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建设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以保护为主,实现森林资源增量提质
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推荐材料
湖南省东安县大庙口国有林场始建于1956年11月,1982年在林场基础之上建立了舜皇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建立了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林场因处于越城岭中段舜皇山而闻名省内外,总面积146平方公里,森林蓄积量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1%,辖8个工区,代管林农2993人。舜皇山作为一个大自然绿色宝库,东安县委、县政府和省、市林业主管部门对舜皇山的保护与生态建设十分重视,社会各界对此也十分关注和支持。近几年来,林场党委坚持以保护为主,保护与开发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多元化
一是积极推进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
积极推进林业分类经营改革,2001年和2004年,根据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生态区位,对林业用地进行了分类区划界定,区划国家级公益林17.02万亩,对公益林实行分级保护和管理,年争取国家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85万元。通过十余年的封山育林,实现了有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三增长。
二是大力发展舜皇山生态旅游业,做活山水文章。
通过自筹和招商引资等方式投资5000多万元发展生态旅游业,开发了杨江源景区、舜皇岩等景区,开辟了女英溪、娥皇溪两条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了阳江漂流、重走红军路、森林探险等旅游亮点,
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日臻完善,近两年来,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年均旅游收入800万元,充分展现了中华大地山水丰姿,激发爱国热情和保护好山好水的意识,有效地促进了林场经济发展,减缓了采伐森林资源的压力。
三是加强舜皇山自然保护区建设,晋级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为了保护舜皇山中亚热带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建立了舜皇山省级自然保护区。30年来,保护区制订了一系列的保护和管理措施,为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生态林业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不断提高保护和管理水平,稳定护林队伍,加强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34个护林哨所,安排了70名护林员巡视保护森林,实现了建场56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目标管理,多次被评为湘桂两省(区)护林联防先进单位。2006年和2010年两次组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专家、学者深入自然保护区开展综合科学考察,基本查清了保护区资源本底,制定了保护区总体规划。2010年正式申报湖南东安舜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1年先后通过了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环保部组织的评审。
林业产业体系建设迅速发展
一是大办商品林基地,调整林业结构。
围绕林种和树种结构调整,以发展杉木无节良材、银杏、毛竹等为重点,加快基地建设步伐。目前,已建立无节良材杉木基地3000亩,银杏示范基地2150亩,毛竹低改基地10000亩。2010—2011年,争取国家中幼林抚育资金130万元,实施中幼林抚育13000亩。基地建设迅猛发展,促进了森林资源快速发展。
二是招商引资,促进毛竹产业发展。
为了提高毛竹产品附加值,在八十年代初就筹建了竹木加工厂。多年来,加工生产了竹制工艺品、竹帘席、竹筷等十多种新产品,逐步适应了市场,提高了产品的应变力和竞争力,解决了100多名职工就业问题。2011年林场党委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兴加工、山外拓市场、科技创高效”工作思路,积极争取“法国开发署贷款实施湖南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今年2月,东安县人民政府和财政局向省财政厅和省林业厅行文提交了《东安县利用法国开发署贷款实施湖南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还贷承诺书》,争取该项目资金约500万欧元。经过立项申请,成功引进浙江投资商创办了舜皇峰竹木有限公司,对3.4万亩国有毛竹林推行统筹经营综合开发,项目投资5000万元。通过引进竹林培育、新兴加工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实现了林区群众致富,大大促进了林场经济和带动了东安县28万亩毛竹产业发展。
三是开展林区多种经营,发展林下经济。
积极引导林农发展林下经济,开辟兴林富民新思路。充分发挥国有统一经营的优势,引进恒康药业集团等知名企业,坚持走“基地联企业”的现代经营模式,创建了3000亩金鸡岭药材和特殊树种培育基地、西岭银杏和绿化大苗培育基地;因林场森林覆盖率高,相对高差大,水力资源蕴藏量大,在立足良性保护的基础上,先后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舜皇山、金鸡岭、舜皇源、紫云四座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4620千瓦,年发电量1500万度,年收入330万元。发电收入已成为林场重要的经济支柱,近二十年来,每年为国家减少森林采伐蓄积量7000立方米。
关注民生共建和谐林区
生态保护和建设归根结底是一个民生工程。林场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让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果真正惠及到广大林农群众。一是创造性地推行“三创一规一理念”基本工作方针,即:全场干部职工要有创新的思想,创优的精神,创业的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倡导企业化经营理念。针对机关管理和林业生产等,制定了上班、营林生产、财务管理等十五项制度,强化督查机制,使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夯实了坚定的社会基础;二是2002—2005年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造林3572亩,实现了林农增收愿望。三是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解矛盾纠纷,为代管的1.4万亩集体林发放林权证238本。四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民办实事,修建林区通村公路25公里,改善了林区交通运输条件;2012年结合全县“四深入两结对一测评”活动,发展种养殖大户21户,拓宽了林农就业和增收门路。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生态环境的主要载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重要标志。今后,我们要打破过去“一根木头”撑天下的陈旧观念,确定“以保护资源为基础,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围绕生态旅游这一主题,制定“一切着眼于自然”总体规划,为尽早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加快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为生态林业建设作出贡献。
二○一二年三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