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教学的内容
让学生了解一些文言常用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若干有明显特点的文言句式,同时还要掌握一些重要的文学常识。
吕叔湘先生说过:“在充分掌握了现代汉语的基础上,学习文言,达到阅读一般文言的程度,我估计至少得五六百课时,差不多要占去高中阶段全部语文课的教学时间,课外作业时间还不算。”这就是说,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完全依赖于大量的阅读实践,不是靠讲几个文言文语法知识所能达到的效果
文言文书下注释比较详细,我们在教这些知识的时候可以略讲,将时间留给学生去理解。但对于有些词语的教学,教者要突出其文化内涵,特是一些看似简单内涵丰富的词语。比如在讲“道德”一词时,应向学生这样解释:先秦“道德”两字很少连用,道是道,德是德。“德”表示好的行为的成果和作用。古人解释德者得也,指行有所得,在实践中的养成,所以有“德行”一词。道是指人走的路,引申出方法、引导、道德等意思,如“道之以政”。另外在讲古汉语现象时,完全没有必要斤斤计较,在讲一些实词和虚词时,该明确的就应明确,该模糊的就应该模糊。比如在《张衡传》中的句子“因入京师”的“因”译为“趁机”或“于是”都行;再比如古汉语中“可以”也没必要都把它作为古今异义词。至于“以”“而”之类,不知其意义与用法,并不影响对文本的把握。
总之,掌握一定量的文言词汇,便于学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为以后阅读古籍打下基础。让学生积累一些成语、俗语和经典语句,陶冶他们的情怀,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在现行的文言文教材中,很多成语就出自于其中,让学生记住它们了解其来历,可以达到灵活运用的效果。如《劝学》一文中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庖丁解牛》一文中的“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目无全牛”;《鸿门宴》中的“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等等。
那一些经典语句更是经久不衰,传诵至今的。这些句子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基础上再加以归纳和整理。比如励志诲人的语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锤炼人的坚强意志的语句“穷且弥坚”;表达合理的处世之道的语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传达终生学习理念的语句“学不可以已”;要求学习持之以恒的语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等。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建构着现代人的精神素质和人格理想。
教学生按文体特征鉴赏文章的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所谓章法,指的是文章的思路,文章的组织结构、布局谋篇的规律。只有懂得章法,阅读才有针对性,才能提高阅读效率。
对于一些故事情节比较强的记叙文,可以让学生通过把握文章的事件,探讨写作人物的方法,从而去评价人物。如《鸿门宴》、《赤壁之战》、《崤之战》,这几篇文章,都是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几个生动的故事将人物串联起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对于阐述观点的论说文,可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论说思路,论点是如何提出的,又是靠什么来支撑论点的。如《劝学》、《察今》、《六国论》、《过秦论》,这几篇文章都有明确的论点,只是提出的方式不尽相同,支撑的论据的内容不同。
对于“赋”体,要让学生体会“赋”体的特点。如《阿房宫赋》、《赤壁赋》大量采用了铺陈的手法,讲述哲理,表达观点。
对于“游记体”散文,章法比较自由,可叙议结合,可写景状物、抒发感情。如《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登泰山记》,前两篇文章主要是叙议结合,后一篇是写景抒情。
对于人物传记,要教给学生传记的一般写法,并理解人物性格。如《张衡传》、《屈原列传》,一般要介绍人物的生平以及主要事迹,在事迹中展现人物的光辉。
在教学生字词句篇章的同时,我们还肩负着一项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传承古代文化,滋养精神,提高人文素养。
学习文言文,首要目标是滋养精神,传承文化,提高人文素养。什么是传承古代文化?就是指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优秀作品的内容价值,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读书尤其是读古代经典作品,有“谋生”和“谋心”之效,前者可以“学以致用”,后者能“心有所安”。按照王荣生教授的理论,学习的目的是熟知经典,而传承古代文化本身就是目的。朱自清也说过,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如《论语》的终级“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于丹语),它是我们精神上的“根”,那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以经典所传达的精神来诠释自己的生命,采用“六经注我”的学习方式。再说道家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思想,法家所主张的“信赏必罚”的管理方略,墨家所宣扬的“兼爱交利”的精神等等,这些理念能超越时空而亘古常青,这些就是我们应该教给学生的,让他们拾起传统经典文化,给他们以思想的熏陶和人文关怀,让他们做个文化人。如传统文化中的励志诲人的、修身养性的、为人处事的、民族情感方面的、治理国家方面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的等等精华,滋养着一代代后人。但如今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与文化主题与古代已有本质的不同,文化的继承和创造,不能简单回归,我们教育学生要注重文化反思,不能迷信古人,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