太子湖、北太子湖、龙阳湖等众多湖泊,其它小湖泊更是星罗棋布;在武昌,则有东湖、南湖、沙湖等几个主要湖泊,水域面积几乎占到武昌城区版图的一半。
而到2000年前后,发展大道以北,以汉口火车站、杨汊湖小区为中心的大片湖泊已遭填占,常青花园、民航小区、杨汊湖小区、桥苑小区、汉口火车站、民航管理局等在这片湖区上拔地而起。
汉口中心城区内的多个小湖泊已经消失,仅剩下北湖、西湖、菱角湖等几个小湖泊;汉阳中心城区星罗棋布的众多小湖泊大多已经消失,墨水湖、南太子湖、龙阳湖、三角湖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武昌的沙湖、东湖及南湖面积剧减,青山公园旁的戴家湖、水果湖附近的茶叶港已经消失,晒湖、四美塘已变成了小水塘。
现如今,又过10年,发展大道以北,张公堤以内的大片湖区已几乎消失殆尽,百步亭花园等多个大型小区成片崛起,城市道路密如蛛网;墨水湖与南太子湖的连通港大片水域已经消失,墨水湖南路以南墨水湖的一部分消失,连接墨水湖、龙阳湖、南太子湖的湖汊、河港因为城市和道路建设全部遭填占,几大湖泊的联系被完全截断;沙湖、南湖变得更小。
从1991年至2002年,仅这11年时间里,武汉主城区湖泊水域消失近25%,遭蚕食的湖泊面积近40平方公里,年均减少近4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