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文化常识训练题教师版

合集下载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练案25古代文化常识 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练案25古代文化常识 含答案解析

练案25古代文化常识一、对点练1.(2021·全国甲卷)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

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

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D.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

2.(2021·全国乙卷)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执着态度。

B.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罚。

C.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馔。

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

3.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

B.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

C.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D.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有此称。

5.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

B.立嗣可指无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继,又可指确立王位继承人,文中则指后者。

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夺取天下。

D.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

人教版高三语文第二学期高考文化常识单元 易错题难题测试题

人教版高三语文第二学期高考文化常识单元 易错题难题测试题

人教版高三语文第二学期高考文化常识单元易错题难题测试题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来演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B.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C.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管辖的地区(相当于今陕西中部地区)。

D. 社日是古代人祭祀谷神的节日。

汉代以前只有春社,汉代以后开始有秋社。

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2.下列关于汉字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大金帝国建立时,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命令完颜希尹和叶鲁创造文字,他们“依仿汉人楷书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族语”创造了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

B. 小篆是春秋战国晚期秦国使用的文字,秦统一中国后,小篆成为通行全国的文字。

C.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之分,汉字的“六书” 即六种构成方法,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一般认为前四种是构字方法,后两种是用字方法。

D.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它是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

汉字各种书体的代表性作品大多是靠碑帖保存下来的。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A. “孝廉”是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即选拔奇才异能之士来补充内廷。

汉武帝时开始令州郡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B.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曾流行一时。

鲍照有拟作18首传世,他的作品对唐代诗人颇有影响。

C. 列土:封爵赐邑。

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高考教学文化常识习题汇编附答案

高考教学文化常识习题汇编附答案

高考最新文化常识试题汇编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

B.“当路〞既可以指执掌政权,也可以指掌权之人,本文是后者的意思。

C.诏,是天子给臣属下达命令的一种文体,有手诏、遗诏等。

D.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和人世吉凶祸福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

2.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刺史,原是奉皇命检核地方官的职务,后成为掌一州军政大权的要职。

B.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是编纂历史书籍的重要根据。

C.嫡嗣,此处指皇位承继人,即太子。

嫡,宗法制度下妻或妾生的长子。

D.赠,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其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和荣誉称号。

3.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易,指?周易?,是中国一部古老的占卜之书,约成书于尧舜时期。

春秋时期,有人依附于它的卦爻形式,借以发挥哲学思想。

B.兵部尚书,别称为大司马,是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明代为正二品。

兵部主要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事务。

C.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指皇帝外出时,由太子等重要人物留守宫廷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D.驿,指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如“驿站〞“驿馆〞等;也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

文中指由朝廷专门指派的车马。

4.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三司,古代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仪同三司〞非官职,仅指与三公同等待遇。

B.出,古时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也指“出仕〞,即出来做官。

文中是前一种意思。

C.别都就是“陪都〞,指首都以外另设的副都,中国最早的陪都出现在炎黄时期。

D.薨,古代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高等级的妃嫔或者封王贵族的死。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垂髫,相当于七岁的年龄阶段,女孩称为髫年,男孩称为韶年。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化常识)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化常识)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化常识)好题练习一、请判断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并指出错误之处。

1.①给事中,为加官名,加此号得以出入宫禁,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每日上朝谒见。

②国,战国时公卿及汉以后王侯的封地,家,古代卿大夫的统治区域,国家,“国”和“家”的合称。

③刺史,古代官名,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后来成为一州的军事长官。

④首辅,明代首席大学士的习称,明代典制中虽未明文规定其名,但习惯上称内阁主要柄政者为首辅。

⑤明经,汉代察举制中选举官员的科目之一,由于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得名。

⑥搢绅,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

⑦河朔,泛指黄河以西的广大地区。

相传汉武帝曾在此建立城池,名为朔方。

⑧章句,章节句子;也指研究分析古书章节句读。

⑨举子业,即举业,指科举时代为应试而准备的学业,明清以后也专指八股文。

⑩城郭,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

古义是指内城和外城,现在泛指城或城市。

⑪疏,封建社会大臣向帝王或上司进言使用的一种文书。

⑫食邑,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即采邑。

⑬篆字,篆书字体,是汉字字体之一,分为大篆和小篆,汉时多用于庄重场合。

⑭博士,指通晓古今、能言善辩之人;也指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后世沿置。

⑮羽林:指汉代禁卫军,取“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意,为皇帝护卫。

⑯考课,是对在职官吏的政绩和功过的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⑰谥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

⑱幕客,幕府中的僚属,因古代以西东分宾主,故又称“西宾”“西席”,主人称为“东家”。

⑲仪同,仪同三司的省称,享有与“三公”同等的待遇,南北朝时授予的人数甚多。

⑳言官,封建官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考核评定各级官吏的得失。

○21邸报,汉唐时的地方长官,皆在京师设邸,邸中传抄诏令奏章之属,以通报诸侯、藩镇。

后世又称朝廷的官报为“邸报”。

○22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读书人的称呼,如贾谊《过秦论》中的“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试题精选40题!(教师版+学生版)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试题精选40题!(教师版+学生版)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试题精选40题!(教师版+学生版)【学生版】一、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戊申晦”(《登泰山记》)兼用干支纪日法、月相纪日法。

“晦”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此类纪日法依序还有朔、既望、望。

B.“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古有贵右贱左之说,故称贬官为“左迁”。

白居易由京官贬黜至地方,因官职低而着“青衫”。

C.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歌”“行”“吟”是古体诗的文学体裁;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二、四、六、八句押韵。

D.古人的名与字之间往往是有联系的,有的相同或相近,如姚鼐字姬传、白居易字乐天、苏轼字子瞻;有的含义相反,如韩愈字退之。

二、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B.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

考中进士,一甲二甲即授官职,三甲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C.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卒,这里指死亡之意。

据《礼记·曲礼》所记,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三、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旅,指军队,后引申为指有关军队及军队作战的事情。

文中便是军队作战之义。

B.家庙,指儒家为祖先立的庙。

古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作为祭祀祖先的场所。

C.拜舞,指跪拜与舞蹈,下跪叩首之后舞蹈而退,这是古代朝拜的一种礼节。

D.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也可指官名。

文中便是后者之义。

四、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继室”指元配死后续娶的妻子,“继”意为“续娶”。

B.“一肩”意为“一担”,文中指砍柴的数量,“肩”指“担”。

高三语文文学常识复习题

高三语文文学常识复习题

文学常识复习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古代的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

B、我国古代的计量单位有“仞”“钧”“樽”等。

C、山东省别称“齐”“鲁”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

D、古人以九为阳。

九月初九有两个九,所以叫重阳。

2、下面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至和元年”中“至和”是宋神宗的年号。

B、古代男子到二十岁行冠礼,后人常用“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C、“四书”指的是《诗经》《尚书》《春秋》《周易》。

D、月望总在农历每月初十前后,因此,常称农历初十为"望日"。

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江,古代专指黄河和长江。

河北、河南,古时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B、在古代宴席的四个座位中,以东向为最尊,次向为南,再次向为西向,北向是侍坐。

C、《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大型综合丛书,按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分别编列,所以称“四库”。

D、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4、下列关于戏剧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戏剧是一种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和其他造型成分等艺术手段,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的综合性艺术。

B、《窦娥冤》是一出元杂剧,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著名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

C、元曲是与唐诗、宋词并称的我国艺术宝库的明珠,包括杂剧和正剧两部分。

D、京剧已经同国画、中医一起,并称我国的三大国粹。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谷是指:稷、麦、黍、麻。

B、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称,称呼别人的父母则为“尊”。

C、“金榜”是指科举时代殿试录取的榜,殿试由皇帝主持考试,考中者为“进士”,殿试第一名叫“状元”。

D、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指儒教、道教、佛教。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文化常识训练40题(含详解答案).doc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文化常识训练40题(含详解答案).doc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1.下列关于《诗经》的相关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汉代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后始称《诗经》。

B.《诗经》以四言为主,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C.《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按音乐及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十五国风,大多是各地民歌。

“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

“颂”分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D.《诗经》的赋、比、兴、风、雅、颂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诗经》是我国浪漫主义风格文学创作的源头。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与杜甫齐名,杜甫曾夸赞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杜甫读罢李白的《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B.杜甫是我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登高》被称为“七言律诗第一”,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 “望帝托心” “沧海泣珠” “蓝田玉烟”等典故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声或五音。

成语“五音不全”就是嘲讽唱歌时走音、跑调的人。

B.相传尧时禹平洪水后,分天下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现在这些州名大多存在,但地域多有改变。

C.汉朝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来又增加桂林、象郡、南海等四郡,共为四十郡。

郡是比县高一级的行政区域名。

D.周朝实行封建制,所谓“诸侯有国,大夫有家”。

到了汉朝,“国”也存在,是诸侯王的封地,大小相当于“郡”,所以“郡国”并称。

4.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轲:不是车子的组成部分,而是阻止车轮移动的一块木头。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化常识62道题含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化常识62道题含答案

1.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上班叫“点卯”,点卯的“卯”是古代计时中的“卯时”,按照地支的顺序,相当于现在的上午7点到9点。

B.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谷雨;一季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如仲春时节,山花烂漫。

C.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按传统说法是属鼠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也是属鼠人的本命年。

D.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五更。

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丑时,也就是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

2.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

下列关于传统节日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阴历七月十五日,以祭鬼为主。

B.七夕节,来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习俗以女子乞巧为主。

C.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以吃元宵、赏灯、舞狮和未婚男女交往为习俗。

D.重阳节,亦称“重九节”,主要习俗为登高、赏菊,也有喝雄黄酒、插茱萸等。

3与下列诗句中包含的传统习俗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②缠彩遥分地,繁光远缀犬③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④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A.①赛龙舟②赏月③祭土神④观花灯B.①祭土神②观花灯③赛龙舟④赏月C.①祭土神②赏月③赛龙舟④观花灯D.①赛龙舟②观花灯③祭土神④赏月4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一项是()A.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C.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

D.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5.在“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一回中,贾政看到贾元春出的灯谜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这个谜语的谜底是()A.年兽B.爆竹C.宫廷净鞭D.算盘6.下列诗句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的是()A.北国三月沐春风,香车纷然乐踏青。

高中语文试卷上的文化常识(含答案)

高中语文试卷上的文化常识(含答案)

高中语文试卷上的文化常识(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朝代不属于中国历史上的“三代”?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2. 《诗经》中“风、雅、颂”的分类依据是?A. 内容B. 作者C. 地区D. 时代3. 下列哪个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A. 韩愈B. 柳宗元C. 苏轼D. 王安石4. “建安七子”不包括以下哪位?A. 曹植B. 王粲C. 徐干D. 荀彧5.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左传》?A. 画龙点睛B. 亡羊补牢C. 纸上得来终觉浅D. 一鼓作气二、判断题1. 《论语》是孔子亲自撰写的。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试卷及答案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潇洒自如、矫揉造作、亘古不变B. 沉鱼落雁、花容月貌、温文尔雅C. 雕梁画栋、鹤立鸡群、念念不忘D. 指点江山、画龙点睛、举案齐眉2.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C. 《楚辞》是屈原所著的一部诗歌集,表达了作者对楚国的热爱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D. 《庄子》是庄子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主要讲述了道家的思想。

3.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流派的说法,正确的是:A. 唐代诗人杜甫被称为“诗圣”,其诗作以现实主义风格著称。

B. 宋代词人辛弃疾被称为“词中之龙”,其词作以豪放派风格著称。

C. 元代杂剧家关汉卿被称为“杂剧之祖”,其代表作有《窦娥冤》等。

D. 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4.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符号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八卦”是道家文化中的基本符号,由三个爻组成,代表天地人三才。

B. “五经”是儒家文化中的基本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C. “四书”是儒家文化中的基本经典,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D. “六艺”是古代教育中的基本课程,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5. 下列关于古代艺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为主,代表作有王维的《千里江山图》。

B. 中国古代书法以楷书为主,代表作有王羲之的《兰亭序》。

C. 中国古代音乐以宫廷乐为主,代表作有《高山流水》。

D. 中国古代舞蹈以戏曲舞蹈为主,代表作有《贵妃醉酒》。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诗经》中的“风”指的是______,“雅”指的是______,“颂”指的是______。

7. 《史记》中的“本纪”主要记载______,“世家”主要记载______,“列传”主要记载______。

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学期高考文化常识单元测试题试卷

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学期高考文化常识单元测试题试卷

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学期高考文化常识单元测试题试卷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辞赋。

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可以错落参差。

一般都比较讲究文采,内容以抒情为主。

B. 古人纪年中,干支纪年是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依次两两相配来纪年。

“乙已岁十一月”中的“乙已”采用的就是干支纪年法。

C. 古人纪月日,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

如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中的“仲秋”即指八月。

D. 汉代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隐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

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此外,代表隐士住处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刺史”,汉初文帝因为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称为“刺史”。

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B. “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条小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人因以“三径”代隐士住处。

“三径之资”指隐居的资本。

C. “督邮”,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

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

D. “元嘉草草”中的“元嘉”是庙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3.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千支纪年法。

B. 《诗经》中的名句名篇常常被后代的文学作品引用,本文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等都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

C. 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

“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D. 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100题基础知识题库(含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100题基础知识题库(含答案和解析)

语文试题 第1页(共54页) 语文试题 第2页(共54页)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题库一、选择题1.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 .仲秋,指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采用的是序数纪月法,一年分四季,一季为三个月,分别称孟、仲、季。

B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C .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词很多,如:迁,调动官职,一般指降职;徙,一般的调动官职;改,改任官职;出,京官外调;乞骸骨,表请求退职;致仕,表出任官职。

D .晦朔,月亮的盈缺。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

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晋侯、秦伯围郑”和“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侯”均指侯爵。

B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音悲凉。

C .古代在人的称谓上,有尊称,如君、公、仆、足下、陛下等;有谦称,如寡人;有贱称,如“竖子”。

D .旧时兄弟按伯、仲、叔、季排列。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中“季父”就是幺叔或幺爸。

3.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少年时代。

B .六合指古代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天干地支(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 寅日)都要相适合。

C .人定是戌时,相当于现代的21时到23时。

D .青衿是周代读书 人的服装。

衿,古式的衣领。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 .古代君王、尊亲为显示威严,规定说话和、行文时避免直呼或直写其名,应代以它字。

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写作时改“民”为“人”,如《阿房宫赋》中的“剽掠其人”。

B .《滕王阁序》是一篇四字或六字相对偶的骈文。

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对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当然也流露了宿命论的消极情绪。

高中语文2023高考必考文化常识练习题(共40道,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必考文化常识练习题(共40道,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必考文化常识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面,古代君主面向南方而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向北方,因此“北面”一词有向别人臣服的意思。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皆是用爵称。

C.四书为儒家经典,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春秋》合为四书。

D.“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以语录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盲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著作。

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

C.按剑而跽,握着剑,挺直身子。

这是一种警备的姿势。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D.冠者,成年人。

古代女子和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童子。

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3.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其中全部采用了委婉讳饰说法的一组是()①慈父见背②舅夺母志③猥以微贱④愿乞终养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C.“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谦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指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宦官。

D.“乃请荆卿曰”中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而“我自不驱卿”中的“卿”是妻子对丈夫的爱称。

高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练习题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鸿门宴》《报任安书》和《廉颇蔺相如列传》都出自纪传体史书《史记》。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c. 古人说的“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解元、会元和状元。

D.自传体小说《成长》的作者拉索尔·贝克有“当代马克·吐温”之称。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是()A.《拿来主义》的作者是现代文学家鲁迅,《我愿意是急流》的作者是俄国的普希金。

B.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并称"孔孟",唐朝诗人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C."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D.古时对别人称自己亲属时,常在称号前加”家”或”舍”;称别人亲属时加”令”。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B.《雷雨》《骆驼祥子》都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作者分别是曹禺、老舍。

C.“再拜”指第二次拜,表示礼节隆重,旧时书信末尾常用“再拜”表示敬意。

D.“遂通五经,贯六艺”中“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A.“豆蔻”“弱冠”“巾帼”“而立”都是古人对年龄的称谓。

B.小说《阿Q正传》《窦娥冤》的题目中都含有主人公的名字。

C.《张衡传》是《汉书》中的一篇人物传记,作者是南朝人范晔。

D.“举酒欲饮无管弦”中“管”代指箫、笛之类的乐器演奏的音乐。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等,如“端正好”“叨叨令”,B.老舍,现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C.古代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大致相当于晚上23时至次日凌晨1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文化常识训练题教师版
判断下列各句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的正误。

1.古代的纪时法比较特殊,如平旦、晡时、黄昏、人定等。

按时间先后来说,“人定”在“黄昏”之前。

(×)
解析:“人定”在“黄昏”之后。

(《孔雀东南飞》中有“奄奄黄昏后,寂寞人定初”)
2.旦日,太阳初出、天亮时,或指明天、第二天,也特指农历正月初一。

(×)
解析:“旦日”有“初一”的意思,但没有“正月初一”的意思。

3.“十天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纪月、纪日。

(√) 4.阴历和阳历的区别在于阳历(公历)的年月日比阴历的要迟一个月左右,和我国的气象、物候的对应关系不如阴历强。

(×)
解析:阳历的年月日比阴历的要早一个月左右。

5.“晦”,指阴历每月的三十日,这是古代特定称谓纪日法中的一类,此类纪日法还有朔、望、既望等。

(×)
解析:“晦”应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对点训练]
判断下列各句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的正误。

1.“公车”,汉代官署名。

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
2.“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起源于明代。

(×)
解析:起源于隋朝。

3.“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如岳麓书院、东林书院等。

(√)
4.“童试”,即童生试,是明、清两代参加科考的资格考试,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

(×) 解析: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5.“乡试”,是指明、清两代在省城举行每年一次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

(×)
解析:乡试:是指明、清两代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

6.“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前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

(√)
7.“进士及第”,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
8.“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西汉武帝时开始设立,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

(√)
9.“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

明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人们把中试者称为“秀才”。

(×)
解析:中试者称为“举人”。

10.“会试”是地方政府组织的考试。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及第者称为“进士”,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第一名称为状元。

(×)
解析:“会试”是中央政府组织的考试。

[对点训练]
判断下列各句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的正误。

1.“六部”,隋唐至清,中央行政机构分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这些部门各司其职,如礼部管理官吏的任免、铨叙、考绩、升降等事。

(×)
解析:礼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2.“教授”,职官名,宋、元以后府、州、县学的学官,掌管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等。

(×) 解析:掌管学校的考核、测验等职务。

3.古时朝廷对官吏有严格的考课制度,考核政绩最差的称“课殿”,最好的称“课最”,考核结果是任免官吏的重要依据。

(√)
4.“学政”是“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地主持乡试,并督察各地学官和生员的官员。

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

(×)
解析: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

5.翰林院是古代封建社会掌管国子监或太学的重要机构,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由科举至翰林,是非常荣耀的,由翰林至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善天下”的表现。

(×)
解析:翰林院是古代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

6.“谏官”指掌谏诤的官员,即古时既规劝天子改正过失,又对百官及各地事务进行弹劾或劝诫的官。

“谏”的要义在于“直言以劝正”。

(×)
解析:即古时专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

7.“迁”与官职调动相关,在古代还有“左迁”“右迁”的说法,左迁为升官,右迁为降职。

(×) 解析:右迁为升官,左迁为降职。

8.“转”有时指的是“迁官转任”,如“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有时解释为贬官,如“转除”“转任”“转补”。

(×)
解析:转除:升官。

转任:转换所任职务。

转补:迁调官职,以补缺额。

9.“除吏部尚书兼侍讲”“擢进士第”“寻改使浙西”中,“除”是任命,“擢”“改”是升职的意思。

(×)
解析:“改”是调动官职。

10.“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

“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
于调动职务的。

(×)
解析:“转”是关于职务调动的,《张衡传》中有“再转复为太史令”。

[对点训练]
判断下列各句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的正误。

1.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
解析:古代男子20岁时行加冠礼,以示成年,又称“弱冠”,而非18岁。

2.“伏阙”,即拜伏于宫阙下。

多指臣下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
3.“服除”,即脱去孝服。

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穿大功服的亲族服丧一年,穿小功服的亲族服丧五个月。

(×)
解析:穿大功服的亲族服丧九个月。

4.“服阕”指古人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

阮元因丁父忧离职,服丧期满后担任兵部侍郎。

(√)
5.“丁卯、己巳、戊申”,皆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命运。

(√)
6.社稷:社,古代指谷神,即农业之神;稷,指土地之神。

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
解析:社,古代指土地之神;稷,指谷神,即农业之神。

[对点训练]
判断下列各句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的正误。

1.“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

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子女称作庶出。

(×)
解析:“嫡母”是妾生的子女对父亲的正妻的称呼。

2.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
3.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宋史·侯蒙传》中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
4.“天圣”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有且只有一个年号。

(×)
解析:有的皇帝可以起多个年号。

5.“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

“藩”,在这里含有“边界”的意思。

(×)
解析:“藩镇”指设立的节度使或边境地区的长官。

6.“请老”,指官吏因为身体等原因主动请求退休。

官员正常退休称“致仕”“致政”“休政”等。

(√)
7.“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一般人死则称之为“卒”。

(×)
解析:“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帝、后的死当称“崩”。

8.用帝王年号来纪年是我国古代一种主要的纪年法,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以后都只有一个年号,如“永乐”是明成祖朱棣的年号,“景泰”是明代宗朱祁钰的年号。

(×)
解析:一些皇帝的年号不止一个,明朝之前很多皇帝有几个年号,明朝以后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9.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

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

(×)
解析: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

践事:供职、充役之意。

践袭:蹈袭、沿用之意。

10.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
解析: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