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异物入喉急救法
异物卡喉的急救方法
异物卡喉的急救方法当误食异物造成呼吸道阻塞,或是气管与食道哽咽,若胡乱催吐或挖其喉咙,反而容易让阻塞更为严重,应想办法诱使幼儿咳嗽,并利用急救方法,以压力将堵塞的异物排出。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异物卡喉的急救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小儿异物卡住喉部如何急救1、倒提法适用:1岁以下婴幼儿。
急救步骤:(1)曲膝跪坐地上。
(2)抱起宝宝,將宝宝的脸朝下,使其身体倚靠在大人膝盖上。
(3)以单手用力拍宝宝两肩胛骨减拍背5次,再将婴儿翻正,在婴儿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及中指压胸5次。
(4)重复上述动作,以压力帮助宝宝咳出堵塞氣管的异物,一直做到东西吐出出来为止。
注意:勿将婴儿双脚抓起倒吊从背部拍打,这样的错误方式,不仅无法将气管异物排出,还会增加婴儿颈椎受伤的危险。
若是液体异物哽塞,应先畅通其呼吸道,再吹两口气,若气无法吹入,則怀疑有异物堵住呼吸道,再进行急救法。
2、哈姆立克(Heimlich)法急救步骤:(1)在孩子背后,双手放于孩子肚脐和胸骨间,一手握拳,另一手包住拳头。
(2)双臂用力收紧,瞬間按压孩子胸部。
(3)持续几次挤按,直到气管阻塞解除。
注意:小于1岁以下之婴幼儿,异物哽塞在气管時不可进行哈姆立克急救法,以免伤及腹腔內器官。
二、异物卡喉紧急救注意事项(一)、应用于成人1、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
2、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上和脐上的腹部。
3、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病人的腹部。
4、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二)、应用于婴幼儿使患儿平卧,面向上,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两大腿上,面朝前。
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很轻柔。
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三)、自救可采用上述用于成人4个步骤的2、3、4三点,或稍稍弯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如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等),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
幼儿异物入体的急救处理
幼儿异物入体的急救处理(一)鼻腔异物幼儿在玩耍中,经常会无意识地将纸团、小珠子、豆粒、小的果核等物品塞进鼻孔,造成鼻腔异物。
处理方法:若异物入鼻未能及时发现,会有一侧鼻堵的现象,时间长了鼻涕有臭味,并带有血丝。
一旦发现这种情况,要送医院检查。
若当即发现幼儿将异物塞进鼻孔,可立即压住另一侧鼻孔,擤鼻,若不能排出异物,要去医院处理。
千万不要用镊子试图将异物夹出,尤其是光滑圆润的东西,若没有夹住,很容易捅进深处,一旦落入气管,非常危险。
(二)外耳道异物孩子在玩耍时也会将一些小物件塞进耳朵,或昆虫钻进外耳道,形成外耳道异物。
处理方法:1.昆虫入耳处理方法昆虫一旦入耳,可用灯光对着外耳道口照射,诱昆虫爬出;或用甘油、食用油、酒精等滴入外耳道,将昆虫淹死,再夹取出来。
若看不出异物,就不要盲目操作,应去医院处理。
2.植物性异物处理方法(1)植物种子、豆子等异物会遇湿膨胀,堵塞外耳道,幼儿听力减弱时才被发现;(2)或引起外耳道发炎,幼儿感到疼痛时才被发现。
若遇以上情况,应送医院治疗。
(三)咽部异物咽部异物常常是由于进食不当而引起。
如被骨头渣、鱼刺、枣核等扎在嗓子上。
处理时不能采用硬吞饭团等将异物咽下的方法。
硬吞食物可能会将异物推向深处,更不容易取出,若不小心扎破大血管,十分危险。
发生异物梗喉,要去医院处理。
(四)气管异物常见的气管异物有西瓜子、花生米、豆子、巧克力豆等。
一旦异物入气管,要及时急救,方法是:救护者从幼儿背后,搂住他的腰,头朝下,用右手大拇指的背部顶住上腹部(心口窝处),左手叠于右手之上,向上、向后用力推压,使横膈肌压挤肺,产生气流,将气管异物冲出。
若病儿已昏迷,可采用仰卧体位,在其上腹部进行冲击性推压。
经上述方法,若不能迅速排出异物,速送医院急救。
幼儿异物卡在喉咙安全预案
一、预案背景幼儿因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容易发生异物卡喉等意外事故。
为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幼儿在发生异物卡喉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 提高教职工对异物卡喉的急救知识和技能,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风险。
3. 加强幼儿园的安全管理,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三、预案内容(一)预防和宣传教育1. 定期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幼儿不要将小物件放入口中,不边吃边玩。
2.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幼儿的观察,发现幼儿有吞食异物的行为时,要及时制止。
3. 家长与幼儿园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安全。
(二)应急预案流程1. 发现异物卡喉:- 教师发现幼儿有异物卡喉的迹象(如咳嗽、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迅速将幼儿抱到安全的地方。
- 教师应保持冷静,安慰幼儿,避免因紧张和恐惧导致症状加重。
2. 初步处理:- 若幼儿能配合,可尝试以下方法:- 让幼儿坐下或躺下,身体稍微前倾,鼓励其用力咳嗽,以排出异物。
- 教师站在幼儿身后,双手放在幼儿的胸部两侧,轻轻拍打背部,帮助幼儿咳嗽。
- 若以上方法无效,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教师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告知具体情况。
- 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教师应继续安慰幼儿,并尝试以下方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适用于1岁以上的幼儿。
- 教师站在幼儿身后,用双手环绕幼儿的腰部;- 一只手握拳,拇指侧抵住幼儿的腹部,位于脐上方两指宽的位置;- 另一只手紧握拳头,迅速而有力地向上冲击腹部;- 持续进行快速冲击,直至异物从气道中排出。
3. 到达医院:- 救护车到达后,教师应迅速将幼儿交给医护人员,并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救治。
(三)预案评估1. 定期对预案进行评估,检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根据评估结果,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四、预案实施1. 本预案由幼儿园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
2. 全体教职工应认真学习并掌握预案内容,提高应对异物卡喉等突发状况的能力。
儿童咽住急救措施
儿童咽住急救措施儿童咽住异物是家庭急救中常见的情况之一,孩子在玩耍或吃东西时,由于误吞异物而导致喉部梗塞,而这时家长要首先保持冷静,采取果断的措施,及时进行急救,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首先要判断呼吸情况孩子咽住异物最怕的就是窒息,因此,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呼吸状况。
如果孩子喉部异物阻塞,呼吸急促或者无法呼吸,呈蓝紫色,需要立即进行急救措施。
食道异物咳出法1.手法:轻拍背部或者让孩子弯腰俯身,用一只手轻拍孩子的背部。
力度不用太大,以帮助孩子咳出异物。
2.注意事项:在帮助孩子咳出异物时,不要使用掏耳勺等工具,因为这样容易让异物被推入更深的部位。
同时,不要过度用力或让孩子吞咽口水。
意识丧失时的急救措施如果孩子在咽住异物后意识丧失,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1.手法:仰卧位,给予胸外心脏按压(3-5次),然后进行急救人工呼吸(2次)。
2.注意事项:在进行急救时,要保持冷静,不要因为紧张而过度用力。
同时,要紧急联系120急救中心。
预防儿童意外吞咽异物1.监督孩子进食,避免在走动、奔跑、说话的情况下吃东西。
2.学会正确切割食品,将食品切成小块,避免孩子吞咽过大的食物块。
3.检查孩子的玩具,不要给孩子玩具小球,硬质塑料玩具或者零件比较小的拼图。
总结对于儿童咽住异物的急救措施,家长需要保持冷静,判断孩子的呼吸情况,分清是咳嗽还是窒息。
在进行急救时,应该采取正确的手法,防止异物被过度推入,引起更大的风险。
最终达到的目的是尽可能地避免意外发生,家长可平时进行相关的家庭安全教育,告知孩子不要随意放入口中、不要与家中小碎片玩耍等。
喉咙卡异物急救方法
喉咙卡异物急救方法
1. 轻拍背部:轻拍患者背部,帮助异物掉落出来。
2. 人工呼吸:第一步是使患者头向下倾斜,然后打开口腔,用手指或其他物品清除口腔中的异物。
接着,将患者头转回来,进行人工呼吸。
3. 突然上腹部冲击法:施救者要站在患者背后,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以自己的重心和胳膊势力迅速地向上撞击患者上腹,这可以使患者呛入的异物迅速被排除。
4. 将患者腹部朝下倾斜:让患者朝下倾斜,此时将手放在患者的后方下背部,同时敲打患者的背部,力度应适中,以促使异物排出。
5. 口套法:如果以上方法不能排除异物,可以使用口套法,即将两根硬物(如筷子、粉笔等)平行放在嘴外侧,与上下牙或腮内相夹住,然后向内推挤,如果异物小,它就容易排出。
6. 口内钳法:使用喉镜,将喉咙内的异物夹出。
如果家庭没有喉镜,可以用两条针、铁线、铁筷制成的钳子代替。
宝宝异物卡喉处理的处理方法
宝宝异物卡喉处理的处理方法宝宝异物卡喉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要分年龄,1岁以下的宝宝采纳5次拍背、5次胸部按压;1岁以上的宝宝采纳腹部按压法。
一、1岁以下的宝宝采纳5次拍背、5次胸部按压:5次拍背:大人屈膝跪坐在地上,将宝宝的身体扶于大人的前臂上,脸部朝下,使其身体依靠在大人膝盖上,大人一手支撑孩子头部及颈部;用另一手掌掌根在孩子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注:宝宝的头部要低于胸部,不要捂住嘴巴,脖子不能扭着〕。
5次胸部按压:将孩子翻正平卧,面向上,大人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使孩子骑在大人的两大腿上,面朝前。
大人以一手的中指及食指,放在双侧乳头连线中点下方向下按压,连续5次,且按压深度要足够。
假设异物仍未排出,则继续重复拍背和胸部按压的动作,直至帮助宝宝将异物排出。
二、1岁以上的宝宝采纳腹部按压法:站着或者坐在宝宝的身后,双臂环抱住宝宝的腹部,让一手握拳,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宝宝肚脐和胸骨之间,另一只手包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内挤压孩子腹部,继续几次,直到异物排出。
扩展资料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要推断宝宝的状态:海姆立克急救法,即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常用于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也被人们称作“生命的拥抱〞。
在进行急救之前,要快速推断宝宝的状态:在确认宝宝意识清醒的前提下观察宝宝,如果宝宝不能哭、不能咳嗽、不能发出任何声音,或者仅有略微无效的咳嗽、仅发出尖锐的声音、仅能挥动双臂,这时,最简单迅速且有效的方法就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参照资料来源:澎湃新闻-宝宝异物卡喉?马上海姆立克急救宝宝异物卡喉是常见的小儿意外事故之一,主要发生原因是小儿吃糖果不慎,或者在玩耍时吞入小的物品。
发生这种状况是十分危险的,如不及时进行处理将危及孩子的生命。
1、头低位,一手握拳拇指顶在上腹部剑突位,即肚脐的上方,另一手掌握住拳,向后、向上猛烈挤压,动作要快,然后放松,可快速挤压3次到5次。
也可借助椅背、桌边挤压上腹部,然后放松。
2、救人者站在患儿背后,双臂围绕其腰部,用一手拳拇指顶在上腹部剑突位,另一手用掌按住拳头,用力迅速挤压,重复上述动作。
耳鼻喉科喉咙异物卡住应急预案
耳鼻喉科喉咙异物卡住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在平日生活中,耳鼻喉科突发状况是一种常见的急救事件,尤其是喉咙异物卡住。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窒息甚至生命危险。
为了在紧急情况下提供迅速、准确的救助,制定一套耳鼻喉科喉咙异物卡住应急预案非常重要。
二、应急预案步骤1. 保持冷静并判断病情当遇到患者窒息或呼吸困难的情况时,首先要保持冷静。
迅速评估患者的状况,判断是否喉咙异物卡住。
常见的症状包括发出喘息声、无法说话、手指抓喉、面色苍白等。
2. 大力拍背若患者可以呼吸、咳嗽,但仍有异物感觉,可以先采取大力拍背的方法。
让患者弯腰,用力拍击其背部,帮助异物顺利咳出。
3. 腹部冲击法当大力拍背无效时,可采用腹部冲击法。
将双臂置于患者胸部下方,紧紧抱住,用力向上推入腹腔,以增加胸腹部压力,促使异物排出。
但此方法应慎重使用,确保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4. 口对口人工呼吸与CPR若患者出现窒息、气道阻塞,无法呼吸、咳嗽,应立即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CPR)等急救措施。
注意CPR的技术细节,确保按压位置准确、频率恰当。
5. 寻求专业医疗救助无论上述急救措施是否有效,都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耳鼻喉科医生具备处理喉咙异物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提供及时的救助和治疗。
三、预防与安全提示1. 注意儿童安全儿童是喉咙异物卡住的高风险群体,家长应特别关注儿童进食时的安全。
避免给儿童吃过大、过硬的食物,以及危险的小玩具等。
2. 慎重食用坚果和鱼刺坚果和鱼刺是常见的异物引发窒息的食物。
在食用坚果时,应尽量磨碎或切小块,避免一口咽下。
食用鱼类时,要仔细检查鱼肉,确保没有鱼刺。
3. 学习基本急救知识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对于处理喉咙异物卡住的紧急情况至关重要。
除了学习正确的急救方法外,还可以参加相关培训课程,提高应对急救事件的能力。
四、结语制定耳鼻喉科喉咙异物卡住应急预案对于提供及时的救助至关重要。
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并按照预案步骤进行救助,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关于海姆立克急救法
关于海姆立克急救法关于海姆立克急救法一:关于海姆立克急救法介绍婴幼儿时常会将异物(小零件、颗粒状硬物)塞入口中,不小心吞咽下去,就会造成气道梗阻,造成婴幼儿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
严重者可在数分钟内停止心跳。
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关于海姆立克急救法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海姆立克急救法介绍婴幼儿气道梗阻的急救1婴儿(一岁以下)(1)拖住婴儿下颌骨,把孩子放在胳膊上,头朝下约15度,用掌根用力拍击背部肩胛骨的部位,连拍5下然后双臂夹住孩子翻转过来(保持头朝下的姿势),用食指和中指按压乳头连线的正下方,深度为4cm,按压5下。
以此循环,直到异物出来。
(2)如异物未出,孩子脸色发青,呼吸骤停,需要立即做心肺复苏术。
①呼唤孩子,拍打孩子脚掌,观看其是否有反应②同时向身边人大声呼救。
③头稍微向后仰,打开气道,用食指和中指按压乳头连线的正下方,深度为4厘米,速度是每分钟100-120次,按压30次,吹两口气,吹气时成人的嘴巴包住婴儿的口鼻。
④连续做五组上述动作后(约两分钟)拨打120。
2幼儿及成人(1)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如果是儿童,成人需跪在地上与孩子一般高,从后面环抱过去,用手掌攥成一个空拳,用拇指侧边的位置顶住肚脐以上、剑突以下的位置,向里向上用力冲击。
(双手握颈,为国际通用手势,表示自己呼吸不畅需要救助)2)如异物未出,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如果是儿童,使用单手,在乳头连线的正中央,胸骨下半段按压30次,深度大约为5cm,速度为100-120次每分钟,再捏住鼻子,吹两口气。
直到救援人员赶到。
头部撞击的急救婴幼儿头部撞击常见于坠床、游乐设施高处坠落、汽车急刹车(无安全座椅)等情况。
通常头部撞击时伴有高度和速度,主要导致的伤害多数为脊柱损伤,或者为脊髓损伤!属于身体的严重伤害!这种情况下,不要轻易去移动孩子!1高处坠落如果孩子四肢都能自如的活动,正常哭闹的话通常无大碍,家长可以抱起来安慰哄一哄。
如果发现孩子不哭不闹,身体不能动了。
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利用肺部残余气体、形成气流冲击力将气道异物冲出体外的一项急救气道异物堵塞的办法。
通过对腹部冲击,造成膈肌突然上升,胸腔压力骤然增加,使胸腔内气管和肺的残留气体在压力作用下涌向气道,对异物产生冲击力,从而将异物冲出,恢复气道的通畅。
那么如何判断异物卡喉呢?痛苦面容、面色潮红、手捂喉咙、呼吸困难、口唇紫绀、无法说话等。
首先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这个时候你有4-6分钟的时间对患者进行急救,立即大声呼救,让周围的人一起过来帮忙,并请他们帮忙拨打120。
一、救他人:1岁以内的婴儿:一只手护住婴儿的下颌,注意不要捂住婴儿的口鼻,头低足高,让婴儿趴在手臂上,手臂支撑到大腿上,另一只手用掌跟叩击婴儿的两肩胛骨连线中点,叩击5次,观察有无异物吐出。
一只手护住婴儿的后脑和颈部,头低足高,让婴儿睡在手臂上,手臂支撑到大腿上,另一只手用两指按压婴儿的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5次,观察有无异物吐出。
交替进行,直到异物吐出。
1岁以上儿童或成人:剪刀石头布。
使患者两腿分开,施救者大腿放入被救者两腿中间固定患者住患者,左手两指放于患者肚脐上方、右手握拳泉眼放于两横指上方,向后向上挤压,直到异物吐出。
孕妇及肥胖患者:使患者两腿分开,将大腿放入固定患者住患者,右手握拳泉眼放于胸部下半部分,向后方挤压冲击,5次,观察,反复进行,直到异物吐出。
昏迷患者:当场一定时间的缺氧喉,患者可能会出现昏迷,将患者平卧,清理呼吸道,开放患者呼吸道,骑跨到患者大腿上,用心肺复苏的手法,朝上、朝内冲击患者肚脐上两横指处,直到异物吐出。
当患者出现心跳骤停的患者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二、救自己:剪刀石头布:左手两指放于患者肚脐上方、右手握拳泉眼放于两横指上方,向后向上快速挤压腹部,直到异物吐出。
边缘冲击法:将中上腹放在椅子或者桌子边缘,向上向后挤压上腹部,直到异物吐出。
剪刀石头布+边缘冲击:用剪刀石头布护住腹部,在物体边缘冲击腹部,直到异物吐出。
海姆立克急救法具体操作方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具体操作方法
1、1岁以下婴儿:摄入食物,或口含异物时哭闹、大笑等,导致异物卡喉,表现为突然呛咳、无法发出声音、喘鸣、气促、皮肤发绀等现象。
若为1岁以下的婴儿,这时应将其抱起,面部向下倚靠在施救者膝盖部位,施救者一只手用力拍打其肩胛骨,之后将其翻正,食指、中指挤压其胸骨下半段5次左右,不断重复上述行为,直到婴儿将异物咳出。
2、3岁以下幼儿:若为小于3岁的幼儿,这时施救者应跪在其身后,使得幼儿的双腿张开,身体稍微向前倾,施救者一只手握拳,虎口处抵住其脐上腹部,另一只手包裹住拳头向后、向上冲击腹部,重复该动作直到幼儿咳出异物。
3、成人:如果是成分存在需要进行上述急救措施,抢救者应站立在成人的后背,双手环绕成人的腰部,单手握拳并将该手的拇指一侧放在成人胸廓与肚脐之间的腹部,另一只手将拳头包裹住,迅速向上向后冲击腹部,重复该项操作,得到异物咳出后可以停止。
如果周边并没有其他人,这时应采取自救,应一手握拳抵住肚脐上面2横指的腹部,并借助椅子、桌子等物品抵住腹部,迅速反复推挤,进而使得异物排出。
儿童异物卡喉的急救方法
儿童异物卡喉的急救方法
关于《儿童异物卡喉的急救方法》,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抠除口腔异物
有时异物未进入咽腔,可试行抠出,但若异物已进入咽腔,此时最好不要用手指抠,因为这样做说不定还会把异物塞入喉腔或造成咽喉黏膜水肿等。
一息尚存应鼓励咳嗽
如果未完全窒息,还有呛咳,应鼓励患儿用力咳嗽,有时能将异物咳出。
患儿倒倾拍打背部
如怀疑异物吸入气道,应将其上身前倾60度,使其俯卧于抢救者的臂肘上,头部下垂,然后用手用力拍打背部,可借助震动和重力,促使异物排出。
突加腹压,冲击气道
有时咳嗽后,气体呼出而不能吸入,肺内气体渐少,呼出气流很小,这时需借助压腹,膈肌上升的冲击力,加大呼出的气流量,
将异物喷出。
做法是让患儿站立前倾,抢救者在其后用双手重叠拢在患儿上腹部,冲击性挤压,使其腹压增高,膈肌抬高,加大胸腔压力,促使肺内产生强大气流从气管内冲出,有望将异物冲出来。
阻塞完全的患儿,能挽回生命的机会很小。
所以还是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才是上策。
孩子吃东西时不要跟他说话,更不要惹他哭或笑。
看护孩子时,不要给孩子玩弄纽扣、钱币、玻璃球、橡胶嘴、避孕套及较小的玩具。
幼儿不宜吃整粒的炒豆、瓜籽、花生米等食物,家长给他们剥皮去壳将果实砸碎再喂;不能整块吞食果冻,要将其掐碎分成小块再吃;不可捏着鼻子给孩子灌药,当你捏住他的鼻子,他用口喘气,就可能将药水吸入气道。
幼儿园幼儿吞入异物应急处理方法
幼儿园幼儿吞入异物应急处理方法幼儿在玩耍时,喜欢把一些小物件,如纽扣、钱币、小珠子等放入口中,往往会把这些异物吞下,容易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憋气、面色青紫等现象。
一、症状表现前期症状:食管异物可引起吞咽疼痛或困难、呕吐。
胃内异物多无明显症状,或有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或可引起幽门梗阻、产生痉挛性疼痛、呕吐。
后期症状:如出现穿孔会有腹膜炎征象,有持续性腹痛、腹胀、压痛、肌紧张、反跳痛等表现。
二、处理措施1.首先要弄清幼儿吞下的异物是什么,如果是吃了不该吃的东西,如硬币、电池、戒指等,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吃东西、不要喝水,马上去医院。
2.如吞入的是光滑、无棱刺的物体,且幼儿较安静,无哭闹、呕吐等其他的痛苦表现,异物可较顺利地直达胃中。
此时应适当多给幼儿吃些粗长纤维的蔬菜,如韭菜、芹菜、青菜,以起到包裹异物并尽早排便的作用。
3.如误吞的是洗衣粉,应立即灌水或牛奶催吐。
4.如误吞的是消毒药品,由于能引起胃和食管溃烂,不能催吐,应用毛毯进行保温,迅速送去医院急救。
5.如误吞的是金属物质,要多吞咽一些用猪油炒熟的海带丝,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
三、急救方法1.海姆立克法教师用双臂从幼儿身后将其抱住,使其处于前倾位,头部略低,嘴张开。
教师一只手握拳,用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幼儿腹部正中线脐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后、上推压冲击6〜10次,注意不要伤其肋骨。
如果无效,隔几秒钟后,重复操作一次。
对于较小或已丧失意识的幼儿,可将其置于平卧位,然后两手交叉放在幼儿心窝处,用力迅速向上加压推挤。
时刻注意异物是否已经被冲出,冲出后检查呼吸与心跳。
2.催吐将幼儿放置膝盖,用膝盖顶住幼儿的胃部,从下腹向上轻推,以及拍背,同时可用中指、食指伸入口腔中按压舌根,适当刺激扁桃体,起到机体反射,达到反呕,有呕吐感。
3.拍打背法让幼儿采取立位,抢救者站在幼儿的侧后方,其中一个手臂围放在幼儿的胸部,把另一只手掌根放在幼儿的肩胛间区脊柱位置上,对这个部位进行急促、连续、有力的拍击,同样也可促使气管内的异物排出。
学前儿童异物卡喉的急救护理基本步骤
学前儿童异物卡喉的急救护理基本步骤学前儿童异物卡喉的急救护理基本步骤引言学前儿童是一个年龄段比较小,身体机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人群。
由于他们的好奇心和活泼天性,很容易将一些小玩具或食物误吞或误吸进入气管内,导致卡喉窒息。
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学前儿童异物卡喉的急救护理基本步骤非常重要。
一、判断孩子是否卡喉当你发现孩子在进食或玩耍时突然出现了呼吸困难、呛咳、面色苍白或发青等症状时,就需要判断孩子是否卡喉。
如果孩子能够大声喊叫、说话或哭泣,则表明他还没有完全卡住气道;反之,则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二、采取紧急措施1.背部拍打法当孩子出现窒息症状时,可以让他趴在你的大腿上,用手掌拍打孩子的背部,力度适中,频率较快。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将卡在气道中的异物排出来。
2.腹部压迫法如果背部拍打法无效,可以采取腹部压迫法。
让孩子趴在你的大腿上,用手掌握住他的肚子,在肚脐以下位置向里面施加压力。
这样可以增加胸腔内压力,帮助孩子将卡在气道中的异物排出来。
3.人工呼吸法如果以上两种方法均无效,则需要采取人工呼吸法。
让孩子平躺在硬板床上或地面上,用一只手掌托住他的下颚向上抬起头部,另一只手放在他的额头上固定头部。
然后将自己的嘴对准孩子嘴巴,并用鼻子呼吸将空气送入孩子体内。
每次呼吸时间应该控制在1-2秒钟之间。
4.医疗救援如果以上三种方法均无效,则需要立即进行医疗救援。
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将孩子送往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抢救。
三、注意事项在采取急救措施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2.在采取急救措施时,尽量让孩子保持平静状态,不要让他过度激动或惊恐。
3.在采取人工呼吸法时,每次呼吸时间应该控制在1-2秒钟之间。
同时需要注意呼吸的力度和频率。
4.如果孩子已经失去意识或呼吸停止,则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结论学前儿童异物卡喉是一种常见的突发状况,在处理这种情况时需要保持冷静,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噎食的急救方法
噎食的急救方法噎食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突发状况,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
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急救方法可以挽救生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噎食的急救方法,以确保您在面对这种紧急情况时能够正确应对。
1. 判断噎食程度首先,要判断噎食的程度。
有时食物可能只是卡在喉咙上,患者仍能发出声音,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让患者自行咳嗽以排除异物。
但如果患者无法发声、无法咳嗽或无法呼吸,就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2. 手背法手背法是一种简单但有效的急救方法。
让患者弯腰向前,用手背猛击患者的背部,力度要适中但有力。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异物从气道中脱落。
3. 腹部压迫法腹部压迫法适用于成年人或儿童。
站在患者身后,用手掌紧贴患者的脐部,另一只手握拳紧贴在手掌上方,迅速向内上方施加压力。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腹部压力,推动异物从气道中排出。
4. 胸部挤压法胸部挤压法适用于孕妇或肥胖患者。
站在患者身后,将手放在胸部下部,用另一只手抓住手背,迅速向内上方施加压力。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胸部压力,推动异物从气道中排出。
5. 儿童背部打击法对于儿童,背部打击法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急救方法。
让儿童弯腰向前,用手掌轻轻拍打其背部,力度要适中。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异物脱落。
6. 腹部挤压法腹部挤压法适用于婴儿。
将婴儿放在手臂上,头部稍微低于身体,用手指轻轻按压婴儿的胸部下部。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腹部压力,推动异物从气道中排出。
7. 口腔取出法如果以上方法无效,可以尝试口腔取出法。
小心地将手指放入患者的口腔中,尽量避免推动异物更深入。
如果能够触及异物,轻轻取出。
但如果无法取出,不要强行尝试,以免进一步卡住异物。
8. 呼吸道异物清除器呼吸道异物清除器是一种专业的急救设备,适用于婴儿和成人。
它可以通过负压吸引的方式将异物从气道中抽出。
在使用之前,确保熟悉使用说明,并按照正确的步骤操作。
9. 呼吸道阻塞解除如果患者失去意识或无法呼吸,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要先进行一次有效的人工呼吸,以确保气道通畅。
海姆立克急救法 必学
海姆立克急救法必学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急救方法,用于处理呼吸道异物阻塞的紧急情况。
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在关键时刻拯救生命。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通过对上腹部施加突然的压力,使肺部内的空气迅速排出,从而产生一股向上的冲击力,将阻塞气道的异物推出。
这种方法可以迅速解除呼吸道的阻塞,恢复正常的呼吸。
以下是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步骤:
1. 对于成人和较大儿童:站在患者身后,用双臂环绕患者腰部。
一手握拳,将拳头拇指侧放在患者上腹部正中,即胸骨下方和肚脐之间。
另一只手握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内冲击患者上腹部,重复几次,直到异物被排出。
2. 对于婴儿:将婴儿面朝下放在手臂上,用手支撑头部和颈部。
用另一只手的手掌根部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连续拍击 5 次。
然后将婴儿翻转过来,用食指和中指在胸骨中央连续按压 5 次。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异物被排出。
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可以帮助我们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行动,拯救他人的生命。
这种急救方法简单易学,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保持冷静和果断。
因此,建议每个人都了解并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备不时之需。
此外,还应该注意预防呼吸道异物阻塞的发生。
在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避免说笑打闹;对于儿童,要注意监管他们的食物和玩具,避免吞食小颗粒物品。
如果发生呼吸道异物阻塞的情况,及时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处理,并在必要时呼叫医疗急救人员。
总之,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必学的急救技能,它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种方法,我们可以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
简述婴幼儿异物卡喉急救方法
简述婴幼儿异物卡喉急救方法
简述婴幼儿异物卡喉急救方法
1、首先,要先将婴幼儿放平,头偏向一侧,上肢往上,下肢往下,以防止异物深入喉咙。
2、使用指腹或中指,轻柔地从侧面往口腔深处拨开婴幼儿舌头,观察异物所在,且注意婴幼儿的情况,防止产生反射性呼吸抑制。
3、如果异物被卡在喉咙较浅处,可以使用指腹上下压喉咙,以帮助异物脱离咽喉。
4、当异物被发现停留在更深的喉咙部位,可以用两手放在婴幼儿两侧脖子颈部,两肘支撑脑袋,再将婴幼儿紧紧地用肘部发腰,以此来把婴幼儿身体拉伸,使异物从深喉咙慢慢被推出。
5、如果这些措施仍无法把异物取出,应立即寻求医疗机构或急救人员的帮助,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 1 -。
【幼师必备】幼儿园海姆立克法、防溺水等急救常识集锦
【幼师必备】幼儿园海姆立克法、防溺水等急救常识集锦幼儿园的孩子因为年龄较小,尤其是托小班的孩子,生活常识及安全意识都比较薄弱,同时又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好奇心,时常会发生有的小朋友往鼻子里面塞小珠子,往耳朵里面塞了小豆子,还有吃东西时被呛到或噎到,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以及家长,不仅要有超强的安全意识,更要掌握一些应对安全事故的应急措施。
一、异物卡喉:海姆立克急救法为何幼儿容易发生气管堵塞?这是因为幼儿的气管与食物交叉的会厌软骨发育不成熟,功能尚不健全。
当孩子哭闹时,大人给其花生米、黄豆等食物,由于小孩口中含物说话、哭笑活动,使会厌软骨无可适从,而致吞咽时食物误入岐道,造成气管异物。
而花生米、黄豆等遇水膨胀,就更不易取出。
此外,幼儿也因好奇,易将钱币、纽扣等异物放在嘴里,不慎而致意外。
如果有异物卡在了孩子喉咙,出现窒息、呼吸困难、呛咳甚至呼吸骤停,千万别拍背或者用手指伸入喉咙去取,因为这样不仅没有效果,而且会使异物更深入呼吸道。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
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
“海姆立克急救法”注意事项应用于成人:1、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
2、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
3、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病人的腹部。
4、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应用于婴幼儿:使患儿平卧,面向上,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两大腿上,面朝前。
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很轻柔。
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自救:可采用上述用于成人4个步骤的2、3、4三点,或稍稍弯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如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等),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
【育儿知识】幼儿噎食的紧急处理措施
【育儿知识】幼儿噎食的紧急处理措施青州红房子月嫂2019-08-19食物堵塞声门或气管引起的窒息,俗称“噎食”。
小孩子被食物噎住时,抢救的"黄金时间"是在1-4分钟,4分钟内还无法将堵塞物取出,那孩子窒息死亡的可能性就很大。
如果出现窒息,但仍保留心跳,只要尽快进行抢救,患儿都可以抢救过来。
儿科专家提醒:无论何种自救,首先要先拨打120,在等待救援的同时,要依据患儿的清醒程度进行家庭急救。
噎食发生具有以下特征1、患儿通常用手按住颈部或胸前,并用手抠口腔。
2、进食时突然不能说话,并出现窒息痛苦表情。
3、预防噎食,除了及时治疗诱因,还应做到“四宜”:食物宜软,进食宜慢,心宜平静,食宜适量。
幼儿噎食的紧急处理措施巧妙应对小儿食管噎食1、润滑处理如果异物时无尖锐棱角、易软化、易消化的食品,可嘱病人服用水或植物油润滑食管。
2、背部拍打病人弯腰伸颈,救助者用力拍打其背部。
3、余气冲击①、对意识尚清醒的病人,可采用立位或坐位,救助者站在病人背后,双臂环抱病人,一手握拳,使拇指顶住病人腹部正中线脐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5次。
若异物未咳出,重复冲击若干次。
②、对昏迷的病人,立即拨打120,同时使病人处于仰卧位,救助者骑跨在病人身上,双手掌根部放在病人中上腹部,用力向头部方向快速冲击5次。
若异物未咳出,再重复冲击若干次。
③、当病人为儿童时,可将儿童扛到肩上,使其腹部与救助者肩部相抵,用力跳起,反复数次。
3种不同小儿噎食处理方法1、对于神志清楚的噎食患儿要使其主动用力咳嗽,通过咳嗽产生的气流,将堵塞呼吸通道的食物清除出来,或造成可以保持呼吸的空隙;同时要让患儿坐着,上身前倾,施救者在患儿的背后两肩胛之间,以手掌根部快速有力地拍击四下;或者施救者以双臂,从患儿背后合抱其腰部,手在前合成手掌,对准患儿上腹部,以拇指侧快速向内上方冲击四次;以便把气道内或声门处的食物排出,或造成空隙而恢复呼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鼻腔后部与口腔相通,统称咽部。
吸入的空气和咽下的食物在这里分别进入气管和食道。
气管和食道是两条并行的管子,它们在咽喉处各有各的入口。
当人们吸气时,声门开放,空气进入气管和肺部,当进食时,食道口开放,声门关闭,食物进入食道和胃。
但如果人进食时大笑、跑动,食物有可能被吸进气管,轻者可致呛咳,重者可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细心观察、镇定施救 1.当异物吸入喉部时,宝宝可立即发生咳嗽、气急、面色青紫、气喘。
这时家长要保持镇静,鼓励宝宝咳嗽,这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
有时通过咳嗽可将异物排出。
在宝宝咳嗽时,暂时不要拍打背部,以免造成异物移位。
2.出现气急、不能咳嗽、不能说话、不能呼吸,面色青紫,这说明异物已经将呼吸道完全堵住。
这时不要用手去掏宝宝的嘴,以免刺激咽部,引起喉头痉挛、水肿,加重病情。
异物卡在气管是非常危险的,只需三四分钟的时间,大脑细胞就可死亡,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因此有小宝宝的家长学会急救是非常必要的。
家庭简易急救法:方法一:背部叩击法(适合1岁以内宝宝) 步骤1:将宝宝翻转成俯卧位,并骑跨于抢救者的一侧手臂上,使宝宝头部低于躯干,同时用手稳固握住下颌以托住头,并将此前臂放在自己大腿上。
步骤2:用另一只手的掌根用力叩击宝宝背部两肩胛间4-6下。
步骤3:再将叩击的手放在婴儿背上,手指握其后头、颈部,把婴儿放在两手中间,将其上下一致翻成仰卧位。
步骤4:使头低于躯干,抢救者前臂放在大腿上,再用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在婴儿胸部(把3个手指放在胸部中线上,食指对准乳头连线,抬起食指,用中指、无名指向下压2-3厘米)冲击4次。
步骤5:当宝宝哇地一声哭出来,说明异物已经出来,这时要将宝宝放成侧卧位,迅速用小手指沿着口腔低的一侧将口中异物取出,防止异物二次吸入。
方法二:立位腹部冲击法(适合1岁以上宝宝及成人,清醒者) 步骤1:抢救者站在宝宝背后,(让宝宝弯腰、头部前倾)双臂环绕宝宝腰部。
步骤2:将一只手握拳,大拇指朝内,使拇指侧顶住腹部正中线肚脐上方,远离剑突尖。
步骤3:另一只手压在拳头上,有节奏快速向上、向内冲击。
连续6-10次。
这样可使肺内产生一股气流冲出,有可能将异物冲到口腔里。
步骤4:检查异物是否在排到口腔里,若有及时让宝宝侧头,用手掏出,若无可再冲击腹部6-10次。
注意:每次冲击都有应是独立的、有力的动作。
方法三:卧位腹部冲击法(适合1岁以上宝宝及成人,意识不清者) 步骤1:将宝宝身体放平。
步骤2:抢救者跪在其大腿旁,一只手的手掌根平放在腹部正中线肚脐略上方,不要触及剑突。
步骤3:另一只手直接放在第一只手的手背上,两手重叠,一起快速向上向内冲击宝宝腹部,连续6-10次。
步骤4:检查异物是否排到口腔,若有及时侧过宝宝头,用手掏出异物,若无可再冲击腹部6-10次。
爱心叮嘱: 1.虽然我们身边有急救电话,但往往异物造成窒息可使人在几分钟内死亡,等着他人急救往往为时已晚,不如自己学会简单的操作方法,以备急用。
2.当发生意外时,千万不要慌慌张张抱着孩子往外跑,这样极有可能使异物掉得更深,或者本来不全堵塞,结果造成完全堵塞。
3.在进行抢救的同时,让其他人帮忙打急救电话。
4.平时要多做模拟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急救方法,临危不乱。
气管异物在宝宝身上尤为常见,家庭中的预防是最重要的。
1.为宝宝购买玩具时,要查看是否适合3岁以下宝宝。
在外包装上,一般有详细的说明,如果里面有小零件,则不适合。
2.培养成宝宝良好的进餐习惯,在进餐时,不要说话、大笑、跑跳,更不要训斥宝宝。
3.家中宝宝能触及的地方,不要放细小物品,如扣子、钱币、小球等等。
4.宝宝吃东西时,一定要有人看护,并要看着他咽下去。
5.宝宝吃果冻、花生、瓜子、葡萄、米花、水果糖等食品时,要格外小心,而且尽量不要让宝宝吸入口中,而要用勺子放入口中。
尤其是果冻,它质地柔软,进入气管后极易随气管变形,完全堵住呼吸道,因此最好不要给小宝宝吃。
6.叮嘱宝宝不要口中含着东西跑,也不要让宝宝养成嘬食食物的习惯。
7.宝宝睡觉前,不要口中含着食物入睡。
8.大些的宝宝换牙时,要让宝宝及时将掉落的牙齿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