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3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3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3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下面是收集的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3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最新,以供参考。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父母对我们的爱会呈现出不同的方式。

妈妈对我们的爱如春风,那么温柔,那么温暖;爸爸对我们的爱是秋风,能扫去我们的浮躁。

爸爸妈妈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爱着我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父母是怎样用爱引导孩子不断成长的吧!板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梳理课文内容。

2.标出自然段的段落序号,把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理清脉络层次。

生总结,汇报生认清字形,并能一字组多词,规范书写,理解词语。

板书:主要内容:作者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小诗,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后他从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父母的爱。

板书:脉络层次。

第一部分(1-14):写“我”创作的小诗得到了母亲“精彩极了”的表扬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

第二部分(15):写几年之后,“我”意识到了父亲的评价是对的,并继续坚持写作。

第三部分(16-17):写“我”成年后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功,归功于父爱和母爱的共同力量。

三、精品细读,感悟表达。

1.品读巴迪情感变化。

(1)在这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巴迪对父母两种截然不同评价的认识一样吗?速读1-14自然段,用横线标出表示巴迪心情的词语。

得意洋洋迫不及待立刻自豪满怀信心紧张极了湿润沉重失声痛哭板书:童年写诗,母亲表扬,父亲批评表扬与批评共存(2)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读懂此时巴迪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巴迪对两种不同的声音的认识吗?矛盾不解困惑不知所措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1)父母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声音,让幼小的巴迪迷惑不解。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芝、遂”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

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词句试着猜一猜。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西游记》片头曲《云宫迅音》)听到这首曲子,大家想到了什么?(西游记)说起西游记,我们都知道《西游记》讲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孙悟空本领高强,大家对他一定非常了解。

本文中的“石猴”就是指孙悟空。

那么,石猴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他又是如何成为猴王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猴王出世》。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相关资料)了解作品和作者。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为文章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石猴第一个跳入瀑布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众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3.再次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事情发展的顺序)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第一部分。

(1)说一说,石猴是怎么来的。

(一块仙石孕育了仙胞,一日迸裂,产一个石卵,因见风,化作了一个石猴。

)(2)石猴出世之后是什么样的?(那猴在山中……朝游峰洞之中。

)几笔就勾勒出一个自由自在、快活逍遥、喜好交友而又顽皮可爱的石猴形象。

2.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石猴的生活,使他摇身一变,成了猴王,发生了什么呢?(一天,群猴发现一个瀑布。

)和石猴成为猴王有什么关系?(有猴子说谁能进去找到源头且不伤身体,就拜谁为王),听到这句话,石猴的表现如何?(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猴的性格(争强好胜)。

3.说完,他是怎么做的呢?后面又发生了什么?齐读相关片段,找出问题答案。

(1)发现了这样一个好地方,石猴很高兴(喜不自胜),连忙出来告诉其他猴子,又把其他猴子带进了水帘洞。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7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7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7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3、情感目标: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重点: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难点: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二、呈现目标三、解题《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四、作者简介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五、朗读全诗1、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2、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

六、理解诗句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

七、理解赏析此诗前两句写景。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

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

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这里的6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是作者小编为您分享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一一、课时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召集、商议、隆重、约定”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3、深入学习一个小故事,体会人物形象。

二、教学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初步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导入师:今天,让我们随着要学的。

这篇课文,走进中国的古代名著,去认识几位中国古代的名人。

先一起把课题读一读。

(齐读课题)(二)检查词语自学师: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了,那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一下你的预习是不是到位了。

出示词语,指生读,正音,齐读。

——名师指点:有些词语应该拿出来让学生理解一下,比如“缶”、“瑟”、“上卿”、“上大夫”、“和氏璧”,这些离我们平时的生活比较远,也不常用,所以教师应强调一下。

(三)、检查课文自学师:词语过关了,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这篇课文的题目,结合你的预习,你能不能来谈一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题目是什么意思呢?——名师指点:此处时间再少点,不需要再让学生起来讲,就教师引,学生一起答就可以了。

现把课文的一自然段解决掉。

(让学生理解: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

也就是说课文主要讲了蔺相如和廉颇从不和到和好的过程。

)(四)、理清课文脉络师:那课文围绕蔺相如和廉颇从不和到和好这一件事,讲了几个小故事呢?再给你几分钟时间,打开课文快速地读一读,找一找。

(出示要求:读课文,找找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自然段,并给每个小故事加上一个小标题。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二教材简析:《牛和鹅》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8个主题单元“角度”里的一篇主体课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堂教案5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堂教案5篇

五班级语文下册课堂教案5篇五班级语文下册课堂教案1《巩乃斯的马》学问目标:1、生疏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2.过程与方法: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巩乃斯的马”的可爱,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对“马”的两个场面描写。

2.体会“马”的精神和“人”的情感的合拍。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孩子们好!我叫周涛,原名周小涛,生于1946年,1965年毕业于新疆高校中文系。

最令我难忘的是1970年的一天,正值“十年动乱”之期,我真正感觉到那种丑恶、冰凉的生活实体,不正常的政治气候像潮闷险恶的黑云压在我头顶上,精神上压抑到不能在忍受的地步,强度的体力劳动并不能打击我对生活的宠爱,值此之余,今日,我们就学习我的一篇散文———《巩乃斯的马》。

二、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一)学习第一段1、指读第一段,知道了什么?(草原上的雨来势凶狠,我见到了最壮阔的群马奔跑的场面。

)2、用“——”画出描写暴雨的句子。

3、从哪儿看出暴雨来势凶狠?(孤鹰击落,草原烟尘滚滚,真是一场来势凶狠的暴雨。

)4、谁能把暴雨凶狠的样子读出来?自由读,个别读、齐读指导朗读时,留意读出击落、瞬间的感觉。

(二)学习二、三段师:读了《巩乃斯的马》之后,作者笔下的马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1:群马奔腾时很有气概。

生2:群马奔腾时的场面很壮阔。

生3:我觉得格外壮丽。

师:马群在怎样的天气中奔腾?生:在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的冲打下……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马群的壮阔、气概磅礴的?就让我们细细地、投入地、来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找,把你感受深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为什么在这里感受深呢?生:(默读,找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马群的壮阔?生1:我从“马,这不愿安分的生灵从很多的谷口、山坡涌出来,出洪奔泄似的在这原野上汇合了”这句话感受到了马群的气概磅礴。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的教案参考五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的教案参考五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的教案参考五篇认真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

教师编写教案是一个研究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学员及教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学员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还要研究学员学习的状况,如: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等。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要求1、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艇的特点,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领会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3、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

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学习从几个方面介绍事物的写法。

2、领会抓住特点,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第1~3自然段。

教具准备:1、有关威尼斯小艇的资料。

2、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标志,分析这些资料,猜一猜它们分别是哪个国家的。

(播放投影片,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北京的_等,最后出_尼斯的小艇。

)2、这是意大利的一座水上城市,出门见水。

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威尼斯的小艇》。

3、谁来说说你在课前所了解到的威尼斯?(在意大利北部的亚德里亚海滨,蔚蓝色的海水中散布着100多个小岛,勤劳勇敢的威尼斯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这些小岛上营建了一个又一个幸福的家园,整座城市内177条水道纵横交叉,400多座桥梁横跨水道,连接着118个小岛。

因此,威尼斯水城有“千桥之城”“水上城市”的称号。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出示卡片,读生字、新词。

威尼斯耸立小艇桥梁纵横交叉静寂雇定祷告保姆操纵自如2、自由放声读课文,看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通用13篇)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2011版的要求、农村学校五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时要求我制定了一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迷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去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三、学生分析:农村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在狭窄的空间里看惯了山清水秀的家乡风景,几乎没有人见过真正的草原是什么样子,但是通过学过的诗歌《敕勒川》以及一些有关草原的歌曲对草原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相当的阅读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愿意主动去探索新事物。

四、教学内容分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主题编写的开篇课文。

但本篇课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作者通过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课文语言优美,适合美美的朗读;适合在不断的朗读、探索中去感受草原的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感情的直接抒发在课文的末尾一句,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本文的难点之一。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2教学难点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通用8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通用8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通用8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篇1【教学分析】“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目标】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3、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教学重点】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教学准备】1、学习课文《鸟的天堂》,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兴趣,使其能自主提出问题,产生较强烈的阅读需要。

2、网络资源的配置:网络课件、网络教室、作为网络课件运行主要平台的局域网主机服务器、可供访问Internet的互联网接入设备。

【教学过程】1、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浏览了“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2、提出活动内容“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本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3、设疑面对这个任务,大家有哪些困难呢?对鸟的天堂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解说词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鸟的天堂的具体地址在哪儿?鸟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这些问题在网上都有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3.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4.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5.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古诗两首》、《荷塘月色》、《春日》、《泊船瓜洲》、《长相思》。

2. 重点字词:生僻字、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等。

3. 语法知识点:形容词、副词、动词等词类的运用。

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重点字词的掌握。

2. 难点:语法知识点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重点字词。

2. 互动法:提问与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

3. 实践法: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参与度、回答问题准确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字词掌握、课文理解等。

3. 测试成绩:阅读理解、写作等。

第二章:课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古诗两首》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掌握重点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古诗两首》。

2. 重点字词:生僻字、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等。

3. 文学常识:作者简介、诗歌背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重点字词的掌握。

2. 难点:文学常识的掌握,诗歌意境的体会。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重点字词。

2. 互动法:提问与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

3. 欣赏法:欣赏诗歌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参与度、回答问题准确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字词掌握、课文理解等。

3. 测试成绩:阅读理解、写作等。

第三章:课文《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荷塘月色》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掌握重点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19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19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19篇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生字,注意“澄”字的发音。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

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浆、傅”等7个生字,会写“浆、傅”等15个字,会写“粉刷、师傅”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

3.结合课文描写刷子李和曹小三的语句,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音乐导入:“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很漂亮,刷了房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2.在我们的印象中,粉刷匠就是那个花了鼻子的小工人,那么冯骥才先生笔下的粉刷匠又是怎样的形象呢?与我们之前所了解到的又有何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俗世奇人——刷子李。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白浆(jiāng)、师傅(fu)、包袱(fu)、蘸(zhàn)、发怔(zhèng)。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袱、馅、傻”,并在黑板上示范。

(“袱”是左右结构,是“衤”,不要写成“礻”。

“馅”右下是“臼”,中间两横不相连,“傻”右上是“囟”,不要写成“白”。

)4.作者作品介绍。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是当代著名作家和民间文艺家,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家。

作品曾多次获得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著有《啊!》《俗世奇人》《雕花烟斗》等。

他的作品选取素材的角度新颖,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底蕴,咀嚼人生百味。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全书由18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

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的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于天津的民间传说。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

五年级语文新课标优质教案五篇

五年级语文新课标优质教案五篇

五年级语文新课标优质教案五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教案1《牛郎织女(二)》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珊瑚礁”“玉簪”等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学重点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

他们在老牛的指点下,终于走在了一起。

那,他们还会经历哪些事情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板书:牛郎织女(二))二.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

(课件出示3)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牛郎织女在人间的生活是怎样的?3.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较大?板书:老牛、王母4.找找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王母——织女的外祖母老牛——牛郎的亲密伙伴牛郎、织女——亲密爱人板书:牵手——分离——相会三.感受人物形象(课件出示5)1.牵手(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幸福生活,品析织女的人物形象。

交流:生总结:他们生活幸福,美满。

【板书】织女:善良勤劳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

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对这两人说点什么?(课件出示6)(赞叹、钦佩、祝福)(2)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段的作用。

生交流、汇报:这段描写了老牛的去世,为后文牛郎披上牛皮上天追赶织女做铺垫。

(课件出示7)2.分离自读课文3.4自然段,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

(课件出示8)生总结,交流:【板书】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

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关于系?面对恶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5篇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5篇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5篇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结合重点词句,感受在“会飞的蒲公英”中寄托的作者不断追求新的理想,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1、师: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听老师的描述,猜一猜。

“初夏时节,风儿轻轻吹过山坡,一朵朵长着圆圆脑袋,白白茸毛的花,便随风轻盈地飞了起来。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蒲公英)这正是我们山里人最常见的一种的花。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会飞的蒲公英。

2、齐读课题。

3、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

1、教师泛读课文。

要求:用心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思考:(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2)蒲公英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2、汇报。

学习1~3自然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些地方看出来?(2)蒲公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哪里看出来?(3)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色的牵牛……有何用意呢?(衬托)(4)从妈妈对蒲公英的描述中,你能看出什么?板书:妈妈的希望(5)过渡:蒲公英给我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很深,甚至在梦中都希望自己成为一朵会飞的蒲公英。

(板书:我的梦想)这个梦想实现了吗?(6)师:这一蜕变的过程在作者的笔下,横穿成线、竖串成串,纵横交错成了一张知识的网,这网就在你语文书69页上,打开书看一下。

请同学们结合知识网的思路提示,快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重要或让你感受深刻的词语、句子等。

(7)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三、阅读感悟师:就让我们沿着作者记忆的路线边走边看。

1、汇报填表。

哪几段是写小学期间的事?这部分中你是结合哪些词句理解的?(1)上学了,理所当然应该有书包,妈妈送我书包和一般的书包有什么区别,妈妈又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呢?(2)看到我从学校里有所收获,妈妈又什么样的表现呢?课件出示:妈妈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那目光追随着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6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6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优秀6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终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三、教学过程:(一)示课题,生疑激趣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达到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达到激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

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

(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在精读中品析鉴赏1、老班长闪光的品质在描写的三次喝鱼汤的情景中得以充分体现。

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品一品。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1)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2)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想抓住哪几句话体会老班长的闪光品质。

“我起初不喝鱼汤,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

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到“会学”上来。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最新9篇)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最新9篇)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最新9篇)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篇一【教材简解】《打电话》这篇课文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

它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年轻人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

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却啰里啰唆聊了老半天,浪费了别人不少时间。

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教学重点】理解主要内容,学说相声,了解相声的语言特点。

【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大意,学说相声。

2、抓住典型语句,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3.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幻灯片出示下列两组成语,让学生朗读。

啰里啰唆废话连篇拐弯抹角婆婆妈妈寡淡无味简明扼要斟字酌句直截了当言简意赅风趣幽默师:读了这两组成语,你有什么发现?如果有人和你谈话,你喜欢怎样的表达?为什么?2.师:看来,说话得讲究艺术。

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好几个有趣的人物。

杨氏之子的风趣幽默,晏子的能言善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文--《打电话》,再次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

板书课题:打电话。

二、检查预习,了解相声1.师:读过课文了吗?文章里出现了几个不太常见的词语,你会读吗?嗞嗞呃耗子啰唆嘚儿啷甭师:“嗞嗞”是象声词,“呃”是语气词,“耗子”是什么意思?师:“甭”这个字最有意思,是个会意字。

看到它。

你能猜出它的意思吗?2.师:老师也读了这篇课文,觉得它有点怪,跟我们以前的课文不一样!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生:都是人物对话!文章的内容是一段相声。

3.师:听过相声吗?听过谁说的相声?对于相声这一种有趣的表演艺术,你有哪些了解呢?师:相声是说唱艺术之一,起源于北京,流行全国各地。

相声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幽默的艺术,运用说、学、逗、唱的技巧,逗观众开心,留给人们思考。

从形式上看,相声可分为三种:一个人说的叫单口相声,俩人的叫对口相声,三人以及三人以上的叫群口相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为⼤家准备了《五年级下册语⽂教案5篇》,供⼤家参考阅读。

1.五年级下册语⽂教案: 教学⽬标: 1、学习本课⽣字、新词,会⽤“模仿、显然”造句。

2、理清课⽂层次,给课⽂分段。

3、创设情境,激发学⽣学习兴趣。

4、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法,教育学⽣懂得遇到危险情况要沉着冷静,果断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理解感悟表现孩⼦处境危险的句⼦,并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船长的智慧,冷静的处事⽅法。

教具准备: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检查预习,谈话导⼊ 1、师:课前⽼师已布置⼤家阅读了《跳⽔》这个故事,你对故事有了哪些了解? (学⽣纷纷发⾔,各抒已见) 2、课⽂是怎样记叙这个故事的呢?⽼师要请同学来读读课⽂,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

⼆、初读课⽂,理清脉络 理⼀理:课⽂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1)个⼈读课⽂,理清⽂章脉络。

(2)⼩组内交流,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三、精读课⽂,体验感悟 1、学习第4―6⾃然段。

(1)师:这篇课⽂的⼈物有很多,不知同学们能否找出来? ⽼师相信你们,请⾏动吧!快速浏览课⽂。

(板书:孩⼦猴⼦⽔⼿船长) (2)师:(出⽰课件1。

边放课件边解说)有⼀天,在⽆边⽆际的⼤海上⼀艘帆船正往回航⾏,⽔⼿们正悠闲地站在甲板上欣赏着美丽的⼤海。

瞧,⼀只猴⼦出来了,正和⽔⼿们取乐,可事隔⼀会⼉,这⾥却发⽣了让⼈⼼惊⾁跳的事。

(3)(出⽰课件2:⼀个孩⼦摇摇晃晃地站在桅杆的顶端) 师:同学们,你们的神态、语⾔已经告诉我,你们都感到这个孩⼦的处境太危险了。

师:请打开书本快速浏览课⽂,看看课⽂⾥哪⼏个⾃然段描写这个孩⼦处境很危险,找到了可以⼤声告诉同学们。

(4)师:现在请⼤家⼩声读⽂,边读边画出这三个⾃然段中哪些句⼦描写了⼩孩⼦处境危险,找到后可以和同桌议⼀议。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0篇)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0篇)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0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丝绸之路”名字的由来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巨大作用。

3、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丝绸之路”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巨大作用,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三、初读感知四、再读感悟(一)重点研读(二)分角色感情朗读(三)展示资料,交流感悟五、总结回顾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2、张骞是什么时间出使西域?分别是什么目的?3、中国有哪些商品及技术传入欧洲?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丝绸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

3、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难点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二、展示并齐读阅读要求四、初读感知,了解大意1、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接龙读(各读一段)以检查朗读情况。

3、自读思考: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在文中反复出现说明了什么?五、再读感悟,小组探究六、总结回顾在这样让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前,为什么还要坚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体现了什么精神?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丝绸之路》教案篇三教学目标:一、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三、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优秀3篇】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优秀3篇】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优秀3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版)最新文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

”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作者(郑板桥)的相关资料;2、搜集对联和关于对联特点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关于“郑板桥”,你知道哪些?2、交流关于郑板桥的资料。

3、齐读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_郑板桥为什么给渔民题联?_郑板桥给渔民题了怎样的对联?_这副对联中蕴含了怎样的意思?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结合书后生字表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准字音。

4、通过查字典弄清字音与字义。

斛:量器名,古时以十斗为斛,后来又以五斗为斛。

5、着重强调易错的生字,如:“艘”的笔顺;“骤”的第12笔是“丿”不能丢;“碑”的第11笔为“丿”。

三、再读课文,体会当时作者见到的情景。

1、为生动形象地描绘郑板桥乘船去兴化途中所见的情景,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十分注重四字词语,请同学找一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湖光十色”、“轻烟袅袅”、“渔歌阵阵”等等。

3、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指导朗读。

4、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指导朗读“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

5、画一画对联的第一句和文种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文中的哪些语句写了对联的后半句。

6、分别指导朗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

7、交流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想象郑板桥当时看到的画面。

8、回过头再来读这幅意味深长的对联。

四、背诵与积累。

1、背诵对联。

2.背诵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语句。

3、阅读课后的“积累”中的文章《斗鸡山上的对联》。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合集9篇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合集9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合集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合集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合集9篇1【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了解晏子1.揭题:同学们,你们了解晏子吗?同学们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

晏子的真名叫晏婴,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庄子等)2.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

3.教师板书课题:晏子使楚4.导言:《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20xx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国,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现在我们就出发,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二、初读感知,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呼。

(2)请同学们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全班讨论:(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每一段话的主要内容。

X为五年级语文老师整理了教学设计,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2.比较本文与的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风情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上节课我们游览了威尼斯的奇特小艇,
今天我们要去美丽的泰国游玩。

泰国是亚洲重要的旅游国家之一,迷人的热带风情以及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

泰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国家,这个被称为“白象王
国”的美丽国度,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泰国别称“佛之国”“黄袍佛国”“大象之邦”,首都是曼谷。

(二)大家在课后收集到有关泰国的资料,小组交流,小组派生汇报。

(三)学习课文,我们要扫清文字的障碍,提示以下读音:
1.“驰”(chí)和“绅”(shēn)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摩”(mó)不要读成一声;“彬”(bīn)的韵母不要读成后鼻音;“氛”(fēn)不要读成四声;“尴尬”(gān gà)
2.词句解析。

熟视无睹: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却跟没看见一样。

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原形容军队勇敢善战。

文中指一头大象抵得上十个人、一百个人,为泰国人做工服役作用巨大。

驯服:使顺服。

按摩:用手(文中指大象用脚或鼻子)在人身上推、按、捏、揉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抵抗力,调整神经功能,也叫推拿。

尴尬:文中指神色、态度不自然。

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四)学习课文:
1.了解课文大意,说说课文各段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在泰国大象对人群熟视无睹,与人关系亲密和谐。

第二自然段:讲大象是泰国的国宝。

泰国最初的发展和兴盛,和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自然段:通过描述大象的样子与表情来表现泰国人与大象之间没有距离。

第四自然段:讲述了一些实例来说明象是一种很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第五自然段:讲最使作者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

2.课文写大象,抓住大象的什么特点来写?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外貌:性格:神志:聪明动作:善于表演: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的。

4.课文2—5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每一个自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表明该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并且都放在该段的开头,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体叙述的方式。

师小结:这样,大家读起来就能比较快地抓住课文的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说说与本文在表达上有哪些共同这处? 共同点不同点
1.抓住事物特点写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别叙述
2.抓住人与物(或动物)之间相互紧密关系来写
3.叙述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按照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

(六)讨论归纳
1.说说学习这课后,比有什么感受?
2.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七)你还了解哪些异国风情,说给大家听 2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饶有趣味地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独立成段,紧紧围绕着泰国人与大象关系亲密进行层递式描述:第1自然段概述在泰国大象对人群熟视无睹,与人关系亲密和谐。

第2自然段讲大
象是泰国的国宝。

泰国最初的发展和兴盛,和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3自然段通过描述大象的样子与表情来表现泰国人与大象之间没有距离。

第4自然段讲述了一些实例来说明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最后一个自然段讲最使作者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

作者用“与象共舞”为题,一语双关,体现了泰国人与大象关系十分密切,大象给泰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

本课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难点:比较本文与在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如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河道上一只只往来自如的小艇,是威尼斯一道独特、耀眼的风景,而当你置身于有“万象之国”美称的泰国时,将体验到另一种风情。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

课前要求大家带着问题进行了预习。

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词语。

出示词语驯服、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绅士、屈膝礼等,检查认读。

出示第二组词语进行认读熟视无睹、冲锋陷阵、小心翼翼、彬彬有礼、翩翩起舞、摇头晃脑。

观察这几个词语是文中是用来写谁的?(大象)
2、作者是怎样写大象的呢?我们看——出示:大象对人群已经熟视无睹。

大象曾经驮着武士冲锋陷阵。

大象会小心翼翼地为人做按摩。

大象优雅得像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

大象翩翩起舞的热烈气氛让人难以忘怀。

大象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

多么独特的风情啊,六个词语,六句话,都是用来描写大象的,印象中庞大、魁梧、粗壮的大象居然会与人一起跳舞,你不觉得奇怪吗?为什么在泰国大象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三、构建话题,质疑问难
1、带着这些问题,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有五个自然段,看看每个自然段都在写些什么?用一句简单的话进行概括。

2、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每一段话的主要内容,通过“摘录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

3、五个自然段,五个中心句。

通过概括段意的方法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在泰国,遇到大象是很自然的事,象是泰国的国宝,在泰国人与象之间没有距离,大象用他们的行动证明它们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性的动物,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大象跳舞。

四、重点提升,品读感悟
1、课文
题目叫,作者从头到尾、自始至终写的都是和大象一起跳舞吗?真正写到与象共舞的在哪儿?
2、出示: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观众都拥到了宽阔的场地上,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

毫无疑问,它们和人一样,陶醉在音乐之中了。

通过抓住词句“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 读出欢乐、读出热烈、读出舞蹈的节奏,感受人与象之间的和谐,人与大象之间的亲密无间。

3、作者赵丽宏在经历了这样的场面之后也曾这样说:“那真是天地间的美妙奇观,那真是匪夷所思的天作之合。


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与象共舞的美好奇观,再一次感受这人象合一的天作之合!(配乐朗读)
4、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把人与大象之间的亲密和谐表达得细致入微,与上一篇文章比较,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异同?
相同之处:都是写人与动物之间的事;都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语言优美、生动。

不同之处:一课是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的,本课采用的是先概述后分述的表达方法,每段都有一个中心句。

五、拓展学法,训写结合
1、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可以让读者很容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下面我们也来尝试一下这种写法。

2、小练笔:选择下面的句子做为总起句,再进行分述写几句:
(1)地震灾难后的情景令人震惊! (2)他是一个合格的值日生。

3、课堂交流。

六、,拓宽视野。

↓↓↓ 下页更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